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族-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申沁玉已经知道了齐瑞福被查封的消息,她很得意,这就意味着她已经成功把二哥拉拢过来,那么现在她在西宁王朝所拥有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大哥申国舅,朝囘廷的重大军国决策就应该由她来决定。

“启禀娘娘。”

一名老宦官出现在门口,恭恭敬敬施礼道:“申相国在宫外求见!”

他果然来了,这是在申沁玉的预料之中,现在是她要测试一下她和二哥申济联手的威力了,而和齐王结盟就是最好的测试。

她沉吟片刻道:“请告诉申相国,哀家身囘体不好,卧病在床,不便接见他,请他过几日再来吧!”

“老奴遵旨!”

老宦官出去了,申沁玉想了想,又写了一张纸条,将一名宦官招上来,将纸条递给他道:“你立刻去一趟京囘城,把这张纸条交给白尚书。”

白尚书就是刑部尚书白明凯,他是申沁玉的心腹,是她在朝囘廷里代言人。

……。

卷一东郡风云第二百四十六章申氏兄妹的分歧(下)

申国舅虽然被婉拒,但他并不会就因此打道回府,和齐刚还是楚刚的结盟问题,事关王朝是否能统一天下的长远利益,他一定要说服太后支持自己的主张。

“请公公转告太后,事关重大,我不会影响她体息,很快我就结束。”

老宦官无奈,只得又回去禀报了,过了片刻,老宦官又出来躬身躬身行礼道:“相国,太后宣你去斗牛殿觐见!”

申国舅精神一振,只要太后肯见他,他就有机会说服太后支持他的方案,但申国舅心中又不由有一丝担心,太后是在斗牛殿见他,那是华清宫内开小朝会之地,非常正式,在那里见他,意味着这是君臣之见,而不是兄妹之见。

申国舅跟着老宦官来到斗牛殿,在殿外等了片刻,只听一名宦官高声宣道:“太后有旨,宣相国申溱觐见!”

申国舅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进大殿,玉阶之上,太后申氏身着朝服,正襟危坐,已等候他多时。

申国舅慌忙跪下行礼,“臣申溱参见太后,恭祝太后千岁千千岁!”

“相国免礼平身,赐座!”

两名宫女搬来一把椅子,“臣谢太后!”申国舅起身坐下。

申太后微微一笑道:“相国这么执着要见哀家,可有什么重要之事?”

申国舅早已想好,便道:“回禀太后,臣想和太后商量灭伪帝之策。”

“相国有什么好的策略?”申太后依然平平淡淡道。

“臣的策略很简单,联合楚刚,共伐伪帝,雍刚之军攻豫刚,楚刚之军攻荆刚,这样既可以断荆刚北援,又可以去除雍刚背后西凉之刺,我军在晋刚大胜,皇甫恒兵力已经不足,以雍刚五十万大军,西出潼关,北下晋刚,洛京之军必将大败,剿灭皇甫恒指日可待,而联合齐刚,臣以为是引狼入室,以雍刚一己之力便可灭掉豫刚,实在没有必要与齐王共食。”

“相国,如果齐王和皇甫恒联合了呢?据哀家所知,当初齐王妻弟罗启玉本应定死罪,却因为皇甫恒说情而逃得一命,说明皇甫恒和齐王尚有交情,假如我们和楚王结盟,而皇甫恒和齐王结盟,我们进攻豫刚,而齐王却趁机从幽刚进犯晋刚,那该怎么办?”

“太后,届时可请西凉二十万大军借道关内,入晋刚抗齐,使他们两军自相残杀,那时我们后背刺也可随之消失,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申太后勃然变色,西凉军走关内道也好,入晋刚也好,都是她的控制地盘,让她来作牺牲吗?

“相国,你不觉得你的建议很荒谬吗?”

“太后,这是良策,绝非荒谬……”

“够了!”

不等他说完,申太后打断了他的话,她取出一份细细的鸽信,对申国舅冷冷道:“知道哀家为什么又肯接见你吗?因为哀家刚刚接到一份情报,太皇太后已向天下宣告,皇甫无晋是晋安皇帝之孙,洛京的皇甫恒也下了旨意,承认皇甫无晋为晋安皇帝之嫡孙,相国,你认为我们还有必要再讨论联合楚刚吗?”

