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媚娘笑了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黄家小丫头道:“我叫黄小丫,不过现在我进了大户人家,该取个好听的名字啦,明天我就去求老夫人,让她给取一个。”

武媚娘站起身,走到门口,道:“我去便我去,黄小丫,这个名字你叫一辈子吧!”说着她出门去了。

黄小丫哼了声,心想:“你说我叫,我就得叫啊,都得听老夫人的,你算啥呀!”她自感身份大涨。成为大老爷家的丫环,得知道要伺候的主人是哪位才行,她也出了房间,打算去问问。

可她刚一出门,就见欧阳利过来了,欧阳对她道:“你叫黄小丫?这个名字好,夫人说了,以后就叫这个,还有你被分给杨春花了,以后就做她的贴身丫环,以后要叫她为小姐,明白了吗?”

第六百一十一章 庆州刺史府

黄小丫啊了声,大感委屈。道:“我不是要伺候大老爷的吗,怎么会伺候一个使唤婆子,那个杨春花凭啥当我的小姐啊?”

“就凭这是老夫人的吩咐!”欧阳利一瞪眼睛,又道:“看你笨手笨脚的,也不知能不能伺候好杨小姐,这是你当丫头的契约,你按个手印吧!”他拿出一张契约来,墨迹未干,显见是刚刚写成的。

黄小丫心里失望就甭提了,弄了半天,自己竟是给丫环当丫环……不,应该是给使唤婆子当丫环,还不如伺候丫环呢!

她委委屈屈地在契约上按了个手印,说道:“其实我很能干活的,伺候大老爷最合适了。再说了,那个杨春花孩子都快生了,那么大的岁数,咋还能叫小姐呢!”

欧阳利收好契约,笑道:“主人判她恢复自由身,还不简单得很,她没有丈夫。叫她一声小姐,又有何妨?”说着话,他回头道:“老八,你说对吧!”

欧阳霸就站在他身后,哈哈大笑道:“不错,正是如此!”前几天,就是他装成武媚娘的丈夫,还揍了败家子一顿,可现在模样却完全变了,成为英气勃勃的青年将军,口音也完全不同,要想认出他就是那个“梅恶汉”,除非别人有孙悟空那般的火眼金睛。

当初欧阳霸行恶之时,黄小丫躲都来不急,从没往跟前凑乎,当时就躲得远,现在让她认人,她当然认不出了,甚至连面熟的感觉都没有。

黄小丫心思不在杨春花身上,她还在拼命抓住机会,努力地推销自己,道:“我真的很能干活的,我可勤快了,就让我伺候大老爷吧!”

欧阳利不理她,转身走了。欧阳霸却道:“还我我的,你现在要自称奴婢了。你想伺候主人?嘿,你往那边看。看看里面都有谁?”说着,他一指正堂,里面王氏夫妇正在说话,但王平安却不在,堂里有两个小丫头在伺候着。

黄小丫道:“有老太爷和老夫人,还有两位小姐,一共四个人。”

欧阳霸笑道:“算数真好,分得清三和四。那两位不是小姐,她们才是伺候主人的丫环。就凭你,还是伺候杨春花吧,这都是抬举你了!”说完,他一甩袖子,也走了。

黄小丫象被雷劈中一般,看着堂里面的丁丹若和柯莲雾。这两个人会是丫环?她们可是比庆州的大小姐,还要大小姐的人啊!

庆州城里开庙会时,大老远的,她和母亲姐姐都去凑过热闹,看到过啥叫有钱人家的大小姐,也听母亲说过自己家以前的风光,可不管她见过多少大小姐,也不管她家以前多么风光。一切的一切加一块,也都不如屋里面那两个丫环的!

呆呆地,站在房门口,黄小丫一动不动,她心里还是满激动的,当丫环能当到屋里那种程度,自己啥时候也能那样啊?

厢房,屋里没有点灯,王平安和武媚娘站在黑暗之中,低声说着话。

王平安道:“春花,以后我就这么叫你了。等进了城后,我打算安排你住到刺史府外面,让你做一个浆洗妇,你看如何?”

浆洗妇就是专门给主人洗衣服的仆役,是最下等最辛苦的,但好处在于可以不和别人接触,成天忙得要命,哪有功夫和人接触,而且别人也不会去注意一个浆洗妇的。

武媚娘轻轻嗯了声,道:“有什么活儿,可以让那个黄小丫去做,这个丫头很是伶俐,而且势力眼,这种人最好利用!”

