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血-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越看看这个护卫,暗骂狗眼看人低,不过自己也只是来捎口信的,犯不着跟这些人计较,于是朝护卫道:“那你随便找个时间将此事转告你们家主,我叫何越,现今住在南琅琊郡城王家大宅中。”

    “王家大宅?”护卫脸上露出一片尴尬,嗫嚅地道:“你稍后片刻,我先通报管家。”

    说着护卫转进朝大门里面走去。看着这个护卫前倨后恭的样子,何越心里大汗,人性不管是经历千年万载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改变,即便是再过千年,世上的人依然如此。

    在大门外等候了一阵子之后,一个身穿文士服的男人跟着护卫出来。先是拿眼睛打量了何越几眼之后接着问道:“你叫何越?跟王家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口信要面禀我们家主。”

    “在下跟王家没有关系,受人之托捎口信给谢家家主。口信只有一句话,费不了多少时间。如果你们家主不得空,就请转告他,朔方谢瑞托人捎口信给他。在下目前住在南琅琊郡城王家大宅乌衣巷,落梅院,在下名叫何越。”

    “你说是什么地方?朔方?”

    “不错,正是朔方,在下千里迢迢从朔方来就是为了捎个口信而已。”

    “你是说谢瑞是吧?你等一下,我进去问问。”

    说罢这个男人转身进大门去了。

    何越心里暗骂,娘的,老子免费给你捎个口信都这么麻烦,还不如给平常人家捎口信呢?若不是看在谢瑞当年的惨状和声声嘱咐,老子现在就掉头便走。

    男人悠悠然地进去,再出来的时候带着一大票人出来。一副要活捉何越的样子,让何越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穿着华服一脸喜色地半跑而来。后面跟了好一群人,有护卫,有家人,有同样穿着华服的人,不过一个个脸上都充满了疑惑神色。( )

第十二章 两刃枪

    “你就是何越?可是有谢瑞托你来捎口信?”

    “正是在下,不过此事要面禀谢家家主,而且还要密谈。阁下是谁?”何越打量着眼前的半百男人朝他问道。

    “我便是谢家现任家主谢元,你跟我来。”谢元二话不说直接带着何越进入府中。

    谢家大宅雕梁画栋豪华非常,自己现在住得落梅院跟这里的建筑相比都要略逊一筹。

    谢元带着何越穿堂过院,特地带着他来到小书房,同时在书房外面还安排了数十个护卫令任何人不得靠近书房,再将门关上之后朝何越急切地问道:“谢瑞要你带来的口信到底是怎么说的?”

    何越看谢元如此安排就知道这口信非同小可,难怪谢瑞当时交待自己若不能亲下江东也要找亲信之人将口信传给谢家家主。

    何越微微一顿,谢元当即便道:“寒家在建康略有名声地位,你有什么要求只要寒家能够办到的一定照办。”

    何越听谢元这样说,摇摇头沉声地道:“我与谢瑞在朔方相遇,承蒙他指点,使我能够一路南下。这次来捎口信仅是受人之托,再则在下仰慕谢家已久,因此不敢受惠。”

    “朔方?谢瑞怎么去了朔方?”谢元不解地问道。

    “我是因为要杀胡人所以一晚进入胡人营帐杀人时与谢瑞相遇,那时他已经被砍去两脚,在我杀了那些胡人之后,才现他是被掳到北方的汉人。之后他要求我给你捎口信,所以在下从朔方一直南下。”

    “被胡人掳走?”

    虽然何越没说谢瑞被砍断两脚是做什么。但是谢元做为谢家家主对北方胡人地习惯自然一清二楚。恨恨地道:“若我谢家能够重振家门。必然率军北伐。屠尽胡狗。”

    “谢瑞要我捎给你地口信只有一句话。那就是。邺城魏王宫西华殿内左边第三根盘龙大柱。就只有这个而已。再没有其他。”

    “邺城魏王宫西华殿左边第三根盘龙大柱?”

