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哭了几分钟,就有几位女客上来边哭边劝,说一些女儿出嫁是喜事、好事之类的话,要赵妈不要太伤心了。
哭嫁也就七、八分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哭的内容是什么,孙刚没有详听,有时是因为听不清楚,有时是因为还要顾及其它的场景。
但事后打听过,哭嫁,一般都是叮嘱女儿出嫁后要“孝敬公婆,顺从夫婿,要和睦邻里,善待姑叔,凡是不要乱开口,要起早贪晚,勤俭持家。到了婆家,撒不得娇,偷不得懒,不要像在娘的身边那样娇惯”等等。
217。抬嫁妆
217。抬嫁妆
有人说,哭嫁之所以伤心动情,是因为联想到从小到大,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现在却要远嫁他乡,做人家的人了,怎不叫娘悲从中来啊。《
哭嫁源于何时,没有人说的清楚,可能已经无从考究了。但出嫁女儿,按理说是一件喜事,新娘的父母及亲朋好友为之高兴还来不及呢,用有“喜”字的成语去赞美婚事,有多少用多少孙刚以为都是恰当和贴切的。
女儿找了个好人家那是“喜从天降”;父母知道女儿交了男友一定会“喜出望外”;三亲四戚为其谈婚论嫁更会“喜笑颜开”;姑娘为了新娘会“喜不自胜”;家庭为了女儿婚嫁必会“喜气洋洋”,亲朋好友送祝福个个会“欢天喜地”。如此的大喜,为什么母女反要在出嫁的时候哭上一阵呢?
哭嫁的来历,据说是从远古开始的。在远古时代,姑娘是不需要嫁出去的,那时叫“访婚”,就是男的到女方家去。但去也是要分时间的,太阳落山才能去,早上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回去。
久而久之,男人们不愿过着暮去晨归的访婚生活,于是就干脆把女人抢回家中,每当她们被男人抢走时,自然就要用哭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失败与痛苦,这便是哭嫁的原因。
现在哭嫁,肯定早已不是此类原因了,娘在女儿的面前痛苦流涕,女儿在娘的面前失声痛哭,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爱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是一种另样的祝福了。(《7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送亲的队伍由赵涵的二叔,一个堂弟,还有一个表妹组成的,他们负责把新娘送到婆家。
赵涵被接出来后,她家里的亲人都围上去了,拉着赵涵开始哭了,赵涵娘俩更是哭成一团,迎亲的人都在旁边劝说边拉着走,说些让娘家人放心的话。
来搬嫁妆的人就开始搬嫁妆了,这时会有小孩抱住嫁妆不放,孙刚就要过来给孩子们红包,有时又要给好几个红包这些孩子才肯松手的,那些小的嫁妆都装在装有新稻草的篾筐里挑上了迎亲车。
搬运嫁妆一般是待吃完早饭,也就是说是在9点以后。吃罢早饭,赵涵家的亲戚就把婚嫁物品七手八脚地都搬到客厅边上,分类摆放在一起。
然后,娘家人放起鞭炮,意为准备妥当,可以盘运嫁妆了。
在这时,孙刚依照赵涵家亲戚辈分的高低、亲戚的近疏,分别给亲戚一一鞠躬答谢,礼毕后,方开始盘运嫁妆。(《7
跟着孙刚来的小伙子们,忙着往楼下搬嫁妆。
盘运嫁妆时,也有讲究。孙刚请来的人盘运婚嫁物品,要由小至大,有前至后,由轻至重,由外至里,还必须一件一件的搬,并一件一件有针对性的说出一句比较压韵的话才能搬走,否则不能搬走。
比如:看见镜子,说上一句“镜子圆又圆,生儿做状元。”,这样你才能把镜子拿走;看见石英钟,编上一句“时钟经常走,幸福最长久”,也可以把钟拿走。
看见被子,可以说“棉被宽又宽,生儿做大官”、也可以说“枕头成双对,生儿做皇帝。”
要搬电冰箱,就必须说与冰箱有关的恭喜话:“家有电冰箱,幸福万年长。”如此等等。
