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输车队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由当初贷款购买的10辆东南牌货车,发展成为拥有30辆货运车辆的大型物流公司,业务范围不仅仅在安南市下属的几个县,就是东南省南部的4个地级市20多个县都在物流公司的运输范围。
杨靖把挥兵高卢的计划定好后,安排李兴国先带着自己手下那3个还没见过的兵,去管安全保卫工作,自己被吕纯良那么一耍,什么心情都没有了。
还好加入特勤局后,杨海涛直接安排杨靖退了学,对他的行踪也不再操心了,只要隔几天打个电话回来,报一声平安就行了。
红旗小学放学的时候,杨靖过去接到郭芳后,带着她径直向着高海滨家走去。
“咱们搞服装加工厂以及玩具加工厂的事情也可以排上日程了,依照我们如今的资金量以及盈利能力来说,完全有能力建造两家加工厂,只是设备需要政府出面购买。”高海滨还不知道首长要视察安南的消息。
“老高,告诉你一个绝密消息,首长要来咱们市视察,而批发市场是必去的视察点,你是安南市个体经销户的龙头,又是市人大代表,市里肯定会安排你作为服装批发市场的代表,陪同首长视察,到那个时候,你把这个事情跟首长一说,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杨靖看着郭芳和曾珍都在厨房里面忙碌,低声把这个消息说了出来。
“什么?首长要来?”高海滨闻言浑身一震,手中的烟都没夹住,掉到了地板上,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首长不仅要来,还要视察服装与小商品批发市场,你和曾姐被选为个体经销户标兵,首长来了之后,由你们分别对首长做报告,并陪同首长视察这两个市场。”杨靖点了点头后说道。
这个事情本来过几天市里就会通知高海滨,可是为了让他心里有个准备,也为了自己的事业,只能提前通知了,否则接到通知后不到2天首长就来了,准备工作不会做的这么细致。
高海滨激动的连连点头,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啊!想到自己几年前还只是一个废品收购站的小职工,到几年后的全市个体经营户的代表,这其中的辛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的清楚的。
“杨靖,我老高这辈子要不是跟着你,现在还在废品收购站守大屋呢!这份情我老高一直记在心头,你放心我不会给你掉链子的!”高海滨激动的对杨靖表态道。
“成!老高你知道就行了,这个事情别到处去说,等会和曾姐做个计划出来,咱们到哪建厂,准备招收多少员工,工厂建立起来后,能够拉动多少安南个体户致富以及小商品的供应速度……”杨靖一点一点慢慢教导着高海滨,这个绝好的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行,不过咱们的工厂建在南江省会不会好点?那边政策力度要大些,而且原材料以及熟练工人也容易找,咱们干脆把工厂办到那边,反正咱们的运输车队有这么大了,南江省离安南市也不远。”高海滨想了想后把自己的意思说了出来。
杨靖哪会不知道工厂建在安南和建在南江省的区别,那边十几年后可是著名的世界工厂集中地。
“行!这个你做主就行,只要在首长面前提一下这个事情,自然会有人帮咱们。”
“那好!明天我就去南江省考察,三天后回来,到时候就能拿出一个像样的计划了,到首长面前也有个说法。”高海滨也是那种事情定下来就马上去办的急性子。
“行,估计等你回来之后市里就要找你谈话了,不要有什么负担,首长是个相当和蔼的老人家。”杨靖拍了拍高海滨的肩膀,看着端出饭菜的郭芳笑着迎了上去。
杨靖一回到家里就看到杨海涛正在记着安南这几年的经济数据,杨靖笑着摇了摇头。
“爸,您说首长80岁的老人家,能记住这么多数据吗?捡紧要的数据背下来就行了,那些小数据有个印象,能随口说出来就可以了。”杨靖笑着对杨海涛说道。
杨海涛瞟了一眼杨靖后说道:“你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首长身边有专职秘书,每次谈话都会记录下来,等到回燕京后,首长的机要秘书就会重新翻看这些记录,如果我说的和市委上交的数据不一样,这就会出大事情。”
杨靖感情还不知道有这么一遭,笑了笑后对着杨海涛说道:“爸!难道你不觉得咱们国家有个地方一直落后了吗?”
