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九曦轻轻嗯了一声,垂首离开。
谁也没看见她嘴角的笑意。
☆、第016章
“你这两天看着很是没精神,可是天气太热睡得不好?太医院有个姓陶的太医,看暑热病最是拿手,不如将他请来看一看可好?”
府里几个夫人都坐在老太君的花厅里等着问安,赵氏盯着吴氏关切地问。
吴氏如何能说出来这是因为不能落了下风,她笑了笑,“换季都是这样,药补不如食补,做上些清淡的饮食变成。”
赵氏点了点头,“你心里有数便好。”
说了没两句话,老太君出来了,她一脸的笑意,受了三个儿媳妇还有几个孙女儿的问安,这才坐下。
“这两日搬了新地方睡得可好?”老太君问顾九曦。
顾九曦点了点头,声音轻轻柔柔的,“略有些认床,前两日天不亮就醒了,今儿好得多了。”
顾九曦对比了一下,觉得一直起这么早跟早一阵子再歇一阵子相比,后者更加折磨人,所以她打算过度两天,就开始日出而作了。
至于下一次寅时起床,不如等到天气凉快,适合睡觉之后再说。
老太君又微微侧头看着顾六灵,笑道:“昨儿你给我的荷包我仔细看了,针脚越发的密了,可见下了大功夫。”
顾六灵笑道:“祖母也得送我个什么才是。”
“你这丫头,”老太君笑道,“一个荷包就想从我这里骗什么?”
顾六灵抿嘴一笑。
连顾九曦都看出来老太君今日心情很不错,只是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接下来老太君又按照顺序,一一问过了七巧和八珍。
“祖母今儿这么高兴?可是又有什么喜事了?”顾八珍迫不及待问道,“让孙女儿也跟您一起乐乐。”
老太君笑了两声,道:“你们哥哥要回来了。”
“啊!”
两声惊呼,却是赵氏和孙氏发出来的。
老太君点点头,“昨儿府里收到信了,吏部派去接任的人已经到了,”老太君低头算了算,“青榕现在怕是已经在路上了。”
赵氏热泪盈眶,“总算是回来了。”
老太君点头,又跟孙氏道:“青正也来了信,夫子说已经没什么可教他的了,剩下的就是下场一试。我想想,青正说差不多七月底八月初就回来了。”
孙氏的表情几乎跟赵氏一模一样,“这孩子真是的,京里什么大儒没有,非要去那穷乡僻壤。”
“行了,我就不留你们了,赶紧回去收拾屋子。”老太君笑着挥了挥手。
赵氏跟孙氏起身,齐齐应了一声是,一起出去了。
九曦跟八珍还有六灵走在一起,八珍道:“哥哥回来不知道会给我们带些什么?”
“你就惦记着东西了。”九曦笑道。
六灵淡淡一笑,“得准备些贺礼,还有大哥才得的女儿,已经两岁了,第一次见面要郑重些才是。”
九曦点了点头,余光扫到不远处的嫡母和顾七巧,两人像是在争执什么。
“你怎么不跟她们一起去。”吴氏压低了声音,不过听着还是有几分严厉。
顾七巧摇了摇头,尖声道:“我是什么身份,如何跟她们厮混在一起?”
吴氏皱了皱眉头,“她们必是在商量给你哥哥们送东西的事儿,你不去听一听?”
“母亲既然知道是送东西,我去听还有什么意思?”顾七巧反问道:“横竖她们能送的不过是几件绣活罢了。”
吴氏不知道想到什么,目光在顾九曦身上扫了又扫,拉着女儿直接回去了。
几人商量了一会,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顾九曦从祖母院子出来,打算先去看看姨娘,再回去嫡母院子。
虽然没商量出个结果,不过她能送的东西其实很有限,因为她跟姨娘两个都是指着月钱过日子的人。
姨娘没有嫁妆,傍身的只有每月的月钱和脂粉钱,若是没了她还能攒下些银子,可是正是因为有了她……虽然府里的定例都是够吃够喝的,不过姨娘还是将所有银子都花在了她身上。
甚至早年刚被父亲收房时候赏的银子首饰,也都花得差不多了。
更何况现在还有了弟弟。
顾九曦一想起来当年第一次见到弟弟,心里就是一阵甜蜜……之后便是跟吃了黄连一样的苦。
所以她能送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可选的。
给两个哥哥送的无非就是荷包、扇坠或者扇套。
至于大房才两岁的孙女儿,除了自己绣一个肚兜,她再没什么可送了。
项圈、手镯或者长命锁,不管是金的还是银的,她一个都送不起。
这么想着,她很快到了姨娘屋里。
“你来了。”黎氏看见她很是惊喜,放下手里的东西,两步绕了出来,急忙就拉住了顾九曦的手。
“姨娘。”顾九曦看了一眼黎氏的肚子,已经快要四个月了,隔着薄薄的夏衫,姨娘的肚子已经显怀了。
“来坐。”黎氏拉着顾九曦在桌边坐下,给她倒了杯茶道:“去给你祖母问安了?”
