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吧!这不是哭的时候。”贾老太太声音黯哑,神态疲惫。
王夫人一听能够进宫去,却是心神一震,看了跟王熙凤一左一右扶着贾老太太的黛玉一眼,点头笑道:“老太太稍等,媳妇儿去去就来。”
见王夫人心情很是愉快,贾老太太欲言又止,挥了挥手让她赶紧去。
王夫人回到荣禧堂,却见贾政满脸泪痕的在屋内踱着步子。王夫人一愣,贾政便问道:“太太上哪儿去了?”王夫人解释道:“因娘娘病着……”王夫人尚未说完,贾政挥了挥手道:“太监来说娘娘不好了,你快跟老太太进宫去瞧瞧!”
贾政说完,王夫人心中一慌,想起邢夫人所言,欲要再问,贾政已经红肿着眼睛出了房门,又吩咐家人进来伺候。
王夫人张了张嘴到底没有说出什么,去了小佛堂上了清香,又催彩霞等开箱取衣饰穿戴起来。一时出厅周瑞家的来道:“老太太已经在府门外等着太太。”王夫人上轿往府门去。
门外早已停着两辆马车,黛玉陪着贾老太太坐在第一辆马车内,将第二辆马车留给了王夫人,王熙凤与邢夫人并不入宫去。贾政带着贾宝玉亲自护在车旁,见王夫人出来,又催促了几句,一行人往皇宫而去。
到了宫门外,贾政替贾老太太递了牌子,又有太监陪着低声言道:“贾娘娘汤药不进,连用通关之剂,并不见效。皇后娘娘传旨命贾氏椒房进见。”那禁卫一听,朝马车看了看,转身替贾政将牌子递了进去。
黛玉亲自扶了贾老太太下车,停在了宫门处并不进宫,王夫人不由笑道:“林丫头宫里熟悉,不如和我们一块儿去见见娘娘,想来娘娘见了你也是欢喜的。”贾老太太听了却是皱了皱眉头,看向黛玉的眼神有期待又有两分迟疑。
黛玉摇头笑了笑道:“二舅母和外祖母快去吧,我也还有些事儿要去师傅那里,就送你们到这儿了。”
贾老太太见王夫人还欲再劝,阻了她道:“宫里既然派人来召我们进宫,又是娘娘身子违和,还是早些见着娘娘心里踏实些。”王夫人心中也是挂念着元春,听贾老太太如此说,也不再劝,扶着贾老太太进了宫门。
进了宫门贾老太太方问领路的太监道:“不知公公是哪个宫里的?”又见时辰不早,问道:“也不知如今什么时辰了,这时候去见皇后娘娘合不合适?”
那太监笑道:“小的在皇后娘娘宫里当差,如今申时三刻。出宫前,皇后娘娘有交代,让老太君直接去凤藻宫见贾娘娘,不必去坤宁宫问安。”
贾老太太听后一顿,却也点了点头。王夫人此时更是没有心情去拜见什么皇后,一心就只盼着早点儿见到元春,遂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二人跟着那太监走了有两刻钟,才到了元春所在了凤藻宫,早有宫婢在宫门前等候。
进到宫中,见元春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贾老太太与王夫人,也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
王夫人顿时心中慌乱,却也知道不能在宫婢内侍跟前儿失了礼仪,遂扶着贾老太太进前请安。元春却只是隔着幔帘望着二人,眼中满是悲切懊悔担忧之色。贾老太太见了心中一惊,却不敢多问,只奏些宽慰的话儿。
少时又有宫婢来奏,贾政递了职名进来。元春却是已经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内宫太监即要奏闻,恐派各妃看视,椒房姻戚不便久羁,请在外宫伺候。
贾老太太与王夫人,怎忍此时离开?可无奈国家制度,只得退下去,心中悲切又不敢啼哭,贾老太太颤颤巍巍,王夫人更是满眼担忧面色难看,抱琴见此亲自送了出来,又见人来人往不敢多言,只请了贾老太太与王夫人暖房静候。
没走两步,便见夏守忠出来,传钦天监。贾老太太便知不好,却又不敢妄自行动。抱琴已是顾不得贾老太太与王夫人二人,唤了一旁小宫婢领着往暖房而去,自己返身朝后殿奔去。
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贾老太太顿时泪流满面,王夫人更是昏厥过去。但此时忙里忙外都在忙着元春之事,抱琴知道后,也只得请了小太监将二人送出宫去。
贾元春存年四十二岁,癸丑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元妃薨日是十一月二十三日,正是北风凌冽,冰天雪地之时。与原著中,相差一年零二十六日。