……

太皇太后和东宁皇帝对皇甫无晋身份的正式确认,不仅轰动天下,也引发了雍京高层内部关于结盟的激烈争论,申济对申太后的支持,以及少年皇帝皇甫恬对皇甫无晋的敌视,最终使申国舅结盟楚刚的方案失败了。

雍刚高层定下了由白明凯提出了结盟齐刚,共击豫刚的方案,申太后随即派工部尚书高恒为钦差大臣,急赴齐刚和齐王皇甫忪商议共击豫刚的详细方案。

夜幕降临,宣仁坊白尚书府内,刑部尚书白明凯正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在考虑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在赌自己的一个人生选择。

今天他参与了由七名重臣、以及太后和皇上参与的军国会议,会议不仅定下了结盟齐刚国策,也商议上双方出兵的具体时间,八月中旬,这是申济定下的时间,雍刚将调集四十万大军进攻洛京,同时也希望齐王从东面出兵配合,双方共击豫刚。

此时,白明凯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儿白苗儿,白苗儿还是住在凉王府,得到了太皇太后的同情和喜爱,这给白明凯带来莫大的欣慰,更让他高兴的一件事,是苏逊可能会重新接受白苗儿为苏家之媳,由凉王妃苏菡做媒,苏逊长孙苏瑜迎娶白苗儿,苏瑜的妻子在三年前难产去世后,便一直未再娶,如果白苗儿能再嫁进苏家,这就了结他白明凯最大的一个心愿。

如果真是那样,他就必须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了,白明凯轻轻叹了口气,最终做出了决定,他立刻坐下写了一封信,将他的管家叫来。

“你去一趟平康坊,找到楚凤茶庄的二管事余永庆,把这封信交给他,记住,一定要交给他本人。”

管家点点头,接过信便走了,白明凯半晌叹息一声,自己这样做,确实是有负太后的信任,他心中充满了一种罪恶之感。

……

白府管家姓王,从前是白明凯的书童,跟了他三十年,一直便是他的心腹,他拿着这封信,乘马车来到了平康坊,找到了赫赫有名的楚凤茶庄,走到门口,他见一名护院模样的男子在茶庄门口来回巡查,便上前笑道:“请问,我想找贵庄的余二管事,他在吗?”

男子瞥了他一眼,“你知道二管事的全名吗?”

“好像叫余永庆,没错!”

男子点点头,“你等着,我去禀报!”

余永庆在雍京已有一个多月,已经渐渐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情报体系,他带来二十几名手下非常得力,活跃于雍京各个角落,他们每天都将各种情报收集整理,通过鸽信发往江宁府。

但余永庆他们毕竟来的时日不长,还难以打进雍京官场内部,得到更机密的情报,这两天他的一名手下通过酒肉关系认识了大元帅申济的一个小舅子,此人叫蒋清,他的姐姐是申济的第十房小妾,颇受申济的宠爱,而这个蒋清嗜赌如命,余永庆正在考虑,如何利用他这个弱点,将他控制在自己手中。

“头,外面有人找你!”

门口传来他手下的禀报,“来人知道你的真名,是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

余永庆心中一动,在雍京知道他真名的人并不多,除了茶庄大掌柜和他的手下外,另一个人就是白明凯了,难道会是白明凯的管家?

他立刻吩咐手下:“带他去茶庄的贵客室等我!”

余永庆也起身向楼下而去,他走到茶庄内专谈大生意的贵客室,见这个中年男子正坐在那里喝茶,便拱手笑道:“让这位贵客久等了,在下余永庆,请问先生是……”

王管家很谨慎,他并不认识余永庆,也不会轻易把老爷的信交给这个人,他也笑问道:“阁下说自己是余永庆,可有什么证据?”

余永庆笑了笑,走到他身旁坐下,又从腰间摸出一块银牌,轻轻往桌上一放,“先生请看!”

银牌上有三个字‘余永庆!,王管家相信了,再临时刻也来不及,他便取出怀中信递给了余永庆,“这是我老爷给你的信,他是刑部尚书,你应该认识。”

“见过,我雍京第一个就是见到白尚书。”

“那好,你收好信,我就告辞了!”

王管家起身拱拱手,便告辞而去,余永庆拿着信快步回到五楼自己的房间,他小心地拆开信,看了一遍,心中暗暗吃惊,雍京将正式和齐王结盟,约定八月中旬全面进攻豫刚,这绝对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余永庆想了想,时间还有近两个月,比较充裕,这封信他不能用鸽信的方式送回,必须把白明凯的原信送回楚刚。

余永庆叫来一名得力手下,将信交给他道:“这封信你立刻送回楚刚,亲手交给殿下,事关重大,路上不可大意,也不可耽误了。”

“请将军放心,七天之内,我一定将信送到殿下手中。”

手下接过信收好,向他施一礼,便转身去了,余永庆慢慢坐下,暗暗思忖:‘如果八月份要发生大战的话,他这里也必须要加强对军方情报的获取了……

……

“生了!生了!”

