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西风情”笛子专场音乐会,顾名思义,所有的曲目都是华西风的东西,而说到华西风,开宗立派的就是马迪,所以这场音乐会上,十之**都是他的作品。不过他的作品很多,有数十首,从中挑选出十几首来撑一场音乐会,那自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比起张延武来,马迪吹起自己的作品,更是轻车熟路,这首《赶牲灵》本就是一首轻快欢乐的作品,在马迪轻松的吹奏下,更是调动得全场的情绪频达**,一曲过后,掌声竟是比张延武还要热烈几分,这却是纯粹以技巧征服听众了。要知道,这里是宝岛,是张延武的主场,虽然对于喜爱笛子的爱好者来说,张和马的名字都听说过,不过从感情上而言,自然是对张延武更熟悉一些。如今他们对马迪的演出也报以这么大的热情,自然是纯粹因着演奏的关系了。
《大漠》、《登幽州台歌》、《塞上风情》、《华西抒怀》……一首首笛迷们耳熟能详的曲子吹下来,音乐会的气氛一时比一时热烈,掌声不断。
终于,在张延武演奏他的成名作《华西叙事曲》的时候,全场的热烈气氛达到了最**!
轻灵的笛声,地道的“碗碗腔”,娴熟的技巧,一曲华西叙事曲,将张延武的笛子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独到的“小鸡啄米”技巧,看得台下的笛迷们如痴如醉!
“小鸡啄米”是张延武的看家绝技,是一种竹笛的运指法。不同于普通演奏时的正常按孔用指肚的中间部分,张延武惯用的指肚上方,使他的按孔手指呈同弹钢琴差不多的弧线性,起落间更为灵活,特别是在演奏高速的吐音的时候,手指一起一落间那种自如、灵巧的味道,简直是令人赏心悦目!因其手指的灵活动作,像极了啄米的小鸡,因而得名“小鸡啄米”。
“久闻张老师小鸡啄米的大名,今天总算是见识到了,果然名不虚传啊。”楚扬在台下看得清楚,张延武老师在处理这首华西叙事曲的吐音部分时,手指的灵巧程度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看得出来,在这门技巧上,他应该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是啊,老张的这门技巧,就连我都很佩服。用在吐音上,简直就是一大利器。你还别说,我也试着练过,不过怎么也练不出他那股味道来,独门绝技,嘿嘿,真是不服不行啊。”马迪笑着说道。
“哎?下一个到你了吧,赶紧好好准备准备,别在这儿聊天了,看看笛膜怎么样?没什么问题吧。”马迪忽然想到,下一个节目似乎就是楚扬的《望乡》了,连忙提醒道。
“没事儿,刚刚才贴的。”楚扬说着,转身从自己的笛包里抽出那根f调的紫竹一节笛。这根笛子的做工却是粗糙得很,不但没有精美的刻诗,甚至两侧的包边也只是用的普通的白塑料。不过马迪却是知道,这是这小子给自己留的私货,绝对比给自己和老张的笛韵只好不差!
“你小子一会儿上台悠着点儿,这可是我和老张的音乐会,给我留点面子啊。”马迪半开玩笑地说道。
“没问题!”楚扬笑嘻嘻地对马迪比了个ok的手势,随后两个顿时齐声大笑起来。
马迪这句话自然是玩笑,作为一个竹笛大家,他怎么会连这点心胸都没有?楚扬的笛子水平,他心里是清楚的,就像是埋在沙里的金子,早晚有一天会绽放出刺目的光芒。而作为一个笛坛前辈而言,面对这种事情,他的心里只会由衷地高兴,又哪里会嫉妒了?
笛坛自陆春龄、王铁锤等老一代相继隐退之后,年轻的新秀里,已经很少有惊才绝艳之辈了,这门传统民乐,眼看着在华夏日益没落,作为笛子大家,马迪的心里也很着急。
不过现在出了个楚扬,这却是让马迪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欢迎本场音乐会的特邀嘉宾,来自华西音乐学院的楚扬同学为大家带来笛子独奏《望乡》,掌声有请!”(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一章 乡愁
“楚扬?楚扬是谁?没听说过啊?”
