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味道不错!肥而不腻!”广陵王开始相信杜九妹的话了,的确很好吃,高手在民间啊!
杜九妹得意道:“爷爷,我都说了,猪身上全部都是宝,而且高手在民间,农家小菜,照样吃的很有味!爷爷,等明天休沐,我跟八哥去抓鱼,钓鱼,我们烧鱼头豆腐汤喝!”
“好!”广陵王点头,虽然行为不符合大家规范,但颇有几分野趣。
见广陵王对饭菜很满意,杜七妹非常高兴,吃饭的时候,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因为还没有认祖归宗,所以广陵王也不好住在院子里,便去不远处新盖好的房子居住。虽然房屋简陋,但恒五已经带人买了家具,摆设好,勉强可以住,但每次吃饭,广陵王都是在杜九妹家吃的。
翌日一早,李瑞带着小厮,背着钓鱼的工具,来找杜八郎,杜九妹一起去钓鱼,顺便给七妹送点东西。
前两天跟着爹爹去县城,他给七妹买了一对丁香花金耳坠。
第二百六十五章 各方打听心安定
看到杜八郎家里,多了一个人,李瑞很是吃惊,小声问杜八郎,道:“那人……那人是谁啊?”
“你仔细看看,就能看出来了。”杜八郎小声回答,不是他不想回答,而是真的说不出口,不是对方太差,而是对方太好了,他不敢叫出口,内心深处还无法接受这样的人。
李瑞上下看了广陵王,再联想之前未来岳父不是亲生的,人家亲爹找来了,顿时明白了,结结巴巴道:“这……这是未来岳祖父吧?”
广陵王挑眉,看向杜九妹。
杜九妹一副贴身小秘书的样子,连忙回答道:“爷爷,这是我七姐的未婚夫,前不久,我爹娘给七姐定下的,就住在隔壁的李家村。”
李瑞见杜九妹喊这人爷爷,连忙上前行礼道:“爷爷,小子李瑞有礼了。”
“嗯!”广陵王上下审视李瑞,除了身份低下,其他还好。
一行人去钓鱼,抓鱼,广陵王也跟着去了。
以前每次跟过来钓鱼,李瑞都能玩的很开心,可这次被广陵王盯着,一直不自在。晚上捞鱼回来之后,找了个机会把耳坠交给杜七妹,便带着小厮告辞离开了。
对于儿子没有在杜大山家里吃饭,李大地主和戚氏都非常好奇。
一问之下,居然知道了杜大山的亲爹果真找过来了,貌似还是大人物。夫妻二人合计一下,准备一份厚礼,让李大地主送过去。事事做在前面,不失礼。
广陵王只是点点头,便打发了李大地主。
李大地主这心里既高兴。又是担心。高兴的是,家里攀上了大人物;担心的是,害怕杜七妹身份变高了,不要这桩婚事了。
戚氏忍不住,便来找钱氏打探。
钱氏听说杨氏怀孕了,便挎着篮子,里面装了三十个鸡蛋。便亲自给杨氏送过来。
门口有人把守。钱氏不敢造次,只得等人通报。
杜九妹眼尖,看到钱氏。赶紧把人带进屋。哎,虽然美人爷爷说这是为了保护他们,可现在把村子里相熟的人家也防着了。
钱氏见到杨氏,笑呵呵道:“五郎娘啊。听说你这是有了?”
杨氏略带羞涩,点头道:“让婶子笑话了。都这把年纪了,我这又怀上了,都不敢见人了!”
“这有什么啊,在咱们乡下。小儿子比大孙子年纪还小的,多得是。”钱氏劝解说道,羡慕地看着杨氏。到这个年纪,还跟个水葱似得。真好看。
“多谢婶子开解,玉芬小,让婶子破费了。”杨氏歉意道,三十个鸡蛋,在乡下算不少的礼了。
钱氏摇摇头,看看外面没人,小声问道:“五郎娘啊,门外那些人真的是大山的家人啊?”
