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血-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地三千人调进湘东。”

    “一千人能够拿下长沙和衡阳吗?”

    “我亲自带兵突袭长沙。我想让你跟我一起前往。由你带人攻陷衡阳然后驻兵衡阳。若是计划顺利从罗霄山大营出直到拿下长沙用不了七天时间。只要南康地守军后续到达基本上半个月到二十天便能够稳定局面。然后再让晋安地水军赶到洞庭湖。我们就能够占据这三个大郡。之后便是威逼利诱将西南地几个郡拿下。”

    梁津点头道:“若是只要七天时间攻下湘东、衡阳、长沙三郡。估计他们会报讯地时间都没有。此事成功地机会比较大。其他武将和文官地安排如何?”

    “罗霄山大营只要留下柳贺维跟大叔就行。其他人全部带走。我明天亲自去一趟南康。让范文俊将南康地事情交代给下面地人。顺便将他带回来。攻陷长沙之后还要他到那边主持政务。否则就凭我们两个老粗肯定忙得一团糟。”

    “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行动。对了,我们还要不要招募人手?”梁津朝何越问道。

    “目前就不必了,若是少量招募杯水车薪派不上用场,大量招募的话徒然惹人注意。可以在我们出之后再行招募人手。这事情我会跟柳贺维商谈具体的时间和人数。”

    “那就先这样。”

    正当何越跟梁津将事情商量妥当,要出门办事的时候,手下的士兵来报,范文俊从南康回到罗霄山大营了。

    两人先是一愣,接着忙让人把范文俊唤入将营。

    范文俊进入大营之后,何越向他笑着问道:“范大人,你怎么从南康回来了?不怕有人抢了你地太守之位吗?”

    范文俊直到何越不喜欢别人行大礼,只是抱拳道:“将军,我这次来主要是带两个人来见大人。这两人比较重要因此我才亲自到罗霄山来。”

    “什么人?让他们进来说话。”

    “一个是京师有名匠作祖昌现任匠卿。另外一位是京师名士任言。”

    “名士?不是那种只会喝酒玩女人的名士吧?”何越对于有名士到南康郡来颇有些诧异,向范文俊问道。

    “不是。任言并非那种贵族名士,此人年近六旬,才德兼备,此次是举家迁至南康。在南康城已有不少时日,我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才携同他来罗霄山大营。”

    何越点点头道:“那赶快让他们进来吧?让一个老人家在外面等着不大礼貌。”

    范文俊出去之后没有多久带回两个人来,任言年过五十,虽然有名士之称,但是并没有倨傲之色,举止庄重。另外一人也有四十多岁的样子,一脸宽厚长者地模样。

    “将军,这两位就是属下所说的任先生和祖大人。”

    何越向他们摆摆手道:“在下不拘礼数,两位也不必客气。两位从北方远来南康,不知两位有何能够指教在下的?”

    任言扬声道:“何将军威名远扬,南康虽然是偏僻之地,但是在何将军管治下,士民安居乐业,能够令这偏僻之地出产大量器具往销北方各郡,实属不易。而且南康赋税薄敛,仅去年一年北方南下流民便开辟荒地数百亩。”

    何越笑道:“任先生不必赞许在下,现在南康郡虽然外表繁荣,其实堪忧。任先生不必客套,有话尽管直说。”

    任言的老脸上露出一个笑容道:“何将军真是名不虚传。在下在京师听闻何将军以两千人大破孙恩流寇,英勇无敌,心生仰慕,再加上京师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因此举家南迁,欲从何将军。在下到南康已经有不少时日,所见所闻,百姓对何将军虽无溢美之词,却收实利,何将军可谓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因此才央范大人携同在下来罗霄山一见何将军。”

    “任先生不惜远来,必有见教。”

    任言双手负后悠然地道:“见教不敢当。正如何将军所言,南康郡外表繁荣,其实堪忧。虽然辟地不少,但是粮食依然不足以令百姓果腹,仅能以武夷山罗霄山两处物产运往北方获利带回南康。此事受制于人,若是北方战事一起,南康便陷入饥馑之中,不知何将军有何妙计?”

