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是巨星-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两年就淘汰的老旧手机被他握在手中,被刮花的屏幕中出现一张单纯可爱的小脸,就是双眼空洞无神。

太晚了,本来他还想给叶阿婆去个电话,叶阿婆是他的邻居,独自一人生活多年,家中儿女都在外地,逢年过节才会接叶阿婆去城里,叶阿婆现在精力充沛,白天会帮他带晓北。

屏幕中的那张单纯可爱的小脸正是他弟弟晓北,他唯一的亲人。

躺在床上,“童恺闻”对着屏幕囔囔自语:“晓北,想哥哥吗?”

“晓北,今天哥哥顶替别人的身份参加一档真人秀节目,哥哥拿了好几个第一,还得到了最终的奖品,那个经纪人嫌弃纪念品没有什么分量已经交给我了,哥哥会带回去给你看的。”

“哥哥回去后还会给晓北买礼物。”

“晓北现在睡觉了,要盖好被子,不知道有没有梦到哥哥,一定要梦到哥哥,哥哥也会梦到晓北的。”

“晓北,一切都会好的……”

第3章 归家

鉴于“童恺闻”的特殊性,李岁荣带着他和助手不到六点钟就坐车去了机场。

当下飞机之后,“童恺闻”不再是童恺闻的形象,他已经将头发梳了下来,鼻梁上挂着一副大大的黑框大眼镜,所着衣服也不是昨日所穿的名牌,而是普普通通的黑色外套、洗得起球的毛衣、以及洗得泛白的牛仔裤。

怎么看也与昨日那个在《战吧,明星!》完完全全是两个人。

在人群中也没有谁能发现他的与众不同。

李岁荣带着助手朝着公司放置车的方向走去,而已然换回自己形象的“童恺闻”则与他们分道扬镳,当然,打车回家的车费李岁荣会报销。

经纪人李岁荣不与他一道回去必须是有理由,现在他们只能低调再低调,就为了保守某个秘密。

换回原装的“童恺闻”并不是偶像剧里、娱乐圈里、粉丝圈里的那个童恺闻,他叫黎晓函,是一个三流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他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而已。

至于如何走上与李岁荣同流合污的道路,此事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

黎晓函平日除了在学校上学之外,平日不上课或者周末他都会出去做兼职,原本他是想在学校找兼职,不过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情况选择了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在那里他找到一份收银员的兼职工作。

一个月前,路过这家大型超市的李岁荣一眼就瞧到取下眼镜擦拭的黎晓函,乍看一下没有多特别,再仔细一看差点没将他的手中的水扔出去,他竟然在,竟然在一间超市里找到一个与童恺闻长得一模一样的男孩子!

此时的李岁荣正好从附近的医院出来透透气,他带的艺人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可是这位艺人却不是那么省心,才两天没有重点“关照”他的私生活,就出现酒驾还把腿给撞折的重大情况,差点没把他急得头发花白。好不容易给艺人争取到《战吧,明星!》这样重要节目的通告,他居然把自己的腿给撞折了,能不把人气得火冒三丈吗?

就在他与到医院把艺人骂了一通后到超市买瓶水,便机缘巧合的遇上了黎晓函,差点没把他乐疯,再仔细打量黎晓函,他的长相、体型、身高、体重都与童恺闻差不多,一个馊得不能再馊的主意在他的脑海里形成,并且他要将它实现。

事情太过惊悚,李岁荣亲自在超市里等候黎晓函下班,并与他沟通,刚开始黎晓涵只当他是皮包公司的骗子,他给的名片转头就扔到垃圾桶里,看都不看,李岁荣差点气昏在马路边上,幸好他也是大风大浪走过来的,在娱乐圈里锻炼出来的脸皮厚度堪比防火墙,才没有放弃。亲自当侦探调查过黎晓函(差点被警察带走的过程可以忽略)之后,他把经纪公司的证明和自己身份证明递到对方面前,并保证只要他能够帮自己完成他的计划,便可以得到多少报酬,李岁荣知道黎晓函的家庭情况,他非常缺钱。

李岁荣并未把自己放在施舍的位置上,他是有求于人,与黎晓函沟通时态度良好,被堵过不下五次之后黎晓函才愿意跟他沟通,确实,黎晓函经过查询也知道了李岁荣的身份,再怎么说他也是公众人物,微博上还有他个人身份认证,长得如此普通,也不难认。

