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凌府把要价突然从三十万降到二十五万,金娥诧异不已。拿着房契,感觉做梦似的。
“只有坐地起价的卖家,怎么过了一夜,他们倒降价了?莫非有什么猫腻咱们不知道的?”
业善黑线。
“能有什么?房契都到手了,咱们还有什么怀疑的?或许是看了宁寒的面子?凌府跟宁府是表亲!”
“哦!这样啊!”金娥笑着道:“那我就放心了!”
看着金娥喜滋滋的样子,业善道:“走吧。我们再去买些东西,明天伯母他们不是要走吗?多给家人带些礼物。”
晚上到家,见业善掏出房契,知道那院子已经买到手了,众人都欢欣鼓舞!
秦氏道:“这下我也放心了,咱们就不打扰了,明天便回家吧。”
云叶知道再也挽留不住,当夜帮众人整理了物品。
业善无事,打算送众人回家,当晚也住在了别院。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大早,众人都起来了。吃了早饭,便坐上马车回乡去了。
热热闹闹过了几天,一下子都走了,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宁远小包子哭哭啼啼地追了老远,看得云叶眼眶热热的、鼻子酸酸的。
看众人走远,宁寒搂着云叶的肩头,道:“这两天你别去馆子了,好好陪着两个孩子吧。或者把孩子们带去馆子热闹些。”
云叶转头看两个孩子,宁宁拉着宁远,两张一模一样的小脸都没精打采的,看得人好不心疼!
想想在村里几个孩子玩得那么开心,云叶也实在有些无法。
一手拉着一个孩子,云叶劝道:“这几天玩得也够了,哪能天天都在一处呢?人生不如意事常**。再说,等秋天了,咱们回姥姥家一趟也是可以的。还有,宁宁该入学了,老是想着玩可不行!”
说到这个,宁寒道:“宁宁恐怕要入宫陪读,宁远也有四岁了,也可以进宫。前几日皇上便交待了,我尚未答应。云叶,你如何说?”
云叶皱眉,“必须得去吗?要是天天关在屋里,摇头晃脑地背那些四书五经,真是可怜孩子们。”
宁寒笑:“不是你想的那样。我小时候也是去过的,四岁进学,至五岁进山,也陪读了一年。背书、写大字、练武、算术、机关、医理……都学的。”
“有孩子们陪伴,两个孩子也玩得开心。皇宫院子也大、人又多,我想着进宫陪读,比孩子们老是关在这别院还强些。”
“每日咱们一起进城,一起回家,倒也便宜。白天你我都不在,两个孩子也孤寂。”
云叶思忖半晌,道:“还是跟孩子们商量一下,万一他们不想去呢?”
宁寒哭笑不得,“孩子们天**玩,你这慈母可不能太过心软。若是惯出来两个纨绔,到时候你该哭鼻子了。”
想想现代的孩子们三岁便进幼儿园,两个孩子上学已经不算晚了。
云叶道:“今天算了,等我想想吧。今天我不去馆子,跟孩子们再商量一下。你忙你的去吧。”
宁寒说:“好。”说完,便转身要走。
云叶突然问道:“买那王府你可出了力了?”
秦氏起先说三十万两,金娥却说付了二十五万两,还是凌府自己降的价,云叶便心中疑惑。
还有,前两日凌烟如此挑衅,宁寒说他处理,不知道到底是如何做的?便宜五万两银子便是战果吗?
宁寒笑:“只管放心好了,以后一切都会顺心的。”
不出仨月,凌烟必嫁,还有谁敢来欺负云叶?没有了!
宁夫人这半年身子不好,越发想念宁宁和宁远,开口接云叶进府,也指日可待!
宁寒俊脸含笑,转身走了。
云叶皱着鼻子,站了一会儿。见两个孩子在院中恹恹的,忙走过去,问道:“娘带你们去庄子上可好?”
两个小家伙立即便开心了,嗷嗷叫地奔着前院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备车!备车!”
说起来也好久没有下乡了。
此时乡下正是最好的时候,麦浪起伏,犹如绿色的缎子;初夏的风还不热,吹在脸上柔柔的,感觉十分舒服。
农忙的人们在地里劳作着,看着地里长势良好的庄稼,个个脸上都是笑容,看的人心里都十分愉快。
云叶当然直奔齐庄。
齐庄上建有酒厂、酱菜厂、鱼塘和菜地,可以说,挣钱的买卖都在这里呢!
