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张,延湄默了半天,有点儿舍不得画完,下笔很慢,她画了此刻的自己——正伏案认认真真给萧澜回信的自己。
半晌,附了十一个字:“澜哥哥,平安回来,我等着你。”
晾干,延湄对着自己的“画作”看了一阵儿,挺满意,叫耿娘子封好,次日差宫中侍卫送到傅长启那儿去。
中秋一过,金陵的雨越发下得勤,夜里不再闷热,雨声绵绵细细,延湄倒睡得实沉。
她自得了萧澜的信,三五不时便要取来看一遍,不过并没有想着收第二回,只望平安就好,然而她虽没想,九月初时,萧澜的第二封信却到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小箱秋李子。
延湄简直狂喜——萧澜看明白了第三张画!
这箱李子个头不大,与贡上来的不能比,也很少,只有不足三十个,延湄腮帮子流酸水,乐了半天。
信比上回还短,只有一句话:“李子伤身,切不可多食,隔三日食一,听话。”
似乎写的匆忙,字迹稍显潦草,那个“一”字拉了老长老长。
延湄两封信对比着研看了一晚,又有些担心,但这担心并没有持续几日,濮阳便传来消息——皇上率军大退匈奴,已将匈奴残兵逼至洛水,濮阳一战大获全胜!
圣旨和邸报到时自京中敲锣而过,一日间,从朝中至巷尾全部热闹起来,奔走庆贺。
不过,大军并没有立即班师回朝,而是一鼓作气,直接过了洛水,旨意中也是命傅长启等人准备粮草事宜。
留守在京的朝臣自然不敢松懈,自旨意到的那日起,各部里紧在一处一通好忙。
到了九月底,枫山一片火红,延湄孕中的反应显现出来了,不知是因着头胎的缘故,还是她的体质如此,几乎是吃什么吐什么,除了几样水果和偶尔的汤水能进食些之外,旁的都吃不下。
整个赤乌殿的宫婢的全跟着急,耿娘子和桃叶更是心疼,可也没旁的法子。
刘院正每日来三回,孕中尽量少用药,只能从用膳上花心思,延湄也肯配合,吃是吃的,就是吃完还得吐。
伴随着她的,战事也一步紧似一步,傅长启盯着粮草之事,与萧澜通过两回密信,知晓大军要攻打中京,正是紧要时候,也未敢提延湄的身孕。
十月,延湄的肚子渐渐显怀,可人却瘦了一圈,傅夫人和唐氏进宫看一趟,心疼得回去抹眼泪。
十一月初,金陵也入了冬,今岁天气偏冷,延湄又爱困,一天里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床榻上度过。
到了月中,孕吐总算好一些,能吃进东西了,她身体底子不赖,耿娘子照顾得也细心,胎象很稳。
头回有孕,延湄的新奇远大于了旁的,尽管折腾得厉害,精神还挺好,总有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想问。
夜里,耿娘子给她烫过脚,按着刘院正教的法子帮她搓揉小腿,延湄的腿有点儿浮肿,自己看了看,说:“胖了。”
“您可没有胖上来”,耿娘子嗔道:“这是浮肿的,您现在身子重,腿和脚都容易肿。”
延湄摸摸肚子,说:“腰也酸,可我乐意。”
头三月她还没有太大的感受,然从肚子鼓起来,她每日看着自己都觉得极其新鲜,累也罢,难受也罢,她都不觉得什么。
“澜哥哥快回来了”,延湄倚着靠枕,见耿娘子和桃叶都疑惑地看着她,又说:“我就是知道。”
——萧澜这两个月里并没有家书回来,延湄纯是靠感觉。
耿娘子笑着点头,延湄又道:“重了,澜哥哥抱不抱得动?”
“皇上凤翥龙蟠”,耿娘子说:“娘娘就是再重些自也抱得动。”
“嗯”,延湄仰头出了会儿神,有些累,桃叶便将靠枕撤走,扶她躺好,睡前刚烫了脚,浑身暖乎乎的,延湄还想说会儿话,结果闭上眼睛没多少时候就睡着了。
耿娘子冲着桃叶摆手,桃叶熄灭宫灯,过来见延湄睡得挺踏实,守到殿角。
可是到半夜,延湄惊醒了。
耿娘子换值还没睡,忙低声叫醒桃叶,点了灯,见延湄一头的汗。
“娘娘做梦了?别怕别怕”,耿娘子一边帮她擦汗一边小声安慰,“都在呢,都在呢。”
延湄神情还有些发飘,往身边摸了摸,喃喃问:“东边是什么时辰?”
