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华夏文圣-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镜头里的帕特检察官一脸正义凛然,大声道:

    “各位看到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政府,他们竟然花着我们纳税人的钱,他们找了一个华夏巫师,准备应对这么大的农业危机?你们能相信吗,一个写诗词的华夏人,竟然教我们新欧人专业的农业知识?天底下还有比这种事情更荒唐的吗!!!?

    相信我,总有一天,我一定会把这些混蛋送到监狱里去的!”

    听着电视机里台下的观众,对着英俊的帕特检察官欢呼叫好着,仁娜忍不住上去狠狠拔掉了电视机的插头。

    “这帮混蛋!”仁娜怒道:“不懂就在这里瞎吐槽!就该他们活该吃ddt吃死!”

    苏怀倒是淡定,他倒是没想到这次的事件闹得这么大,微微皱眉道:“看来反对党想利用这件事情丑化现任政府,我们只是炮灰罢了。”

    在外人看来,他这种身份参与农学院的工作,确实有些怪异,不质疑反而奇怪了。

    毕竟很少有人知道,他现在已经凭借人工生态系统,成为给世科院的d级研究员了。

    “这个帕特究竟是什么来头?这么直接的针对我们,应该不只是因为要炒热话题吗?”苏怀却感觉这个帕特,针对他有些过份了。

    埃博院长道:“这个帕特联邦法院著名的检察官,年轻有为,是辛格**官的学生,也是咱们法学院的客座教授章华的同学。”

    “什么~~?”苏怀惊讶地张开了嘴巴,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个帕特会针对他了。

    “你们认识?”埃博院长好奇道。

    “不认识,但是应该算是对头……”仁娜咬牙切齿道。

    “原来如此。”埃博院长苦笑连连:

    “这个帕特可是媒体宠儿,正直的检察官形象深入人心,很多人都觉得他十年后,会是总统的有利竞争者,给他这么一闹,这次如果咱们失败了,只怕农学院也会变成普通人眼中的笑话了。”

    科学实验在成功之前,都很像是笑话,原本埃博院长也不在乎。

    可一旦舆论煽动了民意,世界科学院感受到了舆论压力,那么每年有机农业的研究资金就会大减。

    这对于埃博这种毕生以有机农业为目标的人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了。

    “我们等着看吧。”苏怀很冷静地结束了这次的对话,这一天所有农学院的众人都没有踏实,每个人脸上,都显示出疲态。

    做事的人被人骂,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人,却在指手划脚,谩骂他们。

    而苏怀却是斗志昂扬,他已经习惯在逆境去行事了,越是这种情况,他的斗志反而会越高。

    所有人都质疑这个华夏古法,却没有人知道,在原本的时空,生物灭虫是一种推广了很久虫灾防治方法,现在他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最后的结果来证明这一切。

第七百六十三章 蚁巢难题

    外界的质疑,谩骂,让农学院众人也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

    田教授都忍不住了,晚上回去偷偷查看了一下农学院网站,结果不出意料之外的,下面的留言,也都是讥讽,谩骂。

    “每年几百亿的研究资金!都塞到你们**里去了?到了关键时刻,你们只能养蚂蚁?”

    “一群只知道骗钱的伪科学家~!”

    “比孟山公司还恶心。”

    “简直是疯了!”

    由于临近总统换届选举,新欧洲的反对党,对此事也是大加渲染,完全把这件事情塑造成了联邦农业部的责任。

    孟山公司虽然顽强地抵抗外界压力,却阻挡不了事情的恶化。

    三天舆论发酵,民怨沸腾之后,联邦政府为了挽救自己的形象,直接对外界宣布萨部长的辞呈,萨部长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

