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臣-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事实摆在面前,一切,都已经成了枉然。

他有些绝望的看了一眼身后,身后还站着的袍泽兄弟已经不多了,就那么几十个,却在面对数百围攻的鞑靼铁骑的围攻。

这些鞑靼骑兵就算不在马上,也是战斗的好手,他们根本不是对手。

这一愣神的功夫,一条长矛扎进了他的大腿处,他身体抖了一下,扬起大刀。

这大刀举起来了,却再也没有落下,因为,三四根长矛齐刷刷的扎进了他的身体。胸口两支长矛,成了要他性命的死神勾镰。

胸口的起伏越来越微弱,周围的鞑靼骑兵不放心的环伺着,他们害怕这个杀了他们数十个兄弟的敌军将领还能杀人。

有人不甘心的将长矛再次递出,插进了这个在大同边境征战二十年的老兵胸口。

大明的兵器,插进了大明边将的胸口,他死在自己人的武器手中,尽管那些武器的使用者,都是胡人。

几个鞑靼骑兵要拔出长矛,刚要有所动作,一个虬髯汉子正好转身,看到这一幕,用鞑靼语厉声喝止了他们的动作:“让他站着!他是英雄,就算是死,也不能倒下。”

黄色的日月龙旗上沾染了鲜血,迎风飘扬在鸦角山关城上空,最后几个老卒死死的守在这里,这里,是他们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这里,是值得他们用生命去守护的地方。

敌人占领鸦角山关城的势头已经挡不住了,只有他们这几个人,根本挡不住如潮水一样涌上来的敌人。

他们只想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守护好这面旗帜,这面象征着大明国体的旗帜。

三五成群的鞑靼骑兵围了上来,在没有上面命令的情况下,这些士兵没有发动攻击。至少,在他们看来,这些明军,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过了好一会,才有一个军官模样的鞑靼人走过来,用鞑靼语轻声问了几句之后,这人摸着虬髯胡须看着那面龙旗,用声音的汉话喊道:“投降吧!投降还有一丝生机。”

几人中看上去年纪最大的老卒颤抖着声音问道:“将军还活着吗?”

那将领正是在城头上让手下的士兵不拔出长矛的鞑靼将军,屠胡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他愿意给这个对手最后的尊重。

同样,这些守卫着大明日月龙旗的士兵,也是值得尊重的士兵,所以,他很乐意给这些人一个机会。

慈不掌兵,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被逼出来的,为了让更多人活,这些将领不得不忽视少部分人死。

他摇了摇头:“死了,都死了,现在鸦角山还活着的,就剩下你们这几个了。”

那老卒惨然一笑:“哈哈哈哈,都死了,都死了,都死了老子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来吧!鞑子们,要想弄倒我大明的龙旗,先从老子的尸体上踏过去。”

几个老卒纷纷握紧手里的武器,准备做最后的殊死搏斗。

鞑靼骑兵很聪明,对付这几个人,没必要再让手下的兄弟去送死,要知道人在即将死亡的时候所爆发的战斗力,那是足以移山倒海的。

当他们举起手里的弓箭的时候,虬髯将军再次下令他们放下:“他们是勇士,应该有一个体面的死法。”

说完,他拿起自己的长戟,上前走到了几个大明边军的面前:“你们要一战,巴图别离奉陪到底。”

巴图别离,巴图蒙克的嫡长子,现年二十七岁,只是长得有些老成,所以看上去大约有三十岁了。

他和父亲不同,父亲长年累月侵袭大明的边境,是为了丝绸、茶叶、粮食。他从小就仰慕大明的文化,他希望得到一个公平的相处机会,这一点上,他和他的父亲是不同的。

但是现在鞑靼还是他的父亲在做主,所以他的劝告,根本就没用。

“杀!”

