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求生记-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时日,就这么贸然进入草原,势必会带去灾难。

    前后解救了两队汉人,加上他们原本的兵马,接近三万的丁口,粮食的需求不小,志文虽然能凭空变出来,不过太也惊世骇俗。

    于是飞奴传书,让涿鹿工会在达林台发布任务,运送粮食前来此地,前提是佣兵团及其招募的脚夫,必须有部分从陕北逃难而来的难民,交接粮食的时候由这些陕北人放到指定地点后离开,志文再派人自取,为的就是不让疫病传播出去。

    过去的这几个月,原先的病号死了一半,痊愈一半,鼠疫的源头(汉人那些家中的老鼠)也被远远抛在了大凌河的那头,在翻越山岭前,志文以强制手段,勒令全体人员将那些瓶瓶罐罐全部抛弃,不得携带,否则就不被接纳。

    这是第四次送粮,鉴于无人发病,又下了好几场雪,能有效灭杀鼠疫病菌,志文觉得自己这帮人已经没了传播鼠疫的可能,这才同意让人将粮食直接送进他们的营地之中,让双方直接接触,没想到来的是好久不见的宋才捷。

    “志文,娘让我问问,你们什么时候能回去,这可都冬月了,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过年,她可是盼着你们能回去过年的。”进了营帐,宋才捷喝了几口热茶问道。

    “回去过年啊?”志文盘算着。

    由于没了传播鼠疫的可能,其实现在就可以走了,但是他还想去看看建奴那边的情况如何,特别是疫病是否已经得到了控制,要是这个时候回去,年后还得过来探查,志文嫌折腾。

    叶赫、黑水两只佣兵团,已经辗转托人,问过他好几次了,什么时候能出山,继续找建奴麻烦,他们虽然不愁吃喝,但是已经闲不住了。

    “小捷,你如果不急着走的话,等我十天如何,十天后我给你答复。”志文答道。

    “哥,你又想干什么?”囡囡警觉地问道。

    “没什么,就是去建奴现在的所在之地…辽阳看一看。”志文坦然相告,这没什么好隐瞒的,想瞒也瞒不住。

    “那算了,你一个人去吧,不许进辽阳。”听说是去辽阳,囡囡没了兴致,也不担心。

    尽管移驻山的西麓,但是小股的探马还是被志文他们不断派到辽东,对那里的情况还是了解的。

    除了大凌河与锦州两地,大明撤军山海关,还有建奴全部聚在辽阳一带,这些他们都知道,现在的金人就是掉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只要不进他们的老巢辽阳,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你也不许去,志文不进城,不会有什么好吃的等着你。”宋才捷抢先开口,堵住了小吃货小英的嘴后,才回答志文,“行,我就等你十天,算了,我还是陪你一起去看看好了。”

    “行,那咱们明天就出发。”志文答道,宋才捷虽然只掌管对内的情报,不过了解些外面的事情,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

    志文一行三十余人,找来几辆牛车,扮作一个小商队,进了辽东平原后直奔辽阳。

    一路上杳无人烟,荒凉无比,不时可见废弃的田地、村庄,直到临近辽阳,才开始有了零星人气。

    “这就是建奴?”宋才捷看着眼前一个半死不活的人问道。

    此人眼神麻木到完全没了活力,面黄肌瘦,大冷天的,身上连件御寒的衣物都没有。

    此人与宋才捷脑海中趾高气扬、凶悍强壮的建州女真大相径庭,无精打采毫无活力不说,见到他们,脸上居然露出了讨好的笑容,点头哈腰地问他们是不是从草原来行商的。

    由于明军南撤,严守山海关,西、北方向又被志文严令不得任何人进入辽东,而左翼蒙古在大凌河之战的间隙,被邹群等人带着兵马,势如破竹地降服,已经同样听命于涿鹿商社。

    临海的东部,东江镇那些明军还有海盗狡诈如狐,同样知道了辽东疫病横行的情况,没有人甘冒生死的风险,踏足辽东。

    整个辽东由此成了事实上的禁地,这几个月根本没有人来同建奴通商,靠着自己种的那点粮食,还有从大凌河一带抢来的粮食,勉强度日,好在之前死了不少人,倒也还够用。

    但其他东西却异常短缺,大凌河除了抢到点粮食,可以说是一无所获,盛京、赫图阿拉接连被毁,他们这几个月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个冬天难熬得紧。

