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面色阴晴不定,事已至此,她对陈世美已经没有一丝好感,但是柔福帝姬的想法,她必须要考虑。
至于太后那里,已经完全是阴着脸了。
本来她很看好陈世美的,可是现在,陈世美在高大全面前可谓是一败涂地。
而到了太后这个年纪,这个地位,是不容许自己出现错误的。
台上的十个评委,也都是面面相觑。
好好的一场文试,被高大全折腾的完全不成样子,但是他们还不敢提出异议。
这个时候,和陈世美走的近的几个评委,已经开始想着如何与陈世美划清关系了。
他们不傻,如何看不出陈世美不管今日命运如何,名声是彻底毁了。
他们可不想陪着陈世美去死。
而和陈世美没有关系的,比如李清照,现如今眼睛里已经全是鄙视。
为了荣华富贵抛妻弃子,这种男人对女人来说,是最渣不过的了。
气氛变得有些尴尬,李师师见状,想要站出来打破这种沉默,却出现了意外情况。
秦香莲带来的两个孩子,哭了。
而且还边哭边喊父亲。
陈世美手足无措,想掩面而逃,可是四周都是围观群众。
让他真的相认,他更做不出来。
这个时候,看上去一直很傻的柔福帝姬却主动走到了秦香莲和两个孩子的面前。
赵构没有出言制止,《师师有约》的制作班底高大全又大多认识,很卖高大全面子。
这个时候,摄像机紧随着柔福帝姬,关注着她的一言一行。
赵嬛嬛摆脱侍女的搀扶,努力止住脸上的泪水,尽量让自己显得雍容华贵。
“你是何人?”赵嬛嬛明知故问。
秦香莲布衣荆钗,素面朝天,劳累的生活过早了磨灭了她的俏丽容颜,相比起容光焕发穿金戴玉的柔福帝姬,她确实是差了太多。
但是面对赵嬛嬛,秦香莲心中的怨气支撑着她没有害怕,反而挺直了身体,不卑不亢的答道:“民女陈秦氏,乃陈世美的结发妻子。”
赵嬛嬛身躯一颤,摄像头很清楚的拍摄到了她的眼泪已经夺眶而出,但是她自己却恍若不觉,大笑道:“驸马一心苦读,尚未成家,何来的妻子?你可知道冒认官亲,所犯何罪?”
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出赵嬛嬛是在强词夺理。
但是看着已经泪流满面的赵嬛嬛,此刻却没有一人能真正发自心底厌恶这个骄纵的帝姬。
她也是在努力捍卫自己的爱情啊。
只是伤害了别人。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陈世美这个伪君子。
这一刻,观众对陈世美的愤怒达到了顶峰。
他不仅伤害了秦香莲母子,也伤害了这个将一颗芳心全部寄托在他身上的柔福帝姬。
别人会同情柔福帝姬,可是秦香莲不会。
她昂着头,声音坚定有力:“我为他侍奉双亲,为他抚养子女,你以为我多稀罕他的钱吗?”
赵嬛嬛语滞,终究难掩刁蛮的本性,见占不了道理,就开始不讲道理。
“来人,将这个泼妇给我打出去。”
柔福帝姬身后的宫女自然一拥而上,可是开封府的衙役也不是吃素的。
就在他们推搡之际,台上一声轻响,《铡美案》第二场,开始。
旁白自然交代,柔福帝姬听闻包拯要杀陈世美,急忙摆驾来到了开封府。
帝姬:驸马过府来议事,
为何不见转回程?
包拯:开封府无有陈驸马,
有一个犯官负义人。
帝姬:犯罪的官儿是哪一个?
包拯:陈士美就是他的名。
帝姬:驸马犯了何条律?
包拯:抛妻弃子欺祖宗。
帝姬:欺了祖宗该何罪?
包拯:包拯的铜铡不容情!
帝姬:既然有人将他告,
快带原告问分明。
包拯下,秦香莲上。
秦香莲自白:来至在堂外用目看,
前护后拥好威严!
