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员。
看看时间,才刚过十一点,叶青找个墙角坐下来休息。
太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让人昏昏欲睡。
“同志,同志?”
叶青被人唤醒,抬起头一脸迷茫的看着来人。
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穿的干净整洁,推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提包。
那人也在打量叶青,微微皱下眉头,推着车走开了!
叶青莫名其妙,再看那人,又把车子支在不远处,俯下身和蹲在那里的一个妇女小声交谈着什么。不一会儿,两个人一起离开,等到男人再回来时,自行车后架上夹着一袋子东西。
不知道什么时候,候车室铁道旁出现好几个或蹲或站着的人,像是等火车,又像是等人。
叶青把围巾裹得严实些,只露出一双眼睛,凑过去蹲在那个妇女身边,低声问:“大姐,有粮食么?”
妇女警惕地看看叶青,后又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小把东西来。
“六毛一斤。”
是玉米面,叶青刚才在粮站看见过,供应价格是九分钱,这里居然贵了几倍之多!
“有细粮么?”叶青问。
“细粮精贵,这年头谁家吃得上啊?”妇女摇头。
“我拿面条跟你换玉米面,怎么换?”叶青掏出两封挂面,拿挎包遮掩着给她看。
妇女摇头:“俺不换!”
她家今年欠了生产队不少钱,再过个把月就要年底算工分了,不趁早还上就得从口粮里抵,明年还得打饥荒。
家里都要揭不开锅了,这点粮食是一家子硬省出来等着救命的,哪能换细粮解馋啊。
妇女说啥也不换,叶青又去找别人问,讨价划价,最终一斤挂面换了四斤二两玉米面回来。
折算下来的价钱令人惊诧,至于大米白面,价格高的更是离谱,而且现在谁手头上都没有这两样细粮。
弄清楚具体价格后,叶青没耽误,离开火车站又一路走回市区,在一所小学校门前停下来。
隔着铁栅栏大门,能看见几个老师正在水池子跟前洗饭盒,十来个小学生蹲在墙根下晒太阳。
“同志,你找谁?”一个年轻女教师过来问叶青。
“老师,要挂面么?”叶青压低了声音问。
女教师惊讶地看了叶青一眼,很快就恢复平静,同样压低了嗓音问道:“怎么卖的?”
叶青见女教师反应知道这是个常做交易的,于是又把定价压低了一点:“一斤面条一块二毛钱,搭四两粮票。”
女教师脑中飞速运算,平时她没少从黑市买吃的贴补,不过一般都是红薯干土豆玉米面什么的,很少能买到细粮。
除去四两粮票,也就是一块二毛钱买六两挂面……国营饭店里吃碗汤面要二两粮票,一斤干挂面要是在家自己煮,怎么也能吃个十来次,总共花四两粮票,核算下来一次就是……太划算啦!
“你有多少?”女教师激动的问。
“我这里也就二十来斤,我老乡那儿还有,你要的多我再去叫他过来。”
叶青准备多卖些,要是说自己一个人背了几十斤也没人信,于是谎称还有同伴。
“多!要的多!你等着,我现在就去凑粮票!”女教师说完转身就往学校里面跑,连货都不看一眼!
叶青在背人处拿出二十五斤干挂面,用块桌布扎好,扛在肩上往回走,刚到校门口就看见女教师后面跟着个男的,两人小跑着迎出来。
“到里面去再打开!”男教师警惕地望了望四周。
叶青点头,跟着他们进了学校,在影背墙后面把包袱拆开。
“呀!还是精白粉的啊!”女教师惊呼。
面粉分三个等级,上等的叫精白粉,很白有韧劲儿,擀面条包饺子最香。以前春节时候,每人能用细粮指标买二斤,不过她们市里已经好几年没供应过了,能有富强粉就不错了。
富强粉稍差一些,比精白粉要黑,没韧劲,做烙饼馒头也是好吃,得等到年底春节时候才给供应,今年能不能供应上还不好说。
最次等的就是普通粉,做馒头面条都比较黑,尤其是蒸馒头,放的碱少了发不起来,要是不小心碱大了,那馒头蒸出来黑不溜秋硬邦邦的跟石头似得,掰都掰不开。
现在国营饭店里头卖的面条包子大多是普通粉做的,富强粉都少见,女教师想都没想到自己这回买的面条居然是精白粉!就连男教师,眼睛也直勾勾的盯着面条。
“你老乡那的面条我要了,不过我们学校老师已经没粮票了,现在得去我爱人她们单位想想办法,恐怕一时半会儿也凑不到太多。”男教师声音略有些颤抖,小眼睛透过厚瓶底眼镜片闪闪发光,盯着叶青故作镇定说道。
他是农村出来的,上了高中留在省城当老师,娶了城里的姑娘做媳妇,在省城安家落户成了城里人。这年月家家户户都打饥荒,尤其是农村,他爹娘哥嫂跟弟弟妹妹顿顿都吃不饱。
他们两口子双职工都是商品粮,每月拿着户口本就能领到粮食,虽说紧紧巴巴的不够吃,但是掺和着瓜菜稀粥勉强也能糊口。连四岁的女儿也是吃供应的,时不时地她姥爷还给买上半斤点心解解馋。可怜他农村的侄子外甥,连口饱饭都吃不上。
他们一家子三口平时周末都去老丈人家吃饭,省下的粮食他都捎回农村老家给爹娘。
老丈人也是吃供应的,大舅子一家又不在本地,身边儿就这么个亲闺女亲外孙女,不给他们还给谁吃?偏就丈母娘心眼小,没事总哭穷,说粮食不够吃,她家找的是倒插门女婿,一家子三长嘴都在她桌上。
他最不爱听得就是这话,这不是侮辱人么?你家又不是没儿子,凭什么让人给你倒插门?
