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道,让她学会称赞对方。
果真,听到静怡公主的鼓励,杜五郎脸上更添了几分神采,情不自禁道:“公主也很美!”
听到这话,静怡公主的脸更红了,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杜五郎。
杜五郎见静怡公主不说话,以为静怡公主生气了,连忙又解释说道:“我是说公主舞姿很美,翩若惊鸿!”
“呵呵!”静怡公主红着脸笑了,“你喜欢看?”
杜五郎眼睛亮晶晶,点点头道:“嗯,真的很美!”
“那好,以后就跳给你一个人看。”静怡公主看了看身边,没有其他人,才小声说道。
杜五郎连连点头,以前他跟静怡公主没有关系,所以他不在意,但现在静怡公主是他未来的妻子,所以他喜欢妻子最美好的东西全部属于他一个人。
“好。”杜五郎应下。
毕竟是在宫里,不好长时间单独相处。静怡公主从小在宫里长大,自小便知道宫里的石头都能听懂话的,便轻声道:“我们去看看九妹妹,七妹妹吧。”
“好!”杜五郎紧跟其后。
不远处的弟弟妹妹,正在根据青石板上跳房子呢。宫里的石板一块块一样大小,相邻的石板中间有缝隙,不用划线,就可以直接跳了。
杜八郎比较哀怨,见五哥没跟来,便猜到五哥被美女绊住脚了!不由得在心里感慨,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杜五郎不想玩这个幼稚的游戏,但硬被拉着过来,只得硬着头皮跟着玩。
杜五郎过来之后,跟静怡公主也加入了游戏。杜五郎亲自给静怡公主讲解玩法。
因为人多,游戏很有趣,大家玩得非常开心。
就在一行人玩得非常开心的时候,一队人从御花园的另一边拐了过来。
“哎呀,原来是静怡公主啊!”走在最前面的中年美妇柔声道,听语气像是很熟悉,想必应该是宫里的妃嫔吧!
静怡公主原本正提着裙角往前跳呢,见有人过来,连忙放下拳脚,仪态大方,端庄淑仪,行礼道:“徐妃娘娘日安!”
杜九妹旋即明白了,此人正是徐阁老的大女儿,徐妃娘娘;徐阁老还有另一个女儿,那就是继梁王妃徐嫣然,阮灏君的继母。
为了把持梁王府,给自己的孩子夺取爵位,那个继梁王妃对阮灏君赶尽杀绝。
若不是阮灏君身边有先王妃留下的忠心耿耿的人,想必阮灏君早就死了。
阮灏君是她朋友,那朋友的敌人,也就是她的敌人。只是现在你还没撕破脸,还不能翻脸!但愿阮灏君那小子争气点,等到再次出现在京城的时候,可以报仇雪恨!
对方毕竟是皇妃,杜五郎,杜七妹带着弟弟妹妹给徐妃娘娘行礼,道:“徐妃娘娘万福金安!”
徐妃娘娘看了杜五郎,杜八郎顿时明了,嫣然一笑,道:“可是广陵府的后辈?”
“是,徐妃娘娘!”杜五郎最年长,恭敬回答说道,其他几个小的,在后面,老实站着。
其实杜轩调皮,但见有外人在,也老老实实的。
徐妃娘娘想到之前跟妹妹见面,说了一些关于阮灏君那个孽种的事情!貌似当初派出去的杀手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广陵王的暗卫保护。
徐妃娘娘,一直搞不清楚阮灏君和广陵王的关系,贸然之间,她也不敢出手。后来经过调查才知道,那个孽种是个命大的,居然有幸和广陵王的后辈做邻居,加上继王妃于氏也派了刺客过去。
第四百五十章 成为争夺的对象!
在分不清是谁的情况下,广陵王的暗卫采取全部拿下的方式,不光杀死了那些刺客,而且还顺便救了阮灏君的贱命。
自从阮灏君从杜家村消失了之后,就再也找不到阮灏君的踪迹了。阮灏君一日不死,妹妹的心愿都不能实现。
阮灏君那件事情,或许是个意外!徐妃暂且不把阮灏君和广陵王联系在一起。
广陵王的地位朝臣心里,牢不可破,即使陛下,也不会擅自动广陵王的。既然如此,那么得到广陵王的支持,那么她的儿子争取大位,把握就更大一些。
当初父亲和于阁老筹谋了那么多年,就是想控制广陵王的兵力,现在梁王府已经牢不可破,可广陵王毕竟是广陵王,即使心灰意冷,也没有把手中的权力让出来。
几十年的筹谋,到现在还没有结果,实在令人生气。那继王妃于氏也是个蠢货,整日就知道花痴,根本不用心掌控广陵王府。不过反过来想想,广陵王那么精明,于氏那么蠢的一个人怎么会成功呢!