……
此刻,东边也是黑夜。
但与金陵安稳的沉睡不同,中京城中正溢满着焦躁与不安,城外火把成排,照着黑压压的大军,像是要吞噬掉这座城池。
萧澜一身玄衣,着黑铁甲胄,立马于阵中,抬目看这座本属于大梁的城池。
萧真在他身侧,吁口气,沉声道:“整整四十二日。”
——中京城已被他们围困了整整四十二天。
期间援军来了四次,全部被打退,残兵剩勇稀稀拉拉地逃往漠北,萧真负伤,裹吧裹吧仍旧要跟着萧澜上阵。
这场仗打了近五个月,他们都等着双脚真切地踏进中京城的那一刻!
城中的匈奴兵见城下燃了火把,情知是要攻城,叽哩哇啦地朝下头喊话,常叙不为所动,用眼神请示萧澜。
萧澜目光漆漆,在这暗夜里,像一簇燃起的星火。
声音丝毫不见急切,稳稳道:“架弩,点火,攻城。”
这床弩正是之前延湄给濮阳军中画的新图,春末才制出来,攻城时优势尽显,比守城时的作用大,箭头带了火,城墙上一片嚎声。
萧澜是对的。
——皇上御驾亲征,极大的稳定了军心,加上濮阳一战的胜利,最大程度地鼓舞了士气,一鼓作气打到中京,将士们热血膨胀,全部豁出去了。
在被困了四十多天之后,原本就充斥着不安的中京城,在这个夜里喧嚣不堪。
二更末开始攻城,火光伴随着喊叫声,愈演愈烈,匈奴兵顽抗,攻城并非十分容易,然而大梁军跟疯了一样,杀一个冲一双,这场仗打红眼,足足四个多时辰的拼杀,从入夜攻到天光大亮,辰时末,终于轰然一声,攻破了中京城的城门。
萧真跟在萧澜一旁,在一片兴奋地呐喊声中,打马冲进了中京城。
一路随走随杀,四面城门全部被大梁军堵住,萧澜带人杀进匈奴王宫时,宫中已经是一片混乱。
他们要擒匈奴新王伊邪。
为防伊邪逃走,四面城门下了死令——凡从城门逃窜者,不留活口。
然而,伊邪没有逃。
兴许在城中时,也是想法子逃过的,但没能成功。
此时,他就横刀殿中,等着萧澜的到来。
大梁军瞬时将殿中围了个水泄不通,伊邪在渭水旁曾被萧澜射掉了右耳,如今右耳处空荡荡的,脸上也添了一道疤,很有几分骇人。
常叙扫几眼,打个手势,殿中留十名亲信,其余人退到殿外。
伊邪许久未睡,一双鹰眼布满了血丝,他提刀站起来,冲着萧澜邪笑,“你果真来了。”
“朕说话一向算数”,萧澜眯眼,缓缓道:“当日便告诉过你,早晚有一日,大梁军会踏进这中京城。”
伊邪蓦然而笑,仰起头,越笑越大声,到最后笑出了几分悲凉。
朝阳斜照进殿中,满是落败。
“萧澜?不,大梁皇帝”,他把刀扛在肩上,抽了抽嘴角,“你既是皇帝,敢不敢与我单独比一场?”
萧澜勾着嘴角,“有什么不敢?”
伊邪继续笑,一字字问:“你要是输了,有没有胆子把我放出城?”
“朕要是输了”,萧澜眉峰一挑,看向旁边的萧真与常叙,二人恐他中了伊邪的激将,一脸胃疼神色,可又不敢说,更不敢上前帮忙,萧澜一笑,轻佻地冲他俩吹了声口哨,道:“朕要是打不过他,你二人立时上来帮忙,什么时候了,还要逞匹夫之勇?”
他后半句话是在讽骂伊邪,萧真回了一声口哨,伊邪怒极悲极,大喝一声,挥刀便横砍向萧澜!
萧澜仰身堪堪躲过,剑尖斜刺,划向伊邪的双眼。
殿中人声悄然,只剩刀剑相撞的铮鸣声。
打了几十余招,最紧张的并不是萧澜自己,而是萧真和常叙。
已经到这一步,万不敢叫圣上出什么岔子,又不敢立即去帮手,尤其萧真,他心里头知道,当日皇后也被掳在汉中,萧澜心中必然是有口气,这会儿之所以要跟伊邪打,为的就是亲手给皇后报这个仇。
可伊邪单论功夫,当真不差。
萧澜想要取他性命,并不容易,兴许得受伤。
像是要印证他的话,萧澜打法变了,全是拼着自己受伤也要攻伊邪要害的狠招,伊邪大声骂了句匈奴话,一刀扫在萧澜下盘,萧澜甲胄崩裂,腿上挨了一下,却面不改色,身子前扑,伊邪刀往上带,横切他的腹部,萧真与常叙一急,边往上冲边喊:“皇上!”
