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求生记-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爹,娘,要不咱们也走吧。”志文突然说道,情况越来越严重了,还是尽早离开陕西为好。

    另外也不待见郑四这一家子人,这又弄在一起,不好说就生出什么事来,惹不起就躲吧。

    “走,去哪里?”郑三皱皱眉头。

    “嗯,要不我们也往东去吧,看能不能追上姥姥姥爷他们。”志文故意不说目的地,只提姥爷他们。

    “他爹,你看。。。”志文娘有点动心了。

    “志文,你怎么想的,给我说实话。”郑三说。

    得,不好蒙,那就实话实说吧。

    “爹,娘,你们看,现在九月,逃难的人这么多,这粮价是越来越贵,而今年铁定是绝收了,再过几个月,还有粮没粮都不好说了。”

    “说的有点道理,不过,朝廷应该会赈济的吧。”郑三将信将疑,“到时候一开仓放粮,这粮价不就下来了。”

    “到现在为止,朝廷赈济过吗?”志文知道,不是不想赈济,而是没钱。

    志文大体对明代有个模糊的了解,这赈灾的粮食,北方是没什么富余的,得从南方通过运河运到京津一带,再人推马拉地运到陕西,钱粮耗费巨大,时间也会拖得很长。

    这崇祯一朝,对陕西,应该是没有进行过有效地赈济,否则也不会亡于西北了。

    “现在城外就是一些员外,自发地施粥,”志文接着说,“可这蝗灾一起,富贵人家开始外迁,施粥的都少了。”

    再呆在这儿,就是等死啊,志文想了想,还是忍住没说。

    “唉,今冬要是能下场大雪,或是开春落几场雨,明年就有希望了,靠着老爷们的施舍,自家的存粮再紧巴紧吧,兴许就熬过去了。”郑三叹息。

    “要是老爷们都走了呢?”志文问。

    “这。。。?不能吧,祖祖辈辈都在这儿,能说走就走?”郑三不太相信。

    “爹,咱们不能把指望放在别人身上吧,”志文又说,“再说,咱家又不种地,这在哪儿不一样过日子?”

    或许是这句话打动了郑三,沉默了半饷,郑三才说道:“我和你娘再琢磨琢磨,只是可惜了这套宅院啊。”

    边说边上下打量着房子,看来是有点意动了。

    随后几天,郑三却是忙得不可开交,消失了好多天,连中秋节都没有回家,只托人给志文娘带了个话,说是活计多,忙,不用担心他。

    不过,现在大家都没有什么心思过节,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志文也没什么心思过节,娘三个还是吃得和往常一样,烙饼、苜蓿汤。

    直到十多天后的一个傍晚,郑三才满身疲惫地回到家中。

    正赶上吃饭,也顾不上清洗一下,郑三带着满身的木屑和灰尘,急匆匆地抓了张饼就塞到嘴里。

    又呼啦呼啦地灌下一碗汤,这才歇了口气。

    “这几天活计太多,忙都忙不过来,接下来一个多月,都有员外找我做活呢。”郑三脸有得色。

    “工钱都是用粮食结,嘿嘿,这个月干完,我算了下,差不多能有四百多斤的粮食,抵得上以前四五个月的活了。”郑三笑道。

    “活计这么多?”志文娘非常惊讶。

    就是志文也很意外,这大灾之年,还有这么多的人大兴土木?

    不过郑三随即垮下了脸,“志文,你说的对,这些富贵人家要走了。”

    “我接的活计,都是给这些员外家修补车辆的,马车、推车,车架、车辕、车厢,还有行李箱,都得给他们弄好了,保证他们路上使用。”

    “只有一家不是员外,是县里唯一的那家车马行。”郑三脸色沉重。

    “这。。。怎么就到了这一步了呢?”志文娘连连叹息。

    志文倒是没想到,郑三接木匠活计,居然能管中窥豹,得到这么重要的信息。

    之前和郑三夫妇说的那些严重的情形,只是他根据对历史的大致了解,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

    而现在这些富贵人家的行动和表现,才更加真实。

    “那爹你怎么打算的呢?”志文问道,丝毫也没有因为这个消息得意。

    “先把这个月干完,能挣不少粮食呢,”郑三说道,“到时候朝廷要还是没有什么消息,也只有走了。”

