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氏笑了一会儿,见碧莲眼珠子一阵乱转,不知打着什么鬼主意,方才伸手点了点碧莲的额头,抿嘴一笑,露出俩浅浅地酒窝道:“都快嫁人了,也没个正行,三婶见了又该说了你!”
几人说笑着,走进了八角亭,用了些差点就见黄太夫人屋里的嬷嬷来请了,用过晚膳,黛玉才在黄炳源的护送下回去永定侯府。这些日子以来的不安与焦急,也随之消散了不好。(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五回 二八十六
这是今晚的最后一章,赶在十二点以前终于写完了……呵呵,也是本卷的最后一章了……明天开新卷,最后一卷会比较短,这个月,应该就会全文完结!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
————————————————————
对于黛玉来说,二月初九是个好日子,不仅收到了西北送来的生辰礼,还迎来了黄季云。
黛玉在外书房见到黄季云的时候,立时就红了眼眶,却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问,只吩咐芷萱备了茶具,亲自用红泥小炉少了水,泡了茶,恭恭敬敬的捧到黄季云面前,蹲下身献上茶,说了句:“玉儿给师傅拜个晚年。”说完泪珠就滚了下来。
芷萱见此悄悄的退出了书房,将门大大的敞着,人却都站得远远儿的。
黄季云见黛玉如此也是红着眼眶,接了茶。虽说是将茶杯在鼻下嗅了嗅,又抿了一口,一副认真品茶的样子,甚至还赞了一句:“玉儿的茶艺又进步了。”可眼睛却是一直盯着黛玉。
过了好一会儿,黄季云才放下茶杯,抚摸着黛玉的头道:“玉儿是大姑娘了,可不兴这般。”黛玉却是低头趴在黄季云膝头哭了起来。
黄季云就那样仍由她趴在自己的膝头哭泣,想着黛玉小时候,除了贾敏与林如海去世,便是遇到再难的事儿,也不曾这样,心里便是软软的,暖烘烘的。知道这是黛玉在担心他,眼角眉梢不由自主的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半晌,黛玉才渐渐收了声儿,有些不好意思的拉了拉林如海膝头上,被自己泪水浸湿的袍子,红着脸轻声道:“玉儿赔师傅一件新袍子。”黄季云笑着睨了她一眼问道:“不哭鼻子了?”
黛玉羞得没法,起身就往门外跑。芷萱听到响动回过头,见黛玉满脸泪痕,眼圈儿鼻子都红红的,心下着急,赶紧迎了过来,黛玉却是深吸口气故作镇定地吩咐道:“去打了水送旁边儿小花厅去,在将我给师傅做的新袍子取来。”
芷萱见黛玉言语清晰,情绪稳定,便也不多问的下去吩咐安儿几个,打水道小花厅给黛玉梳洗。
当黛玉梳洗好重新回到书房,芷萱已经取了一只羊皮背包过来。黛玉接过背包递给黄季云笑道:“师傅瞧瞧这袍子可还满意。”黄季云果真当着黛玉的面儿,打开了背包,取出袍子。
天青色妆缎,绣福寿长庆团花纹的面子,蚕绸满绣万字不断头的里子,靛蓝色银丝勾岁寒三友大襟袖袂,同样靛蓝色缀五福捧寿羊脂玉束腰的夹衫,这个季节穿着正合适。针脚细密平实,看得出很是用心。
黄季云的眼中不由露出满意的神色,面儿上却故意斜睨着黛玉道:“听你师母说,这是你给为师做的新年礼物,怎地这会儿就变成了赔偿了呢?”
黛玉一听黄季云这话儿,顿时涨红了脸,嘟着嘴道:“师傅容我三天!玉儿定能做出一套比这个还好的新年礼物给师傅。”
黄季云听了忍不住哈哈的笑了起来,好一会儿才笑着点头道:“玉儿长成大姑娘了!”说着不免想起林如海,很是感慨地道:“如海兄若知道,定然很是欣慰。”
听黄季云提起父亲林如海,黛玉脸上的神色不由黯了两分,却又很快打起精神,将芷萱等人挥退出去,扶着黄季云坐下,才轻声问道:“师傅多久回来的?七王爷也一块儿回来的吗?”
黄季云看着黛玉,想了想摇头道:“玉儿别问这些,朝堂上的事儿说不清。”黄季云说完,深吸了口气,皱着眉头想了想才接着说道:“玉儿自幼聪慧,常有过人的见解和主意。但为师不想你掺和到里边儿去。”
黄季云说完盯着黛玉的眼睛,见黛玉抿了抿嘴唇才点头,便叹息道:“我聪慧过人的徒弟,不是男子,而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家,将来不能站立朝堂。所以为师的意思,还是将心思收一收,将来也好相夫教子。玉儿以为如何呢?”
