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小学阶段,婷儿经常会为此而想不通,多次眼泪汪汪地提出质问:“凭什么呢?”经过多年的重复和实践,上中学时婷儿已经形成了“自我调整为主”的行为模式,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婷儿经常会说到这样一句话:“既然这不是我们能改变的,还是说我们能做些什么吧。。。。”
除了适应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外,适应物质环境的能力也很重要,婷儿也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婷儿上一年级时,距我家阳台仅5米远的外单位楼房里搬来了一对卡拉OK迷,小两口常常在晚饭后唱个没完,音响又开得大,调子又唱不准,唱到10点还不停,周末更是呼朋唤友唱到半夜。周围的邻居说也罢,骂也罢,他们从来不理睬,婷儿经常被吵得心烦意乱,做作业也很难专心。
每当婷儿向我抱怨的时候,我都态度平静地对她说:“既然我们没有办法让他们不唱,就只能适应这种状况。你就趁机练习抗干扰能力吧。你想想看,毛主席年轻的时候,为了锻炼抗干扰能力,还专门到莱币场去看书呢!你就向毛主席学习,练习在嘈杂的环境下专心致志的能力吧。”
其实我对那种缺乏公德的行为也很讨厌,但我十分注意不在婷儿面前流露自己的厌烦情绪,以便增强她锻炼抗干扰能力的信心。同时也要求她不要给自己不良暗示,以免强化自己的厌烦情绪。我教婷儿反复在心里说:“让他们吵吧,我照样能专心学习。”直到自己坚信不移为止。婷儿6岁起就开始用这种积极暗示法调整心态、控制情绪,对于增强她的心理承受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不少家长仅仅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和技能训练,对于适应能力却很少过问。实际上,孩子的适应能力对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可以决定他智力才能发挥的高低限度,随着年龄增大、知识增多,适应能力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生理适应能力差的人,换个地方连吃住睡都感到不能适应,也很难正常发挥才能。还有些才华横溢的人陷入人事僵局后一辈子都无法自拔,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社会适应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婷儿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到目前为止,她总是能很快适应环境,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发挥最佳效能。
培养学习习惯,训练独立作业
对智力正常的孩子来说,一年级的功课并不难。难的是一开始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幸运的是,婷儿入学之前我就买到了一本很好的书:《小学生用功术》,让我对婷儿应该养成哪些学习习惯做到了心中有数。很可惜,在1999年初我住的那栋旧楼拆迁时,把这本好书给弄丢了。今年“五·一”节我专门到新华书店去转了转,看有没有类似的书帮助我回忆这方面的细节,遗憾的是,书店里教孩子们如何解题作文的书籍堆成了山,却没有看到一本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书。我只能凭记忆把我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写下来。
一、尊重学习时间的习惯
根据少儿的生理条件,以20分种作为一个学习时间段。在开始学习之前,我先提醒婷儿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撒尿、削铅笔、找本子等等,学习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学习,既不允许离开座位,也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要等学习时段结束再说。大人的这种态度特别有利于培养起“学习时间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德国神童威特的父亲就是用这种办法来培养孩子尊重学习时间的习惯,在威特学习的时候,即使来了客人,威特的父亲也会说:“威特正在学习,请他等一等吧。”