    何越对任言笑道:“任先生胸有成竹,请一并指教。”

    “罗霄山东有赣水,西有湘水,入赣水便可取江州,入湘水便可取湘州。何将军当初择南康以做根基是否有窥视二州之意?此时北方扰扰,若是何将军能够以战船东向或者西向便可取大片土地。南康,山区之间辟地不易,不论是江州还是湘州都有大片良田可供耕作。”

    何越跟梁津相对一视,他们从各自眼中看到一丝惊喜,原本以为自己的行动已经很秘密了,没有想到却被这老迈的名士看破其中关键。可见盛名之下无虚士,这老名士果然是真材实料之人。

    “任先生认为江州或是湘州应该如何取得?”

    “罗霄山广有木材,可伐木为船,顺赣水或是湘水而下,以何将军之英勇取两州不过翻手之间。江州浔阳有郗家盘踞,若取江州颇为困难。”

    看着任言侃侃而谈的样子,何越心里主意已定问道:“如此说来任先生是属意湘州了?任先生对湘州有何看法?”

    “湘州北有荆郢,南通交广,西接宁州是江东腹地,非能者不足以守。况且近蛮之地,民风彪悍,湘州刺史蒋邺不知兵事,对于群蛮既不能用,又不能御,因此何将军若是能够顺流北上必可取湘州。虽然湘州为江东腹地并不与北地接壤,然而在下料定桓玄必败,何将军到时候便可从洞庭湖而上取南郡,以通北伐之路。”

    何越诧异地问道:“任先生认为桓玄与司马元显交战必败无疑?”( )

第二十八章 入据湘州

    大营内何越、梁津、范文俊和祖昌齐齐地看着老名士任言,等待他说出自己的见解,任言双手负后道:“在下说桓玄必败并非是指桓玄会败于司马元显之手。和司马元显面对流寇尚且数战失利相比,桓玄出身武力强宗,行兵打仗拿手在行自然不在话下。相反对于目前司马元显与桓玄之争,在下认为桓玄略胜一筹。”

    听完任言的话,大营中的人齐齐地出了口气,何越向老名士任言问道:“任先生认为司马元显与桓玄之争将以何结果收场?”

    “若何将军不参与此事,司马元显与桓玄之争最终将取决于刘牢之将军的立场。司马元显夺谢家兵权虽然因此声威大振,但是却令谢家对其寒心,战事一起,谢家必然袖手旁观。如此一来司马元显除刘牢之外再无可用之将。”

    梁津笑着朝任言问道:“任先生认为桓玄不如刘牢之?”

    任言老脸上露出一个笑容道:“梁将军对于刘牢之应该是知之甚深,若是桓玄与谢羽争锋,尚有一拼之力,遇上刘牢之则毫无悬念。刘牢之江东猛将,生平数十战,功勋卓著,手下北府军能征惯战,来去如风。桓玄对上刘牢之必无幸免之理。”

    “桓玄出身武力强宗,应该不容小觑。”

    任言哑然失笑道:“司马元显与桓玄争权,关键并非在于桓玄有没有能力抵抗刘牢之的北府军,而是在于刘牢之是否甘心为司马元显所用。”

    “说得好。”何越赞许道。

    事实上任言说得非常正确,在桓玄和司马元显之争中,刘牢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都是这样。随着谢琰被杀,京师遭孙恩之乱后。刘牢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已经成为晋王室最后一根顶梁柱。所以桓玄要进入健康轻易不敢跟刘牢之开启兵端,更有可能会使计将刘牢之拉到自己的身边,司马元显一旦没有了刘牢之之后,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刚刚被司马元显夺走一部分兵权地谢家绝不会在这个时候跟帮司马元显一把。

    “任先生暂且在罗霄山大营小住数日。在下还有一些事情请教。这位祖大人居官匠卿,对于匠作的管理和运用应该是熟悉吧?”

    “不敢。”

    何越转头对范文俊道:“文俊可以带他们去见6大叔。匠作局地事情让祖大人先了解一下。”

    范文俊点头和任言祖昌离开将营。

    看着他们离开之后。何越朝梁津笑道:“任言所说跟我猜想地一样。此番又是遇到了人才。”

    “这么说来。你是打算将他留下来了?”

    “不错。老成达练之人若是不用就是平白送给人家。我会让他一直留在罗霄山大营。等到湘州平定之后我让他开设学校。”

    “你要开设学校?这事情恐怕会有难度吧?目前除了世家贵族之外鲜少有人从文识字。况且乱世之中。没有几个人愿意吧?”