“哪?”杨海涛不解的问道。
“东海市!”杨靖口中吐出的三个字让杨海涛马上联想到了那个灯红酒绿,各国商贾云集的大都市,不过那都是建国前的事情了,现在的东海并不具备国际大都市的条件。
这么多年来东海的发展确实力度不够,这也可能是中央刻意的行为,毕竟当年东海可是诸国的后花园,四处都是租界区。
“你的意思是要对首长提出发展东海的意见?”杨海涛不敢确定的问起自己的儿子来,很多事情杨靖的真知灼见就连杨明峰都佩服,杨海涛也不得不考虑杨靖的提议来。
“东海在建国前就是我国第一大都市,在国际上也是赫赫有名的,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东海的发展始终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我看是得在首长面前吹吹风了。”
杨靖心中也不无自己的打算,后世燕京政局不少人都是东海上去的,如果杨海涛在首长面前提东海,给出大力发展东海的意见和好处,那么无疑会被首长赏识,如果杨海涛真的能进入东海核心,那么今后的仕途可就不用再担心了。
第三十七章 视察安南
杨海涛心中还不敢这么轻易的把事情定下来,毕竟首长考察的是安南,如果自己贸然在首长面前提及东海改革的话,首长心中会不会觉得自己好大喜功吗?再说在官场中混,不做自己能力外的事情是潜规则了,否则很容易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
杨靖看着犹豫不断的杨海涛,笑着说道:“爸您是怕如果贸然提出东海来,会在首长以及其他人心中得到一个好大喜功的印象吧?”
杨海涛闻言点了点头,看着眼前诡笑的杨靖,杨海涛哪还不清楚杨靖这么说肯定有自己的计划。
“其实上回做的报告就说了大力发展集群经济体系的问题,南江省敢于天下先,全国第一个个体户出在南江,经济特区南江省就有两个,再加上南江的各种照顾民营以及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使得南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经济就有了腾飞的起点。”杨靖说到这里后停了一下,看着正侧耳聆听的杨海涛笑了笑。
“南江的经济腾飞带动了东南省以及南方数个行政省的经济发展,这就是集群效应,如果东海能够发展起来,那么联合福山省的两大特区,就能带动整个华夏东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沿着长江中下游地区辐射整个东部。”杨靖的话让看着华夏地图的杨海涛怦然心动起来。
如果这个事情真的能在自己手中完成,那么率先提出这个计划的自己,说不定就会被调往东海市,能到那个国际化大都市去发展,比起安南这个小小的地级市来说,无疑能有更大的施展能力的舞台。
“行!我考虑考虑!”杨海涛想了想后,一个人回到了书房,开始思考起杨靖的建议来。
看着已经心动的杨海涛,杨靖知道这次东海的发展一定会比后世要快的多,毕竟历史已经发生了偏转,自己的到来就如同蝴蝶效应,改变了华夏乃至世界的发展历程。
首长乘坐军舰抵达东南省省会东方市的消息传回了安南市,安南几套班子成员开始了最后的准备,街头明显已经多了不少站岗的武警战士,紧张而激动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安南市。
84年2月11日,这一天将会永远写入安南市的历史。
首长于当天早晨7点20分抵达了安南市,准备在安南市停留整整一天的时间,实地考察安南的经济建设情况。
在东南省委以及中央各级随行人员的陪同下,首长乘坐着汽车,在抵达安南市后,先行环绕安南市观看城市总体建设情况。
“安南市城市环境建设的不错嘛!比起东方市都要好一些!”首长坐在车上,对着身旁的秘书说道。
“是啊!没想到安南一个小小的地级市也能有这么长远的眼光,您看,这车道的设计以及城市明显的区域划分,表明安南市对城市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设计思路。”秘书指着一路上各条宽阔的街道以及高耸的楼房说道。
“这就是老吕说的公园了吧!”首长看着门口挂着兴海公园牌子的公园笑着说道。
秘书赶紧回答道:“是啊!吕老每天都来这里锻炼,前面咱们还路过了3个公园和两个广场,这些都是杨海涛同志主持建设的,由于大多是采用了搬迁厂区的花园,所以投资不大,可是意义却重大。”
