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酒娘子-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今天去村子里请族长,里正,还有你公公婆婆亲近的人明天过来吃饭。”华氏安排,“别自个儿去,带上五郎。”

毕竟是闺女没有男人了,修养几日,恢复了精神,原本干黄的脸白皙了一些,长得清秀好看,虽然都已经是四个孩子的娘了,但仍看上去比同龄的小媳妇好看,寡妇门前是非多,所以最好注意一些,省得人说闲话。

杨氏一愣,旋即明白了,脸上微红,道:“我知道了,娘!”

“以后田里的活,五郎干不完,就去隔壁村叫你爹和两个哥哥,你就别下地了。七妹今年十三,好好养养,好找婆家。九妹身子弱,更不能干重活,你就好好教她们绣活。”华氏交代道,门口的三亩地两亩种了黄豆,一亩种了菜地,两亩好的旱田,早早种上了高粱。没有灾害,半年的口粮够了。

杨氏点头道:“是,娘,我都听你的。”

以前华氏让她立起来,是她自己窝囊,被人欺负也不反抗。常言说得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啊,就不太软,否则只有被欺负的份儿。

离家近,华氏,杨富贵等人先回家,等明天一早再过来。

杨氏收拾好家里,准备跟五郎去请人,可想着小女儿整日呆在屋里,闷坏了就不好了,便准备带杜九妹出去转转。

“小九儿,我要到村子里走走,你去不去啊?”杨氏进屋,看到正在走神的杜九妹。

杜九妹果断摇摇头道:“不想去,娘,我留下来看家。”

“九妹不去,我也不去,我去把后院的地翻翻,重点西瓜,夏天我们就能吃上甜甜的西瓜了。”杜七妹喜欢新家,不想进村子,会让她想起以前悲苦的日子。

“那好,插好门,不认识的人别给开门。”杨氏交代,在山脚下,多注意一点总没坏处,“对了,九妹出来晒晒太阳,不要整日在屋里闷着。”

临走之前,还不忘交代一声。

等人走了,杜七妹搬了小板凳,拉着杜九妹的干瘦小手道:“小九儿,你坐在这里晒晒太阳,我去翻土,乖乖听话,到了夏天我们就可以吃到大大甜甜的西瓜了。”

以前老宅那里也种西瓜,只是她们这一房只有看别人吃的份儿。她和五郎大了,能够忍住,可八郎九妹是双生兄妹,当时才不过六岁,馋得不行,捡了西瓜皮啃。

这在杜七妹心里留下深刻影响,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定要种西瓜给弟弟妹妹吃,所以安顿下来了,她最想做的就是种西瓜。

杜九妹不理解杜七妹的执念,她现在坐在小板凳上,托着腮帮子,看着头顶蓝蓝的天空。

哎,吃饭都成问题,哪有粮食酿酒啊!她的酿酒大业,举步维艰啊。虽然玉佩空间里有上好的窖池,可是没有粮食,也没法酿酒啊。

突然杜九妹从杜七妹埋西瓜种子,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千年窖池外面,水池旁边有一两亩地,是否也可以种植粮食呢?

想到这,杜七妹撒腿就往厨房跑,那里有种剩下的两把高粱种子。对于一个酿酒师来说,好的粮食才能酿出好酒。

父亲在乡下承包了上千亩的土地,专门用来种植酒厂需要的粮食,经常亲自带着她到乡下,看农民种田,收获,选择好的粮食收购,所以杜九妹知道如何种植高粱。

“七姐,这把铲子给我用用。”杜九妹说完,拿着铲子跑走了。

第十三章 孝顺的五郎

杜七妹担心她摔倒,喊道:“你慢点,我又不跟你抢。”她已经翻好土,暂时用不着,倒是妹妹毛手毛脚的,万一伤着自己就不好了。

杜九妹拿着铲子进屋,拴好门,握着脖子上挂着的玉佩,进了传家玉佩空间。那一片土地不大,只有一亩半,土地松软,不需要翻土,省去她翻土过程。

两捧高粱种子,种植地稀疏,而且每一个小坑里只放了一粒。到了小木屋的一楼找了一个小喷壶,舀了湖里的水浇灌。

还没浇完呢,就听到了七姐的叫门声。杜九妹赶紧放下东西出来,给姐姐开门。这时她最大的秘密,不能让任何人看到。

杜七妹以为小妹拿铲子种东西,可等她种完西瓜,过来小妹,却发现小妹不在前院。大门关着,小妹不可能出去,焦急之下大喊了几声,才发现小妹一个人关在屋里面。

“小九儿,你不舒服吗?”杜七妹问道,小妹身体不好,爹爹当兵之时,小九儿才三岁,吃不好穿不好,经常被欺负,是家里最受罪的小家伙。其他人不心疼,可他们自家人心疼这个娇弱的妹妹。

杜九妹赶紧过来开门,道:“姐姐,我没有不舒服,只是有点困了,想睡觉。”

杜七妹见小妹没事儿,微微放心。可是,在上下大量杜九妹的时候,发现小妹衣服上不光有泥土,还有水,嗔道:“你想睡觉,也不能忘了把身上的沾了泥土和水的衣服脱掉啊!”

