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的眼神看向杜长和,杜长和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当初要卖了小九儿,他说了几句,但老婆子被银子扎了眼,根本不听他的话。
当时的的确确有人牙子来家里带人,村里人都知道,想否认也不行。
杜老太爷一听,这是想把大山的妻小,往死里磋磨啊。
大山那孩子为人仗义,哪家有事儿,都回去搭把手,又是打猎的能手,每年会给他送不少猎物,只是这小子运气不好,没能从战场上回来。
大山虽然不在了,但是得了大山好处的人还在,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山的妻小受苦受难。
“长和啊,既然你们容不下大山的妻小,那你们就分家吧。”杜老太爷能想到的完美解决之法,就是分家。
杜长和一愣,讷讷道:“我们……我们老的还没死呢,怎么能分家!”杜长和丢不起这人,若是这样把三房分出去,以后还不得被人戳脊梁骨啊。
杨富贵虽然希望女儿一家分出去,只是这话,他不好说出口,但杜氏的族长开口,那就不一样了。
“杜大伯,您一向慈悲,我杨富贵敬佩,全凭您做主。”杨富贵沉声道,语气沉重。
杜五郎今年十二岁了,这些天看着娘亲姐姐妹妹弟弟被人欺负,自己无能为力,非常难过痛心。
今天娘亲大闹,无非就是想让他们三房过得好一点。若只是口头上劝解,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状况。刚开始几天,或许会收敛;时间长了,他们定会固态萌生。
杜五郎跪在地上,给杜老太爷磕头,道:“太爷爷,我爹不在了,我就是三房的男丁。这些天我们每日起早贪黑干活,可却只能吃堂兄堂弟们一半的糊糊,所以才饿成这样。既然今天有太爷爷,里正爷爷做主,我杜家三房长子的身份顶门立户,分出去。以后我会好好干活,种地,孝顺娘亲,照顾姐姐妹妹和弟弟。”
第七章 胡搅蛮缠
平日里三房的孩子被欺负,吃的东西比其他人少,这些他都知道,只是不想跟老婆子闹,得过且过,没成想今日在这里丢了脸面。
“五郎,你说这话不是在剜爷爷的心吗?”杜长和难得说的一句完整的话,眯着眼睛看着杜五郎,暗示杜五郎收回刚才的话。
杜五郎今天准备豁出去了,又给杜长和磕了几个头,道:“爷爷,知道您心疼我们,只是我们在那个家没有地位,谁都能欺负我们,打骂我们。你能护得了我们一时,护不了我们一世。我爹已经没了,我是长子,应该像个男子汉一样撑起这个家,保护娘亲,姐姐,弟弟,妹妹。若是不孝,那都是孙儿一个人的不孝,您怪罪就怪罪我一个人吧。”
说完这些,杜五郎泣不成声。
弟弟还小,姐姐妹妹都是弱女子,现在这个时候,他们三房得有个男人站出来。父亲在的时候,父亲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为他们遮风挡雨。父亲不在了,他就是家里的大树,保护家人。
杜长和上前就要打杜五郎,但却被边上的杨富贵拉住了胳膊,道:“五郎这孩子懂事,说得合情合理,你凭什么打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们对我闺女,外孙子外孙女张口就骂,伸手就打,可想而知在家里是什么情况。杜大伯,今天我就做这个恶人,请求你把我闺女和外孙外孙女分出来,给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
杜老太爷刚才也看到杜长和伸出的手,面色不愉,沉声道:“栓子啊,你也糊涂啊!不想着给大山留个念想啊。”
杜婆子一愣,一听说要分家,顿时不乐意了,三房的这几个人吃得少,干得多,想怎么磋磨就怎么磋磨,这么容易指使的人怎么能分出去呢。
“不行,我们还没死呢,不能分家。”杜婆子冷笑道,在她死之前,她也要三房的人给她陪葬。本来好好的,都是杨氏搞出来的事情,丢人现眼,成为全村的笑话,等回去再好好收拾杨氏这个娼妇。
“哼!”杜老太爷冷哼一声,“你们不想大山妻小好,可我这个一族之长却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们磋磨孩子们。你们不同意,我会以族长之命,给他们分出来。”
杜长和后退两步,不敢置信看着族长,为什么大家都站在三儿媳妇那边?他才是一家之主啊,为什么做不了自家的主?
