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转眸看这坐在右侧首位和萧裕景交谈得宜,谈吐之下尽显儒雅和贵气的萧落净,这一对比,不少人心里那想要换新帝的想法是更加强烈了起来,原本没有的此刻也是动了心。
坐在高台之上的皇上也不是看不到群臣的眼神和那交头接耳之下脸上对他露出的鄙夷,不过一切到这个时候为止了,眼眸一转,看向和萧裕景把酒言欢的萧落净,随着一曲终,舞女退下,对代御林军首领的董将军使了个眼色后,皇上放下手中的酒杯,张开嘴……
“皇上!微臣有要事要奏!”还不等皇上的话从喉咙里冒出来,一声高喊从右侧传来,循声望去之间崔大人好像醉酒了一样,有些摇摇坠坠的从宴桌中间直接扒拉开前面的人,跨过宴桌走到红毯上,跪地再喊一声:“微臣有要事启奏!”
第有些话和更新通知
嗨呀,我又来发牢骚拉~(顺便通知一些事)
我是个话唠宝宝,你们要宠着我~(其实也不用。亲们不喜可以直接跳过)
随着字数越来越多,本文也已经快150万了,我以前从来没写过这么长的,高兴的同时我也很小心翼翼。因为越到后面,线越多。坑越多,我要同步进行保持不崩其实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简单来说就是把150万里的情节全部记住。每一个人物说过的话,性格。哪个事件里是什么表现……听到这里亲们应该就觉得脑袋发晕了吧。
其实这也不是作者脑袋容量多大,其实对于别的事情转过头就忘记了,死死的记住文里的事情是因为我们清楚一旦你忘记了一个点,很可能你这本文就崩了,古言权谋就更加是,因为必须要一环扣一环。
从这本文100万起,很多质疑。抱怨,甚至是过激的谩骂就开始了,我很明白。很多读者没有耐心了。一天三章无法满足,也觉得有些东西重复是废话。因为迫切的想要知道结尾,但是这里面其实也有我的想法,伏笔,以及和下一本的连接。
我也有尝试过简化,可是迎来的是另外一波读者说看不懂,这又让我陷入了深思,要如何做我才能让所有读者都满意,可是显然是异想天开,每个人不一样,我无法迎合所有人的口味,所以我只能尽力的做到我认为的最好,也就是保持中间。
但今天以为读者的建议让我觉得或许我做得还是不够好,我的简化为的是让大家能够浅显易懂我要表达的是什么,以及过多的考虑人物的塑造,把心里活动都放出来,但是也许会让亲们觉得疲累。
而且我也不得不承认最近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揣摩每一章,年末了,工作了的亲们应该都知道,开始忙起来了,最近我也一直在加班,前两天整理仓库更是累爆了。
其实维持更新都很困难,有时候都是急急忙忙回家不吃饭就直接急赶忙赶着码字,赶时间更新,很多时候修改都来不及就发了。
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很容易急于表达而有所重复的,因为几方同时更新,一旦发出去修改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很多地方我事后想要修整也没有办法,只好顺着下去。
在观看上和表达上都不利,所以我思考了很久之后决定,从今天起双更,一来让自己轻松一点,年末工作真的很多,二来也有多一点时间揣度故事发展和书写。
这样的决定可能会引起很多亲的不满,但我希望大家互相理解一下,我理解亲们追更的焦急,我尽力尽快做到最好,让更多的亲满意,亲们也理解一下我的辛苦,
其实有很多话想要说,但是怕超过收费就说到这里,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感谢,感谢一路陪着我的亲们,我一定尽力做到最好,也希望能在最后爆更让大家高兴。
第686章 还忠臣良将一个清白!
