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黛玉-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听到‘礼物’二字眼睛便是一亮,却也不急。点点头对黄季云笑着一礼,方转身离去。如今守孝,黛玉也不更衣,不过是一套素白孝衣,也没什么可更换的,便匆匆赶去了花厅。见贾琏站在门口对着自己笑,黛玉亦是一下子便展开了笑颜。

    “哥哥怎地回来了?今儿不上课了?”黛玉满心的喜悦,连声音都更欢快了两分。贾琏见此,亦是开怀笑道:“今儿不是妹妹生辰吗?愚兄怎能不回?请了半日假,回来给妹妹送礼啊。”说完从束腰里掏出一块玉佩递于黛玉。

    黛玉瞧着温润的和田白玉雕成的小蝙蝠煞是可爱,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望着贾琏。嘴角更是带着止不住的笑意。贾琏自是很清楚,出了珍珠与玉石,黛玉对其他的东西也无什么特别的爱好,若说有,那也只有茶和莲。

    见黛玉很是喜欢,贾琏也心中开心道:“没什么别的东西可送你,也没上街去。昨儿翻了翻旧物,瞧着这玉质挺好,便取了出来权当生辰礼物,你喜欢便是真的好了。”听贾琏如此说,黛玉便不住的点头。手中把玩着玉佩,满脸的喜意。

    兄妹俩在花厅闲聊了一会儿,不知怎地就说起了去岁。贾琏怕她又想起贾敏、林如海,便急忙岔开话题,又说起了婉瑜兄妹几人。

    正说着呢,林义家的便跑了进来,黛玉连忙起身迎了一步问道:“林婶婶这般着急作甚?”林义家的也是满脸笑容地道:“给姑娘道喜,姑娘年年今日,岁岁今朝!武郡王府的人给姑娘送寿礼来了。”说完便递上了礼单子。

    此话一出别说黛玉,便是贾琏也是满脸惊喜。想着去岁黛玉得的那套玉杆梅枝湖笔和百圾碎,贾琏也是眼红无比。心想着不知今年,黛玉又会得什么好东西。遂开口问道:“又得了什么好东西?”边说还边伸长了脖子瞧过去。

    黛玉见贾琏那样笑道:“哪有那么些好东西了?都是些可遇不可求的。”说完也不看礼单了,便唤了来人进来。这次来的倒是一个新面孔,见了黛玉仍是极规范的行了万福礼道:“奴婢钗儿见过姑娘。祝姑娘年年岁岁芳辰得享。”

    一听‘钗儿’二字黛玉便心中是一动,想起了薛宝钗。也不知如今怎样了,其父可是死了?其兄是否还是那般的不争气呢?心中不免又为薛宝钗叹息了一番。

    黛玉面上却是笑道:“劳你辛苦奔波。我却是没见过你。”钗儿不卑不亢的笑道:“奴婢不辛苦,奴婢乃是县主身边儿二等的,原本管着县主茶水之事。故而姑娘没有见过。”黛玉心中诧异,这管茶水的,怎地派出来送礼了?

    说完瞧了黛玉又看了边儿上贾琏一眼接着道:“县主知姑娘必是会召见奴婢,故而交代奴婢见了姑娘便说,”说到这儿那钗儿也为自家县主不好意思,便红了红脸有些说不下去。黛玉瞧着心知定有文章便追问道:“婉姐姐要你说什么?”

    那钗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才道:“说姑娘早先送去的花茶,太过小气。王妃虽是另有一份。却又从县主这儿分了些。世子吃着也说好抢了些,便是轩少爷也匀了些走。这次回礼不要别的,姑娘制的花茶多给些就是。”

    抬头见贾琏虽极力掩饰的满脸古怪之色,不由得心中好奇。她自是不知,黛玉每每制了那些个花茶,不管好坏总是要先给贾琏吃的。

    但贾琏喝着却不觉得如何。送予先生,同窗,也都说此乃女子所饮。甘甜有余芳香不足。故而此时听闻世子与轩哥儿也喜欢,不免奇怪。

    贾琏却也不说什么。只在心中猜测许是要去送人。黛玉却是觉得钗儿那般忸怩有些好笑地道:“这有什么难事儿?何须那般忸怩了?等回去时多给你家县主捎些便是。”见黛玉答得爽快,钗儿也在心中轻轻松了口气,来时就怕黛玉见怪呢!还好,还好!

    黛玉留钗儿在花厅说话。贾琏见此便起身道:“妹妹先忙着,我回去整理一下带回书院的书籍。”黛玉听闻知道贾琏是要避让出去,遂点头道:“既如此。哥哥且去先忙,一时用膳。再使人请哥哥去。”

    见贾琏离去,钗儿放佛也放开了些。与黛玉说起了婉瑜日常之事,说着说着便道:“县主身边儿原有钗环玉佩四个二等丫鬟,奴婢便是其中之一。”说道这里,钗儿捂着嘴笑着问道:“姑娘猜猜现今如何了?”

