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在金庸世界-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燕道:“又出什么事了?”

吴劲草道:“鸠州来报,徐寿辉手下的部将陈友谅起兵反叛,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什么?”众人皆起身惊叫,面面相觑。不想刚收到了韩林儿的死讯不久,就又收到了徐寿辉的死讯。数日之间,东西两路义军的首领先后被人害死。

铁冠道人叹道:“看来教主所料不差,随着天下局势的转变,各路义军的野心果然越来越大。”

韦一笑道:“这陈友谅原是丐帮的长老,还是成昆的徒弟。上次他设计本教,还没有找他算账。这次他又如此,可不能再放过他了。”

范遥道:“刚才还说无处下手,现在不就有了吗?”

殷天正道:“范右使是说……”

范遥点头道:“这陈友谅是本教叛逆,咱们攻打他,任谁也说不出不是来。”

杨逍道:“这却是一个好机会,教主意下如何?”众人皆看向慕容燕,等他拿主意。

慕容燕环视着众人,道:“传我号令:说不的大师前往应天,营救廖兄弟出险;其余人等随我前往江州,捉拿陈友谅。”

“是。”众人齐声应命。

转日,慕容燕率领杨逍、范遥等人并五行旗离开少林,南下江州,只说不的一人赶往应天。近年来明教声势大盛。五行旗各旗相应扩充,五旗合在一起,足有近十万人。这些人隶属于明教总坛,不归朱元璋、徐寿辉等指挥。

慕容燕率大军南下,不日便进入了原徐寿辉的地盘。陈友谅是丐帮出身。徐寿辉手下的兵将对他认同感本就不强,兼之他背主反叛在先。所以沿途的守将听闻慕容燕是讨伐叛逆而来,皆开城请降,已做前驱。慕容燕对这些将领好生安抚,言此次讨伐,只杀陈友谅。余者不究。

慕容燕一路行来,一仗未打,便抵达了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的都城,早已被他经营的铁桶一般,城中守将皆是他的心腹。断无反戈投降之理。慕容燕也不抱侥幸,当下在城下安营扎寨,全军休息一日后,第二天一早便开始攻城。

江州城下,只见五色旌旗招展,五行旗众头裹五色头巾,整齐排列在城下,阵中一片肃杀之气。城上守军也是严阵以待。突然,城下旌旗一挥,五行旗众呐喊着冲向城池。城头的守将立刻做出反应。厉声嘶吼着:“放箭!”一时间城头上箭如雨下,不断的有五行旗的人被射倒,但更多的人冲到了城墙下。

五行旗众竖起了云梯,开始蚁附攻城。而城上的守军也开始用落石、撑杆、金汁等防守。只见不断有人被石块砸下,不断有云梯被推倒。但五行旗众毫不畏惧的继续进攻。终于,有人攻上了城头。虽然很快就被赶了下来,但随着时间推移。攻上城头的次数越来越多,城头上的战势开始呈现胶着状态。

就在双方相持不下时。一群巨木旗教众抬着十来根千斤巨木奔着城门冲了过来。城上守将看到后,急令放箭阻止。但城头上战势正激烈,根本组织不起太多的弓箭手来防御,只有稀稀拉拉的箭只射了下来。偶有抬巨木的教众被射到,旁边也立刻有人补上。

就这样,十来根巨木被抬到了城门前。突然间一声吆喝,十来根巨木同时抛掷出手,撞在了城门上,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城门登时被砸的四分五裂。城外明军大声欢呼,士气大振。城内守军立刻组织兵将在城门防守。跟随在巨木旗之后的,是烈火旗和洪水旗,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喷筒。“放!”只听一声令下,火焰、毒水齐发,城门的守军立时死伤狼藉,狼狈而逃。接着以锐金旗先锋,城外明军攻进了城门。

江州城内,汉皇宫,陈友谅正在和太师邹普胜、丞相张必先商议应对城外明军的对策。突然得报:“明军已攻破北门,攻进城了。”

“什么?!”陈友谅惊叫而起,突然头脑感到一阵眩晕,身子摇晃了一下,跌坐在椅子上。

张必先急忙叫道:“陛下,咱们快走。”

陈友谅叹息道:“事到如今,朕还能到那里去?”