    志文也松了口气,亏得这些员外们要走了,否则的话,想要郑三松口,提前出发,踏上背井离乡的逃难之路,还真不容易。

    “那这宅子怎么办?”志文娘问道,“才买的啊。”

    “能卖就卖了吧,”郑三说道,“好歹换点钱粮。”

    “这能卖得掉嘛,”志文娘说,“这些员外老爷们都要走了,谁来买啊。”

    “再说,不知这价格会被降到什么地步呢。”志文娘很不甘心。

    “爹,娘,这院子只要价格还过得去,咱们就尽量卖,要是实在太低,或者卖不出去,那咱们就留着,以后还可以回来的。”志文自己知道,这纯是安慰了,他自己是不想再回来的。

    “留着啊?”郑三眼珠转了转,“也不是不行,志文,这房契,你收着安全吧?”

    “放心,丢不了。”志文撇撇嘴,得,还是舍不得这套宅院,还想着以后能回来呢。

    “那就好,”郑三笑笑,又吃了个饼。

    “家里有什么要添置的没有?我明天歇一天,可以和你们上街。”

    “等得了你,”志文娘说道,“我自己上过街了。”

    “什么?”郑三大急,“不是说好了你一个人不能上街了吗。”

    “别着急,爹,”志文连忙插话,“娘是和街坊一起去的。”

    “这条街啊,大家聚在一起,搞了一队巡逻的,几个半大小子,加两个汉子,平常呢,巡巡街,有需要呢,陪着我们这些妇人去买些东西。”志文娘解释着。

    “嗯,还想得挺周到。”郑三笑了。

    “也不是家家都有爷们儿能陪着出去的,粮食、盐巴总得买吧,要没有他们啊,这日子真就难过了。”志文娘感叹。

    “那明天咱们就带着志文和囡囡上街,这都多长时间没出去了,憋坏了吧,囡囡?”郑三问道。

    说完一把抱起囡囡,一边逗乐去了。

第22章 立冬

    ps:感谢书友寻觅你莲君和terrycheng君的推荐,特别是寻觅你莲君,对我的书真是青睐有加,我受宠若惊,多谢了!

    志文也很长时间没有在白天上街了。

    当然,晚上他还是会出去溜达一圈,知道城里还是有了变化。

    因为县城外的空旷地带都已基本被人群搭建的各式窝棚占据,深夜站在城墙上向外看到的,不再是空旷苍茫的原野,而是密密麻麻的黑影,偶而会有几点火光点缀其中,那应该是尚未熄灭的火堆。

    城内一些空旷地带,或是大户人家的大门口,三三两两地聚集着些人,相互挤在一起取暖,多是青年汉子,进城找活干的,不愿多花钱再缴次进城费,就在城里随便应付下,天还不算太冷。

    白天的街面上,倒是没有志文想像的那么糟糕。

    街上闲逛的人比之前确实更少了,出来的人都是行色匆匆的,多是买粮的,现在粮食仍然是高价,并且限购,买一次一家人吃不了几天,吃完了又得提心吊胆地上街买粮。

    饭馆看来是没什么生意了,掌柜的窝在柜台后面看不见人影,小伙计估计只剩一个了,忧郁地蹲在门口。

    时不时就能遇上三五个汉子,面容枯槁,头发脏乱得如同鸟窝,或蹲或站,听见有人过来,都急忙抬起头,浑浊的眼睛带着一丝讨好的眼神,僵直的嘴唇硬往上拉,都希望是有人来雇他们干活。

    偶而遇上的几个衙役,一改往常嚣张跋扈、骂骂咧咧的性子,疲惫而沉默地巡视着。

    街坊邻居自发组建的小队也见到了几支,都是一个成年汉子带着几个半大小子,陪着些姑婆婶子买粮买盐的。

    最热闹的当然是粮店了,门口仍然是排着长队,当天的粮价,用白纸黑字写好,醒目地贴在店门口,买粮的人许是对这频繁地涨价已经麻木了,只在进店前抬头看一眼粮价,随即低头疾步进门购粮,再无任何声响。