    “不错。只是这样。似乎是指柱子。不过为什么如此他没有交待。只让我这样告诉你。说你必然会清楚。”

    谢元点点头道:“不错。此事你不知道比知道更好。不过你千里迢迢南下江东捎此口信。有何要求尽管说。谢家绝不会亏待于你。”

    自己已经把口信捎到。谢元还这般说辞。只能说明谢家确实跟庐江何家不同。不会过河拆桥。

    “在下捎口信,纯属一时兴起,并没有想过要什么好处,所以家主不必放在心上。”

    谢元笑道:“虽然你不要什么好处,但是我谢家又怎么肯落人口实?只要你说出来,我谢家能够办到的必然为你办成。”

    何越见谢元这样说,知道他们谢家爱惜羽毛,自己这个人情恐怕马上要兑换。心中转念一想对谢元道:“在下现在应征将官,不日便要北上……”

    “北上?是要去东海郡?那不是谢羽统领兵马?你放心我会关照谢羽……”

    何越摇头道:“并非此事,此次北上应该会与胡人交战。听闻谢家府上有一专屠胡狗的利器……”

    “专屠胡狗的利器?”

    “不错,就是武悼天王冉闵的两刃枪。若家主愿意割爱,何越必用此利器屠杀胡狗,洗雪百年之耻。若苍天看顾,我何越有一日能够屠尽胡狗,必不敢自宝利器,当归还府上。”

    “两刃枪?”谢元点头道:“不错,寒家确实有冉闵所用的两刃枪,不过……”

    “若家主不肯割爱,在下不敢相难。”

    谢元摆摆手道:“并非如此,只是这两刃枪乃不祥之物,寒家自从收藏之后造石匣藏匿沉于后院水潭之中,不使之有见天日。我怕此枪有碍于你……”

    何越笑道:“杀人之器,何来祥物?兵者,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之。方今天下大乱,中原再非我汉人所有,何越恨不得驱尽胡虏。只要杀人利器哪管它祥与不详?”

    谢元听着何越从容的话,微微一愣点头道:“既然如此,此枪送与你又有何妨?”

    何越心中大喜,连忙道谢。

    话说完之后,谢元带着何越和一众护卫来到后院一个水潭前面。水潭周围寒气逼人,谢元朝何越道:“这水潭终年寒意逼人,正是因为那把两刃枪的缘故。此枪一见天日必有血光之灾。”

    谢元这话让何越心里汗然,如果说两刃枪是因为特殊材质打造所以寒气逼人还可以理解,说必有血光之灾则纯属迷信。

    谢元指着潭中一块长型条石朝何越道:“这便是盛存两刃枪的石匣。”接着朝身后一众护卫道:“起出石匣。”

    湿漉漉的石匣被取出放在地上,谢元朝何越道:“这石匣中便是冉闵的那把两刃枪。”

    何越上前将石匣的沉重石盖打开,露出里面的砂石,这些砂石全部因为水浸泡的关系显得特别厚重,拨开这些砂石底下便是被寒光闪闪的杀人利器。

    将这把两刃枪从砂石底下取出来,寒气彻骨,果然是一把用不同寻常的材质打造的好兵器,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水中沉浸时间太旧的原因上面出现了点点的红色锈迹。

    整把两刃枪有一丈来长,通体为精铁所铸,至于那种能够透出寒气的材质就不得而知。枪尖三尖两刃,中间是枪尖,两边是两片开叉的铁叶,枪尖和铁叶上面有放血用的凹槽,刃尖锋利异常。枪身是一道道螺旋纹,两个把手的地方有明显的痕迹,似乎是两手的掌印,很明显这个掌印应该是冉闵遗留下来的,枪尾呈锥形,也可用来杀人。整个枪身放在手里略有沉重感。

    三尖两刃枪集合了枪戟索铲等武器的特点,是一种并不好使的武器,但是对于各种兵器都能够很快上手的何越来说这把三尖两刃枪再适合不过了。

    看着手里透着冰寒的两刃枪,何越低声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如此利器岂能就此埋没,我必将使你饱饮胡虏之血。”

    谢元见何越珍而重之的样子,在旁解释道:“这把枪上面一点点的红色之物并非锈迹,而是血迹,不管怎么洗也无法洗掉这些血迹。”

    何越用手指在这些红色的斑点上摩擦了两下,果然不是锈迹,似乎是血渗透到这兵器中一样。当然这些血迹并不是不能洗去,只要用酒精便消除,只是日后在溅上血的话又会留下血印。

    将两刃枪放在手里,何越连使了几个架势,这枪除了稍微有些重之外一切都符合何越的要求,不过沉重一些到是无所谓,用多了就会慢慢顺手起来。

    看着何越将手里的两刃枪使得虎虎生风,谢元笑道:“这枪今日得其主。”

    停下手中的两刃枪之后,何越朝谢元道:“多谢家主赐枪,何越必然不会辜负此等利器。”

    “好。好。”

    得到两刃枪之后,何越离开谢家回到落梅院,梁津见何越带着一把大枪回来,呆愣了一阵之后问道:“你手里的枪是从哪里弄来的?花了多少钱?”