顾九曦点头,手里的茶是微微热的,看来姨娘有好好照顾自己。
坐下来就将黎氏做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了,是双鞋子,看样子是男款,而且这么密的鞋底……
黎氏顺着顾九曦的视线,笑道:“你舅舅已经到京城了。昨儿到的,已经去了农庄。”黎氏叹了口气。
顾九曦将手盖在黎氏手上,虽然不及黎氏的手大,不过却比她的手要暖一些。
“……怕是见不了面了,什么时候托人给他送去就是……”
顾九曦笑道:“总是要亲手送到舅舅手上的,听说舅舅家里有我一个姐姐两个弟弟,这次可跟着一起来了?”
“你表姐已经嫁人了,没跟着过来。”
“那给弟弟的两双鞋子我来做可好?”
黎氏笑了笑,“不用你,鞋底子不好纳,仔细伤了手。”黎氏摸了摸顾九曦细嫩的小手,“你这双手,将来是要……”
话没说完,黎氏就扭头去抹了抹眼泪。
顾九曦莫名有些心酸。
她是知道大户人家的女人有了身孕是多么讲究的。
比方不能吃兔子,怕孩子生下来嘴是三瓣儿;不能吃螃蟹,怕蟹钳子将孩子夹掉了;剪刀针线是一概不碰的,会冲撞了孩子。
只是在她姨娘这里……就没这么多讲究了。
“那我来绣鞋面好了。”顾九曦道,声音很是轻快,“虽然是深色的,不过绣上些同色的暗纹也很是好看呢。”
黎氏笑着点头。
顾九曦拿了丝线比这已经做好的鞋底子挑颜色,一边跟黎氏闲话。
“祖母说两位堂哥快要回来了,兴许能赶到中秋前回来呢。”
黎氏继续纳鞋底,笑道:“你那两位堂哥可都是有大本事的人,你可得好好用心待他们。”
“我知道的。”顾九曦心里知道不是这么回事,也知道她不过是三房的庶女,跟大房的嫡子还有二房的嫡子除了共用一个姓,实在是没什么太大的交集,不过嘴里依旧答应,“我已经长大了,姨娘不用担心我。”
黎氏点头,“还有你大堂哥的女儿,叫你一声姑姑的。我琢磨琢磨你得送个什么东西才好。你大堂哥才二十出头,就已经做了一任知县了,将来若是他肯说一句话,你的亲事也容易些。”
黎氏正想起身,顾九曦急忙将人按住了,道:“他是长房长子,将来整个国公府都是他的,什么好东西没有,什么好东西没见过?我好好绣一个肚兜送过去,才是真正的尽心呢。”
“也是这么个理。”黎氏想了想,又坐下了,“要么我给你绣?只有一多月了,你绣来得及吗?你早上要去给老太君问安,还有功课要学,下午还要跟着太太学管家,晚上还是歇着好。”
如何来不及?上辈子还没被封妃的时候,她就是靠着绣手帕换了银子用的,后来去了久安堂,大到被褥,小到僧衣僧帽,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做的。
顾九曦笑笑,“放心,来得及的。”她伸手一比划,“不过这么大一个肚兜,就算每天抽空绣上两针,也就是十几天的功夫。”
黎氏点头,“布料得用好的,我——”
她还没说完,就被顾九曦打断了,“太太哪儿有,姨娘好好照看这自己就成。”
黎氏的眼神一瞬间有些暗淡。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进来两个嬷嬷,笑道:“九姑娘来了。姨娘现在是双身子,经不得累,眼下这会儿该休息了。”
顾九曦点了点头,站起身含笑道:“不知道两位嬷嬷怎么称呼?”