刚才他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女同事冷不丁跑进来说门口有卖面条的,问大家谁要。办公室一下子就炸了锅,掏钱掏粮票记账数钱的乱作一团。
这些城里人,真是不知道饥饱!粗粮能吃饱就不错了,吃哪门子面条?他农村的爹娘连野菜麸子面都不敢敞开了吃!
想归想,他到底没吱声,后来看大家凑齐粮票打算包圆,他也忍不住跟过来看看。他们单位一下子买了这么多,他本人买个一斤半斤,便宜点不收粮票也是应该的。到时候拿去老丈人家也好打打丈母娘的脸,省的她整天唧唧歪歪的说闲话。
当看到叶青手里的面条时,他又后悔了,这可是精白粉啊!以前光景好时,城里人都轻易吃不到,他爹娘这辈子都没吃过几回,这么好的东西说啥也得买几斤给爹娘。
第007章粮票
“怎么样?你要是同意的话我现在就给你凑去,钱一分不少你的,粮票你就别收了。”男教师死撑着划价。
叶青盯着他道:“你去凑吧,一块二毛钱搭四两粮票,凑来多少就卖你多少。”
如果不收粮票,一斤面条在黑市至少要卖两块五毛钱,叶青因为四两粮票才折价一半,他倒是会讨便宜。
旁边的女教师一听忙说:“还是去我爱人单位凑吧,你老乡剩的我全要了!”
男教师使劲儿冲女教师眨眼,女教师压根就没理他,把这二十几斤的钱和粮票交给叶青,拎着面条回去给大家分。
不大一会儿女教师回来,包袱皮还给叶青,约好下午两点在她爱人单位门口见,让叶青赶紧去把剩下的面条都拿来,她去凑钱凑粮票。
叶青问好地址点头答应,收拾好就和女教师分头走开,男教师在后面叫了好几声,叶青只当没听见,懒得理他。
手里多了二十几块钱十斤粮票,叶青顿时觉得底气十足,头件事就是逛街采购。
先去了劳保用品供销部,买了十几条大麻袋和一沓子编织袋,尼龙绳也买了两捆,算好账总共八角二分。
折回新华书店,将之前看好的几本图书都买下,叶青把东西装好又去了百货商店。
省城的商店比县城的供销社要宽敞的多,三层高的楼,里面十几个柜台四周排开,上面挂着木头牌子,分别写着针织部,日用部,食品部。
稀稀拉拉的没几个人买东西,叶青上下转了一圈,见都是衣料发卡头绳,帽子鞋袜搪瓷盆这些,也没什么要买的。
在一楼食品部,叶青终于看到了江米条,摆在一起的还有鸡蛋糕和两样饼干,总共四样糕点,售价几毛钱不等,每斤收六两粮票。
叶青每样要了半斤,售货员写好条子收钱,往木板上一夹,“唰”的一声就从叶青头顶上飞了过去。
叶青吓了一跳,再想看看究竟,那木板子“唰”的一声又飞了回来,上面带着找回的零钱。
售货员神色得意递给叶青零钱,嘴里低声嘀咕了句乡巴佬。
叶青只作没听见,抬头仔细观察才看明白,原来上方有根细铁丝,连着柜台和收银台。
此时售货员已经用油纸包好点心,细麻绳扎上打了个结,正好拎着。
两斤糕点花了一块四毛钱加一斤二两粮票,确实不便宜。
叶青装好糕点,找了家国营饭店进去吃饭。
不算太白的馒头四分钱一个,包子瘪瘪的卖六分钱,都是二两粮票。
两个大包子用了叶青四两粮票和一毛二分钱,一碗飘着零星蛋花的汤售价五分钱不收粮票,缺油少盐,味道不咋地。叶青强撑着吃完,在服务员凌厉目光注视下将碗碟送回柜台。
这年头的服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不需要理会顾客,你要是让人家给你端菜收碗,那是歧视劳动人民。