婷儿很快就习惯于学习时间不干其它事情。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大人不在家,家里来了客人,婷儿在阳台上认清客人的确是我们的朋友后,把客人请进了家门,还给母子俩冲了两杯酸梅汤解渴。玩了一会儿,婷儿写日记的时间到了,她就请阿姨自己看书,请小朋友玩她的建筑模型,她自己却坐到书桌前写起日记来了。而且写的就是刚刚发生的这件事:“来客人”。
二、积极休息的习惯
20分钟一到,就让孩子休息5分钟、超过5分钟不利于孩子在下一个学习时段迅速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达不到5分钟也不利于孩子解除视力和脑力的疲劳。休息时间必须离开书桌,做一些不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干那些学习时不许干的杂事。休息时也不允许婷儿懒洋洋地坐着或躺着,以免影响学习时的精神状态。
婷儿很快就形成了休息就是活动的概念。家长要求她在学校也要做到“动静结合”,她坚持做到了课间十分钟不在教室里赶作业,而是想方设法地用于锻炼身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跑楼梯,从小学一直跑到高中。这个习惯为她在繁忙的学习生涯中挤出了不少锻炼时间,不仅升重点中学时考800长跑对她不在话下,高三最紧张的时候,她还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夺得了女子400米跑的冠军,差一点就刷新了学校的该项记录。
三、独立作业的习惯
一是让婷儿自己掌握时间。我要求婷儿每次学习的时候都把闹钟放在书桌上,事先算好几点几分开始学习,几点几分开始休息,并把它写在一张纸上,自己按照时间表来执行。我明确地告诉婷儿:“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你自觉地把学习搞好,我只用抽查的办法来监督。”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自觉性。二是让婷儿自己用录音机听写。用录音机听写的好处很多,首先,录入听写内容的时候就是一次专心复习的机会;其次,操作录音机的动作使孩子觉得自己很能干,可以增加听写的趣味性;再次,用一件家用电器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让孩子强化学习是“干正事’的感觉;另外,录完听写内容后让孩子把书交给家长保管,也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诚实的重视。
四、使用权威性工具书的习惯
从一年级起,我就让婷儿使用正规工具书,主要是《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有时也用《辞海》的有关分册。遇到生字生词,我不给她提供现成答案,而是让她先查工具书,一开始就寻求准确的解释,以免留了似是而非的印象。低年级的时候她查到了条目我再和她一起看解释,后来就由她查清楚了再讲给我听,通过马上复述来加深印象。这个习惯不仅可以培养严谨的学风,还使婷儿养成了以“少而精”的标准选择教学辅导资料的习惯。
五、正视错误的习惯
按照《小学生用功术》的建议,我不许婷儿用橡皮擦把错误擦掉,而是用笔作个记号放在那里,每次看到都可以提醒自己在这个地方容易出错,这样可以减少重犯相同错误的次数。另外再设一个“改错本”,用正误对照的办法专门记录各种错别字,以便集中复习,巩固改正的效果。在数学考试之前,则把本学期的数学作业和测验卷子上的所有错题重做一遍,力争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六、保护视力的习惯
婷儿上学前,我就对她讲解了近视眼的成因和危害性,让她对高度近视后可能造成视网膜脱落的严重后果感到畏惧,并且经常重复这个话题,使她留下深刻印象。
婷儿上学后,每次做作业都要求她严格执行眼睛和书本距离一尺远的规定。在四年级之前,市面上还没有防近视台灯,我就“土法上马”,先是用脖子上套“绞索”的办法防止她头往本子上凑,后来又发明了一个下巴支架,强制她保持距离。无奈那时的学习负担实在太重(四年级下学期婷儿因为发高烧休息了一个星期,视力便恢复到了1。5,但一去上学,视力马上就下降到了O。6),尽管五年级的时候婷儿终于用上了防近视台灯,但她也必须戴眼镜了、幸亏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保护视力,五年级下学期还坚持扎了半年针灸(起到了在小学阶段维持现状的作用),加上婷儿已养成了保持距离及2O分钟望一次远的好习惯(哪怕是5秒钟也好),所以直到现在婷儿的近视程度也并不算深。
继父来加盟,赢得女儿心
