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大齐兵士的血来铺路?他们又何辜?”
沈湛这些年绝非浪得虚名,几句话,全都针针见血。
城墙上士气激愤,便是他们这边,也稍默了片刻,常叙打马过来,大刀指着沈湛,意思要不要直接杀了他?
然而沈湛不能杀。
他是几乎是世家的代名,虽然朝中各家彼此相争,但若此时杀了沈湛,世家的矛头必然全全指向了萧澜,他压下常叙的刀背,道:“原来大司马是前来动摇我军军心的。”
沈湛不答,又笑道:“颖阴侯若是害怕,沈某可押在城外。”
“不必”,萧澜让人看着他,转身进了帐子。
常叙道:“侯爷该不是真要孤身进宫去?!”
“算不得孤身”,萧澜道:“还有萧真和萧琚。”
“这多半是个圈套!”常叙直摇头,“他二人根本不顶用,万一……”
“你说得对”,萧澜拍拍他,“新帝我要见,但咱们也得做手准备。”他叫程邕和韩林进来,与常叙凑在一起,细细吩咐了半晌。”
等他们几人都出去,延湄从帐角走过来,仰头说:“澜哥哥,我呢?”
她知道这次可能没法子跟着萧澜一起进宫,因为除了萧琚和萧真,跟一个她太显眼。
“你跟着程邕和韩林走”,萧澜低声说:“澜哥哥要是有危险,这回,等着你来救我,好不好?”
第77章 萧钰
两军对峙了一下午,冬日天短,酉时天色已经黑了,萧澜与萧真、萧琚一并过来,冲着沈湛做了个手势:“沈大人,请罢。”
沈湛笑道:“侯爷真不需要将沈某押在城外?”
萧澜看向太和帝的车驾,挑眉道:“太上皇在这里,想来还用不着沈大人。”
沈湛冲着车驾一礼,这才转身与他们一并往城门方向走。
他们走几步,后面的大军也跟着动几步,城墙上亦是剑拔弩张,目光全聚在他四人身上。及至临近城门口,后阵已经擂起了鼓声,准备若是有异动,即刻攻城。
过了护城河,进城。
城门缓缓拉起,常叙嘴唇绷成一条线,剑柄上的手握紧又松开,再握紧,掌心泛着湿意。
城墙上没有异动,城内也没有声音。
这几乎是两军屏息的时刻。
又过了一刻钟,城墙上的弓箭收起,城门依旧紧闭,是原来严防守备的样子,常叙这边才微微送了口气,——看来暂时安全。
城内。
萧澜三人跟着沈湛上了犊车,沈湛笑道:“还是头一回与两位王爷,及颖阴侯同乘。”
萧真啧了声,萧澜闭目养神,萧琚则浑身戒备地坐在沈湛旁边,手里一把削铁如泥的匕首,随时准备着拿沈湛做人质。
沈湛捻捻髯须,把他们三个人依次看过来,摇头笑笑,末了又叹了口气。
萧琚用匕首一指他:“有话便说。”
沈湛睨他一眼,全不搭茬儿,也靠着车壁闭上了眼睛。
萧琚脸色难看的很,可此时也没法发作,眼神示意萧真将车帘挑开,以便观察外面的动静。
犊车宽敞,车门也阔,挑开帘子就着尚未黑透的天色能辨出来,的确是朝宫中方向。
金陵城,他们是实打实地“坐地户”,在这长了二、三十年,又都是已出宫建府的皇子,内外城不知转了多少回,两人一路瞪眼提着精神,盯着天越来越黑,盯着车内车外挂起了灯。
也不知盯了多久,犊车行得愈加平稳,萧真和萧琚对看一眼,都知道,——这是已行至御道了。
萧真推推萧澜,萧澜缓了片刻才睁眼,打个呵欠,矮身看一眼,问:“到了?”
萧真顿时一炸,低喊道:“你还真睡着了?!”
他一喊把沈湛也喊醒了,前方正到了宣阳门,入此门便进了外宫城,沈湛伸了下腰,叹道:“望皇上龙体还撑得住。”
萧钰也算是他的外甥,这话倒有几分情真。
过了宣阳门,宫灯更亮一层,犊车四平八稳,在戍正两刻进了端门,直奔内宫城。
……
另一边。
延湄与傅长启跟着程邕和韩林带了八千人马从常叙那儿分出来,绕到了东南面的道场寺,从后山上去,寻怀严师父。
怀严人高马大,一脸凶相,对着程邕带来的信确认半晌,才点头道:“随我来。”
七拐八绕,到了后面一间禅院,院子不小,现已没有人住,但依旧洒扫得干干净净,从窗外瞟一眼,可瞥见屋里摆设整齐,霍氏大致环视一圈,道:“这便是我儿那几年在寺中的修行之所?”
