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就静静地看你装哔-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屏退了旁人,奉上热茶,绛红道,“主子,您是不该去见贤王的。”

在她看来,如今主子正是得宠的时候,前途一片大好,哪里用得着去自寻死路?

若是一着不慎,被人发现了,私‖通外男可是死罪!

“我能有什么办法?”

裴云若也知道不应该继续下去了。

可是,她能有什么办法?

裴云若自己也知道这次生产惊险之极,不是因为身体原因,而是小人作祟。

都说女人生产是过了一趟鬼门关。

皇后绝对不会放过她!

这个孩子对她至关重要,虽说太后会暗中保护,然而,她始终不敢小瞧了皇后和后宫的宫妃。

皇后再怎么说,也是在太后手下讨过生活的,该是有几分能耐的。

离生产期越来越近,她的心也觉来越焦虑。

她知道,也许太后挡得住皇后的暗手,却防不了那个人。

她心里一直都忌惮的端柔贵妃。

别看她如今宠爱万千,御下本事也不错。实际上,在宫里的势力恐怕还比不上端柔贵妃的一个小指头。

裴云若摸着自己的肚子,眼中微微含泪,只盼望,这个孩子能平安地生下来,无病无痛,平安喜乐。

再如何狠毒的她,如今也仅仅是一位母亲。

离明景帝大寿这天越来越近了,宫里都是喜气洋洋的。

很多低位妃嫔还暗暗练习才艺,或是准备些诗词歌赋,想要一飞冲天呢。

明景帝是一个极喜欢诗词的皇帝,按往常来说,他会出一个题来让宫里的宫妃们赋诗或是填词,也不分出胜负,只是应应景,乐呵乐呵。

今年,由于前线吃紧,也不是什么大寿,所以并没有大办,明景帝干脆就只在交泰殿,宴请一些宗亲和上的了台面的宫妃,吃吃酒也就是了。

作为一个帝王,若是在前线吃紧的情况下,还耽于享乐,不仅令前线战士们寒心,这天下老百姓恐怕也会戳着他的脊梁骨骂!

这天正是明景帝的生辰。

宫乐大作,清正和雅。

待明景帝和众妃嫔、宗亲入座后,宫廷乐坊的舞姬也踏着娉婷的步子,登上了孔雀台。

孔雀台是前朝皇帝专门修的歌舞台子,现下却便宜了明景帝。

一曲终了,宁婉仪却还没有到。

按理说,她应该早就到了的。

妃嫔应赶在皇上和皇后之前入座,否则将视为不恭敬。

今日是明景帝的生辰,意义更加特殊,更加重要。

见明景帝皱着眉头看着那个空位子,皇后侧过头掩住眼里笑意,装模作样地差了个小太监去钟粹宫催一催。

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钟粹宫的小太监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

“皇上,婉仪主子刚才发动了。”小太监喘着大气儿高声道。

显然,这个小太监也是聪明的,不想让自家主子在皇上和宗亲面前留下恃宠生娇的映像。

可惜,再怎么算计也抵不过皇后的一个小小的手段。

显然这是皇后故意的。

若是小太监早点儿到,明景帝还会看在宁婉仪生产的份上,不计较她的失仪,甚至还会关心几句。

然而,小太监被皇后暗中拖了时间,明景帝的耐心已经告罄,心情已是不愉,纵然再如何解释,一个恃宠生娇是跑不了的。

可怜的宁婉仪,还在产房里拼命,外头,她孩子的父皇已经对她不满了。

这就是皇帝。

也许这个孩子对宁婉仪至关重要,然而对明景帝来说,也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他还年轻,以后有的是皇子公主。

宁婉仪终究还是没有躲过皇后的算计,在明景帝生辰这天发动了。

她的预产期本不是这个日子。

有些妃嫔会特意选一个吉利的日子,让自己的孩子出生,好讨一个吉利,然后母凭子贵,得封高位。

没想到宁婉仪也是这样的庸脂俗粉,竟拿自己的孩子作筏子。

若是以往,明景帝是不会这么想的。

谁让现下他对宁婉仪映像不佳呢?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皱眉,在关键时刻就能起决定作用。

显然,背后有良妃暗暗推动下,皇后的招数高明了不少。

这点小手段也只是开始而已。

明景帝显然不可能撇下寿宴却等一个婉仪生产,纵然心里虽然有些担心,但也只是一点罢了。

“皇后,把宫里的太医全叫到钟粹宫,宁婉仪和她腹中的皇嗣,绝不能有半点闪失。”明景帝道。

皇后一听,脸上的笑容僵了僵,随即又恢复自然,道,“还是皇上想的周到,应是这样。”