之所以把这些都建造在一个庄子上,不仅是齐庄大、村民多的缘故,自己管理起来也方便、看视一趟也无须东奔西跑的。
再说了,各个厂子里都是一个村里的人,相互照顾着,用人也方便。
齐庄头听说云叶跟两个孩子来了,多远便迎出来。
两个孩子早就跳出了马车,跟齐庄头的两个小孙子玩在了一处。看两个孩子兴奋的样子,云叶便知道这趟来对了。
齐庄头忙拿过账目来。
庄子是云叶的、馆子也是云叶的,但是两下的账目还是都得看,万一有不符或者大有出入的地方,云叶这个东家都得管。
因为跟众人的银钱云叶都是一个月一结,所以,账目虽然天天有,倒也不必天天看。
齐庄靠近京城,庄子上的人明显素质要高得多,其他不说,光说识字的人就被岸上村多多了。
账目十分清楚,云叶看得也快。
看起来账面上也没有什么疑惑的地方,云叶便让齐庄头收了账本子,道:“我信任你们,这些账目我今天大致看看,等月底了再跟馆子和酱菜厂对账。我们的菜地如何?”
齐庄头道:“大棚差不多拆完了,浇水也没有什么问题。虽说春雨贵如油,这不,老天作美,到底也下了好几场。咱们的井又挖得深,水一点儿没缺。就是,大棚一拆,病虫害多了。”
“眼看哪一块生虫了,就赶紧采收哪一块的菜地。就这么着,虫子还不少。好在,有酱菜厂呢,蔬菜下得特别快,基本上存不住。”
云叶皱眉:“这个也是杜绝不了的,多不多?不是教给你们除虫之法了吗?”
过去没有农药,病虫害猖獗,处理不好,很多菜地差不多要绝收了。
☆、374 扩大规模
虫子一旦大规模爆发,对菜地的伤害是极大的。
岸上村和冯村的菜地都曾经出现过,特别是刚刚撤掉大棚,暮春初夏季节,各种虫子纷至沓来、防不胜防。
听说地里出现了病虫害,云叶也坐不住了,“咱们一起过去看看吧。”
几个孩子也屁颠屁颠地跟了上来,宁宁道:“娘,我们也要下地!地里可多好玩的!”
卫萍有些担心,“地里挺脏的。”
这个时节,正是春耕大忙的季节,不少家户正在往地里送粪!一路过来,便闻到屎尿难闻的气味!
云叶道:“去吧。轻易不来一趟,让孩子们玩个够,回去就该进学了。想玩儿就得挑日子了。走吧,孩子们!”
众人一起到了菜地,孩子们去疯玩了,云叶跟齐庄头一起进了大棚。
翻看蔬菜叶片,仔细地看了起来。
果然,不少青菜的叶片上面都是被虫子咬的小窟窿,特别是小白菜之类无味的叶菜,最为明显。
茄子大大的叶片上,都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小窟窿,茄子上面倒还好。
一些气味比较大的叶菜倒没有什么虫子,像芫荽、韭菜之类的,干干净净。
不过,芫荽属于调味食材,种的面积较小。
韭菜也不多,做酱菜几乎用不上,只是两个馆子里用,所以,韭菜种的也不多。
茎菜好一些,像芹菜之类的,几乎不怎么生虫的。
果菜要好得多了。
丝瓜什么的,叶子上面干干净净,叶片上没有虫眼,当然了,丝瓜到了盛夏才会结果。
豆角也不错,虫子不多,个别长豆角上有虫屎,可见也生了虫子。
辣椒也很好,光光的,个个泛着绿油油的光,很是喜人!
云叶大致看视了一番,又捉了不少虫子,仔细看了看害虫的种类,便大致心中有数了。
“病虫害不算严重,也没有什么新的虫子,不过还是菜青虫和菜螟虫,很常见的两种害虫。我原来教给大家的几种灭虫方法,可用了?”
齐庄头道:“用了。以前种菜的师傅也说过,不过看来效果不是太好呢。现在咱们的棚子都拆了,天气还没有暖和,再加上虫子作乱,我担心今年的菜地减产呢。”
要是夏季的蔬菜产量还没有冬天大棚里多,可就让人生气了。可是,大棚也不能一直不拆。
蔬菜的生长不仅要温度,还要阳光、和风细雨,所以,入夏后开始拆棚子。
不少菜农也过来问询,都道:“虫子看起来多,其实,跟以前地里种菜还是少了许多。以前菜地里没有大棚,种上的青菜倒一多半喂了虫子。”
“咱们搭了大棚以后,虫子可是比以前少得太多了。夫人,不用担心,咱们村里有酱菜厂,又有两个大馆子用着,不等虫多起来,该采的都采收了。”
云叶摇头,“该杀还是得杀,等着它自然消亡可不成。若是以前的法子不好用,我再给你们说几个法子,是在西南菜地里用过的,我却没有见过实际效果,你们试试吧。”
冯村地处南方,跟这里气候不一样,也不知道法子中不中用。不过,既然其他法子不好使,便试试也是个希望。
众人一听,便高兴了,忙道:“夫人快说,咱们就在地里试试便了。若是好,那可是一大功!”