再退一步,即使得不到广陵王的支持,但也不能和广陵王为敌,否则她们需要又多了一个劲敌。
“都是好孩子!”徐妃娘娘笑道,“出来的匆忙,没带合适的见面礼,待会回去,定要好好选选,再让人送到广陵王府!”
“多谢徐妃娘娘赏赐!”杜五郎不卑不亢,沉声道。
徐妃上下看了这几个孩子,不由得感慨,太后不愧是后宫里的老狐狸,即使没见杜五郎。就给静怡公主定下了亲事。
这人才!啧啧!不过想想也是,广陵王一个比女人还美的人,如此相貌,后辈相差也差不了!
英俊的面庞,欣长的身材,高高的个子!
她有一个和静怡公主差不大的女儿,容貌心计都有!早知道。她定要给女儿抢到手。那么即使杜五郎不能继承广陵王府。但也是广陵王府的嫡长孙,下面的弟弟妹妹也要敬着。对于后面的行事,大有裨益。
一想到那个老不死的。胳膊肘往外拐,明明她的女儿才是公主,才是她的亲孙女,可她倒好。居然把这么好的女婿人选给了静怡公主。
女儿嫁不成,她还有两个儿子。二皇子三十岁,若是杜九不愿做侧妃,那就嫁给九皇子,十七岁。也到了选正妃的年纪。徐妃娘娘眼神落在杜七妹的身上,哎,这个小丫头长得不错。身份也好,看样子好拿捏。只是这个杜七已经定亲了。
再看看杜九,年纪太小了,等杜九及笄,她儿子就二十岁了,她还等着抱嫡孙呢,可等不起!也不想想,杜九妹和二皇子,九皇子差着辈分,广陵王绝对不会同意的。
想到这,只得作罢!
至于她的孙子,今年十三四,和杜九妹年纪相当,但徐妃知道以杜九妹的身份,只会做正妻,徐家绝对不会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她还想把娘家的侄女定位孙子正妻,以保证儿子大位之后之后,孙子就是太子,徐家还会出现一个太子妃,皇后!
尽管心里不爽,但为了不得罪老不死的太后,广陵王,徐妃娘娘仍旧热情有礼。
徐妃娘娘含笑点头,仪态大方地拐向了另一个路口。后面的宫女,嬷嬷,内侍,长长一大队,威风八面啊!
虽然走了,但徐妃对广陵府更加关注了。
即使徐妃娘娘走了,众人也没有了玩闹的心思,杜五郎道:“好了,我们出来时间不短了,早点回去吧!”
“好,五哥!”杜七妹应下。
静怡公主带着大家回到太后的寝宫,外面太冷了,的确不适合长时间户外运动。
在刚才静怡公主带着一行人出去之后,晋武帝,皇帝跟广陵王又是一阵寒暄。
不过都是场面话,大家各有心思。
皇后育有两子,太子今年三十七萧逸,已经成婚,育有两子一女,皇后的另外一个儿子九皇子萧锐十七岁。
皇后也是知道广陵王几个孙子辈的情况,杜七妹定亲了,真是可惜,然后眼神落在了杜九妹身上,十二岁,小几岁,也不是不可以!
皇后比徐妃脑子清醒一点,这杜九妹和皇子们差辈分,可皇太孙跟杜九妹是一个辈分的,今年十六岁,比杜九大四岁,一等杜九及笄,立即成亲。
想到和广陵王联姻,那广陵王就是她这一边的,皇后想到这,一阵火热。
故而再次看到杜九妹的时候,比刚才更加热切了。这杜九身世合适,可就是长得只能算得上可爱,委屈了自家孙子。不过身在皇家,最不缺少的就是美人儿,到时候多给孙子准备几个,补偿他。
若是杜九妹知道,皇后娘娘打这个主意,杜九妹估计得气得吐血,她就算一辈子不嫁,也不会嫁给狗屁皇太孙啊。
中午,皇太后留了众人用膳之后,才放他们一家离开。
继王妃于氏一直笑容满面,直到上了广陵王府的马车,终于可以不用伪装了。
皇帝,太后,皇后都想拉拢广陵王!以前广陵王没有子嗣后辈,无从拉拢,可现在不一样了,子嗣和后辈就是广陵王的软肋。
尤其是皇后,表现地非常明显,恨不得把身上的好东西全部给杜九妹,就是想定下杜九妹。
广陵王的嫡亲孙女,绝对不会给人做妾,所以已经有正妃的太子绝对不在杜九妹的夫婿范围之内,那就剩下皇太孙了。
那怎么行!
