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臣-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夫不是想要探听什么秘密,而是想在有生之年,能够用这还能活动的身体,帮你些小忙而已。

王周是死心塌地的跟着你,虽然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选择离开福州回到京城。但是他回到京城之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你们年轻人的谋划,我们老一辈不知道,但是我希望你能够说出来,让老一辈替你们分担一些。”

自己的秘密,可以说是不能跟任何人说的。

难道我要说我来自未来几百年之后?

就算面前这二位知道我没有得失心疯,说了这话之后只怕也会让人当成失心疯了。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个时代倒是有不少官员相信鬼神之说,可偏偏坐在他面前这二位,都不是相信那种神神叨叨的东西的人。

见他依然在纠结,李东阳加了一把火:“侯爷,算了,咱们也不问你那么多了。反正侯爷胸有大志,咱们这些老头子未必能够在今后帮助侯爷些什么。有那帮有冲劲的年轻人,侯爷定能早日达成目标。”

表面上听,这话好像是在安慰,可实际上这话却是充满了讽刺。

这些文人说话的水平可比一般人要高了不止一星半点,用马同袍的话来说便是,这高手,得有三层楼高。

张儒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睛一闭打算破罐子破摔。

王恕突然道:“宾之没必要这么逼他,他想说边说,不想说的话,再怎么逼迫也是枉然。在他心里要是落个不好的印象,宾之你家里人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这小心眼的小子指不定怎么为难你呢!”

以为王恕要帮自己说话,所以张儒才在关键时刻闭嘴。没想到王恕也是个老狐狸,非但没帮他说话,反而夹枪带棒的将他又讽刺了一番。

张儒苦笑道:“好好好好,我说,我什么都说。反正不管你们相不相信,我希望接下来说的话,只有你们两个知道。

本来,还有一个人是有资格知道的,但是这个人已经走了,他走的时候把家人全部托付给了我,这些话,怕是只有等到我死了之后才能亲口告诉他了。”

王恕不悦道:“磨磨唧唧的,有什么话赶紧说,我们的时间可是很金贵的。”

张儒打开了话匣子:“其实我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说时代,可能二位都不太了解,也就是说我不是成化年间的人。

以前我是一个胸无大志的青年,不懂武功,不思进取。而那个时候的我,生活在几百年之后的共和国。”

李东阳和王恕就像两个好奇宝宝一样抻着脖子,不等张儒继续说下去,王恕听到了不懂的名词马上发问:“什么共和国?什么几百年之后?”

张儒解释道:“共和国是一个没有皇帝的国度,人人平等,律法第一。几百年之后,就是我生活的时代。”

“等等,等等,嘶。。。你说的这些我真的听不懂,到底是什么意思?”王恕不厌其烦的问。

李东阳脸色凝重,沉吟半晌问道:“你是说你根本就不是大明的人?你来自几百年之后?那你可知大明国祚延绵几许?”

张儒道:“我来自五六百年之后,大明的国祚在我那个时候的历史书上,只能到一百多年之后,整个大明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之后关外的鞑子会入关,整个中原生灵涂炭。

鞑子掌控中原大地数百年时间,才有了人揭竿而起。那。。。”

“什么?”王恕拍案而起:“你说大明的国祚只有区区二百多年?”

李东阳扯了扯王恕的衣袖:“老大人请坐,听侯爷说完。”

张儒苦笑道:“你们对我的来历倒是一点都不关心,反而关心所谓的国祚,我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李东阳问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你怎么过来的?”

张儒道:“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确切的说,我的身体没有跟着过来,过来的只是我的灵魂和思想。我的灵魂进入了这个时代张儒的身体,然后占据了他的身体,做他想做却没能做成功的事情。”

李东阳闭口不言,眉头紧皱,似乎在思考张儒说的话。

王恕则是一脸愤慨,胸口剧烈起伏,显然这位刚直不阿的吏部尚书还在对那二百七十六年的国祚耿耿于怀。

沉默了好一阵之后,张儒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说下去了,李东阳张口了:“大明最后是怎么亡的?你又为什么要做这么多费力不讨好的事?”