首长默默的点了点头,闭上了眼睛,这个杨海涛能够在担当区委书记的时候,紧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如果这些事情不是杨明峰教导的,那他还真是一个好苗子。
车队抵达市委后,市委书记朱小明、市长李长生带着安南四套班子成员站在市委大楼门口,迎接首长的到来,没有过多的客套,首长南巡安排的时间相当紧迫,一行人直接上到了市委大会议室,准备向首长简述一下安南市这几年的情况。
首长绕过正常程序,直接点名要杨海涛做报告,看着诧异的安南市班子成员,首长笑了笑说道:“我来安南市就是为了这个杨海涛,明峰啊!他是你儿子吧!”首长看着坐在一旁的杨明峰笑着问道。
“是,这是明峰的小儿子。”杨明峰点了点头笑着回到道。
首长亲自点将,容不得有任何犹豫,杨海涛走上前去,开始向着首长以及其他领导做了一个简短又能生动说明安南市几年来改革变化的汇报来。
首长看着年轻干练的杨海涛,听着他清晰而简短的报告,心中对他着实产生了好感,破例中途两次打断他的汇报,询问起安南的一些具体建设情况,杨海涛事前做过大量的工作,回答起首长的问话来简明易懂,让首长相当满意。
早餐前的工作汇报完成后,众人吃过早餐就开始了一天的实地视察,参观完两家国有大型企业后,首长被市委安排来到了兴海服饰批发市场,早就准备好了的高海滨以及数百名个体经营户纷纷熟练的在自己摊位前做起了生意。
首长看着人流不断的兴海服饰批发市场,十分感兴趣,这样的大型批发市场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首长心中是清楚的,在杨海涛的带领下,会见了服饰批发市场的代表高海滨。
看着眼前年轻的民营个体经销户,首长满意的点了点头,不断询问着安南市的经济情况,兴海服饰批发市场的前景以及高海滨的个人事迹,初见首长的激动感觉过了之后,看着和蔼可亲的首长,高海滨慢慢的诉说起批发市场的优势来。
首长在知道了兴海批发市场带动了整个东南省南部服饰市场的时候,兴趣更加大了,看着不少外市以及本地的顾客到这里来批发,首长连着走了数家批发店,看了不少前来批发的个体户兜里的大把现金,满意的点了点头。
高海滨也趁机把自己准备投建两家工厂的事情跟首长说了,果然首长相当支持,并且对秘书说由他去帮高海滨联系设备的事情。
兴海服饰批发市场、兴海小商品城让首长看到了安南几年来的巨大变化,由于安南市的经济情况在这几年内一直领先于东南省其他城市,这让首长相当满意,对安南市各级领导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第三十八章 随行南巡
此时种植园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安南,整个东南省南部的公园以及市政建设都来种植园购买树种和花草,首长在视察农村建设的时候,种植园被列为重要的一站。
由于地处市郊,曾翔安的种植园是和当地村委会共同投资成立的,曾翔安出钱和技术,村里出地和人手,形成了新的农村改革致富方案,首长对安南农村的改革步伐相当满意。在曾翔安口中得知种植园的发展归功于杨海涛市长的大力支持的时候,首长看向杨海涛的目光也不同了。
在整个安南考察过程中,所有大型工程和经济建设都有杨海涛的影子,这说明了什么,首长心中相当有数,杨海涛确实是一个值得重用的人才。
不仅城市经济建设眼光长远,而且农村经济改革也做的相当出色,头脑灵活,做事有条理,想法大胆新颖,运用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拘一格发展经济建设,最重要的是能够把想法施展出来,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才是杨海涛最值得赞赏的地方。
当天晚上首长会见了安南市的退休老干部代表,这些人因为杨海涛,不用再每天跑大老远锻炼了,心中自然有好感,再说杨海涛对老干部们相当尊重,一些安南发展的大事都会前来请教他们,这让退休在家还想发挥余热的老干部们相当满意,投桃报李之下,自然说了不少杨海涛的好话。
从他们的口中,首长知道了今天自己参观的这些地方确实是杨海涛搞出来的,并且从他们口中得到了对杨海涛工作肯定的答复。