拿着打印出来的照片黎晓函对了又对之后才确定跟李岁荣认真沟通。

他们交谈的内容比较保密,李岁荣本想选择高档餐厅,不过黎晓函却带他到一家沙县小吃里谈,理由是周围吃饭的人没有人会注意他们的交谈内容,李岁荣被噎之后觉得他考虑的还挺周到,到沙县里吃饭的不是学生就是民工,以及周边店里的店员。

李岁荣已经很多年没有在这些低档的小店里吃过饭了。

第一次沟通并不太顺利,李岁荣当黎晓函是小孩,给出的价格并不高,黎晓函听完后直接走人,把李岁荣扔在沙县小吃店里,并让他付账,李岁荣才意识到与自家艺人有着相同容貌的孩子智商可比自家艺人高出一个档次。

第二次见面李岁荣带着满满的诚意,他连合同都拟好了,并且买了一堆营养品,有老人的,也有小孩的,显然黎晓函这次态度好多了,合同的金额也比上次多了两倍,黎晓函也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合作期间,他不会帮助艺人履行潜规则、陪吃饭不拍果照,不跟女艺人接吻等负面行为,李岁荣将条款一一写入合同中,黎晓函还要求对方提前给他一半的报酬,李岁荣最终只答应给三成,黎晓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后并没有直接与李岁荣签订雇佣合同和保密协议,他还有最后一个要求,必须是三方签订,那位艺人是最终受益者,他不签可不行。

这件事被他人知道,对谁都没有好处,毕竟它是一种欺骗公众性行为。当然,于黎晓函而言,他只要换人地方生活便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他并不在乎名声,而李岁荣和他的艺人他们是公众人物,靠的是树立良好形象吸粉赚钱,最在乎的是他们。

一翻接触下来,李岁荣发现自己面对的这个孩子很聪明,比他接触与这孩子同龄的孩子更要聪明,也更谨慎,但也更在乎自身利益,更懂得保护自我。

三人当面签订协议后,黎晓函便按照合同要求参加真人秀节目,同时,在合同签订之后他也收到报酬总额的三成,赚钱,哪有那么容易。

通过手机支付了车费,拿了发票之后,黎晓函提着为数不多的行李下了出租车。

车子无法进入巷子,他只能提着行李箱跨过污水坑,再往巷子深处走去。

他家就在巷子的尽头。

这里是老城区,街道的排水系统都不太好,一到下雨就变得坑坑洼洼的,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否则鞋子就会踏入水坑,变成名副其实的水鞋。

黎晓函在这儿住了好些年,对巷子这条道哪儿有坑哪儿会有烂泥,哪儿会有脏水往下滴了若指掌,花了不到十分钟时间便走到自家楼下。

巷子尾端有两栋看起来像危楼的房子,经常听周边的老邻成说政府快要拆迁了,他们这些房子都会有补助的,谣言散布多年之后还是谣言,楼房依旧看起来像危楼,政府却从来没有下过拆迁的红头文件。

地段不繁华,只有公交,没有地铁,交通也不算太便利,有能力的老住户都搬了出去,没能力的念旧的都留了下来,老房子当成出租屋租了出来,房租在如今这儿繁华的都市里算是非常便宜的,久而久之便吸引许多到城市里打工的人流,周围住的大多是外来打工者,人多了就会更乱了。

黎晓函十岁就搬到这儿住,也有近十年时间,那时候周边人流量还不多,出门都能随便遇到一个老街坊,门口总会坐着纳鞋底或是缝缝布布的老太太,下棋的老头儿,接孩子放学的母亲们,骑着自行车冲进巷子的父亲们。

如今,巷子还是那条巷子,人却不再是那些人,没有人会为过去的时光而停驻不去。

黎晓函没有搬走,原因有二,一是没有能力,二是他也习惯周边的环境,三是这儿还有几个熟人,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

老旧的房子没有电梯,他家住在最顶层五楼,每一层都有两个住户,门对门的形式。

提着箱子轻松地往上走,可见他体能不差。

走上二楼时遇到四楼的刘老头儿,年过近七十的老人还往上搬小煤气罐,黎晓函顺手帮他拎起:“刘爷爷,我帮你拿吧。”

早已习惯年轻人帮忙的刘老头儿并没有推,他揉揉自己的老腰感叹道:“人哪,还是得服老,这两天听老叶说你出远门了?”