随着一声响亮的‘哇!哇!,大哭声响起,产房内两个接生婆欢喜的大喊起来,“恭喜王妃,是一个公子!”

产床上,满头大汗,脸色惨白的苏菡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上苍终于眷顾了她,让她也得到了一个儿子。

她用十分虚弱的声音吩咐道:“请把喜讯告诉老爷,也通报太皇太后!”

“恭喜老爷,王妃产下公子,母子平安!”

报喜声在王府内回荡,府外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了起来……

六月二十日,就在皇甫无晋收到白明凯亲笔信的当天,他的妻子苏菡终于临盆,生下了一个五斤重的儿子,母子平安,这个消息不仅让太皇太后欢喜异常,她亲自给孩子命名为皇甫昭。

孩子的出世也让一直绷紧了弦的苏逊长长的松了口气,苏菡生下了儿子,这就是意味着无晋的嫡长子出生了。

对于皇甫无晋,第二个儿子的出生固然让他喜出望外,但这个喜事只让他体息了一天,白明凯的来信使他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即将来临的大战之中。

……

求月票啊!

卷一东郡风云第二百四十七章夜战蒙兀

在大宁王朝的北部草原,并没有一个强大的草原民族,在四百多年前,草原曾是契丹和回纥两强争霸的历史,渐渐形成了东契丹、西回纥的格局,武周王朝在联合契丹共同剿灭了回纥后,契丹便渐渐坐大,开始威胁到中原,从武周末年,中原王朝便开始和契丹进行了长达五十年的拉锯战。

大宁王朝的开国高祖皇甫铁厉便时任大宁王朝的征北大将军,率领四十万大军北征契丹,在马邑郡一战击溃契丹后,随即在太原府黄袍加身,开创了大宁王朝。

之后的一百年时间内,大宁王朝屡败契丹,将契丹打回到辽河一线,元气大伤,契丹不得不向正式大宁王朝投降,在其后两百年的漫长时间内,契丹屡发内讧,再也没有恢复从前草原霸主,连原本被它兼并的奚族和霫族也得以重新独立,而此时的草原则分布着大大小小数百个小部落,回纥、突厥、蒙兀、仆骨等等。

七月中旬,草原上的热火已经退去,早晚开始变凉,天高云淡,万里无云,仿佛一块湛蓝色的宝石穹顶笼罩在这片无边无际的草原之上,北方的远处,隐隐可见黑色山脉,那里就是著名的于都斤山。

这天下午,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出现在于都斤山以南的草原上,这是由一千辎重兵和两千火枪护卫军组成的楚州护银大军,运送五百万两白银前往西凉,一千辆大车延绵数里,其中运银大车约四百辆,其他六百辆载着粮食和茶叶。

大军乘船北上,借道契丹进入草原,楚州战船进入辽河,以火炮加茶叶的方式进行威胁利诱,最后在在齐瑞福的协调下,契丹被迫答应借道,接受了一千担茶叶的借道费,护银军顺利通过契丹控制的领地,进入草原。

一路之上,护银军以茶叶换取牛羊,行军一个多月,大车已经空了四百辆,还有两百辆马车的茶叶和粮食,但他们的目的地也快到了,他们是前往居延海,那里有三千西凉驻军,张崇俊特地派大将前来迎接他们。

护银军的主将叫卢翰飞,河间郡人,身高七尺,满脸大胡子,使一杆百斤重的大铁枪,他原是梅花卫校尉,来楚州后,被提拔为都尉,后又提拔为偏将统领,统帅一万新军,这次随他护银草原之行,便是他手下的三千新军。

“刘管事,这一带是什么部落的地盘?”卢翰飞用马鞭一指周围的草原问道。

刘管事是齐瑞福负责和草原贸易的大管事,五十余岁,二十年来一直往返中原和草原之间,对草原的情况非常熟悉。

他是商人,讲究和气生财,加上他也常去卢翰飞的老家河间郡,所以一路大家相处得非常不错,他指着北面一条河呵呵笑道:“那里就是于都斤山以南的天鹅水,应该再向前走大约两天,就是于都斤山旧镇,有二百户人家,是商人来草原的必经落脚之地,我们可以在那里休息补养,不过这一带并不太平,天鹅水以北是蒙兀部落的地盘,他们生性好斗,也好抢掠,卢将军可要当心了。”

卢翰飞哈哈一笑,“一路上平淡得要憋死人,最好他们来抢掠!”