贾老太太与王夫人好半晌,才强自稳住心神,含悲起身出宫回家。黛玉已然离去,贾政与贾宝玉亦已得了消息,除了悲戚,尽是静默无语。
元妃并无所出,谥曰“贤淑贵妃”按贵妃丧礼,次日早起刚刚给太妃哭完灵在家歇息不过几日的,凡有品级的,又不得不再次进宫请安哭灵,好在只有三日。
转眼便已进入腊月,即便元春薨逝,并没有引起京城百姓的关注,但因前不久甄太妃薨逝,乃是国丧其间,京城也就少了几分过年的喜庆。
十二月十七日,宫里传消息,出多年不理事儿的太上皇,突然提出移驾西山别院,皇帝久留不下,欲亲自率文武百官,后宫嫔妃送行。太上皇在大明宫大发雷霆,拒绝了皇帝相送,自出宫去。
而贾府因着王子腾的去世,元春的薨逝,也是人人面露哀容,王夫人与王熙凤皆无心管家。贾老太太自从宫中出来,也是一病不起。而邢夫人因着谣言的消失,太妃薨逝,哭灵后便带着巧姐儿在贾琏的护送下,启程返回登州。
贾老太太前思后想,只得指了探春打理府中家务,又令李纨辅佐探春。
可探春并没有操持过家务,尤其又是在年节里,难免小心翼翼,黛玉来探望贾老太太时,找到探春,再次问起是否愿意嫁入林氏,探春支吾不语,黛玉方死了这条心,从此不再提起。
又两日,眼见着圣上就要封笔,探春带着侍书整日里忙得打转儿,林之孝家的进来禀道:“江南甄府大老爷进京述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刻遣了人来送礼请安。”说着便将礼单送上去。
探春接了,低头一看: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杂色缎十二匹。上用各色纱十二匹。上用宫绸十二匹。宫用各色缎纱绸绫二十四匹。
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贾府里也是有的,可却全是上用贡品,探春拿与李纨看过,李纨却是低眉不语,探春不愿与她纠葛,吩咐道:“用上等封儿赏他。”又命人各去回了贾老太太与王夫人。
贾老太太因仍在病中,只回了句:“知道了”王夫人却是命人送去她看。探春忙亲自领了人,将礼单礼品,送去王夫人处。
王夫人接过礼单扫了一眼,尚未言语,便有小丫鬟来禀道:“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老太太病中只说不见,老爷令我来问了太太的意思。”
王夫人一听,忙让人将东西都抬到后罩房去,又挥退探春李纨,让其自忙去。这才整了整衣衫钗环,命人将甄府的四个女人带进来。
直至贾老太太那边儿摆了晚膳,赵姨娘悄悄跑来告知探春道:“太太在屋里见了那四个女人,一直到这会儿都没有出来,也不许旁人靠近,命了周瑞家的守在院子口。”探春不由皱了皱眉头,回了秋爽斋,又见贾环等在那里。(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回 又是一年
前面一章忙慌慌的……把标题给忘了写上去,实在不好意思哈……呵呵,回头补上。另外,今天的第二章奉上,晚点还会有第三章,古井的承诺都会兑现的~o(n_n)o~谢谢支持!而且古井发现,最近多了很多给古井投推荐票的亲o(n_n)o~
————————————————————
腊月二十八,宫里终于还是传出消息,大皇子承历薨逝,追封诚亲王,按亲王礼。文武百官,内外命妇哭灵三日。京城百姓纷纷猜测,好在是在年节里,否则怕是皇帝还会坠朝三日。
但也正因为是在年节里,这个年也就没法过了,京城内外原本因着连着太妃,元妃薨逝就是一片素色,加上大雪小雪连绵不绝的下着,纵是停了一日半宿,也会接着下下来……
如今更因着大年里传出大皇子也薨逝了,天地间又是一片雪白,不少人传言有鬼怪作祟,且越传越烈。
皇帝令钦天监算了日子,亲自领着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包括最小的六皇子,带着皇长孙由三千禁卫军,护卫着去了太庙祭祖,而后又登坛祭天,如此忙碌之后,已是出了正月。
二月初三,西北传来捷报,抚远将军请旨还朝。同时东南武郡王爷与湖广总督,各自传回消息,茜香国遣使者和谈!皇帝很是高兴的令礼部收拾四夷馆,又令武郡王陪同茜香国使者上京。