崔大人的声音本就有些高,在这乐声落地后在这硕大的大殿里撞击之下更是响亮起来,落在每个人的耳朵里。清清楚楚的震动着耳膜,让这视线也就自然而然的跟着全部锁定在了崔大人身上,从来顺势有看向的皇上,气氛顿时之间肃立沉重起来。呼吸都不敢大声。
谁都看得出来崔大人这是醉酒了,而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这殿里的文武百官虽不知晓全部但都知道他是一个直性子。死脑筋,更是一个实打实的忠臣。
今日。在这般情况下,在皇上几次三番的不顾脸面的赔笑向厉天冥讨好之下。崔大人大喊着有事启奏的从自己的位子上跌跌撞撞的走来,行大礼跪在这红毯之上,这奏的是什么事,让人好奇,也让人担心,活怕他这个倔驴当着厉天冥的面直谏皇上,一来扯开了一切皇上。南楚都不好下台,二来他自己的性命只怕也不保,三来这般做也没有什么用处。
然而群臣的担心无疑是对的。看着跪在地上。醉熏熏得身子都还来回微微摆动的崔大人,皇上的脸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一双细长的眼眸里阴鸷之中带着低怒之色。
在这个时候,这头倔驴偏偏跳了出来,他不喝酒都喜欢胡言乱语揪着事情不放了,这喝了酒岂不是更加,虽说他就算出口指责他也没有什么,但皇上到底不想和他纠缠耽误了时间,夜长梦多自是早了事早好。
“崔爱卿,今日可为黎帝洗尘之宴,不论是什么事都好,等今日宴散了再说,莫让黎帝扫兴。”皇上将扫兴二字说得极重,谁都听得出来这是在警告崔大人不要不识好歹的再说下去,否则扫了兴,他也不好过。
然而这就是谁都能听得出来的话崔大人却是半分都听不懂的样子,借着酒劲直起身来,眉头紧蹙一脸的不甘不悦,摇了摇头倔强道:“不行,皇上,此事事关重大,更事关西黎,必须要当着黎帝的面,也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才是,皇上,这是要事,真正的要事,不可耽误,决不可!”
崔大人这看似撒泼之下却牵扯出了西黎,让文武百官的视线一瞬间齐刷刷的看向厉天冥,厉天冥却是神色一分不变,双眸如同两把在千年寒冰里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剑,直直的盯着那崔大人,半响后嘴角勾勒起一丝诡秘至极的笑,似笑非笑道:“还是关于西黎的,楚帝,看来真是事关重大了,还是听听的好,朕也想听听。”
厉天冥都开了口,再加上这崔大人口口声声说事关重大,即使皇上不想让他说如今也不得不了,否者这件事是绕不过去的,只能忍着怒火,摆了摆手,厌恶的冷声道:“既然真是事关重大那崔爱卿就说来吧,可崔爱卿可要好好说清楚了,若此事并非事关重大,又不关于西黎的话,朕可要以欺君之罪给你定罪了。”
皇上这话一出,众人是心头一颤,看着皇上心中的厌恶和鄙夷是更深了一分,他这明显是要借机将崔大人这颗茅坑里的硬石头给铲除。
在这种情况下,崔大人说事关重大,又关乎西黎,是谁都听得出来这直性子的倔驴就是要说今日的事了,他是打算直谏皇上,这事虽说也算得上是事关重大,毕竟皇上可是把整个南楚的面子都给丢了,但是皇上会承认吗?厉天冥会承认吗?说到底也可以用最高礼待这四个字来解释,最后反倒说不定会说成崔大人小肚鸡肠。
而皇上是金口玉言,说了这事如果不是事关重大就是欺君之罪,那这崔大人就已然是死路一条了。
看着这跪在红毯之上酒醉之下却还是一脸刚正不阿的崔大人,许多人原本对他的不屑和厌恶到如今都变成了钦佩,毕竟直谏君王之错,弃生死而不顾之人太少了,要做到也需要太大的勇气了。
而感受着这四面八方投来的钦佩和佩服的眼神,崔大人心中却是暗笑,暗笑他崔云帆也有耍滑头的一天,不过感觉倒是挺好的。
唇角不动神色的勾勒起一丝贼笑,崔大人再度俯身一拜,高喊道:“皇上,此事不仅仅是事关重大,更是我们南楚和西黎之间一直以来的未解之谜,今日,微臣就要将他全部揭开,臣要启奏之事是——镇国侯府通敌卖国一案乃是污蔑,铁真真的污蔑!”
这话一出,整个太极殿内顿时能够清楚的听到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众人皆惊愕得不知所措的看着崔大人,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原本以为崔大人要说的不过是直谏皇上今日的过错罢了,没想到竟然是镇国侯府一案的事情,不仅仅是当着众人和皇上以及厉天冥的面提及了这件原本该是不能提上台面的事情,还直言说镇国侯府是被污蔑的,这……这可真正是事关重大了。
而皇上也被崔大人这突如其来的一番话给打得是手足无措,没想到他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说出镇国侯府这件事情来,还这般掷地有声的说是污蔑,让他顿时慌张了起来,嘴角止不住的颤抖,呼吸也不由得变得急促了起来,声音略有些哆嗦的厉呵道:“胡言乱语!镇国侯府通敌卖国一案早已经有所定案,铁证如山怎么可能是污蔑!”
