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山东人和江左人乘机而起;与关陇三面夹击圣主;那么统一大业的确有可能崩溃;而群雄争霸的中土新格局对豪门世家来说还是有很好的长远利益;相比中央集权制度对门阀士族利益的毁灭性打击;豪门世家宁愿中土陷入战乱和分裂;也不愿自己坠落为历史的尘埃。

    不过这种想法仅仅藏在李浑的内心深处。从门阀士族的整体利益来说;肯定要不计代价摧毁改革;所以必须推翻圣主和改革派;或者直接推翻杨氏国祚;即便统一大业因此而崩溃也在所不惜;但从李浑个人的立场和陇西成纪李氏的家族利益来说;因为他们与齐王的命运牢牢捆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他们虽然希望推翻圣主和改革派;但如果这一政治果实落在别人手上;齐王和他们同样是必死无疑;那还不如不推翻圣主和改革派;好歹齐王还有苟延残喘的时间;还有“翻身”逆转命运的机会。

    当然了;杨玄感也有可能和齐王结盟;但这种可能性的前提是;杨玄感和西京彻底闹翻;如此一来西京就会支持圣主和改革派;对立双方的实力悬殊太大;齐王必死无疑;杨玄感必然灰飞烟灭;而李浑和他的家族当真是倒霉透顶;白白做了殉葬品;喊冤都找不到地方。

    因此从李浑及其家族利益出发;就必须与李风云合作;就必须实施北上发展之策略;为此就必须在东都战场上给实施这一策略赢得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而办法也很简单;一方面要想方设法破坏西京和杨玄感结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帮助杨玄感攻陷东都;让他有条件在西京和圣主的前后夹击下顽强坚持更长时间。

    李浑果断而坚决地做出了选择;先在暗中“捅刀子”;帮助李风云把东都拿下来再说。

    “既然形势突变;白发有何想法?”李浑直言不讳地问道。

    “他给公提了个建议。”李珉说道;“在越公(杨玄感)包围东都之前;公最好不要撤回城内;以免陷入被动;处处受制;甚至有可能把自己的性命葬送了。”

    李浑微微颔首;同意李珉所说;实际上即便没有李风云的警告;他也不会撤回城内;帮助一群虎视眈眈随时要他命的人坚守东都。

    “事关生死;人人都会疯狂;而疯狂之后的东都必然失控。”李珉语含告诫之意;“莘公(郑元寿)匆忙离京;未尝不是无奈之下的逃之夭夭。”

    “莘公逃之夭夭了;东都却因此而内讧;局势一团糟。”李浑哑然失笑;摇摇头;面露鄙夷之色;“观公(杨恭仁)被莘公陷害后;勃然大怒;对江左人痛下杀手;而樊子盖孤立无援;只能寄希望于裴弘策拉他一把;但裴弘策心高气傲;哪里忍受得了一个江淮小吏算计他?从来都是他算计别人;占别人的便宜;如今樊子盖为了保全自身竟然要牺牲他的利益;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于是裴弘策当堂发飙;与樊子盖反目成仇。东都一盘散沙;如此下去;焉能不失

    “东都不能失。”李珉当即警告道;“东都若失;越公占据了先机;谁敢保证西京不会改弦易辙;与越公结盟合作?中土一旦陷入旷日持久的内战;甚至是国祚崩溃;群雄逐鹿;中外局势必然迅速恶化;南北战争必将爆发;那时一盘散沙的中土拿什么阻御北虏于长城脚下?”

    李浑认同李珉的分析;虽然有危言耸听之嫌;但可能**实存在;毕竟四百年前五胡乱华的悲剧至今历历在目;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不能不防;然而;杨玄感如果拿不下东都;他就不是被动了;而是死路一条;必定成为人人喊打的落水狗;在四面围杀之下;他能坚持多久?杨玄感瞬间败亡了;齐王北上求生之策略的实施难度就无限大了。

    李浑若有所思;问道;“白发没有攻陷东都的把握?抑或;他根本就没有攻陷东都的意愿?”

