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脱贫致富奔-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父亲的病,只有靠自己了。
  夏晓晴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吃的那个偏方,方子很简单就是在药房买来一公一母两只蛤蚧,回家用火烤炙研然后磨成粉,在吃的时候调上蜂蜜或者更好点的蜂王浆,每次一小勺每日三次,最多吃个两个月就可以好全。这方子确实很有效,自己在长大后再没犯过病,介绍给别人,也都说有效果。夏晓晴很想问问这里有没有蛤蚧卖,但又想到自己身上没钱,只好作罢。
  “那我娘呢,她是得的啥病?”夏晓晴继续问道。
  “你娘是产后失血,又外邪瘟毒入侵,内外合邪引发气血两虚,又拖的时日过长,身体亏损较大需要慢慢调理。”吕维明边说边拿出一块阿胶,放在铁钵里用铁棍舂碎。
  产后失血,外邪入侵。产后大出血,那应该就是贫血了。产妇在月子里能得的病,只要不是感染引起败血症,最多就是感冒发烧加上长期营养不良。如果是败血症,以古代这个医疗条件,早就一命呜呼了。自己母亲能坚持这么久,应该也就是个缺铁性贫血一类的。
  只要是贫血那就好办了,多吃补血的食物,多吃饭气血好了,身体的抵抗力自然就增强了。靠医补不如食补,是药都有三分毒,喝多了又伤脾胃,身体怎么能好得了。再看看柜台上配的药,都是些红枣、枸杞、当归之类的补药,连夏晓晴这个外行都知道。最后看见吕维明把舂好的阿胶放入药中,夏晓晴彻底愤怒了。
  自己在现代因为月经不调也经常吃阿胶,最开始都是买阿胶块回去用黄酒蒸,后来有磨粉机后药店就是用机器打成很细的粉末,店员常说阿胶本身不易消化,只有用这两种方法人体才能更好吸收。现在这么粗粗捣碎阿胶块后就放入中药里一起熬,怎么可能达到补血的效果,完全是浪费钱财。夏晓晴想去阻止伙计把阿胶放进去,却想起自己现在的身份,郁闷地停下来,算了以后再来慢慢纠正。
  吕维明把配好的药包好,分别捆好后递给夏晓晴。夏晓晴提着药包,站在药房门边等着夏大姐来接自己。看着药房门前走过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夏晓晴觉得自己十分渺小,特别是在这个自己无知的世界。
  “吕小哥,现在是哪年啊?”夏晓晴望着站在自己身边的吕维明问道。
  “小孩子家家的,问这个干嘛。现在是大明朝万历十六年。”吕维明回答道。
  夏晓晴听到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还好自己没有穿越到架空的世界。明朝万历年间,也还是挺出名的,经常都有那个年代的电视剧上演,前不久CCTV-8还在演万历首辅张居正,夏晓晴现在万分后悔当时没仔细看看。
  “那吕小哥,你去过县里吗?县城在哪里?”夏晓晴继续问道。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吕维明摇了摇头,说道:“我没去过县城,可我师父去过。我师父说到长安县城要坐一天的马车,可远了。还说县城可大了,有高高的城墙围着,里面的路可以过可以过四辆马车。”
  长安县,那不就是现代的西安市吗。明代的西安虽然不是首都,但是经过前面几朝的发展,应该还是很繁华,自己在前世的时候,每年都要到西安分公司开会,对西安的许多地方也比较熟悉,只是不知道明朝的西安会是怎么样的,以后自己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这边吕维明还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师父在长安县城里面的见闻,夏大姐也应经从绣坊出来,到济世堂来接妹妹回去。夏晓晴转头告别了吕维明后,跑过去牵起夏大姐的手离开了。
  夏大姐手里还是拿着早那个包袱,但包袱里的东西已经变成绣坊给的做荷包和绣帕的原料了。夏大姐有点高兴,上次的绣活交上去一共得了六十文钱,每个荷包八文钱,这次一共做了七个,多得的四文钱是绣坊管事看自己绣得好奖励的。管事这次还多给了活,想到以后可以多挣些钱,夏大姐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夏大姐牵着妹妹快步往自己家的摊位走去,虽然有周叔、周婶照看着,但是她还是不太放心两个弟弟。
  当她们走到自己家的摊位前,看见大郎、二郎正坐在从路边捡来的石头上,大郎旁边还放着空着的背篓。旁边周叔、周婶的摊子上,只见那框鸡蛋卖完了,但木盆还剩下几个。
  “大郎,你卖完啦,怎么这么快就卖完了?”夏大姐问道。
  “大姐,我们买完了。我们家的东西可稀罕了,别人都没有。好多人来买,我们早早地就卖完了。”夏大郎一脸兴奋地道。二郎也在旁边一个劲地点头说是。
  周婶看见夏大姐问话,也笑着过来搭话道:“你家两个弟弟可厉害了,一点都不像第一次卖东西得人,两人一说一搭配合得好着咧。你家的东西在这个节气也确实稀罕,好买着咧。他俩一早就卖完了等着你回来呢。”
  夏大姐赶紧谢过周叔、周婶对两个弟弟的照顾。才把大郎拉过来问道:“大郎,一共卖了多少钱?”
