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金的大义凌然的说道。
姓朴的接口道:“是啊,多行善事莫问前程,咱们殿下有好生之德啊,不对咱们不该叫殿下了,应该叫陛下,万岁称帝了。打大明,就算有一天打蒙古也和玩一样,他们以前都是咱们朝鲜的领土,咱们不愿意要了才施舍给他们的。”
。。。。。。。。。。。。。。。。。。。。。。。。
第九十六章 十万大军三日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单说齐木德几天后回到了瓦剌中军大帐,见到正在行军之中的孟和,两人见礼之后,齐木德说道:“事情办妥了,我在朝鲜国内化妆之后盘旋了几天,并留了三百护卫在城内作为内应,说是支援朝鲜实则是监视他们,若他们抗旨不遵我当场就平了他们。幸运的是他们已经开始招兵买马了,我想现如今已经出征了吧。”齐木德咧嘴说道,他说的幸运也不知道是高丽人幸运还是他幸运,想来应该是前者吧,不然定是横尸遍野,血染朝鲜都城。
“办的不错,你辛苦了。”孟和夸赞道:“有了这群高丽人的帮忙,就可以让大明多屠杀几日耽误了行程,咱们能安心与卢韵之决一死战了,若是南征胜利,你可是首当其冲的大功一件。”
齐木德笑道:“为教主效力万死不辞。”
“忠心可嘉,高丽人的民情如何,人的体格健壮吗,士兵能堪得大用吗?”孟和笑笑追问道。
齐木德轻蔑的笑了笑,说道:“咱们三百蒙古健儿就把他们万余禁军给缴了械,战斗力就别提了,真是如同娃娃一般,连大明的步兵都比不上。真如同教主所说的那般,无非是给明军弄些活的阻碍罢了,十万人就算是馕饼也够明军啃一阵的了,呵呵。至于高丽人的身高和咱们蒙古健儿差不多,体型可不如咱们结实也没有大明的北方人身材高,我觉得单兵作战能力值得怀疑啊,不过他们的面色不差,各个都红扑扑的,吃的应该不错。”
孟和点点头说道:“那就行,吃得好好起码不会走到半道上饿死,呵呵。先这样吧,你领着脱脱将军和帖木儿将军去冲做先锋,两军以你为主帅,有要辛苦你了。眼见着就要穿过戈壁了,别再中了明军的埋伏,你们速去速回,用大军压境来侦察敌情,切勿中了敌军的埋伏,也万万不可与明军交战。卢韵之向来诡计多端,你们一日来回吧,到时候我们也安营扎寨完了,咱们就列兵阵前等待东路援军到来,然后全力扑上跟卢韵之拼个你死我活,彻底粉碎明军的有生力量,一战定胜负,这样也就不怕他们的什么计谋了。”
“教主,我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讲。”齐木德说道。
“说。”孟和首肯到,齐木德问道:“为何只调东路人马前来,不调西路也来助阵,咱们虽然士兵实力比明军强,但是人越多胜算越大啊,千军万马扑过去,明军有多少人也得白瞎啊。”
孟和微微一笑说道:“卢韵之要是平常人,那就不配做我孟和的对手了,也不是我的安达。在他的带领下士兵都会脱胎换骨,比往日强上很多,这就是汉人正所谓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真正含义,一个将领的作用是很关键的。所以,鹿死谁手未可知,万一咱们失利了还可以有西线牵制他们,围魏救赵。西线若是撤回一部分兵力,东西兵力皆不足,如果明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掩人耳目的把主力转移到东西两侧,怕是我们要受到三面夹击了。”
齐木德听得若有所思,边点着头边消化着孟和所说的话,孟和挥了挥手说道:“领命却带兵吧。”齐木德单膝跪地,行礼后退下了。
李瑈派兵出征了,所选的将领严格听从了韩明浍的嘱咐,只是阻截和据守城池并不主动出击。李瑈满心欢喜的看着自己十万铁甲浩浩荡荡的出了京城,心中感慨万分,十万好男儿这就要去试一下大明到底有个几斤几两了。若是真如韩明浍猜测的那样强悍,自己只能认倒霉,若是如传闻那样羸弱不堪那就直取大明,自己做犹如忽必烈一样的大皇帝,总比跟着蒙古人混来得强一些。