在华夏,老干部们的意见往往相当重要,首长听闻这么多老干部对杨海涛都相当满意,再加上安南的变化杨海涛也确实位居首功,因此首长草草会见了朱小明和李长生后,人大、政协的班子成员都没有见,直接把杨海涛叫了进去。
“海涛啊!坐下说话!”心中对杨海涛有好感的首长,一见杨海涛就笑着说道。
杨海涛坐下来后身子前倾,不敢坐实了,看着身旁的首长,杨海涛大胆的问道:“首长,我还以为您看到了我的报告后会批评海涛,没想到您不仅仅没有批评,还特意到安南来视察。”
首长笑着说道:“你这么好一个干部我干嘛要批评你?你的报告我看了三遍,不错啊!真知灼见,思路清晰,设想大胆又有依据,不仅仅站在一国的高度去分析,甚至国外的发展情况都做了一个深刻的分析,总结出华夏必须要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这个重点。”
听着首长的表扬,杨海涛心头尴尬了一下,这些还都是杨靖说,自己再把他的意思补充完整,不过这些情况杨海涛是不会说的,谁说谁傻啊!
“我还以为首长会说我好大喜功……”杨海涛还准备继续说的时候就被首长打断了发言,看着严肃的首长,杨海涛的心也的跳动了起来。
“华夏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能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强盛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怎么能说好大喜功呢?虽然很多时候不少老同志不喜欢太过于表现的年轻同志,但是现在社会在进步,思想在开放,不多听听年轻同志的意见,国家怎么会进步,社会怎么会发展呢!”
首长说了这么一段,休息了片刻后继续说道:“现在华夏班子成员普遍年龄偏大了点,也许十年之内还没有问题,但是十年后或者二十年后呢?因此培养人才,重用年轻人是未来华夏发展的必然。我们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老年人有长处,但也有很大的弱点,老年人容易固执,因此老年人也要有点自觉性。越老越不要最后犯错误,越老越要谦虚一点。现在还要继续选人,选更年轻的同志,帮助培养。”
“也许现在跟你说这些还早了点,不过从你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啊!来一趟安南得到一个人才,值得!”首长笑着对杨海涛说道。
听到首长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再不知道首长要大力培养自己,那就是木瓜脑袋了,当下杨海涛激动的表示一定好好贯彻落实首长的讲话,学习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不辜负国家和党对他的培养。
有些话点到即止,首长既然已经表态了,杨海涛自然也就知道自己被划到了首长这一派去了,虽然中央派系杂乱,但是杨海涛知道跟着首长是绝对错不了的。
“首长,海涛有个想法,不知道当说不当说。”想到杨靖的建议,杨海涛此时也心一横,对着心情大好的首长说道。
“哦?有什么尽管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年轻人总会犯错误的嘛!”首长摆摆手轻松的说道。
“海涛看到首长去年做的工作报告,知道目前国内是以经济建设为首位,以现代化、科学化发展为中心,因此中央定下了五大经济特区。”杨海涛说道这里,看着首长掏出一根烟点上抽了起来。
“可是还有一个地方,中央没有注意到!”杨海涛一说这句话的时候,首长的眼神就变得锐利了起来。
“东海!”首长口中吐出一道烟圈,说出了这个地方。
杨海涛就知道,首长肯定忘不了这个城市,只是没有到合适的时间而已,于是点了点头。
“说说你对东海的看法!”首长抽着烟仔细盯着身旁的杨海涛问起来。
杨海涛整理一下思路后,按照杨靖说的那些慢慢的把东海发展带来的好处说了起来,并且一再强调集群效应这个词,让首长相当感兴趣,等到杨海涛说完之后,首长才问道:“既然你对东海有些了解,那么说说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东海?”
杨海涛把自己这段时间总结的材料,结合杨靖的一些建议慢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