    而那位检查官帕特,更是受到了英雄般的热捧,天天凭借在电视上大骂农学院,苏怀博得眼球,到是得到了不少人气,成为了下届印第安纳州参议员,最大的热门。

    这种气氛下,所有新欧媒体,都一边倒地对苏怀和华夏学院冷嘲热讽。

    他这个苏圣人,也在各个新欧媒体的口中变成了“苏巫医”。

    还有一些缺德的电视台,甚至剪辑了苏怀当初闯道教总坛的一些视频片段。

    什么“火焚鬼尸术”,“妖鬼显形术”的镜头,明明是苏怀演示的骗局,可他们却用剪辑的手法播出来,作为苏怀装神弄鬼的证据。

    这引发了新欧观众,更大的反对声浪。

    在哈佛网站上,一个叫嚣着“取消华夏学院,驱逐苏巫医”的帖子,得到了无数人追捧,一直被顶在首页。

    大有不扳倒他苏圣人,誓不罢休的气概。

    当消息被华夏媒体报导到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华夏观众都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屈辱……

    他们虽然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可苏圣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清楚的。

    苏老师怎么可能,跑到新欧洲去招摇撞骗呢!?

    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新欧洲舆论都一股脑地谩骂,嘲讽!

    觉得苏怀和什么华夏的《农政全书》,根本就是狗屁胡说。

    什么是偏见?

    偏见就是明明事情还没有出结果,可就因为我理解不了,我觉得不可能,我就认定你卑劣,你是个下三滥的小人。

    偏见就是哪怕我还没有任何证据,只是凭借“我认为”,就可以认定你是错的!就可以审判你!

    没有道理可讲,你没资格反驳,这就是偏见。

    这些偏见,却没有让苏怀有丝毫动摇。

    因为他明白,偏见,从来都是强者的特权,那些庸庸大众,从来都是宁愿支持无理的强者,也不会去相信弱者的反驳。

    如果他是法兰西人,如果他是英格兰人,以他在一个世界文坛的地位,电视上的随便一个媒体人,还会在不知道事实的情况下,随意嘲讽他吗?

    所以苏怀清楚,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成为强者,让华夏人的形象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强者!才能让这种事情不会在发生。

    早上,农学院和当地的农业工会合作,直接找来到了俄亥俄的最大农场,召集了各县的农场主,给他们讲解了如何推广黄蚁。

    同时,仁娜安排京都商会的人员,到各处去帮助当地安置黄蚁。

    苏怀和埃博院长等人下午下到各个农场去视察,看到各个玉米田都开始爬满黄蚁,心情都不错。

    不过他们在视察一处农场时,却偶然遇到一场争执。

    “根本没有用!都养不活~~”

    “什么黄蚁,发下去就死了大半!”

    “唉,让我们一个星期不喷农药,没想到等待的是这个结果……”

    只看玉米田中,几个五大三粗的农场工人,正和一个江南商会的工作人员抱怨着,语气里充满着愤慨。

    只见那个身材瘦弱的工作人员,无奈道:

    “这不能怪黄蚁,你们这里地势太低,前几天刚刚降雨,田里太多淹水了,黄蚁是需要在植物根部筑巢的……”

    “那你不早说?现在怎么办?我们这里就是地势低,其他下雨,水就会往这里漫~”

    “唉……那就是说我们这里玉米都没救了。”

    “吹棉蚧是生在植物根茎上的,这蚂蚁却是要地下……”

    农场的工人都是焦急不以,好容易哈佛来了专家救灾,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除虫的好办法,可他们却用不上!

    眼看别人农场都开始风风火火的种蚂蚁了,他们却下不去手!

    “各位什么事情,能跟我说说吗?”埃博院长带着一众农业专家走过去了。

    “你们是……?”为首的一个五十岁的男人,打量了一下埃博院长,一下子认出来了,惊喜道:

    “埃博院长~~您好您好,我看过您的有机农业文章~~您来了就好了,快帮我们看看。”

    那人自我介绍叫艾伦,是这里的农场经营者、

    艾伦带着他们,来到玉米田,对埃博院长着急地道:

    “你看看我们这边的玉米田地势稍微低了一些,往年降水不多,可今年从冬天起,天气就古怪极了,经常下雨,以前干旱的田,现在竟然都还有积水了……”