杜婆子见杜长和没了主意,若是她现在怂了,以后吃大亏了。既然他们想分家,行啊,一文钱,一分地也不给他们,让他们活活饿死。养活了他们这么多年,当然不能白白让他们走,得给她钱。
“好啊,我们还没死的呢,就想分家。家里的田,一点也不分给你们;家里的钱,你们一文也得不到,全部给我滚出去。我养活了你们一家大大小小,没孝顺我一天,那可不行,得给我们养老钱五十两银子。”杜婆子狮子大开口,张口就是五十两银子,以进为退。
杨氏一听,顿时甚至瘫软在地,没有田没有钱,她们一家吃什么,喝什么啊!
杜五郎见祖母如此,心里愈发憎恨这些人,留在那个家里,早晚也是死,还不如分出去闯闯。
再说了,她说不给就不给啊,世上那这么多的好事儿。
杨富贵恨不得扇杜婆子几巴掌,毒妇啊,难找的毒妇啊!
杜婆子的话一落,院子里的人顿时议论纷纷,这可是把大山家的妻小往死路上逼啊。
杜老太爷算是认清了这家人的本性,冷声道:“放心吧,杜家家规,只要是儿子都可以分到家产,你有四个儿子,大山就能分到你四分之一的田产,至于银子这东西,你们说家里没钱,也不能硬分,粮食分两百斤出来。”
杜婆子不乐意了,一粒粮食都不愿给杨氏,还要把田产分成四份,家里总共十亩水田,八亩旱田,那不是要分出去将近四亩地啊。
“这可不行,我们一大家子老老小小,难道不吃不喝了!没有粮食,也不分田。”杜婆子冷笑道,几亩田产拱手让人,绝对不行。
杜老太爷都快被这个胡搅蛮缠的杜婆子气死了,指着杜长和道:“这也是你的想法?”
杜长和没有抬头,闷声道:“分家可以,好田没他们的,只有山脚老屋那里,有几间房,周边三亩地,其他的就别想了,家里还有十几口人要养活。”
虽说在家里,老婆子经常打骂,但最起码不会饿死。杜长和心怀怨恨,这些人既然死活要分家,那就别怪他心狠。
杜婆子见老头子已经同意分家了,也知道无力挽回,眼珠子一转,道:“大海他爹都答应了,我也不反对。那里有地有屋子,也算是安置他们了。只是我养活了大大小小,得给我养老钱三十两,少一文都不行。”
山脚下的老屋年久失修,根本住不了人,再说那地,贫瘠,长满了荒草,已经荒废了很多年了。
杜老太爷也不指望杜长和,冷眼看向杜婆子,问道:“你这是要跟大山家的妻小,断了母子,父子亲情?”
“他们都分家了,我还能指望她们什么。只要给了我银子,我就跟他们断的干干净净,就算饿死了,和我们也没有半点关系!”杜婆子冷声道,到了最后,定要从杨氏身上榨点油水。
杨氏听到杜婆子的话,气得身子跟筛糠似的,颤颤巍巍站起来,恨恨地看着杜婆子,道:“你是养活了大山,可大山为了你们上战场丢了性命,就算是孝顺你们。当初是要家里出十两银子,大山就可以不去当兵,是你说,孩子四叔要成亲,要给聘礼,逼着大山去。大山用命孝顺你们了,还不行啊!”
杜大勇看不下去,走了过来,给族长和各位长辈见礼,道:“杜大叔,当时我替大山兄弟带回来十五两银子的抚恤金,全部交给了杜大叔,加上兵役银十两,也有二十五两了,这些银子够给杜大叔,杜大婶养老了。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要坚持跟大山媳妇要三十两银子,心可真够黑的。大山是你儿子,可外面还有你三哥儿子呢,他们也没孝敬你这么多银子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大山你们捡来呢。不心疼他的妻小罢了,可连大山死了,你们也半点不疼惜。”
第八章 众人相助,顺利分家
杜大勇之所以不遗余力替杜大山说话,是因为在战场上杜大山曾经救了杜大勇一命。这时候,他得为大山的妻小说句话,否则他对不起在故去的兄弟。
杜大勇的话,正是村民们心里所想,哪有这么狠心的父母。不过乡里乡亲的,这杜大山的确是杜婆子生的,月份对的上,只是杜大山的长相确实比杜长和以及其他三个长得个子高,模样也俊俏。
杜婆子一愣,不敢看杜大勇的眼神。
同样,站在一边的杜长和这是继续低着头,没人看到他袖筒里的手不停颤抖,掩饰心里的慌张。
杜老太爷愣愣看向杜长和,道:“大山替你们全家去的战场,这兵役银子就算他的钱,抚恤银也是大山的命换来的,那也是大山的。整整二十五两银子,算是大山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了。既然大山已经感谢你们养育之恩的,那自然有权力分到你家的田。山脚下的那块地是荒地,房子年久失修,根本没法住人。我就做主了,再给两亩离她们近的旱田,长和,你看如何?”