好像年前所有的不顺,都渐渐远去,虽还在国孝其间,京城却又有了一片四海升平的味道。黛玉却越发的慌乱了起来,甚至没有第一时间就去武郡王,跟武郡王妃道喜。毕竟武郡王爷返回封地好些年了,能这样回京是再好不过的事儿。
七王爷义亲王与黄季云,好几个月都没有出现了,就连给大皇子哭灵以及过年,他们也没有出现,没有人他们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就犹如去年中秋宫宴上,大皇子承德没有出现一样,竟然没有人问起。便是黄家两位师伯,也闭口不提。
二月初五,黛玉去了黄府拜见黄老太太,以及师母罗素娟,罗素娟穿着宝蓝蜀锦,绣八宝福云通袖袄,罩着容云霓裳阁新出品的香草色大毛衣,出来见了黛玉。
黛玉见她头上插着素银翡翠簪,胸前更是挂着一串蜜蜡串珠,抬手间,皓腕上露出一节镶翡翠四季如意镯,黛玉心中就已经大定。问起黄季云的行踪:“师母,玉儿好几个月也没见着师傅了,给师傅做了身春衫,也不知合不合身。”
黛玉一边儿说,一边儿打量着罗素娟的神色,罗素娟见她小心翼翼的样子,笑道:“你师傅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吗?听老太太说,年轻的时候比这还能跑,一走就是三五月,甚至大半年,后来更是好几年才回家一次……”
罗素娟还没有说完,黛玉便打断了她的话,这还是黛玉第一次打断罗姑姑的话,令罗素娟愣了好半晌才回过神。
黛玉听罗姑姑那话,吓得心里一紧,猛地抓住罗姑姑的手道:“师母,姑姑你知道师傅在哪儿,或是师傅回来过了。对吗?”黛玉说着眼睛紧紧地盯着罗姑姑的眼睛,罗姑姑倒是垂下了眼睑沉默了起来。
黛玉的心,不由提了起来,不由放轻了声儿,小心道:“还是,师傅……”话没说完,黛玉自己先给否定了,摇头道:“不会的,七王爷也不见了,师傅一定是跟七王爷在一起的。”说这话儿的时候,黛玉的眼眶已经红了,泪珠子就在眼眶里打转。
罗姑姑一见黛玉这模样,心疼得不行,忙将黛玉搂在怀里,如同小时候一般轻轻抚摸着她微微颤抖的背脊。
正当黛玉挣扎着要离开罗姑姑怀里时,罗姑姑才用细不可闻的声儿很快的说了俩字:“江南”而后放开声道:“玉儿别担心,老太太都说了,你师傅就这性子,这几年你还小,为了你才在京里老实了几年,这不你定了亲,他又不知道哪儿游山玩水去了。”
黛玉听到“江南”二字时,不仅仅没有觉得放松,反而觉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或是忘记了什么,此时却是不再提起。
稳了稳心神黛玉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师母陪玉儿去给太夫人请个安吧,回头也想去见见碧莲。听说三师母给碧莲定了人家儿了,还没去给她道喜呢。”
罗素娟很是怜爱的给黛玉理了理并不凌乱的发髻,正了正发簪,起身牵着黛玉的手去了黄太夫人屋里。
黄太夫人见黛玉来了,很是高兴,又是留饭又是拉着说笑,最后还是碧莲听说了黛玉在这儿,找了过来,才打发了碧莲陪着黛玉去花厅用茶。碧莲却要领着黛玉逛园子,黄老太太还问道:“这天儿还冷,园子里有什么可逛的?没得吃了风。”
罗姑姑见碧莲嘟着小嘴儿的模样,劝道:“俩丫头也好些日子没见了,让她们自己玩儿去吧。”说着给黄老夫人递了杯茶笑道:“就是想找个理由,说说悄悄话儿罢了。”
黄老夫人这才松了口,将黛玉跟碧莲唤至身旁,一手拉了一个嘱咐道:“可不许招了风,晚点儿都过来我这里用膳。”黛玉与碧莲对视一眼,应下后,才双双告退。
碧莲挽着黛玉的胳膊,将丫鬟们都打发得远远儿的跟着,俩人走在园子青石小径上,这会儿的园子还光秃秃的,不似往年已经有了新芽。
但此刻俩人并肩而行,一个身穿碧绿缂丝毛领皮袄。一个通身鹅黄,披着火狐毛边儿满绣柳叶纹的披风。远远看着就让人眼前一亮。倒是让这园子,添了两分春意。
黛玉看了碧莲一眼笑道:“听说三师母给你定亲了?”说着还眨了眨眼睛,回头看了看跟在后面的丫鬟问道:“快说说是那家的?咱们也好打听打听。”
碧莲红着脸颊瞪了黛玉一眼,嗔道:“之前承恩公那会儿,传出那样的谣言,偏府里忙着给我下定,不许出门子,你也不来看我。亏我还担心你难受呢!这会子你竟有心思打趣儿我了!”