盘运嫁妆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短时间的要一个小时,长时间的需两个多小时,关键就看娘家这边的女客要求高不高,心眼多不多,人心齐不齐,否则,男方的来宾会不停的抢运物品,直至搬完。
新郎到女方家盘运嫁妆,是不能把车开到女方家门口的。如果是那样,视为抢亲,就会遭骂。
因此,孙刚带来的迎亲车队只能停在小区外的路边等待。
在赵涵家盘运嫁妆时,待所有的嫁妆盘理妥当后,会再次燃放鞭炮,鼓乐队会随之敲起锣鼓,吹起小号,欢送嫁妆起运。
嫁妆的搬运,先是由赵涵的亲戚从家门口象征性的送上一程,然后由孙刚请来的朋友肩挑或者肩抬至路边上车。至此,盘运嫁妆的过程才算结束。
现在的人嫁女,也要花上几万块钱。
当然,这是要量力而行的,家境殷实点的就会办得好些,家庭条件差点的就会少办;家庭富裕的,置办的嫁妆就比较高档些,家庭经济稍弱的就会随便一些。
当然,这是要量力而行的,家境殷实点的就会办得好些,家庭条件差点的就会少办;家庭富裕的,置办的嫁妆就比较高档些,家庭经济稍弱的就会随便一些。
总的感觉是,女儿嫁出门,什么都不缺。比如:小的如鸡毛掸子,大的如空调、冰箱等,那是应有尽有。
嫁妆应该由女方置办,但也有部分电器是由男方出资添置的,娶一个新娘,男方要出多少钱给女方家里。
赵爸赵妈给女儿置办的嫁妆,还真是不少。
从家用电器说起,有空调、冰箱、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洗衣机、踏板摩托车等。
从小的生活用品说,有肥皂盒、拖鞋、鞋刷、扫帚等。
从床上用品看,那更是一应具全,铺的、盖的、冬天的、夏天的、暖身的、暖手的,举不胜举。
而厨房用品呢,菜刀锅铲,一样不少,锅碗瓢盆,样样齐全。
说句大实话,除了没有赠送房子,其他的添置相当于给了她一颗完整的心,一个充实的家。
现在嫁女,那真是一个儿女一份情,个个苦煞父母心啊。
虽然很多都用不着,家里都有,但是也是父母的一片心意。
出了县城之后,前面一辆车上,专门安排了一个放鞭炮的在前面开路。
孙刚在迎亲的时候,家里院子里也陆续来了客人。
婚礼现场,花朵、气球、地毯、拱门
搭手准备婚宴的邻居、帮忙招呼客人的乡亲、围坐在自家院子里的男女老少乡里乡亲的热闹朝贺不绝于耳。
农村办儿女喜事,要宴请亲朋好友及邻里乡亲,这是很多年代以来已经固定了的风俗习惯。
219。仪式
219。仪式
农村办儿女喜事,要宴请亲朋好友及邻里乡亲,这是很多年代以来已经固定了的风俗习惯。
大红喜事大庆祝,大红喜事大操办在这个时候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可以看到勤俭已属品格,节约已成习惯的农民表现出难得的大方与豪爽。
杀鸡宰鸭,会买鱼买肉,碟碗相加,烟酒齐备,彬礼有致,目的就是要每位客人高高兴兴地来,痛痛快快地喝,跌跌撞撞地走。
只有这样,方显出他们的隆重、热烈、大度与盛情,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人们的一片称赞声中心情坦然的结束这次隆重而又热闹的婚礼。
客人们喝着糖茶,三五成群的在一旁聊着,议论着。
新房里的蚊帐、被套、衣柜、茶几、写字台、家电等全部都贴上红红的“囍”字,并撒上花生和红枣,希望新娘可以早生贵子、多子多孙。
床上叠的整整齐齐的新被子,都是大红被面,床单、枕头都是大红色的,十分的喜庆。
听人说,被子办得越多,就越显得大方、隆重、富有和阔绰。
孙妈为儿子和媳妇置办了12床新被,这在农村是比较多的。12床新被五颜六色,很是养眼。
现在的新被多数用的是被套,不用针线。但有几床丝绸还是需要用针线缝制的。
孙刚家离县城不远,都是公路,很快就到了公路往村子拐弯的岔路口。
早已经等候在那儿的张根生举起大竹竿,旁边的一个人用烟头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提醒着村里人:新郎把新娘接回来了。