“臣没有胡言!这镇国侯府一案也从未有过所谓的铁证如山,不管是皇上,还是在这殿上的文武百官,还是这金陵城里的百姓,就连那城北最底层的乞丐都知道,这件案子一直一来都是破朔迷离的,数月前臣便就上奏过皇上,此案事发突然,前因不满,后记潦草,根本就构不成一个案卷。
此为密事,皇上不愿提及,但好在圣明,并没有阻碍微臣的暗地调查,历经两月,臣翻阅了大量卷宗,查到了当年遇此案有关的不少证人,最终苍天不负有心人,让微臣最终查明了事情的真相。
微臣已然将一切记录在卷,也将与此案有关的证物证人带入了宫中来,恳请皇上今日当着黎帝的面,让微臣将一切真相披露出来,还忠臣良将一个清白!”
第687章 微臣这便就开始了
这话一出,整个太极殿内是一片哗然。
书写成卷,证人。证物都已经带入了宫来,这崔大人完全就是有备而来的,方才那一番话事关重大模棱两可的话为的就是能将这一切顺利的说出来,让皇上无法下台。
而他确确实实的做到了。眼见着高台之下左右两侧席位上已然开始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这件事的群臣们皇上是恨透了崔大人,没想到这个一向来的直肠子竟然也会这样用计。他这一时疏忽就掉进了他挖好的坑里。
如今他在这大殿之上,当着厉天冥。当着文武百官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无疑是把皇上赶到了绝路上。容不得他拒绝,也拒绝不了。
原本这件事因为前段时间的舆论就已经让众臣对他所有怀疑了,如今这个崔大人言之凿凿的说是污蔑,更是说有证据,若是他不让他把证据拿出来,不让他说个清楚明白的话,这怀疑只怕就会更深。对他接下去要做的事情可不利,对日后也不利。
可是皇上又怎么能答应呢,镇国侯府是怎么一回事他是最清楚的。他就是罪魁祸首。纵使觉得这崔大人不可能知道宝藏和那个人的事情,也不可能查到其中那些个内幕。但是他哪里又敢去赌呢,如果崔大人真的是有证据的,那么他就完了,彻底完了。
身为君主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宝藏陷害忠臣良将,不用萧落净动手他都无法再在这皇位上坐着了。
答应,不答应,对于皇上来说好像都是一条绝路,思来想去之下到底还是前者对于他来说危害相对小那么一点点。
罢了,就让萧落净再活一段时日!
看着台下那一道又一道开始想他投射而来的等待目光,皇上握着酒杯的手紧握一分,一咬牙,心一横,张开嘴正欲顶着所有压力大发一顿脾气。
可一个音都还没来得及发出来,身旁的厉天冥却突然抬起了酒杯,浅酌一口后饶有兴致问身后的冷瞳:“镇国侯府?可是八年前那个说是与我们西黎有所私/通的黎家?”
“回皇上,应该是。”冷瞳简单明了的回答,像似木偶在说话一样。
“是黎家呀。”厉天冥意味不明的点了点头,放下手里的酒杯,看向皇上,似笑非笑道:“楚帝,这件事朕也是有所耳闻,当时事出突然事后又很快就被解决了,我们西黎现在民间其实都还有议论此事。
说起来这件事可以说是南楚与西黎之间的一道坎呢,如今咱们两国和平,这位大人又说黎家是被污蔑的,朕觉得这件事还是要查个清楚才好,否者老有些个居心不良的人拿这件事从中作梗,不利于咱们两国之间日后呢,楚帝您说呢?”