杨氏点点头道:“大山长得非常像那人,而且前段时间从那些知道大山身份的那里得到两件东西,已经证明那是了大山的身份。那人已经派人去西北了,估计大山不久之后,就会回来。”
“哦!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你看大山这福气大着呢,你啊,以后福气大着呢。”钱氏恭维说道,从杨氏的话里,得到了很多信息,不过想到这次来,是戚氏所托,“五郎娘啊,你看大山身份高了,七妹作为长女,也跟着水涨船高。那之前定下的婚事……”
杨氏很聪慧,见钱氏说这话,想必是李家那里得到消息,来打探风声呢。
“婶子,我和大山当初就是看李瑞那孩子好,才给七妹定下的。只要李瑞那孩子一直可靠,正直,以后不管七妹的身份是什么,这亲事都认,绝对不敢干那种背信弃义的事情。”杨氏说了这番话,让李家安心。
杨氏本就是重信之人,现在认亲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绝对不能妄自尊大!尤其是定好的婚事,李瑞那孩子好,断然不能退亲。
果真,在杨氏说了这话之后,钱氏眉开眼笑,道:“哎,我待会就跟我那好姐妹说,让她别胡思乱想。李瑞那孩子,的确是个好孩子,和七丫头是天作之合。”
“是的呢,否则当初也不会应下。”杨氏附和道,四个孩子中只有七妹订了亲,现在家里来了一个亲公爹,五郎,八郎,小九儿的亲事,她和大山估计都说不上话了。
虽然老公公一直笑眯眯的,但杨氏却不敢靠近。丈夫不在家,自然也不敢反抗。
钱氏喜气洋洋直接去了李家村跟戚氏报信,圆满完成任务。只是之前想给五郎说亲的,之前杜大山家里闹了这么大的事情,她想等着过段时间再提呢!谁知这一转脸的功夫,人家杜大山的亲爹找来了。
刚才远远地看着那人,一看就是不是普通人,钱氏胆子再大,也不敢开口了。
门当户对,齐大非偶。这句老话一点不假,钱氏不能乱点鸳鸯谱。
钱氏回到家,直接被杜老太爷叫过去问话。钱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了在杜九妹家里的所见所闻。
杜老太爷听了之后,陷入沉思,琢磨着如何从这件事情,让杜氏一族更上一层楼。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几次杜九妹看到广陵王咳嗽,有时候像是要喘不过来气似的,便猜测,美人爷爷之所以变成这样,可能是之前受伤或者中毒吧。
杜九妹挖出一坛桃花酿,抱过来,给美人爷爷倒上,道:“爷爷,爹爹说了,喝这酒对身体好,你每天喝点吧!”
广陵王不忍拒绝,喝了一杯,突然觉得胸间的那股灼热减轻一些。
杜九妹的大眼睛,盯着美人爷爷,让广陵王嘴角上翘,这些人里面,也只有这个胆大的小九儿跟他亲近!长得像灵儿,性情也像,难道这丫头是灵儿的转世?是不是看他一个人苟延残喘的活在世上,很可怜,所以给他送来这么多亲人?
一杯,两杯,三杯!
杜九妹拦住广陵王,道:“爷爷,桃花酿虽好,但不要贪杯哦!以后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喝。”
“好!”广陵王笑笑,让恒五收起酒壶和酒杯。
第二百六十六章 广陵王独揽教导权
恒五拿着东西进了屋,眼睛泛酸,主子来到这里,笑容多了,人也变得开朗了。之前,主子身体不好,人也变得了模样,这让心高气傲的的主子难以接受,若不是他们经常在边上用小主子的事情鼓励刺激主子,主子想必已经倒下了,不在人世了。
在杜家村的日子,过得非常有限,身上的伤和病痛减轻很好,广陵王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杜家村现在传得最大的八卦,就是杜大山的亲爹,有的说是京城的大官,有的说家财万贯,也有的说是王孙贵族……
不管哪一种,都不是小老百姓能够得罪了。原本杜大海还有点心思,想去攀附,但被杜长和拦住了。一个王主簙,他们都惹不起,更别说那些大人物了。他们可以拿捏大山,可以为难大山,但却为难不到大山的亲生父母。
若是让对方查到之前他们家做的那些事情,一定会报复他们,所以杜长和难得一次强硬,拦住了所有人。
不光杜长和强硬,杜长顺担心二弟一家糊涂,惹到贵人,专门过来一趟警告他们,不要去招惹人家,他们根本惹不起。
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看惯了这些的广陵王,不再勉强。在这偏僻的小村落,儿孙相伴,看云卷云舒,颇有几番趣味。
对于长子长孙杜五郎,喜欢酿酒,不想读书,也没有说什么!反正有爵位在,杜五郎也能过得安乐。倒是杜八郎,不能放松,必须通过科举才有前程。
基于这个考虑,广陵王现在多了一项活动。那就是考校杜八郎读书,亲自给杜八郎讲解。
原本在学堂里认真学习一天,吃过晚饭之后,还要在爷爷这里开小灶,痛苦不堪啊!不过杜八郎不敢反抗,每天都十分用功的读书,才能达到美人爷爷的要求!