1988年夏天,我们家来了个儒雅诙谐的新成员,他就是婷儿的继父张欣武。张欣武是我的同行,在另一家省级杂志当编辑。他不仅愿意把婷儿当作惟一的孩子来呵护,而且和我一样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有他和我一起来栽培婷儿,可以说是婷儿此生的又一大幸运。
张欣武出身于文化素养很高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书法家。父亲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是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张欣武的妈妈,是一位很有教养、受人尊敬的省级劳模。家庭文化素养的熏陶,使张欣武从小就同时熟悉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和优秀的西方文化,知识广博,眼光独到、而他对许多人的成长历程的深入观察,更使他熟知广义的教育措施的优劣,对人的一生成败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他善于从小看大,多年前对孩子的未来做过的一些剖析和预测,准确性屡试不爽。这些对婷儿后来的教育成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难得的是,张欣武真心诚意认为“一个活生生的孩子的前途比什么都重要”。他的同事和朋友们,都爱在子女教育的关键时刻咨询和听取他的建议。
张欣武在理科方面能力也很强,弥补了我在理科方面知识的欠缺。他在婷儿的小学阶段就提前培养出了她学习理科的兴趣、方法和能力,对婷儿的全面发展帮助极大。他为婷儿设计的各种单项训练,不仅大大提高了婷儿的学习技能,还有效地设计并参与了婷儿的灵魂塑造(这些都将在后面介绍)。
在婷儿的中学阶段,张欣武以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深刻独到的见解,对婷儿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精神灌输”,使婷儿在思想修养方面迅速走向成熟,在国内外都获得极高评价。
我早就意识到,婷儿越大,张欣武的作用就越重要。从长远考虑,我请张欣武在婚后第一年以和婷儿建立感情为主,避免与婷儿发生任何矛盾冲突…………毕竟,继父和女儿的关系缺乏由血缘构成的天然屏障,要想建立胜似亲生的深厚感情,光有真诚的愿望和无私的付出是不够的,必须讲究方法、节奏和技巧。
结婚之前,我们三人一起到田野去放过风筝,玩过张欣武和婷儿一起发明的“打狐狸”的游戏,为婷儿举行过生日野餐,并且在布置新房的时候,特意把套间里屋布置成婷儿的小房间。。。。这些铺垫,和我为张欣武商定的“头一年不直接出面参与管教和约束婷儿”的策略,使婷儿和他相处得非常愉快,小婷儿很快就爱上了这位在外面沉静安详、在家里幽默风趣的爸爸。跟爸爸在一起,婷儿总是笑声不断。
张欣武来后不久,就私下批评我:“你对婷儿的态度太严厉了,一双眼睛总是盯着婷儿的各种差错,一遍说不听,马上就变得声色俱厉。这样只能培养她的对抗心理,对她的性格发展很不利。”我深感惭愧地说:“你说的很对。主要是因为前几年一个人带孩子时间太紧张了,没那么多工夫来耐心说服,只好用了一些压服的方式。我知道这样很不好,希望你能暗中督促我改正。”张欣武说:“你的要求是是对的,但用不着声色俱厉,应该坚持这个原则…………立场坚定,态度缓和。并且不要很多问题同时抓,应该一个阶段主要只解决一个问题。”
张欣武的话让我心悦诚服,很快就开始调整对婷儿的态度,婷儿的日子马上就好过多了。不知就里的她还天真地问我:“妈妈你发现了没有?爸爸一来,我们家的笑声就变多了!”张欣武在教育方面特别舍得花钱。他在大家都拿低工资的1987年.就舍得拿钱给婷儿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旧显微镜,做婷儿6岁的生日礼物。这台显微镜在婷儿的智力发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使婷儿看到了与肉眼所见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微观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婷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婷儿本来就特别爱问各种“为什么”,这一来她的提问又提升到一个新的智力层面。张欣武的母亲十分喜爱婷儿,她送给婷儿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也成了婷儿的“新宠”。如此种种,对于婷儿热爱科技知识,发展究理精神十分有利。