看看时间,差不多到了约定的点,叶青离开饭店准时到了女教师说的单位门口。
这家单位可比小学校大多了,门口还有个传达室,女教师站在跟前正翘脚眺望,看见叶青过来忙迎上来。
“快进来。”女教师后面帮忙托着包袱,一边小心翼翼的扫视四周。
传达室还有两个男的在,年轻的二十来岁,神情忐忑又透着几分兴奋。年纪大的看样子四十岁出头,穿着半新中山装,一脸严肃的坐在那里,看样子可不像是看大门的。
“这是我爱人和他们科长。”女教师介绍。
叶青点点头算是招呼过,开始动手拆包袱,这回她扛了也是二十五斤。
女教师的爱人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各式手提包尼龙兜,帮忙将一封封面条小心装进去,包袱皮给腾出来。
零零碎碎的粮票和钱过完数,粮票只刚刚够二十斤的,钱倒是多出好几块。
那位科长盯着叶青手里剩下的几斤挂面,眼神紧紧黏在上面。
单位里有的同事负担重,身上根本掏不出半两粮票,只好多凑些钱,让他给问问能不能高价买个一斤半斤。
叶青见他眼巴巴盯着剩下的面条,便说道:“你们单位有没有报纸?有的话我拿剩下的面条跟你换。”
“有有有,小王,快去把今年的旧报纸都拿来!”科长喜出望外。
女教师的丈夫应了一声,立刻跑出去,不大一会儿就抱来一大摞旧报纸。
叶青收好钱和粮票,剩下的五斤面条都留给他们。
扛起旧报纸跟几个人告辞,叶青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就奔着医院走去。
医院大门口,狗娃爹娘已经坐车上了,正在焦急的张望,见叶青过来,忙招呼她赶紧上车。
队长吆喝一声甩下马鞭,马车一路出了城。
“医生怎么说的?”叶青询问狗娃病情。
“不碍大事,说是养的不良,在医院挂两天水就能好。”狗娃娘说。
“是营养不良。”狗娃爹解释,脸上的神情并没轻松多少。
娃子的病是不打紧了,可这么一折腾又多欠了生产队好几块钱。
算算账,年初修房顶花了十几块,这一年盐巴火柴灯油啥的零碎花销也不少,这次娃子生病又来省城,加一块儿今年的欠账都三十几块了。
去年算下来一个工值六分钱,今年能不能到这个钱数还不一定,秋天借的粮食也还没还上,这么一算,评完工分家里又倒欠了生产队十几块钱。
还不上的账要从口粮里抵,带壳高粱米七分钱,玉米五分二厘,十几块钱得押一百多斤口粮才够数!
壮年男丁全年的口粮才三百来斤,细的换粗的,粗的换糙的……掺着野菜麦麸对付着才将将不空肚子,要是再抵押给公社粮站一百多斤,下半年吃啥?
狗娃爹眉头拧成疙瘩。
叶青听到狗娃病的不严重心里挺高兴的,这时候狗娃也没睡,蔫蔫地坐在他娘怀里,睁着大眼睛正在打量叶青。
“狗娃好乖,打吊瓶不怕疼,真是个好孩子,阿姨奖励你好不好?”叶青从挎包里掏出一包糕点,拆开纸包一角递过去。
“江米条……”小狗娃细细的小嗓音喊出来,两只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油纸包,却没伸手,眼巴巴地望着他娘。
狗娃娘愣了好大会儿才反应过来,忙拦住叶青手臂喊道:“使不得,这么精贵的东西可不敢给人,妹子你留着自己吃。”
叶青挡开她手臂,把纸包打开塞到狗娃怀里,又掏出一张粮票来。
“大嫂,我在省城找到老同学,她借给我点粮票,你们这几天还要去医院,想吃口热汤热饭的总用得着,你拿着吧!”