短短一个月下来。杜八郎进步神速。年纪不大,已经是县城学堂里最好的学生了。阮灏君是个好强的,也加倍努力。杜八郎。阮灏君的进步,带动了杜石头,杜清玉。
李夫子隐晦地告诉杜八郎,阮灏君。杜石头,杜清玉。他们已经非常厉害了。既然家里有条件了,最好去县城学堂,有助于早日考上秀才!
这四个娃回来跟家长一说,杜大勇和杜长兴很高兴。带点礼品就来找杜清尘。
杜清尘现在是县城鸣鹤书院的学监,亲自考校了俩个孩子之后,便准备带着他们去县城读书。
且说杜八郎回来。在饭桌上说道:“娘亲,我们夫子说了。我们现在去县城读书,对我们考秀才很有利!”
家里不缺钱,杨氏自然乐意。再说了,现在大堂兄是学堂里的学监,可以照顾杜八郎,没啥担心的。刚要应下,就听到边上广陵王黑面了。
“咳咳!”广陵王咳了两声,刷刷自己的存在感,这是他的孙子,去哪读书,哪是一个妇人能决定的!
杨氏一愣,旋即想到现在多了一个公爹,连忙说道:“父亲,您觉得去县城读书怎么样啊?”
广陵王慢条斯理喝了最后一口粥,拿出帕子擦擦嘴巴,十分优雅地说道:“不用去了,我亲自教!”
杜八郎一听,一张脸真想趴在碗里不出来。他之所以想去县城,就是想躲开严厉的美人爷爷。是的,杜八郎也在心里叫美人爷爷,这是从妹妹那里听来的。
“八郎很调皮,会累着您的。”杨氏见儿子的反应,貌似不想让公爹教,便为儿子说话。
一桌人盯着广陵王,王爷不需要开科举,还会继续读书吗?众人怀疑的眼神,让广陵王很受伤。想当年,他也是才名冠绝满京城的青年才俊啊!
“没事儿,我教的来!”广陵王说完,站起来,一甩大袖子,风姿卓越的孤傲背影,消失在众人眼前。
杨氏无可奈何,只得劝杜八郎,道:“儿子,难得你爷爷有这心思,你好好学吧。”
“可是娘……”杜八郎还想垂死挣扎,为自己争取一下。
随着和美人爷爷相处,杜九妹了解到美人爷爷脾气古怪,但对他们一家还是非常疼爱的,只是方法不多。更重要的是,美人爷爷貌似什么都会,让八哥跟着美人爷爷学习,也能占点贵族气质啊!
“爷爷打你了?”杜九妹笑眯眯问道,既然美人爷爷有这个心,她要为爷爷说话。
杜八郎摇摇头,道:“没有!”
“那爷爷骂你了?”
“没有!”
“那你为何不乐意让爷爷教你?”杜九妹反问道,“跟着爷爷学,一定可以学到更多东西的。”
杜八郎也知道美人爷爷比学堂里的夫子好很多,可他跟爷爷在一起就不自在,道:“可是爷爷看我的时候,那眼神像是能穿透我的心似的……”
卧槽,这话说的好文艺!杜九妹一下不知如何劝解了!
“要不,八郎,你就坚持坚持,等你爹来了,再给你做主。”杨氏只能把事情往后拖,等丈夫来了再说。
杜八郎耷拉着脑袋,苦着脸道:“哦!”
刚出门,就看到坐在门口发呆的阮灏君,杜八郎问道:“你们去县城读书,一定很好玩。”
阮灏君一听这话,脸上表情更难看了,道:“大哥,二哥说了,请个夫子来教我,不让我去县城。对了,听你语气,你娘也不让你去吗?”
杜八郎摇摇头,又点点头,道:“我娘同意,我那个爷爷不同意!我爷爷说以后要亲自教我!”
阮灏君一愣,想到这段时间杜八郎进步神速,连忙问道:“你爷爷最近是不是给你上课了?”
杜八郎点点头,道:“每天晚上一个半时辰,累死我了!”
