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密十三-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军令在统王手中,咱们没有调兵的权力啊。擅自调动一百人以上的兵马,可以以叛变论处,到时候。。。。。。。”有人迟疑道。

    石彪站起身来大手一挥然后猛地一拍胸脯说道:“天塌下来有我顶着,到时候反咬他一口畏战不前放虎归山就行,咱们先把这潭水搅浑再说。”众人抱拳领命,纷纷提兵战备,预备着跟随石彪出去追杀剩余的那些蒙古残兵去了。

    此刻的石彪心里早已翻江倒海,曾几何时自己最讨厌的就是这等自相残杀互相拆台的弄权小人,而自己曾经在京城门外领军杀退蒙古人的景象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是何等的壮志凌云,现在才过了不到十年的光景,怎么自己也变成了这等恶心嘴脸的人,竟然为了权位放弃了朱见闻如此好的计策,领兵前去抢攻,给朱见闻拆台。不过石彪心里明白即使再恶心再无耻也是应该的,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为了石家的根基家业,这些是必要的牺牲,不到这个地位的人是不会明白石彪的苦衷的。

    石彪收起了内心的彷徨与自责,领兵追击了出去,寨门大开,阻拦的士兵被打昏捆了起来扔到了一旁,石彪率领着五万嫡系朝着蒙古人逃命的方向追去。

    朱见闻和晁刑以及商妄,站在寨头的瞭望台上冷冷的看着西侧大营冲出的石彪人马,晁刑终于忍不住说道:“你就如此放纵他们,那大军还如何带领,军纪何在军威何在,再说你就真忍心看他们。。。。。。。。。。。。”说到这里,晁刑突然闭口不言了,看来是不知道该如何说才好。

    商妄却接口道:“你不觉得这部分兵马在咱们的队伍里才是最不安定的因素吗,每次出问题的都是他们,听调不听宣的也是他们,依我看败坏军纪恰恰就是这帮人。”

    “不错,商妄说得对,北疆守军有十万之众,其中七万乃是石家的嫡系,七万中有五万是可战之士,正是刚才擅自大开寨门出去追击的这伙人。他们若是混在营中,反倒是与我发号施令不利,就算卢韵之来了,也难以迅速收服他们,到时候他们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不如就此机会除了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石亨在京中也有苦难言,怪罪不到咱们身上,更引发不了矛盾只能怪石彪鲁莽而已。到时候石彪若能有命回来,再把他调去守城,也就出不了什么大事了。他们必败无疑,咱们安营扎寨耽搁了一些功夫,我估计等他们追上那伙残军的时候蒙古人的援军也该去剿灭他们了,若是石彪死在蒙古人手里,连调他去守城也都省了。”朱见闻说到。

    晁刑冷艳看着朱见闻,觉得他太过于心狠手辣,为了排除异己竟然眼睁睁看着五万人出去送死,而这些人可是大明的子孙,也有爹娘也有妻儿啊。

    朱见闻叹了口气讲到:“其实,我也是无奈行事啊,这般作为希望能多消耗敌军的主力大军,这些追击的壮士也算死得其所了。出征前,卢韵之曾对我说过,迟早要把石亨拉下马,只是他手握兵权,若是轻易动他,难免再其兵戈,大明子弟自相残杀百姓重新在自家的土地上受苦受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如尽早剪掉羽翼来的妥当。这是他的原话,其中深意不言而喻了吧。”

    朱见闻说完便走了,商妄对着独自发愣的晁刑轻声说道:“老爷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统天下者必无良心,过分的仁慈只能害人害己,卢韵之是个好主公,是个重情义的人,同样他也有统治者该有的心狠手辣,这才是我追随他的原因或者说是我惧怕他的原因。”

    商妄说完也走了,只有晁刑依然望着还在出营了石彪兵马发愣,五万人哪里有这么快就出营,只怕是到了战场上他们覆灭的速度可能要比出营的速度快多了。

第七十七章 了解卢韵之的人

    卢韵之是对的,虽然晁刑心有不忍,但是卢韵之依然是对的,不这样这场仗不好打,即使仗打赢了日后还是要面对着负隅顽抗的石亨。石亨的种种作为表明他不是国之栋梁,只是个贪图权贵有些聪明才智的武人而已,这种人掌权是对国家的灾难,也是对人民的灾难。此刻不心狠,日后更肉疼,唯有快刀斩乱麻!