“华音院的学生?估计是马老师的学生吧,带过来见世面的?”
“不是吧,如果是马老师的学生,刚才主持人为什么不介绍?”
“肯定是忘了吧。”
……
望着走上舞台的这个年轻得有些过份的笛手,台下的观众顿时议论了起来。
“哎,没想到你的小扬扬打扮起来,还蛮帅的嘛,这身黑色的中山装很配他哦。”林红拉了拉露淇的衣角,偷笑着说道。
“别胡说,什么我的小扬扬叫得难听死了。”露淇有些恼怒地瞪了林红一眼,视线却又回到了舞台中央,落到了楚扬的身上。
是啊,这身衣服真的很配他,看上去好有型啊,露淇心里想着。
一阵轻柔的伴奏声响起,仿佛是海潮轻轻冲刷着礁石。
一缕笛音响起,仿佛是隔着遥远的海峡飘来,笛声如烟如缕,带着浓浓的乡愁,虽轻,却似拨动了人们心底那根敏感的琴弦。
笛声再起,却是又高了一个调子,仿佛远方的亲人惦起脚尖,翘首相望,发出一声声轻轻的呼唤。
笛声又起,却是渐转柔和、低回,仿佛是亲人失望的转身,离去,满腔的思绪、乡情,俱都化作一声幽幽的长叹,同茫茫大海的海浪声融在了一起,飘向远方。
引子,乡音袅袅,只有短短的四句。却将《望乡》的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引人沉思!
悠然的扬琴声响起,轻轻带起了节奏,四个小节过后,笛声再起,却是转入了思念般的慢板。
笛声徐徐,道不尽的思乡,说不完的离愁,淡淡的旋律。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轻柔地拨动着思乡的弦。
此刻,舞台后方的投影幕布上,也出现了茫茫海峡的画面,同时。诗人余光中的那首著名的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楚扬没有经历过海峡两岸。亲人离别的那种痛苦。但他的故乡在遥远的五尊大陆,他思念华音门的那片风竹林,思念那道白衣飘飘的身影。那般的离愁,却要远胜这海峡两岸的愁思。
毕竟,两岸相隔,尚有相聚之时,两个位面相隔,以他如今这般修为,却不知是何年何月才能再回去了。更何况恩师洛晴生死不知,更是让他思之黯然神伤,所以楚扬的这首《望乡》,实可谓是入心入情,句句直指本心。
马迪呆呆地站在后台,听着这首自己的《望乡》,半晌,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有些疑惑,楚扬还这么小,却又哪里来的这么深切的愁绪?从他的笛声中,自己分明听出了一股曾经沧海般的沧桑愁绪,那可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轻人可以表达得出来的!
人都说《望乡》是马迪所有的作品中,最好吹的一个,没有什么技巧,就像流行歌曲,好吹,也好听。不过马迪自己却认为,《望乡》好听不假,可要说好吹,那可未必见得!
只因为这首曲子是由情而生,想要吹好,先要动情,不然,怕也是只得其形,吹不出其中那股浓浓的乡愁的味道来。
可现在,他分明听到楚扬的笛声中,那股淡淡的乡愁之感,竟是比他的感受还要深!
这让他却有些看不懂楚扬了。
笛声如诉,每一句都勾起人心中无尽的乡愁,如同一根根细密的丝线,轻轻地,但却越缠越紧,让人陷入那乡愁中难以自拨!
莫名地,现场的观众,有的就听得落了泪。一种想家的情感,在心底不可抑止的蔓延!
一位年近六旬,头发已经花白的音乐教师,老泪长流,少小离家的记忆,远隔大海的故乡,此刻,都成了催泪的武器。听着这像是从心底响起的曲子,老教师泪雨滂沱,难以自己!
两个花样年华的女生,哭着抱在了一起。远离大陆来宝岛求学已经三年多了,从未有一刻,想家的情绪如此这般强烈。听着那笛声,两人居然有一种马上要起身,回到父母身边的冲动!