云叶知道这里没有农药,都是用自然的方法防治病虫害的,以前都是用草木灰、石灰粉之类的。现在既然这些法子不好用了,就得想别的法子。
云叶坐下来,细细想了想在西南小冯他们的做法,道:“有好几种法子,我都说了,你们再好好试试。我看地里多是菜青虫、菜螟虫、蚜虫之类,就说几个治它们的法子。”
“第一便是用苦树皮粉防治,用苦树皮粉撒在菜株上,每亩三斤,在卵孵化顶峰期一次使用,能有效节制菜青虫的为害。”
“娶苦楝树叶防治,用鲜苦楝树叶3斤,捣烂后加水3斤,过滤后去渣,2斤汁液加水80斤喷雾,可防治菜青虫、菜螟虫。”
“臭椿叶防治。臭椿叶1份加水3份,浸泡1—2天,将水浸液过滤后喷洒,可防治菜青虫、蚜虫等。”
“黄瓜蔓治虫。将新鲜黄瓜蔓3斤,加少许水捣烂,滤去残渣,用汁液加3倍水喷洒,可防治菜青虫和菜螟虫。我听西南的庄头说,这个防治效果最好,用上一次,一百只虫子恐怕就剩五只了。”
众人都很高兴,“哎呀,夫人说的这些法子真好!一分钱不用花的,还省事儿!椿树、楝树咱们村里可不少,等会儿就让孩子们爬树够点儿叶子来!”
云叶点头,“辣椒治虫也是可以的,只是花费高些。若树叶子不够,便可用新鲜红辣椒1斤,捣烂加水10斤,加热煮1小时,取其滤液喷洒,浓度越高越好,可防治菜青虫、菜螟虫等。”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齐庄头笑道:“哟,这个咱们可舍不得。辣椒虽产出高,到底是钱,有树叶子便可杀虫,我看,咱们还是留着辣椒赚钱吧!啊哈哈哈……”
众人也都笑了。
云叶也笑着点头:“嗯,说得对,其他几个法子先试试,实在不成,再说!”
其实还有一个更环保的,便是人工捉虫!只是,这个法子太慢了!
云叶见众人都忙着去准备了,自己便带着孩子们出了菜地。
几个孩子一人手里捉几个菜青虫,把手里的菜叶子喂它们吃!
见它们不吃,宁远小包子还一个劲儿地嘀咕,“咦,我喂你居然不吃!是不是我看着,你害羞啊?”
童声童趣,逗得大家直笑。
一众人等渐渐出了菜地,云叶又到了酱菜厂。
酱菜厂规模很大,已经全部开工了,大家各司其职,生产、装运,井井有条。
刚好碰到梁氏货帮的过来拉货,院子里很是热闹,大门口还有几个大车正等着呢。
雇工们见夫人和两个少爷来了,都忙过来见礼。
云叶笑道:“你们只管忙你们的,我们帮不上忙,可不能再耽误了大家做工。”
酱菜厂管事的两个都是齐庄头的儿子,见云叶进来,忙过来招呼。
云叶便问:“这一段生意如何?出货多不多?酱菜厂子里可有什么事儿?”
齐庄头的大儿子忙道:“都很好。出货跟年前不能比,不过也不少。这不,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等夏季到了,地里菜出得快,我看大家都要忙不过来呢。前几天我们几个管事还商量,跟夫人您提提,要不要再增加几个人?”