  夏大郎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道:“大姐,我们一共卖了一百一十五文钱。”
  夏大姐一惊,问道:“咋能卖出这么多钱呢?半框干蘑菇全部卖完也才六十几文钱,这么多出这么多的?”
  “大姐,我们卖的二十文一斤,卖一斤上送一两,所以就卖了一百一十五文。”夏大郎边说边把沉甸甸的钱袋递给夏大姐。
  夏大姐接钱袋过数了数,里面确实有一百一十五文。看着两个弟弟赚来的钱,夏大姐心里高兴极了,自己做了一个月绣活才换了六十文钱,两个弟弟一会就卖了快两倍的钱。夏晓晴看到那一百多个铜钱却十分无语,古代真是不方便啊,出门带点钱就像是背了个秤砣在身上。
第十章 赶集(三)
 夏大姐从钱袋数了六十文装进自己的荷包里,又把剩下的钱递给夏大郎,“大郎,这是你们多赚的钱,你自己好好收着,以后给弟弟妹妹买好吃的。要收好,可不能乱花了啊。”说罢又把背篓托付给周婶看着,就带着几个弟妹去买家里需要的东西去了。
  在路上,夏大郎拉过夏晓晴悄悄说到:“二妞,你真厉害,你说的方法可管用了。我们早早就卖完了,这条街上只有我们家摊子上最热闹。二妞,你想吃啥,哥给你买去,哥现在有好多钱,吃糖不?”
  “大哥,我不要吃糖。”夏晓晴赶紧说到。这钱可不能乱用,还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再赚到钱呢,家里还有两个病人等着。夏晓晴眼睛一转说道:“大哥,我刚才在济世堂听一个伙计说,一种叫蛤蚧的药,磨成粉和着蜂蜜吃,吃上几个月就能治好爹的病。我们把钱留着给爹买药吧。”
  “二妞,那伙计真是怎么说的吗?真的有药能治好咱爹的病,可为什么秦大夫从来没说过?”夏大郎皱着眉头问道。
  “是真的,那吕小哥真是这么说的。他看我们家可怜才说的,他说这个偏方可有效了,让我们偷偷地去买来试试。他还说秦大夫想赚我们家的钱,又欺负大姐不懂,每次都开好贵的药,而且药还不管用。”夏晓晴毫不客气地诋毁着秦大夫。
  夏大郎看着妹妹信誓旦旦的表情,也觉得有这个可能。他赶紧叫住走在前面的夏大姐,然后把妹妹的话原原本本的讲给夏大姐听了。
  “二妞,这是真的吗?”夏大姐认真地问道,她想起早上去接妹妹的时候,确实也看见妹妹和那伙计聊得很高兴。
  “大姐是真的,是吕小哥亲口跟我说的。他说这偏方对爹的病可管用了。他还说说秦大夫不是好人,就想赚我们家钱,每次都开些很贵的补药。”夏晓晴顿了顿,又继续劝道:“大姐,要不我们去买来试试,万一真能把爹的病治好呢。爹现在晚上都睡不好觉,秦大夫的药吃了也有大半年了,也没见好。我们就试试看吧。”
  夏大姐想起每次去济世堂时,那伙计对自己都很热情。还想起秦大夫对自己的态度,还有这些日子越来越贵药钱,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便决定信了那伙计的话去买来试试。
  看夏大姐答应了往济世堂方向走去,夏晓晴赶紧拦下,又说到:“大姐,你不能去。你去了会被秦大夫发现的。这方子是吕小哥他悄悄的告诉我的,还说千万不可能让秦大夫知道了,不然他就会被济世堂赶出去的。大姐,还是让大哥去吧。”夏晓晴不知道这里的中药店有没有蛤蚧,济世堂是这个镇上最大的药店,想来品种应该会齐全点。
  夏大姐也觉得不能害了那伙计,就拿出荷包交给夏大郎,让他去济世堂买。夏晓晴也拉过夏大郎细细地交代,让他不能让店里的人看出异常,还交代他一定要买一公一母的蛤蚧。夏大郎一一记下了,就拿着钱跑走了,几个姐弟就留在街角等着他。
  没一会儿夏大郎就提着一对用竹签撑起的蛤蚧回来了。夏大郎把蛤蚧提到夏大姐面前说道:“大姐,你看,这就是蛤蚧,这东西长得真丑,怪吓人的。但是济世堂的伙计说,它是好东西,这一对就要三十文。姐,这是我用我们赚的钱买,没用你的钱。”说罢就把荷包递还给夏大姐。