三日后,李瑈正抱着新纳来的妃子蒙头大睡,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李瑈眉头微皱,显然被惊扰了好梦,侧耳倾听脚步声已经停止了,外面只有低声的窃窃私语,虽然急促但是声音并不响。
李瑈懒得起身想明日再责罚内侍,心中略有恼火,看来非得看几颗头颅才能让朕睡好觉。李瑈抚摸了一下身旁妃子光滑的臂膀,想要继续沉睡过去,这一切李瑈都没有睁眼,半睡半醒之间也懒得睁眼。
当李瑈迅速往沉睡状态进入的时候,突然门被推开了,李瑈一个激灵坐了起来,睡得莽里莽撞的也看不清发生了什么状况,猛地拔出自己挂在床头的宝剑抽了出来,大喝道:“来者何人!侍卫何在快来抓刺客,有人企图刺王杀驾。”
“陛下,是我。”来者轻声说道,唯恐吓着李瑈,在那人身旁还有许多身穿软甲的殿前武士和大内侍卫,说话间有内侍点起了灯,李瑈听着声音好像韩明浍但是那声音发着颤音,完全不符合韩明浍老成稳重的性格。灯亮了,不是韩明浍又是何人,但见韩明浍脸色惨白,连嘴都白了。
“爱卿这是为何,闯我寝宫未经通报。。。。。。。。。”李瑈还没说完,韩明浍快步上前一把掀开了被子,里面的妃子尖叫一声,韩明浍接过殿前武士递过来的一件普通布衣,开始胡乱的往李瑈身上穿着,边穿边说:“听我说陛下,明军已经杀到城下了,陛下化成平民速速撤离京城,再做图谋。”
李瑈一愣随即勃然大怒道:“敌军杀到京城下了,怎么可能,为何一点军报都没传来,我十万大军又去哪里了,就是十万颗头颅伸长了脖子等着砍,三天也砍不完啊。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妈的这么多人出征了怎么现在才知道败报,还让人家逼到城下了。”说着李瑈也往身上飞速套着衣服,他倒不是想逃跑,跑,能往哪里跑,别的地方贫穷无比,去了以后意欲图谋东山再起又得等到何年何月。再说要是连京城都守不住了,哪里还有坚城可守。
一时间李瑈心乱如麻,衣服反而越穿越乱。
第九十七章 练习投降
李瑈好不容易穿好了衣服,往殿外走去,群臣武士护卫者,只听韩明浍讲道:“他们实在是太快了,攻城拔寨之后根本不占领,反而快速向京城进发,我们得到战报后就进宫禀报,还没等到走入陛下寝宫外通禀一声,敌人就杀到城下了,可想速度之快啊。所以臣等有失礼节,冒死闯了陛下的寝宫,陛下赎罪。”说着韩明浍就要跪,他倒不是真想跪,只是现在朝鲜大乱,兵临城下若是不做出个尊重李瑈的表率,别人就更不会把李瑈当回事了,这等是做给旁人看的。
李瑈和韩明浍君臣二人共事多年,早就心意相通,看到此景只能心中感叹韩明浍的睿智和冷静以及忠臣的一片赤子之心,于是借坡下驴说道:“爱卿们速速平身,现如今国家兴亡之际,不必拘此小节。走,随朕亲去城楼督战,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韩明浍吓了一身冷汗叫到:“不可啊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您万金之躯不能有所闪失,还是让老臣督战吧,陛下快去南边重整河山再来战这些大明人,由老臣来拖住他们。”
一时间,韩明浍含了泪,李瑈眼圈也红了,一摆手颇为霸气的说道:“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朕欲和爱卿共守京城,同荣同损,与明朝蛮子们拼了。”
李瑈说完侧身对韩明浍附耳说道:“朕明白你的心意,只是离了京城便无险可守了,朕怕是要做亡国之君了,与其逃难流亡,不如留给后人宁死不降的千古绝唱。”
韩明浍也不顾什么君臣之礼了抓住李瑈的手说道:“我们君臣二人自靖难之后,共同进退,亦师亦友亦君亦臣,我只希望你能活下去。”说完韩明浍大叫一声:“来人,护送陛下冲出京城!”两旁侍卫架起李瑈就要走,也不顾李瑈的反抗,拖着就往宫外撤去。
李瑈青筋暴起张口大叫:“放开朕,放开朕!”城内火光四起,哭喊声一片,皇帝都这般狼狈了百姓更是惊恐不安,突然之间只听北方城楼方向响起一声巨响,放眼望去火光冲天,紧接着雷声大震,不,这不是雷声而是千军万马踏蹄之声,明军杀进来了!