王平安嘿嘿笑了两声,武媚娘最会利用别人的弱点了,那个黄小丫以后的日子不见得会有多好过。他道:“好,我会让人好好照顾你的,事情到现在已经摆平,从此你放心就好了!”

屋内沉默半晌。武媚娘忽道:“舅舅,我怀的真是男孩吗?万一是个女儿,那就糟糕了,太子不见得会认的!”

王平安想都没想,直截了当地道:“定是男孩,这点确定无疑。如果你担心是个女孩,那也无妨,生下来我养便是。放心好了,不管男孩女孩,太子都会认的,我是最了解他的。”

武媚娘又道:“就怕他忘了我们娘俩,宫中那么多的女子,个个都比我年轻貌美,太子又如何能记得住我!”

王平安道:“我会时时刻刻提醒他的,你就放宽心吧!还有,不要成天想着这些事了,还没有发生的事,何必发愁呢,你要是整天发愁,会对孩子不利的!”

武媚娘哦了声,果真不敢再唉声叹气了,她就怕孩子出事,她后半辈子的幸福生活。可全都指望着肚子里的孩子呢!

王平安道:“你回去吧,好生休息,明天我们就要进城了。”

武媚娘冲他福了一福,打开门向外看了看,这才出去,回自己的房间了。待走到自己的房门口,见黄小丫呆呆地站在门外,她道:“夫人派人来通知你了吧,你还得接着叫黄小丫,而且以后伺候我了!”说着,她进了房间。

黄小丫这才回过神来。低着头跟她进去,小声道:“小……姐。哎呀,能不能不叫你小姐啊,叫你杨大婶,行不?”

武媚娘看了她一眼,笑道:“好,那就叫我杨大婶吧。你明天要跟我进城,以后就住城里了,回去向父母告别吧,今晚就不用伺候我了!”

黄小丫想了想,又问道:“杨大婶,要是我伺候得你好,你会不会向老夫人说说,把我调开,去伺候大老爷啊?”

武媚娘很温柔地一笑,道:“可以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自然希望你能当上大丫环。你可以向大老爷那两个丫环多学学。”

黄小丫听了大喜,道:“多谢杨大婶,那我回去收拾收拾,明天咱们一起上路。”说完,她跑出了房间。

来到院子里,她又往正堂看了眼,见老太爷和夫人都走了,但那两个象小姐似的丫环却没走,一个拿着本书在翻,而另一个则在蜡烛下,摆弄着手上的玉镯!

黄小丫心中立即定下了伟大的志向,一定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丫环,就象堂里那两个一样。她羡慕了一会,这才返回自己家的院子。可心中却忍耐不住,纳闷起来,自己都没认出来那两个是丫环,还以为是小姐呢,怎么杨大婶却认来了?难不成她不是个傻姑,或是真的出身大户人家?

来庆州最重要的事情办完了。王平安一家都大感安心,上床休息,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晨,黄小丫带了个小小的包袱,来找武媚娘,两人跟着王家大队启程,赶往庆州。

要说庆州的繁华程度,那自是不能和京畿地区比,连徐州都比不过,而且在现代也没有庆州这个地名,在朝鲜半岛倒是有一个。

从外国番邦到长安,庆州并非是必经之路,从西域来的胡人往往走兰州一线,而从东面来的胡人往往会走晋州一线,而庆州既不靠东,也不靠西,所以在这年代商业并不发达,无商不活,这里相对而言是比较贫穷的。

唐朝没有算垂直距离这一说,只是按修的路算距离,要说庆州离长安,倒也并不是很远,垂直距离肯定没有一千来里,但要绕起来,那可不得走上大半个月么,如果这是在晚唐,经过盛唐时的修路,那么道路距离就又会变近,至少不用绕来绕去了!

一个地区发不发达,看道路就能猜出个大概来,从长安通往庆州的路要绕远,这本身就说明庆州这里并不是繁华的所在。

王平安一行人,骑马赶车,行得较快,天色过午,便已然远远地看到了庆州的城墙,到地方了。

庆州方向,一骑快马奔来,马上有一名校尉,奔到近前,这校尉下马行礼,问道:“末将敢问诸位可是王公、狄大人和邱大人一行?”

欧阳利跃马而出,笑道:“陈校尉,怎地不认得本将军了?”