年长些的嬷嬷道:“姑娘叫我一声郑嬷嬷便成。老太太说姨娘这一胎年纪大了,特地命我前来照顾的。”
顾九曦笑道:“多谢郑嬷嬷了。”她又看稍年轻的那一位。
“我是吕嬷嬷,是太太派来的。”
这个太太不用说,肯定是嫡母了。
顾九曦若有所思笑了笑,“姨娘身边的丫鬟都是没经过事儿的小丫头,烦劳两位嬷嬷了。”
“不敢不敢,都是应做的。”
顾九曦又冲黎氏笑笑,“姨娘,我明儿再来看你。”
黎氏跟她挥了挥手。
顾九曦笑着出去了。
祖母派了嬷嬷来照看庶子妾室的肚子……她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要说是什么姨娘年纪大了之类的原因,她是一点不信的。
所以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祖母这么看重姨娘的肚子。
大房、二房,还有不是祖母亲生的三房都已经有了嫡子,而且都平平安安的长大了……祖母想要做什么,或者她想要这个孩子做什么?
上辈子顾安可是几乎在田庄养到死的。
顾九曦有点想不明白了。
黎氏看着女儿的背影离开院子,这才回头,道:“是该歇歇了。”
两个嬷嬷看着黎氏上了床,吕嬷嬷笑道:“这一次是我,你好好歇着,等晚上上夜。”
郑嬷嬷笑着道了谢,看着黎氏躺好便离开了。
吕嬷嬷拿着扇子轻轻给黎氏扇着风,小声赞叹道:“九姑娘才去太太屋里几天?这通身的气派,太太果真会调教人。”
黎氏闭着眼睛,眼珠子飞速的转了转,可是没睁开。
☆、第017章
这天早上,顾家一大家子女眷都在给老太君问安。
茶喝了,点心也吃了两块,眼看着就要散了,吴氏突然站起身来,道:“母亲,我有一事想请您拿个主意。”
顾九曦一惊,拿起茶杯做了个掩饰,全神贯注听着嫡母的话。
祖母对三房虽然面上一样,不过却不像对大房和二房那么事事都要过问,吴氏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三房其实一直都是吴氏在做主,而三房里需要祖母做主的事情……除了吴氏一儿一女的婚事,怕是没别的了。
这两人年纪虽到了,不过吴氏已经有半个月没出过门,来访的只有吴夫人,所以不是婚事。
吴氏是针对她的。
吴氏回头看着她笑了笑,道:“您也知道,我们爷屋里的黎氏有了身孕。”
老太君点头,笑容冷了些。
顾九曦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她年纪虽大了些,不过身子底子好,想来没什么问题,再者母亲还派了郑嬷嬷前来看着,想是万无一失了。”
虽一开始说的是恭维的话,不过顾九曦知道这只是个话头,真正的还在后头呢。
不仅是她,连祖母听了这话,脸上都没露出什么笑意来,反而更加严肃了。
顾九曦不禁想起来上辈子她宫里的姑姑跟她说的。
“这人说话……前头铺垫的越多,后头说的就越不和你心意。”
吴氏笑了笑,道:“不过昨天请的大夫号完脉,说她这些日子怕是郁结于心了。”吴氏说到这儿又停了下来。
屋里没人搭腔。
顾九曦看见大伯母皱了皱眉头,二伯母脸上略有不快,祖母咳嗽了一声,吴氏看在眼里,不敢再卖关子了。
“我问了两天,可惜黎氏是个闷葫芦,什么都没告诉我。我想来想去,不如让她出去散散心?黎氏的兄弟黎大勇前些日子到了京里,被三爷安排去田庄做管事的了,他们怕十几年没见过了,不如让黎氏去见见自己兄弟,横竖都是自己家里的,也不怕什么。”
祖母的视线偏了偏,那边坐着大伯母和二伯母,两人挨得极尽,倒是看不出来祖母看的究竟是谁。
“你这个主意倒是不错。”
听到祖母的回答,吴氏脸上的笑容深了些,道:“她身子如今也有四个多月了,大夫说她胎做得稳稳的。我又专门安排了稳妥的车夫驾车,用得东西也都让人带得齐齐的,母亲放心,早上出去,下午就回来了,也不用在外头过夜。”
顾九曦下意识觉得嫡母不会这么好心,可是看祖母的神情,似乎是已经答应了。
“你照顾的很是周全,”老太君笑着点头,“也没有那么弱。当年你们太婆婆怀着老国公爷的时候,从有了身子就没停过干活,据说差点把老国公爷生在地里了。当年我生了三个也都是好好的。”
老太君一边说一边皱了皱眉头,“现在京里的这些妇人都是被惯的,要我说,若是她们多做些活儿,子嗣就不会如此艰难了。”
二伯母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是难看。
顾家子嗣不丰,其中最艰难的就是二房了。
大伯母生了一儿两女,嫡母生了一儿一女,除此之外,大房还有一个庶女养大了,三房则是有顾九曦。
至于二房,二伯母生了儿子,不过从生下来就体弱多病,磕磕绊绊长到十八岁,成了亲身子骨才好了些。
除了这个儿子,二伯母还生了三个女儿,不过都没活过一岁。
二房加起来就只有一个嫡子,一个庶女。
顾九曦悄无声息叹了口气,她知道二伯母为什么这么难过。二伯母知书达礼,性子可以用娴静来形容。
从顾九曦有印象开始,二伯母就是静悄悄一个人,不怎么走动,多半的时间都是在自己屋里读书习字,祖母的这番话,是在扇她的脸。
顾九曦低下头来,不敢再去看二伯母的脸色了。
气氛一时间有些凝滞。
直到吴氏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将矛头对准了顾九曦。
“说起来他也算是你舅舅了,你可要跟你姨娘一起去看看?”