韩明浍面如死灰,对侍卫说:“把陛下送入宫中吧,严守宫廷大门,咱们拼死顽抗,现在跑是跑不了了,就让我等留名青史吧。”
众大臣先面露临危不惧誓死抗争舍身取义的样子,然后快步跟随着往宫中走去,可越走人越少,韩明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荣华富贵可以一起享,大祸临头了就各自飞了。
罢了罢了,回头望望,只有寥寥数个忠心的大臣跟在身后,可惜都是些瘦弱的文官,还有就是皇帝的内侍以及贴身侍卫,连殿前武士都不见了踪影,想来也是收拾细软跑了。这里看来就是自己和李瑈的埋身之处,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亡国之臣,李瑈成了亡国之君,韩明浍想着脸上露出了一丝惨笑。
不出一盏茶的时间,就听见宫门外马蹄声大作,韩明浍下令用砖头烂泥堵死宫中大门,外放大水缸,缸内放慢沙石堵上并用圆木撑住已经被封上的大门。照韩明浍自己的理解,只要不把回回炮或者火炮等重型武器弄来,一时半刻是很难打开大门了。事实是这样吗?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只是他不知道的对于白勇这支队伍来说却不尽然,他们向来是特立独行的。
白勇所带领的都是骑兵队伍,根本没带攻城武器,白勇是这么认为的,朝鲜国的城墙都不高城防不坚固,比起大明的大城市根本就是云泥之别,和一些破落的县城差不多,就算是而今的朝鲜京城也不过如此。到了大漠上与蒙古人作战,都是机动性部队,理念是以快打快,稳扎稳打或者大火力覆盖对于他来说并不适合。
因为他应对的敌人少,自己的人也少,变数也就更大了一些,两方来回在跑动中打击,火炮根本来不及瞄准,说白了就是冲击速度战,不比卢韵之所在中路的大规模作战,还可能会用到重型武器,自己带着这些沉重的东西无非是减慢速度徒增烦恼罢了,马拉车拽炮兵口粮都需要消耗,不如轻装简从来得方便。
可是即便如此,没有云梯箭塔和火炮撞车等等,一般的部队若是遇到朝鲜国的这种,如同大明破落县城一般的城池,也是束手无策的。要么绕过城池不再攻击要么打道回府,有些彪悍者则会砍下一些圆木让士兵抓着圆木去撞城门,效果可想而知并不是太好,当然也有一些更加彪悍者,甚至可以说是脑残者,直接用刀砍城墙。历史上还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千万士兵用刀狂砍城墙就硬硬把城墙砍出一个大豁口,险些因此破了城。
对于上述的种种,放到白勇身上都不叫事,当年留下了几个武艺精湛可以御气的御气师,这些人就是移动的火炮啊,就算没有他们,白勇自己就可以轰塌城墙,有万夫不当之勇。故而一路上打朝鲜根本没费力气,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一天之内可以连下几城。
这仗打到最后白勇都快打吐了,因为所有的程序都是一样的,实在是无趣得很。首先策马跑到城下,然后御气轰开那些原本就很单薄的城门,有时候力量使大了连城墙都能倒下半拉。只要城门一开,重骑兵开路轻骑仰射,一轮过后保准这群高丽人就失去抵抗投降了。
进城后守城士兵皆是丢盔卸甲,高丽人倒是有秩序,好似练过投降训练一般,都有秩序的扔掉兵器蹲在地上,并且排列整齐,猛然看去就好像刚从兵器库里搬出来,还没来得及拿一般。俘虏中当官的蹲在前面,方便答话,士兵则是蹲在后面默不作声纪律性甚好。只要留下五六十人就能看住几百人乃至几千人的降兵,这让白勇苦笑不已,原来高丽的军事训练都练到投降上去了。
第九十八章 尊重对手
白勇下了一城之后,就带兵继续攻打下一城,残军未撤败报未回的时候,白勇已经打下另一座城池了,这支军队又一次被称作了天兵,虽然早已不是特训猛士和御气师组成的队伍,虽然现在是在异国的战场上。
总之才三日的时间,白勇就带人杀到了朝鲜京城之下,本来只想速战速决已决自己右侧之安危,彻底消除隐患,但怎么也没想到只用了三天如此之快。