她还是小瞧了宁婉仪在明景帝心里的地位。

皇后挑在这天让宁婉仪生产,可不仅仅是只是想耍点小手段。

若是往日,太后必定会亲自守在钟粹宫,直至宁婉仪生产结束。

有太后镇着,钟粹宫必定是井然有序,出不了乱子,也就找不到浑水摸鱼的机会。

然而,现在钟粹宫没一个主事人,就算太后派了身边的姑姑来看着,只要有心,也是无济于事的。

终日打雁终被雁啄了眼。

太后绝对想不到,皇后竟然用在她这儿学到的招数和她作对。

交泰殿。

苏之婉看着这些宫妃一个个略有不安的样子,恐怕现在谁的心思都不在宴会上了。

她们都关心的是宁婉仪的孩子。

现下宁婉仪便如此受宠,若是生了个小皇子,那她们又该如何自处?

☆、第37章 诞下死胎

女人生产总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有时候一两天都会呆在产房里,压抑着身体的痛楚,只为自己的孩子早点来到世间。

古代女人尤甚。

等到宴会结束,已是入夜了。

入夜的后宫宛如鬼魅,带着来自深渊的怨气,像是要吞噬一切的罪恶。

明景帝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钟粹宫产房外时,还能听见宁婉仪压抑的哭喊声。

一声,一声,仿佛打在人们的心口。一些胆小的妃嫔,脸色顿时苍白了许多。

“宁婉仪现在可还好?”明景帝拦住了一个嬷嬷问。

苏之婉认出来了,这位嬷嬷是太后身边的得意人,三四十岁的样子,听说祖上是医术高明的太医,再加上自己又有天赋,在后宫沉浮多年,这些个后宫阴私绝对逃不过她的法眼。

若是没有这位王嬷嬷,恐怕太后早在还是妃嫔的时候就被弄死了。

所以太后很是感激她,待她颇为亲近。

只是整个后宫知道有这么一位王嬷嬷的人不多,就连苏之婉也是在明孝元皇后留下来的人手中知道的。

今儿个宁婉仪生产,太后竟舍得派王嬷嬷来坐镇,看来,太后是极为看好宁婉仪的,就盼着宁婉仪能生出个小皇子,再出月子和皇后打擂台。

说来,太后和皇后如今的关系也只是面子情了。

或许是以前皇后在太后手底下受过气,如今,长了本事,再加上太后私底下算计她,皇后自然会反击的。

这一来二去,往日的情谊烟消云散,只剩下利益的争夺。

后宫的事,太后早年以礼佛的名义全交给了皇后,如今也不好明着插手,只能暗中用点手段。

皇后的凤印被明景帝交给了良妃,她虽占着名正言顺的理,可行事起来,也有几分缩手缩脚。

这两人正是斗的旗鼓相当。

现下,就看着宁婉仪肚子里的皇嗣了。

只要是个皇子,太后就能名正言顺地为宁婉仪讨位份,自然皇后就势弱了。

不过,有良妃暗中推动。

苏之婉就静静地看礼佛的太后娘娘是怎么赔了夫人又折兵的。

王嬷嬷神色并不见慌张,面色平静,只是福身道,“回皇上的话,宁婉仪现下恐有难产之兆,母子有危,奴婢正要去取百年老参,以期宁婉仪平安生产。”

明景帝一听,愣了半晌,摆摆手,示意她下去,倒在椅子上,神色有些恍惚。

苏之婉微微皱眉,撇了撇嘴,看他这样子,这是又想到了苏之娴?

当年苏之娴就是难产而死,只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太子。

虽然明景帝对明孝元皇后的感情能骗到一些小姑娘,可是这其中真正的爱意又有多少?