杜九妹低头一看,哎呦,在地里干活,弄脏了衣服,正在浇水,来回灌水,身上难免会弄湿。

“我会注意的,七姐姐。”杜九妹乖巧道,哎,偷偷干点活,咋就这么难呢?

杜七妹见小妹乖巧,揉揉她的脑袋,笑道:“小九儿,赶紧把衣服换下来我给你洗洗。”

家里有一扣老井,原本以为不能用了,可杨富贵亲自下去掏干净里面的枯草,没成想居然有水。清理掉井里的淤泥,铺了一层细砂,连续三天拎干里面的水之后,再次冒出来的水,非常干净,可以食用,有股山泉水的味道。

洗衣服做饭,非常方便。

杜九妹已经习惯了姐姐的照顾,欢快地跑回去换了衣服,笑嘻嘻道:“姐姐最好了。”

分家之后,三房的几个孩子恢复了小孩子的开朗个性,杜七妹见小妹好玩,捏捏她的鼻子,道:“小嘴巴可真甜,比八郎那个皮小子乖多了。家里还有两个鸡蛋,晚上姐姐给你炖了,都给我们小九儿吃。”

杜七妹虽然对弟弟妹妹都很喜欢,不过相比较整日调皮捣蛋的八郎,小九儿更加贴心。

“一起吃。”杜九妹不好意思吃独食,毕竟家里只剩下这里两个鸡蛋了。

想到后院那么大,养几只鸡吃鸡蛋也方便,杜七妹道:“等我们手里有了余钱,我就去买几只小鸡养着,以后大家都有鸡蛋吃了。”

以前在那个家里,别说鸡蛋了,连个鸡蛋壳也不见着,全被祖母给收起来了,即使吃,他们都是偷偷地吃,没有她们的份儿。

“嗯哪!”杜九妹附和,“八哥喜欢捉小虫子,就让他捉蚯蚓小虫子喂鸡。”

“哎呀,我们小九儿都可以安排别人干活了。”杜七妹笑道,一边洗衣服,一边看着边上可爱的小妹。

杜九妹有点不好意思,道:“我也去挖。”

话说杨氏带着大儿子先去了公公婆婆家里,杜五郎走在前面,看到祖父,连忙上前道:“爷爷!”

“嗯!”杜长和看了杜五郎,杨氏一眼,继续蹲在墙角晒太阳,吸旱烟,这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爱好了。

“爹,我们明天准备摆几桌,您和娘,哥哥嫂嫂们过去吃顿便饭。”杨氏轻声道,虽然知道过来会遭受冷脸,但没成想进来之后,没有一个人搭理她们母子二人。

杜长和这次没抬头,闷声应了一下:“哦!”

大房的女儿杜三妹今年十四了,平日里和杜七妹关系不错,见三婶和堂弟来了,搬了凳子道:“三婶,五郎,你们坐,我给你们倒水。”

“不用了,四丫头,我们还要去其他人家里请人,以后再喝吧。”杨氏话到了,至于去不去那就是公公婆婆的事情了。

杜五郎面色不好看,若不是杨氏在身边,这小子定会说出一些气话来。

杜四妹见留不住人,道:“那好,待会祖母回来,我会跟她说的。”

“那多谢四丫头了。”杨氏道谢,相比较一肚子坏水,只知道指使两个女儿端茶送水的小姑子杜鹃,好了不知多少倍。

“那三婶慢走啊。”杜四妹送到门口。

杨氏出了门,正好碰到隔壁的李大婶。

“大山媳妇,你怎么来了啊?”李大婶问道,见杨氏精神好了很多,心里嘀咕杜婆子果真不是个东西,经常磋磨孤儿寡母。

杜五郎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动,抢先道:“李奶奶,我们是来请爷爷奶奶,大伯二伯,四叔她们明天去我们家温锅。”

“哎呀,这可是好事儿啊。明天我老婆子也去,沾点喜气。”李大婶笑道,“分家了,但还是一家人,你们可真孝顺,不愧是大山家的小子。”