这时候,车子的速度更慢了,车子两边跟着村子里的几个小娃子。
速度再慢,婚车也有尽头,车子停在大门口的拱门下面,一条红地毯从院门口一直延伸到堂屋门口,屋檐下已经搭好了台子,摆好了东西,那就是举行仪式的地方。
孙刚先下车,然后抱着赵涵从车上下来。
彩绸拱门、鲜花路引、鞭炮声声、乐声阵阵这一切把一个孙刚的婚礼现场装扮得异常喜庆、热闹。
这时候,鞭炮声、锣鼓声、嬉闹声,声声入耳,很是热闹。大家都在围观新郎和新娘。
孙刚抱着自己的新娘走过红地毯,经过彩条、手持礼炮的洗礼,走到准备好的台子上。
孙爸孙妈也穿着喜庆的衣服,端坐在桌子两边,婚庆公司的司仪站在他们身边。
在四邻的吆喝声中,新媳妇被孙刚抱回了院子里。
此时,司仪早已在院中等候多时,怎能轻易放过二位新人,拉着孙刚就是一阵“刁难”。
这时,外面看热闹的人们也都围了上来,真正的好戏马上将要上演。
在司仪的主持下婚礼正式开始。第一项,鸣炮奏乐。怦然间,喜庆轰鸣的鞭炮声和请的鼓乐队的擂鼓声飞速地钻进了村里的大街小巷,看热闹的亲朋街邻顿时人声鼎沸,掌声四起。
第二项,新郎、新娘向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致谢。孙刚一一向来宾鞠躬,至亲的长辈,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叔叔,还下跪磕了头,地上早就摊了一张席子。
第三项,孙刚和赵涵向父母行礼,赵涵改称呼,一声爸妈叫得响又亮,红包面前晃一晃,内装1001元,说明是千里挑一。
孙爸孙妈笑的脸上都是褶子,最小的儿子也结婚了,算是完成心愿了。
第四项,夫妻对拜,“头碰头”,相亲相爱到白头;“脸贴脸”,相亲相爱到永远;“口对口”,相亲相爱到永久;“手拐手”,喝过交杯酒,杯杯美酒润心扉,酒不醉人人自醉,从此二人永相随!两人吃过大红枣,来年生个大胖小;一个苹果吃两口,家人平安到永久。
第五项,孙刚抱着赵涵在地上转三圈,大喊:“我娶媳妇了!我娶媳妇了!”然后抱入洞房。在孙刚的堂姐堂妹,姑姑姨妈等人的陪伴下,在新房里聊着天。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知客的人——孙刚的大伯,就开始安排亲邻坐桌子开席了。
先是上酒、上烟、上瓜子糖块,随后开饭的时候再上菜。大家围着桌子,吸着烟、嗑着瓜子,聊着天,小孩子们围在桌边往口袋里装糖。
农村请客很讲究亲戚的排位,主要亲戚要依序安排一、二、三、四个席位就座。
一号桌安排给了新郎新娘,还有迎亲送亲的女的。一共十个人,取“十全十美”之意。
二号安排了送亲的男的,和孙刚的舅舅叔叔伯伯。
如果安排错了,轻则遭怨,重则遭骂,碰到爱挑理的人甚至会闹得席无宁时,不可开交。
孙刚的大伯是老知客了,很多人办喜事都请他,所以很有经验,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席客坐好后,其他的客人才能入席就坐。
操办酒席实际是从头一天就开始了,因为有的菜肴当天是来不及准备的。比如卤的猪肉,蒸肉、整鸡子、整鱼等等。
吃席之前要先放鞭炮,一到中午12点,一阵鞭炮声响起,这就证明可以开席了。
这时,一群半大的年轻小伙子端着条盘,开始往各桌分发筷子、碟子、勺子之类的。
鞭炮响过,孙爸拿着话筒向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致礼,在司仪的一声令下,之后才能开始吃席。
一号桌上,每上一盘菜,都得先给新娘夹菜、倒酒。上完第二轮菜后,厨房就不上菜了,端菜的笑着说锅冻上了,需要红包,讨个吉利。
孙刚从口袋里拿出几个红包,放到条盘上,等会他们就会继续上菜。
吃完第六碗菜后,菜又停了,这时孙刚和赵涵就起身,挨桌敬酒,取“六六大顺”之意。
菜上至半时,孙刚的爸爸和叔叔开始向前来参加婚礼的男宾客们敬酒,亲切地说道:“大家都吃好喝好啊!”