  夏大姐接过荷包,看着夏大郎说道“我们大郎真懂事,等会儿姐用这钱给你们买肉,今天我们多买点。”说罢就带着几个弟妹往集市上走,买家里需要的东西去了。
  买完家里需要的杂物后,夏大姐就带着几个弟妹来到市场里肉店前。想到除了过年那天还有前天,家里人就再也没吃过肉了,夏大姐咬咬牙准备这次买上一斤肉。
  这还是夏晓晴第一次看见古代肉店,只见肉店有一间门面大小,门口用竹竿挂着一个大大的写着肉字的布招牌,店里用铁钩悬挂着几扇猪肉,靠门口放着一个大大的肉案,肉案上摆放着大大小小十几块猪肉。肉案旁的地上放着两个大竹筐,竹筐里分别装着剔光肉的猪大骨和猪下水。看到放到地上的猪大骨和猪下水,想到穿越前每天一碗的小火煲汤,还有烧得油亮的红烧肥肠,夏晓晴觉得自己口水都有快流下来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夏大姐从荷包里拿出二十文钱,仔细地数了数后递给卖肉的屠夫。屠夫接过钱放到钱箱里,拿起大刀就切下一块肉,在秤上一秤果然是一斤。夏晓晴在旁边看着,不禁感叹这屠夫一刀准的功夫。
  夏大姐接过包好的肉,带着弟妹就准备回去与周叔、周婶汇合。夏晓晴一步两回头,依依不舍地望着猪大骨和猪下水。最后还是忍不住了,拉着夏大姐问道:“姐,那放在地上竹筐里的骨头和
  猪下水贵不贵?”
  夏大姐回头看了看,疑惑地对夏晓晴说到:“你问这干嘛?猪大骨和下水可不好吃,你看那大骨上一点肉都没有,一般都是买回去喂狗的。那猪下水洗干净了吃着味道也大,一般人家儿都不愿意吃它。大骨一文钱两根,下水五文钱一副,价格都便宜。”
  古代人真是不识宝,都是多好的东西啊。夏晓晴赶紧对夏大姐说道:“大姐,我们买点骨头吧。早上吕小哥还说,娘的身体太虚弱,要用食补,他说买这种大骨头,在锅里用火熬上两个时辰,熬得浓浓得给娘喝,里面还可以放点猪肚、猪肝之类的下水,吕小哥说洗猪肚也有讲究,洗对了就吃着没怪味了,他也教我了。他说多吃对爹和娘身体都好,还可以让几个弟弟长得更高。”
  吕小哥头顶上的圣人光圈被夏晓晴擦拭得越来越亮,以至后来夏大姐每次看到他时都心存感激,看在吕小哥眼里却觉得是双目含情,心里越发小鹿乱撞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夏大姐听了夏晓晴的话,想了想觉得价格也便宜也就答应了。带着弟妹又走回肉店去,拿了三文钱买了六根猪大骨,又拿了两文钱单买了猪肝和猪肚,把夏晓晴心心念念的猪大肠留下了。夏晓晴狠狠地望着竹筐里的猪大肠,暗暗发誓以后一定吃个够。
  当买完东西回去与周叔、周婶汇合时已经快中午了,周婶家的东西也买得差不多了。周婶远远地就看见夏家姐弟拿着一堆东西过来,看他们走近了,连忙问道:“今儿咋买了这么多东西呢?买这光骨头干嘛。”
  “今天买了点肉,给家里人补补。骨头是给我娘熬汤的,济世堂的伙计说喝了对娘有好处。”夏大姐一边回答,一边把买好的东西放到背篓里。
  夏晓晴站在一旁,肚子饿得咕咕叫,她早上只吃了两口干饼,又走了几个小时路。看看日头已经快中午了,夏大姐还在和周婶聊着闲话,完全没有要去吃饭的迹象,夏晓晴很是郁闷。终于看到周叔、周婶收了摊,夏晓晴以为终于要去吃饭了,没想到却是往镇口去。
  等到了镇口,看见有许多村民已经等在那里了,看到他们一行人也到了后,看看日头觉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往回走。
  又走了一个时辰的乡间小路,在夏晓晴快要饿趴下的时候,终于回到了家。