    五天后,石亨接到了侄子石彪的十万火急军情,当他看到侄子意欲夺功的时候,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如此一来怕是要惹恼了卢韵之啊。可是很快他的眉头又舒展开了,脸上反而带着一丝微笑,将门无犬子石彪做的好,再如此下去卢韵之就借着这场战争夺了自己的兵权,到那时候自己这个忠国公不过是个手上无兵的闲公,是个谁都可以捏的软柿子了,哼,有兵在手天下就有我石亨说话的分量,所以这功劳不抢也得抢了,卢韵之休怪我坏你大事,石亨暗暗的想到。

    不过正如出征前石亨所说的那样,他并不希望大明败了,反而希望卢韵之能打个大胜仗,只是他想让功劳平分一下罢了。石亨哼着小曲,接着蜡烛上的火焰燃着了侄儿石彪送来的信,当信燃烧的只剩下一小截的时候,石亨把它扔到了地上,突然身子一震,拍桌而起大喝一声:“不好,我侄儿性命危在旦夕!”

    作为一个将军,石亨打了一辈子的仗,石彪性情直莽,而且算起来日子,蒙古援军应该逼近,两方一来一往距离拉得更近了,想来此时已然碰上了吧,石彪这么贸然带兵前行恐怕会让蒙古人给包围起来歼灭殆尽,不是恐怕是一定。到时候朱见闻据守后方,自然不知情,不去救援也是有道理的。

    卢韵之,朱见闻,你们都好狠心,这招借刀杀人使得太好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就算到了朱祁镇面前也说不出个理来。因为石彪必败无疑,败军之将何以言勇,朱见闻大胜石彪大败,孰是孰非立竿见影,再怎么狡辩也是没用的,石彪所想的那些什么畏战不前的理由也就统统不成立了。

    距离大同不远的东井集,卢韵之高坐与上看着下面的燕北,不禁笑了。燕北身旁的阿荣则是一脸无奈,这个燕北可折腾的阿荣够呛,当日卢韵之让阿荣把他找来,结果阿荣命人直扑天津卫。未曾想到燕北因为得罪了上司最终被发往了百善为百治郎官,即使卢韵之曾说过不要为难燕北,但是县官不如现管,这种结果也在卢韵之预料之中。

    百治郎官也就是俗称的民兵乡团守备,百善离着京城比天津卫还近,而阿荣反倒去了天津,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于是阿荣又命人扑到了百善,刚到百善却得知燕北家里出了丧事,奔回老家了。他乃是山东蒙阴人氏,这次阿荣亲自出马,想一定能追到燕北,等到了蒙阴才发现原来根本没有丧事,是家中老娘骗燕北回家成亲的,燕北拒绝了婚事又回了百善。

    阿荣欲哭无泪啊,早知这样在百善等着就是了,也不用来回奔波了,可是主公交代的事情也抱怨不得,只能拖着疲惫的身子继续寻找燕北。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可算是“逮”住他了。

    带着燕北行路,等追上卢韵之的时候已经到了东井集了,卢韵之听了阿荣这番描述,不仅哑然失笑,虽然这并没有什么好笑的。燕北明显误会了卢韵之的笑意,冷哼一声说道:“怎么上次没杀我现如今后悔了?我觉得可不是,如此大费周折的把我找来我想不光是笑笑这么简单吧,卢少师有话请讲直说,你们在前方打仗我还要回去催粮,粮草是大事,耽误不得。”

    “那是那是,你倒是聪明”卢韵之接口道:“不过燕北,催粮的事情我估计你是不能干了,因为还有要事要派你做。”

    燕北腰杆笔直挺起胸膛,不卑不亢的说道:“卢大人请讲,下官洗耳恭听。”

    卢韵之说道:“我想让你协理内务部,大理寺,督察员,京兆衙门,包括御史的工作,目的只有一个,严查贪官污吏,还天下一个盛世。”

    “为何是我?”燕北疑惑道“我有何德何能,竟然能得到卢大人的垂青?”卢韵之点点头又笑道:“看来果真不笨,知道反问于我有所疑惑。若只有一颗直言想谏刚正不阿的心怕是不够,你的脑子也很好,这下我就放心了。蛇打七寸,你刚才问的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原因有两点,第一你想做清官,二,你虽是个愣头青,但不是个只知道蛮干的傻子,你有一颗铁头,连我都不怕,让你去查别人最合适。”卢韵之说道。

    燕北略一迟疑问道:“是做你卢大人的官还是大明的官?”