怀严合手念了声阿弥陀佛,应道:“正是。”
延湄尚是头一回来道场寺,听了这话,微微睁大眼睛,很想进禅房里面看看,但眼下没那功夫,只能摸摸门墙、花草。
怀严也不多话,带着他们绕到房后的园子,园中靠山有两棵大榆树,剩下满种了大片的萱草和玉簪花,四季不枯。
怀严提着僧袍,走到一大片花草的中间,弯腰一用力,竟直接将那花草提起来一片!他冲着程邕招手:“来。”
程邕到近前才看明白了,——原来怀严提起的是一方大木槽,木槽中培土种花,放下去时,与这满园花草衔接无缝,根本看不出来。
而大木槽所盖住的,正是一条地道入口。
傅长启惊奇地看了看延湄,完全不料萧澜竟还在这留了条路!
延湄探身看一眼,天已经黑了,她有点儿着急,因对程邕道:“走。”
怀严道:“可知晓这地道通往哪里?”
“晓得”,程邕施了一礼,“来前侯爷已与我等细细说过。”
怀严颔首,这才让开身,念了声佛号,道:“且去罢,贫僧在这一头守着。”
程邕道过谢,提了两盏灯,他带人打头,韩林护着霍氏和延湄几人在中间,依次进了地道,但进去之后发现,这地道虽挖的颇深,却并不宽,并行的话,只能同时过三到四人。
——这么看,似乎也不是为了今日的奇袭。
地道中早已没有新土味儿,顶上还有火把熏出的黑印,应是萧澜或者怀严已在地道中走过。
里面稍有些闷,隔段路还能看见备着的水囊,延湄指一指便小声对傅长启道:“澜哥哥。”傅长启笑着应了声,其实他们都清楚,萧澜许久不在京中,这水若还能喝,必定是怀严师父又换的,但延湄说是萧澜,傅长启也就顺着她应。
地道很长,行进速度又不慢,兵士都无妨,走了一个时辰,延湄和霍氏就都有些跟不上。
闵蘅随身带了薄荷片,让她们含在嘴里,地道里黑,延湄伸手去抓傅长启的袖子,抓住便晃了晃,小声叫:“二哥。”
她有点儿渴,想喝水,闵蘅顿了顿,手指暗暗在延湄腕子上点了两下,低低问:“夫人,怎么了?”
延湄一怔,微微抬手,才发现自己抓错了袖子。
前后都在行军,延湄本就是两步赶一步,稍一顿,便磕绊了下,闵蘅本就在她身后,见势一扶,正将她半抱在怀里。
延湄撒了手,傅长启恰也回头寻她,将这情状全看在眼里,过来拉了延湄一把,口中的话很自然:“绊着了?上来,二哥背你。”
人多,且延湄中间隔个莲姑就是霍氏,傅长启看也没看闵蘅,但在拉延湄时却不动声色地拧了下闵蘅手腕。
延湄心里与他亲近,但自七、八岁以后没被他背过,有点儿不知道怎么办,傅长启笑道:“不想省下力气快些去救你的澜哥哥?”
延湄咬咬嘴唇,这才趴到他背上,刚刚抓错了袖子,心里不大得劲儿,也不说话。
韩林过来禀问霍氏可需人背着,霍氏面上不显,其实心里还记着他和程邕,摆手道:“我这老身子骨还能再走一段儿。”
几千人继续行进,大约又走了半个多时辰,最前头的程邕打了个哨,他们已能望见出口了。
……
宫中,武英殿外。
萧琚边走边四下看,宫中一如以往,并没有加调禁军,上了丹陛,一人道:“平王,宁王,颖阴侯,请卸剑。”
这是入宫的规矩。
但此时三人都不动,沈湛叹一声,正要说话,殿中跑出来个小太监,宣道:“可是颖阴侯等人到了?陛下宣快快进殿说话,不必卸剑了。”
萧澜握了握剑柄,随之踏入殿中。
——殿上宽大的龙椅里,正歪着才登基两月的新帝萧钰。
殿中热得人出汗,萧钰身上却还盖了条毯子,面色苍白,冠冕随着他的咳嗽剧烈晃动,看见萧澜等人进来,眼睛一亮,哑声喊了句:“六哥!”
但随即眼神又黯下去,萧澜三人行礼,萧琚忙着瞄看左右隔门,萧澜顿了顿,道:“皇上安好?”