黎晓函只是应了下:“嗯。”他转移了话题:“刘爷爷,您以后还是让送煤气的人给你送上去,你的腰不好,就不要逞强了。”

黎晓函在楼里出了名的好心,只要见到老人提重物他都会上前帮忙。

楼里有一半的房子都被做成隔间租给外来打工者,都不熟,也就黎晓函跟他们这些老人家熟了。

刘老头儿忙点头:“知道了,知道了,比我家那老太婆还啰嗦。”但是他却极享受黎晓函的关心。

帮他将煤气罐送进家里后黎晓函才继续往上走,归心似箭。

掏出钥匙,打开外面的两道门。

黎晓函将箱子放在一米宽和长两米的阳台上,换上拖鞋,再打开与阳台与大厅相通且半掩着的门。

映入眼前的是歪在沙发上听到动静刚睁开眼的头发花白的叶阿婆,她见着黎晓函便说道:“晓函回来了,实习累不累?”

黎晓函不可能将自己出去拍摄事实跟叶阿婆说,只是找了个看起来合理又符合他现在状况的理由忽悠过去,他也不希望对方太过担心。

黎晓函回答不累接着又问道:“晓北呢?他这两天有没有让您累着。”

叶阿婆说道:“怎么会,晓北那么乖,刚睡着,在房里呢。”

黎晓函心比较急,直接转进他的房间,叶阿婆也不介意他的行为。

看着脸色苍白乖巧安静的孩子躺在床上,长长的睫毛耷拉下来,黎晓函弯腰在他的额头上亲了下,用自己都没听清地声音小声说道:“晓北,哥哥回来了。”

叶阿婆站在门口微微叹息。

两个都是可怜的孩子。

第4章 晓北

叶阿婆照顾晓北也有三天,神情都写着疲惫,她人也六十来岁,自诩身体还不错,但是还是抵不过岁月对精神和冲刷。

黎晓函感谢叶阿婆一翻,又将自己在机场买的礼物送给叶阿婆,对方满意地带着笑容回家,临走前还体贴地问黎晓函吃过午饭没,黎晓函既然回来哪会让叶阿婆给自己弄午饭,只说吃过了。

叶阿婆虽是一个人住,平时黎晓函做兼职和上学时都是她帮着看顾黎晓北,对叶阿婆的帮助黎晓函是感激的,在生活的强大压力下没有反人类反社会的心理也多亏周边的好邻居。

黎晓北还在睡,黎晓函将就弄了碗面,下了个鸡蛋吃了,昨晚没有休息好,见黎晓北睡得香甜,他换了睡衣也往床上躺着。

累得脑袋直接放空,不到一分钟黎晓函便沉沉睡去,他确实是累的。

虚虚实实的梦境使得黎晓函更累,整个人都感觉使不上力,想醒过来怎么也不行,身体跟灌了铅似的沉重,挣扎许久后黎晓函又再次沉沉睡去,不知睡了多久才幽幽转醒。

醒来发现睡里侧的晓北已不在床上,看了看床头柜上的闹钟,时针指向数字三,也没睡多久,两个多小时。

下了床,将被子叠好,出了房间就是客厅。

他们的房子不大,但相对寸金寸土的都市,他们这套房子面积也算不错,至少还有个小九十平米,实用面积大概在六十平米左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一个阳台,除了老旧一点,没有电梯,其他该有的都有,比起许多需要交房租的打工者,他有个遮风避雨的家,也足够了。

在客厅里找到已经起床晓北,他每天中午固定睡两个小时午觉,定时就会起来。

此时的晓北正坐在沙发前的毯子上摆放积木块,动作单调重复,看见黎晓函过来也没有多大的反应,继续摆放他面前的积木块。

对于晓北的表现黎晓函也不气馁,直接坐在他身边叨叨絮絮地跟他说起自己这几日的经历,听到精彩部分,晓北手顿了顿,不过下一秒又继续摆放他面前的积木,随后又将他那堆玩具摆放得整整齐齐。

黎晓函不得不承认,晓北的特殊情况,他是个自闭症儿童,对此,黎晓函觉得自己有一份义务和责任在里面,无论晓北变得如何,他都会努力治好他,陪着他,即便他不结婚不组建自己的家庭也要对晓北好,晓北是他的家人。

可以说,晓北是黎晓函拉扯大的。

当黎晓北送到黎晓函手上时,他还是一个个漂亮的小婴儿,小脸蛋红扑扑的,一双乌黑的眼睛总是骨溜溜地转,作为新上任大哥,黎晓函对新弟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多了个亲人,恨的是他的出现扰乱了平静的生活。