黛玉初听黄季云的话,下意识的便咬紧了嘴唇,可很快又渐渐放松下来,笑道:“玉儿从未想过参与国家大事,玉儿要的不过是喜乐安康罢了。之前做那些事儿,也不过是看着老百姓疾苦,心下怜悯,可若因此损害了亲近之人,玉儿却是不愿的。”
黛玉说的干脆明白,黄季云提在嗓子眼儿的心,也落了下去。师徒俩一起用了顿午膳,黄季云便拎着黛玉给他的那只背包,离开了永定侯府。临走前还不忘笑道:“玉儿可是答应了赔为师一件新衣裳的,虽说为师不急,玉儿也不要忘了才是。”
黛玉见此点头笑道:“师傅放心啦,玉儿不会忘记的,快回去瞧瞧老夫人跟师母吧,大家都悬着心呢。”
黄季云点了点头,又不放心地叮嘱道:“为师想着,新衣裳就三月三再穿好了。玉儿可别让为师到时没有新衣。”黛玉明白黄季云这是怕自己太赶,故意将日子定在了三月,遂笑着应承道:“玉儿记住了。”
一直将黄季云送出仪门,又请了老管家林忠代为相送,黛玉方才返回自己的院子,打开西北送来的生辰礼物。
一对和田墨玉跟白玉的玉雕,马匹造型,刀法很是娴熟精湛,连马鬃上的细纹也清晰可见。黛玉瞧着不由嘴角带出笑意,暗道:看来莫轩真的很喜欢动物……
想到这儿,黛玉忍不住跑去什锦苑,看了看莫轩送来的那一对母子紫貂,如今小紫貂已经长大,早已看不出和母亲的差别,甚至母子俩有时候还会打上一架,但看上去仍旧那般机灵可爱。
又去了凤语阁,给孔雀和锦鸡喂了食儿。最后回到自己的院子,挨着逗弄了一下挂在游廊底下的鸟儿,看着那只最初被送来的鹦鹉,不由出了神。别说芷萱,就是孙嬷嬷唐嬷嬷,见着了也是满脸笑意的远远躲开。生活好像一下子变得平静,有了期盼。
然而,第二天的早朝,皇帝发了很大一同怒火,至于为何,黛玉没有去打探,因为已经毫无意义。
二月十日下午,黛玉收到消息金陵甄家被皇帝查抄,所有产业充公,男女全部入罪,由义亲王亲自押解如京,由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堂会审。黛玉当即领着林家的老人们一起回了城外的庄子,在小祠堂内,祭拜了林如海与贾敏一番。
黛玉跪在林如海与贾敏的牌位前,默默地回忆着当年的点点滴滴,有的关于贾敏的事儿,已经有些模糊。
但黛玉还记得自己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贾敏小心翼翼地喂自己吃粥;记得身体因衍哥儿的去世,悲伤过度,很是虚弱的贾敏给她操持生辰,给她准备精美的礼物;尤其记得贾敏死前,对她的牵挂与不舍……
对于前世就没有父亲的黛玉,更是很早就接受林如海就是自己的父亲,父亲慈爱的眼神,父亲温暖的手,父亲的宠溺……还有父亲拼了生死拼了名节,给她寻来的庇护。
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刻画在黛玉的脑海中,而导致贾敏与林如海早逝的罪魁祸首,今日获罪入狱……
黛玉静静地跪在那里,只是望着牌位,嘴角慢慢的绽开一道笑容,眼泪顺着脸颊,默默地流淌。林忠林义两位跟着林如海一起长大,一起经历总总的老管家,跪在黛玉身后,早已泣不成声。
便是打小跟在林如海身边儿,受他颇多教诲的林平林安林德三个,也是红着眼圈,嘟囔着:“老爷,夫人,总算老天有眼,圣上给你们报仇了!”
祭拜过后,黛玉在庄子上呆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好像没发生过这件事儿似得,回到了永定侯府。当天下午,武郡王妃又遣了席嬷嬷来接了黛玉过去。
第二天便是二月十二花朝节,武郡王妃在武郡王府的大花园里,给黛玉办了一场并不热闹,却很隆重的生辰宴。
不仅怀着身孕的涵迤公主来了,几位出嫁的黄家姑奶奶来了,三位黄夫人领着碧莲来了,就是史湘云也跟着靖忠候夫人来了。甚至黄孟雪,黄叔风,黄季云三兄弟来了,五皇子殿下竟然也来了。
然而最令黛玉意外的是,武郡王妃不仅将妙玉,惜春,薛宝钗,薛宝琴,这些人不分身份,不论地位的请了过来。这一天黛玉说了许多话,收了许多礼物,但最令黛玉开心的,却是远嫁的婉瑜竟然也来了。
婉瑜见黛玉捂着嘴,一脸不敢置信的模样很是开心地笑道:“怎么样?没想到我会来吧?”