杨氏能分到两亩地,已经很高兴了,她和大女儿七妹会做绣活,换的钱,种点地,娘家接济一下,日子就能过下去,总好过被他们一大家子欺负。
王里正不耐心继续看杜长和磨蹭,道:“杜二哥,大山可是你亲生儿子,你就多给她们母子四人一点活路,大山在地下也会感激你的。若是你不同意也行,若是以后欺负大山的妻小,那我这个做里正的,就上报官府,说你家虐待已故兵士家眷。”
众人议论纷纷,指着杜长和,杜婆子苛责。现在全村的人,几乎都在说他们家的不是。
杜婆子还想反驳,只是看到王里正黑着脸,没敢出声。
今天事情若是不解决,他们在村里抬不起头。家里那么多孙子孙女要说人家,还有个小闺女要出嫁,没有名声,嫁到婆家也抬不起头。
杜长和又想到大山那孩子,从小就懂事,拳脚也厉害,学什么会什么,大山在家的时候,经常上身打猎,经常吃肉,家里日子好过很多。
哎,罢了,父子一场,不计较那么多了。
杜长和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继续讷讷道:“那好,就把靠近老屋东面的两亩旱田给他们吧,加上老屋周围,也有四五亩了。”
众人一听杜长和松口了,也纷纷为杨氏松口气,若是这杜长和死死咬住不分家,即使有老族长压着分家,也会闹得鸡犬不宁,对杨氏和几个孩子名声有碍。
杜老太爷点点头,还没糊涂到顶,道:“你能这么想就好了,大山就算没了,但还是你儿子。杨氏,即使分家了,也要记住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一年三节,节礼要送,不能因为分家了,就生分了。”
杜大山虽然没了,但杜五郎只要还在村子里过,那就不能六亲不认。杨氏明白这些,自然乐意接受族长的安排。
杨氏连忙跪下,给杜老太爷磕头道:“大爷爷,侄孙媳定会记住您老的教导,一年三节都会送上节礼,替大山孝顺公公婆婆。”
杜婆子翻翻白眼,哼,没良心的,不气死她就阿弥陀佛了,还孝顺她,做梦都不敢想。
“嗯!”杜长和闷哼一声。
“既然都同意了,今天就在这里定下分家契子。”杜老太爷让儿媳妇找出来笔墨纸砚,一式四份,写了分家之后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杜婆子即使舍不得那两亩好的旱田,可当着族长,还有村民,不敢继续闹了。老头子拿她没办法,可族长可以把她押到祠堂,实行家法,甚至直接越过老头子休了她。
杜五郎代替亡父杜大山按了手印,林老太爷,王里正,杜长和写了名字,按了手印。
杜九娘冷眼看着这一幕,原本她已经做好了帮着母亲大闹,顺利分家,即使什么都不要,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她就可以酿出好酒,买酒赚钱,照样可以养活家里人。
令她吃惊的是,周围的人好像对杜大山很敬重,都希望杜大山的妻小可以活得好点。有了群众基础和上层族长的支持袒护,居然真的顺顺分家了。
事情处理完了,王里正回去了。他们也不好继续留在这里了,从族长家里出来。
杜老太爷的大儿媳妇钱氏送杨氏回来,收拾行李,准备搬家。闹成这样,她们娘几个也不能住在那里了。
杜婆子肉疼,但也无力回天,从族长家里出来,冷不丁瞪了杨氏一眼,道:“既然分家了,立即给我滚蛋,家里的东西全部是我置办的,什么都不准带走。”
华氏早就看杜婆子不顺眼了,前几个月去看女儿,嫁妆不见了,屋子里也不剩什么东西了,冷声道:“你置办的东西,我们不稀罕,只是我们给闺女置办的嫁妆,你们最好一样不少的给我送回来。”
杜婆子的身板没有华氏高大,被华氏压住了气势,后退两步,道:“哪还有嫁妆,都被这个败家娘们当掉了!给那个小短命鬼买药吃了。”说完便转身推开人群走开,想回家赶紧把从杨氏那里讹来的东西藏起来。
