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女婿-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苏木又与同期中式的秀才们办了几场文会,喝了几台酒。

再接着,苏木又去拜会韶先生,虽然这次考试苏木靠的是现代人的先知先觉,提前拿到考题,可第一题和试帖诗写作,靠的却是自己和老师日常的教导。

可以说,苏木对韶先生是非常感激的,就置办了一笔丰厚的礼物。

韶先生这回是出大名了,他的题海攻势中正好打中了一道题目,加上学生们又都是保定府的精英。这次考试中,一口气中了三十一个。'

即便没达到百分之百上榜的程度,却也震惊了整个保定,不,只怕只震动了整个河北。

如今,每日都有络绎不绝的读书人上门求学,韶老先生已经开始寻思是不是辞了县学的职务办一个书院。

见了苏木这个得意门生,老夫子自然是十分的开心,说了半天话,又指点了些上京参加乡试的注意事项,让苏木获益非浅薄。

苏木这个时候才提起寄在县学名下那六十亩地的事情,说自己离开保定之后就不打算回来了,看能不能收回来,卖些盘缠。

韶先生点头,说是这个道理,苏木你既然以仕进为目标,中了举人之后相必也会在京城呆上一些年头准备参加会试,花消颇大,倒是应该将地买了,就将地还给你。你找林家书坊的林老板帮你寻个买主好了。

不提林老板还好,一提,苏木就哭笑不得。

自从中了秀才之后,这林老先生就整日缠着他,让他继续写《西游记》接下来的章节。受逼不过,苏木只能又写了一万多字了事。

对于这个小忙,林老板自然很热情,说也不需找他人,就买给他好了。

于是,找了个众人,过户,一百多两银子到手,算是将苏木在保定最后一点牵挂个了结了。

在保定耽搁了半月,苏木这才带着小蝶启程去北京。

他现在也是有五千多两因子身家的人,本打算去林老板那里将所有的银子提出来带去北京的。

结果一看分量,苏木就有些畏惧,实在太重了。再说,他也没打算直接去北京。好不容易出一次门,怎么着也该到处走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再说,这个时空的明朝究竟是什么模样,苏木也极为好奇。

林老板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他在北京又座院子,留了个老仆人看守。苏木去北京之后可先住在那里,他随后把银子给他送去,无论是继续住下,还是另外买产业都行。

苏木本是个不耐烦打理这种琐事的的人,就从林老板那里先支取了五十两银子做为路上的花消。

以如今白银的购买能力,应该够他将整个河北游览一圈了。

就这样,苏木还是觉得陀了一包几斤重的金属很麻烦,在没有纸钞的古代就是这么麻烦。

很多人都来相送,包括韶先生和林老板。

就连苏瑞堂也来了。

各自吃了几几杯酒,苏木这才放下杯子,一拱手上了马车。

在临离去的时候,他突然挑开车窗帘,回头望了一眼保定城。

正是清晨,这几日正在下雨。

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水气之中,如同一张泼墨大卷。

可是,那人却没有来。

苏木心中突然有些疼起来,也许,再看不到那个高得离谱的长腿大眼睛的妹子。错过了,还能找到另外一个符合自己审美品味的姑娘吗?

她知道自己就要离开保定,一去不回吗?

她现在又在做什么?

车辘辘而行,官道泥泞难行,路边有两棵丁香,车一过,花枝摇晃,将水滴撒到车厢上,如同下了一场雨。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丁香的味道,清爽得让人哀伤。

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小蝶是第一次出远门,兴奋得又叫又跳。

这个时候,她突然惊叫一声:“车把势,不是要去北京吗,怎么向东了?”

苏木道:“暂时不去,好不容易出次门,得四处看看。我去山东,看泰山,看济南的泉水,看登州的大海!”

苏木哈哈一笑,大喊:“车老板,走你!”

这一声喊得响亮,好象将全身心的忧愁和郁闷都排出体外。

苏木松地躺了下去,车在路上起伏不定,如同一条顺流而下的小船。

而车声,也如同水流过船底。

渐渐地,苏木睡着了。

他不知道自己醒来时会在什么地方,也不放在心上。

就这么向前。

一个新的世界即将在眼前展,里面的风景宏大而精彩。

少年人,又何必为往日而惆怅呢?