黛玉呆呆地摇头道:“姐姐什么时候回来的?”看着婉瑜微微发红的眼眶,黛玉的眼眶也红了,很是不顾形象的抱着婉瑜道:“这是玉儿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说完黛玉放开婉瑜,跑到武郡王妃跟前儿,深深的一礼道:“玉儿谢母妃为玉儿所做的一切。”
婉瑜故意不满地叫道:“我千里迢迢赶回来给你庆生,你不谢我,怎地反而去谢母妃了?”
黛玉憨憨一笑道:“都谢都谢!若非当年母妃领着姐姐去寒山寺,咱们怎么会认识呢?自然首先要谢姐姐的。”黛玉话音刚落,便听武郡王妃笑道:“如此,最该谢的却是轩哥儿。”说完斜睨着黛玉道:“玉儿可别忘了,若非他撞了你,咱们岂能认识?”
武郡王妃话音刚落,在座众人都笑了起来,尤其是如今的大学士夫人,当年的罗姑姑,更是笑道:“可不是这话儿,当年可是把我吓坏了的。那轩哥儿也是个有担当的。”说着罗姑姑好似也回想起了当年似得,目光很是柔和,却有些迷离。
只听罗姑姑喃喃道:“当年那么小的孩子,闯了祸,夫人也已经原谅了他,可他就那么大半夜的守在院子外,等着老爷来了,当面赔罪……”(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六回 草长莺飞
感谢缘来就是你,梦蔚的月票支持!
————————————————————
婉瑜能够回来,不仅仅是武郡王妃高兴,黛玉欢喜,不说涵迤公主,便是黄家三姐妹忍不住围了过来。又是好一番厮见后,众人才坐下来。
用过午膳,三位黄夫人随着武郡王妃,去了游芳亭听女先生说书。虽说是国丧期间,停止一切祭祀,婚嫁,礼乐。但交好的人家儿,几个人聚在一起听书却是问题不大,也没人回来深究。
女先生穿月白锦澜衫,着月白澜边儿八幅湘裙,乌黑的头发挽了个坠马髻,斜斜地插着三支木簪。身后还跟着两个小丫头,一个抱着琵琶,一个横着洞箫。女先生自己却是侧身坐在两个小丫头中间儿,目光平和端正,声音婉转清脆。
武郡王妃与三位黄夫人坐在亭子里听书,涵迤公主与黄家大姑奶奶悦华,因怀着身孕也被留了下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最是春光明媚时,黛玉等人在临湖游览里摆下茶点果品,有人下双陆棋,有人摆弄孔明锁,有人临轩远眺,有人说说笑笑,倒也清闲自在。黛玉则与婉瑜坐在一起,细细地问起了湖广的事儿。
武郡王妃虽留客用晚膳,但众人却是都纷纷告辞离去。不说涵迤与悦华都怀着身孕,只说如今大多已经出嫁,不好在外逗留太晚,便是没有出嫁的碧莲,也是定了亲的待嫁之身,若非武郡王妃下帖子,原是不好随意走动的。
虽说不过三两桌,但黛玉今年的生辰却是过的很快乐。当然礼物收得却是不少,不说今日到场的黄季云,涵迤公主,武郡王妃,便是皇帝皇后与义亲王妃等,也都纷纷送来了贺礼。
薛家更是送了黛玉一副紫檀象牙八百罗汉屏,让人赞叹不愧是皇商。若是往常,怕是薛宝钗心底多少会有些不舒服,可如今,薛宝钗竟是坦然受了,还笑道:“这有什么?等玉儿出阁时,我母亲说了,要好好儿给她添妆呢!”
