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熙存道:“好,既然是这样,那过几天我再回家一趟,跟我爹说这事。”
姜采月道:“嗯,回去不只劝你爹,只好能把你家布庄的工人带几个过来,我们这毛线需要染色,而且他们纺线的技术肯定也比我们好。”
张熙存听了拍手,说道:“对啊,确实是,我怎么忘了,咱们这做的也算是纺织呢,和我家的布庄有关!行,你先教着大家吧,我先带人剪毛处理羊毛,等有空再回家。”
姜采月道:“嗯,我们都先做着,只是眼下我们这些羊也不够用,不如你看哪里有人养羊,再叫人出去收购吧,羊毛越多越好。”
“行,我知道了……”
由于太想看到毛裤什么样儿,这几个女人晚上都没走,柳翠香那边,从县城里带回来好几个仆人,家里的事有人做,她也不担心柳老忠吃不上饭了,张湘霖有春儿和冬儿看着,她便坐在那里一直织,她织的第一条毛裤是给柳老忠的,天马上冷了,柳老忠早年受寒,一到天冷就腿疼,正好给他穿,张熙存年轻,还可以等几天。
到一更天的时候,姜采月已经把张湘语的小毛裤织好,虽然小姑娘已经睡着,几人还是鼓捣着给她套到身上。
小孩子睡得实,就算在梦里穿裤子也不醒。
见到那裤子软软的贴在身上,几个女人都开心,七嘴八舌道:“好,真是太好了,从没见过这么合身的裤子。”
“是啊,从前都用羊毛絮棉裤,又松又肥的,要有里子要有面儿,拆洗的时候特别麻烦,现在好,穿脏了直接洗就行了。”
“这不薄不厚的,正好春秋穿,窗着随身,干活也不会像夹裤夹袄一样碍事了。”
姜采月说道:“好是挺好的,但是我们现在处理羊毛的工艺不熟练,线纺得不均,羊毛也有点硬,可能会有点扎,以后要想办法再好好处理一下。”
柳翠香道:“这都不是问题,做多做久了,自然就找到方法了。”
女人们的兴致上来,干脆连夜又纺线,各自给自各的男人又织毛裤,只有姜盛喜那里晚一点,要等周六红给顺顺织完才行。
姜采月也给霍铁砚织,一边织一边想,不知道砚哥那里找得怎么样了,如果他回来的时候,能把寻儿带回来就好了,自己也给儿子织一套小毛衣和毛裤,让儿子试试这新鲜的东西。
虽然想儿子,可是实在太忙,做这事又能和找儿子联系在一起,所以做着格外有劲儿。
一直忙到深夜,大伙都困得不行才散了,各自回去睡觉,只有周六红还在姜采月这里陪着。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群女人又聚在这里,今天不止柳翠香、孔氏和周六红,连钱氏和张氏也来了,这两人都在姜采月这里按斤买了羊毛,自己纺线,跟姜采月学怎么织。
人一多起来,姜采月更忙得不行,自己的手里的活儿根本没多少时间做,全都在教别人,动不动张湘语还过来捣乱,把毛线抖出一堆,系成疙瘩什么的,结果春儿和冬儿不只看孩子,还要负责把毛钱解开,忙得不亦乐乎。
女人们对做衣服的热情之高,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的,先是与姜采月关系好的这几个被带着全都做毛衣,没几天的工夫,村里只要没与姜采月交恶的,就全都来了,这个来那个走,挤得一团一团的,姜采月家简直成集市了。
幸好这还是马上要收田,各家各户都有点忙,不然来的人更多,就更要姜采月的命了。
不过这倒也有好处,因为这些人急着学织衣服,怕姜采月做家里的活耽误时间,只要她一说做什么,便有一群人跑去帮她做了,弄得她除去上茅房的时间,连炕都下不来。
周六红学会织毛衣,便回家去张罗送顺顺上学堂,顺便把张湘语也带去了,还有刘二家的两个孩子,再加上村里其他孩子,学堂也招了十多个学生,只是大小都有,大的十一二岁,小的只有三四岁,弄得那位初为人师的先生颇为头疼。
姜采月这里忙活了几天,该学会的人学得差不多,不是总来了,有些想学没学到的,也回到家里收田去了,有时间纺着毛线,等秋收后再回来。
张熙存那边也把羊毛剪完了,找了短工们清洗晾晒,他便带上张湘语那条织完的小毛裤回县城。
张禄庭是个商人,当年的能看出这里面的商机,如此新奇的玩意儿,他感觉就算不赚大钱,肯定也赔不上,便也支持儿子,给他拿了一部分银两,又从布庄里抽了几个人手让他带到五牛庄。
这几个人来的当天,便接手了处理羊毛和纺线的工作。
他们接手之后,毛钱的质量立刻上来了,而且还染了色,到第三的时候,染然色的成品毛钱便能用了。
这下之前那些自己纺线的女人们又眼红了,即便正家忙,也跑来买有颜色的钱,姜采月发挥的余地更大了,教大家用彩色的线拼花纹,告诉大家等以后有空再教大家其他花针。