他那不负责的母亲把晓北扔给他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几句话,一张银行卡,一个名字,再无其他。当时的黎晓函不过是个高中生,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而已,晓北像个重型炸弹似的进入他的生活,并为此放弃他十六岁的花季雨季。

在学校成绩拔尖的黎晓函因为要边上学边照顾晓北,成绩下滑得厉害,而且晓北还不那种特别令人放心的小婴儿,并不好照看,平时也请阿姨帮忙照顾,但晓北却比普通的小孩难照看。

刚出生的婴儿都要喝牛奶,可是他是个例外,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只好改喝豆奶。开始喂辅食时,又发现了晓北的咀嚼能力极其差,根本不会嚼东西。再长大一些,其他正常的的孩子都开始学习说话了,他则迟迟不会发音。

咨询过照顾晓北的阿姨,她说也有孩子这个年龄段不能很好地咀嚼,很好地说话的。黎晓涵也没照顾过小宝宝,他当时也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心想着也许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可能等晓北长大了就会好起来。

可事实上呢?

每天除了上学放学,回到家中就是陪着晓北,伴随着时间流逝,晓北也渐渐地长大。

好景不长,黎晓函又陆陆续续发现晓北有一些奇怪的举动,并引起了黎晓函的注意。

除了咀嚼能力极差之外,晓北还喜欢看运动的东西,比如婴儿摇篮里转动的音乐玩具,马路上的来来往往的汽车,他还喜欢将玩具车整整齐齐排成一排,且不准其他人搅乱。

更夸张的是,晓北会一直去关电视,其他人一打开他就去关掉。他还喜欢在原地打转,从来不觉得头晕。黎晓函也是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自闭儿的延脑发育不够好,平衡系统低敏,不容易有头晕的感觉,才会喜欢转圈圈。晓北还怕与人的目光接触,就连黎晓函看他,只要目光一和他眼睛对上,他就立刻就将目光转开。

转眼间,在晓北将近三岁半时,黎晓函顺利上了大学,并送他去幼儿园开始接触其他同龄小朋友。只是进去不到半年,幼儿园老师看出了问题,她找到黎晓函并坦率地告诉他,她认为,晓北的成熟度不及两岁孩童,她怀疑晓北患有自闭症,建议黎晓函带他去专业机构做个全面的检查。

在老师的推荐下,黎晓函找到专业机构带给晓北做了全面且繁琐的检查,包括肌肉协调度,感觉系统,脑子语言发展,对外界的认识学习能力,社交兴趣和技巧等。

花了近半年时间,在晓北满四岁时,才完成所有的检查,并被确诊为自闭症。

对刚刚上大学正准备享受一下校园生活的黎晓函来说不啻是个晴天霹雳,无论如何不能相信,看上去聪明可爱晓北怎么会是个自闭儿?

黎晓函当时心情极度糟糕,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一定是弄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出错了!

为什么硬说他辛苦带大的晓北有这个病,可是无论如何,黎晓函还是要接受这个残酷的事,他那颗血淋淋再次被现实挖开,还撒上了一把盐。

在短暂的痛苦之后黎晓函收起所谓的自怜自矣,他也就想通了,他到网上,到图书馆查询很多很多资料,他不应该放弃,不管晓北的病情怎样,他都要帮他治好,即便自己不在了,他还能活得像个正常人。

现在的晓北正好四岁,也是三个月前诊断出他得了这个病。

国内不比国外,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体系有但并不多,而且费用也相对昂贵,黎晓函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在做兼职了,不负责任母亲留的费用根本无法支撑晓北长大。曾经一度想过退学,可是指导员多次找他谈话,确定他的家庭情况后,跟各科老师说清楚情况,只要不是重要的课程他都可以不去,虽然是三流大学,可是在三流大学中算是不错的学校。

后来黎晓函没有退学,但是他更努力的兼职赚钱。

通过查询各种资料他也知道特殊教育机构,不过距离家里还是有点远,黎晓函每周送他去四天,特殊学校里的学费比较昂贵,主要是特殊教育机构学前班的老师是特殊教育硕士毕业的,很有经验,可是价格再贵,黎晓函咬咬牙也要送晓北进去学习。

现在已经去了两个月,效果虽不太明显,但也给了黎晓函一个希望。

更庆幸的是,现在的晓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