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血祭山河-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补充的隆美尔来说可谓是有心无力。

    只有缅甸战场、印度战场捷报频传,但是自从中国远征军主力撤离印度,英印军队甚至连日军那点残兵都解决不了,几次试探性进攻被日本人杀得昏天暗地损失惨重,最终靠中国驻印军拯救才算脱险,英国人的无能让马歇尔郁闷,中国驻印军不去解决残余在孟加拉湾的日军部队,对于马歇尔来说不难解释,因为一旦解决了日本人的全部威胁,那么中国驻印军就没有借口和理由在赖在印度驻扎了,这一点中国驻印军司令官沈英雄明白,相信史迪威同样明白,想把印度当做未来反攻的一个基地,那么就必须维持住中国驻印军的规模与军备,

    马歇尔知道高飞不是善男信女,而且高飞有一个特点,就是我的要求你不答应,或者玩花招的话,肯定会让你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付出十倍甚至更多的代价,所以马歇尔叮嘱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参谋们在做战略预案的时候一定要本着真实诚挚的心态去,做不到的绝对不要许诺,许诺的就一定要做到,高飞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之人。

    在一番快速的调研之后,马歇尔将一份非常中肯的报告送递了罗斯福总统案前,中国青年军完全可以作为一支盟军的主要战略作战力量进行使用,如果将长期以来英国在北非消耗的物资中的三分之一挪用给中国青年军的话,这支部队必将势如破竹进行全面的反击,日军在华中、华北必将被击退,武汉会战日军顺势兵力近二十万,可以说是自中日战争以来,一场会战之中日军伤亡最大的一次,七个师团成建制的覆灭在日本帝国陆军军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战例,不是日军的战力退步太多,而是中**队的战力加强太多,美制武器装备在中**队手中发挥了最大的效用。

    瓜达尔卡纳尔群岛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与第三师登陆失败,也让美国人意识到了,虽然是他们的武器,但是在战术方面他们似乎还要向中国人从头学起,证明中国远征军所属的山地部队的热带丛林作战经验非常的可靠,实用性极高,能够有效的挽救无数的美国青年士兵,甚至有美国部队的高级将领建议,抽调一批英语流利实战经验丰富的中国青年军士官与初级军官直接加入美国作战部队,以传帮带的模式帮助美军部队尽快进入状态。

    马歇尔对马克罗特中将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史迪威也得到了所谓的优异服务勋章,以表彰其指挥的中国驻印军所部的七个师卓越的训练水平和营救英印部队的战绩,尤其是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培训的三个伞兵师也引起了美军的重点关注,第八十二空降师与第一零一空降师都还在进行集中整训,美国第八十二空降师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于1917年8月25日正式成军,其前身是美国陆军第八十二步兵师,由于该师初建时的官兵全部来自美国所有的四十八个州,因此号称全美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尤其德国空降兵部队几次出色的作战,让美国人意识到了机动性极强的伞兵在大规模作战中预先实施空降夺取战略要点的重要性。

    于是第八十二步兵师根据作战需要,美**方又重新把该师转为现役师,出于环境考虑和作战需要,美军将第八十二步兵师正式改名为第八十二空降师。

    与其一同改编的还有预备第一零一空降师,第一零一空降师因其臂章上有一个正在嚎叫的鹰头标记,被称为鹰师,不过此刻美国人也没有大规程训练空降兵的经验,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方面也要借鉴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方面组建的空降兵师。

    全新的庞大部队编制,美制的新式武器武装起来的中国青年军的人数应该在三百万以上,这是罗斯福的看法,与马歇尔提出的一百万的数量有非常大的区别,马歇尔自然明白罗斯福总统的意思,那就是武装中国人他们能够使用美国生产的武器去为美国赢得利益,而将武器交给英国人与苏联人只能维持一个平衡,而且无论是现在的英国还是未来的苏联,都是理论上美国的竞争对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伤亡惨重的美国没有得到任何应有的回报,英国人与法国人联手将美国踢出了分赃的圈子,所以这次罗斯福也不打算让覆灭了的法国和苟延残喘的英国分一杯羹。