陈校尉只是一名郡兵的军官,和欧阳利这种卫府将军没法比,他见到欧阳利,连忙脸上堆笑,道:“欧阳将军,你也在这里啊!不知哪位是王公,末将这厢有礼了!”

说着,他趴在地上磕头。给王平安磕完了,又给狄仁杰和邱亭轩磕,一个都不敢拉下。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地方上也是如此,换了刺史和县令,要不要他接着当郡兵的校尉,还是没准儿的事呢,他能不着急巴结么!

欧阳利早就来到庆州,把各种手续办得差不多了,只等着平安接完印,就算正式上任,他是见过这个陈校尉的。

欧阳利用马鞭一指前面,道:“前面可是季刺史出来迎接了?”

陈校尉忙道:“是是,前面正是季刺史携带全州官员来迎接王公和诸位大人。按朝中规定,交接印信只需在刺史府里就成,不过季大人久闻王公的英名,所以破例迎出三里,搭起彩棚,就在前面等着呢!”

欧阳利很有气势地一挥手,道:“头前带路!”

陈校尉立即上马,顺着大路小跑了下去,走到这里也用不着他带什么路了,他只是跑回去告诉季刺史,王平安到了!

往前走不多远,就听锣鼓声响了起来,好几百人敲锣打鼓地迎了上来,队伍里一大群穿着绿服的官员,由一个白胡子老官领着,官员的后面还跟着百姓,要么是地方宿老,要么是庆州有头有脸的人物,大商人金三全也在其中。

金三全受过王平安的恩惠,但他却没法提前迎接过来,总不能超过本地刺史啊,就算是要卸任的刺史,也是不能超过的,官就是官,民就是民,什么事都得当官的先来,当然只限于好事当官的先来,坏事就要由当民的先来了,总得给当民的一个机会吧,不能完全不给机会啊!

季刺史远远望去,见大路上来了好长一队车马,不但大车有长长的一溜,就连随行的保卫兵将,有足足有一个团那么多,盔甲闪亮,刀斧齐全!

季刺史回头冲长史说道:“咱们的人来得少了,早知王公的排场这么大,那就得招上千人来才行啊,要不然体现不出尊重上官的意义来!”

长史叹气道:“是啊,也怪那个欧阳将军,他没把话说清楚啊,谁能想到刺史上任,竟然会带着军队来呢!”

他嘴上是这么说,可心里却想:“季大人,你是要卸任回乡的了,可我们还要在这里干啊,你的马屁没拍足,怕是要连累到我们的!”

不等车队行到近前,季刺史不管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竟然小跑着过去,招手道:“王公,王公,下官终于把您盼来啦!”

王平安在马上看到季刺史,从官服上认出来这人就是刺史大人,心想:“可别跑了,这么大岁数了,小心摔着!”

他从马上跳下,大步上前,拱手道:“季老大人,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是三生有幸啊!”

“下官也是如此,也是如此啊!”季刺史呼呼地跑到跟前,先是行礼,然后一把拉住王平安的手,道:“王公,你总算是到了,下官终于可以卸下这副担子了!”

王平安啊了声,心想:“这话怎么说的,难不成庆州有事儿,他解决不了,所以把包袱甩给了我?”

狄仁杰和邱亭轩也都下马,上前给季刺史见礼。后面的庆州官员们也都跑到了,纷纷见礼,问籍贯套老乡,问姓氏攀亲戚。乱了好一阵子,这才稍稍安静下来。

季刺史给王平安做了介绍,庆州除了他以外,文官方面以长史为尊,长史名为车四通,而武将方面,就是以那位抢着去拍马屁的陈校尉最大了。

寒暄一番之后,车队进城,直奔刺史府。

进入城门之后,王平安顿时就是一皱眉头,就见街道两旁的房子还算是齐整,但也仅限于临街的房子,顺着路口往后排的房子望去,却是低矮破旧了,看来庆州百姓的生活并不怎么富裕啊!

庆州城其实就是合水县城,以县城为州治所,规格并不高,城池自然也大不到哪里去,只行了没多一会儿的功夫,便到了刺史府。

一到府门口,王平安心就凉了半截,就见这刺史府相当宏伟,与刚刚看到的民居,正好相反!

第六百一十二章 不收礼,因为你们的礼少

要是百姓穷,本地的衙门也很破旧。那没话说,只能说地方官无能,或者说此地土地贫瘠,无法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可是百姓穷,而本地的衙门却是金碧辉煌,那就怪不到土地贫瘠,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了!