邹普胜道:“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陛下断不可灰心丧气。”

陈友谅振奋道:“不错,只要朕人还在,就总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太师,多谢你点醒了朕。”

邹普胜连道:“不敢,不敢。”

当下,陈友谅便带着自己的随从亲卫离开皇宫,奔南城门而去。得到南城门,陈友谅的亲卫大叫道:“陛下在此,快开城门!”守在南城门的兵丁急忙将城门打开。

陈友谅一马当先,策马驰出。

陈友谅刚率队奔出城门,只听轰的一声大响,尘土飞扬,城门口地面突然陷落,露出一个径长三四丈的大洞,陈友谅及其亲随全部落入洞中。

在城门守军的惊呼声中,大洞四周泥土纷纷跳动,钻出一个个头戴铁盔、手持铁铲的汉子来。厚土旗掌旗使颜垣越众而出,道:“陈友谅,我已经恭候多时了。”原来厚土旗早从远处打了地道,在除北门外的其余三座城门前挖了大洞,就等陈友谅自投罗网。

陈友谅被捉后,城内守军士气尽消,江州城很快便平定了下来。

汉皇宫内,慕容燕高居其上,左右二使、两法王、四散人、五旗使等分列左右。

慕容燕下令道:“带陈友谅上来。”

不一会儿,陈友谅便被五花大绑的被推上殿来。

慕容燕道:“陈友谅,你屡次三番的设计本教,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说?”

陈友谅道:“成王败寇,还有什么可说的?要杀便杀,那来那么多废话。”

慕容燕道:“既然你有此觉悟,那我也就不多说了。推出去,斩了!”

左右当即把陈友谅带了下去。片刻后,底下便将陈友谅的人头呈了上来。

慕容燕看过后,命人将陈友谅安葬。随后道:“陈友谅已然伏诛,下一步,咱们就应当巩固地盘了。短短时日内,连换了两位首领,下面一定人心惶惶。所以我想请诸位再辛苦一下,分赴皖赣各地,安抚人心。”

当晚,慕容燕在江州城中大摆庆功宴,犒赏将士,江州城中满城欢呼。次日一早,杨逍等便分赴各地,安抚原徐寿辉手下的将士。因徐寿辉手下的将士大多是明教出身,对总坛本就信服,所以杨逍等到处,各地守将纷纷欢迎,表示服从总坛领导。不过半个月功夫,原徐寿辉的地盘就尽皆平定。

第五十五章 明王

却说说不的独自到达应天后,受到了朱元璋的热情款待,当晚朱元璋设宴为他接风洗尘。在席上,朱元璋问起他的来意。

说不的道:“‘龙凤皇帝’韩林儿坠江而死的消息传到总坛后,教主非常震惊,特命我前来提廖永忠兄弟前往总坛,教主要亲自向廖兄弟询问详情。”

朱元璋大叫一声,道:“啊呀!大师来晚了一步。那廖永忠已于昨日被属下斩首示众了。”

说不的惊道:“什么?廖永忠死了?”

朱元璋道:“是啊,这廖永忠护住不利,导致‘龙凤皇帝’惨死,不杀他不足以平息军中将士的不忿。属下迫不得已,只有将他杀了。”

说不的明知朱元璋杀廖永忠是为了灭口,但事已至此,也是无话可说。

只听朱元璋继续道:“廖永忠作战一向勇猛,屡立战功,属下也不想杀他,可是全军上下一致要求严惩廖永忠,属下也是莫可奈何,唉!”

说不的听着朱元璋满口胡话,强忍住破口大骂的冲动,深吸一口气,道:“原来如此,那也是没有办法的是了。”

之后,宴会的气氛变得十分沉闷,不多时,便草草收场。

第二日一早,说不的便向朱元璋辞行,要离开应天。

朱元璋出言挽留道:“大师何不多待几日,也好叫小人好好尽下地主之谊。”

说不的道:“不了,教主还着急等着我的回报,我这就回去了。”

朱元璋道:“既然如此,属下就不多留了。”

说不的离开应天后。便径直赶往了江州。当他赶到江州时,杨逍等都已分赴各地。

说不的刚进江州城,慕容燕就得到了禀报,当即就召他来见。说不的进入慕容燕的书房时,慕容燕已等候多时。

慕容燕开口问道:“情况如何?”

说不的道:“教主。属下无能,未能救下廖兄弟。”当即就将他在应天的经历诉说了一遍。

慕容燕听后道:“是这样,此事也怪不得你,没想到朱元璋下手这样快。”

说不的道:“教主,下一步,咱们该怎么办?”