楚扬闭着眼睛,没有刻意地去控制着气息、指法、力度,一切都是下意识的。他忘记了演奏,笛子已经成为了他倾诉心声的一道桥梁,或者说,已经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
远离了大陆那边的家,在异地他乡,此情此景,这样一曲《望乡》,终于让楚扬的笛技,临场顿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脱离了一切技巧的束缚,纯粹变成了一种内心的表达,笛声心声,两者相互交融,再无分彼此!一切多余的装饰都已去除,只剩下最纯粹的本心的表达。借助这笛声,楚扬将整个人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一曲《望乡》吹罢,楚扬伫立当场,久久不动。
台下的观众,也被施了魔法一般的,没有人动,也没有人说话!
良久,楚扬才似从那种令他感动的状态中醒来,轻轻拭去眼角的一点湿润,脸上扬起一抹微笑,轻轻地,朝着台下鞠了一躬。
“啪!啪啪!”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掌声由一声、两声,渐变成响彻全场的雷鸣般的声音!
没有叫好,没有口哨,只是纯粹的掌声。半分钟,一分钟,两分钟!
楚扬已经下台,掌声却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以至于主持人不得不多次出言打断观众们的掌声。
“好的,感谢楚扬,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如此好听的《望乡》,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有请马迪老师为我们带来他的作品……”
演出还在继续,但楚扬一曲《望乡》之后,现场的情绪似乎瞬间被带到了顶点,以至于后面的演奏,虽然两位大师的表现依旧精彩,但却再也难以激起观众们的热情。
甚至不少人在热切地期待,期待在舞台上能够再次看到那个年轻的身影,听到他那令人感动的笛声。
在这一刻,交大的不少笛迷,都记住了楚扬这个名字!
令他们兴奋的是,就在演出的最后,楚扬再一次站到了舞台之上,这一次却是和两位大师一起,共同演奏竹笛二重奏《跑旱船》,同样参加合奏的还有他们交大笛箫协会的会长扬川。
两老两少,四位笛手站在舞台之上,台下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再度响了起来。而这一次的掌声,明显比着前面几次热烈的多,甚至不少笛迷还一边鼓掌,一边激动的喊着“楚扬”。
好在马笛和张延武两位笛坛前辈,都是涵养极佳之辈,否则,在自己的音乐会上出现如此喧宾夺主的场面,不当场黑脸才怪!
扬川站在楚扬另一侧,面对这一幕,心里却当真有些不舒服。他是交大的笛坛骄子,一身笛艺堪称交大第一,再加上相貌不凡,走到哪里都是关注的焦点,今天却被一个外来的小子抢了风头,这让他的脸上有些挂不住。
不过不舒服归不舒服,在这样的场合之下,却也不能当面发作出来。
一曲《跑旱船》,四位笛坛老少高手吹得欢快热烈,台下掌声频频。就在这阵欢乐的气氛中,整台音乐会完美落下了帷幕。
中午的时候,自然是校方安排的午餐,虽然地点就定在了交大的食堂,不过里面的用餐环境并不比外面的大饭店差,而且除了校方主管艺术系的副校长和几位音乐老师外,还来了一位台南市教育局的领导,规格可谓不低。
不过一席饭吃得却很是没有味道。席间,那些校领导只是一味地和教育局的领导高谈阔论,倒是几位老师偶尔和马迪、张延武两位大师聊上几句,至于楚扬,直接就被无视掉了。
倒是跟着他来的两位美女空姐,在桌上成了众人的焦点,频频被敬酒,不过看着那些大腹便便的领导们的眼神,便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打着什么鬼主意了。
这饭吃得没劲,楚扬只匆匆吃了一会儿便退了席,两女也很有眼色地和他一块儿出来了。
回去的路上,马迪看着楚扬的兴致有些不高,便笑着问了一句。
“我说楚扬啊,你今天可是把他们两个老头子的风头都给抢光了,怎么还一脸不高兴啊?”