    “公有攻陷东都的信心?”李珉反问道。

    李浑想了一下;说道;“某的主力都在这里;莘公的人马都在潼关和崤山一带;独孤盛的禁卫军都在皇城和宫城;而裴弘策所领的乌合之众毋须考虑;如果让他们守城;城池丢得更快;所以以观公的谨慎;裴弘策的军队不会进城;有资格进城卫戍的只有李公挺、费曜和周仲三支军队;但李公挺要分兵戍守大河和邙山;又要给偃师以支援;在兵力的分配上捉襟见肘;而周仲是江左人;唯樊子盖马首是瞻;观公不信任他;又怎么可能委以重任?因此某断定;承担坚守东都重任者;必是费曜。这从费曜匆忙撤离伊阙战场返回东都;而周仲却被观公指派镇戍洛口便能看得出来。如果最后坚守东都的确实只有费曜一支军队;而越公部署于城里的内应又能发挥作用;那么拿下东都外郭易如反掌;只是如此一来观公就不得不把有限的军队全部集中于皇城和宫城;再加上城外李公挺的倾力支援;越公再想一鼓作气拿下皇城和宫城就难了。而战局一旦陷入僵持;各路平叛大军陆续进入东都战场;越公也就不得不由攻转守;形势对他就十分不利了。”

    李珉微笑点头;“既然公对拿下东都外郭信心十足;那就足够了。”

    “白发的目标就是东都外郭?”李浑微微皱眉;“若想让越公在东都战场上坚持更长时间;仅仅拿下外郭远远不够。”

    “对;关键就在这里。”李珉笑道;“如果公都没有攻陷整个东都的信心;越公又哪来的信心?既然公都认为仅靠攻陷东都外郭根本无法逆转战局;越公又为何身陷死地?”

    李浑神情骤凝;脑际灵光一闪;立时顿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越公志不在东都。”李珉叹道;“如果我们都被东都的风云所吸引;甚至迷失其中;那就必然中了越公的调虎离山计;最后都成了越公的诱饵;被越公所算计;辛辛苦苦为越公做了嫁衣裳。”

    李浑陷入沉思之中;反复推演;最终不得不佩服杨玄感的谋略。此人虽然没有带过兵;也没有经历过血腥战场的锤炼;但少时就随父征战;再加上天赋好;在谋略上的确有过人之处;然而大家看到的都是杨玄感在政事上的成绩;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人;亦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也正是因为大家都低估了杨玄感的能力;都忽略了杨玄感在军事上的天赋;再加上杨玄感一直在故布迷阵;结果大家就必然中计;就必然一头栽进陷阱里;本来这个陷阱是用来埋葬杨玄感的;最后却自掘坟墓了。

    李浑在佩服杨玄感谋略的同时;亦很佩服李风云的智慧。虽然占据关陇的确是杨玄感最好的选择;很多人都会想到;但这场兵变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却是西京的态度。西京没有与杨玄感结盟;但也没有与杨玄感反目成仇;始终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只要形势的发展对杨玄感越来越有利;西京的最后选择可想而知;而杨玄感故意示敌以弱丨在自己的真实目标外布下了重重迷雾;让西京有十足的信心攫取这场兵变的成果。如此局面下;大家都存了观望之心;都想利用兵变攫利;都想吃于榨尽杨玄感;于是也就都选择性地忽略了杨玄感还是有机会据关陇而称霸的可能;结果大家都迷失在了杨玄感布下的迷雾中;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白发李风云看破了迷雾;发现了真相。

    “如你所言;对于越公来说;拿下东都外郭足够了。”李浑抚须而叹;“足以把西京大军吸引到东都战场上;足以调虎离山;足以⊥越公畅通无阻地进入西京;占据关陇。”说到这里他突然问道;“白发何时做出这一推演?哪些人知道这一推演?齐王是否知道?”

    李珉心知肚明。李浑担心齐王身边的人泄露机密;如此机密假如泄露了;西京提前做好准备;那对杨玄感和齐王;还有李风云来说;都是噩耗了。

    “除了他之外;就只有你我两人。”李珉说道;“蒲山公(李密)亦是一无所知;不过据他的推测;蒲山公既然把攻打东都做为下下之策献于越公;那么当越公进入东都战场后;蒲山公必然想方设法说服越公西进关中;也就是说;殊途同归;最后越公和蒲山公的策略还是一致;为此我们必须小心防备蒲山公;以免被其算计。”

    李浑冷笑;对李密不屑一顾;“既然白发的目标是东都外郭;那某就助其一臂之力;先砍了樊子盖的股肱;让其痛不欲生;让东都乱上加乱。”