八宝凤冠头上戴,
身上穿着龙凤衣衫;
她满头珠翠耀人眼,
我的青丝赶成了毡;
她八幅罗裙腰中系,
我的罗裙扯去了半边;
她好比一轮明月圆又亮。
却怎么我这月缺月黑乌云遮满天就不能够重圆。
她好比三春牡丹鲜又艳,
我好比雪里梅花耐霜寒!
恨只恨陈士美把良心改变,
贪荣华丧天良变了心田,
上首不跪下首站,
她问我一声我答一言。
帝姬:你是何人站我面前?
秦香莲:自幼配夫陈士美,
我的名字秦香莲。
帝姬:驸马家无妻和子,
你冒认官亲理不端!
秦香莲:我夫妻结亲十年整,
我与他生下女和男。
帝姬:你不用与我巧言辩,
见帝姬不行礼所为哪般?
秦香莲:论国法我应当与你跪,
论家法你就该把我参。
帝姬:唗!
我本是金枝玉叶女,
敢在我面前发狂言!
秦香莲:先娶我来我为大,
后娶你来你为偏。
帝姬:好一个大胆秦香莲,
竟敢与帝姬论正偏。
吩咐宫人皮鞭打!
宫女打秦香莲,秦香莲下。四侍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引包拯同上。
包拯:你打香莲为哪般?
帝姬:她敢与我分大小,
包拯:你二人应当姐妹称。
帝姬:为了此事将她打,
包拯:包拯在此你打不成!
帝姬:要打要打定要打!
包拯:休在我开封乱胡行!
帝姬:吩咐内侍催车辇,
搬来太后讲人情。
至此,《铡美案》第二场落幕。
与此同时,赵嬛嬛也已经飞奔到太后面前跪下。
“求皇奶奶给孙女做主。”
戏里戏外,一种人生。
106 万千共鸣(第三更)
万众瞩目。
刘太后以为自己习惯了这种感觉,但是在摄像头面前,太后才知道自己其实并不适应这种被这么多人观看的感觉。
以往她垂帘听政,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她也是躲在幕后。
走到台前,她缺乏这个经验。
可是柔福帝姬将这个难题抛给了她,她又不能视而不见。
向来习惯了当家做主的她从来没有把决断交给别人的时候。
这确实是个难题,而且很有可能事后让很多人反感。
太后做好了这个准备,却还是将高大全这个始作俑者恨到了心里。
如果不是他,她本来不用这么为难的。
“嬛嬛,你先起来,你是金枝玉叶,哭哭啼啼的,成何体统。”太后开口。
观看节目的观众或许没有感觉,但是在现场的人,神情都变得微妙起来。
在场的人,不缺乏聪明人。
而像太后这样的人,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进行解读。
太后刚才这话,似乎是在教训柔福帝姬,可是真正的意思,无疑是在说自己感觉丢脸。
谁让她丢脸的?
从表面上看,当然是陈世美。
可是往深里看,如果不是高大全把这个事捅出来,太后会丢脸吗?
很多人回过味来,刚才想要对陈世美落井下石的人又重新正襟危坐起来,对高大全也决定先远观一下。
得罪了太后,在江南州可不是闹着玩的。
高大全状若不觉,可是包拯和太后离得不远,这个时候,他就有些如坐针毡了。
在刚才这出大戏里,他扮演的角色可是最重的,自然承担的压力也是最大的。
更让包拯坐立难安的是,太后居然主动转过身来问包拯:“包卿,你看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饶是包拯事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可是这个时候直面太后威严的他依然迟疑了。
围观群众窃窃私语。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把陈世美自然罪该万死。
包拯名声在外,号称刚正不阿,现在在迟疑什么?