    何越想起后世科举考试的盛况笑道:“有奖励就会有动力。选拔官员若是讲究才学知识而不讲究家族门第时,读书之人将犹如过江之鲫。不过我并不是任言教出大名大儒之人,这事情等到湘州到手之后我会着手安排。”

    “好吧,那现在就开始厉兵秣马,等候消息。”

    “正是!”

    正当何越梁津在罗霄山大营厉兵秣马地时候,北方战局越来越紧张。司马元显在夺取谢家一部分兵权之后,声威大振。有兵讨桓玄的迹象。

    桓玄先制人趁着冬天从南郡出兵攻陷南郡附近的江陵。兵威大振。由于司马元显与谢家交恶,江东各贵族世家采取观望态度。令桓玄更加势大难制。

    元兴元年正月,朝廷下诏讨伐桓玄。以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以刘牢之作前锋都督、征西将军,领江州事。北方的战事正式开始,以桓玄为的武力世家在经过多年的潜伏之后,终于要明目张胆地推翻残晋。司马原先也尝到了开罪谢家之后地苦果。

    二月,司马元显畏桓玄,不敢兵。桓玄兵抵姑孰,遣部将冯该等攻历阳,襄城太守司马休之坚守城池。桓玄军截断洞浦,焚烧豫州守军的舟舰。武都太守杨秋驻横江,叛降桓玄,司马休之军溃败,豫州刺史司马尚之被俘。

    司马元显兵败之后,着令刘牢之提北府兵驻溧洲,与桓玄进行对峙。

    就在司马元显和桓玄开始对峙的时候,水上面旌旗招展,在数十枚鸣镝箭下,五十艘八轮战船从罗霄山沿着水路过茶陵、衡山直入湘东郡。何越等人地度比湘水上面守御地水军报讯还要快,直到他们进入湘东郡之后,报讯的士兵才姗姗来迟。

    处于内6腹地的湘东郡突然遭到袭击,两千精兵在轻易到达郡城内的军营之后,晋军还没来得及防御就被何越等人缴械,一千多晋军在五百精兵看守在大营,何越留下赵昊和五百精兵之后,就派人领船只回罗霄山大营调派守军。

    梁津带着步兵从衡山出直入衡阳郡,何越则是率水军二十艘八轮战船和五百亲卫沿湘水进入长沙,同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带兵闯入长沙郡兵营。两千晋军在措手不及之下被何越斩杀俘虏了几百人之后全面投降,湘州刺史趁乱逃出长沙。

    将长沙郡内的官兵控制住之后,梁津在衡阳郡的捷报传来,之后范文俊和后续的援军到来。逃入洞庭湖地湘州刺史死掉了再回长沙地心,从洞庭湖沿长江前往健康,却在半途被桓玄的手下抓获。

    一大批文官武将在长沙郡内紧张地处理着自己地事务,范文俊忙得焦头烂额,不仅要出榜安民还要对湘州的户口图籍进行清理。武将们则是要将投降被俘地晋军打乱,相互调换,安插进自己的人手牢牢的将这些降军控制住,也是忙成一团。

    何越闲来无事让人从罗霄山大营把任言接来,跟他商量开设学校的事情。深知儒家典籍在成为主要思想之后的危害性,何越特地让任言设立政、军、商、技、农五课,从匠作局调高明的匠作,出色当行的商人,有名望的农民,还有军中的将领,以及湘州本来就掌律法的官吏各掌一课。

    由于这时候贵族垄断知识,何越深知学校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这学校招收的人大部分都是军队范围之内的人。说白了,这些人以后就是为这个军政府服务。

    因为是突袭的缘故,而且何越很快就控制了长沙、衡阳和湘东三郡,所以对百姓并未造成多少震动。至于换了一个刺史大人他们并没有多少关心,依然缴纳他们的赋税耕作他们的土地。

    一个月后,当江大龙带着晋安的水军来到洞庭湖的时候,何越攻占湘州的消息也传到了司马元显和桓玄的耳中。桓玄当然是喜出望外,有人在这危急的时候对自己施以援手,如天上掉下来一样,忙派人从南郡携带重礼来贺。