    黛玉自是不知的,遂问道:“我怎会知晓?你且说来听听,定是有趣的。”钗儿笑道:“因着避讳姑娘名讳,故而县主给改成了‘钗环扁盛’。惹得王妃好一顿的笑。”黛玉听了也是一阵好笑,心中却很是感动婉瑜待她的情谊。

    黛玉见时间不早,又想到远道赶来很是疲惫,便留钗儿在府中歇息一番再返回。钗儿也不拒绝,反而请求道:“姑娘既留奴婢,不若可怜可怜奴婢求了这送礼的差事,教教奴婢制茶吧。去岁县主也是让奴婢依着姑娘的法子,试着制了些,却是不成的。”

    黛玉听闻此话也解了心中疑惑,却是笑道:“那哪里就是什么制茶了?我不过是胡乱玩耍罢了。再者我便是想教你,却也得等时节,好些个花儿都还没开呢!今儿怕是不成的。”

    听闻此言,钗儿不免心中遗憾道:“既如此,姑娘说个时节,奴婢求了县主再让奴婢来一回?”黛玉想了想也没拒绝,笑着道:“你既有心,且不必如此,回头我给婉姐姐写封信,让她送你过来陪我几日便是。”

    如此钗儿方退下,黛玉又安排起午间饮食,具是精巧素食,白的晶莹,绿的翡翠,红的娇艳……也算是五色俱全。贾琏瞧着也是喜爱之极。与黛玉用过午膳后,贾琏却是并未留在府里,回了书院继续用功去。

    此时黛玉方闲下来看礼单,瞧礼物。婉瑜自不必说,皆是闺中各色好玩好看之物。世子的礼物有些意思,去岁送了湖笔,今岁便送来了笔洗,笔山,笔架。具是一色白玉底梅花图。

    倒是莫轩的礼物竟让黛玉惊喜了一番,泡花茶最好还是玻璃制品。黛玉寻了好些时日,也未曾找到满意的。如今莫轩便送了一套玻璃盏过来,显然亦是很有研究,或者是这一年间好好研究过。

    那一套玻璃茶盏在后世或许不值什么,在此时却是异常珍贵的东西,样子并不复杂,甚至在黛玉眼中都谈不上精致。玻璃还有些淡淡的泛绿色。但却比黛玉之前寻到的好上很多。

    黛玉理好回礼让钗儿带回去后。黛玉的生活便恢复平静。每日除了上罗姑姑的刺绣课,便是完成黄季云留下的课业。闲余之时或画两幅画,或翻两页书。除了给林如海做些时节里的衣衫鞋袜,间或给黄季云也做些针线外,便是翻看邸报,与婉瑜通信。(未完待续。)

    ps:  三章!亲们还算满意吗?满意就记得给古井投票哦~o(n_n)o~古井会继续努力的!

第五十四回 姑苏记事(5)

    悠闲的时光总是易过,春去秋来转眼就到了贾敏的第一个祭日。便是贾琏也在月余前收到京中书信,因嫁娶之事无奈返京。如此黛玉的生活便更显冷清,或许这便是守孝吧,安安静静。

    除了婉瑜和林如海,每月会固定给黛玉来一封书信。当初说要照拂黛玉的黄季云,如今又是好几个月不见了踪影,此时亦是不知身在何处。黛玉也无力去猜想黄季云的行踪,毕竟他是那般的随性。

    在黛玉和管事们持续不断的努力下,黛玉手中的产业也由原来的零散聚合到了一起。很快又将是一年年底时,各管事都是笑容满面,尤其是那些新提拔起来的。

    老管事们觉得管理轻松了许多,不必在东奔西跑又有奔头。新管事们更是干劲十足,满心欢喜。对黛玉更是越发的服从。只不知那些放弃的,如今怎样了,是否又心生悔意?

    别说管事,便是大管家林义对着黛玉,当初也不过是看在林如海的份上,如今却是真心的佩服的紧,更是欣喜不已。

    林义家的见着黛玉身边儿几个大丫鬟都到了年纪,又听说过黛玉早已给她们备下嫁妆,便想到自家小儿子身上。遂与林义商量,谁知林义却摇头道:“好些个小子都打着这主意,早就求到我跟前儿,便是老爷那里怕也不少。”

    事实也确实如此,至少赵秉就求到了林如海跟前,想求娶贾敏留下的大丫鬟绮罗。见此林如海便知赵秉是真心愿意扶持黛玉,决定留在林家了。

    但是林如海却没有满口答应。倒是也没有拒绝,只皱眉道:“如今给了姑娘。便是姑娘身边儿的人,我却是不好做主。只姑娘到底年幼……”说到这里林如海便抬头看向了赵秉。有些为难的欲言又止。