    因此建奴一见到扮作蒙人的志文他们,甚至都不盘问一下,就讨好地询问是不是来行商的。

    这些建奴居然还剩有私货,志文他们车上拉的以青盐和茶叶为主,抢手得很,换了不少金银,也借机打探了不少消息。

第640章 消亡

    总的来说,建奴已经基本被大凌河的这场瘟疫给摧垮了。

    他们汇集到辽阳,虽然避免了人丁分散,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却也给鼠疫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剩下来的四万建州女真,来到辽阳后又病死了一万多人。

    幸亏这个时候是小冰河时期,雪下得特别早,九月底就飘起了雪花,这才让鼠疫没有继续逞凶,要不然的话,整个族群全部因病消亡也不是没有可能。

    下雪虽然间接地帮助建奴控制了疫情,但是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匆忙搬迁到辽阳,御寒物什准备得不足,又被冻死了几千人,到现如今,整个建州女真的人丁也就两万出头。

    从大凌河之战开始,短短数月,建州女真就从巅峰被打回了原型,不少人悲观地认为他们信奉的萨满抛弃了他们,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人再没了原来的勃勃生机和抢掠他人的野心与信心。

    年轻且身强力壮的还有几个叫嚣着要去大明抢东西,持重的大多不愿提及,就凭两万出头的人丁,连一万可战之兵都凑不齐,哪有什么实力去抢。

    建奴自己吹嘘过“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平心而论,在这个时代的东亚大陆,他们的确是一只强军,但强军的前提也得靠一定规模的人丁来维持,连一万战兵都没有,怎么能无敌。

    即便悍勇依旧,也还能打胜仗,但几仗下来,光是战损伤亡就让他们无法承受,希腊联邦的斯巴达不是神勇无敌么,不就是因为人口少,一样被灭了。

    至于鼠疫,据志文观察,的确已经在辽东停止了肆虐,天寒地冻的气候让老鼠减少了活动,而最后一批染病之人的死亡,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源头也被遏制,辽阳附近已经见不到罹患鼠疫的人了。

    也就是说,可以兵进辽阳,对建奴实施最后一击了。

    尽管是好消息,志文却有些意兴阑珊,他本来以为,即便历经鼠疫之劫,金人仍然是块硬骨头,要想彻底消除隐患,不但得联合蒙人与各个佣兵团,涿鹿商社也得尽自己的全力。

    一直没有回达林台的原因,除了隔离鼠疫的考虑,就是为了方便这最后一击,要不然跑来跑去的太麻烦。

    但看建奴眼下这状况,哪里还用得着使这么大的劲儿,只需同意叶赫、黑水两部南下劫掠,同时放开对天字号佣兵团的限制,让他们也能进入辽东大展身手,最多一年,辽阳左近就会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走吧,小捷,回去了。”在将随行车辆的货物清理干净之后,志文兴致不高地对宋才捷说道。

    “回山?”

    “嗯,先回山,然后。。。然后回家。”

    “回家,可以走了?!”宋才捷却很高兴,他也以为志文跑这一趟是为了探查金人虚实,以便做最后一击呢,没想到这就要撤了。

    “没劲。”志文咂咂嘴,“用不着我们出面了,回去发布任务,邹群、老黄这些人会像抢食的狼群一样,把这里清理干净的。”

    大明崇祯四年的腊月中旬,在历经四个多月后,志文终于带着解救的两批汉人,还有他们自己军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达林台。

    还来不及喘口气,就不得不应付蒙人左、中两翼的各个部落头领,眼下从原来的插汉部一直到辽河,各大小部落均已臣服。

    当然了,名义上还是尊林丹汗为共主,但实际上,这些蒙人也不傻,至少知道真正的大权掌握在上相林远,左相苏鲁特,右相苏德的手中,早想拜访一番。

    只是三人一直和志文呆在辽东,想见而不可得,一听说他们回到达林台,附近的部落首领就来拜见,接着消息不断外传,更远之处的人也陆续赶了过来,弄得苏鲁特苏德二人想回自己的地盘都做不到。

    林丹汗虽然是个傀儡,不过这些人到了达林台,都是先去同他打个照面,然后再找三个丞相促膝长谈,倒让林丹汗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似乎蒙古共主的荣光又回来了,甚至觉得这样也挺不错的。