  看到哥哥姐姐回来,几个小的都很高兴,连忙问哥哥姐姐带了啥好东西回来。夏大郎从剩下的钱中拿出五文钱,在镇上买回来一小包桂花糖。夏大郎打开纸包,先把糖拿进屋给爹娘尝了,又出来分给姐姐和几个弟妹每人一块,剩下又用纸细细包好放到陶罐子里。
  看着那些孩子吃得眉开眼笑,夏晓晴拿着桂花糖却没有吃,而是转手给了妞妞,她在前世吃过太多好东西了,还是把这点幸福留给这些孩子们。
  夏大姐又问了三郎走后家里发生的事,三郎回答道:“我给爹娘熬了药,还把姐做好的饭热了给爹娘和弟弟妹妹吃,还洗了碗。”夏大姐夸奖弟弟做得好,自己也放下心来。
  夏大姐带着大郎、二妞、二郎去了爹娘屋里,把赶集卖干蘑菇的事给爹娘说了,还告诉他们卖了一百多文钱。夏父听后一阵感慨,说欣慰自己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又觉得自己没用连累了孩子。陈氏听了也是眼泪连连,抱着几个孩子哭,几个姐弟劝了好久才让她止住眼泪。夏晓晴实在是受不了这么煽情的场面,赶紧说自己饿了,这才拖着姐姐去了厨房。
  几个人就在厨房草草吃了午饭,吃完后夏大姐就派大郎去村子里的猎户家买蜂蜜。自己就和夏晓晴就开始收拾起买回来的东西。夏晓晴让夏大姐烧水将猪大骨烫过,又放入一大锅冷水慢慢熬,还让她在里面放了姜片。看到案板上的肉,夏晓晴决定还是让夏大姐把猪肝留下明天再吃,免得今天大鱼大肉第二天只剩清汤小菜。“大姐,这猪肝留着明天吃吧。这汤熬得多,可以分成两半,一半今天用猪肚煮,另一半留着明天煮猪肝用。”
  夏大姐也觉得不用一次都做完,也就只让夏晓晴教她洗猪肚了。夏晓晴让夏大姐把猪肚划开放在盆子里,放入食盐、醋和一小勺面粉两面搓洗,洗好后用水冲干净,再拿刀把上面的油脂刮掉,也放在热水里烫过。看着洗的白净的猪肚,夏大姐很是高兴,伸手就想把猪肚放到汤里熬,夏晓晴赶紧阻止道:“大姐,猪肚不是现在放。还要切成条,等大骨汤熬了一个时辰后再放。”烧柴火的灶可调不了小火,现在把猪肚放进去,等熬好早就化成渣了。
  弄好这些,夏大郎也把蜂蜜买回来了。夏晓晴让他把蛤蚧用陶罐微火炒黄,又用石臼舂成细粉,然后装在小罐子里,夏晓晴又给他们交代了蛤蚧粉的吃法。
  一个时辰后,趁夏大姐在屋里做着绣活,夏晓晴赶紧接过熬汤的大任。走进厨房就闻到一股浓浓的大骨香味,掀开锅盖果然已经熬成了白白的浓汤,夏晓晴赶紧把汤和骨头盛了一半起来,又把猪肚条放到汤里,还顺手抓了一把家里留下的干蘑菇放下去,几个小的闻着香味,也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锅里。
  “别在这看着了,还早着咧,晚上够你们吃的。”夏晓晴笑着说道,把他们赶出厨房。
  为了等这锅汤,晚饭的时间也推迟了。晚饭是在爹娘屋里吃的,用了两张炕桌拼成一个长桌。桌上放着用大盆装的蘑菇猪肚汤,还有用干木耳炒的一大盘肉和两碗蔬菜,还有用木桶蒸的米饭。
  家里好久都没看见这么丰富的饭菜,几个孩子都吃得是狼吞虎咽地。爹娘看见全家和和美美,也吃得十分开心,也比平时多吃了些。夏晓晴喝着猪肚汤,再看看旁边的家人心里一阵满足。
  “大姐,这汤真好喝,里面的肉也好吃。”夏大郎说道,赶紧又舀了一大瓢汤到碗里。
  “好吃,就多吃点。明天还有呢。爹娘你们也多喝点,济世堂的伙计说喝这个对你们身体可好了。我以后经常给你们做。”夏大姐自己也觉得这汤喝着非常美味,价格也不贵。
  “好好,大家都多吃点。”夏仕齐招呼着几个孩子多吃点。陈氏也含笑慢慢喝着汤。
  全家人把一桌子菜吃得干干净净,几个孩子也是把肚子吃得圆滚滚的。看夏大姐收拾饭桌,夏晓晴也起来帮忙。回到厨房,看着手里拿着的饭桶,夏晓晴纠结了,不是在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