众人见杜婆子心虚的样子,纷纷露出哄笑。
杨富贵见事情解决了,对着身后的两个儿子说道:“你们两个带上村里的小伙儿,去看看如何修理老屋子!早点修好,你妹妹也能有个安身的地方。”
“知道了,爹!我们兄弟这就过去!”杨大舅爽快说道,只要从那个家里分出来了,以后也能常常接济妹妹,以前送的东西,根本到不了妹妹那里,全部落入那个老虔婆的手里。
“好,我们也过去看看。”杜大勇见状,也招呼村子里几个相熟的人,跟着过去,尽快整理好,就可以早点安顿下来。
到了林长和家门口,就看到门口两只破篮子,还有地上的两个包裹,几件破旧的衣服,大门却被关的紧紧的。
第九章 彪悍的姥姥
华氏一看,恼羞成怒,她们杨家虽然是农户,但对唯一的女儿非常疼爱,置办的嫁妆也是顶好的,两个红木箱子,一张八仙桌,四把椅子,四条凳子,还有结实的松木大床,更别说那些零碎的小东西。华氏心疼闺女,还把一副银镯子给了闺女做嫁妆,可现在杜婆子扔出来这些破烂玩意就想打发人,那她可真想错了。
“好啊,杜家的老虔婆,我闺女当初成亲虽然没有大户人家的几十抬嫁妆,但也有整整十二抬。你就弄几个破篮子,几件破衣服就想了事,没门。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儿,我也不砸你们,我明天就到四邻八乡唠唠,杜家村的杜长和一家不是人玩意儿,霸占儿媳妇嫁妆,苛责儿媳妇,倒要看看你那几个孙子,孙女能找什么样的人家。你不是有个小女儿下个月要出嫁了嘛,我就专门去你们未来亲家那里说道说道,你们家就有这样的习俗,婆婆可以霸占儿媳妇的嫁妆,倒要看看你闺女日子能有多好过?”
华氏那火辣的性子,咽不下这口气,反正事情都这样了,她也不怕闹大。
杜婆子在里面气得差点吐血,隔着门板指着外面,骂道:“你别血口喷人,你要是造谣,我跟你拼了。”
说完便打开大门,要跟华氏干架。
钱氏见状,赶紧带人拉架,上前劝解道:“二弟妹,你这样撒泼可不行啊,自古以来哪有婆婆霸占儿媳妇的嫁妆的。为了那点东西,让你们家孙致娶不到好人家的闺女,以后还指望什么顶门立户啊!”
杜七妹人虽然胆小,但也知道今日有人给撑腰,若是不说,娘亲的嫁妆根本要不回来了。
“外祖母,娘亲的两个红木箱子和在小姑姑的屋子里,奶奶说留给姑姑做嫁妆的。红木椅子,两把在大伯母家里,两把在二伯母家里,娘亲的红木床和四条凳子,桌子在四婶娘那里。至于其他的零零碎碎都被陆陆续续用掉了。”杜七妹当着华氏说道,跟着过来看热闹的众人一听,犹如听到惊天八卦一样看着杜婆子,刘桂花等三个儿媳妇。
华氏来过几次,知道这个院子里每一房的大概位置,快走几步,用力推开东厢房的门,入眼便看到大大的染上红色漆的大床,厉声说道:“这可是我精心给我闺女准备的红木床,既然分家了,都给我搬出去。”
边上的族长大儿媳妇钱氏,看了一眼杜家老四杜大湖的妻子阎氏,道:“大湖媳妇,你三嫂的嫁妆红木大床,怎么在你们房里?”
阎氏臊得面红耳赤,非常恼怒,抱着肚子,往门口一挡道:“大伯娘,我可不知道这红木床是谁的,反正从我嫁到杜家来,就在我屋里了。”
看这阎氏的样子,是不会轻易让出红木大床了。
杜大湖的媳妇刘桂花很是为难,问道:“二弟妹,你说我们要不要还回去啊?”那课都是好东西啊,放在屋里体面。
杜大河的媳妇吴翠花看了阎荷花一眼,小声道:“大嫂,今天事情闹大了,村里人都是向着杨氏那个贱人,是不能善了了。阎荷花可以胡闹,那是因为她的孩子小,十几年后,谁还记得她霸占嫂子嫁妆啊。可我们不能和她比,大朗今年都是十七,二郎十六了,我家三郎已经十五了,要说媳妇,传出去婆婆霸占媳妇嫁妆的名声不好听。”
“那行,我们就还了吧,咱们才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