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空间回六零-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还是有妹子好啊。。。。。。。

几人到了祠堂外面,紧闭的大门里隐隐传来讨论声,但是大多人还是闭口不言的在看着自己的书,这里有免费的电灯,让大家都爱来这里看书,即使很冷!

那个小炉子,烟筒接到外面,热度不够,只有中间能感受到点热力。要是有人冻得抗不了,就到炉子边上烤烤火,然后回去接着看书。

仲夏几人进去的时候,带着一股寒风,让门边上的人打了个寒战,搓搓手,那人道:“你们来啦?今天的道不好走吧?有没有多穿点?”

“嗯,我们知道今天肯定冷的不像话,但是看见大家伙都这么热火朝天的学习,也觉得身子热了!”王丽丽接口道。

“呵呵,是啊,我今天可是在门口特意等你们呢,我这几天攒了不少题,小夏,还是你讲的数学明白,梁屏那小子,讲其他的还行,数学还是没得到你的真传啊!”那人开口爽朗的大笑,将梁屏倒是引来了,两人打了一会儿嘴仗。倒是仲夏知两人关系极好,不然梁屏是不会这么肆无忌惮的回嘴的。

“行啊,咱们别浪费时间,怪冷的,速战速决啊!”仲夏虽然这么说,但是午饭都带了,看样子今天不到天黑回不去了。

仲夏就在门口给他讲题,不一会儿就围了一圈人,没人说话,只有那个男生和梁屏不时的提问,仲夏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镇长在门外看了一会儿,对身边的老镇长道:“还是您老眼光高,这女婿选得好,看她妹妹的品格,女婿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今年备不住我们镇里会出大少大学生哦!”

“哈哈,还是你这个镇长当得好,给孩子们一个学习的大环境,孩子们都考上大学,也刽忘了你这镇长的好的。”接着老镇长又是一阵因果循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好人有好报。。。。巴拉巴拉。。。。。。

两人越说越远,最后声音消匿在雪中。。。。。

我是高考的分割线

12月10日,几个考试的孩子就组团往县里赶了,第二天就考试,自然是要早到早作打算的。

因为孟玉儿也要参加考试,孟和仁就将家里当成了宿舍,给几个孩子住,自己倒是没有地方住了,借着邻居的屋子住了几个晚上。邻居现在和他们处的久了,也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品的,自然就相处的融洽多了。因为几个孩子考试,邻居大婶还承诺说将做饭的活计给包了。

11日,上午是语文休数学,12号上午才是文综和理综,英语不是所有考,放在12号下午。

仲夏因为报的是文科大学,所以只考文综就行了。

现在考大学是先报了再考,连估分的机会也不给,难度不可谓不大。570万考生,只录取27万多点,29:1的比例,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上午考语文的时候,仲夏本着谨慎小心的态度,仔细的先看了一遍题目,觉得没什么难点,便心情放松的开始仔细的写名字等信息。一个卷子写的不管如何,要是没写名字就倒霉加郁闷了!

语文大多是记忆的问题,仲夏没费多少工夫就写完了前面的题目,直奔作文。

作文的题目是:《心中有话向党说》

仲夏记得以前听说过有个人写这个文章得了满分,最后被争相传阅,高考不看那个范文就不会过一样。

但是具体那人是怎么写的她是不知道了,就算知道了她也不会写的。不说现在可能会和人家千里迢迢来个‘心有灵犀’,就是她的骄傲也不会让自己抄别人的啊。

这个文章一看就是抒情文比较占翘,但是仲夏比较擅长的是议论文,写抒情文真是不太趁手,仲夏想着就算写的文章不太出彩,但是还是可以用字体掩盖一些的。毕竟这么多年的书法不是白练的,忡夏写上题目,俊逸的楷书,即工整又有笔体。

选择楷书也是因为这是考试,不是别的书法比赛,要是写她擅长的行书,老师看不懂,当做乱笔,那就惨了!