    之前并未想到这些,贾敏也没来得及安排,如今既不能因着黛玉,耽搁了这些丫头们的终身。又不好与黛玉说起这些个事儿,林如海一时也很是为难。赵秉见此也是明白其中道理,一时也满是踌躇。

    林如海低头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这后宅之事,我也不太打理,如今突然提起有些不合适。你且去问问杨嬷嬷或是罗姑姑,便是孙嬷嬷也是可行的。都是经事儿的老人,且她们看是个怎样的说法吧。”

    赵秉也只得又去求了孙嬷嬷,毕竟孙嬷嬷是府中的老人,且是贾敏的奶娘,又跟了黛玉多年。比不得杨嬷嬷宫里出来的规矩大,也不似罗姑姑到底是客人身份。好些话,跟黛玉说起来也便宜些。

    孙嬷嬷一听此事便是一脸的为难,虽心中也觉得可行,也想点头答应。而且此事确实有理,毕竟绮罗年纪可不小了,也不能等着将来给姑娘做陪嫁。可你让她一个老嬷嬷又怎地道姑娘跟前儿去说?

    孙嬷嬷心中不喜杨嬷嬷抢了自己在姑娘跟前的体面,可思量多时。却是去寻了罗姑姑,毕竟她也曾在宫中带过,也算是见多识广。又是黛玉正经拜过师的。在孙嬷嬷想来,这些个为难的话。她去说总是好些。

    罗姑姑听说是这事儿,也是倒吸了口气。心中更是摇摆不定。自己在林家,到底只是客人。虽说当初说好,黛玉要替她养老,也正经行了拜师礼。可这林家的丫鬟,自己却是不好管的。

    又想到跟在自己身边儿三年多的织儿,如今也是早已到了年岁,也觉得此事万不能再拖延下去,别把好好的姑娘们耽误了,往后忠心都变成了怨恨。一时也没有什么两全之法。

    罗姑姑的焦急犹豫,孙嬷嬷又怎会瞧不出?一时间二人皆一筹莫展。思量了许久,罗姑姑终于开口道:“我瞧着,这事儿不如找杨嬷嬷去,好歹她老人家是玉儿的教养嬷嬷。这些个事儿也是该教导的。好些话她老人家总是比咱们好开口。”

    孙嬷嬷虽心中不愿,却也明白教养嬷嬷在姑娘身边儿到底是不同的,这些个话自己说不得,旁人也说不得,她却是好说许多。便不得不找了陈嬷嬷和她们一起,来寻了杨嬷嬷商量此事。

    陈嬷嬷听完始末,心中也是叹息不已,杨嬷嬷却很是淡定的道:“姑娘如今许是未曾想到,但当初给我那侄儿媳妇置办嫁妆,却是姑娘经手的。既如此,也不必避讳什么,寻个时机禀明了姑娘便是。”此话,别说孙嬷嬷,就是罗姑姑和陈嬷嬷也变了脸色。

    “姑娘待字闺中,如今又是守孝,怎好管理这些个事儿?!”孙嬷嬷第一个怒气冲冲的开了口。便是罗姑姑不好开口反驳也是紧皱了眉头。陈嬷嬷见气氛不对,开口缓和道:“老姐姐怕是糊涂了,这样的事儿,却不好与姑娘明说。”

    见几人具是避讳莫深的样子,杨嬷嬷笑了:“我知你们都心疼姑娘,但如今姑娘丧母,且没有长辈扶持,这却是事实。”说到这里她自己也不免叹了口气,才接着道:“姑娘将来如何,咱们尚且不知,咱们却不能将姑娘,当做平常姑娘教导了。”

    杨嬷嬷见众人仍是不明的样子,只好继续解释道:“这些个事儿姑娘将来总是要经历的,便是宫里的公主们,这个年纪也是也是要学着打理这些个人事物的。如今也该让姑娘知道些。”说完自己倒了杯水,喝了两口。

    接着又叹息道:“太太去的急,姑娘的将来也没个安排。咱们也做不得主,便是姑娘自己,也是做不得主的。将来会遇上怎样的人,我们也是不知,若姑娘什么都不懂,将来可怎么办?老爷又能看顾姑娘多时?再者,姑娘还每个亲兄弟姊妹的帮衬。”

    听了这话,众人一时都不知该说些什么。罗姑姑到底是经历过宫中事务的人,不由得看了杨嬷嬷若有所思的样子。孙嬷嬷却是皱紧了眉头,不愿开口。只得陈嬷嬷出声问道:“不知老姐姐可是有了什么想法?说出来咱们心中也好有数不是?”