小小的一根线、四根针,变化多端,弄得整个五牛庄的女人都快疯魔了。
霍铁砚出去找寻儿,这次走得时间长,一走竟然半个多月。
等到他回家来的时候,家中的院子里挂得到处都是彩线,进出的女人一个个呵呵的,弄得霍铁砚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离开的这些日子,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进到屋里的时候,姜采月和柳翠香、周六红、孔氏、刘二娘、还有两个不下田的女子正坐在那里织着。
姜采月给霍铁砚织的毛裤已经完工了,换了彩线给他织毛衣,顺便也在教其他人。
看到霍铁砚回来,姜采月扔了手里的东西就上来问:“砚哥怎么样了?有寻儿的消息吗?”
第721章 莫非从天而降
面对她期待的眼神,霍铁砚真不忍心说出来,可又不能不说,只能微微摇头,说道:“还是没找回来……”
姜采月眼中的光芒瞬间黯了下去。
霍铁砚心疼,拉住她的手说道:“不过我也打听到,那些奇装异服的确实有,只是见到的人谁也说不清,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了,只知道在北边那一带出现过,见到的人有说向东走,有说向西走,还有人说向前走或者向北走,完全摸不到头绪,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能确定的只是,那肯定不是我们大昱国的人。”
姜采月愣了半天,说道:“不知从哪来的,也不知到哪儿去了,莫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现在昱国境内,还不是昱国人,到底是什么?”
霍铁砚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起先我还以为是旬国余孽过来捣乱,可是仔细问过,那些人的服饰和语言不是旬国的,搞不清到底是哪里人。”
“那这么说,寻儿肯定是被那些人带走了?”
“这个……”
霍铁砚迟疑了一下,不敢把自己一直以来的猜测告诉她,只能能给她一丝希望,说道:“或许吧。”
姜采月听到眼睛又亮起来,说道:“那、那我们再找,不行就到他们出现的那一带去等,或许他们还会来的!”
霍铁砚见她马上就要去的样子,连忙把她拉住,说道:“月儿你别这样,你去等也没意义,那些人从前没出现过,只这一次,可能是偶然到这里来,不可能会再次过来的,而且我已经告诉那里的人,只要再见到这些人,只要再见到那些人些,说什么把他们留住,而且立刻来告诉我们,那里距这里,骑马跑的话,只要半天就到了,不会耽误事,你去那里空等,只是在浪费精力!”
孔氏也跟着劝,说道:“月儿,你就别糊闹了,你看铁子出去找这么久,回到家里一口水都没喝,你就不能照顾一下他。”
姜采月这才勉强忍下心头的冲动,拉着霍铁砚到另一个屋子,说道:“砚哥你先歇着,我给你做饭,对了,这些天冷了吧,我还给你织了条毛裤,一会儿就给你拿来。”
霍铁砚实在累了,说道:“好吧,月儿随便弄口吃的给我就行,别太累着。”
说完疲惫地躺到炕上休息了。
姜采月到外屋点火做饭,周六红和柳翠香也出来帮忙。
等到她们把饭菜做好,姜采月进小屋去看,霍铁砚已经躺在那里睡着了。
看着霍铁砚这些天累得又黑又瘦,胡子又长老长没时间刮,姜采月也在心疼,都为了儿子,自己那高大魁梧的丈夫也熬成这般模样。
想着她悄悄把桌子摆上,轻手轻脚把饭菜端进来,想先盖在那里,等一会儿霍铁砚醒了再穿。
可是她这里才端完饭菜,霍铁砚便听到了,睁开眼睛坐起,说道:“做好了,这么快,我才闭了一下眼睛。”
姜采月叹气,说道:“哪是只闭了一下眼睛,你已经睡一会儿了,砚哥,这些日子累坏了吧,是不是又没吃好睡好?要不……要不我们不再找了,再这样下去,把你我都熬完了,只要寻儿还活着,我们就安心了,等到他长大,自己会回来找我们的……”
说是这样说,可是说到后来还是说不下去了,眼泪又掉下来。
霍铁砚过来把她抱住,说道:“月儿你胡说什么,那是我们的儿子,只要一天没找到,我们就一天不会放弃,他是我们的,我们一定要让他回到身边。”
姜采月哭着点头,说道:“嗯,嗯,一定回来,只是砚哥你别再这样了,找寻儿要紧,你的身体也要紧,就算找寻儿,也要休息好啊!”