仲夏写完之后,整体检查了两遍,改了一个小错误,看着卷面整洁,觉得差不多了,起码能得90分以上(100分满)。她没敢做出头鸟,等一般的学生的出去了的时候,才跟着交了卷子。

“小夏,你答的怎么样?你给我们压的题真准!有几道题我们都做过,尤其是作文,我们虽然不是原题,但是也写过类似的,我今天下笔如有神那!”杨月月一出来就来找仲夏对题,几个一起学习的学生抱怨题真是太难了。

“居然考了拼音的题,womendemudiyidingyaodadao。我还以为是英语呢,拼音都扔了多少年了!这又不是小学考试!”抱怨的不在少数,但是考都考完了自然是抱怨也没有用的,仲夏几个因为从初中开始复习的,时间又长,自然是都写上了,但是这么多人郁闷的时候你要是开心的

话,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伯春带着几人回孟家,准备养精蓄锐,中午好好睡一觉,下午好好考试。

下午的数学是仲夏的特长,自然是不用多提,答得极顺。

等到考完试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像是脱了层皮一样。虽然除了考试别的都不用操心,但是就是几场考试下来也用脑过度,伤筋动骨啊。

但是13号早上大家还是回了家。一来确实不好意思打扰太久,二来他们也知道是占了付家的光,不然哪里有人提供住的地方还给准备饭食,让他们安心备考啊,几个孩子自然是要回家跟大人说的,就是王丽丽他们这些结了婚的不似小孩子的,自然是找机会就报了恩情,毕竟这件事可是

关系到他们一辈子大事情。

于是,熬了两天的苦逼孩子,冒着寒风,在孟玉儿不舍的眼光中离开了。

63录取和决定

等待的日子总是不那么美妙的,付家的几个孩子心情都有些焦虑。有时候还心不在焉的,扶老太天自然是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但是也念在几人心里上火着急,只好按捺不动,给几人煮点菊花水喝,能降降火气。

张曼和伯春的第二个孩子依旧是个小子,取了个名字叫付丁日,和他哥付丁太正好相配。付老太太十分上火,觉得自己家里的香火不好,怎么都是男孩,这阳盛阴衰也不太好不是。

好在这孩子一岁多就能走的不错了,还能蹦字儿,聪明的很,家里因为有了孩子也能缓解一下几个等通知的学生的心情。

付国义今年已经42岁了,但是一年不显老,看着就三十出头。现在他彻底沦为孙子的奴隶了,指东打东,指西打西。常常将丁日放在脖子上,带着他满屋子转。惹得阿泰羡慕不已。这小子完全忘了自己小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

现在国家形式一片大好,付国义想着现在赶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给儿孙打拼点家底。到时候儿子结婚什么的也不用愁不是?

几个孩子都报考了京都的学校。而且都自视甚高,觉得肯定能考上的架势,不敢怎样,付国义不打击他们,也得早作准备。

付国义觉的他们夫妻俩先跟过去,一边找点活儿干,一边给孩子挣出学费,虽然他们家现在有点钱,但是那些钱都是见不得光的。孩子们并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但是不代表老太太不了解个大概,这些钱不能拿出来用。

要是他们俩再坐吃山空的话,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家里一下子五个大学生,可不是闹着玩的,真是喝血一样。佟珍珍这两天晚上天天念叨呢,这孩子的学费交了一年之后,以后可咋办?

丁日还小,自然离不开父母,丁泰倒是听话,可是要是让他他自己和两个老人在家的话,他们也不放心。但是他们俩要是不跟去,丁日谁照顾?大人上学了,不能带着去吧,放在家里更不放心了。所以他们打算一接到通知书就提前往京都去,除了坐火车不挤之外,也找个住的地方,好让大家能安顿下来,再将老人接过来。

几个孩子以后可能都要在京都发展,自然是不会再回山水村这个小地方了,老人还是放在身边比较好,大城市就医还比较安全……

付国义考虑种种,这几天也跟几个孩子似的,眼下黑眼圈能当大熊猫了。

考虑了几天,付国义终于打算和家里人商量了。

“今天开个家庭会议,俺和珍珍考虑过了,不管家里的几个孩子考没考上,都要为以后打算的。就当做咱们家五个孩子都考上了。今年的学费倒是不用担心。三个孩子工作倒是挣了点钱,他们自己第一年的学费尽够了,第二年的我们也能给凑上,但是不能年年都凑钱读书吧。以后怎么回事,咱们还得有个章程。”付国义率先开口道。

“老大,你是几个孩子的爹,你有啥意见就说吧,我们老人都听你们的安排。”付老太太也不参合,毕竟是孩子家里的事儿,但是还是得表个态的。

“爹,娘,俺们是这么考虑的。家里这么多的念书的大学生,俺们虽然有点底儿,但是也不能这么坐吃山空是不是?孩子们都一致报了国都,俺合计俺们就跟着去,还能就近照顾他们。”付国义道。