    俄亥俄原本不是多雨的地带,所以都是种植的玉米田,没想到今年气候异常,春夏多雨潮湿,这也给介壳虫卵大面积繁殖,创造了条件。

    埃博院长走到田中,蹲下来看了看,却发现情况并没有他们想象的严重,玉米田并没有严重淹水,只是稍微有些积水。

    “我们已经用抽水机和排水泵,抽过水了,这些少量积水不影响农作物生长,但是这蚂蚁却种不下去。”艾伦苦恼道。

    现在新欧农场,都是全部机械化,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种植系统。

    可因为虫灾,原本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却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成为了致命危害。

    埃博院长也是没想到这种情况,望了望那一望无际的玉米田,问道:

    “你有多少田,是这种状况?”(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四章 华夏垄耕法

    艾伦神色自豪,又有些无奈地指着旁边的公路:

    “你在这条路上开车,开2个小时,看到的农田都是我的,也都差不多是这种状况。”

    旁边的一个戴着遮阳帽的工人,也抱怨道:“我们这边地势低洼,一有降雨,水就会往我们这边灌。”

    埃博院长听着,顿感到头皮发麻,他意识到了这并非个例,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状况,所有的低洼地带,只要稍微有积水,就不利于黄蚁的筑巢了。

    “不是可以用地下水道,机电排水吗?”身后一位教授道。

    “我们州的农场都没有修建地下排水渠。”艾伦解释道。

    在新欧洲南方,因为降雨比较多,所以都有配套的地下排水系统,可俄亥俄这种北方州,降水本来就不多,所以只配套有地面的排水系统。

    众人听到这话,都有些束手无策的感觉。

    只有苏怀蹲在地上,看着这些玉米田,觉得有些奇怪,怎么跟他印象中的田地不一样呢?

    怎么是完全平整的呢?

    苏怀脑子里开始搜索相关的知识,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这问题很好解决,只要用华夏的垄耕法就可以解决了。”

    “什么龙耕法?”别说是农场主艾伦了,就连埃博院长听着苏怀这话都是一愣,显然没听说过这个名词。

    苏怀解释道:“垄耕法,是华夏发明的一种方法,在农作物种植时,将庄稼排种在横竖排列的垄上……垄和垄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这样采光均匀,通风条件也也会很好……”

    艾伦听着这个不知道哪来的华夏年轻人卖弄学问,不由皱眉道:

    “这不就和我们现在用的间距种植法一样吧,这明明是欧罗巴那边发明的……”

    埃博院长也帮苏怀解围道:“这个还没有定论,大灾难之前史,还在研究中。”

    苏怀却指着田地道:“你们确实按照比例隔开了空间,但是却不能算是垄耕法,因为垄耕法的奥妙还在于,提高垄的高度,让垄和垄之间,形成自然的沟渠。”

    说着苏怀用脚,把地上的土推了几下,让土集中在玉米杆的根部,仁娜也上去帮忙,几分钟的时间,空地的土推到了两边的玉米秆根部,中间就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沟渠。

    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艾伦等农场的人都没看明白,可埃博院长身边等几位农业专家,却是看得眼睛一亮,惊讶道:

    “好办法啊~~”

    “真是聪明!”

    “这样就可以避免蚁窝被淹了。”

    埃博院长却是蹲下来,仔细观察了一下,沉思片刻,轻声惊唿道:

    “真是巧妙的办法,这样高低落差,更有利于农作物根部的通风,让根部不会腐烂,更重要的是,这样便于灌溉……”

    说着转头望向苏怀:“苏先生,这个垄耕法是要配合水池的吧。”这个让他想起了苏怀的那个桑基鱼塘的生态系统。

    “不需要水池。”苏怀笑道:

    “只需要在农田外围,把土堆成田梗,如果有积水,外围就会自然形成水沟,当天气干旱时候,只需要用把田埂挖开一个小口,田埂外的水就会流进田里,流遍垄之间的沟,渗透到庄稼的根部……”

    农场主艾伦听到这里,不由惊唿起来:“我的天,那不就是节省咱们很多机器浇水的电力和损耗~!!”