    卢韵之道:“这有区别吗?”

    “有,我只做大明的官。”燕北回答的同样简单。卢韵之击掌而庆笑道:“看来刚才我说错了,你不过是个死脑筋的愣头青,我就是大明的少师,在我手下办事,不就是在给朝廷办事吗?”

    “卢大人,明人不说暗话,我得罪过您,您还找到我委以重任,这是对我的器重,而您的胸襟也令人钦佩,但同时也说明我并不笨,能入得了您的法眼,所以您没必要跟我打这个马虎眼。如今的大明不是朱家的大明朝廷的大明,是你卢韵之家的。是,您爱民如子体恤百姓,但是终究名不正言不顺。我知道您不会自立为王,更不会夺了天下,不是因为你无欲无求,只是因为做皇上有做皇上的责任和苦衷,您不过是怕麻烦罢了,一边心关天下一边闲云野鹤,这就是您卢大人。”燕北义正言辞的说道。

    卢韵之面色一正随机微微一笑说道:“当今天下有两个真了解我的人,一个是我夫人杨郗雨,一个就是你燕北。”

第七十八章 崭新的天下

    燕北点点头说道:“您坦言承认足以说明您的心胸,但同样你也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当然这些我并没有证据,只是这是成大事者的一贯通病,并且我第一次见到您后就仔细研究过您的事迹,我发现您是个相当矛盾的人。好了,我不再您面前大放厥词了,否则说多了您怕是要杀我的头了。”

    “哈哈哈哈,我是个矛盾的人这句话我夫人也说过,燕北,我答应你绝不杀你,你但说无妨。可是,不是说我,就说说为我效劳怎么就不是为朝廷效力了,又如何不是做大明的官,你如此说来岂不是也自相矛盾,明明我无心登位只是尽职尽责的为大明效力,怎得又不是朝廷的人了呢?”卢韵之问道。

    燕北答曰:“既然这样,小子燕北就在您面前放肆了。天下百姓至上,皇权次之,天下并不是一个人的天下,皇帝专权,内阁拢权,权臣弄权,都是不可取的。以您为例,若是您贪赃枉法滥杀无辜了,我是说如果,那也无人敢管你,什么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过是一句骗人的话罢了,若是朝中有人拿到您犯罪的证据,想致你于死地,你不会束手就擒反倒会反击过去,让那人死无葬身之地。王法衙门也拿您没办法,您手握重兵岂能善罢甘休,惹恼了你刀兵相见凭现在的朝廷可要一败涂地了。那您说,现如今是卢家的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

    卢韵之微微点了下头,示意燕北继续讲下去,这个燕北果真有些想法,看来启用他算是“慧眼识珠”了。

    燕北也不客气继续讲道:“军人治国不可取,因为他们文化较低不懂得怎么治理天下,同样文人治国也不能要,宋朝重文轻武就是个例子,到最后连国都亡了。治国之策需文武并济,各自发挥所长共同治理,这样一来就需要强大的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同时并行,各司部之间互相制约,共同行事方能开创出一番盛世。现如今国家虽然有些混乱,但是总体的发展还是好的,经过于大人的治理和您现在的实际统治,我大明已经蒸蒸日上,那不是因为你们总揽大权做得对,而是因为你们两人恰恰都是文韬武略博古通今之士。我们设想一下,若不是你们这般人存在,换做了一个碌碌无为之人,恰又手握重权,那岂不是天下的祸害,人民的不幸。”

    “那样的人等也没法手握重权统领天下吧?”卢韵之反驳道,“况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代新人换旧人就如同于谦下去的时候我上来了一样,总是有更好的角色粉墨登场。”

    燕北说道:“不错,江山代有才人出这句话说的没错,可是上位的人不是不聪明不优秀,但是像您和已故的于大人这样雄才伟略的人,怕是百年难遇啊,英雄总是出现在同一个年代,怕是您死后天下要许多年都没有你们这样的人了。人的寿命有限,长命百岁是不可能的妄想,不一定非要推倒你才能上位,一旦你驾鹤西去一样可以。到时候大权旁落,朝中沆瀣一气,矬子里拔将军,出来个不开眼的当家,那就真如我刚才所说的那样是一种灾难。就算有同样的治国枭雄出现,可是您能保证他们不像于大人那样忠心耿耿为国为民,或者向您这样闲云野鹤不喜权势?我想您保证不了吧,那时怕是国家战乱四起改名换姓未可知,甚至还可能出现石敬瑭儿皇帝那般的丑闻。退一万步说,一旦没有权臣的存在,没有内阁的把权,那权力自然回到皇权手中,自古昏君还少吗?”

