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的小农民-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爸,顺便给我做一个,我也去钓。”孙刚被爸爸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少不了你的,给你准备了。”孙爸冲着儿子挥了挥手里的钢条。

4月--10月为钓黄鳝的好季节,盛夏则是黄金季节。雷雨之前更好。一天当中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更为好钓。

黄鳝在其一生的发育过程中还要经过一种有趣的性逆转现象,小黄鳝都是雌性,长到30多厘米时开始转为雄性,50多厘米以上的均为雄性。黄鳝最大可长到3-4斤重。

黄鳝不喜到处游动,一般经常呆在阴凉潮湿的洞里休息,在夜间才出来活动觅食。有时白天也出来,但较少。也有时在水面上看到它伸出头来呼吸,很快又潜入水下。鳝鱼洞一般处于江湖沟塘池渠岸边水下,石砌的护坡缝隙中也是鳝鱼的栖身之处。

下午四点多,太阳不在是那么灼热。孙刚带着爸爸开车来到水库坝埂上。

水库的坝埂是用石头砌成的,久而久之,受水流和时间的侵蚀,石缝之间成了黄鳝最理想的藏身之所。

钓黄鳝用的钓饵多选用蚯蚓,越大越粗越好。果园里的蚯蚓有不少很符合标准,加上空间水滋润,对黄鳝会更加有吸引力。

孙刚在钩子上穿好钓饵,开始寻找鳝鱼洞。

黄鳝在水中,一般都是自己在软泥中打洞或在天然的泥洞或石洞中穴居的,由一个上洞、一个下洞和一个窝组成,上洞一般在水面上下约10厘米的地方,一般用来换气;下洞在水面下约30—40厘米的地方,用来出窝找食物或逃生。洞径因黄鳝的大小不同而不同,小的手指粗,大的可达6、7厘米,窝在上洞和下洞之间,呈圆形,直径约10—15厘米,是黄鳝棲身、转身、产卵、孵卵的地方。

在钓黄鳝时,经常都要用手去摸洞,如果摸到一个洞较深,而洞边又没有淤泥,一般都是黄鳝洞,就可以下钩了。用手摸洞时,不用担心有蛇,因为蛇一般不躲在水下的洞中,有时在水中虽也有水蛇,但一般在水中不咬人,且这些蛇一般为无毒蛇。另外,在水中很容易区别黄鳝与蛇,前者身体光滑,后者身体粗糙。在用手摸洞时,有些黄鳝以为是食物,有时也会咬手指,但由于黄鳝口中只有硬腭而没有牙齿,只能咬痛手,而不会咬破,可不用担心。

孙刚找到鳝鱼洞后,就把钩放入洞里。然后徐徐上下推拉,以引诱鳝鱼上钩。表示这是诱饵个活物。

蹲在旁边,腿都开始发麻,却一直没有黄鳝咬钩。洞内如有黄鳝,一般都会马上来咬钩,但有些洞由于较深,黄鳝还没感觉到,或者是钩滑了的黄鳝,它忍住不吃。

这是孙刚用食指在水面轻轻的弹水,发出“咚咚”的清脆声。这个声音能将黄鳝从洞内吸引出来。

突然,孙刚感觉从钩子上传来一股大力,黄鳝吃饵很猛,咬住后就往洞内拖。

孙刚立即将钩尖向下方转动,向外拖,就很容易挂住它的下腭。如果钩尖不往下转动,有时钩容易从黄鳝的左右口裂脱出。

应该注意拉钩时切勿用力过猛,以免把鳝鱼嘴拉豁。

将黄鳝拖出洞半个身子时,好家伙,这条黄鳝又大拇指粗细,孙刚马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与无名指三个手指错开钳住。这种钳法很牢,而用平时的大姆指与其它四指分开抓东西的方法去抓,则黄鳝常常容易溜掉。

顺手丢进鱼桶里,孙刚抬头向爸爸炫耀,发现爸爸比自己还先开张,手法比孙刚熟练多了。

在黄鳝较多的水域,一个洞中的黄鳝被钓走之后,有时隔一天或几天,又会有新的黄鳝住进这个洞中,又可以继续钓。所以如果你掌握并记住了这一带水域的几个老黄鳝洞,你可以常常去“摘”这一碗菜。

转战了附近大大小小的洞穴,忙碌了一会儿,孙刚收获10来条粗细不等的黄鳝,小点儿的被孙刚偷偷放入空间水潭里,让其在里面慢慢繁衍生息。

夕阳渐渐落山,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爸,不少了,回去吧,天快黑了。”孙刚对着不远处依然兴致勃勃的爸爸喊道。