这个时候,弹幕里有大神解惑了。
“你们不懂,包大人曾经受过太后的提拔之恩。”
看到这条弹幕,很多人恍然大悟。
在太后还政于陛下之前,朝中大小事物,可都是由太后一手掌管的。
包拯这个级别的重臣,又不是像高俅那样走的后门,不可能与太后没有丝毫关系。
而在官场,忘恩负义是一个很严重的标签,一旦被打上这样的标签,想要再升迁就难了。
“这就是官场啊。”
“官官相护。”
“世界太黑暗了。”
弹幕上不断吐槽,现场也是议论纷纷。
可是太后却恍若不觉。
她有这个底气。
包拯却被憋的老脸通红。
“包大人,驸马可是皇室女婿,一些流言蜚语,还是要管管才是。”太后的话已经说的很露骨了。
很多人都很愤怒,却也很无力。
包拯左右为难,一边是名声,一边是官位。两个他都想要,却注定不能两全其美。
这个时候,拯救包拯的,还是高大全。
一声惊堂木,《铡美案》第三场,也是最终场,开始了。
旁白介绍,太后銮驾已至,包拯率众迎接。
太后:驸马身犯何条罪?
包拯:香莲母子将他告,
杀妻灭子罪难饶。
太后:驸马是我皇家婿,
庶民告官罪不容。
唱到这里,太后面色铁青,毫无疑问是被说中了心坎。
网上,弹幕里也是一片的666。
“高衙内也是真敢唱啊。”
“岂止敢唱?你不觉得高衙内将一切事情都料到了吗?回想刚才发生的事情,真是讽刺啊。”
台上唱戏的不知道弹幕如何吐槽,他们已经入戏了。
包拯:说什么皇亲与国戚,
王子犯法与民同。
太后:好一个胆大小包拯,
哀家讲情你不听,
我这里大堂来坐定,
看你把他怎样行!
唱到此处,现场连一个叫好的都没有。
再蠢的人,也能够听的出来这是在讽刺太后。
高大全有胆子将这些东西编排成戏再安排人唱出来,他们在现场还真没有鼓掌的胆量。
也就是网上,现在没有网络实名制,一大堆人在为高大全叫好。
“衙内牛逼。”
“论胆量我就服衙内。”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衙内的脑残粉了。”
“不畏权势的人听得多了,可是真正敢这么做的,衙内是最牛逼的一个。”
皇室和平民,终究不在一个阶层。
而反抗更高的阶层,是底层人民内心深处的共识。
只是很少有人敢表现出来。
高大全敢,他也这样做了。
所以圈粉无数。
再配合他从前做的那首《爱莲说》,高大全的人格简直无限拔高。
太后气的瑟瑟发抖,她当然看得出高大全在踩着她树立自己的形象。
可是碍于她的身份,太后保持住了矜持,没有现场发作。
她倒是想看看,高大全能猖狂到哪一步?
事实证明,高大全的胆量,超出她的想象。
台上,戏剧还在继续。
包拯——怂了。
面对太后亲自下场,他终究还是软了自己的膝盖。
他把秦香莲叫了过来,拿出了三百两白银,双手交与秦香莲,满面惭愧。
包拯(唱):这是纹银三百两,
拿回家去度饥寒。
教你儿女把书念,
千万读书莫做官;
你丈夫倒把高官做,
害得你一家就不团圆。
秦香莲(唱):人道包相是铁面,
却原来他官官相护有牵连。
三百两银子我不要,
从今后屈死也不喊冤!
戏台上的假包拯,面色羞惭。
戏台下的真包拯,同样面带愧色。
“教你儿女把书念,千万读书莫做官”
“人道包相是铁面,却原来他官官相护有牵连。”
“三百两银子我不要,从今后屈死也不喊冤!”