    司马元显则是暴跳如雷,整个江东局势因为何越的大动作瞬间为之沸腾,有前来道贺的,也有前来指责的。

    何越在占据了三个郡之后不住地再向南方拓展,兵逼零陵和昭陵,之后零陵、昭陵、营阳三郡归降,让何越尽有湘州之地。

    刚从营阳安民返回长沙,北方军探来报,刘牢之投降桓玄。

    何越知道北方战乱尚未平息,亲自带水军突袭武陵郡给长沙以北打下一个坚实的战略要地。此后桓玄进逼健康,司马元显兵败被擒,健康局势完全落入桓玄的手上。

    司马元显被杀之后桓玄立即解除了刘牢之的兵权,以桓修替代他统领北府军。刘牢之又想起兵反叛,北府军将领对他因为数次反叛而心灰意冷,刘牢之叛走广陵,未成,自缢而死。

    消息传回长沙,何越跟梁津相对叹息,虽然自己跟刘牢之并没有多少深厚交情,而且刘牢之当初还算计过自己,但是现在听这个一时名将自缢而死,难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感慨。

    又问了刘裕的状况,这个未来的帝王在这事情上面躲过一劫,依然为北府军中军参军,在刘牢之死后,大部分北府军将领都投向他。桓修虽然为抚军将军,总摄北府军,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桓玄总揽朝权之后,迁何越为湘州刺史,龙骧将军,领湘州军事,开府幕。

    至此,何越才被江东各士族所重视。以草莽之身,亡命江湖的人既然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内成为封疆大吏,手下有兵有将,有地有钱。崛起度之快令人侧目。

    有了正式的名份之后何越大力展,培养矿工采集铁矿石和煤矿,开山辟田制造农具,迁移南康的人口进入西部昭陵始安两郡,同时收编西南蛮族组成军队,加以训练,安排一些有势力的族长子弟进入长沙设立的学校传授他们四书五经和各类知识,让他们在东南为官,加大交流的力度。( )

第二十九章 主战主和

    元兴二年二月,桓玄矫诏自任大将军。同年九月,更加授相国,封楚王,封地十郡,并加九锡,准备篡位。十一月二十一日,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十二月三日,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改元永始。

    长沙刺史府内,各郡文官和军部武将济济一堂,由于桓玄称帝事关重大,现在湘州已经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纷纷纭纭。

    何越坐在大椅上看着刺史府大堂内正在激辩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心里暗自称好,虽然这些人在大堂之内吵得不可开交,但是在外面却是只字不提。这让他感觉自己这帮手下还算不错。而且历史上其他主战派和主和派不同的是刺史府内大多数文官主战,而武将大部分主和。这怪异的事情让何越暗自摇头,感觉好笑。

    梁津坐在何越的身边向他低声问道:“你对这事情有什么看法?现在他们闹成一团,若是不拿出能够令双方都满意的答案估计他们要弄点事情出来给我们瞧瞧。”

    何越转头向梁津问道:“你有什么意见?或者说你个人的看法如何?”

    “我认为现在还不是谋夺南郡的时候。虽然湘州已经趋向稳定但是我们依然根基不深,进攻南郡不管成功与否都会给我们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这事情目前还不能做。“我也是这么认为。先等他们吵累了再说。”

    “好。”

    一众人中范文俊也是默不作声,过了好一阵子等这些嚷嚷的人都差不多把自己的目的说完了之后,范文俊站起来道:“好了,大家不必再有争执,还是听听何将军的意见。”

    说着范文俊向何越露出一个笑容。

    何越坐在椅子上将手里的茶杯放下之后,站起来朝下面的人问道:“谁是主和的,站一个代表出来。”

    “属下常鸣远主和。”

    何越笑着问道:“你为什么觉得要与桓玄修好?”

    “桓玄拥荆楚之众。掌权于健康。刘牢之败亡。江东士族豪门尽皆缄口不言。任由其登位据极。无有反抗。这些人非是不欲。而是不能。此时桓玄新近得志。威服天下。若取南郡无异直接对抗桓玄。不论是否能够拿下南郡对我们而言都是有害无益。因此不如权且忍一时之气。”

    常鸣远显然对此做过一番研究。说得条理清晰。让何越连连点头。

    接着何越再问道:“谁人主战。也派个代表出来。”

    “属下主战。”任言从人群中走出来上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