地方官不是无能,而是能耐不小,搜刮民脂民膏的本事不小!

王平安皱眉道:“季大人,我一路行来,但见庆州百姓的生活,似乎不是太富裕,想必本地的财政也不宽裕吧?”

季刺史立即叫起苦来,道:“王公,您真是慧眼啊,只刚一进城,便看出了庆州的情况,这里土地贫瘠,总是闹旱灾,去年一年也没下几场雨。庄稼收成不好,百姓外出乞讨,老夫派了兵将守住道路关卡,可那些刁民竟然穿山越岭的往外跑,实实的没有办法啊!”

长史车四通也道:“是啊,天一旱,地里就没收成,没收成老百姓就要出去逃难,结果人跑得越多,这里就越穷,越穷人就越往外跑。”

王平安不听他们诉苦,一指刺史府,道:“既然庆州已经穷成这个样子了,那为何这座刺史府修得如此豪华,钱从何来?”

季刺史可没想到王平安有此一问,他呃了声,呆在了当场。他年纪大了,虽然舍不得官位,但尚书省一纸公文下达,让他回家荣养,他想不走也不行。说白了,王平安只要一接印,他就不再是官了,而是一介百姓,只能回家养老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岂肯再担什么责任?就算有人要承担新刺史的责备,也是留下来继续当官的人去承担。而不是他!

季刺史咳嗽了两声,道:“下官年纪大了,早就想告老还乡,但朝廷一直不允,由于下官人老体弱,所以州中事宜都是由车长史负责的。”

他转过头,冲车四通道:“车长史,王公问话,便由你来答复吧!”反正只要一交印,他就走人了,远离庆州,再也不会回来,所以没必要再顾及什么同僚情谊了,有什么麻烦,让车四通去应对也就是了。

车四通一咧嘴,看向季刺史,心想:“不盖新衙门,如何克扣石料和木料的钱?那些钱又不是进我一个人口袋里了,你可是拿大头的,现在想不认帐吗?”

就算人家不认帐能咋地,要是现在就咬季刺史。那么非得让王平安认为他是个薄情寡义之人,上司刚下台就翻脸,这种下属谁敢用?

车四通只好冲王平安解释道:“回王公的话,刺史府乃是庆州的脸面,这个脸面嘛,自然要光鲜些才行,让百姓们知道,我们季刺史还是有作为的,可以放心留在庆州,不必外出逃难!”

王平安嘿然道:“为了脸面光鲜,就得勒紧裤腰带,这份光鲜倒是来之不易啊!”

季刺史人老成精,并不在这个话题上浪费时间,他一伸手,做了个请的动作,笑道:“王公做了本州刺史,自会把本洲治理好,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来,咱们进去吧,把印信交接了,朝廷的正事办完,咱们再叙私谊!”

他说起话来相当有水平,一句话就把王平安的质问轻轻带过,看似是在告诉王平安,咱们先办正事,不要管别的。其实是在说,王公你赶紧接大印吧,接了大印,你爱找谁麻烦就找谁去。都是你说了算!

王平安哼了声,道:“不错,先办正事要紧。季大人先请!”很有风度地让季刺史先进府门。

“王公先请!”季刺史赶紧还礼,没交印前,他是正牌子的地方最高长官,按规矩他自然走在前面,嘴上客气而已。

后面众人一起跟着进了刺史府。

进入大堂,按着唐朝的规矩,季刺史和王平安办理了各项手续,交接好大印,王平安由此便成为了庆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而狄仁杰和邱亭轩,也与合水县县令和马岭县县令交接了官印,正式成为县令。

季刺史口中的正事办完,接下来自然是接风洗尘,大摆宴席。季刺史马上就要走的人了,自然不在乎酒宴是谁花的钱,可长史车四通却怕王平安不悦,他一个劲儿地冲王平安解释,这次的宴席虽然奢侈,但花的都是商人的钱,是商人们自愿出钱孝敬的,还请王公不要推辞,以免伤了商人们的巴结之心!

王平安听了这种解释。当真哭笑不得,只好给大家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巴结自己。

一场酒宴,吹牛拍马,尽欢而散!

吃喝完毕,王平安带着酒意,去了书房,金三全和几名庆州的大商人,在书房等着他呢,他得见见才行。

王平安一进书房,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