这感觉就好象当年考上大学,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第一卷终)

第一百零五章晴天霹雳

正是后世下午北京时间三四点钟模样。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最北端。北临蒙古草原,东面又直接同辽东接壤。从古到今,北方游牧民族若是南下,这里和山西大同将是他们入寇的第一站。

因此,有史以来,这里都不是一个合适的建都地址。

大明朝起家的根本是江南,因此,开国时,明太祖很自然地将南京作为首都,为的就是东南的财赋。

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攻克元大都,大都改称北平。徐达将城中部分居民迁往开封,平毁了元朝宫殿,其在旧址堆土筑成景山;为了便于防守,将北面城垣南移。由于运河淤塞,南方的物资主要改由海运和陆运转运。这样,原本繁华的元朝京师大都城变成了一座相对冷清的北方边城。

洪武三年,太祖四子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燕王之国,在北平设立王府,俗谓燕京。徐达死后,华北边防部队多由燕王节制,北平也就成为明朝北部边防的中心。

不过,靖南之后,成祖的大本营在北平,又因为东南人心不稳,皇帝就起了将京城迁回北平的心思。

永乐十五年,在经过多年的磋商和准备之后,明朝正式将首都迁到北平,改北平为北京。

其后,又经过将近六十年的修葺扩建,如今的京师已是一座雄伟的大都市。

已经进入盛夏,太阳照射下来,整个世界都迫于金乌的“饮”威,陷入死一样的寂静。路上、码头上看不到一丝人影,就连知了也不叫了。

苏木从一艘小船上下来,抬头看去,巍峨的城墙高约二十米,皆由巨大青砖筑就,再太阳光下明晃晃地亮着。

到处都被晒得发白,空气微微扭曲。

没有风自然也感觉不到一丝凉意,汗水就像泉水一样涌出来。

再看看身边,小蝶也被晒得有气无力。

这次来京城,两人也没带什么行李,就几件随身衣裳和几卷书,苏木不是一个喜欢麻烦的人。

见小丫头实在经受不住,苏木无奈地摇头,将扇子打开,给小蝶扇了扇:“可热坏了?”

“真没想到这京城会热成这样?”小蝶吐了一口热气,虽然很劳累,可小姑娘还是好奇地朝四周打量,想看看这京师究竟是什么模样。

这一看,她却发现了一桩奇处,忍不住叫道:“少爷,这京师也怪,怎么看不到一颗树,连一点绿色也无。”

苏木也觉得奇怪,可转念一想,北京建都不过六十来年,在这个世界也算是一座新城。再加上这里风沙也大,没什么高大乔木也正常。

这个年代的北京周长四十五里,也就是五十平方公里的面积。这一算,苏木倒是吃了一惊,这座城市的规模好大,即便城里都是平房,也能塞进去不少人。

他以前在大学的时候恰好看到过一份史料,是崇祯末年的户部户口黄册。据上面记载,当时的北京城中有人口三十五万,城外顺天府农业人口四十五万,合计八十万。

这还是明朝末年,如今正是明朝最繁荣的时期,人口应该更多,估计已经突破百万了。

这个时代的欧洲中心巴黎也不过是十多万人,也就相当与明朝的一座普通府城,甚至连保定也比不上。

看着北京的城门,苏木心中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这里才是世界的中心啊!

他和小蝶离开保定之后并没有急着来北京,而是和她一道去山东游历了将近一月。

到现在,已经是弘治十六年农历七月中旬,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几日。

经过这一个月的长途跋涉,苏木和小蝶都被泰山和海边的太阳晒得皮肤黝黑,虽然面带仆仆风尘,却比以往要健康了许多。

进得城中,整个北京还在午休,街上也看不到多少人。

自然也雇不到车。

于是主仆二人只得顶着毒日头在街上走着,只半天,就热得好象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按照一个多月同林老板的约定,苏木和小蝶来北京后将住在他位于北京南面的一座小院子里。