541。第541章 :解释

政治敏锐程度比王恕要高出一截的李东阳很正确的抓住了问题的真正核心。 他本能的认为张儒不会是为了所谓的青史留名,他这么做,一定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张儒叹了口气,又深吸了一口气才道:“大明最后亡国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大明的皇帝不思进取,将权柄下放到宦官手中。另一方面是百姓怨声载道,起兵造反的人不在少数。还有一方面便是关外的鞑子已经成了气候,一路长驱直入没有半点阻碍。

大明最后一位皇帝是在煤山上吊而死的,他叫朱由检。这是一个志大才疏的皇帝,当然,如果是太平盛世,他未必不能治理好国家。但是那是一个乱世,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治理好千疮百孔的江山。

我费尽心思做这么多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大明变得强大。

倒不是因为鞑子入关屠戮中原,而是因为那个鞑子建立的国家最后被洋鬼子完全给占据了。

八国联军进京,偌大个京城差不多变成了废墟。

这还不是最让人心痛的,最让人心痛的便是现在的倭国,在数百年之后会成为屠戮中原的真正刽子手。

我神州大地半数领土沦陷,数百万倭寇深入中原腹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作所为跟当年五胡乱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少数软骨头卖国求荣,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尸骨无存。

就现在的金陵城,在数百年之后沦为焦土,三十万,整整三十万金陵百姓被倭寇屠戮殆尽。

我生活的时代除了从史书上看到一切,便再也找不到任何痕迹。

可能是天命使然吧!

我来到了大明,阴差阳错之间变成了大明皇帝的玩伴。看着佑樘几次差点被万氏差人杀死,看着先帝的身体因为丹药一日不如一日。我才痛下决心,我不要这样的大明出现在历史上,我要大明富强,至少,要能够抵御住往后的劫难。”

说到这里,张儒顿了顿,他不认为自己能够改变历史,毕竟在历史的车轮碾压下,一个小人物根本无法让历史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可能他的努力会是昙花一现,可能摆百年之后大明依然会被清军入关,依然会有吴三桂之流不顾大局,依然会有李自成之流进入京城,依然会有张献忠之流屠戮四川。

可他明知如此还去做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世人,自己曾经努力过。

也许他的名字不会在大明的史书中记载,也许数百年之后共和国的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候没人会记得在明朝中期有一个叫张儒的人曾经为了这片热土努力过。

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听完张儒的话之后,两个老臣都沉默了,他们不太相信张儒所说的,可张儒很多行为都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人。特别是王恕感触最深,张儒很多行为比较特立独行,似乎很多东西都是他以前就知道的一样。

然而,张儒叙述的那段简短的历史,却让两人都沉默了。

他们无法想象,有一天会有倭寇从海上来,带着坚船利炮将神州大地的国门打开,尽情屠戮中原的百姓。

他们不知道后世的南京大屠杀,可他们知道永嘉之乱,中原汉人成了胡人的走狗,成了所谓的两脚羊。

“你说的,都是真的?”良久,王恕和李东阳异口同声道。

张儒自嘲一笑:“就知道你们不会相信,可这就是事实。我不知道该如何跟你们解释这一切,说是怪力乱神也好,说是天命如此也罢,反正我来了。”

“这一切,陛下知道吗?”李东阳又问。

张儒道:“陛下跟你们一样,听了之后当成故事,没有相信过。”

王恕思忖着,以他对张儒的了解,他认为张儒不至于也不屑于撒谎来跟他们说这些,博取他们的同情。

可让他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又有些为难。

考虑了半晌之后,联想到张儒某些怪诞举动,包括大力扶持匠作监对火器的研制,王恕一点点的说服自己。

李东阳思考了一阵后道:“我倒认为陛下没有不相信你的话,如果他不相信你的话,不会对你表示这么大的支持。

不瞒你说,我就在你去了福州之后跟陛下提过建议,趁机将你一棍子打死。可是陛下没有同意,他说,他要在有生之年看到弘治盛世。”

张儒正要说话,王恕忽然接口道:“文轩,陛下寿龄几何?”