“多谢李奶奶!”杜五郎笑道。

一路上杜五郎,杨氏跟村民们说了,请他们到家里吃饭温锅,众人纷纷表示会过去。

到了族长和王里正家里,他们见杜五郎稳重很多,杨氏会过日子,不枉得罪长和一家,给她们母子五人分出来了。

杜五郎经过杜大勇家的时候,李大勇不在家,是大勇媳妇在家里的。

“五郎啊,你勇叔不在家,你有啥事儿先跟婶子说也行。”大勇媳妇正在洗衣服,连忙起来擦擦手。

“婶子,我们家明天温锅,我来和您说一声,明天去我家吃饭。”杜五郎笑道。

“行,我明天早点去帮忙。”大勇媳妇连忙说道,之前丈夫为杨氏娘几个出头,她觉得奇怪,后来追问才知道大山曾经救过自家男人。

第十四章 乔迁请客

这是救命之恩啊,没有大山的帮助,她家大勇可就回不来了。她和几个孩子会比杨氏更惨,毕竟杨氏的娘家在隔壁杨家村,不时过来帮衬。她的娘家远不说,而且娘家的哥嫂总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会管她和几个孩子的。

“那好,婶子先忙,我先走了。”杜五郎告辞,大勇叔打猎还厉害,以后他要跟着学,练习拳脚,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为家里挣点家用。

“五郎慢走啊!”大勇媳妇送五郎出门,哎,五郎这孩子懂事多了,想到和五郎同年生的儿子,整日就知道玩闹,跟个小孩似得。

通知了村子里相熟的人家,杨氏跟杜五郎便回山脚下的家里。虽然屋子很旧,很破,但那是她们自己的家。

送走了杨氏,杜鹃从屋里出来,冷笑道:“马屁精!”

杜四妹像是没有听到一样,回到屋里,根本不理会杜鹃的话。这让一向备受宠爱在家里说话倍有分量的杜鹃非常不爽。

“你个死丫头,我跟你说话呢,居然不理我。”杜鹃一把拉住要进屋的杜四妹,扯她的头发。

杜四妹才不吃这眼前亏,在祖母面前,跟女儿相比,孙女根本就不值一提,不值钱的玩意儿。七妹和九妹分出去了,就想欺负她和六妹,想得美。

“小姑姑,我这不是没听到嘛!刚才你不是说想吃荠菜,我这就去挖鲜嫩的,晚上烫了给您换换口味,可好?”小姑姑有祖母撑腰,真要翻脸,最后倒霉的还是她,祖母不仅要骂她,还要训斥娘亲。

杜鹃见杜四妹识趣,也不咄咄逼人,道:“家里人多,你多挖一点,天不早了,还不快去,做点事情磨磨蹭蹭。”

“知道了,小姑姑。”杜四妹拎着篮子去田里挖野菜,这个姑姑跟祖母一个性子,一不高兴,就发火。现在没有七妹和九妹两个出气筒在,她若是顶撞,那就是出头的椽子烂得快啊!

反正天色还早,杜四妹拎着篮子,去三婶家,找七妹玩儿去。她是家里的长孙女,加上有娘亲爹爹护着,日子过得很是舒坦,尤其是在跟杜七妹,杜九妹比。

杜四妹去的时候,杨氏还没到家呢。

听到有人敲门,杜七妹从门缝里往外看人,见是杜四妹,才放心开了门,问道:“四姐,你怎么来了?”

“怎么我不能来啊?”杜四妹笑着反驳道,拎着篮子走了进来。

四姐姐比六姐姐好多了,不会打骂她,有时候还会帮她和小九儿说句好话,所以看到杜四妹过来,杜七妹很高兴说道:“四姐当然能来,赶紧进来吧,我正洗衣服呢。”

这还是杜四妹第一次来这边,仔细看了四周虽然比不上村子里的石头房子,但也还算宽敞,院子很大,收拾地非常干净。

分家之后,杜七妹的气色好了很多,最起码不会继续任人打骂了。

杜四妹进来,捏了杜九妹的小脸,问道:“小九儿身子好了吧?”