于家和徐家是姻亲,大哥于世南娶了徐家的徐嫣红。话说,这徐家也真是能耐,送了大女儿进宫,也就是现在备受宠爱的徐妃娘娘;二女儿,也就是徐嫣红嫁给于世南,成为于家的宗妇,绑住了于家;三女儿徐嫣然嫁给了梁王做继室。
虽然心里略有不服,但也知道徐家和于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故而她只能帮着徐家,绝对不能让杜九嫁给皇太孙。
不光继王妃于氏在思索杜九妹的婚事,杨氏上了马车,面露忧色,愁眉苦脸。
第四百五十一章 婚事提上日程
到了马车上,杜大山不解,问道:“为何这般愁眉苦脸啊?”
杨氏瞪了杜大山,男人啊,心思粗,担忧说道:“你没看到皇后对我们小九儿非常热情。”
“皇后没有女儿,喜欢我们小九儿,也是正常啊,再说了,咱们小九儿这么可爱。”杜大山得意说道,他闺女,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杨氏拧了一把丈夫的胳膊,道:“你啊,怎么就粗心呢!人家第一次跟我们见面,凭什么对我们好啊!尤其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还不是看上我们小九儿了。八皇子和小九儿差辈分,可皇太孙不差了。若不是七妹已经定亲了,估计皇后就会对七妹热情了。毕竟七妹和皇太孙年纪相当。”
杨氏希望小九儿嫁到家庭简单的人家,这皇家是最最复杂的,真的不想女儿嫁到皇家。
听冯嬷嬷讲的京城里的各个世家情况,杨氏对世家大族真的没有几分好印象,阴私太多了。
就像阮灏君的母妃,娘家是兰陵侯府,颇有名声,那么好的姑娘,还不是被人害死了,阮灏君这个可怜的娃被人追杀四处逃,过不了安生日子。
杜大山听了妻子杨氏如此一说,顿时打了一个机灵,突然想到这可不是后世,女孩子三十岁结婚,也是可以的。
这个时代的女子,三十岁的妇人,儿子估计都十三四岁了,要给儿子相看儿媳妇了。
现在小九儿十二岁了,过了年,就十三岁了,的确是相看亲事的年纪。若是不早早相看。好小伙都被别人定下了。
“在广陵府,咱们都觉得小九儿很小,都没想着给小九儿定亲,现在来到京城了,咱们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哪家的孩子好,也不能贸然给小九儿定下啊!”杜大山为难说道。这嫁女儿比娶儿媳妇更让人担心。
儿媳妇娶不好。回来好好调教,儿子看在身边,不会担心。可女儿出嫁,嫁到别人家,有什么事情,娘家也不能第一时间帮忙。
杨氏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道:“咱们对京城不熟。但父亲想必了解承认的青年才俊,还有那静怡公主,虽然身份尊贵,但以后嫁到我们家。那就是一家人,做嫂子的,帮着小姑子相看人家。也是应该的。”
“说的也是呢,静怡公主从小在京城长大。想必对京城的各家都很了解。”杜大山沉声道,“好了,你也别着急,这婚事是大事,千万不能乱点鸳鸯谱。就小九儿那脾气,不顺着她,她估计能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一听这么如此说,杨氏一阵头疼道:“你说的是,小九儿小时候的性子比七妹还软,好像就是从杜家村的养母要把她卖了,突然变了性子,变聪明很多。现在想想,那时候,若不是小九儿机灵,我们母子几人要受更多欺负。”
见妻子说当年被人欺负,杜大山心里推算了一下,小九儿有这么大的转变,应该是刚刚借尸还魂来到大晋朝的时候,一定非常无助,想到这一阵酸涩,道:“都是我不好,以后再也不会了。”
“当年的事情也是由不得你,好在我们苦尽甘来了。小九儿现在聪明过头了,你说得对,这婚事,我得跟她好好说。”杨氏感慨说道,“儿女小,愁孩子什么时候长大;孩子长大了,更愁孩子们的婚事。等到孩子都成亲了,估计还有的愁!”