11年后婷儿申报哈佛的时候,哈佛的入学申请表上要来她写一篇作文:“指出一个对你产生了有意义影响的人,并描述这种影响”,婷儿很自然地就想起了儿时得到的这台旧显微镜,并以此为切入点写出了一篇饱含深情的作文。
这些深远的意义,婷儿当年自然是意识不到的。她7岁时,她只是在爸爸第一次在我们家过生日的那天,想起了一年前的那份惊喜,并且在她刚写了几篇日记的小本子上,向爸爸回赠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想写一篇日记,做礼物。
爸爸给我的欢乐。
爸爸买回了一台显微镜,让我看到了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还让我看到了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又变成固体的实验。。。。妈妈很爱我,不过妈妈是无法做到这些事的。
每天一两句,学着写日记
二年级一开学,婷儿就告诉我,班主任建议同学们每个星期写两篇日记,她愿意为他们批改,但这不是家庭作业,不写也可以。我没有问婷儿“你写不写”,而是有意表现得很兴奋,还特地让她查看了《小学生用功术》上“写日记有助于学习”的条目,把婷儿的情绪也变得兴奋起来。
我的做法既是为了让婷儿养成听家长安排的习惯,也是为了激发她对写日记的兴趣。大人的态度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暗示力和感染力,我和张欣武都经常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方式诱导婷儿积极地去做需要付出较多努力的事,而不让思想和眼光远没有成熟的孩子随意选择。
婷儿很快就“进入状况”了,着急不知道写什么才好。我建议她把暑假的事儿用几篇日记写下来。可是暑假的事儿那么多,婷儿想来想去,都是“狗咬刺猬,没处下嘴”。我趁机教了她一个“选材绝招”…………只选你觉得“最怎样的事情”来写,并正式给她提了几条写日记的规定:
一、最好能写成有趣的小故事,不允许写成乏味的“流水账”(起不到培养写作能力的作用)。
二、可以只写一两句话,但必须让别人看得懂(提高理解力和表达力的要求都暗含在其中了)。
三、一天写不完,就分成几天写成一组(为日后的长篇大论做准备)。
四、不会写的字就留个空格注上拼音,以后会写了再填上字(因为忙,有好多拼音至今都未填字)。
五、写一行、空一行,以便改正错别字和想修改一下的时候有地方可以下笔(让婷儿学习解决技术性问题)。
就这样,婷儿高高兴兴地写出了她的第一组日记:
9月2日暑假的回忆
二年级开始了,成老师让我们写日记,这真是个好主意。我认为是发展才能的好机会。我准备把暑假的事儿用几篇日记写下来,长大了再看一定很好玩。
今天开始写第一篇:
一、我最喜欢的事情
暑假里,我最喜欢的是看系列童话电视剧,比如:《冰雪王后》《萝卜》。。。等等。
9月4日
二、我最不喜欢的事情
我最不喜欢午睡、9点睡觉、我不喜欢午睡的原因是,我想看书。至于9点睡觉的问题,因为9点有好看的电视。但是为了上学,还是得睡。
9月8日
三、我最爱干的事情
我最爱干的事,是给妈妈按摩。跟妈妈下班回来,只要看到妈妈累了,就给妈妈按摩。捶捶背,捶捶腿,妈妈觉得很舒服,婷婷觉得很高兴。
我建议婷儿每一篇日记都取个标题,然后围绕标题像写作文一样写。所以婷儿大部分日记都有标题。这既让婷儿养成了围绕中心写作文的习惯,又把婷儿训练成了取题目的“高手”,这些技能在语文考试中一直都在帮婷儿挣分呢。
我基本上不管婷儿写什么,也不管她怎么写,只要求她找到写作材料后就“迅速而自然地写”。我只负责看。我发现了婷儿的错别字就在下面做个记号,让婷儿自己去查证。有时候我也会发表几句看法,改不改也随她。不过婷儿倒是很重视我的意见,尽管有时也会嫌麻烦不想改,过后还是会忍不住按我的意见去修改一番,或者干脆重写一遍。为了鼓励婷儿修改日记,我把改写和重写都算做另写的一篇。需要强调的是,小学阶段写日记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和优秀素质,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训练,婷儿是在中学阶段进行的。
从小学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婷儿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随时寻找日记材料,常年累月的寻找,不仅促使婷儿保持了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还发展起认真思考的好习惯…………这正是我们要求婷儿坚持写日记的目的之一。我还老是建议婷儿写自己犯下的各种错误,培养她自我反省的能力和习惯。开始婷儿很讨厌写自己的“糗事”,不到一年时间,她就悟出了在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