这一刻,无数的人心中都产生了共鸣和愤怒,为秦香莲,为这个世道。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文人为了表现自己的风骨,都自言蔑视官场。
可是论对官场的讽刺之声,即便诗文众多,却无一首能超越这短短几句话。
世人方才知道,高大全不仅能写出经典的诗词,也能作出传世的戏剧。
单凭这几句话,这部戏就一定能风靡九州。
ps:在书评区建了个龙套楼,想当龙套的可以去龙套楼回帖。
107 终铡美(求收藏)
如果《铡美案》只是讲的男女情事,那说破天也就是一个家庭伦理剧,注定影响力有限。
可是最后,包拯一怂,让世人看到了官场现形记。
而秦香莲的两句话:“原来他官官相护有牵连”和“从今后屈死也不喊冤”,深刻的揭露了一个普通百姓在面对更高权力阶层的无奈以及抗争。
我改变不了你,但是我至少可以不同流合污。
你包拯一样难逃官场黑暗,可是我秦香莲行得正做得直,不会拿你官家一分一毫。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态,却让世人分清了什么是美好。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界限可以模糊,但是底线不能跨越。
很多做官的人,都已经不知道何为底线了。
包拯本是一个好官,却也差点迷失。
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向往官场的人还是很多。
但是亦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听到这里的时候,对这个深不见底的官场产生了恐惧。
纵然刚正如包拯,依然做不到独善其身。
他们,又能如何?
有人说,悲剧才拥有更大的打动人心的力量,所以传世的爱情,大多都是悲剧。
但是,高大全不喜欢悲剧。
他不想让秦香莲就这么黯然落幕,生活对这个坚强的女人实在太不公平。
他更不想让世人从此放弃反抗精神,他想告诉世人,反抗,是有用的。
戏台上,包拯银牙一咬,叫住了要走的秦香莲。
包拯:回来!
(唱)她母子三人泪不干。
香莲下堂把我怨,
她道我官官相护有牵连。
本当铡了陈士美——
太后:大胆!
帝姬哭。
包拯:太后一旁来阻拦。
有心不铡陈士美——
秦香莲哭。
包拯:倒叫我包拯两为难。
罢!
包拯摘冠。
包拯:拼着官儿我不作,
塌天大祸我承担。
刽子手!
将陈士美搭在铜铡案,
铡了这负义贼再见龙颜。
“好。”
“好样的。”
“包大人牛逼。”
唱至此处,已经是最后的**。
而经过前面的蓄势,不出意外,包拯敢于承担的行为,果然博得了满堂喝彩。
围观群众甚至顾不得是在打太后的脸,全都纷纷叫好。
好的艺术作品,是能够让人将情绪投入进去的,跟着里面的人物命运欢欣鼓舞亦或者悲伤沮丧。
现在,他们就已经陷入进去了。
现场如此,网络上更是沸腾。
“包大人,为官一任,终究不负百姓。”
“我对这人间,又恢复信心了。”
“包大人终于肯站出来为秦香莲主持公道了,为秦香莲感到开心。”
戏台上的秦香莲,已经和自己的子女抱在一起掩面相泣,场面极为感人。
在摄像机镜头下的这一幕,感动了万千百姓。
不过,有一批人,始终没有被感动。
那就是现场的这批文人,以及随着太后一起来看热闹的当朝诸公。
他们谁都不敢出声叫好。
就连包拯本人都不敢。
戏台里的包拯,行为固然大快人心,可是却也把太后得罪了个彻底。
现实里的包拯呢?
当激动的情绪逐渐退却,理智重新回到世人的脑海。
摄像头也适时的对准了看台,那里坐着太后,坐着包拯,坐着很多世人耳熟能详的名士大员。
这种场面极其古怪。
叫好声逐渐消失。
弹幕也渐渐无踪。
大家都知道,戏剧终究只是戏剧。
一切还是要回到现实。
陈世美所做之事,现如今已经无需多言。
只看包拯的决断就是。
今天这件事情,并未超出开封府的管辖范围。
太后看了一眼此刻已经面无人色的陈世美,语气不咸不淡,“今天看了一场好戏,哀家累了,想回宫了。嬛嬛,你不带着驸马一起回去吗?”
赵嬛嬛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