慕容燕道:“这次总坛接受了徐寿辉的地盘。势力上已不比朱元璋弱多少,也是时候解决应天这支红巾军素来自行其是的问题了。”

说不的道:“不错,这次总坛轻而易举的就讨伐了陈友谅,天下注目,正可以借此声势整顿各路义军。这种事情越早解决越好。迟了,恐又生变化。”

慕容燕道:“事不宜迟,我明日就动手前往应天。大师再辛苦一趟,传令下去,召集各地首领前往应天会合。”

说不的道:“好,我这就去办,教主独自前往应天,千万要小心。”

慕容燕知道说不的让自己小心什么。便道:“你放心好了,料来那朱元璋还不敢对我下手。”

次日一早,慕容燕便偕同赵敏、周芷若、小昭、黛绮丝前赴应天。一路上连得本教捷报。又听得各地义军蜂起,慕容燕心下甚喜。

慕容燕路上不与明教义军将领会面,只暗中察看,但见义军军纪严明,不扰百姓,到处多闻颂扬吴国公朱元璋、徐达大将军之声。

这一日来到应天府城外。朱元璋得讯,命汤和、邓愈两将率兵迎候。接入宾馆。

汤和禀道:“吴国公与徐大将军、常将军正在处理紧急军情,得知教主到来。不胜之喜。只以军务羁身,未克亲迎,还请教主恕过不恭之罪。”

慕容燕笑道:“咱们自己兄弟,管这些迎送虚文作甚?自是军情要紧。”

当晚宾馆中大张筵席。酒过三巡,朱元璋带同大将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花云匆匆赶到,在席前拜伏在地。慕容燕急忙扶起。朱元璋亲自斟酒,恭恭敬敬地向慕容燕敬了三杯,慕容燕全都一饮而尽。席间说起各路军情,朱元璋禀报攻城掠地的业绩,言下颇有得色。慕容燕大加称赞。

过不多日,明教众首领纷纷自各地到应天府相聚,杨逍、范遥、韦一笑、殷天正、五散人、五旗使等先后到达。朱元璋又设宴款待杨逍等人,众人正酒醉正酣时,忽然门外教众来报:“波斯总教派了一个使节团,前来参见教主。”慕容燕忙率领众人,出门迎接。

出得门来,只见远远一队人马,穿得花团锦簇,缓缓而来,连马匹上也披红挂彩,喜气洋洋,前导乐队吹起胡笳琐呐、弹着十几只琵琶。几名胡人见慕容燕等人出来,便即下马,奔上前来,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一名为首者说道:“波斯明教圣教主谨派在下前来中华,拜见中华明教慕容教主。”

慕容燕认得此人是大圣宝树王,跟在他身边的两人是智慧宝树王和常胜宝树王。慕容燕将宾客迎入门中,到大厅分宾主就座。

慕容燕开口问道:“三位这次前来,所为何事?”

大圣王站起身来,躬身说道:“我已将黛绮丝圣女的事回报了敝教圣教主,敝教圣教主说只要慕容教主答应一件事,敝教就可以不追究圣女失贞之罪。”

慕容燕道:“哦?是何事?”

大圣王双手一拍,四名锦衣波斯人抬着一只闪闪发光的白银箱子,躬身放到慕容燕身前。箱盖打开,里面锦缎为衬,并排放着六根圣火令。

大圣王道:“敝教‘乾坤大挪移心法’失传已久,听闻中华明教还有流传,所以敝教圣教主希望能用这六枚圣火令换回‘乾坤大挪移心法’。只要慕容教主答应了此事,敝教就不再追究圣女失贞之罪。”

慕容燕吃了一惊,站起身来。中华明教本有十二枚圣火令,前代教主失却。上次灵蛇岛会斗,慕容燕夺回了六枚,想不到波斯总教又送来余下的六枚。如此则十二枚圣火令尽归原主,他这教主当得名正言顺,总教这份礼物。可说隆重之极。

慕容燕当即便道:“此事好说,‘乾坤大挪移心法’本就是从波斯传入中土,如今重回波斯,也算是物归原主。”捧出“乾坤大挪移心法”羊皮,郑重包入锦缎,请总教使节带回波斯。回赠总教圣教主。

三位宝树王大喜,伏地拜谢。

慕容燕已习得心法,此后自可在教中留下副本,让此心法在中华流传。如此一来,中华明教就等于什么都没失去就得到了总教的六枚圣火令。慕容燕觉的有些过意不去。就将三位宝树王请到后堂,把自己所悟到的“乾坤大挪移神功”以及“圣火令神功”择要传授了一些。