“在姥姥家住了一些日子,头上的伤好了,人也开朗很多。对了,你怎么有空到这啊?”杜七妹好奇问道,以往这个时辰,她们都要在家里做针线,打络子,到镇子上换些钱。

杜四妹指指村子里的方向,撇撇嘴巴道:“小姑姑想吃荠菜,我正要去挖呢,正好山脚下这边多,就来这边了,顺便看看你们。”

“小姑姑要吃的啊,那你赶紧去挖吧。晚上小姑姑若是吃不着,定会找你麻烦的。”杜七妹非常了解小姑姑杜鹃,以前她没少被小姑姑指使地团团转,一不如意,就拿她和小九儿人出气。

杜四妹见杜七妹脸上没有以前的愁苦,有点羡慕她了,人多是非多,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明争暗斗。

“见你们没事儿,我就放心了,不跟你说了,我要去挖野菜了。”杜四妹告辞,时间不早了,不能继续耽搁了。

杜七妹一边晾衣服,一边道:“四姐,要不你等我一会儿,我也去挖一些,明天温锅或许能用得着。小九儿,你拴好门,哪也别去啊。”

杜九妹正愁没有时间去传家玉佩空间里种植粮食呢,连忙点头答应:“我会老实听话,哪也不去。你放心去吧,小九儿也想吃野菜粥了。”

杜七妹拎着篮子,跟着杜四妹去挖野菜。

杜九妹插好门,握住脖子上的玉佩,去里面继续浇水。地虽然不多,奈何杜九妹小胳膊小腿,浇完水之后,累的腰酸背疼。

杨氏一回家,见杜九妹揉揉眼睛像是刚睡醒,面色潮红,还以为杜九妹身体不舒服呢。

“小九儿,你没事儿吧?”杨氏心疼问道,这个女儿一向身子不好,家里还有两个鸡蛋,弄给小九儿吃,好好补补,身子强壮了,就不会生病了。

杜九妹娇娇道:“没事儿,娘亲,我就是有点困。”

“睡多了,晚上睡不着了。”杨氏轻声道,今天去村子里,乡亲们并没有议论她,算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她就要带着四个孩子好好过日子了。

杜七妹挖了不少野菜,整整一大篮子,杨氏没有烧粥,用热水烫了,做成凉菜,绿绿的,脆脆的,非常爽口。

就在他们吃饭的时候,听到外面有人敲门。

杜五郎去看门,一看原来是大奶奶(父亲的大伯母)柳氏,急切问道:“大爷爷,大奶奶,您来了啊,大伯父现在身子好些了没?”

前段时间大爷爷,大奶奶在县城里过了大半个月,据说是当夫子的儿子生病了,老两口不放心,收拾了一些农家特产,便去了城里。

所以并不知道杨氏带着孩子从那家分出来了,这不,一回到家,听说了这事儿,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老两口就过来了。

“你大伯没事儿,已经好了。”柳氏轻声道,“你娘呢?”

听到外面的声音,杨氏已经出来了,看到大伯母,顿时红了眼圈,哽咽出声,也只有在大伯母的面前,她才能说句心里话。

第十五章 好心的大奶奶

杜九妹很是好奇,来者何人,能让杨氏如此激动?之前好像从来没见过!

转头看向那老妇人,便听到娘亲杨氏说道:“大伯母,快屋里坐。”

柳氏擦擦眼睛,跟着进门,叹息道:“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我和你大伯却没帮上你的忙!”柳氏跟杨氏关系最好,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杜长顺的儿子读书考上秀才,在县城里的学堂当夫子,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带着一家老小回来。

杜大山见堂兄不在,经常过来帮大伯父,大伯母做事,挑水砍柴,虽是侄子,但跟儿子差不多,毕竟亲儿子都没有如此照顾他们。

杜大山没了之后,杜长顺和柳氏明里暗里帮着杨氏,几个孩子吃不饱的时候,柳氏就把几个孩子偷偷叫过去,吃顿饱饭。

杨氏看了外面没人,关上厚重的木门,哽咽道:“若非过不下去,我也不会做到这一步。我担心再和他们过在一起,不是饿死,也会被卖了。我整日在田里干活,顾不到孩子,与其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还不如争取一下!”

“说的也是,我这里有二两银子,你拿着,明日温锅,你花费不少,这些年你手里也没钱有余钱,你拿着以后自个儿添置一些东西。”柳氏交代说道,村民大多数都善心,但也不乏跟红顶白的人。温锅的时候,人家来吃饭也不是白吃的,是要带东西过来的。

若是温锅的时候,置办地寒碜,也会被人笑话的。不说别人,就二弟妹杜婆子会第一个跳出来说三道四,挤兑大山媳妇。

二两银子够一家小半年的开支了,杨氏不敢收,连忙推辞道:“大伯母,娘家给我三两银子,我手里还有。”

平日里孩子没少在大伯母家里打牙祭,现在怎么好又收钱呢?

柳氏见杨氏推辞,假装生气道:“你刚分开过日子,什么都得花钱。这钱就当大伯母借你的,等你赚了钱,再还给我便是。”

大伯母如此说了,杨氏再推辞,那就见外了,接过柳氏递过来的荷包:“多谢大伯母,等我绣活出来了,就还您钱。”

杜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