两人正说着,齐庄头的二儿子把账本也拿了过来。
“夫人,您看看这账目就知道了。年前货出的多,年后也不少。这一个月虽然少些,也不少几车。货帮的人也在,他们也说了,咱们联络的铺子越来越多,往东边和西边走得越来越远。”
“照着这个速度,等入了秋冬,咱们厂子里出的货,只怕到时候不够卖,要断货呢。所以,我们几个便商量着,等您过来了,若是同意,咱们厂子里就再招十个八个雇工。跟着我们干上三两个月,也出师了。到时候正好赶上大批菜下来,咱们多存些货,入了秋冬,就不用再担心断货的事儿。”
云叶听了两人的话,翻看着账本子,又起身到屋子里转了转。
看工人们果然忙得不轻,一个个走路脚上都生了风一般,没个闲时候。
招货帮领头的过来问问,果然跟齐家老二说的情况差不多,再看看院中的存货,云叶道:“说得对,只怕到了旺季,是要断货的。只是,招工一事是大事,不可随意,等我看看再说。”
现在齐庄哪里还有闲人?
菜地占人比较多,有些力气的青壮年,不是进了酱菜厂便是进了酿造厂。现在已经开始从外村招人了,外村的人管吃也耗费不少。
不是云叶心狠要榨干雇工们的劳动力,只是企业的管理成本也要考虑进去的。若是一味地增加人手,工资开支可就大了。只是,让他们加班也不是个事儿。
因为,酱菜厂里都是力气活,让一个人从早到晚一直干下去,身体可顶不住。不如便招工好了。
云叶问身边的齐庄头道:“齐庄可还有适合过来做工的人?”
齐庄头想了想,道:“说起来,咱们这厂子也开有两年了。第一次招工的时候,当时不够年龄的男孩子,也长起来了;还有,这两年娶进来的新媳妇也不少。多了不敢说,若是只招个十个八个,应该是有的吧?”
“夫人若是有意招人,咱们把风放出去,看看都是谁来,就知道有几个合适的。咱村若是没有,就去外村也一样。外村过来咱村干活儿的不少。”
云叶摇头,道:“尽量在咱村招,大家省得来回跑路不说,厂子里也不用管饭那么麻烦。”
齐庄头道:“夫人说得是,咱村人闲着去外村招人,说起来也不好听。这么着,夫人既然来了,中午便不走了,在我家吃饭。这会子我让两个小子在两个厂子里问一声,先紧着雇工家里。”
☆、375 云叶视察
“谁家若有闲人,下午上工便把各家的人带过来,您亲自把关看看。条件嘛,就还照咱们起先招工的条件。夫人,您看如何?”
云叶想了想,道:“先别忙,等咱们再去酒厂看看再说。刚听货帮说,咱们的酒也卖得好,若是也要招人,便一起在村里说一声。”
齐庄头也说好。
于是,云叶便又到了酒厂,几个孩子又跟着过来。
看着酒厂跟酱菜厂完全不同,几个孩子又高兴得乱跑,到处摸摸看看,稀罕得很。
黄掌柜跟他儿子还有几个雇工忙迎了上来,“夫人,屋里坐吧。”
云叶道:“我就不去屋里坐了。过来看看大家,都辛苦了。生意还好吧?”
黄掌柜忙道:“托夫人的福。咱们的酒也卖得好,大家虽然忙了些,心中都十分高兴。”
虽说工钱是事先说好的,但是看着生意好,大家都高兴,逢年过节的还有不少红利呢!
想想吧,若是生意不好,工钱只怕都发不下,更别奢望红利了!
黄掌柜是个标准的手艺人,嘴巴笨拙些,云叶不问,也不会吧嗒吧嗒地说。
看着满地的酒糟,云叶问:“酒糟都是怎么处理的?以前说了都卖给村民喂猪,可是怎么看着满院子这么多,难道没有卖或者不好卖?”
黄掌柜忙道:“回夫人的话,都是按照您的吩咐,卖给齐庄养猪的了。只是,咱们的酒厂大,酒糟出得多,一时也卖不完,就都堆着了。”
云叶道:“想办法还是卖出去,堆着不好看是其次,还碍事儿,过车也不方便。若是本村卖不完,抽个人出来用车子拉到外村卖去。或者……”
云叶转头对齐庄头道:“回头问问,咱们两个厂子做工的那些外村人,九折卖给他们。他们或自己家喂猪或者本村售卖。想简单也行,问问咱村谁家愿意做这个生意的,八折卖给他,让他拉着外村或者赶集逢会的卖去。他们既落了好处,咱们也处理了废物,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酒厂负责制酒、卖酒,其他的就不能再牵着精力了。这些许酒糟云叶根本不放在眼里,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管。
齐庄头一听,眼睛便是一亮,道:“夫人这主意好!我回头问问,若是一下子都交给哪个,酒厂倒省事儿了,厂子里也干干净净的。放心吧,夫人,铁定找得着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