    一个多月前街上还能见到个把做糖人的,现在踪影全无,整个街面上,除了开着的粮店,和买粮的人,其他地方都是空荡荡的,了无生趣,没走多久,一家人就兴致全无。

    “他爹,要不咱们也买点粮回去?”志文娘也不想接着逛了。

    “不用,明天上工我就能领到粮食,现在请我做活,都是先付我一半的粮食。”说起这个,郑三脸上还是漾起了止不住的得色。

    “回家吃饭,回家吃饭。”囡囡也觉得街上不好玩,嚷嚷道。

    “好,回家。”郑三抱着囡囡,边往家走边说,“哎,我怎么觉得你们娘仨有点不一样了。”

    “有什么不一样?丑了,还是嫌弃我们娘仨了?”志文娘半开玩笑地问。

    “瞎说什么呢。”郑三回答,“就是觉得你们和以前不一样了,和其他人也不一样了。”

    一家人的声音渐渐远去。

    让大家头天晚上非常兴奋的逛街,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之后志文娘除了收拾屋子,又向兄妹俩保证,伙食标准不降,才把做饭的事儿要了回来,

    没办法,不出去做活,在家里又不做饭的话,实在太闲了。

    午饭后休息一会儿,照例是跑步训练,不过志文娘倒是重视起来了,不再偷奸耍滑的,和囡囡一起,跑得非常认真。

    也许是知道要逃难了,现在多流点汗,到时能少吃点苦。

    立冬了,早晚寒冷异常。

    太阳挣扎着,仿佛不情愿一般,缓缓从地平线上露了个头出来。

    县城外的窝棚、空地上,厚厚地结了一层霜,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仿若下了场雪,倒是颇为壮观。

    郑四鼻子里喷着白汽,从窝棚里探出个头来,随即打了个冷颤,又缩了回去。

    没多大一会儿,伴随着老太太的高声咒骂,郑四一个趔趄,从窝棚里跑了出来,差点跌倒。

    “一个二个的,天天在这窝着,这钱粮自己能长出来不成?”老太太随后跟了出来,指着郑四鼻子骂道。

    郑四低着头,默然不语。

    郑二起得早,刚从外面拾了些柴火回来,就撞上这一幕,进退不得,只能尴尬地站在门前。

    “好了,好了,都进来。”老头从窝棚里伸出手招了招,“也不怕被人笑话。”

    窝棚里挖了个小坑,烧着火,四周用树枝搭了个架子,吊着口锅,五妹正忙着烧水,准备煮糊糊。

    “你娘说得对,这坐吃山空不是办法啊,”老头说道,“你们哥几个,就不会进城去找点儿活计?就卖地得的这些粮,够这么大家子人吃多久?”

    “这进趟城要五文钱呢。”郑大在一旁闷闷地说。

    “就是,找不到工可不白瞎了这五文钱。”郑四急忙附和。

    “几个不成器的东西,找不到工就别出城。”老太太又骂了起来。

    “那。。。娘你分点粮呗,好歹让我们在城里多撑几天。”郑大低声嘟哝着。

    “你说什么???挣不回钱粮,别想从我这儿拿。”老太太咆哮了。

    “娘,这么多人都想找点儿活计,挣点吃的,活计就那么多,真不好找。”五妹边做事边说。

    “我们除了会种地,其他的也不会,又不像老三。”郑四说道。

    “好了好了,先把早饭吃了吧。”说着话的功夫,五妹已经把糊糊煮好了,又去旁边那个连在一起的窝棚里,叫嫂子和侄子侄女们过来吃早饭。

    “这个老三,也是个没良心的,这么长时间,就出来看过我们一次,”老太太端着碗,“还显摆他忙得很。”

    “娘,这出趟城再回去,就要交五文钱,老三也不容易。”郑二边吃边说。

    “要不。。。咱们找老三帮帮忙,给你哥几个找份工?哪怕只有一个都行,好歹能贴补点粮食。”老头说道。

    “啊,谁去找老三啊?”郑二抬起头问道。

    “就你和五妹去。”老头老太太居然异口同声地说。

    “可我也不会做什么啊。”郑二低声说着。

    老两口和郑三的那些事儿,没好意思和下面的儿女们说,郑二憨厚,虽说他成亲时,父母挪用了郑三他爹留给郑三的钱,不过郑二自己不知道,郑三也没宣扬,这一家子,就他和五妹与郑三的关系还算好,老两口打主意让他俩去沟通郑三。

    没理郑二,老头接着说道:“也别把老三给吓着,就老二和五妹去找他,让他帮老二找份工。”