    而对于美国来说距离最远威胁最小的只能是中国,而且中国有数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庞大人力资源,这些都是美国人急需的,所以罗斯福同意开始有倾向性的提高对华援助物资的比例,美国援助租借法案的物资中国独占百分之六十五,苏联百分之二十,英国与英属国占据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比例,因为在美**方的评估中,此番武汉作战装备了美制武器装备的中国青年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的战斗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日军一流的野战师团。

    所以,美国政府决定加大对中国战区的全面援助力度,尽快提供物资武器,用于中**队准备对南京发起的进攻,随后是华北以及东北的大反攻,相信一定可以影响日军在远东地区的进攻,正如斯大林要求的那样,同盟国必须在1943年的上半年在欧洲腹地开辟第二战场,或者中**队反攻进入东北,否则仅仅依靠苏军是无法对付德国与日军的两面夹击的,德军投入超过九百万的部队,日军在远东已经累计投入超过一百五十万的部队,日本人恶劣的后勤保障让其的部队如同蝗虫过境一般,整个远东遭遇了灭顶之灾。

第七百五十七章中国人的节日(一)

    实际上美国人也清楚给苏联方面的援助也是起不到根本作用的,唯有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者中**队反攻进入东北,这二个方面的战略反攻的实际意义在于平衡整个战略力量体系,一个是减轻德国人对苏联东线作战的压力,一个是减轻远东方面日军带给苏联人的压力,远东的丧失让苏联失去了最后的依托,这意味着什么,恐怕没有人比斯大林更为清楚的了,但是如同同盟国要在1943年上半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那么势必就要集中全部的力量与物资,中国战场的反攻也要告一段落,英国人期盼着反攻欧洲大陆,但是英国陆军的主力大部分在敦刻尔克覆灭了,在北非的第八集团就是一个地道的败家子,无论给他多少部队,总能够很快的叫喊求援,霍普金在任的时候与蒙哥马利根本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开罗还没丢失,因为隆美尔的后勤保障也出了一些问题,加之几个加拿大师与新西兰师的到来,蒙哥马利的本钱又增加了一些,尤其是四百多辆m4a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到来,让蒙哥马利长长的松了口气,如果真的丢掉开罗,他也只好跳海了,不过前提是还有海给他跳。

    最为关键的是罗斯福现在拿不出那么训练完毕整装待发的部队去登陆法国,而且开辟第二战场是一件非常宏大的战略转折,如果失败就将意味着同盟国的重大失败,在美国人开来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时机绝对不是当前德军与日军交替呼应高歌猛进之际,而是要选择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比如苏军进入全面战略反击,火中取栗的傻事从来都不是美国人的性格,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已经被所谓吝啬无耻的英国绅士骗了,差点光着屁股回家,这一次美国人显然聪明得多了。

    大批的武装战斗力强、战斗意志坚定的中国青年军,让中**队先对东北发起进攻全面牵制日本关东军在远东的军事行动,配合苏军在远东的战略反攻,击退中国战区的日军之后,1943年下半年,新的强大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就可以投入对太平洋的作战,届时以中国陆军为主的部队将配合美国海军一同作战,未来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亦可以投入大批由美国武装起来的中**队,罗斯福的一切设想得都非常的好,但是他同样清楚这必须经过丘吉尔的同意和认可,那个恶毒的胖子已经给他添了许多麻烦了,如果他那个家伙知道英国在美国援助物资中占的比例最少还不知道要惹出什么麻烦?

    英国人自己的缅甸都丢给了中国远征军去防御,却连续向北非派遣了九个师和三个装甲旅,那片沙漠下的石油看来已经让英国佬着迷到了疯狂的境地。

    介于,北非战场趋于稳定,德国人在休整之际,加之丘吉尔三番四次的提出要与罗斯福进行会晤,罗斯福打算认真的将苏联、美国、英国、中国四大国的首脑聚集在一起,召开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高峰会议,这同样也将是一次决定人类命运和历史走向的大会,同盟国阵营四大国对抗轴心国三国阵营核心的一次战略级的会议。