这座小院乃是林家书坊在北京的一处分部,负责京师的市场,有点后世驻京办事处的味道。里面倒也清净,且有几个伙计负责接待。

苏木也没想太多,只希望快些到地头,好美美地冲个凉,换身干净衣裳。

京城被严格地划分成很多个区域,城里的官民按照身份和职业分别住在不同的地方。正北和正中自然是皇城,那是皇帝和中央六部;西面则是皇家园林;东面乃是户部仓库和公卿大夫们的宅院;南方则是商业区。

走了大约小半个时辰,累得半死,总算到了地头。

果然是京城的CBD中心,人气就是旺,到处都是忙碌的人影,车水马龙;有赤膊的脚夫、有大腹便便的商贾,自然也有衣冠整齐的读书人。

距离乡试还有一个半月,京城中免不了拥进不少北直隶和顺天府的应届考生。再加上长居京城等着参加会试的举人们,只在这一片商业区,苏木所见的读书人就比他在保定两个月看到的还多。

说来也怪,一到这里,小蝶就来了精神,在街上左顾右盼,看什么都新鲜,“少爷,好多人,好多人啊!”

“少爷,我们以后是不是会住在这里?”小丫头一脸的期盼。

“怎么,你想住这里啊,好吵。”

小丫头:“这里好啊,买什么都方便,想吃什么,出门就有。不像保定老宅,成天就看到那几张死人脸,想找个人说话都难,气闷死个人。”

“毕竟是小孩子,喜欢热闹。”这种市井闹市苏木在后世见得多了,也烦了。可对古人来说,却是如此地新鲜。就笑着点了点头:“对,以后就住这里。”

小蝶松了一口气,她这阵子和苏木一起游历山东算是明白过来,自家少爷喜静,专门朝偏僻的地方跑,还说什么“这才是原生态”,都叫人听不明白。

她忙掏出手绢,细心地替苏木将额头上的汗水擦去,眉宇中都带着笑意。

“哇!”走不了几步,小蝶又惊叫起来。

苏木:“又怎么了?”

“那边好多人,好象是林老板的产业,我认得那个‘风’字的。”小蝶高兴地说:“阿弥陀佛,总算到地头,可把少爷给热坏了。真想不到林老板在京城的生意会好成这样,买书的人都排起长队了!”

只见靠街的一个小铺子上霍然挂着一个大匾,上书《风入松》三字,正是林老板的书坊。

不过,门口却站了好多人,都对着大门指指点点,将大门挤得水泄不通。

苏木忙叫了一声“借光“奋力挤了进去,定睛看去,却是大吃一惊,却见大门紧闭,上面贴着白色封条。

封条的落款盖着东缉事厂的大印,墨汁还新,显然是刚被查封没两天。

这情形如同一道晴天霹雳,震得苏木瞠目结舌,半天也着不了声。

第一百零六章窝那个大草

见苏木呆呆地站在那里,小蝶即便再不识字,一看到林家书坊大门贴了封条,也知道林老板出事了,慌忙摇着苏木的胳膊:“少爷,少爷,你怎么了,别吓我!”

声音中带着一丝哭腔。

这一阵叫让苏木清醒过来的同时,也惊动了其他看热闹的人。

北京人生活富足,日常娱乐生活贫乏,最是八卦。其实,所谓市民都是一些喜欢打听和传播小道消息的人。而明朝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悠闲富裕的生活催生了大量的小市民阶级,市井文化也极为兴盛。着也是为什么明朝古典文学中诗词逐渐式威,而话本小说却光彩夺目的缘故。

就有几个好事者同时问:“这位相公可是这家店老板的什么人?”

苏木如今也是有功名在身的人,身上穿着代表着秀才身份的谰衫。

听他们这么问,苏木才一惊,暗叫了一声不好。他也不知道林老板所犯何事,如果事情太大,这群闲人搞不好会怀疑到自己身上,跑去官府告密什么的。

他在京师举目无亲,真出了事,也只有坐以待毙的份儿。

忙定了定神,朝面前的几人一拱手,镇定地回道:“在下苏木,乃是保定府的秀才。刚得了功名,来京城参加北直隶的乡试。因为是族中长辈和林老板有旧,听说他在这里有处院子,在下就打算在这里暂居一月,也好有个照应,毕竟是同乡。”

几人慌忙回礼:“原来是苏相公。”

又有人叫道:“这家书坊的人坏了事,昨天刚被查抄,苏相公你还是快些走吧。否则若叫厂卫看到,却有麻烦。”

苏木又问:“还请教,这家书坊所犯何事?”