厉天冥不亏是冥王,气势不凡,这一番话虽说字里行间皆是商量之意,可却无形之中透着强大的威压,这无疑也是在提醒皇上,这件事说起来可不止是他南楚的事情。
镇国侯府通敌卖国一案,当初通的敌国就是西黎,那时的西黎正如前段时间的南楚一样,几位皇子夺嫡,镇国侯府与当时还未成为先帝,也就是西黎上一个皇帝的七皇子暗通,将南楚的情报卖给七皇子。
这就是当初南楚和西黎交战为何会失败的原因,若不是最后萧裕景带兵赶到挽回局面只怕如今南楚边疆的版图就是西黎的了。
只是这件事到底是正如崔大人所说的,前因不明,后记潦草,事发的太过突然,只有几封所为来往的书信而已,就算是平民老百姓都无法认同,所以暗地里坊间一直有所流传,这是西黎的陷害,是西黎为了清除掉黎家这个武将里的中流砥柱故意设计的,而西黎那边自然也不甘示弱,这也是为什么百年和平的契约签订了已经有几年之久了西黎和南楚边界还一直发生战乱的原因。
以前的七皇子是黎帝,他和这件事有至关重要的关系,自然不会提及,而如今厉天冥是新的黎帝了,他的性子向来是阴晴不定,但却也是出奇的倔,他提及了就必然是要做。
更是把一切上升到了西黎和南楚之间政交的高度上,那么这件事就不再是南楚内部的事情了,而是关系两国日后的关系,很有可能皇上一句话说不查下一句这位冥王心情一不好就开战,而且还出师有名不受和平之约的束缚。
这无疑是把皇上的最后一丝退路都给断绝了,现如今不答应远比答应更加来得严重,多事之秋若是开战他南楚必败无疑,内政之中他也可能因此被逼下位,无奈之下他只能选另一条路。
“黎帝说的是,这件事一直舆论不止,更是关乎两国,是该好好查查才是了。”皇上面上赞同的点头,可嘴里的后座牙却是咬得几乎要碎了,转过眸子,看着跪在地上无比坚毅的崔大人真真是恨透了,也害怕透了,但也只能硬着脖子道:“崔爱卿,既然你说镇国侯府一门是被污蔑的,那便把证据都拿出来吧,让朕与黎帝以及百官都看个清楚这件事究竟是如何的。”
“皇上英明。”崔大人点头行礼,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转过身对站在门外的一名太监道:“秋公公,将本官带来的人和东西全部带上来吧。”
秋公公显然是崔大人早已经准备好的人,不等皇上开口转身就麻利的离开,不到一刻的时间,在越来越吵杂激烈的议论之下秋公公领着穿着贫民麻布衣衫的两男一女和捧着一堆卷轴的两个小太监走了进来。
看着这两男一女和那一堆卷轴是越走越近,皇上的心是越来越往上提,事到如今他只能期盼自己当初做得足够隐秘,崔大人查不到有关于他的决定性证据。
只要没有决定性的证据,这件事他将有办法将他压下去,大不了就找一个替死鬼就是了。
而看着皇上眼里的决然之意,崔大人的在心中冷哼一声,但却不露山水的抱拳一礼道:“皇上,黎帝,微臣这便就开始了。”
(这一章是新写的,简化了许多,上一章也修改了不少,剧情在加快但是有些还是不能带过的,这个剧情铺垫了很久,篇幅是会比较长一点点。还有厉天冥这个人物,描写是必须的,因为是下本的男主,两边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哦。)
第688章 他不是那天就死了吗?
话音一落,不等皇上点头,崔大人就直接转眸对秋公公使了个眼色。秋公公从小太监的托盘里拿出一卷卷轴来,弓着身子快步走上高台,将其打开双手捧着跪呈与皇上和厉天冥两章条案中间,让两人能够一道看清楚。
一眼看去就能看到上面的案卷两字。这便就是崔大人将一切记录成卷的卷宗了。
“八年前,十月初二。镇国侯黎耀珉被揭与西黎国七皇子有书信来往,于战时通敌卖国险些将南楚置于战败之地。遂当夜圣上大怒,携一万精兵前去质问。黎耀珉拒不认罪且负隅顽抗企图弑君,最终一门二百二十三口与当夜就地剿灭,以正纲纪。
短短数百字就将一件这般大事草草记录,一直以来此事都被人怀疑诟病,微臣也觉此事蹊跷,在查阅数百卷前后相关联的卷宗后发现所谓当初指证镇国侯府的证据都不能作为证据。
首先,同年的三月南楚才与西黎因事起战。镇国侯一门奉旨领兵前往迎战,战两月节节败退后萧王领兵支援,最终才逼退西黎大军。签百年和平之约。同年九月才回到金陵。
而当初作为铁证的书信其记录上的时间却是八月底,那时的战事已然成定局。而且书信里的内容更是和当时的战事不符合,述说的是一月之前的战况。
其信之中镇国侯是同西黎七皇子说七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