顾九曦一愣,严格说来只有吴氏的兄弟才能是她的舅舅,所以她一直只能跟姨娘在私底下喊几声舅舅,顾九曦抬头,看着笑容满面的吴氏,她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都凭母亲做主。”顾九曦低头,小声答道。
“那我就做主了。”吴氏笑,她又转向老太君,道:“女孩子家家还是要多出门的好,多出门才能长见识,等到将来自己做主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让人看了笑话。你七姐姐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出了不少次门了。”
早先吴氏说舅舅的时候,祖母脸色还变了变,不过随着这一句话说出来,祖母也不住的点头了,“你母亲说的很在理,既然这样,你便跟着一起去,也好看看这些事情都是怎么处理的。”
“祖母说的是。”顾九曦不动声色应下来了。
让家里的妾室带着庶女去田庄散心,顺便看一看许久没见的哥哥,表面上看着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正因为这主意是嫡母出的,顾九曦心里总有几分不安。
第二日一早,顾九曦跟祖母问安之后,跟着姨娘一起上了往田庄去的马车。
吴氏给她们派了两辆马车,顾九曦跟着姨娘坐在第一辆马车上,后头一辆马车坐着露瑶和听兰,还有祖母派来的郑嬷嬷。
马车使出国公府的大门,顾九曦一下子轻松了下来。约莫两个时辰,马车停在了田庄内院。
后头车上的两个丫鬟还有郑嬷嬷先跳了下来,给摆好了凳子,这才掀了门帘,请姨娘和顾九曦下来。
顾九曦一下来,便看见前面站着一个两鬓花白,满脸都晒成棕黑色的男人。
黎氏眼里已经含了泪,“哥哥。”
那男人抹了一把眼泪,顾九曦看见他手上满是青筋和沟壑,指节粗大,还有几个伤疤。
“您已经是主子了,我再当不起您一声哥哥。”
“舅舅。”
看见黎氏又要哭,顾九曦急忙上前叫了一声。
“这便是小姐了?”男人声音低沉里带了几分哽咽,行了个礼道:“我们乡下人,怕是入不了小姐的眼。”
顾九曦看他并不熟练,甚至还有几分失误的姿势,很是心酸。
她上辈子从来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舅舅。
顾九曦笑了笑,轻声道:“日头正艳,我们去屋里说可好?”
“是的,是的,快进屋里!”
黎大勇发现自己的失误,立即手足无措起来。
顾九曦上前一步,扶住黎氏,两人进了屋。
屋里还有几分刚打扫过,湿漉漉的气味,顾九曦往墙角看去,墙角还有一道水痕,显然还没干透。
顾九曦拉着黎氏坐下,黎大勇在一边站着,两手不知道该往哪儿往,时不时的搓两下。
黎氏擦了擦眼泪,道:“哥哥,你也坐。”
顾九曦环视一周,让郑嬷嬷和两个丫鬟跟她出来,道:“虽我们自己带了东西,不过中午还是要在这儿吃一顿。姨娘有了身子,烦劳郑嬷嬷去厨房看一看,可有什么忌讳的东西。”
“姑娘说的是。”郑嬷嬷转身要走,顾九曦又道:“你俩跟着一起去看看,嬷嬷年纪大了,你们帮着动手。”
说完,顾九曦又转回屋里。
黎氏已经将小布包打开了。
“这是我给你做得鞋。”黎氏道:“还有两双小的是她的手艺,给她两个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