    丘吉尔同意了罗斯福的设想,但是却不同意中国作为四大国出席,丘吉尔已经收到了一些传闻,美国将调整租借物资的分配比例?中国海军部队在印度接收美国最新式的快速重型巡洋舰正在训练,美国人似乎还准备将鹰级护航航母中的二艘交给中国方面?似乎美国人对英国都没有如此的慷慨过,之前美国提供英国大西洋用于护航的旧驱逐舰都是用英国的海外基地换取的,而中国有什么?一想到自己要跟蒋介石那个光头坐在一起,丘吉尔就如同受到了莫大的耻辱一般。

    但是,眼下这种情况之下,丘吉尔还能说些什么?抵制是无用也是徒劳的,英军在北非、缅甸和印度的表现用丘吉尔在国会的原话就好似英国人的老祖宗会羞愧得从坟墓里面蹦出来,去踢那些没有前途、懦弱、胆怯的鼠辈的屁股。

    高飞在重庆大学演讲刚刚完毕,就被侍从室的坐车接走,在蒋介石的黄山官邸高飞看到了最新的战报,中**方的保密程度对于自己人做得确实不错,青年军主力脱离战线之后,高飞就无法及时的到战况的通报,不过高飞相信日本人看到这些报告的时间肯定比自己要早,这就是军政部该死的保密制度,好似专门设给自己人的?

    蒋介石满面春风的给高飞介绍了战况,日军主力已经如同预想一般放弃了徐州这个四通八达的四战之地,其主力退守南京,并且从东北与华北抽调部队进行补充,武汉反击复土之战日军中国派遣军损失巨大,几乎所有的师团都被打残了,中**队也牺牲了三十余万将士,但是却赢得了战略方面的主动,这是中**队用鲜血赢得的胜利。

    日军在积蓄力量决定固守南京,而中**队则也在囤积兵力和物资准备一举复克故都,南京记载着中**人在江对岸的鲜血、眼泪与耻辱,这是一笔笔刻骨铭心的耻辱,只能用敌人的鲜血才能彻底洗清。

    不过对于在武汉激战二个月,又乘胜追击的中**队来说,至少需要三到四个月的时间进行休整,否则根本无法发起战斗,第五军、第八军、第七十四军等部队伤亡都较大,需要时间补充兵员、武器与物资,而且中国士兵作战所需的物资弹药基本全部靠单兵携带,铁路保障程度与公路一般相对较低,所以中**队的进攻一般与日军一样,只能维持七到十天,而这个十天则是极限,是一个非常非常危险的极限。

    蒋介石显得兴致勃勃的非常健谈,与以往惜字如金很不相同?高飞可以肯定老头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特别高兴的事情,否则绝对不会夸夸其谈。

第七百五十八章中国人的节日(二)

    高飞非常耐心的听完了蒋介石对战况的分析和他的宏伟战略部署,不过打过仗的人都非常清楚,战役部署和战略决战设想是理论上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很可能一支丝毫不起眼的突击队就能改变一场战役的走向和最终的结果,实际上很多时候拼得就是后勤,现在中**队的后勤大老板是美国人,所以中**队丝毫没有任何的担忧,提出需要的物资武器清单,自然有美国人想办法搞定,中国青年军的战斗力和战果已经让美国人感到物有所值了。

    最后蒋介石突然轻描淡写道:“同盟国将在近期召开一次非常重要的高层会议,在这样一个紧要的关头,由美、苏、中、英四大国参与的重要的会议,我希望你能够陪同我前往。”

    高飞顿时一惊,开罗会议的时间竟然提前了?开罗会议在历史上被称为中国人的节日实际上不过是自欺欺人,相对比而言,因为中国战区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对日作战问题必须有中国参与,而且美国方面罗斯福有意提携中国成为四大国之一。

    历史上本来想开一次四大国首脑会议,但是斯大林压根与丘吉尔一样瞧不起蒋介石不屑与之周旋为伍,而且毕竟苏联全力对付德国,之前在日本进攻远东之前苏联和日本之间还有个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况且中苏之间领土纠纷最多,斯大林怕蒋介石提及顾虑重重,认为和中国会晤多有不便。