    志文倒是不用参和这些事儿,不过出去了这么久,商社和工会都有很多事儿需要他处理。

    百忙之中,志文没有忘记龟缩在辽阳的那些人,向天字号佣兵团及其附属的地字号佣兵团发布了新的任务,自此辽东向他们开放,他们可以像叶赫、黑水两一样,抓捕金人换取钱粮,同时飞报东金山,解除了山中两大佣兵团南下辽东平原的禁令。

    崇祯四年的年底,就这么在忙乱中渡过。

    佣兵团们远比志文想像的要积极,新年刚过,邹群等人就开始调兵遣将,筹集粮草,元宵还没到,他们就聚集在一起,浩浩荡荡地向辽东进发了。

    不到一个月,就有好消息传来,原来这些人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事先瓜分好战利品,然后全部联合起来,其中包括叶赫、黑水两个佣兵团,选阿敏和邹群为正副统帅,齐心协力地打下了辽阳。

    随后留着金钱鼠尾的男丁,身着旗袍的妇人,成群结队被麻绳拴着,从辽东押送过来,在达林台部稍作停留,涿鹿工会统计一番之后,再放他们北上,目的地是额仁卓尔湖,繁重的晒盐、冻硝、洗羊毛等工作在等着他们。

    志文之前低估了佣兵团对财富的渴望,也高估了残存建奴的顽抗之心,从崇祯五年正月开始,到八月中旬,佣兵团们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结束了在辽东的狩猎,建州女真做为一个独立族群,从此彻底消亡。

    其余仅存的近两万人丁,全部被集中到额仁卓尔湖做苦工,之后逐渐被蒙人同化。

    辽东就此出现了真空地带,本来叶赫与黑水是可以取而代之的,不过这两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能自我繁衍生存的部落,黑水部的家眷同样集中在额仁卓尔湖。

    而叶赫则纯粹是一个为了战斗而聚集在一起的佣兵团队,尽管目前汉人不多,但他们受汉人的影响却绝对不小,这些憨勇朴实的汉子,在赚了钱粮之后,一样要娶妻生子,他们安的家,大都定在达林台,少部分则选了卓尔湖。

    鉴于辽东建奴抓无可抓,叶赫与黑水两只佣兵团没了钱粮来源,志文把目光瞄准了漠北,漠北蒙古随之成了这两只佣兵团的狩猎场地。

    对待漠北蒙古当然不能像对待金人那样以抓、杀为主,而是用对待漠南蒙古的手法,徐徐图之,除了以粮食换羊毛,现如今更有青盐和兽药这些利器,可以说无往而不利,必要时刻还可以用点不光彩的手段,以震慑不轨。

    这是北边的方略,至于西边,志文则鼓励佣兵团越过插汉部故地,向漠西蒙古进军,之后,一些胆子大的佣兵团,甚至跑到了乌斯藏一带。

    。。。。。。

    大明崇祯五年九月底,关闭了一年之久的山海关大门彻底洞开。

    在确认瘟疫的确退去之后,朝廷最终下令,让关宁军团出关收复故地,蓟辽总督孙承宗终于再度回到了之前他的行辕所在…宁远,随后很快与锦州、大凌河的祖大寿取得了联系。

    关宁各将齐聚宁远,商讨下一步该怎么行动,是先加强荒废了一年的城防,还是北上探查建奴消息。

    说来惭愧,这一年来锦、大两地虽然没有再被建奴骚扰,但祖大寿对金人的情况却是所知不多,除了种地出过城,其余时间都是紧守城门。

    尽管曾经派出夜不收北上探查,但是始终没敢深入到后金的核心地带,只知道金人收缩了势力范围,猜测这是瘟疫所致,其余就一无所知了。

    孙承宗最后拍板,派出千余人的小股骑兵,向辽东腹地进发,定要将建奴的近况打听清楚,其余人等带着各自军兵,先修补驻地城墙。

    半个月后,这只刺探消息的骑兵回到宁远,给蓟辽总督孙承宗和大明朝廷带来了一个惊诧不已,却也惊喜莫名的消息…整个辽东平原一片荒凉,只偶而遇到一些从大小东金山中出来打猎捕鱼的野人女真。