就有一个浪荡子笑着回答:“印书卖书的,自然是出了**,这还用问吗?”

这人大约十五六岁年纪,生得倒也标致,只可惜个子矮小,又穿得破烂,显得极其猥琐。

“**?”苏木皱起了眉头,明朝虽然没有文字狱一说,可意识形态这种东西不管在任何时代适合社会体制都不是小事,国家也不可能放任别人乱说乱写。

古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后来又有北宋的乌台诗案,至于明朝,好象还禁过《金瓶梅》,主要是这本书诲“饮”诲盗,搞乱了人心风气。

一想到《金瓶梅》这本书,苏木心中突然一凛,有种不好的预感,又问:“这家书坊出了什么**?”

那个浪荡子回道:“还能是什么,林家书坊最有名的就是那本《西游记》。”

“啊!”还没等苏木说话,小蝶就惊叫起来,她自然知道这本书出自自家少爷手笔,还赚了不少稿费。

“你们也知道这书?”另外一人有怀疑的目光看过来。

苏木忙回答说:“我们就是保定人,林老板是我们老乡,这书名气如此之大,自然是知道的。却万万没想到,这么好一本书怎么就给禁了呢?”

苏木回答得镇定,又悄悄地捏了捏小蝶的手。

小蝶本是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忙闭上了嘴,可眼神中却全是担心。

“是啊,那书真的好好看,怎么就给禁了呢?”众人都是一阵叹息,纷纷说都还没看完,现在却被禁,估计也看不到结尾了。

那浪荡子也是大摇其头,怒道:“依我说,都怪那个什么五湖废人,果然是个废人,以后若见到他,先抽他两耳光不可。他若是一口气将书写完就好了,偏偏要写一点出一点,就好象人便密,一点也不爽快。现在可好,出不了啦。就好象是被净了身的太监受了那一刀,再没有下文。老子刚看得爽利,结果就没有了,这颗心空荡荡地却没有着落,要多难受有多难受。生生气煞我也!”

他不说还好,顿时,众人都同时怒道:“小吴你说得对,这个什么五湖废人当真是可恶,以后若见着了,先打一顿再说。”

一时间群情汹涌,气得苏木一阵翻白眼,忍不住在心中将那姓吴的浪荡子祖宗三代都问候个遍:你才是太监,你全家都是太监!

看大家对《西游记》的原作者如此愤恨,小蝶有些惧怕,忙拉了拉苏木的手:“少爷,既然……没人了,咱们还是走吧!”

苏木又捏了捏她,低声道:“还有事情没问清楚,再等等。”

虽然心中对那姓吴的泼皮很是反感,可苏木却看得出来这厮是个消息灵通之辈,就客气地问:“小吴官人,还请教这书坊是什么时候被查封的,里面的人又去哪里了,什么时候放回来?”

小吴本就是个青皮,什么时候被人以“官人”称呼过,顿时得意起来:“回不来了,出这么大事,怎么着也得流放三千里。老实头同你说,如果是被别的衙门查封,关上几日,大不了出些银子就能脱身。可这次是东厂办的案子,那些公公们可不是好相以的。”

他本是个快嘴,只片刻就将事情的原委说得明白。

原来,这几个月《西游记》销量极好,不但在市井中广为流行,甚至还传到公卿大夫的宅弟和皇宫里去了,甚至连弘治皇帝都被惊动了。

不可否认这书的确好看,天子看了几章之后,随口说了一句:“书好是好,可立意不正。孙悟空如此顽劣,自该用天规惩处,怎么还能修成正果?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我看这书,也不过是不得志的儒生信口胡诌,不读也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东厂的太监有意讨好皇帝,就将这本书禁了,并给林老板胡乱定了个罪名,派出番子抄了林家,将他连同各地的伙计一并抓进监狱。

而北京这家书坊也是两天前才被查封的。

“原来如此,多谢了。”问清楚情况之后,苏木也不敢久留。毕竟,他是原作者,若被人发现,当是首犯。

再说,苏木也不知道林老板是否将自己供出来。

如果真是那样,天下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