    “不会做你不会学啊。”这才呵斥郑二。

    “拿十文钱给老二和五妹,”老头又朝老太太说道,“再一人拿个饼给他们,吃完早饭你俩就进城,土地庙知道吧?今天不管咋样,你俩都给我守到老三,让他给老二找份工。”

第23章 走不成了

    “再耽误几天吧,”郑三回到家,边吃晚饭边说。

    “你说什么?”志文娘问道。

    其实一家人都没明白,郑三这冷不丁冒出的话是什么意思。

    “呃,这不是差不多一个月了么,”郑三声音不大,“当初不是说好,一个月后咱们就离开县城,往东边去找你爹娘嘛。”

    “咋,你变卦了?”志文娘很惊奇,要说郑三这人,一旦拿定主意,很少变的。

    志文心里咯噔一下,这是有事儿啊。

    “没有没有,”郑三有点不好意思,其实做为一家之主,在这个时代,他做什么决定都是不用和其他人说的,不过自从志文不但接二连三地展现奇迹,还表现出了连他都有所不及的眼光,这家庭的决策权就越来越旁落了,大事都要下意识地征求志文的意见,这是郑三夫妇自己都还尚未察觉到的。

    “唉,大伯让老二和小妹来找我,他们现在过得艰难啊。”郑三唏嘘着。

    “那几亩田换的粮食不多了,一家十几口人,没个进项,实在是熬不下去了,央求我给他们找份工。”

    “找份工?”志文眉毛一挑,“爹,你还有这本事?”

    “臭小子,你爹我。。。当然没这本事,”郑三笑骂,“不过我现在活计太多,一个人忙不过来,倒是需要个帮手。”

    “那这工钱怎么算?”志文娘忙问。

    “帮手按我的一半算,东家给。”郑三回答。

    顿了顿,郑三又说:“这钱粮是发给我,再由我转发,所以,我打算到时候再贴补老二一些,毕竟一大家子人要吃喝,还不知要熬到什么时候呢。”

    志文娘倒是出乎志文的意料,没有反对,只是叹口气,“唉,这老天爷,还让不让人活了啊。”

    志文对贴补点粮食倒不放在心上,不说郑三现在挣得不少,他自己的粮食堆着都吃不完呢。

    而且穿越到这明末快一年了,多少也对这些人的宗族观念有所了解,要郑三对自己伯父一家撒手不管是不可能的。

    志文更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逃离这凶险之地,“爹,那这要拖到什么时候,咱们才能走啊?”

    “最多再有一个月,这城里的大户人家也走得差不多了,你以为这活计可以一直做下去啊。”郑三回答。

    “这腊月间,在外可不好走。”志文娘迟疑地说道。

    “到时候看情况吧,这雪要下得小,来年又是大旱,怎么都得走,”郑三想了想,说道,“雪要是大了,虽说路不好走,可瑞雪兆丰年,咱们可就不用走了?”

    说到底,还是舍不得背井离乡。

    “再说我们现在晚上都看得见了,急着赶路的话,就早晚多走点。”

    蝗灾前郑三夫妇夜里就能模模糊糊地看东西了,蝗灾时捉了不少蝗虫,后面一个月天天拿虫当菜吃,这蝗虫看着人,可营养着实不差,到现在他俩的夜盲症已经完全好了。

    当晚,郑三还是回土地庙睡。

    郑二在土地庙里坐立不安,白天郑三让他在庙里等着,说去找东家,打算找个帮手帮忙,能不能成还不知道呢。

    “二哥,还不睡呢?”郑三进了庙门,见郑二还兀自坐在地上发愣,就开口问道。

    “唉,老三,我这咋睡得着嘛,”郑二见郑三进来了,眼睛一亮,连忙站起身,“怎么样,我这帮工做不做的?”

    “东家同意了,就给我打个下手什么的,他们想要出工快,我一个人还真有点做不到。”郑三回答。

    “啊?!多谢多谢,老三,这回真多亏你了。”郑二倒是真心实意地感谢。

    “可。。。可你这活儿我不会啊,老三。”郑二又为难起来了。

    “没事儿,先帮我打打下手,多看看,慢慢就会了。”郑三回答。

    “哎,那是那是,”郑二又小心翼翼地问,“那。。。那这工钱怎么算呢?”

    “都折合成杂面,至于多少,到时候看咱们的活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