一句话,萧钰眼眶子红了,看着他,摇摇头,方才那小太监抹抹眼睛,说:“陛下一直惦念着侯爷,今儿侯爷来了,陛下心里头舒坦,身子也能好些。”
萧琚见小皇帝还当真是病重,不由上前了两步,一面觑着他一面道:“皇上,罪臣前来请罪了。”
他口上说,却既没下跪,也没甚请罪的诚意,沈湛便喝了声:“平王,你忒猖狂!”他看向萧钰,萧钰却由由小太监扶着起身,一步步自金阶上下来,笑了笑,问:“六哥,你今日,是来杀我的么?”
萧澜眯了眯眼,一手搭在剑柄上,说:“阿钰,六哥来看看你。”
他直呼了新帝的名讳,本是大不敬,萧钰眼泪却出来了,哽咽的一抽一抽,萧澜抬脚想上前,萧钰却猛然喊道:“六哥快走!”
与此同时的,隔门里一声脆响,萧澜拉着萧真快步后退,然而门外比他们更快,六扇宫门同时被关上,外头二十几名禁军抬了木柱顶上,而殿内,两侧的隔门应声而开,百名精壮持刀斧,着甲胄,冲着他们三人劈杀过来!
另有一人冷目而视,正是太后沈氏。
萧琚最先骂了一句,但很快已经顾不上,百名勇士将他们三个团团缠住,大殿之中已全是刀斧声。
第78章 尘埃
萧钰眼睛在找萧澜,可是萧澜被围在中间,他根本看不清,不由跌跌撞撞跑到沈氏和沈湛跟前,求喊道:“母亲!母亲!您放了六哥吧!”
“糊涂!”沈氏道:“你今日不杀他他就要杀你!你当他真是进宫来看你的?那带八万大军作甚?他是来夺你的皇位!儿啊,此刻万万不能手软!只要除了他们三个,你的皇位便再无忧虑!”
萧钰急得说不上话来,只一个劲儿地摇头,又去拉沈湛的袖子,沈湛扶住他,道:“皇上,自太祖以来,我大齐历位皇帝的手上或多或少都沾过血,这没什么大不了。您要做帝王,臣教给您的第一件事,便是得狠得下心。”
“不不”,萧钰摇头,“那我不要这皇位了!他们都是我的兄弟!舅舅,六哥幼时你还教过他的,快让他们把门打开!皇位我不要了,谁爱要谁要!”
“莫说混话!”沈氏扯了他一把,将他拽在身后,刀斧相抗的铮然之声,和金砖缝儿里的血映在一处,使萧钰浑身发寒。
他望一望高高的殿顶,抹掉脸上的泪,忽用力一挣,霍氏本正看着大殿之中的屠杀,一时被带的身子一歪,脱了手,萧钰已晃晃荡荡跑到了金阶之下。
“回来!”随着霍氏的一声尖喝,殿中的兵勇也注意到萧钰进了战圈,一时怕伤了他,左右闪避,萧钰边躲边喊:“六哥!”
萧澜已看见了他,躲过一记劈斧沉声道:“这里!”
萧钰瞥见了他的发冠,寻声往过跑,正这时,外面也想起了厮杀声,宫门被撞得咚咚响,萧钰一下停了脚,颤声道:“六哥?你今日真的是来杀我的?!”问完,他忽似疯了一般,在地上捡了把刀,一气乱挥乱砍。
萧澜顾不上出声,边退边往门口扫了一眼,隔着门只能看见乱七八糟的人影,不确定是不是程邕他们,沈氏见外面的动静紧声喝道:“快!杀了他们!”
就近有罩着笼子的火盆,萧澜喘口气,一脚踢过去,火盆里的炭飞洒出来,有的滚到殿中的曳地的帷幔上,慢慢燎起了烟。
萧真与他背对背,这时候灵性了一下,明白了萧澜的意图,——点火。殿中一旦起火,太后和沈湛也得完蛋,他们若不想同归于尽,必得下令开门。
拼着受伤,萧真就地滚了两滚,踹翻了另一个火盆,可他背后也挨了一下,身子往前一扑,左胳膊撞在了火盆上,烫的嗷嗷叫。
冬日干燥,帷幔被点着,火势一下大了起来,屋里血腥气被蒸烤之后浓重得厉害,萧钰本就虚弱,刚又发了阵儿疯,最先受不住这烟气,咳了几声,直挺挺便倒下去。
沈氏和萧澜同时往他这边冲,但有人比他们离得近,——萧琚腿上受了伤,眼看不支,此时却拼着不管,手脚并用迅速爬行几步,一把拽住萧钰衣领,将他拖到自己身前,坐在地上笑了起来,森然道:“开门!”
火势已经烧向了龙案,沈氏被呛得眼睛发红,头上身上全是汗,捂着心口作呕,眼泪下来了,看着嘴唇发白,已在濒死边缘的萧钰,她一咬牙,抄了把剑,凄声道:“老天爷!你为心不公!”说罢一指宫门,令喝:“把门给我在里面堵死!我与我儿两条命,让他们三人陪葬,也算值了!”