    “照你这么说,连皇帝也是不该存在的东西了。”卢韵之反问道,燕北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他虽然耿直但是还是有分寸的,这等大不敬的话他这个身份可不敢直接说出口。卢韵之可没这么多顾虑,于是接着讲道:“依你所言,天下所有独断专行之人都不该出现,不论是皇权还是权臣都是不可取的,那一个国家总该有他的领导者吧,若是没有一个当家做主的人,那最终决定权归谁所有,天下岂不是要吵成一锅粥,百家争鸣固然是好,但是总要有一个说了算的嘛。”

    “卢大人,我这番话是不敢给外人说出口的,不过我想您应该是理解我的意思,否则不会这么说,燕某还真是有些感动,天下传闻果然不假,卢韵之文才武略不同一般。不过您说的没错,当家做主的人是要有,可是也要有人来分他的权。一项决策从提议到决策,有不同的部门执行,各部互不干涉,最高统治者只是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并不是有绝对的否决权,同样内阁也不能凭着几个人的喜好和智谋就否决一些东西,内阁的设立是好的,但是人还不够多,涉及面不够广,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大家共同决策总好过独断专行。”燕北讲道,卢韵之听得哈哈大笑,这番道理深入浅出,虽然从中颇为好玩,却也算是字字珠玑,燕北不俗。

    燕北继续讲道:“那些昏招烂策根本都通不过层层机关的通过,就算最高统治者支持也于事无补。当然,从中的各级执行者的贪污受贿也是在所难免,所以监察部门的设立尤为重要。但是这等监察人员可不是咱们的锦衣卫或者东厂,他们的权利有些过大了,这等治国方针不可取,大臣人心惶惶,凭着他们就可以参奏杀人,还有个诏狱什么的,简直是胡闹。”

    卢韵之心中暗暗佩服燕北,于是开口讲道:“我正是这么做的。”燕北一摆手颇为豪气的讲道:“这还不够,要推动全国大范围的实行,您又不做皇帝,只有你这么做是不够的,范围太小了,你可能有军队,有文官,有经济组织,有你的密探,我想能迅速找到我就是密探的功劳吧。这些你都有,但是有的太少,而且他们只对你效忠,维护的也不过是你的权利,而不是他们的职责,最终还是你说一不二的。整个大明的行动还是需要那些陈旧的衙门和行政制度去执行运转,这些都要更替,大明才能更上一层楼,那时大明就不只是某个人的大明了,而是一个崭新的天下。”

第七十九章 军情搞错了

    “想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太难了。”卢韵之讲道,燕北立刻答道:“是,少的是有魄力的人去更改整个天下,即使更改了也有各种咱们没想到的地方要去完善,改朝换代尚且要几十年,更何况这等前所未有的事情呢,或许在政局稳定国富民强的时候需要几十年才能做到,一代人不行就要下一代人来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现如今您不想得天下,就算再欣赏我的想法,我也只不过是空想罢了,没了全面改革根本不足成事,只能凭着自己一己之力尽量的完善手中的事务。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要为朝廷效命,而不说是为你效力的原因,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我心中有的只有这个国家,而不是某一个人。”

    “哈哈,你倒是又绕回来了。放心,这回虽然不是让你做你所想的开天辟地宏图伟业,却也是改革现如今大明官场的一大壮举,也算圆了你的心愿。而且这是皇帝和我这个你所谓的权臣共同所做出的决定,具体的安排就是没有安排,你负责挑人培养,然后彻查这些贪官污吏,送证据上来,你审批后交给我,我呈到朝上做裁决。你有权利暂时扣押他们,免去一品大员以下的任何人的职务,但是不能拷打也不能先斩后奏,阻拦者一概关押论处。这个权利你满意吗,这不正是你所想的非武力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