就在萧真的剑将将刺到伊邪之迹,萧澜将天子剑送进了伊邪心口。
四目而视。
须臾,伊邪萎到在地。
门外响起几声猛烈的撞门声,随即被拉住,一个尖利的声音在外面喊:“别杀他!萧澜你别杀他!留他一命,听到没有?萧澜!”
伊邪的眼神亮了一瞬,有点儿复杂的看着萧澜。
萧澜知道是谁,充耳不闻,剑柄毫不迟疑地用力一绞。
匈奴年轻的新王毙于剑下。
他先是皇上,而后才是萧澜。
殿中静了片刻,门外的声音尤在,萧澜闭了闭眼,往外走。
秦宛一身农妇的粗布衣裳,正被被几个人拽着,要往外扔,殿门一开,萧澜瞥了一眼,什么也没说。
萧真示意把人放开,秦宛跑到殿内,半晌,疯了一样跑出来,一头便要往萧澜身上撞,被人拦下,她满脸是泪,破着嗓子喊:“萧澜!你到底要怎样?要怎样!”
萧澜背着身子,脑中有霎时的空白,萧真蹙眉看了看秦宛,过去吩咐:“先关起来。”
常叙忙着喊御医来包扎伤口,萧澜一语不发,几下扯开甲胄,一手探进怀里,摸到延湄的信尚且好好的贴在怀里,这才徐徐舒了口气,提精神道:“包好些,多上些药,尽量在回宫时能瞧不出来。”
第128章 回京
十一月底,大军班师回朝。
已经临近腊月门儿,又打了大胜仗,全军上下俱透着股子喜庆劲儿。路过的几个州、郡全都扫街清巷,盼着能够一仰天恩,然而当今陛下实在是很着急回家,只在汝阴和钟离郡各停留了两日,其余地方都是一走而过。
腊月十二,王师进了南方地界,气候不再如东边那般干冷,却也寒浸浸、凉嗖嗖,秦宛拢着披风往外看一眼,冷声道:“你们皇上呢?我要见他。”
——这已经是她一路上不知第多少回说这个话了。
马车两旁的禁军目视前方,只当没听见。
“听到没有?!”秦宛见他们没有反应,陡生怒意,一手扶着车门,站到车辕上,作势要跳,“还不去通禀!”
随车的禁军见她就要撒手,顿了顿,只得先去禀韩林。
没多会儿,韩林打马过来,看了一眼,今日风大,吹得秦宛身子往后仰,七皇子探出半个身子,两手抓着秦宛的衣裳,叫她:“会、会掉下去,母亲快、快回来。”
韩林蹙眉:“夫人还是仔细些,自己掉下车不要紧,身后还有孩子。”
“去跟你们皇上说”,秦宛拽了一把七皇子,咬牙:“他不见我,我便带着他的七弟一块儿跳。”
韩林嗤笑一声,打马走了。
大军仍在行进,并没有因她的话而降下速度。
韩林走了半天前面也没动静,秦宛冷笑一声,回身使劲儿一扯七皇子的手,攒着劲儿当真从车辕上跳了下去。
然而,她那一下并没能完全扯开七皇子的手,七皇子抓得死,冷不防被她一拖,也随着摔到了马车下。
周围乱了一阵子。
大军正在赶路,行进速度不慢,而且这个时候他们正在野外,秦宛一摔下去就感觉到一阵钝痛,滚了几滚,不知被什么踩了胳膊,,眼前一黑,在扬尘里闭上了眼睛。
……
再睁眼时,她先皱眉抽了口气——左胳膊包扎着,疼得厉害。
抬头,她看见了逆光坐着,离她三尺开外的萧澜。
秦宛也顾不上疼了,噙着嘴角刻薄道:“怎么,大梁陛下终于肯见我这个匈奴的俘虏了?”
“你是汉人。”萧澜脸色有些冷,声音也听不出情绪。
“哦,是啊”,秦宛漫不经心地挑挑眉,四下里扫一眼,他们似乎是临时到了一间农舍里,屋中陈设简单,一榻一桌,萧澜坐在桌边,房门敞着,萧真和韩林不避及地就守在门口,秦宛笑了,口中愈发尖酸:“我是汉人,我怎么都快忘了?对,不能忘,我还服侍过你们先帝的。那陛下此时总算愿意见我,是不是也需要秦宛的服侍?”
她说着便稍稍起身,眼睛睨着萧澜,没伤的右手去扯自己的领口。
萧澜坐着没动,脸上也没有被激怒或是尴尬神色,只是平静道:“表姐要见朕,有何事?”