几个老卒发出了生命中最后的嘶吼,几个人围攻一个,在他们看来没什么不齿的,因为这个人是要侵犯他们家园的敌人。

巴图别离从小练武,号称鞑靼第一勇士,那不是浪得虚名的。别说是几个年老力衰的老卒,就是精装的汉子,这三五个人他也不会放在眼里。

长戟击穿了冲在最前面的老卒的胸膛,随意一带,将另外一个老卒的半边脑袋削掉。

最后,那个临死前用双手紧紧抱着龙旗的老卒被他一下弄断了脖子。这几次出手,都没有拖泥带水,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些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少承受了些许痛苦。

死亡,也许是这些边境老卒最好的选择,因为只有死了,他们才不会为失去鸦角山而心痛不已。

龙旗缓缓倒下,预示着这一场战争,鞑靼惨烈的胜利。

一万人对三千人,虽然是对敌人有利的攻城之战,鞑靼依然付出了六千人的代价,六千个草原儿郎,留在了大明的疆域上,永远都回不去了。

巴图别离眼中略带伤感,对手下人吩咐道:“这些人,能好好安葬的就好好安葬吧!他们虽然是敌人,却都是英雄,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不少骑兵都被这些视死如归的人给折服了,可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站在对立面的,所以,他们也只有在这些人死了之后,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屠胡的尸体就那么屹立在城头,没有巴图别离的命令,一个人都不敢动这个杀神的尸体。鞑靼骑兵看向这个人的尸体的时候,眼中更多的是敬畏。

此时,奔袭了八十里的援军已经到了不远处,隔了大概还有一两里地,张儒锐利的目光就看到了战场上的情况,他奋力的怕打这战马的臀部,拼了老命往前赶着。

他们的行踪很快就泄露了,事实上,张儒也没打算隐藏行踪,他们不是为了胜利而来,他们是为了救人而来。

他们还不知道,关城里的人,已经全部战死了。

巴图别离还没从悲伤的情绪中出来,手下的百夫长就马上汇报了情况:“万夫长,敌军来袭。”

巴图别离脸色微变,大声下令:“备战!”

第119章 :援兵

留在关城外面的三千多鞑靼铁骑听到号角声后毫不犹豫的在几个千夫长带领下迎了上去,鞑靼骑兵雄霸天下,大明骑兵这样的手下败将,他们还真不放在眼里。

三千多对三千多,这是一场旗鼓相当的战斗,同时,也是一场大明开国以来为数不多的硬碰硬的战斗。

被随处可见的袍泽尸首彻底激起了胸腔内部怒火的大明边军,和刚经历过一战死了不少人的鞑靼大军撞击到一起。

马背上的骑士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勇士,马战功夫也非常了得。

双方甫一交锋,优劣立马就呈现出来了。

在草原上奔驰习惯了的鞑靼骑兵在遇到明军的武器的时候,都能够来个狡猾的镫里藏身,而明军中大多数人却不行。他们唯有用自己的胸膛限制敌人的武器攻击范围,然后用最后的力气将敌人拉下马来。

战马乱走的情况下,基本上只要下了马背,那就等于宣示了这些士兵的死亡。没几个人能够在战马的践踏下还能侥幸活命。

失去主人的战马奋力嘶嚎着,可它们挡住了别人进攻的道路,最终的归宿不是跟着本阵的战马逃离,就是敌人杀死,而后在铁蹄下被踩踏成肉泥。

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徒弟,战士们依旧在战斗。

鞑靼骑兵显得十分震惊,这些人到底还是不是人?很难想象一个垂死之人还能用血肉之躯将身边的同伴拉下去。

张儒冲在最前面,手里临时换上的长矛很轻松的挥舞着,不过他脸上的表情却一点都不轻松。身边袍泽兄弟的惨叫声他听得到,可他无法去救每一个人,只有多杀敌人,才能让自己的兄弟少死一些。

长矛上下翻飞,将一个个鞑靼骑兵从马背上挑落,用力一甩,狠狠的砸在地上。双臂仿佛有无穷的力量,一直在支撑着他不断前进。

他的目标,是那座被鲜血染红了的鸦角山关城。

范统如同入了羊群的儿郎一样挥舞着手里的大刀,这个入伍不久的江湖汉子头一次遇到这样热血沸腾的场面,整个人都有些控制不住了。他只知道跟随着那一袭黑色铠甲不停冲刺,将道路腾出来。

有他们两个在前面冲锋,加上一干老卒不要命的为新兵抵挡,锦衣卫缇骑的伤亡反而还没有边军大。

这一刻,他们再也没有边军和京军之分,他们再也不会说瞧不起边境苦寒之地的边军。他们是袍泽,是兄弟,是可以一起冲杀的兄弟。

关城上,巴图别离看着下面的战场,浓眉紧皱,一双眸子中充满了担忧,下面为首的将领他从未见过,身边经常个明军交战的千夫长也不曾见过。

可大明出了一个如此悍勇的将领,这让他感到心悸。

特别是那个青年将领的身边还跟着一员虎将。

他看了看那虎将,又扭头看了看早已死了多时身体却屹立不倒的屠胡,感觉这两人是如此相似。

不等他的感慨完毕,手下千夫长就开始了劝说:“图鲁博罗特,咱们撤吧!明军悍勇,若是先锋军全部折损,大汗会怪罪的。”