黛玉不以为然地笑道:“谣言止于智者,再说了嘴长在别人身上,我就是想管也管不了不是吗?何必自寻烦恼。”
碧莲很是不赞同的瞪了黛玉一眼道:“你都不知道,那段时间,四叔也是不在府中,四婶不知道有多着急,就是母亲跟伯母,也是急的上火,还不敢让老太太知道。偏你无所谓。”
碧莲说完抬头看了看前边儿的八角亭子,道:“咱们到那边儿说会话儿。”说完也不等黛玉回应,便朝后边儿招了招手道:“去收拾一下亭子,再备些茶点来,我跟林姐姐说会儿话。”那丫鬟也不做声,默默听完便蹲身退了下去,显然是去安排了。
待那丫鬟走远,碧莲才接着说道:“那时候我母亲还说,‘看着这桩婚事是圣上恩典赐的,但若是你嫁过去了,那承恩公府的三爷心里不舒坦,记恨上了此事,怕是你以后日子难过。”
说着碧莲顿了顿叹息道:“你都不知道母亲那些日子跟伯母四婶三个有多担心,害得我也紧张得不得了。”
黛玉知道她说的都是实情,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原也没想那么多,不想倒是令师伯母跟妹妹担心了。”说到这儿,黛玉想着莫轩临走前说的话,还有那瓶金创药,不由得微微低着头,红了脸颊。
其实要说起来,如今黛玉府上,莫轩的东西可真不少,不说每年生辰送的各色礼物,就是这几年莫轩托她照看的小东西也是不少,先是鹦鹉,再是八哥儿,后来还寄养了一只高背龟在她那儿,还有送她的兔子,紫貂,锦鸡……
想到这儿,黛玉不由笑了起来。碧莲一看追问道:“这是笑什么呢?”说完一顿,看了看丫鬟们都在远处,靠近黛玉的耳朵问道:“可是又收到了什么西北来的礼物?”
碧莲可没忘了再过几日,便是黛玉十六岁生辰,也知道黛玉每年都会收到武郡王世子、婉瑜郡主还有武郡王妃的侄子——莫轩的礼物。当然如今武郡王世子的礼物,都是由武郡王世子妃遣人送来的。
黛玉嗔了她一眼道:“倒是婉瑜姐姐给我送了礼物过来,今年世子妃跟,”黛玉红着脸顿了顿才接着道:“都还没送呢。”
碧莲见此挑了挑眉道:“早晚会送的,都送了这么多年了,那有眼见着要成亲了,就不送了的?”说完还打趣儿道:“反正送你再多也不怕,你早晚都会打包给他送回去。”
黛玉一定不依不饶的挠了碧莲的咯吱窝,俩人在园子里疯闹了一会儿,见一穿着粉紫皮袄,抱着手炉,系着珍珠抹额的少妇走了过来,方才停了下来。
黛玉行礼道:“见过师嫂”碧莲更是上前挽着这少妇的胳膊撒娇道:“大嫂可要给我做主,林姐姐她欺负我呢!”
那少妇向着黛玉微微一福,道了声:“见过玉林县主。”黛玉身子一侧让了过去,并不受她的礼,歪着头道:“我管你叫师嫂,把你当做自己人,你却偏要称我为县主,可见是要把我往外推。”
那少妇便是黄孟雪与夫人丘氏的长媳——甘氏。同样出自书香门第,瞧着很是温婉,实则豪爽大气的一个人。
听黛玉这样一说,甘氏笑道:“玉儿妹妹既是这般说了,我若是不占了这便宜,怕是一会子该上老祖宗哪儿告我状去,没得婆婆知道了,还要恼了我。”黛玉一听,也是掩口笑道:“师嫂知道就好,仔细我跟师伯母告状去,说你嫌弃玉儿呢!”
甘氏笑了一会儿,见碧莲眼珠子一阵乱转,不知打着什么鬼主意,方才伸手点了点碧莲的额头,抿嘴一笑,露出俩浅浅地酒窝道:“都快嫁人了,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