白勇亲自御气轰开了朝鲜京城大门,其实本来京都不在这里,但是李氏王朝谋得天下之后这才迁都至此的,所以城防什么的并不是多么完善。守城的兵马还想负隅顽抗,他们也知道自己和蒙古人是盟友而大明则是敌人,情况不能同日而语,现如今不能像投降蒙古人一样不战而降,亡国了就没有自己的好,所以索性想拼个你死我活,明军往常零伤亡的战绩到这里则是折损了数十人。
对于打仗而言,尤其是攻城的攻坚战,死个上千人都不算事,但是前期的无折损导致白勇看到手下将士的损耗极为恼怒,故而带着御气师站在队列之前,哪里放箭就御气轰哪里。总之一时间尘土飞扬,城楼上慌乱不堪,到处都是崩塌毁坏的城墙。防城的火油打翻了被火盆燃着,一时间火光冲天,满城都为之一亮。
到了最后即使不放箭,白勇也用无形的御气之术来回击打着已经成为平地的城墙,士兵们或死或伤,没死的也不敢抗争了,敢喊一嗓子白勇就随之招呼来了。总之禁军再也不敢反抗了,又一次投降了,亡国是死现如今反抗死的还更快一些,好死不如赖活着,先保住一命再说吧。
白勇领兵入城,一路上高丽人束手就擒,但是行至皇宫附近的时候,白勇遭遇到了此次攻打高丽以来最顽强的抗争。一伙蒙古人正好要逃走,与白勇的大部队相遇了,在百姓密集的居住地。白勇不忍心使用御气之术轰毁房屋,毕竟百姓是无辜的和军人有所不同,两方在街上互射各有伤亡,都依靠掩体和盾牌遮掩身体造不成对方伤亡之后,双方不谋而合的选择巷战中的马战。
双方一轮冲刺之后,三百蒙古骑兵尽数倒地,毕竟多余他们百倍的明军,又都是精锐骑兵与蒙古兵的兵员素质相差无几,况且领头冲锋的是白勇等几个御气师,即使他们再悍勇也难逃此劫。即便情况如此有利明军,但明军还是在人数大为占优的情况下,损失多余敌人数量的骑兵,足足伤亡了四百人。白勇翻身下马,检查着已经被砍翻在地的蒙古士兵。
过了许久才在其中一个的脖子上拽下一个东西来,还在他们刀上扣下一颗牙齿,对身旁的副将讲道:“原来是蒙古狼骑,怪不得这么厉害。”
蒙古狼骑是蒙古草原上有名的铁军,历史悠久得很,战斗力和王者之鹰不分伯仲,近几年风头却是大大的盖过了王者之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者之鹰相当于汉人皇家的大内侍卫,只负责保护大汗在危急关头才会让他们参与到普通的厮杀当中。而狼骑则不同,从事的都是高难度工作,斥候密探,冲锋陷阵,诱敌深入,撕开敌人的防守圈等等,总之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狼骑,哪里有狼骑,哪里就能获得胜利。
伴随着荣誉和名声而来的还有刻苦的训练和巨大的伤亡,首先想进入狼骑要马术极其精通,比一般的蒙古人都要强上很多才行,能弯得大弓,最少也得能拉的开二石的弓,不光是拉开还得能射准。一般的蒙古人最多射一石二斗到一石五斗的弓,不过精锐的狼骑就不能同日而语了,皆用二石,当然他们也不会夸张到和王者之鹰一般用三石的弓,毕竟狼骑很多时候担任的是斥候的工作,灵巧轻便一些比较合适。
光是天生神力还是不行的,蒙古人少训练,一般都是放完羊听说打仗了翻身上马就去出征,各个都是天生的战士,但是狼骑不同,他们需要训练,而且训练很是严格,这一条规矩是成吉思汗传下来的的。当然狼骑不是成吉思汗组建的,大一统时期,狼骑就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了。
狼骑有着军人的职业荣誉,他们是大漠上为数不多的专职军人,从不放牧由大汗出钱养着,活着就是为了训练,训练就是为了杀人。悠久的历史和无尽的荣誉教导着狼骑,他们从未出现过抗命不遵的事情,更没有退缩过投降过,哪怕敌人多与自己十倍甚至百倍,依然勇往直前。今日他们死战到底,让明军也付出不小的代价。
值得一说的是,狼骑有个很彪悍的传统,就是所有的成员都有一股傲气,他们虽然不抗命不遵但是绝不会像中原的斥候一样,只是探查敌情。比如十人出去探查敌情,发现对方只有一百人,要是汉人的斥候多半就会回去禀告了,毕竟斥候的职责是探查监视。但是狼骑不同,他们认为自己各个都是以一敌百的好汉,所以只要不超过一比十,他们都会冲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