    在现代农业中,最大的支出,其实就是电力和农业机械的损耗费用。

    用垄耕法这种原始的灌溉技术,虽然看起来节约不了多少,但是对于新欧洲这种,动辄一望无际的平原种植来说,任何一个微小环节的节省,统计下来就是巨大的差别。

    苏怀举着折扇,挡住刺眼的阳光道:

    “在古代,华夏人利用这种方法,在降暴雨时,让积水保持在庄稼两边相对低洼的沟中,庄稼不会被泡烂,旱季可以蓄水,这样,除非大旱或者大涝,农业的收成都是有保障的。”

    说着苏怀蹲了下来,抬手比划了一下那整齐的玉米秆:

    “更绝的是,因为沟中的积水,会照成化学养料的堆积,每季庄稼收获完毕,再将田重新耕一遍,这时垄就变成了沟,沟就变成了垄……”

    田教授听到这里也忍不住惊唿起来:

    “我的天……这也就是说,田地虽然每季都在种植,但是具体到每一垄的土地,实际上就是轮流休耕,可以大大保证地利!极大的减少农药对土地产生的破坏!”

    这话一嚷出来,埃博院长与其他人都是惊呆了,他们看着苏怀正在端详田地,俊秀的侧脸,此时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

    苏怀随口说出的这种垄耕法,不单单是解决了眼前的黄金蚁筑巢的问题,更是对解决有机农业最头疼的农药污染累积的问题,有巨大的帮助!

    而苏怀……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他刚才说的这根垄耕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埃博院长心情激动,尽力地控制自己剧烈起伏的唿吸,缓声问道:

    “苏先生,这真的是你们华夏古法吗?究竟是谁发明的?”

    垄耕法在中国,是每一个农民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概念,在苏怀看来很平常。

    可在欧洲是什么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是17世纪!!

    也就是大航海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时欧洲从亚洲学到的!

    而在大灾难中,正好失去了这个机会,接着机械化时代来临,欧美农业进入大机械化时代,自然研究得也不是这个方向。

    这也倒是了在这个时空,竟然没有人懂得垄耕法。

    苏怀想了想,摇摇头道:“我不知道,这在华夏,这事就好像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轮子一样,不过我想垄耕法应该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经过华夏很多代人的经验累积得到的,没有具体哪部史书有记载。”

    说道这里,苏怀脑海里却跳出一个信息:

    “不过根据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描述,这个年代应该晚于公元前6世纪。”

    埃博院长等人都互相看看,心里都很想问:“李约瑟是谁?”

    但是他们都忍住了,各个都是满脸:“哦,原来是李约瑟”的表情,好像每个人都知道一样。(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五章 华夏文明延续之迷

    埃博院长望着苏怀,心潮剧烈起伏着,直到此刻,他才能恍然感觉,苏怀背后古代华夏文明究竟有多么伟大和辉煌。

    虽然苏怀在各个文艺领域证明了华夏文化的辉煌,但是在埃博这种新欧洲学界的人眼中,这只不过是华夏人的自吹自擂罢了。

    一个文明能够长久不灭,最重要基础不是诗歌,也不是餐饮,而是发达农业文明!

    埃及文明,美索不达亚文明的辉煌一时,其实都是得益于有利的气候条件和大河之间充足的水源。

    可气候一旦改变,遇到天灾,一个伟大的文明国度,就会出现动乱,饥荒,就此灭亡。

    这也就是华夏人说一种叫“气数”的东西。

    可华夏人却超越世界上所有民族,跳脱了古代文明的厄运循环,数千年来连绵不绝传递下来。

    华夏人究竟有什么特殊呢?

    在明孝陵发掘之后,这个问题,一直都被人认为是个谜。

    而现在,这个谜团被解开了……

    华夏文明的延续,不光是拥有高度的文艺修养,更是拥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光是垄耕法中,蕴含的经验的水利知识,远远超越了所有的古代文明,甚至可以运用在现代当中,这是多么伟大的发明啊!

    “苏先生,你们华夏学院和我们农学院合作吧。”埃博院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我们一起研究这个垄耕法项目,我预计这个方法推广,能减少百分之10的农药污染……降低各地的耕种成本也不会少于百分3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