孙妈和几个婶子则领着赵涵向女客人散发毛巾,并向赵涵介绍前来参加婚礼的人的身份。
220。心情
220。心情
随后是孙刚领着赵涵向前来的客人敬酒。来客经孙刚介绍后,赵涵大方地称呼对方,并把喜酒恭恭敬敬地端上去,接过喜酒的客人会豪爽地一饮而尽。
经过长辈和新人们两轮敬酒后,客人也都吃得差不多了。一个个拍着圆肚,打着响嗝散去了
从主客开始,每个、每桌一一敬酒,以示感谢。前几桌都是重要的客人,所以孙刚每人都敬酒,后面的直接一桌一起喝,喝了几杯,剩下的全部被孙阳换成了水,要不然几十桌敬下来,早喝趴下了。
婚宴既有白酒,也备啤酒,还有饮料。
一般是各随其便,想喝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但也有闹酒的,特别是主席,因为是主客,所以有时是身不由己,同桌的人要互相谦敬,周围的酒客也把他们作为目标,一来二往,推杯问盏,主桌的客人不一会儿就会频于应付,难以招架。
农村里的男客能喝酒,每是酒宴,许多男客都能开怀畅饮,大喝一顿,大闹一场,一醉方休。他们图的就是热闹和痛快。
吃喜酒前,帮忙的人,把白酒、啤酒、饮料往桌上一放,客人自己抢个座位坐下,随便吃随便喝,有事的吃完后,嘴巴一抹,走人;没事的,留下来聊天、打牌。
两轮吃完,所有的客人都吃完了,有些直接告辞离开。
孙刚家院子里正热闹的吃喝,县城赵涵家却是另外一幅景像。
中午从酒店里吃完饭,送走完所有的亲戚朋友之后,赵爸赵妈两口子回到家里。
赵爸像关在笼子里的狼一样在屋子里转来转去,这个房间看看,那个房间瞅瞅,背着手踱方步。
屋子空荡荡,心里空荡荡,半天下来,猛然发现,什么也没做,什么也做不了。
“涵涵那边估计正热闹吧?”赵爸喃喃自语道。
赵妈觉得眼前的情景跟平日差不多——都去上班了,该是个空房子的时刻。
可是以前,到了晚上女儿无论如何总会像小鸟一样扑回这个巢穴,这里是她温馨的港湾,甚或是疗伤的地方;虽然话语的交流并不多,但在这里她总能获得生活的信心和情感的安慰,她那间小屋也许最能体会这里的温暖。
以后,到了晚上她仍会回家,但是,不是回到这个家,而是扑回她那新家——那里有她崭新的生活,他们这副羽毛渐疏的翅膀已不再是她唯一的需要。
也许,作为父母是该高兴,女儿可以单飞了,有朝一日她还会飞到他们身边,而且不是孤身一只,会带回另一只雏雀围着叫爸爸,赵爸觉得他自己一定会心花怒放,喜上眉梢,但是,此刻,此刻他高兴不起来,只有一种深深的失落。
即使是上午,当花车的喇叭声近了,迎亲的鞭炮响了,作伴娘的侄女叫道“来了来了”的时候,阳光依然没有照耀在他脸上。
当侄女外甥们按习俗拦住过道向新郎讨红包、要新郎发誓一辈子善待新娘、强要伴郎在地板上作俯卧撑、乱哄哄中赵妈出面打圆场人群“轰”地一阵大笑连声嚷嚷“还是丈母娘疼女婿”时,赵爸仍然觉得这一切跟他似乎无关。
当侄女要新郎背着新娘走下七楼,女儿手捧鲜花,花瓣一路洒落,预示着女儿此去花香满路,繁花似锦,此时,他还是没能笑出来。
送亲的鞭炮响起,一任鞭炮飞屑落满双肩,目送花车在雨中缓缓移动,赵爸心被扯出老远,身体里有撕开的疼痛。
这不合时宜的疼痛,这打进眼里的雨水!
让赵爸宽慰的是亲朋好友们都如约而至,他们放下要紧的事,安排好手头的工作,有的甚至克服心头障碍,从四面八方赶来。
今天,赵家嫁女儿,孙家娶媳妇儿,两个家庭升级了。
双方的四位老人心情是一样的,一样的高兴,一样的喜悦。
看到一双儿女已经长大成人,今天又喜结连理,缘定三生,他们当年呱呱坠地的情景、二十多年来成长之路上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清晰地浮现眼前,记忆尤其深刻,真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这就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女儿的幸福托付给了孙刚。
在家里赵爸把女儿的手放进孙刚手里的那一刻,他有种泫然欲哭的冲动,也就是在那一刻,他握着孙刚的手,心里感到坦然,因为,孙刚这双手虽然没有布满茧花,虽然不是那么粗粝,但它宽厚,它坚实有力,把他女儿托付给这双手,他放心、宽慰、踏实。
作为父亲,他祝福他们。他也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这两双十指相扣的手,一定会在幸福和美满的百花园里摘取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最绚烂的一朵。
想到这里,回头看了一下沙发上的老伴儿,她的心里肯定也不好受。
仔细一看,老伴儿坐在沙发上睡着了,这几天一直忙前忙后的,肯定很累。
女儿出嫁前,各项准备工作也紧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