这回,轮到张儒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朱佑樘能活几岁,可是这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以前朱佑樘也曾问过,他硬是没有说出来。

如果今天跟王恕和李东阳说了朱佑樘能活多久,他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但是他知道,这绝对会给朱佑樘带来不小的打击,也会给大明带来不小的麻烦。

“老大人,这似乎不是一个臣子该问的问题。”张儒冷冷道。

姿态是故意做出来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告诉王恕,这不是你一个臣子能够问的问题。

李东阳笑道:“算了,不问那些了,你说说我还能活多久吧!”

张儒看了看李东阳,又看了看一脸期盼的王恕,张了张嘴,声音没有出来。

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种事情,最是折磨人。

王恕道:“宾之还年轻,你说说老夫能活多久吧!反正老夫也是半截身子埋黄土的人了,能够多活一天是一天,也不在乎知道寿数。”

李东阳也帮腔道:“老大人都这么说了,你就说说吧!”

张儒一字一顿道:“老大人寿数九十有三。”

这下,王恕可就犯了难了,他本意是知道自己多少岁,然后看自己是不是如张儒所说那般死。这样一来,至少能让李东阳有一个很直观的判断。

可张儒说他寿数九十有三,他还有十多年好日子过,这就让他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张儒大体猜到了两人的意思,叹了口气道:“张文轩对天起誓,今日所言,若有半句虚假,甘愿受天打雷劈,家破人亡之苦!”

542。第542章 :承诺

饶是如此,两人依然有些不太相信。

誓言谁都会说,可誓言应验的,终究是少数。他们都是读书人,可不信这些所谓的誓言。

特别是当官的,最是不相信所谓的誓言。也许今天能发誓,发誓的人明天就能背叛。

张儒无奈,双手一摊:“二位大人,我也知道,要让你们就这么相信有些为难。我的某些说法,不管是谁看,都会觉得怪诞。但我说的都是事实,没有半分隐瞒。

晚生也不求二位大人能够鼎力支持,只求二位大人不要半途阻挠。晚生是个武将,同时也是个读书人,最不喜欢的,便是自己在外面走的时候被被人拉着脚。

大明前进的步伐会坚定而迅速,谁都阻挡不了。

至于身后之事,晚生没法保证。”

李东阳和王恕面面相觑,这个年轻人似乎一点都不担心他们因为怀疑而从中作梗。

人活一辈子,难免会遇到一些怪异的事,张儒所说的也不是没有可能,然而真正让两个读书人相信,又不是那么容易。

二人都是饱学之士,一些想法异于常人,在几个无声的眼神对视之后,二人同时做出了决定。

“文轩,这事我们也拿不定主意,不过我们可以保证,只要你的初衷是好的,只要事情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发展下去,我们这些老头子绝对不会给你使绊子。”王恕正色道。

李东阳也跟着道:“侯爷雄才伟略,我等自然会鼎力相助。不过侯爷当下最该担心的倒不是我们这些没有恶意的老家伙给你使绊子,你应该担心的是刘吉背后的那个人会对你使绊子才对。”

张儒点点头表示赞同:“阁老所言极是,之所以先找二位老大人,只是适逢其会而已。刘吉背后的人隐藏不浅,所图非同小可,一时半会,我这也没什么人选。不知二位大人在京中,可曾发现些许蛛丝马迹?”

王恕沉吟了一会,他没有马上回答,一个个人影从他脑海中依次滑过,过了好一会,没有任何人符合特征。

敢在张儒身上玩把戏的人,偌大的大明朝不多,他们这些老家伙有这个实力,但基本上都没这个想法。

而落井下石这样的手段玩得最好的人,从他脑海中滑过之后却无法确定。

他摇头道:“连你都没有人选,我们又怎么可能有人选。你现在是怎么打算的?是直接进行,还是等那人冒头?老夫建议你还是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说,一头头发全白了,再不好好休息,弄个英年早逝可不划算。”

李东阳尴尬一笑,生怕张儒会因此而生气,打趣道:“咱们的老大人是越老越喜欢开玩笑了,侯爷你别介意。”