    何越把两刃枪递给梁津问道:“你看这枪怎么样?”

    “好枪,一定很贵才对。”梁津抬头朝何越道。

    “这就是冉闵用的两刃枪,今天我去了一趟谢家,家主谢元把这枪送给我了,以后我就用这个上战场。”

    “不要辱没了它才好。对了,谢元为什么会把枪送给你?”

    何越笑道:“我从朔方来替人捎个口信,谢元便将这枪送给了。”

    “什么口信这么值钱?”梁津愕然地问道。

    “这不能告诉你,答应过人家的事情。”何越从梁津的手里接过两刃枪。

    “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不叫我碰上?”

    何越摇头道:“这样的事情我想你绝对不愿意碰上,那个让我捎口信的人被胡人砍下双手双脚,只剩下一个身躯,这样的惨状任谁都不愿意遇上。我必用此枪击杀胡虏,为他报仇。”

    二人正在说话,王桢之从外面走进来,看到二人朝他们道:“二位,朝廷的行文已经下来,二位可在今日前往京口戌卫所谢羽将军处禀到。”

    “那我们立即收拾行李前往京口戌卫所。”

    “不必着急,行李可留在此处,京口离这不远,过江便到,二人无需住在军营之中。”

    何越摇头道:“这几日已经给贵府添了许多麻烦,而且住在军营也可以熟悉军务,我们立刻收拾行李前往京口。王大人提携之恩必有后报。”

    王桢之见何越这般说,知道他们是不会留在这里,点头道:“如此,在下回去跟婶婶说一声。”

    王桢之走后,何越梁津立刻让士兵收拾行装,等待王桢之一回来便告辞离开。不多时,王桢之跟谢道韫进入落梅院,见礼过后,谢道韫朝二人道:“两位急急要走,可是因为我们招待不周?”( )

第十三章 东海博士

    梁津笑道:“绝非此意,在下二人只是一介武夫,老夫人如此看觑,在下心中感激。从军之人一入大营便应该以营为家,以士卒为家人,以身作则。”

    谢道韫点头道:“既然如此,老身不敢阻拦,只是二位大恩难报万一。些微黄白之物请二位不要推辞。”

    说着一个家人送上一盘金银,何越道:“在下二人颇有点盘缠,老夫人给予我二人落脚之地,已经感激不尽,这钱财请老夫人收回。”

    谢道韫见两人不收只好作罢,让王桢之陪同二人前往京口戌卫所禀到。王桢之满口答应。

    京口戌卫所位于江北,坐船渡过大江之后便到戌卫所。有王桢之这个识途老马带路,何越梁津二人很快就见到自己的顶头上司此次北上东海郡的统兵宣威将军谢羽。

    这个谢家子弟年约三十,身材高大,气宇轩昂,颇有种军人的风采,这令梁津何越放下心来,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不是那种酒囊饭袋。

    谢羽看到他们之后,第一句话既不是跟王桢之打招呼也不是跟何越梁津二人打招呼,而是朝何越问道:“你手里的枪不是我谢家珍藏的两刃枪吗?怎么在你手里?此枪乃不祥之物,用必妨人。”

    何越笑道:“今日我去了一趟贵府,只是替一个人捎个口信,家主便将此枪送与我。我当用此枪饱饮胡人之血。”

    谢羽微微一愣,听说是自己的家主将枪送给别人也无话可说,接着朝王桢之问道:“桢之兄,这二位就是你所说的那两位?”

    “正是。”

    谢羽转身朝何越梁津问道:“琰叔的举荐信带来了没有?”

    梁津忙掏出谢琰地举荐信双手呈上。谢羽看过之后朝王桢之道:“既有琰叔地举荐信。跟我们谢家又有些关系。又得桢之兄大力推荐。这两人我会关照。桢之兄请放心回去。”

    王桢之点头道:“如此有劳羽兄。”

    “不敢不敢。”

    将王桢之送走之后。谢羽朝二人问道:“你二人曾在太湖与孙恩流寇交过战?”