霍铁砚轻轻拍着她的后背,说道:“我会的,我会的,月儿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我自己,你看我那么强壮,瘦点没关系是不是。”
姜采月忍住眼泪把他拉到桌边,道:“快来吃饭,嫂子专门到猪场去拿的猪肉呢,来不及炖,我给你做的水者肉片。”
霍铁砚为了哄她开心,大口大口地吃着,边吃边称赞她的手艺好。
那屋里的几个女人识趣,见他们夫妻终于相聚,谁也不过来打扰,有其他人过来找姜采月学织衣服,她们也都帮着教,不让这些人找姜采月。
姜采月部霍铁砚一起吃了点,吃完后霍铁砚和她一起把桌子收了。
姜采月来不及收拾厨房,先到那屋去把给霍铁砚织好的毛裤拿过来,说道:“砚哥,这是我给你织的毛裤,正好现在穿,你快穿上试试合不合身。”
霍铁砚看了奇怪道:“月儿这是什么裤子,怎么这么奇怪,是不是瘦了点?”
姜采月把手伸进裤腿撑开说道道:“不瘦,能撑开的,这样贴在身上不灌风,走起路来也不穿掉,不用总把腰带系得死死的。”
霍铁砚到炕上把外裤脱掉穿起来,感觉和穿其他裤子都不一样,迈着步子说道:“嗯嗯,是挺好的,真是不系腰带都不掉!”
姜采月看着长短和大小都挺合身,说道:“嗯,确实还可以,就是没有颜色,不过这样自然的也挺好,只是羊毛处理得不太好,会有会有点扎?”
“不会,里面还有中裤呢,而且我皮糙肉厚,扎点也感觉不出来。”
“那行了,晚上我给你穿条带子,明天就能穿着了。”
霍铁砚高兴,说道:“月儿手真巧,这是怎么想起来看,把裤子弄成这样。”
姜采月抿了抿嘴,说道:“这想法我早就有了,只是之前没时间弄,让熙存养羊,想的不就是这个,对了,张大伯也支持我们了,外面的彩线就是他派工匠来做的,翠香家和娘家晒不下,才弄到咱家来,还有,熙存又派人去养羊了,我打算把你存的钱都用在这上面,使劲发展牧场,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好了,咱家的事你作主,存钱的时候不就说了,看到什么相应的事情,你做就好了,这些事我不懂,只给你跑腿就行了……”
第722章 开始了
霍铁砚回来之后,本来还打算再出去找几天,可是姜采月见他累成那个样子不忍住,便把他留在家里了,让他先帮张熙存张罗着,张家的工匠过来需要有地方住,以后牧场扩大了,也需要很大场地,所以还要再建房子,
虽然上冻前时间不多,却也能把地基挖出来,材料都备上,到明年春暖之后,一气盖起来就行了。
霍铁砚也担心姜采月怀着身孕太过操劳,便暂时留在家里,万一有哪里来报有相似小孩子的消息,他也好赶过去确认,以免姜采月着急上火,把身体累垮,肚子里的孩子也要遭殃。
一忙活一个秋收就过去,五牛庄里到处都堆着没脱粒的粮食,包括姜采月家的院子。
因为经常有人打扬,扬得到处都是灰尘,张家的工匠们也不敢染线了,不然不能在外面晾晒,放在屋子里阴干或者烘干的容易出问题,便干脆不染,只是一直在纺。
这些日子,姜采月把众人教得差不多,柳翠香在家里代她教别人强,周六红更是跑到酒楼里去推广,先送给她曾经的房东嫂子一些线,在酒楼里教她织,那嫂子又把这方法向别人宣传,便又有其他女人过来学,弄得酒楼里即便不是饭口,也坐了好多人,东子嫌他们耽误酒楼的生意,把她们都赶到车店里去了,反正车店不是专门吃饭的地方,大堂里经常空着。
不过这样也好,有很多住店的人见到这东西好,离得稍近的,回去便让女人过来学,织毛衣的方法传扬得更快了。
姜采月能脱得开手,便和霍铁砚一起进城,办她觉得最为重要的事,就是制作商标。
夫妻俩再次找到那个画师,把想法跟他说了。