原名孛儿只斤。图鲁博罗特,后因为父亲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蒙克而改名巴图别离的虬髯将领犹豫道:“一万先锋军,战死奖金七成,就这么回去,父汗不怪罪,我自己都无法在部落立足了。”

那千夫长道:“那颜,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这里是明军的地盘,随时都会出现明军的援军,我们是孤军深入,大汗的大军离这里还有七十里地。这些人都是您封地里的子民,如果不走,那以后那颜就别想在大汗面前再有话语权了。”

那颜是一种尊称,对贵族领主的尊称,鞑靼本就是脱胎蒙古的存在,而且孛儿只斤这个姓氏,代表着巴图蒙克这一支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后代。

如果张儒在这里的话,他一定会怀疑,为什么前世历史上到现在还只有十二三岁的蒙古小王子巴图蒙克,连儿子都这么大了?这巴图别离可是二十几岁的大小伙了,莫非历史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

“就这么撤了,我不甘心。”巴图别离闭上眼睛道。

千夫长暴喝道:“如果不走,那么多子民死在战场上,你回去怎么跟部落的人交代,他们是你的子民,也是你以后成为大汗的基础。没了这些基础,你怎么跟自己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争!”

这千夫长显然是巴图别离的长辈,说话还有点用,在他厉声呵斥下,巴图别离终于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现在来支援的明军还没有接近关城,就算那几千骑兵全军覆没,关城里的一千多人还是可以撤离的。如果等到明军打到了面前,那么就是他们想撤离,那些一心想着报仇雪恨的明军,也未必会放他们离开了。

撤退的号角吹响,交战的鞑靼骑兵如潮水一般退去,除了少数被明军缠上之后实在无法离开的士兵之外,大部分没有战死或者受伤的士兵,纷纷调转马头,朝关城方向汇合。

那些留下来的士兵为巴图别离的撤离争取了不少时间,等到张儒带着剩下的两千多人将战场打扫完毕之后,巴图别离带着人已经如风一般消失了。

范统打马要追,张儒喝止道:“穷寇莫追,先把受伤的兄弟送去救治,然后迅速入城休整,兄弟们这段时间也累得够呛,追击的话怕他们有埋伏。”

范统不甘心的调转马头,跟姜伟一起去处理善后工作。

他很想杀人,看着那些年轻人把命生生丢在战场上他就想杀人,那些都是他的袍泽兄弟,都是昨夜还跟自己睡在一个军帐里的兄弟。

可是军令如山,如果他不尊军令,那么张儒带领的这三千人,以后就别想打仗了。一个将领没有威信,那就跟一个男人没有下面那只小鸟一样,说出去会让人耻笑。

尸骸遍地的战场上,明军提着尖刀不停逡巡,看到有喘气的鞑靼兵卒就会上前给一刀,不留俘虏,这是张儒从出发就下达的军令。

他们这次长途奔袭,根本没带粮草辎重,学习的就是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种轻骑兵的攻击模式。以战养战是最好的方法,虽然这个方法会为后人所诟病,但是为了少死一些兄弟,张儒不得不这么做。

对这些伤兵而言,死或许是最好的解脱,因为明军不可能为他们治疗伤势,与其受尽伤痛折磨而死,还不如现在就被人一刀子弄死。

鞑靼人的尸体和鞑靼战马的尸体被堆成了一座小山,因为害怕出现瘟疫,所以范统打算一把火将这些尸体烧了。对待这些掳掠汉人的敌人,他从来没有什么仁慈之心。

这一点上来看,范统比巴图别离更适合当一个将军。

当然,这些小事情是不需要麻烦张儒的,如果换成张儒来下达命令,那结果也是跟范统下达的命令一样,全部烧了。

不说多了几百年历史知识的张儒对胡人的痛恨程度,就他出了大同城之后看到一个个被焚烧的村寨,看到一个个被****而死的妇女,看到一具具早已腐臭的尸体,他也不会假惺惺的说要为这些人挖坑埋葬。

战损清点出来之后,范统和姜伟拿着小本子禀报张儒:“禀将军,此战我放战死四百一十七人,重伤一百二十四人,轻伤六十五人。敌军战死一千二百六十人,无重伤,无轻伤。”

鞑靼骑兵之中重伤的和轻伤留下的人都被明军给杀了,自然不可能有受伤者存在。

张儒点点头:“锦衣卫战损如何?”