有时候爱是会随着时间消逝的,特别是帝王之爱。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年一次的选秀,这偌大的后宫不知道又会添多少新人。

也许前几年,明景帝会悲痛欲绝,然而过了十年,明景帝对苏之娴依旧念念不忘。

对一个帝王来说,这是绝对不可思议的事。

那么苏之婉就可以大胆地猜测,或许眼前这个深情的皇帝知道些什么。

在苏之婉看来,明孝元皇后的死绝对不简单。

那日皇城地动,明孝元皇后确实为了救明景帝被柱子压到了,却绝对没有严重到生了孩子就马上死的程度。

而在皇宫,天下的权利都集中在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手里。

只要他不想让皇后死,再怎么说也可以吊上一口气,绝对不可能是马上就去见了阎王爷的程度。

明孝元皇后明显是被人暗害了。

而且是恨毒了她的人,就怕明景帝把明孝元皇后从鬼门关给拉回来,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她生产的时候动了手。

也许还想拉上她腹中的皇嗣,让她们在阴间团聚。

然而,明孝元皇后也不是省油的灯,终于还是在拼了命的情况下,生下了太子。

自己却一缕香魂烟消云散了。

这一切,明景帝应该也是知道的。

可笑的是,明景帝作出一副痴情不悔的样子来,又不去追查凶手。

也或许他心里隐隐有个猜测,却又不敢肯定。

苏之婉心里嗤笑,虽然她没有见过传说中的明孝元皇后,但是,凭良心说,目前她能在皇宫里混得高位,全沾了这位皇后的光,所以打心底就颇看不起明景帝这番作态。

太后自到了钟粹宫便坐在一旁,手里拿着佛珠,不停转动,闭上眼默念着佛经,一副宝相庄严的样子。

她其实极为在意宁婉仪肚子里的孩子。

说起来,为王家培养一个和王家亲近的皇帝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更多的,她是想培养一个能和皇后对立起来的宠妃。

在皇后得宠之前,后宫说是皇后掌权,其实她也只是管管闲事而已,大事上,还是太后拿主意。

人对权利都是渴望的,陡然没了,那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皇后得宠之后,也不拿后宫大小事到慈宁宫“请教”她了,从这一点,太后就可以看出,皇后心大了。

后来放弃皇后,也就不奇怪了。

如今,太后就看着宁婉仪的这个孩子了。

听王嬷嬷说,怀的是个皇子。

苏之婉呆在这人来人往的钟粹宫也没啥事干,还有可能遭怀疑,索性向明景帝说了一声便回了咸福宫。

明景帝似乎还在出神,听了苏之婉的告罪,只是摆摆手,算是允了。

几个贵人小仪,估计也是怕麻烦,与明景帝告了罪,和苏之婉一起走了。

钟粹宫的不远处,便是御花园的小池塘,周围假山环绕,鹅卵石铺成的小道,在绿树红花掩映下,意境悠远,十分漂亮。

苏之婉坐在鸾驾上,由几个小太监抬着,还没有到咸福宫,就听到钟粹宫传来消息——宁婉仪,诞下死胎!

“呵呵。”苏之婉都想象到这会儿太后是个什么表情。

还有些后悔这么早走了,没有看成太后的笑话。

自进宫以来,这位礼佛的太后便看她各种不顺眼,就差没指着她的鼻子骂了。

苏之婉迟早都会收拾她!

打发了传话的宫女,没一会儿,苏之婉就到了咸福宫。

在钟粹宫呆了些时候,已经是月上中天了,本以为咸福宫没有客人,没想到还是有个人在这儿等着她。

“阿婉……”十岁的小太子坐在她寝殿的大床上,眨巴眨巴大眼睛,瘪瘪嘴,委委屈屈道。

苏之婉深吸一口气,忍了忍还是没忍住,翻了个白眼。

她还是低估了李承泽的厚脸皮程度!

她装慈母,他就卖萌。

这种配合……呵呵。

“太子殿下这是怎么了?”苏之婉也懒得作出一副慈母样子了,懒懒道。

身后的侍书弄琴默不作声地为贵妃娘娘取下发钗,散开发髻,也不介意太子殿下的存在,直接褪下外衣,扶着贵妃进了仅一个屏风之隔厢房。

厢房里放着巨大的浴桶,热水已经满上了,水雾缭绕热气弥漫。

过了一会儿,等到苏之婉躺在了浴桶里的时候,李承泽才慢吞吞地走进来。

“你过来干什么?”苏之婉笑道,“听说你多了一个弟弟?”

宁婉仪诞下的是男胎。

“不过在娘胎里就死掉了。”李承泽耸耸肩,毫不在意地说,显然他的消息也不慢。

他从来不在意他有多少个“弟弟”、“妹妹”。

只要没有一个是从阿婉肚子里出来的就好。

只要阿婉玩的开心就好。

苏之婉扬起手,从花瓣里露出白皙精致的手腕,丝毫不顾李承泽瞬间火热的眼神,难得有这个心情玩起了水,“这几天明景帝可能又要跟你开一场父子情深了。他今天可是又想起了你的生母,我的姐姐了!”