——她知道,既然有人来救,那若不在这间殿内杀了三人,出殿后便将大势已去!
一屋子悚然,包括萧澜和沈湛在内,都不料她能如此狠绝。
刀斧手移向门边,抵住门时,都面露犹豫,这何止萧澜三人,他们也得跟着葬身火海。
沈湛掩着袖子,袍角被烧着,他便直接割了袍襟,长叹口气,吩咐:“开门。”
“不准开!”沈氏道:“哀家都不怕一死,大司马何惧!”
沈湛皱眉,桌案一条腿已烧断,哐嘡倒地,他往门边快走几步,再次下令:“开门。”
刀斧手们犹犹豫豫已经半松了劲儿,外面瞧见火光攻势愈加猛烈,就在这当口,门扇作响,外头“轰”一下,破门而入!
程邕一马当先,先喊了声:“侯爷!”
外面冷气一扑,萧澜拄着剑大口呼气,道:“拦住萧琚!”
冲进来的人混着禁军,当中竟还有萧琚的人,此时正抬了他和萧钰出门,萧钰背上被大力撞了几下,反呛出一口气,缓缓醒过神来。
由殿中战至殿外。
萧真后背和胳膊都受伤,体力也要跟不上,恨不能直接躺倒在武英殿前的广场上,萧澜经验比他丰富,有伤但不重,只是心口被烟呛得发紧,看一眼,程邕带的人应都到了,问:“夫人呢?”
“就在昭明宫”,程邕答道:“属下不知这里情形,不敢让夫人贸然过来。”
地道通到城内,离潮沟颇近,潮沟接连宫中后湖,离后湖最近的便是昭明宫,萧澜点点头,此时场中已分出了三方,除了萧澜和宫中禁军,另有一队人,也是禁军,但显然早已被萧琚买通。
三方人马简直是一通乱战,但萧钰在萧琚手中,沈氏投鼠忌器,萧琚打了一阵儿,他人手有限,只得将萧琚往前一推,趁乱后撤。——他的意图正是要让萧澜进京,然后与沈氏拼个你死我活,双方兵力两伤后,他好收渔翁之利。
沈氏觉他的人少,早晚能收拾,便依旧盯着萧澜,然而萧琚刚在乱中一推,禁军已近被冲散,有两人接住了萧钰,却被程邕斜杀过来,将人扣在了手里。
沈氏一哆嗦,登时喊:“莫杀我儿!”
萧钰闭了闭眼,笑得比哭难看,“六哥,咱们之间终也刀兵相见了。”
萧澜看他一眼,此时也顾不得多说,因瞧着萧琚往东边撤走,打个口哨,程邕带人留在此处,他与萧真往东边追,追到一半他却又停住了,往北面走,萧真愣道:“做什么?”
“你先带人将他们围住,城外收到信号,应也开始攻城了”,萧澜抿抿唇:“我到昭明宫看看。”
“你行不行?!”萧真简直要气笑了,“今日若不能一举将萧琚擒住,必留大患,你这时刻还能想别的?!”
萧澜比他更知不应该。
但因上次出过一回事,延湄不在他眼皮子底下总叫人不踏实,没有过多犹豫,他打个手势,先往北边的昭明宫去。
萧真在他身后跺跺脚,只得继续追。
昭明宫在武英殿以北,隔了一座赤乌殿,萧澜自南面过去,因大部分禁军都调到武英殿,路上他们所遇的并不多,快到时他隔着宫墙听里面没有太大动静,一时放心些,一时又更紧张,直至进了宫门,看见韩林正当庭站着,昭明宫原本的守卫已被猎杀,这才暗里松口气。
韩林不意他自己直接过来了,愣了愣,问:“侯爷?”
萧澜嗓子疼得厉害,出不来太大声音,指指门内,意思问人可在里面?
“是”,韩林应一声,萧澜已近提袍往里走了,可进了明间,除了守着的兵将,只有霍氏正歪在那儿,萧澜蹙蹙眉,过来扶了她一把,道:“母亲累着了。”
霍氏有气无力地摆摆手,抓着他的胳膊站起来,轻声问:“怎么样了?”
“就等常叙一到,大事可成”,他又看一眼,紧着问:“湄湄呢?”
霍氏眼中亮了不少,说:“沈氏那妇人呢?可将她生擒了?母亲与你一起去。”萧澜还在回身看,霍氏这才喘口气,又说:“她与闵大夫在西边梢间。”
这话说的对也不对,——延湄的确跟闵蘅在一处,但同在的还有傅长启和莲姑。
萧澜眉峰动了动,但他第一反应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