张儒微微一笑,摆手道:“其实李大人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客气,文轩年轻,在二位大人面前只是晚辈而已。做事的时候文轩不喜欢别人在背后使绊子,不做事的时候,我很好打交道的。”

李东阳道:“不过我看你很多时候倒是都在做事,很少有闲暇时间。”

张儒叹道:“在沙场上杀一个人头滚滚落,不是因为那些人该死,只是因为彼此都是不同的阵营。

在朝堂上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杀人从来都不见血。

我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的,我想过可能身心的疲惫会让我走谁都想象不到的极端,也想过自己总有一天会无路可退。

可是我没有选择,我的选择就是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斗个头破血流,斗个天昏地暗,斗个你死我亡。”

李东阳苦笑道:“斗来斗去,不还是便宜了别人。当初你要是不跟他们斗,或许不会有今天的事。”

张儒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我这人天生就是个招惹麻烦的脾气,有时候我不找事,事自己找我。”

说完,他一脸无辜的看着李东阳。

许久没有说话的王恕突然道:“文轩,作为你的长辈,我只能劝你一句,有些时候有些事,不是都能够按照你的想法做到的。可能别人有别人的无奈,你也有你的无奈。不要什么事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没有什么事是能够做到尽善尽美的。

老夫是过来人,因为脾气的缘故,吃过不少亏,甚至在南京的时候,已经不再妄想能够回到京城了。

你现在还年轻,可能有些事能够凭自己的喜好去做。可是你总有老的那一天,到那一天,你又拿什么跟那些比你更年轻的人比?”

张儒很无所谓的摇摇头:“正如您所说,我现在还年轻,我为什么要想那么远的事呢!”



李东阳插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张儒道:“是啊是啊,我现在就有近忧,我在忧心您二位到底能不能帮我;我在忧心我到底能不能活到自己将自己的目的达成的那一天;我更在忧心,死了一个刘吉,会不会再冒出来一个刘吉。

王恕道:“这你就不要问我这个老头子了,你落难的时候老夫没给你使绊子,莫非你现在已经再次崛起,老夫还能这般不开眼的给你使绊子?”

李东阳也表态道:“侯爷胸怀大志,虽然有些说法太过光怪陆离,不过我也只当是听一个故事。既然侯爷想做,又是于国于民有好处的事,我自然没理由反对啊!”

张儒开怀大笑:“哈哈哈哈。。。。这样就好,这样就好!文轩在此替大明百姓谢过二位大人了。”

他们两个的话,等于是一句承诺,张儒不怕他们轻言毁诺,因为这两个人都是要面子比要命还重要的人。

可以说,有了他们两个的支持,对张儒以后要做的事,会大有裨益。

张儒是谁?大明王朝的定边侯,可他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个后生晚辈。没有这些前辈的支持,他别说完成自己的理想,就是想要做点事都是寸步难行。

内阁虽然不是铁板一块,可一旦吏部尚书王恕和李东阳保持一致态度的话,那其他几位未必会帮张儒说些什么。

543。第543章 :引蛇1

刘健、谢迁两人都是十分刚直的人,唯一不同的是刘健的刚直在骨子里,谢迁的刚直是表面和骨子里都有。

有王恕这个同样刚直的人带头不为难张儒,这二人基本上不会做太过火的事。

徐浦在朝中的人脉和地位比不上刘、谢二人,话语权也不大,而且他是个聪明人,骨子里并非倨傲不通情理,知道张儒的势力之后,他不太可能站出来公然反对张儒。

所以张儒很开心,开心到想要去喝一杯数年不沾的杜康美酒。

“你小子别太得意,我们说不会给你使绊子,意思是你正常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的时候,可不是说我们什么事都会支持你。这大明的江山是大明的,也是大明百姓的。不管将来你的地位有多高,你都必须答应我们,不要让战火波及那些普通老百姓。”王恕严肃道。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悲天悯人,也有读书人的傲气。

王恕真正要是发怒的话,可能比刘吉背后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