“马老师,看你说的,我可没有那个意思啊。不过就是觉得,这音乐会有些不是味道罢了。”楚扬想了想,终究还是开口说道。
“哦?不是味道?你倒是说说,怎么个不是味道法?”马迪笑着问道。坐在旁边的张延武虽然没说话,也是一脸感兴趣地看着楚扬。
“既然马老师你让我说,那我就说了啊,说得不好听你可别怪我。”楚扬看着马迪说道。
“哈哈,没事没事,我不怪你,你说说看说说看!”马迪饶有兴致地看着楚扬道。
“其实我就是觉得,以两位在笛坛的地位,这场音乐会的场面,太小了点!”楚扬直截了当地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 笛坛的尴尬现状
“规格太小?”听着楚扬的话,马迪和张延武两位笛子大师听到楚扬这句话,相对而望,不知怎的就同时笑了起来。
“呵呵,楚扬啊,那你觉着,我们两个老家伙应该是什么样的规格呢?”马迪笑呵呵地问道。
“马老师你是笛坛泰斗,这开专场音乐会,怎么着也应该省级以上的规格吧,按说宝岛就算是文化部或是宣传部主办,也是说得过去的,怎么就只有一个大学的规格?”楚扬既然说了,干脆就一说到底,把心里的疑惑全都说了出来。
说实在的,和马迪出来参加这次音乐会,楚扬是抱了挺大的希望来的,不过现在,他的心里却有着些许失望。
“宣传部?文化部?”听着楚扬的话,马迪又是哈哈一笑,不过笑过之处,却是有很多感慨。
“楚扬,看来你虽然笛子的技艺已经出神入化,不过还是不太了解华夏笛坛的现状啊。”马迪笑过之后,有些感慨地说道。
“哦?什么现状?”楚扬没想到马迪居然由这个问题谈到了笛坛现状。
“其实说到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笛箫,整个民乐在华夏的发展,都处于一种日渐萎缩的局面。”马迪说到这儿,顿了顿,接着说道:“你只是想象一下,一年里在电视和网络媒体里,各种民乐的演奏、比赛等节目,有多少出镜率就明白了。央视民乐大赛四年一次,除了业内的人士。有人看吗?”
马迪说到这里,有些自嘲地嘿嘿笑了两下,坐在他旁边的张延武也不住地点着头,显然很是认同老友的说法。
他在宝岛的笛坛也是个大家了,不过像今天这样的活动,就算是顶级的规格了。平时他也就是在家里或是在文化馆教教学生,再到大学里搞搞讲座什么的。虽然头上顶着个“宝岛笛王”的称号,可是除了那些笛子爱好者们知道他之外,普通大众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张延武的名字!
就算是最普通的一个三流明星,在宝岛的知名度也要远高于他!
听了马迪的话。再看看两个人的表情。楚扬顿时觉得自己这个问题有些唐突了,这不是揭人家的短处吗?
不过也正是马迪的这番话,提醒了楚扬,让他意识到了民乐在现代社会。居然已经没落到了这样的地步。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两位笛坛泰斗级人物今日的遭遇。他还真是难以想象事实居然会是这个样子。
笛子真的是小众乐器吗?
搞民乐的真的不能像那些大众明星一样。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乐迷的承认吗?
隐隐的,楚扬觉得并不应该是这样!
他想起了自己在网络上传播的那几首曲子,《乱红》到现在还高居下载榜首。《枉凝眉》也是成绩不俗,就连这样简单通俗的曲子,都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为什么像这些大师们却不行?
曲子!是曲子的问题!
楚扬突然间灵光一闪,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没错,不管是《乱红》还是《枉凝眉》,都是属于流行音乐的范畴,这样的音乐加上简单的改编,可以更加适应年轻乐迷的口味,而像是《扬鞭催马运粮忙》、《牧民新歌》等这些经典的笛子曲,好是好,可是创作历史却太过久远了,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西,创作背景、表现手法都是那个时代的东西,拿到现在来,还怎么能抓住年轻人的心?
想到这里,楚扬顿时兴奋地和马迪、张延武两个人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马老师,张老师,我觉得笛子演奏也应该流行化,跟上时代潮流,适应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观,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认识笛子、喜欢笛子,才更有利笛子的推广,你们觉得呢?”楚扬兴奋地将自己的想法和两个人说了。
“你说搞流行笛子?这个也不是没有人试过,不过见效不太明显。老一点的像广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