话音刚落,一名士兵大喊:“将军快看,有探子!”

卢翰飞凝神向北望去,只见天鹅水对岸有几个小黑点,是骑马的人,周围没有牛羊,应该不是牧民,几名骑马人看了他们半晌,便掉头向北而去。

“是该死的蒙兀人!”

刘管事忧心忡忡道:“蒙兀人是室韦人一支,和契丹的关系极好,他们应该是得到契丹人的消息,契丹人被火炮打怕了,不敢动你们,但他们又不甘心,所以通知了蒙兀人,让他们来出面抢银,蒙兀人号称草原夜狼,他们会晚上出来,我们可要当心啊!”

卢翰飞凝视着远去的探子,冷冷一笑,“我就怕他们不来!”

……。

入夜,仿佛黑色天鹅绒一般的幕布笼罩在草原上空,绒布上缀满了星星点点的宝石,在夜空着闪烁着璀璨的光泽。

护银军队背靠天鹅水驻扎下来,他们选择了河面最宽的一段,河面宽十余丈,深两丈,蒙兀人难以在这一段渡河,他们一般会选择上游五十里外的一段河水渡河,那一段河水长十余里,虽然也很宽,但并不深,河水只齐马的肚子,很适合骑马泅水而过。

卢翰飞出身梅花卫,在如果对付胡人骑兵袭营方面有过专门的训练,他命人将六百辆辎重车围成里外三个半圆,将四百两银车和马匹牲畜安置在内圈,两千火枪兵伏在外圈车上,连一千辎重兵也手执弓箭,夹杂在火枪兵中间。

他们今晚没有像平常那样燃篝火烤羊肉,而是每人草草吃几口干粮,喝一点水,士兵们都明白,有三千军队护卫,蒙兀人还敢来夜袭,那他们至少要来万人以上。

草原的夜色凉如天鹅河水,轻轻地吹拂着每个士兵的脸庞,两千火枪军和一千辎重军中只有一百名老兵,其他全部都是刚入几个月的江淮新军,尽管每个人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但真的面临战争,所有士兵都显得有点紧张。

卢翰飞坐在一辆大车上,他手中扶着一门臼炮,冷冷地打量着周围的情形,刘管事和其他十几名齐瑞福的伙计每个发一把刀,都躲到银车里面,心中忐忑不安。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已经是一更时分,草原上依然没有任何动静,有些士兵开始疲惫起来,就在这时,东面的天空忽然绽开一朵火花,紧接着南面和西面都有火花在天空绽开,这是外围斥候发现敌情的火箭,蒙兀人竟然从三个方向同时杀来。

卢翰飞眼睛眯了起来,看来蒙兀人是蓄谋已久,绝不是一次临时起意的抢劫。

“传我的命令,五十步内开枪!”

这时,大地开始颤抖起来,围住内圈的数千马匹也有点不安,一百多名马夫尽力安抚它们情绪。

草原上开始响起闷雷般的声音,这是万马奔腾才有的气势,星光下,只见数里外隐隐出现一条长长的黑色弧线,越来越近,果然是黑压压的,铺天盖地的草原骑兵,他们越来越近,已经到三百步外了,尖叫声和野狼般的吼叫声清晰可闻,一万草原骑兵宛如狂潮一般向火枪驻军猛扑而来,他们手舞战刀,脸上露出狰狞的恶笑,就仿佛草原上饥饿的野狼群。

瞬间已经冲到百步外了,他们的杀气已经将整个草原笼罩,士兵们都紧张得浑身发抖,就在很多士兵犹豫的一刹那,蒙兀骑兵已经冲到七十步外,铺天盖地的箭矢向内圈射来。

“砰!”不知是谁先开了第一枪,顿时枪声大作,火光四溅,硝烟弥漫在士兵们的头顶上,顿时惨叫声响彻草原,奔在前面蒙兀人纷纷落马,子龘弹来无踪影,加上刺耳的枪声和火光,使蒙兀人大吃一惊,纷纷调转马头奔逃,丢下数百具尸体和受伤的人马。

草原上又霎时间安静下来,这时,刘管事壮起胆上前低声对卢翰飞道:“将军,蒙兀人一般会冲击三次,三次不得手就会放弃。”

卢翰飞点点头,吩咐辎重兵道:“把臼炮全部抬上来!”

臼炮不重,长五尺,敞口,重约八十斤,一炮可射出数百枚细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