    杨嬷嬷也不隐瞒道:“这一二年姑娘如何表现。你们都看在眼中。就拿当初英莲的事儿来说,便是处理的极好。就是我。较之也是有所不足的。可见姑娘的聪慧灵透。白姨娘的事儿,我知道你们都不愿提,但不得不说姑娘当初也是处理的极好的。”

    众人听此言具是点头,杨嬷嬷见此才继续道:“老爷前年将姑娘的嫁妆便交与姑娘自己打理,什么个意思,你们也该心中有数。将来这些个大丫鬟都是要跟着姑娘的,既不能做陪嫁,也是陪房。要选个什么样的人家儿,却是要姑娘自己拿主意的好。”

    说到这里。杨嬷嬷却是不再说话了。罗姑姑听后点头道:“此话倒是不错,自己培养的亲信,纵是将来老爷不在了,也好有人帮衬使唤。就算遇上不如意之事,也有开解帮扶之人。”

    孙嬷嬷虽心中不服,却也知道杨嬷嬷所言有理,遂不情愿地低声问道:“你只道此事如何与姑娘去说?谁去说吧。我却是个没有主意的。”罗姑姑也点点头道:“我虽是玉儿的师傅,可到底是客居林府,这些个事儿。也是不好张口的。”

    杨嬷嬷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她却也是不好跟黛玉直言这些的,纵是教养嬷嬷,这些个话原该母亲去说。再者,黛玉毕竟才八岁。一时也很是踌躇。看了看三人,终是沉思不语起来。

    陈嬷嬷想了想试探性的问道:“你们说让木棉去说怎样?木棉与太太姑娘的情分到底是不同的。且与绮罗锦儿等人又是一同进府的。再者,老姐姐方才也说了。木棉的婚事便是姑娘主持张罗的。她却是比咱们好说些。”

    这话陈嬷嬷说得忐忑,却是让杨嬷嬷等人眼前一亮。具是欢喜不已。虽杨嬷嬷没有吱声儿,却也没有拒绝。罗姑姑却是笑着连连点头道:“这注意好!毕竟木棉于太太和玉儿是有那份恩情在的。便是如今较之别人玉儿也更亲近她些。”

    既然三人都是赞同的。杨嬷嬷也不觉得有何不妥,便也不推辞。第二日便使了人往家中叫了木棉前来。木棉得杨嬷嬷传信,叫她进府一叙,心中很是担忧。怕杨嬷嬷在府中出了什么急事儿不好处理,才叫自己去。

    不得不说木棉猜对了!可惜纵是木棉有了心理准备,也不会想到是让她去跟黛玉开口,说那样为难的话。木棉此时得了消息,心中担忧,便只跟郑光交代了两句,便急急地带着孩子一同进了府。

    木棉如今夫妻和美,虽没有子嗣,然有原配留下的幼子承欢膝下。又有当初得的那些个嫁妆以供使用,再者杨嬷嬷出宫时得的好些个财物,也都留给了他们夫妻俩。日子倒也轻快。

    更觉得如今一切,都是林府并杨嬷嬷所赐,心中对二者更是感激不已。郑光当初不放心杨嬷嬷跟了过来,木棉自然是满心欢喜的也跟了过来。如今虽说不在府里当差,却是隔三差五都会走上一遭,一来瞧瞧杨嬷嬷,二来担心黛玉。

    如今得了杨嬷嬷的信儿,带着儿子一道进了府,自然也是会先去见过黛玉的。黛玉得知是杨嬷嬷唤木棉过来的,心知怕是有事儿,又见她带着孩子,便对她言道:“木棉姐姐莫不如将虎儿留在我这儿,这儿人多,定能看顾过来。”

    木棉想着杨嬷嬷久不见侄孙,怕是心中想念。又想着黛玉这里虽然人多,但是到底身份不同,黛玉的日子也很是冷清。若是虎儿能陪着黛玉玩闹一阵,那也是好的,心中定然欢畅不少。一时便又有些犹豫。

    黛玉见木棉犹豫,便歪着头故意噘着嘴道:“难不成木棉姐姐还是怕我亏了你儿子不成?”见此木棉想了想方解释道:“那里就怕姑娘亏了他?这一二年他得了姑娘多少好东西?”说完还点了点虎儿憨憨的小脑袋。

    虎儿也不恼,只咧了嘴对着二人笑。木棉却是叹息道:“我倒是想让这小东西,陪着姑娘玩会儿。他可真真是个好脾性的开心果。可是姑姑到底久不见侄孙,我又怕她见不着想念。如今带进府来,不领去给姑姑瞧瞧,怕是要伤心。”

    听木棉如此说,黛玉方点头正色道:“木棉姐姐说得很是,倒是我想得不够周全。姐姐只管带了他去便是,狠不必顾忌我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