李承泽虽然严格来说并不是明孝元皇后的孩子,不过明孝元皇后留下来的势力,却是他继承的,再怎么说,也是有几分情谊在的。

想起刚开始明景帝对他的嘘寒问暖,忍不住撇撇嘴道,“他现在可没空理我这个苏家皇子。”

苏之婉挑眉,笑道,“你又鼓捣苏家干什么事儿了?”

“我让苏家鼓动王家去联名上书弄出了个科举制雏形。”李承泽笑道。

这个朝代如同没有火药一般,也没有科举制,还处于类似于九品中正制的年代。

所有官职基本上由世家大族垄断。

一个王朝除了领头羊的皇帝,还由各个大小官员组成,而就目前来说,官员与世家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一个皇帝绝对忍不了的。

但是一时半会儿又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打破这种局面,让明景帝头疼不已。

这时,王家的谏言,让明景帝眼前一亮。

“你就这么给王家挖了个坑?”苏之婉丝毫没有同情心地说。

“王家也算是清流,这种扬名天下的机会,能把苏家踩在脚底的机会怎么可能不答应?”李承泽笑道,“过几天,伴随着王家的扬名天下,苏家不得不蛰伏起来了。”

“哦?”

这些朝堂上的事,苏之婉一向是不怎么管的,都交给了李承泽,只是偶尔知道个消息而已。

“到时候,那些世家大族会哭着求着苏家出面的……”

☆、第38章 撕逼大战

科举制固然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制度。

然而,纵观历史,所有的改革在实行初期,都是极为艰难的,比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等等。

科举制给天下莘莘学子带来了福音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也彻底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朝堂上官员的垄断,也一定程度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把天底下所有的考生聚集在一起只为了争朝堂上仅有的几个官职,自然要分出个子丑寅卯出来。

状元、榜眼、探花,这前三名都是皇帝在一干已经由官员挑选好的文章里选出来的,是绝对有真材实料的能人。

皇帝又不是傻,尽管世家想给自家子弟开开绿灯,然而也顶多能给个机会而已,真正的决策权在龙椅上坐着的皇帝手里。

他说什么便是什么。

谁家氏族没有几个需要受家族福荫的子弟?

一个科举考试,便把这条路子给堵死了。

一时之间王家便成了世家大族的眼中钉、肉中刺。

王家并不是没有想到上了这个折子的后果。

这个谏言明景帝是一定会采纳的,也会把这事儿交给王家负责。

采纳之后,就得王家来收拾烂摊子。

王家已经预料到成为世家大族眼中钉的局面,但是,这年头,只要皇帝一意孤行,即使是世家也不可能阻止。

就像是商鞅变法,秦孝公在位时不顾艰难险阻坚持变法,尽管那些氏族恨不得把商鞅给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但那也是在秦孝公死后,新君继位的时候,干的事了。

明景帝看着也不过三四十岁,自然有这个时间等科举制改革尘埃落定,作为改革的领头羊,王家自然也就安全了。

还是那句话,作为清流,他们看中的是名声。

一旦科举制是王家提出的这一消息传出去之后,天下读书人莫不感谢王家给他们这条出路,到时候,等朝堂上新鲜血液一换,恐怕大小官员都得卖王家一个面子。

这一来二去,王家只要挺过这段时间,便是一飞冲天的时候了。

到时候别说什么苏家了,便是记入史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今当官的,谁不求个名垂青史呢?

王家看中的是这无形的利益。

刚开始李承泽要苏家把科举制透露给王家,让王家出面去上达天听的时候,苏家是百分百不愿意的。

甚至苏老爷子,直接拍拍胸脯,说是,在科举制没有成效之前,一切攻讦苏家都可以撑下去。

由此可见,科举制对清流文人的诱惑力是有多大。

然而,李承泽仅用一句话便说服了苏老爷子,让老爷子成功地改了口。

那日,等李承泽和苏老爷子先后出了书房,已是黄昏,宫门已经快落匙了,太阳的微光撒在他俩身上,像两只老谋深算的狐狸。

自古以来前朝与后宫都是连在一起的,随着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后宫自然不可能风平浪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