    “善”李珉抚须而笑;对李浑的“默契”大为赞叹。

    。。。

第四百四十三章 实力至上

    第四百四十三章实力至上

    六月初四;深夜;正在永济渠上放舟西进的杨玄感接到了杨玄挺的急报;唐炜叛变;据临清关死守不退;选锋军攻击受阻。

    杨玄感不以为然;胡师耽亦是从容自若。

    这本在预料之中;早有对策;虽然杀进河内;从河阳方向渡河打东都是一条捷径;而且还能与早已突破京畿防线的李风云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有效牵制东都卫戍军;但河内豪门世家在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肯定要对杨玄感展开“有节制”的攻击;即便是做做样子;杨玄感也不能不防;另外东都拥有大河天险;有邙山防线;再加上数量众多的卫戍军;若杨玄感把所有军队集中于河阳方向;风险实在是太大;一旦受阻于大河;又迟迟不能越过邙山;不但会浪费宝贵的时间;还会严重恶化自身处境;后果极其严重;所以杨玄感为了稳妥起见;遂兵分两路攻打东都。

    一路由杨玄挺为帅;带着偏师;打着选锋军的旗号;攻打河内;做出由河阳方向渡河攻打东都之态势;一路则由杨玄感亲自为帅;带着主力;乘坐船只;经永济渠转入淇水河道;再由淇水河道进入大河;然后逆流而上;由洛水杀向东都。

    杨玄挺的偏师若一切顺利;则能在河阳方向起到牵制作用;以吸引东都注意力;掩护杨玄感的主力顺利抵达洛水;然后便是三路夹攻东都了;形势大好;反之;若杨玄挺的偏师不顺利;攻击受阻;那也要继续打下去;因为它同样可以起到吸引东都注意力的作用;还是可以掩护一下主力大军的行踪。

    杨玄感为了保密;并没有在核心圈子里透露这一攻击之策;除了计策的制定者胡师耽和王仲伯外;就连杨玄挺和杨积善都不知道。现在王仲伯正带着载有主力大军的船队行进在淇水河道上;凌晨时分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大河水道;由于他们打着商船旗号;伪做载货船只;再加上有杨玄挺在临清关方向做掩护;短期内被东都发现行踪的可能性并不大;这非常有利于大军顺利进入洛水河道;打京师东线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杨玄挺初战失利;受阻于临清关;还是对杨玄感的攻击之策造成了一定影响;毕竟临清关是进入河内郡的第一道关隘;距离河阳有近五百里路程;对东都造成的威胁实在是非常有限;而当黎阳举兵叛乱的消息由唐炜飞速传到东都后;东都必然会调整防御部署;加强京师东、北两个方向的防守力量;再等到叛军受阻于临清关的消息送到东都后;东都必然陈重兵于洛水一线;如此一来杨玄感再想打东都一个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绝无可能了。

    “唐炜?这个人倒是有些胆识。”杨玄感冷笑;“只是河内人未免把事情想得简单了;难道把某阻挡于临清关之外;就能与某撇清关系;划清界限;独善其身?”

    “这代表了河内人的态度。”胡师耽笑道;“他们独善其身的确很难;但短期内只要他们站在大河北岸;静观其变;对我们就很有利了。”

    杨玄感颔首认同;“依预定之策;偏师打河内;虽然受阻于临清关;但未必就打不下来;退一步说;就算打不下来;也可以造成一定声势吸引东都注意力。”

    胡师耽点头同意;“既然要造声势;那某就亲自带一支船队伪作后续大军进抵临清关;而明公则带精锐之师由淇水转入大河;日夜兼程赶赴洛水。”

    “善!”杨玄感说道;“待某与主力进入洛水之后;你就撤离临清关;南下延津登舟西进;速来东都会合。”

    六月初五;上午;崔处直接到了唐炜的密信;遂十万火急奏报越王杨侗。

    越王杨侗正在尚书都省与大臣们商讨解决东都危局和缓解通济渠危机的办法;因为贼帅韩相国已经攻陷了伊阙威胁到了东都安全;而贼帅白发则在通济渠和济水两岸烧杀掳掠;已经严重危及到了南北运输大动脉的安全;东都如果还不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扭转危局;结果是可以预料的;大家都要为此付出代价;不是丢官就是掉脑袋;一个都跑不掉;所以越王杨侗放出了狠话;拿不出对策就一直议下去;谁也别想走出尚书都省。

    一天一夜过去了;王公大臣们个个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就在这时;一个晴天霹雳突然炸响;举座皆惊;人人变色。