范统为难的看了姜伟一眼,带过来的几百锦衣卫里面很多都是大同锦衣卫千户所的,可这一战,死得最多的也是那些年轻人,这让他感到面上有些无光。

姜伟道:“锦衣卫战死三百六十九人,重伤一百二十三人,轻伤六十五人。”

张儒的脸色顿时就黑了:“这就是你们操练出来的锦衣卫?”

范统解释道:“这些大部分都不是北镇抚司的人,咱们北镇抚司的五百兄弟留下四百在大同,带出来的一百人只死了一个。”

张儒喝道:“还敢嘴硬,大同千户所的锦衣卫莫非就不是咱们锦衣卫的人了?战场之上,分什么北镇抚司和地方卫所。要不是那些老卒相助,死的人只怕会更多,你还有脸跟我狡辩。”

看出张儒是真的动了怒气,姜伟拉了拉想要顶嘴的范统,示意他不要再说话。

张儒叹了口气道:“把战死的兄弟尸体收集起来,带进关城,所有人,随本将迅速进关。”

其实,在看到巴图别离的大军是从关城方向撤退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这鸦角山关城,十有**是没有活口了。可他心里还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希望能够找到几个活着的兄弟。

大军踏入关城,眼前的一幕幕将所有人都惊呆了,特别是那些大同千户所的锦衣卫,更是有不少人看到地上的场景之后哇的一声吐了出来。

第120章 :英雄

害怕被督帅训斥的锦衣卫马上就捂住了嘴巴,一个个憋着气,尽量不让那刺鼻的血腥味进入鼻孔之中。

不过这时张儒的心思根本就不在他们身上,他的眼睛,一点点巡视着战场,一点点的看着那残败不堪的景象。

鲜血染红了城墙,一个个明军死状凄惨,有人甚至连脑袋都找不到了。

地上一片湿滑,那是敌人和自己人的鲜血导致的,这场面,说血流成河都不为过。城头上被敌人的攻城云梯弄出了两个不大的豁口,那口子上还扒着一只带血的手。

张儒好奇的将脑袋探了出去,就在这时,异变陡生,那血手没动,可是那一面却突然挥出一把边军佩刀。

张儒往后一仰头,很惊险的躲过了这算不上快的攻击,而后,马上就有锦衣卫缇骑上前将那血手的主人从城墙另一侧拉了上来。

那是一个脸上有一道刀疤的瘦弱少年,身高只到张儒鼻子那里,眼中充满了惊恐的神色。

他的身上穿着一件稍微显得有些大的边军军装,被锦衣卫按住之后,身体犹在抖动。

张儒朝两个缇骑挥了挥手:“是自己人,别伤了他。”

那小子突然如疯牛一般扑到张儒身上,双手用力在张儒身上击打着,好像在发泄心中的愤怒一般,任凭两个反应过来的锦衣卫缇骑怎么拉扯都没法将他拉开。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这时候才来,为什么要等到所有人都死了之后才来!”

少年口中发出不敢的低吼,喉咙深处好像有什么东西哽住了一样,不再打张儒,反而趴在他的胸口痛哭起来。

看得出来,这少年是真的很伤心。

张儒面带愧疚之色,不仅没让手下人继续阻止,反而伸手抓住了少年的肩膀。以他的身手,要躲避这么一个孱弱少年的攻击,那基本上简单得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的小事。可他没有躲避,这一顿打,是他心甘情愿挨的。

哭了好久,少年沉沉睡去,这时,一个锦衣卫从远处快步走来,到达张儒身边之后小声道:“看到了守将的尸体。”

张儒顺着那锦衣卫指着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远处一个黑乎乎的影子。

天色已经有些晚了,经过一天跋涉,不少兄弟都累了,他吩咐一部分人收殓尸体之后,将怀里的少年交给范统,站起来迈开大步朝那黑影走去。

刚上城头的时候,他只顾着看满目苍夷的惨状,倒是没注意到远处还有一个这么大的黑影。

走到近前才知道,这竟然是鸦角山的守将,被杨荣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