    “是。”

    “从琰叔地举荐信上看。你们在太湖似乎有不少人手。都是你们自己招募地?”

    “确实如此,我们二人适逢孙恩作乱,高家庄出资让我们招募乡勇保护地方安宁,之后孙恩袭破会稽,流民日众,我们收拢了一些地方上的壮勇,保太湖安宁而已。”

    “看来你们颇懂行伍,既然如此先任你们为昭武校尉,各统步兵千人,就地训练士卒,随时北上东海郡。”

    何越梁津两人忙连声道谢。接着梁津道:“将军,我们这次北上,带了二十名亲随,都是我们二人挑选出来的壮勇之人,可否充入军营?”

    “二十亲随,我要出去看看。”

    只听谢羽这话,何越跟梁津便知道这个谢羽绝非一般世家子弟,而是熟悉军伍之人。管中窥豹,熟知大营事务的人只看训练出来的士兵便可以知道领兵之人的能力,谢羽要见二十个士兵就是要看看他们两人的将兵之才。

    二十个士兵在谢羽将营前排成两排,这些人各个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并没有因为谢羽的到来而有所紧张。

    谢羽在两排士兵面前走过,接着退往一边朝两排士兵喝道:“拔刀!”

    二十个士兵站着一动不动,令谢羽微微惊讶,何越上前一步大喝道:“听将军命令。”

    “是。”

    谢羽诧异地看了何越梁津一眼,接着喊道:“坐。”

    二十个士兵动作划一地坐下,其动作敏捷,行为规范,让何越感觉这些人确实已经有点气候了。

    “立。”

    “拔刀。”二十个带刀的士兵纷纷将挂在腰间的佩刀拔了出来,一个个脸上充满了沉凝之色,似乎马上就要进行战斗一样。

    “把前面的营栅砍了。”

    随着谢羽一声令下,二十个士兵出一声声呼喝,朝百米外的营栅走去,在进入箭支平射程之后,江大龙出一声喊,前排士兵就朝前奔去,后排的士兵紧接着跟上。

    “砍,砍,砍。”快稳定的呼喝声从江大龙的嘴里出,二十个士兵手下动作一致,结实的营栅在一刻钟之后完全被拆除。

    “退。”

    两排士兵收住手里的佩刀,一步步退回来。

    “止。”

    看着两排士兵停下,谢羽转头朝何越梁津道:“训练得好,这样的兵不管是谁统领都能够用。现在由你们统带一甲营和二甲营,两营步兵俱是十里挑一,好生训练。”

    “是。”

    梁津跟何越找到自己的部下之后,开始训练士兵,可是在第三天下午,北方紧急军报传来,谢羽命二人连夜拔营北上。

    虽然是在境内行军,不会遭受敌军的攻击,但是在这样长途快行军的过程中,他们还是吃尽了苦头。赶到东海郡的时候,手下的两千人几乎都快成死狗了。

    来到东海郡城,只见城外一副战乱之后的样子,还有一些尸体没有被埋好露出一部分的肢体。何越梁津先是在东海郡城附近找了个靠山的地方扎下营寨,一边通知东海太守。

    刚刚才把营寨扎好,东海太守派人来访,何越梁津急于得知目前的情况忙将来人请入营中。

    “在下东海郡博士范文俊见过两位大人。”

    这个年轻的博士年纪跟梁津差不多,留着微微的胡子,一身的书卷味。不过何越梁津见他在军营中并无惧色,心里暗自留意。

    “在下昭武校尉梁津奉宣威将军之命为先锋来援东海郡。范大人不必客气,先请将东海郡目前情况跟我们讲一下。”

    范文俊落座之后对二人道:“半月前,慕容德派人攻打郡城,劫掠附近各县,所幸郡城早有防范,慕容德尚未成功。之后又多次来攻,直到五日前方才罢兵。”

    何越朝范文俊问道:“慕容德攻打郡城,劫掠附近各县可是因为军马粮草不济?”

    “正是如此,虽然郡城得保,但是附近各县俱被攻陷,慕容德抢夺粮草掠走百姓之后便退兵回琅琊郡。”

    梁津双眉微微皱起问道:“慕容德在琅琊郡驻兵有多少时日?”

    “已有三月,自从检括户籍之后,慕容德便兵顿琅琊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