    所以斯大林很可能会和历史上一样以对德日作战紧张不便离苏太远为由,婉言拒绝了罗斯福的建议,从而导致把会议拆分成了两部分,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现在开罗会晤商讨对日作战问题,然后罗斯福和丘吉尔再飞往德黑兰和斯大林会晤对德作战问题。

    实际上这样等于是对中国的变相侮辱,但是历史开罗会议的背景是同盟国已在太平洋战场上夺取了战略进攻主动权,于是美国才开始积极酝酿美、英、苏、中首脑会议,以便商讨尽快结束战争和决定战后世界的政治安排,也就是如何进行战后世界的瓜分,这实际上是一场分赃大会,但是眼下苏联人朝不保夕,英国人无为无力,美国人在太平洋上正在积极准备,而苏联方面几乎是在暴跳如雷哭喊着要去同盟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要去中**队反攻东北,不过要去归要求,有没有人理会却是另外一回事,蒋介石没少吃苏联的亏,中东路事件他鼓动张学良与苏联人比划,结果东北军最为精锐的部队打光了,二十比一的伤亡比例让人瞠目结舌,也使得日本人看明白了一个真实情况,苏联红军作为一支党军已经不是当年的沙俄武装了。

    虽然日本人还是瞧不起俄国人,但是老太太买柿子还是知道挑软的捏,况且苏俄占据中国的领土最多,灭绝性的屠杀中**民最多,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攘外说得就是苏俄,而安内则指的是国内东北军、西北军、桂系、川军等各系大军阀派系。

    高飞对于蒋介石的喜悦并没有立即如同何应钦等人如一的恭维,而是沉思后道:“委座,不知道苏联方面斯大林是如何安排的?宋子文博士没一同回复莫斯科的三国外长会议的具体内容吗?如果斯大林不出席四大国会议,而是提出分化战场即美、英、中谈对日作战解决亚洲战区之内容,美、苏、英谈对德作战解决欧洲战区之内容,我们该如何是好?有理有据的情况下,我们此番光复南京随即进攻华北与东北的日军,为的就是吸引住在远东的日军主力,如果苏联人认为与我们一同谈判没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我们的进攻也应该有一个战役停止点,让苏联人明白中国人不容任何人轻辱。”

    蒋介石等人听了高飞的话全部从惊喜中冷静了下来,高飞所言的他们根本没考虑到,因为日本人撕破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进攻远东,蒋介石显然把这事给忘记了,否则日本人和苏联人还是朋友,支援援助中国一转脸就与日本人媾和,这就是真实的国际外交精神的真谛所在,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上就是尔虞我诈的欺骗,谈什么感情和真挚都是扯淡,蠢人办蠢事的方式,我提供你多少物资,你得流多少血,这才是国际外交,国与国之间的领土纷争只能用战争去解决,流淌出去的鲜血是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最好的证明。

    果然,斯大林提出了他的所谓分别会晤的要求,于是宋子文以中方全权代表身份表示蒋中正统帅军政羁身,似难远行作为理由婉言谢绝,随即1942年9月17日在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期间,罗斯福再次致电蒋介石言,莫斯科会议至今进行甚速,极望其结果得有裨于各方,余正促成中、英、苏、美同盟之团结,余尚不知斯大林能否与我会晤,但在任何情况下,余极望与阁下及丘吉尔能及早会晤于某处。

    时间定为十月五日至十日,余思亚历山大港当为一良好地点,而且罗斯福强调:“知阁下不欲久离贵国,但现时远行,对余甚为适宜,非常之正期望与阁下相见,因余信有多数问题,惟有吾人面谈,方能得圆满之解决。”

    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当如前往埃及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但是必须由斯大林出席方可出席,将四大国会议分开是对中国的不尊重,中国亦无意愿向远东实施进攻,当前华北之日军与东北之日军主力全部进入远东作战,日军急调驻朝鲜前往南京参加防御,但是无疑已经是杯水车薪了,在美国盟友的武器物资支援之下,数百万精锐的中**队将得到武装,这将是一股战略性的决战力量。

    蒋介石的执着也让罗斯福与丘吉尔有些郁闷,因为罗斯福可谓是费了九牛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