“好吧,够一盘菜了。”孙爸与犹未尽的说道,也很久没有这么放松过了。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回到家,孙爸开始收拾黄鳝,找了块儿木板,在上面钉一个钉子。

孙爸一把抓起一条黄鳝,把头钉在钉子上,然后用个很锋利的小刀片在被脊上有道槽的划过,一直到尾巴。

用手一扯,把骨头给剔出来了,随后清理一下内脏。

基本上几十秒就搞定一条。

收拾好的鳝鱼装了满满一瓷钵,清洗完切段。

孙刚用热油爆香辣椒、姜片、蒜头,然后放入鳝鱼段翻炒。

出锅后,颜色褐红,段均整齐,肉嫩汁浓,鲜气扑鼻而来。

吃起来香而不辣,嚼劲十足,没有菜市场卖的养殖出来的鳝鱼那种土腥气。再配上孙妈妈酿制的米酒,香喷喷的大米饭,就着腌制的山野小菜,酒足饭饱,足以。那滋味让孙刚几天后依然回味无穷。

晚上睡觉前的电话中,孙刚告诉赵涵今天的事情,描述鳝鱼的美味把她馋的够呛,还答应她下次来就带她去体验一下钓鳝鱼的乐趣。

孙刚就纳了闷了,不是说女孩子都不喜欢滑滑腻腻的东西吗?看来也有个别例外。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夜已经深了。

(感谢wl_0632,maplecsu,老实人888的打赏,谢谢你们!恳求大家继续支持幸福的小农民,谢谢!!!)

031。割稻谷

“刚娃,刚娃,养鱼的稻田里来了很多麻雀。”只见孙爸慌慌张张的从外面跑进屋。

可能由于空间水的滋润,加上鱼的粪便滋养水稻的成长,这块儿稻田里的稻谷要比其他田里成熟的快一点儿。

用手一掐谷粒,籽粒内容物浓黏,无乳状物出现,有坚硬感。谷粒背部绿色逐渐消失,谷壳稍微变黄。再过一个星期时间差不多就可以收获了,比其他田里的稻子要早熟7—10天左右。

这块儿稻田里的谷粒渐渐黄了,于是吸引了成群结队的麻雀前来啄食谷子。呼啸着把它们赶走了,还能看见它们在不远处的电线杆上站着呢。

孙刚养鱼的稻田没施化肥、喷洒农药,吸引了更多的鸟雀前来觅食。

孙刚放眼望去,鸟雀越来越多,要是它们都冲过来啄食的话,稻子会减少很多收成。

孙爸在稻田埂上扎了几个稻草人,在铁桶里放鞭炮等方法都用了,效果刚开始还有点儿效果。

可是现在的鸟儿都很聪明,而且不怎么怕人,只能应付一时,把孙刚弄得精疲力竭的。而且这些鸟儿可是游击战的高手,孙刚只好守在稻田边一刻也不离开。连饭都是孙妈送到身边。

这天,孙刚依然为稻田的麻雀发愁,正在堰塘埂子上和大黑小黑玩耍的小灰和小英(两只老鹰),在地上噔噔噔助跑一段距离,然后展翅腾空,两声嘹亮鹰啼响彻云霄,向那些鸟雀宣布它们的到来。

就跟犯罪分子听到警车的动静似的,稻田里面的麻雀都惊叫着升空。很快它们就发现空中那巨大的黑影,一股与生俱来的恐惧,迅速在鸟群中传播开来。

两鹰升空,百鸟皆惊,虽然小灰它们还没有成年,但是隐然已经成为空中的霸主。

正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老鹰一出,谁与争锋?本来还跟蝗虫似的麻雀,顿时就作鸟兽散。

瞬间空中只剩下小灰和小英在孤傲的飞翔。

在空中翱翔的老鹰就如同是孤傲的骑士一般,在九霄之上俯瞰众生,一种骄傲的感觉油然而生。

大黑小黑看着两个小伙伴一下子飞走了,心急之下还跟着追了一会儿,一直发现不能赶上,这才悻悻地夹着尾巴跑回孙刚身边。

天空中那两只雄鹰,正向孙刚俯冲下来,像两道灰色的闪电,追风逐电,疾驰而来。

抬头仰望天空的雄鹰,孙刚心里十分震撼,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确实叫人惊心动魄。鹰击长空,何等雄壮!