过了两天,慕容燕传授神功已毕,中土明教列队欢送,恭送波斯总教使节回归。慕容燕、杨逍、范遥、朱元璋等各有大批贵重礼物回赠。

众人回到应天府明教圣火大堂,教中诸首领站立堂前。

慕容燕从怀中取出十二枚圣火令,放在中间桌上,高声向众人宣布:“昔年本教不幸。十二枚圣火令遗失,幸而波斯总教代为妥善保管。今此大业克成,上代教主心愿得偿。我教上下,永感总教盛德高义。”双膝一曲,向桌上的十二枚圣火令跪下。明教群豪纷纷跪下。

礼毕,慕容燕拿起波斯总教使节送来的圣火令,将上面的三大令、五小令大师诵读。

圣火令三大令:

第一令,不得为官做君:吾教自教主以至初入教弟子。皆以普救世人为念,决不图谋私利。是以不得投考科举。不得应朝廷征聘任用,不得为将帅丞相。不得做任何大小官吏,更不得自立为君主,据地称帝。于反抗外族君皇之时,可暂以‘王侯’、‘将军’等为名,以资号召。一旦克成大业,凡我教主以至任何教众,均须退为平民,僻处草野,兢兢业业,专注于救民、渡世、行善去恶。不得受朝廷荣衔、爵位、封赠,不得受朝廷土地、金银赐与。唯草野之人,方可为民抗官、杀官护民;一旦为官为君,即置草良于度外矣。

第二令,不得虐民害民:本教以救民护民为宗旨,凡有利于平民百姓者,皆为本教应作应为之无上要务。本教所需,可抢劫官府、官仓、官库、财主、大户,可受平民捐献,亦可向民征粮。但必须百姓先食饱,我教众方可动箸。如遇饥荒,有粮食时先施百姓,我教众后食;若粮不足,则我教众不食。教众与百姓争闹斗殴,伤百姓者罪加一等,双方有过,先罚教众。

第三令,不得自相争斗:凡我教众,不论身为教主、左右光明使、护教法王、旗使、门使,或初入门弟子,不得互相分派争斗,如意见不合,仅可辩论争执,粗言咒骂、辱及祖宗亦不算犯令,何人出手殴击,即为犯令,杀伤教友人身、人命,更为大罪。若有纷争,交由上级判断是非,此后即须听命息争,永保和好。

圣火令五小令:

第一令:凡我教众,须守信义,出言如山,不得违诺失信,对教外人士亦当守信。

第二令:同教教众,即为兄弟姊妹,情同骨肉,重情重义,生死不渝。

第三令:尊敬长上,孝顺父母,友爱弟兄,照顾朋友。

第四令:尊重妇女,不得轻薄调戏。任何处女寡妇,如与之有夫妻之事,即须娶之为妻,否则须庄重相对。朋友妻,不可戏,朋友女,不乱语。

第五令:视明教如性命,长上有令,必须竭力遵行,叛教通敌者杀无赦。对教外人士和气相待,甘居下风,不可妄自得罪,为本教树敌。戒荤之禁,今后取消。

慕容燕念毕,顿了一顿,朗声道:“众位兄弟,圣火令回归本教,实是万千之喜。圣火令上记的是本教历代祖传的大令大训,大家今后要郑重遵奉,不得有违。”

明教众人齐声说道:“吾等必当郑重遵奉,不违教令。”

彭莹玉说道:“教主容察:前代教主在圣火令上刻此三大令、五小令之时,百姓受官府欺压凌剥,苦不堪言。本教为众百姓出头,自己自然不可去做官家、做官府。但今日鞑子占我江山,神州沦于异族,我教的最大宗旨,奠过于驱除胡虏,拯救千万百姓于鞑子的铁蹄践踏之下。教主做官家、众兄弟做官府,并不是为了欺压百姓,而是拯救百姓,保护百姓。因此属下等奉请教主为百姓而称王。”杨逍、范遥、韦一笑等随即附和。

这次明教首脑大会应天,本就意图奉教主慕容燕为义军的正式首领,就此称为“明王”,打平天下后登位为帝,建立大明王朝。应天府大多数兵将出自明教,徐达、常遇春等大将,杨逍、范遥、韦一笑、彭和尚等教中首脑人物,对慕容燕向来尊崇信服,一致赞同,只朱元璋、李文忠、胡廷瑞等不愿将大好基业奉之于慕容燕,然见大势所趋,也不敢示意反对。

慕容燕知这时不能退让,稍作推辞,便应了下来。众人尽皆大喜,当即上前拜见明王。至此明教东西两路义军合二为一,尽归总坛旗下。

第五十六章 平定天下

天下主要的反元势力,除了明教之外,还有姑苏张士诚、台州方国珍。他们虽然和明教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