这个画师也很同情夫妻俩,见他们竟然想这种办法找寻儿,便又细心为两人画了一幅寻儿的小肖像,笔触尽量简洁,却画得惟妙惟肖,画完之后在画像上写下小小的“霍寻”二字,然后又在下方写上地址,这样不管是放在什么东西上,都可以当作标识。
这次他完全按照刻版印制的要求来,而且一连画了好多幅,尽量画得相同,留给姜采月和霍铁砚备用。
两人对这画师十分感激,给他留下足够的银两酬谢,然后带着小肖像又去找工匠刻版,也同样刻了好几个,生怕万一损坏,再补的与之前不同。
霍寻的肖像和名字当商标,毛钱的字号名便叫寻记,虽然张熙存占了很大一部分股,但是从头到尾都是姜采月的创意,所以名字被霍家占了,张熙存也没意见,更何况姜采月和霍铁砚的本意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为了找儿子回家,张熙存没有半点反对的意思,还为他的苦心感动。
等到势头造得差不多了,家里的商品也攒下一些,姜采月和霍铁砚、张熙存便张罗着,把毛线上都贴上“商标”,然后弄出来出售。
头几天只在镇里的街边试了试,就在霍家酒楼和东子车店中间的路口。
织毛衣的方法已经在这里推广开了,毛线自然好卖,虽然妇人们自己在家也可以纺线,但是自己手工纺的总没有张家工匠用机械纺出来的好,再加上出售的毛线是有颜色的,当然更受欢迎,所以这几的毛钱卖得非常好。
就这样张熙存便在这条街上又租下一间小屋,专门卖毛线,然后带姜采月和周六红、柳翠香回到了县城,继续去推广毛衣和毛裤的织法。
到县城里更好办,张家几家布庄都是县城里生意最好的,这三个女人一人坐镇一家布庄,教那里的绣工们织毛衣,同时到店里来的买布的也多数都是女子,看到她们弄好奇,便都尝试着学,只是织一件毛衣,用时确实久,所以姜采月等人不能很快离开。
姜采月教这些人的同时还在想,似乎应该把织毛衣的方法做成图册,毕竟花针的种类太多,如果自己一样一样地教,教到自己这个孩子生都教不完,实在太占身子。
不过画图册也是慢工,而且普通人家的女子肯定买不起,还不认识字,也是个麻烦事,没办法便只能在张家的绣工里挑机灵的,一样一样地教,然后让她们再教别人。
等这一气忙过去,头场雪都已经下过了。
霍铁砚和姜盛喜杀了一百多头猪,把猪肉都冻好,再加上精打细算出来咸蕨菜,两人打算到京城去送贡品了。
姜采月闻讯和周六红从县城里回来,柳翠香不愿在张家呆,便也找借口带霖儿回了五牛庄。
张湘语现在算是霍家的孩子了,这些日子一直留在村里读书,春儿和冬儿陪着她,姜采月不在家的时候住在柳家,姜采月在家,她们便住到姜采月家里去。
小姑娘从小便被很多人带大,跟谁都不认生,所以在哪里都行,只是见到姜采月手仍然很缠着她,见她回来又让她抱着。
姜采月的这一胎已经三个多月,肚子微鼓。
霍铁砚怕累到她,见她抱张湘语,便让她坐到炕边,两人坐在那里说话。
姜采月道:“砚哥,你们现在去,年前还能回来么?”
霍铁砚摇头说道:“恐怕回不来,走到京城就要两个月,在那边交完贡品,我再找屠大哥办事,时间肯定不够用。”
“看来这个年又不能在一起过了。”姜采月坐在那里叹气。
霍铁砚也很不是滋味,儿子没了,自己还不在身边,让妻子和娘家人过年,想想就难过,可是没办法,猪肉这东西特殊,不是冷天根本没法运,如果运一群活猪到京城,一路上折腾,到地方都瘦成狗了,猪肉吃着也不对味儿。而且之前为了防止皇帝把姜盛喜叫进京城去养猪,跟他谎说,之所以姜家的猪肉好吃,是这里水土的原因,万万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