太平盛世,自己空间有存粮,现在又揣着十几斤粮票,叶青并不介意帮助别人。
“大妹子……”狗娃娘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转过头看着狗娃爹。
今儿个一天在医院呆着,晌午时候看见别人从外面买来的病号餐,让她好生眼馋。
一大海碗的清汤,上面飘着翠绿的葱花,底下是雪白的面条,中间还卧着个荷包蛋。人家吃的香,她的娃子只能瞪着眼睛干看。
她打听了,这么一碗面卧个鸡蛋要一毛五分钱,从生产队借来的钱她这会儿倒是舍得给娃子花,可是她去哪儿弄二两粮票啊?
这会儿子粮票就摆在眼跟前,看意思人家还是要白给,孩子他爹不吭声,她也不知道能不能拿着。
狗娃爹盯着叶青手里的粮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上面的数字他认得,五斤呐!
狗娃爹怔那儿吭哧半天也没说出话来。
前面赶车的队长没回头,大声说道:“给你们的就拿着吧,记住人家闺女的情,这也是狗娃子的福分!”
狗娃娘颤巍巍的接过粮票转手交给她男人。
“大妹子,你这份情俺们记着。”狗娃爹红着眼圈说。
叶青在狗娃爹娘千恩万谢中下了车,临别时生产队长说后两天去省城还是这个时间,要是叶青想搭车就来大道口寻他们。
马车走远了,叶青这才松下一口气,看看四周无人,从空间里掏出一床被褥,打好包背上。
昨晚去大杂院时她只背个小小的棉布挎包,众目睽睽之下也不能突然变出个棉被来,在硬床板子合衣睡了一夜,滋味实在难受。
趁今天外出过,叶青把必要的东西都拿出来,到了大杂院也不怕有人留心看出什么。
一路慢跑,回到县城天色刚擦黑,正是晚饭时候,叶青一想回去吃东西也不方便,干脆就在外面对付一口,吃完再回去。于是又去了那家国营饭店。
胖妹子服务员还是耐搭不理的,不过叶青钱和粮票一样不差,她只好招呼后厨给煮了碗面条,不耐烦的搁在柜台上。
叶青见怪不怪,自己端过来,又要了一碗面汤,吃饱喝足才离开。
回到大杂院时天已经黑透了,吴婶正在水管子边刷锅,看见叶青回来忙打招呼:“小叶啊,你总算回来了,刚才我还跟我们家老吴念叨你咋还没回来呢。”
叶青笑道:“让吴婶挂记了,我在省城多耽误了会儿。”
“吃过了没?”吴婶关心问。
“吃过了,您忙着,我回屋。”
跟吴婶寒暄完,叶青又去陈嫂家打了声招呼,这才进了自己的那个小窝棚。
摸出蜡烛点着,叶青举在手里四周看看,寸大的地方也没哪儿能放的,于是搬了墙角的砖头摞在床头,把蜡烛坐在上面。
床板太窄,一床棉被只能半铺半盖。
叶青铺好被褥,拿出今天新买的地图,躺在床上倚墙靠着翻看。
“临姚市……惠安县……”
叶青很快找到自己所在区域,是华北地区的一个省,名字叫……北泽省!
建国后不少城市更改过地名,可是这个北泽省叶青从来没听说过!再看看地图上的位置,大概是后来河南省和河北省交汇的地界。
叶青有些糊涂了,莫非自己来到的是平行空间?而并非历史书上的那个六十年代?
第008章户口问题
沿着地图一路看下来,所幸那些熟悉的城市名还在,叶青长长松了口气。
时间不早了,放好地图,叶青简单擦洗下,吹灭蜡烛躺下休息。
来到这儿几天,叶青没洗澡也没换过衣服,小窝棚就两块石棉瓦搭在墙角,四处漏风,下了床就是门,条件太简陋了。今天在省城倒是看见有招待所,最贵的标准间才五毛钱一天,但是要出具介绍信才能住。
省城楼房不多,几栋四五层高的筒子楼简直是鹤立鸡群,大部分都还是一排排的平房,也有像县城这样的大杂院。多的是一间屋子住了老少三代人,很难找的到空闲房子出租。
住处是个大问题,还有户口,看病住宿要介绍信,买报纸都要出具工作证,她现在可是个来厉不明的黑户!
叶青越想越头疼,不知什么时候迷迷糊糊的就睡着了。
这一觉睡的安稳,醒来时已经转天早晨九点多钟。
大杂院里上班的上学的都走了,安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