“你去了倒是行,看着他们点,也能帮着照顾照顾小丁日,孩子还小,可不能离了娘。”老太太没啥意见,他们身子骨还硬朗,根本不需要人在家照顾,老大一家出去干活儿也行。

“你们在外面干点啥?生产队能让?要是挣不了钱呢?家里的工分也不要了?”付老爷子倒是没有乐观主义。

这个时候不是你想去哪儿就去哪,都得开介绍信的,到了地方还不能逗留,要是想多呆还得办手续。最重要的是家里没人干活儿,老人谁养?到了京都,没了伙计,怎么样几个孩子,这些都得好好的算计,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爹,我们都想好了,珍珍会做衣服,到时候拖吴家给帮着买一辆缝纫机,珍珍在家给人做衣服。珍珍脑袋瓜儿好使,做的衣服,您二老不是也说独一份么?到了京都再结合大城市里的人的穿衣服的特点,自己着么出点新样子,肯定能赚钱。我就出去找点事儿干,我一个大男人,就是去工厂当厨子也能酬和着干。”付国义想的倒是挺乐观的,他能抄几手菜,这还是这几年锻炼的,不过也不怎么好就是了,但是去食堂做菜,也不需要太好的手艺。只是这个时候能去食堂当厨子的,都是家里有门道的,不会让你个刚到北京城,连几个大门朝向都弄不明白的泥腿子进去的。

“你啊,就卓吧,我们是管不了你们了,但是在外面你给我把孩子照顾好了,要是有了什么不好,你这个家就别回了,回来看我不打折你的腿!”老爷这么多年的人精了,怎么会不明白这里面的道道,可是现在不这么办还能怎么办?

付国义最后还是说服了二老,二老也答应在家呆着,等着他们在外面安排好了在回来接。不过付家二老也就是这么应着,不说现在不能随便离乡,就是能离开,老人也是不爱离开故土的,再说这边还有老二老三两家子能照顾着呢,怎么会跟着老大一家去京都呢?外面再好,也比不上老人自己的家啊!

付国义虽然这么劝说了二老,但是自己心里其实也没底,而且最近孟家的小子也不来信了,当年虽说帮了他们一把,可是这个念头也没有携恩图报的不是。付国义有的时候不讲理,但是其实并没那么厚脸皮,这个时候的人都是人活一张皮。要是让人连脸面都不要了,那就相当于逼死人一样。付国义当然是拉不下脸去求这吴家帮着找个工作,他这学历,也干不成什么。只是,不想是一回事,但是现在人家连信都不写了,不想搭理你了,还耍了自家闺女有事另外一回事。

仲夏对吴浩然有多少信心那是仲夏,她是当局者迷,会看不清也是有的。只是付国义在心里犯各应。这要是吴家那小子没良心,进了北京城,找了一个门当户对的,能在事业上帮助他家的,他将仲夏给甩了,你说这磕碜不磕碜的先不说。仲夏表面上看来是对吴浩然没有那么多的爱意,可是其实付国义了解自家闺女,有什么委屈都埋在心里,要不是稀罕这么个人,她也不会三番两次的原谅他。付国义就是怕自己闺女陷得太深,最后无法自拔。

女人,不管你是读过书没读过书,有本事没本事,最后都逃不过两个字:情劫!

付国义比佟珍珍的心还要细一些,这女人压根没感觉自己闺女和那姓吴的小子之间有什么问题,觉的他俩之间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就算分了也没什么。

可是仲夏已经18岁了,就是这几年赶的好,念书的多,不然头几年仲夏这个岁数,孩子都打酱油了。这个年代这个岁数的女孩子,已经是个女人的心理了。一起玩的杨月月和王丽丽已经结婚了,孩子都生了,及仲夏一个人还浪荡着,她心里能好受么?最近吴浩然还没了信儿,怎么可能不闹心?!