黛玉的十六生辰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二月底的时候,甄家众人被押解到了京城,七王爷义亲王回京复命。
黛玉原本以为三堂会审怎么也会拖上个一年半载,或者京中与甄家相好的人家,有利益往来的人家,多少会伸出援手,然而事情出乎黛玉的预料,不过几天时间,甄家家主甄应嘉,以及其两个弟弟,便被判了斩立决。
甄家其他人,皇帝显然也没打算放过,七岁以上的男丁全部流放三千里,就是府中女眷,也要流放一千里。家丁仆从更是充官发卖。只有年事已高的甄家老太太,看在曾经照顾过太上皇的份上,逃过了流刑,家资却是全部查封充公入了国库。
百年望族钟鸣鼎食之家,就这样烟消云散,林忠林义知道当年贾敏林如海去世内幕的林家忠仆,各个击节而庆,但黛玉却忽然没了那种大仇得报的轻松快意。
三月三,从福州港出发,沿海路至天津港,弃船换车,陪护茜香国使者进京朝见的武郡王,抵达了京城。
武郡王妃领着婉瑜,婉清,婉容,婉芸以及黛玉几个女孩子,在仪门处恭迎,侯侧妃,钱侧妃,周庶妃,沈庶妃陪侍一旁。武郡王留在京城的二儿子鸿时,领着管家,大开中门,派出去打探的小厮,是一拨接着一拨。然而武郡王回京后,却直接进了宫。
鸿时来禀告武郡王妃时,侯侧妃便试探地笑道:“姐姐看让时儿去宫门前接好呢?还是继续在家里等着?”
婉瑜见此皱了皱眉头,却听武郡王妃笑道:“既如此那便让周总管去宫门前候着吧,府里总要留个人照应,咱们都是女眷,很多事儿不便出面,时儿又是王爷唯一留在京城的儿子,少不得要支应前面。”
侯侧妃虽然很不满意,但鸿时却是心满意足。退下时,抬眼却正好看到,站在武郡王妃身侧的黛玉,身形不由一缓。
依旧白如凝脂的肌肤,墨玉般的云髻,鹅黄配着新绿的衫子,大朵的折枝玉兰花,碧蓝拢烟裙绣满翠绿柳叶纹。玉兰花簪斜插在云髻上,交叠在身前的芊芊玉手,露出水汪汪的翡翠镯子。
鸿时的眼中,不由迸发出了异彩,想到圣上竟然将眼前之人,赐婚给了那个自己从未看上眼的莫轩,鸿时的目光不由闪了闪,含着冷冷地笑意,转身走了。年前传出的谣言,可不是压下去了,大家就忘了,想到承恩伯……鸿时更是在嘴角扯出一丝笑意。
黛玉心底盘算着武郡王回府后,自己要不要提起水军的事儿,要不要提起张正父子,若是自己不提起,武郡王提起了又该如何作答?
当初黄季云回来,让她远离朝政,黛玉是答应了,可如今想想,若是有人问起又该如何?于百姓有利的事儿,是说,还是不说?若武郡王问起,又该如何?
黛玉想着自己的心事,鸿时那一眼的异色自然也就没有察觉,但站在黛玉身旁,已经嫁作他人妇的婉瑜,却是看得清楚。看着鸿时远去的背影,婉瑜不由皱起了眉头,又见黛玉虽然站的笔直,可双目却是无神,便知道定是走了神儿,不由又有些好笑。
轻轻碰了碰黛玉的胳膊,婉瑜压低了声儿问道:“玉儿想什么呢?”过了好久也不见黛玉回答,婉瑜难免诧异,转头一看,黛玉竟然双目无神的盯着前方,显然早已神游天外去了,婉瑜不由露出一丝无奈却又宠溺地笑容。
黛玉没有听到,站在黛玉身后的婉容却是听了个清楚,不由眼光微闪,嘴角带出一丝诡异地笑意。
未初武郡王仍旧没有回来,鸿时再来禀报道:“圣上留父王宫中用膳,说是一时还回不来。”武郡王妃听后,长长的舒了口气,点头道:“既如此都散了吧,酉时三刻在过来迎接王爷。”说完一手牵着婉瑜,一手牵着黛玉,便往正院儿而去。
鸿时站在侯侧妃身后,远远地看了黛玉的背影一眼,身上确实散发出阵阵寒意。
婉容笑着看了鸿时一眼,也顺着鸿时的目光,朝武郡王妃离开的方向看了看,抿着嘴跟着周庶妃走了。婉清婉芸自然也不会留下来。钱侧妃与沈庶妃就更不可能陪侯侧妃在这里站着了。
鸿时陪着侯侧妃回到凝妆苑,便皱着眉头不满地问道:“母妃不是说,那丫头是圣上看中,借口养在咱们府中,是圣上的禁脔吗?怎地如今却被赐婚给了那个野种?”
侯侧妃语气也很是不好的板着脸道:“你问我,我问谁去?人家愿意,难道你也愿意?你可记住了,你是武郡王的儿子,不需要去争那个官职,回头我自会求了王爷给你弄个差事。”
鸿时听得皱了皱眉,迟疑道:“母妃觉得……可儿子怎么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