只见头顶劲风扑面,小灰它们落到孙刚身边的地上,激起一阵阵灰尘。

“小灰,小英真厉害!”孙刚对着两只老鹰赞道。

两只老鹰“啾啾啾啾”的轻声啼叫,看得出它们欢快的心情。

有两只老鹰在,相信再有不长眼的麻雀来祸害谷子,一定会成为小灰它们的爪下亡魂。

老鹰本就是麻雀的天敌,吃起麻雀来那叫一个厉害,这边麻雀多,它们几乎每天都要飞过来转上几圈。

危机顺利解除,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孙刚村子上空只见两只巨大的身影,鹰击长空,其他鸟雀只有踪迹全无。

孙刚交代小灰和小英,村里的家禽都不能抓,害怕上演“老鹰抓小鸡”,这样谁能架得住啊,不然三天两头上门的邻居都会踏平他家的门槛。让它们自己动爪,丰衣足食。

它们只吃麻雀,对其他动物倒没特别的影响。渐渐地,附近的家禽家畜也都习惯了这两只老鹰的存在,不再惊慌失措想着躲闪。

一场大雨之后,田里的水稻以肉眼都能看得见的速度成熟。稻田里的谷壳全部变黄,米粒水分减少,籽粒变硬,不易破碎。此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

收割养鱼稻田里的水稻也提上了日程,孙爸他们还把日子都给定了下来。

尤其值得庆幸的是,那群烦人的麻雀没在这边讨到好处,本来这时候该是它们最活跃的时节。

其它稻田都是先放水,让稻田干上一两天,才开始收割,孙刚养鱼的这块田不行。只好慢慢收割。

定好日子后,孙爸也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镰刀、草帽这些家里都有,平时割草家里的镰刀也经常用着,磨得很光亮。又去找些去年的干稻草编了很多草绳,用来捆稻子。

这几天天气很好,由于其它水田里的稻子还需要几天才成熟,还有空闲时间,所以孙爸没先着急叫别人帮忙。而且养鱼的稻田也不好收割,等收割旱田的话再请人来。

前一天晚上的时候,孙妈妈就熬好了绿豆汤,准备弄着第二天要吃。她还特意卤了一些吃的,卤鸡、鸭子、猪肉,既可以凉拌,也可以炒菜。

孙刚家里真不却吃的,青菜、肉食都不需要买。

因为第二天割稻谷要起早,晚上的时候大家都睡得很早。

天刚蒙蒙亮,果园的鸡鸭都没有放出来,由于早上露水未下,吃了带露水的青草容易生病。孙刚就回家查看情况,爸妈都已经起床,孙妈去厨房做饭,孙爸则收拾着东西准备出门。

这时候全家人还不饿,都不想吃东西,孙爸爸就先和儿子把东西弄出去,割会水稻再回来吃饭。做好饭孙妈会叫他们的。

由于稻田里还有水,割下来的稻穗不能直接放到田里。孙刚就想了一个办法,用妈妈洗衣服的大塑料盆,直径有一米左右,农村里冬天洗厚衣服、床单被面之类用的。

垄上割稻子,就把大塑料盆放在旁边养鱼的沟里,割一把就放一把,不能装太多,不然塑料盆就会“沉船”的。

孙刚大学以前每年都曾帮助家里割过稻谷,对此倒不陌生,熟练的弯下腰来,挥起镰刀。

早上的露水比较重,割出来的稻穗也比较重,所以割不了几下,孙刚就得推着塑料盆往边上走,在岸上把盆里的稻穗一铺铺的放好,待会儿孙爸好捆。

孙爸常年干农活的人,速度自然不慢。割起水稻来简直跟一阵风一样的,孙刚只好放下镰刀,当起爸爸的搬运工。

就这样一个割一个往岸上运,速度还真不慢,比单独割的时候要快上一些。

等孙妈叫他们吃饭的时候,孙爸就捆捆儿,一个多小时就割了两担,要在旱田里,没有10捆也有8捆了。

挑着担子往家赶,一担最少一百三四十斤,孙刚挑起来健步如飞,换做以前那是不可能的。扔到车上,把捆好的稻谷拉往稻场里,孙刚村子有3个大稻场,是以前生产队留下的产物。现在大部分人都用收割机来打谷子,所以有个别稻场渐渐都荒废了。

稻场离家不远,是孙刚周围几户人家共用这个稻场,剩下两个在村子西头。

稻场已经被孙妈清扫过了,可总有些树叶啥的飘过来,还有最让人讨厌的,村里的土鸡在稻场里乱扒拉。在打谷子晒粮食的时候,这些鸡鸭就最活跃,满地的吃的谁不喜欢,吃了也就算了,还拉在里面,那就不能忍受了。鸡鸭又不像人,根本说不听,该吃的还吃,该拉的还拉。