临近一月的时候,一本的成绩已经出来了,通知书也陆陆续续的被考生收到了,仲夏一家最早的是张曼的。张曼考的是京都的医大,学的是临床专业,收到通知书的时候,家里房盖儿都要被阿泰给掀了。这孩子可能觉得自己老妈考上了北京的学校是一件老了不起的事儿了。毕竟这个时候北京在普通人眼里不是一个城市那么简单,而是像过去古代老百姓眼里的京城一样的所在。除了憧憬还是憧憬,已经被各种神化了。

仲夏和伯春的通知书是一天收到的,仲夏考了如愿以偿的B大的中文系,而伯春居然学的是记者,仲夏觉得有点超出自己的想象。

二小最后,叔秋刚过一本线,考了一家北京也不错的军校,倒是季冬考到了二本里,学的是经济管理。季冬自然报的不是这个专业,对于自己考到二本也十分不满,毕竟他一直认为自己比小哥聪明,竟然考的不如小哥,心理十分不痛快。

其实在大家眼里,他已经考的很不错了,他本身年纪就比叔秋小一岁,提前上学不说,还提前高考,他现在还不到15岁呢,自然是在所有人眼里都是极好的成绩了。可是这孩子钻牛角尖了,傲娇了,直接跑石矶家里去了,不爱看家里人个个都喜笑颜开的笑脸。

其他人考的也都不错,虽然也有不是自己报考的专业的,但是大体都很满意。

栓子更是考上了京都著名的武警学院,让仲夏大跌眼镜,这孩子真是有暴力倾向啊!听说武警学校都不是活人能呆的地方啊……

仲夏收到通知书之后,就写了一封信给吴浩然,通知他自己这边到京的时间,并让他给找一个大一点的四合院,自己这么一家子,还有表哥和云溪两个,不大一点的院子根本住不下。

这些仲夏都没有告诉老爹老娘,她不是信不过吴浩然,而是怕万一他那边有什么事儿,来不了,这边却对他抱有太大希望,最后事儿没办成,会对他失望。没有希望,如果吴浩然来了,会是个惊喜,若是,有了希望却没有来,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告诉他们。

等到了通知书,眼看就要过年了,可是这个年的喜庆却被离别冲淡了。

付家在山水村过了最后一个团圆年。

仲夏穿着付老太太给做的大红棉袄,外面套着军大衣,像个窝瓜娄似的,在马车的后面。挨着她的大婶也是山水村的,一路上叽叽喳喳,简直比她还像个少年人。

“夏娃子,听说你考了咱们第一学府,B大?”

“嗯,是啊。”仲夏眨眨眼,这消息也传的太快了吧:“大婶你咋知道的?”

“哎呀,这真是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了,俺们山水村第一次出来状元郎……啊状元娘子哎。俺咋知道的?现在咱们真个山水村都传遍了。备不住镇里都知道了,你不知道,你们这通告书都是先到镇里再到咱们村里的。俺听一个亲戚说,你们家还有个B大的,是哪个?是你哥春娃子不?”大婶你这是调查户口的吧,业务挺熟练啊……

“是啊,我哥……”

“唉呀妈呀,还真是啊!俺就说,你们老付家从来都是出人才。夏娃子你不知道!你太祖爷爷当年就是俺们村里独一份儿的秀才老爷,不过在咱们村里从来不摆谱,还给咱们村里的孩子免费教书呢。俺公公就是当年你太祖爷爷的弟子。俺公公识文断字儿的,以前给村里当个帐上的,老念着你太祖爷爷他老人家的好呢。”那婶子仿佛不知疲倦,也看不到仲夏脸上的僵硬的笑,兀自道:“要不说呢,俺们一家都受你们付家的恩惠。俺公公要是不学了知识,那里能当上账上的?俺家那口子备不住就饿死了呢……巴拉巴拉……”

大婶,你这是诅咒你家男人呢吧……

一路上,仲夏在脑袋不清楚的情况下和大婶唠了一道,那大婶最后升级到:“俺们两家可不是外道人家,以后小夏可要上俺们家长串门子,大婶给你做拿手的汤水鸡蛋。那啥,俺们家乐乐今年念初四了,俺本来合计不让他念书,这玩意儿有啥用,不当吃不当喝的,现在看来念书的和不念书就是不一样。就是往北京城走一遭也值了。俺这一辈还没走出咱们镇里哩!”

“一定,一定,大婶,你快去看看自己买啥东西吧,不然一会儿让人抢没了!”仲夏‘好心’劝道。

“哎呀,俺不和你聊了,到时候俺让俺们家乐乐去你家给你拜年。”那大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