    盛京、辽阳这些大明故地,包括建奴自己的祖地赫图阿拉被烧成白地,再也见不到一个建奴。

    也就是说,建州女真…这个从万历朝后期就令大明头痛不已、忌惮万分、接连吃瘪的叛乱势力,就这么莫名奇妙地消失了。

    朝廷上下欢欣鼓舞,对于建奴的消失,都觉得是瘟疫肆虐,导致建奴死伤惨重,至于被毁的几座城池,则多半是建奴的宿仇…野人女真趁火打劫做的好事,这应该是覆灭建奴的最后一根稻草。

    崇祯喜不自胜,历经万历、天启,还有他自己,总共三朝的东虏边患,居然在他手上解决了。

    户部尚书郭允厚也很开心,虽然重开山海关,但是战事已熄,辽饷能节省很多了。

    随后内阁与崇祯一起,下发了一道旨意,令关宁军北上,收复盛京、辽阳等地,重建努尔干都司。

第641章 后记

    大明崇祯十六年秋,北海。

    刚经历了盛夏,草还未发黄,天气已经转凉,草原上各种禽鸟野兽,为了储备过冬的食物,纷纷出来活动,正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季节。

    不过志文感兴趣的,可不是狩猎,在草原上这么些年,从初拿弓箭,到现在的箭无虚发,其间大大小小打了多少次猎,他已经记不得了。

    此地虽然已经远离漠南,但草原风情不变,若仅是打猎,他可不会大老远地从达林台跑到这里。

    吸引志文的,是北海在后世的诺大名气。

    北海是汉人史书对它的称呼,在后世,它有个很洋气的俄罗斯名字…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长六百多公里,宽近五十公里,将其称之为海,一点也不夸张。

    此地由漠北蒙古的不里牙惕部占据,数年前,叶赫、黑水与其他天字号佣兵团齐心协力将该部归于涿鹿治下,那时候志文就想来看看,只是俗事缠身,路途遥远,不得不熄了念头。

    如今偷得空闲,遂带着家眷北上,一睹北海盛景为快。

    “夫君,如此美景,怎的一言不发?”王书芸轻驱马匹,来到志文旁边,眼睛掠过湖面之后,也和志文一般被美景所慑,一动不动地发起了呆。

    三年前志文满二十的时候成了亲,新娘之一,就是曾与他青梅竹马拜过堂的王书芸。

    尽管在后世,二十岁还是毛头小子,但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有子嗣了,志文虽然一心想要年纪大点再成亲,但谁叫他是涿鹿的顶梁柱,不成家生子,不论是长辈还是下属都不放心。

    志文最终没能完全顶住压力,终于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了人生大事。

    “小志哥,这里好美哦。”小英也骑着马来到他的另一边,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水面舍不得挪开。

    小志哥是她叫习惯了的,即便与王书芸一起嫁给了志文,还是没有改过口来。

    没错,小英也是志文的妻子,天真烂漫,毫无心机,却又不乏鬼精灵,与王书芸的知书达礼,贤淑大方截然不同,却又相映成趣,倒让志文颇有得享齐人之福的感受。

    郑家不是什么豪门大户,志文也有意淡化妻妾的分别,当时两人可是一起嫁过来的,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大小之别。

    他们三人还没有子嗣,其他人如小英娘、王学究都挺着急,不过志文却不太在乎,两个丫头年龄都还不大,特别是小英,还不满二十,等过几年长开了,再怀孕也不迟,对身体也好。

    “嗯,好美。”志文也沉浸在这海天一色,深邃幽蓝的景色中。

    好半晌,三人才缓过神来。

    “唉,要是囡囡她们也在该多好。”小英第一个开口,为如此美景却缺少好友相伴而叹息。

    “楠妹如今可是内阁大臣夫人,怎么可能离开京师,到这北冥之地。”王书芸接话。

    她口中所说的楠妹,就是囡囡,十六岁的时候被孙大夫赐名郑楠,随后没多久,就嫁给了宋献策,夫妇两人一起进京去了。

    宋献策现如今是大明内阁大臣之一,囡囡自然就是大臣夫人了。

    妞妞嫁给李定国,林巧不出意外地嫁了孙可旺,几个丫头都有了归宿。

    妞妞大名郑柳,也是孙大夫取的名,孙大夫根据这两姊妹的小名取了个谐音字,虽然有些懒惰,但一楠一柳,倒也不难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