秦宛的领口扯开,露出一片白皙的锁骨,又去解衿带,轻笑:“自然是服侍皇上啊。”
萧澜的目光并没有移开,秦宛的手却无法再继续了。
——他没有因她受伤而心疼,也没有因她衣衫半解而不好意思,甚至没有因为她这般作践自己而生气。
秦宛怒而将自己身上的毯子朝他扔过来,喊道:“你杀了我的丈夫!索性连我也一块儿杀了吧!来啊!你杀了我啊萧澜!
萧澜这时敲了两下桌面,萧真解剑进来,秦宛下意识皱了下眉,眼看着萧真走近几步,她冷哼一声,仰头闭上眼睛。
萧真随手把剑扔在榻上,砸到了秦宛的腿,秦宛睁眼,萧真先她一步开口讽道:“老七被你拖着摔下马车,现今还没醒,你这做母亲的怎问都不问一句?”又指指她的左手,“辛亏马蹄乱中踩的是你,倘使踩在老七身上……呵,去了匈奴一年,他的小身板可不如之前了。”
秦宛面色一变,她跳了马车之后余光也看见七皇子跟着摔下来了,只是刚醒过来见到萧澜,怒火攻心,一时忘了,冷脸问:“他在哪儿?”
萧真吊吊嘴角,晃着肩膀又站到门口去了。
秦宛转而盯着萧澜。
“在中京,朕便下令放了表姐,可表姐不肯。”萧澜站起身,“在钟离郡时,朕也说过,表姐想去哪里都随意,朕可派人护你安全,金银之物更使你余生无忧,表姐都不要。朕知道,纵使过去了这么多年,你心里还是恨,朕也无话可说,但这一辈子里,你恐怕再没有机会杀了我。你心里头若过不去,想拿自己性命相胁,实在不需做今日这等事,一剑下去比什么都痛快,只是七弟还小,犯不着捎上他。”
他说完,最后看秦宛一眼,往外走。
秦宛手指触到榻上的剑,剑鞘冰凉冰凉,她缩了下手,慢慢道:“萧澜,你当初到底想没想过救我?哪怕一回。”
这话上一次在汉中的山上,秦宛也问过。
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在这个事情上较真儿。
萧澜侧身,顿了片刻道:“表姐既然非得要个答案,到金陵便知。”他说罢,出了房门。
时值正午,日光从窗棱照进来,房门哐嘡一声关上,秦宛踢开自己身上的剑,蜷缩着慢慢躺下,少顷,眼泪决堤一般涌出来。
他们并没有在这停多久,午间设灶随便用些饭,未时就继续行军。
今日天气好,原本萧澜和萧真都是骑马,但因七皇子也受了伤,萧真没有把他再放到秦宛的车里,抱着他到了萧澜的车上。
“又睡了?”萧澜摸摸七皇子的脑袋,孩子的脸和手腕都有擦伤,下巴搓在地上一片血,清洗时疼得直打颤。
“睡得不实”,萧真叹口气,“粥也没喝两口,估摸吓着了。”
“太医怎么说?”萧澜问。
“还好这几处都是外伤”,萧真道:“他摔下去时,垫到他母亲腿上了,否则非得把小肋骨摔断不可,现肋下都是发青,也是受罪。”
他与萧澜都看出来,七皇子比离京时瘦了一大圈,脸色也不太好。
——其实这孩子跟着秦宛到中京便生了场大病,因之前得了急惊风,再一场病下来,元气大亏,还一时吃不惯匈奴人的食物,秦宛对他又不是十分耐心,头半年就瘦了不少,加之他一个汉人小孩儿,脑子也不怎么灵光,在秦宛看不到的时候,常被匈奴崽子欺负,这一年过得着实不好。
“晚些热太医瞧着,莫发热。”
萧真应一声,本要把七皇子给内侍自己下车去,七皇子感觉他身子暖和,使劲儿拱了拱,把萧真给拱乐了,萧澜道:“你就在这儿抱着他吧。”
接下来几日,秦宛再没说要见萧澜。
腊月十八,大军终于过了江都,抵达金陵。
抵京当日,金陵城香草洒水,黄绸铺地,大小官员全部出城恭迎圣驾,皇后的凤辇便在最前头。
萧澜没有驭车,而是着盔驾马,前后拥着禁军,队伍长长的望不到头,似一条黑龙,气势磅礴。
远些,萧澜先望见了凤辇的华盖,还瞧不清延湄的身影,他有心吩咐前面快些,又告诉自己已经到这儿了,不差那一时半刻。
等大约距着两百步时,萧澜看见了延湄——她站在凤辇上,披了件绯色的氅衣,迎风一吹,氅衣的角飞起来,美极了。
萧澜还看不清她脸上的神情,但他猜着延湄一定在笑,他想着,不自觉摆出马上最英武的身姿来,嘴角也弯了。
不到一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