阮灏君眼珠子转转,有了主意,说道:“你看这样行吗?你跟你爷爷说,我也跟着学习,咱们也能有个伴,否则大哥请来夫子,就我一个学生太无聊了。”
杜八郎想想,道:“那你等等啊,我现在去问问。”
杜八郎屁颠颠去跟广陵王说了,广陵王挑挑眉,阮灏君?这家人也不简单,一家有二十几个高手保护那个阮灏君。查探消息的人还没来,他暂且了解一下阮灏君,便应下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死不要脸要认爹
杜八郎屁颠颠去跟广陵王说了,广陵王挑挑眉,阮灏君?这家人也不简单,一家有二十几个高手保护那个阮灏君。查探消息的人还没来,他暂且了解一下阮灏君,便应下了。
杜八郎告诉阮灏君,阮灏君又赶紧告诉家长,请求家长同意。
广陵王对阮家有怀疑,但毕竟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结果,但阮大,阮二自从看了杜大山的那块赤金虎牌,心里已经有了猜测,那人就是广陵王。
以前都听人说,广陵王这人长得好,风姿卓越,现在看了,不得不感慨一声,男人长成这样,让男人,女人都无言以对啊!不过想到广陵王传说中的隐疾,阮大,阮二便也释然了。
阮二亲自带了礼品,送阮灏君来读书。
广陵王,阮二都不挑明,倒也和乐。
从这天开始,杜八郎,阮灏君就和广陵王一起读书了。
跟着广陵王不光要读书练字,君子六艺,一样都不能少!一般都是上午读书练字,下午学习君子六艺。
杜九妹不想以后被人说,是柴火妞,乡下丫头,便也坐在一边跟着学。杜九妹学成什么样子,广陵王不会说半句,但杜八郎,阮灏君偷懒,他就会想法子折磨这两个臭小子。几次下来,杜八郎,阮灏君再也不敢偷懒了。
就在广陵王等待杜大山回来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且说那吴婆子,柳大宏从杜大山这里得了几两银子,原本想粗茶淡饭,能坚持半年。可他们吃惯了好的,根本吃不下粗茶淡饭。才不过两个月的功夫,就花完了。
柳大宏后悔啊,想到在杜家村不用干活,也不用偷抢,就可以得到钱财,拿去耍钱。可他并不敢过来要钱,担心杜大海一家揍他。
可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听到一个消息。杜大山的亲爹找过来了,那可是个大官。证明杜大山身份的东西,就是一块有老虎的红黄色的吃紧牌子。
柳大宏听到这些。顿时怒了,那是从他们家的东西啊。
赤金!虽然没听说过,但一听就很值钱!柳大宏直接去当铺问了,一两赤金值多少银子。当铺的掌柜。也没骗他,直接说了。一两赤金换十两金子或者一百两银子。
柳大宏一听,杜氏大怒啊,天哪,那块赤金牌子最起码有三两重。这就是三十两金子,三百两银子。
作孽啊!他们居然把这么值钱的东西拱手让人!
柳大宏回家之后,怒道:“都是你。把那么好的东西给了杜大山,那个不是铜。而是赤金,有好几两呢,可以换好几百了银子呢!”
吴婆子正在清洗野菜,讷讷问道:“真的这么值钱?”
“当然了,我刚去县城问了当铺的掌柜,一两赤金一百两银子。”柳大宏气急败坏说道,“而且杜大山的亲爹,是个有钱人,貌似还是当官的,家有良田万顷。若是我认了这么样的爹,那咱们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柳柱子正拿着烟袋用杂草叶子吸呢,听到这话,眼睛一亮,问道:“大宏,你这话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反正三十多年没见,那人也没见过儿子,说不定就认了我当儿子呢。对了,娘亲,你再想想,当初在哪里捡到的,我们编一个故事。”柳大宏已经被银子迷花了眼,一心想找个有钱爹。
吴婆子眼珠子一转,想了想,道:“我知道捡到大山时候的地方,可东西都交出去了,要不就用完光了丢了,根本没有其他东西了。”
“貌似没啥用啊!”柳柱子嘟囔道,仿佛好日子又离得更远了。
“怎么没用啊!以前我跟我师傅学了一手,可以只要在水里加点东西,即使不是亲父子,两个血滴也可以溶在一起。”吴婆子得意洋洋说道,认亲的过程,绝对少不了滴血认亲。她有办法控制这个滴血认亲的过程,或许其中大有可为!
柳大宏一拍大腿,说道:“对啊,好!娘亲,这需要什么,准备一些,咱们现在滴血认亲去!”
“今天不行,我要准备东西,明日一早咱们去。”吴婆子也觉得这个法子好,反正儿子是自己的,就算认了其他人当爹,也不会不管他们的。只要事情成功,就不用整日发愁生计了。
一家三口都很高兴,到了晚上准备好了东西。第二天一早,一家三口便赶往杜家村。
宋明看到这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