    河内郡主薄唐炜奏报;初三日;礼部尚书杨玄感诛杀了治书侍御史游元;会同左御卫将军李子雄、武贲郎将王仲伯等一大批军政要员在黎阳举兵叛乱;现正率军急速向东都杀来。

    东都危机爆发了;血雨腥风从天而降;一场恐怖的风暴正沿着大河向东都呼啸而来;瞬息之间将席卷东都;横扫中原。

    大堂上寂静无声;气氛凝滞;再加上酷热的天气;就如一个大烘炉;烤得权贵们大汗淋漓;窒息难当。

    越王杨侗面红耳赤;一边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珠;一边求助地望着杨恭仁、杨浩、崔赜和元文都等关系密切的大臣;祈盼他们开口说话;告诉自己答案;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如何应对?还有更重要的;是否要奏报远在辽东的圣主?一旦奏报;二次东征肯定要中止;而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越王杨侗和一帮留守大臣们根本承受不起

    杨恭仁、杨浩等人都闭紧了嘴巴;都把眼睛望着樊子盖;此时此刻;有资格出来支撑大局者;除了名义上的东都最高军政长官越王杨侗外;就是实际上执掌东都军政大权的民部尚书、东都留守樊子盖了。而樊子盖有苦难言;在过去几天激烈的政治博弈中;他孤立无援;基本上被架空了;形同傀儡;然而;危难时刻;需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需要有人做替罪羊的时候;越王杨侗这个傀儡立刻被保护了起来;而他这个傀儡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最前台;用孱弱的身躯去抵挡最猛烈的狂风暴雨。

    樊子盖愤怒到了极致;但没办法;无论他如何诅咒眼前这帮无耻之尤的大权贵;都改变不了他“傀儡”的命运;实力决定一切;他在东都的实力太弱了;羊入虎群;他不做猎物谁做猎物?

    樊子盖唯一拯救自己的办法;就是守住东都;等待援军的到来;等待圣主的降临。

    “即刻核实消息的真假。”樊子盖终于开口。一个唐炜的奏报证明不了消息的真假;而黎阳举兵这等大事根本无从隐瞒;如果是真的;肯定还有其他人急奏东都。

    很快就有掾属来报;这几天从黎阳及其周边地区送来的奏报都很正常;唯有今天接到的河内郡主薄唐炜的奏章说黎阳叛乱了;所以急切间无从查证这一消息的真假。

    唐炜是何许人也;樊子盖一无所知;但他知道太原唐氏;声名显赫的一个北方世家;与山东五大超级豪门之一的太原王氏;还有太原郭氏、温氏等世家都是代晋汉姓贵族集团的核心力量;实力不容小觑;而这个唐炜就是出自太原唐氏;是晋阳本堂子弟;所以无论从代晋贵族利益还是从唐氏家族利益来说;唐炜都绝无可能谎报军情;更不会把矛头对准杨玄感;对准弘农杨氏和河洛贵族集团;这纯属挑起两大利益集团、两大家族之间的厮杀;后果太严重了。

    樊子盖陷入两难之中。这个消息肯定是真的;但问题是;如果他以东都留守的身份确认这个消息是真的;接下来的事情就复杂了;接下来首先就是调用东都全部的力量阻御杨玄感的攻击;但他既指挥不了军方;也调用不了库藏;这种情况下就算皇城里的中央府署官员都听他的又有何用?没有军队没有钱粮他拿什么阻御杨玄感?另外还要十万火急奏报远在辽东的圣主和中枢;这势必会影响二次东征的进行;而圣主震怒之下;必定找人顶罪泄愤;他这个替罪羊就算坐实了。还有更严重的;此事是否要在第一时间告之西京?是否向西京求援?如果西京早已暗中与杨玄感结盟合作;西京的目标是皇统;是东都;那告之西京;向西京求援;岂不等于自掘坟墓?

    樊子盖的权力很大;奈何他的实力不济;没有强悍实力却拥有很大权力;这个权力就发挥不出来;所谓政令出不了尚书台便是如此。权力给架空了;人也就是个傀儡;现在樊子盖就陷在这种窘境之中;能做的事太少;只能任由一帮实力强悍的权贵们肆意宰割本属于他的权力。

    樊子盖权衡再三;断然决定妥协;以权力来换取杨恭仁等大权贵的合作。

    唯有合作才能守住东都;而合作的基础是信任;但现实问题是;樊子盖出身卑微;是江左人;是坚定的改革派;是圣主一手提拔的亲信;他与杨恭仁等大权贵之间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根本就不存在建立信任的可能。

    一帮打天下的功勋权贵怎么可能信任一个为圣主冲锋陷阵专门打击他们的以火箭般速度升迁的寒门文官?一个功勋大帅和一个造反派头头之间;能有什么共同语言?正常情况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