所以,打粮食的时候得经常驱赶它们。

将稻捆在地上摞好,等这块儿水稻都割完,水稻里的水差不多阴干了,就可以开始打稻谷了。

孙妈看儿子的上衣裤子也都打湿了不少,便让他先去换了再说,孙刚却懒得去换,等会儿还要干活呢。

等孙爸回来后,也就可以开早饭了。

早餐很丰盛,青菜和肉都不缺,干体力活一定要多吃肉。孙妈就让他们多吃点,干活消耗特别大,不吃饱吃好是不行的。

吃过早饭,孙刚去果园把鸡呀鸭呀都喂一遍放出来。

前往稻田的路上,大黑小黑早就屁颠屁颠地跑在前面了,这家伙一贯喜欢在外面疯跑,今天也不例外。

孙妈带着食物茶水,家里不缺吃的,不管是充饥的还是解口渴的都有。太阳出来后正是天气热的时候,补充水分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孙爸让孙妈先把四周靠近田埂水稻割了,把水稻全部弄上岸来。

孙刚和爸爸齐头并进,镰刀舞的飞快。孙爸就让他慢点,别割着手了。

孙爸这提醒还真不是无的放矢,经常有人割稻谷的时候就把手割伤过,特别是新手。割伤后需要修养了好一段时间,十指连心啊。

孙刚连忙笑着说没问题,小意思。

没曾料想到乐极生悲,孙刚一个没注意,脚下一滑,身子也跟着一矮,踩进专门为鱼儿活动挖的深沟里去了。这深坑很大很好防范,深沟就不那么好判断了,得自己小心。

这些深沟都有一米多深,孙刚陷下去之后,水一下就漫了过去,齐腰下的衣服马上就打湿了。

孙刚欲哭无泪,这下丢脸丢大发了。

孙爸孙妈看了直好笑,孙妈还说,“都叫你注意看脚下了,这下好了吧赶紧回去换衣服。”

孙刚苦着脸,只得沮丧地回家去换衣服。

忙碌了一天,今天的战果也相当辉煌,到天黑下来之前,这块儿田的水稻收了差不多一半回家。

晚上的饭菜弄得也相当丰盛,还是以肉为主食,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孙刚弄得野菜蘑菇也都弄上桌,累了一天了,这时候吃起来也格外美味。

(恳求支持,胖子已经烧的很糊涂了,迷迷糊糊的,得去睡觉了。)

032。割稻谷(续)

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孙刚就把这块儿稻田的稻谷都垛到稻场里了,等晾几天就开始打谷子。

大田里的水稻也差不多该收割了,孙爸提前两天就把水放干了。大田位置位于水库下面,那里有几十块儿上百亩良田。孙刚家的位于差不多中间位置,有三块儿紧挨着,占地6-7亩。其中两块儿是大伯和小叔的,只不过搬家后没种了,交给了孙刚家。农药、化肥、种子都不用出钱,现成的,出粮食后一家分给他们够吃的量就行。

天还未亮,孙刚就起来了,并从稻田里捞了几条大鱼回去,差不多快4斤重了。

今天来帮忙的人不少,干的都是辛苦活,在饮食方面可不能亏待了人家。虽然大部分都是自家人,家里伙食弄得如何,也影响到人家的心情,弄得好的话,人家会交口称赞,干起来活来也更卖力。

孙爸他们一贯大方,这时候自然更不会吝啬,西瓜水果,好烟好酒样样不少。孙刚把鱼捉回家的时候,方妈就在忙着做早饭了。

他们今天一共叫了十来个人来打谷子,光做饭就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幸好烧的土灶、大锅,烧的都是木柴,隔上一段时间去加两块劈材就成。

孙爸去收拾鱼,对面有疲色的儿子说,“再辛苦两天,后面就好多了。”

他一边收拾鱼一边对儿子说,“今天你少干一会儿,帮着你妈妈做饭,二十多个人的饭菜,还真不好弄。”

孙刚就奇怪了,“不是只叫了十来个人的吗?”

孙爸就笑他糊涂,“不是还有咱自家的人嘛,你婶子她们都来干活,你大伯和五叔他们不也得吃饭啊。”

孙刚讪讪地笑笑,他倒是没想到这层,“如此看来,得坐两桌才行了。”

天一亮,就陆续有人过来了,来得最早的是孙刚的五婶和小姑,他们住的比较近。

随后人陆陆续续的都到齐了,有村子里几个关系要好的人家,剩下的都是自家亲戚。

孙刚连忙递烟倒水给他们。人到齐之后,爱开玩笑的开了几句玩笑,大家也没耽搁时间,趁着现在凉快,正好割稻谷,下午只两三个小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