杜大山拍拍妻子的手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做父母的,不管什么时候都放不下孩子。咱们做父母的尽力,咱们的孩子也都是好的,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也别太过焦虑了。咱们现在不光要盯紧几个孩子,还要注意府里。毕竟继王妃于氏,这京城王府经营两年,咱们绝对不能大意,掉以轻心。”
“嗯!”杨氏连连点头,是啊,继王妃于氏才是她要极力防范的,绝对不让于氏的手伸到她和孩子们的院子里。
至于杜九妹有这么多年的阅历,自然也明白皇后刚才对她这么亲热的原因。
杜九妹两手托腮,趴在面前的小几上,苦着脸。
杜七妹捂着嘴巴,以前她刚定亲的时候,小九儿笑话她,现在自己也开始烦恼了吧。
“小九儿,你中意什么样的男子啊?”因为身边只有姐妹两人,所以两人说话,没有顾忌。
杜九妹听到七姐的话,脑子里过滤一遍自己认识的外男!
首先就是阮灏君,只是那小子在恶人谷,短时间是不会出来的,两人以后见面,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很可惜,这个交情比较深的阮灏君只能排除在外。
其次,郑克明,那小子读书不成,经商了。虽然商人的地位在本朝提高了很多,但她是广陵王的孙女,美人爷爷不会同意她嫁给一个商人的。
海平,赵阔已经定亲了,貌似……貌似她认识的男子里面,就剩下冷水寒啊!
冷水寒这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是青山书院的优秀学子。只是一想到那冷水寒一见她就喊她胖丫头,杜九妹非常不爽!
你才是胖丫头!
你们全家都是胖丫头!
就冲冷水寒那眼高于顶的臭皮样,定然看不上她。再者,即使看上了,杜九妹也会拒绝的。
貌似以前认识的,都不行,那只能在京城相看人家了!哎,真是忧桑!
杜九妹苦着脸道:“品行好,人才好,和五哥差不多就好了。”
“京城人杰地灵,一定会有很多青年才俊的。”杜七妹笑道,“以你的身份,很多世家大族都会来求娶妹妹的。”
杜九妹抬头,看向七姐道:“七姐,你现在后悔和李瑞哥哥的婚事吗?毕竟以你现在的身份,能找到更好的男子。”
杜七妹听了,面上一红,伸手拍打了一下,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么能反悔?再者,我和李瑞也算得上青梅竹马,情投意合。虽然李瑞比不上那些权贵,但人丁简单,这样也很好,已有他不敢欺负我。我的性子弱,就适合这样的人家。”
第四百五十二章 前景不乐观
这些娘亲说过,杜七妹也知道自己不适合身在大院,李瑞这样的人家正好。
“哎,七姐,你说的也是。不过李瑞哥哥读书也很厉害,经商也很厉害。以后你嫁过去,日子好过着呢。”杜九妹相信李瑞,也相信精明的李大地主和戚氏绝对不会为难七姐,得罪广陵王府的。
杜七妹笑笑道:“是啊,我的婚事算是低嫁,你的婚事断然不能低嫁了。你也看到了,刚才皇后对你这么热情,估计是在相看儿媳妇呢。不过皇家规矩大,我其实不希望妹妹嫁给皇子。”
杜七妹虽然不懂朝堂争储,但也知道皇家规矩大,妹妹的性子,受不得拘束,不适合那样的生活。
杜九妹十分感动,她也不想啊!自古以来皇子,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而且现在争储的风波溅起,纷乱复杂,扑朔迷离!
“爷爷,爹娘这么疼我,一定会给我安排好的。”杜九妹轻声道,“现在担心也是瞎担心!”
“嗯,是的,别担心,还有长辈呢。”杜七妹安慰妹妹说道,小九儿的运气一向很好,一定会逢凶化吉,如愿以偿的。
这边姐妹谈论婚事的事情,那边杜五郎,杜八郎,兄弟两个也没少说悄悄话。
“五哥,嫂子脾气真好。”杜八郎羡慕说道,“而且舞姿优美,犹记得去年菊花会上的《惊鸿舞》,美极了。”
杜五郎拧了八弟的耳朵,道:“小小年纪,整日想什么呢!明日我们去舅祖父家里拜访,到时候别在检查的功课的时候,背不出来。”
杜八郎得意一笑。道:“功课我早就背完了,难不倒我。”杜八郎在风清扬,广陵王的教导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提高效率,加之本来就很聪慧,所以学什么都很快!
“就你聪明。但也不能骄傲自满。”杜五郎轻笑说道。弟弟妹妹都很出息,他也很高兴。
一行人回到府里,已经是下午了。
在宫里。虽然晋武帝,皇太后,皇帝和颜悦色,但大家仍旧不觉得轻松。回到府里,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