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搭建院墙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儿。
一想到日后这里就是自己的家,吃穿住用都能按着自己期望的标准备办,她浑身就生出了一股子成就感。
回到家,崔玉把走之前就炖上的骨头汤盛出来,然后又炒了韭菜鸡蛋,切了点萝卜丝炒了个肉片。
等到虎子洗了手打算去接三妮的时候,她才赶紧寻了个大海碗结结实实的盛了一碗韭菜鸡蛋跟炒肉片。想到在村里走,总归会碰到来往的乡邻,索性她就进屋去跟李氏要了个干粮篮子,这才让虎子提了去陈婶子家。
李氏看着闺女有条不紊的拾掇着灶台,心里突然觉得有些对不住自家玉娘了。
玉娘命苦,也就是生在自己这样吃苦受累的家庭里,才迫的她不得不懂事起来。如今村里的人情来往,虽说大多会以虎子的名去,但到底也是自家玉娘一个姑娘家顶起来的。更别说一心为着家里操劳,吃喝用但凡别人家孩子有的,她都舍不得抠唆了弟弟妹妹。
若是生在富足人家,单是那模样只怕也是个做小姐的。
叹了口气,她接着缝起了手上的衣裳。闺女快要定亲了,自然要打扮的漂漂亮亮,让人看重起来。
对于李氏的想法,崔玉并不知道。不过就算知道了,她也绝不会自怨自艾,毕竟日子是人过出来的,吃苦受累她不怕,唯一怕的就是丧失了斗志,满心全是埋怨跟抱怨。
后晌饭一过,趁着天儿黑虎子连耍带玩的吆喝了刚吃饱喝足的小黑往陈木匠家溜了一圈儿。恰好看见准姐夫赵二石在刨木头,没等他开口呢,就看见自己心里的大英雄炯炯有神的看过来,原来还嬉笑的他立马就立正了身子。
院子里全是刨花跟木屑,看样子赵二石是忙了一天了。
“虎子怎么来了?是你大姐要打什么家伙什吗?”赵二石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放下手里的木刨起身灌了一口凉水。念着早些给崔家打好门窗,他再余下两日置办物件,所以今儿跟师傅赶了一天的活儿,连口热乎水都没喝。
陈木匠这会儿也雕完了窗户上的花样,对于自家徒弟跟崔家闺女的事儿,他知道的也是个差不多的。所以这会儿并没有往上凑,反倒是拿过木刨接着割木材。
跟木头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他哪能瞧不出自家徒弟这回弄来的可都是好木料,结实耐用。若是打的好,只怕崔家日后翻盖新房都是不妨碍再用的。
说起来赵二石还真是用了心的,他虽然不知道嘴上怎么跟崔玉说好听话,但遇上她的事儿总想要为她办个妥当。就说这木材,可是他在庄子上给人做活儿的时候,用半个月的工钱抵的呢。
说起来半个月似乎不多,架不住他干的是包工,为着能换下这些东西,他可是没白天没黑夜的连着熬了几日。也亏得他底子好,也年轻,才没累出个好歹来。
虎子伶俐的把自家大姐的话带了一遍,他就说为啥大姐非让他带了干粮跟菜过来,还是吃过饭后又起了火做的,原来是给准姐夫的啊。想到以后他能跟村里的孩子臭屁自己个有个能打架,还能把人扛在肩头的姐夫。
要知道,遍着真个朝河沟,他还没见过那么厉害的人呢。听自家娘亲说,准姐夫一个人能猎到能顶死人的野猪呢。
赵二石拍了拍虎子的脑袋,给了答话,又问他想不想要什么小玩意儿耍。虎子也不客气,掰着手指头要了弹弓跟小弓箭,想到三妮打小没什么玩的物件,就挠着后脑勺红着脸又添了个小马驹。
说是小马驹,其实就是刚好能坐下一个孩子的小旮旯,能前后晃动。放在现代,大概也就是放在地上的小型摇椅。
又说了几句话,虎子才一溜烟的往回跑去,就连带饭菜的篮子都忘了拿呢。天儿冷了,他还想着早点回去钻软和的被窝呢。对了,还有他娘今儿刚给他缝的那件大棉袄。
回到家的时候,崔玉刚洗漱完出来倒水,瞧见他跑的满头是汗,赶紧把人叫到跟前给他擦干了。冬日里风凉,一个不注意就能生了风寒,如今不比前世瞧病方便,指不定小灾小病的就能出了大问题亏了身子。
虎子咧着嘴笑笑,“大姐,姐夫说明儿一准能做好门窗。让你跟娘放心,保准耽搁不了事儿。”
这么一说,倒是忽悠一下子让崔玉面上有些发热。倒不是她矫情,而是这几日闲下来,她就想起那个憨子呆傻的模样。明明是送礼物表白,生生给他弄成了强送,可就算是如此,她心里还是诡异的有些发甜。
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崔玉,大抵到现在都不懂什么是爱情。可她却知道自己从前世到现在,都很是喜欢如姥姥姥爷那种,一辈子没有轰轰烈烈只是平凡温馨的小日子。
她要的日子一直很简单,不用多富贵,但那个男人一定要有担当要专一。烂好人她不喜欢,说她自私也好,说她没出息也好,反正她觉得自家的男人只能对自己一个女人好,而绝不是那种逮谁都去温暖的热水杯型男人。
再进屋的时候,三妮已经在李氏一侧睡下了。因着家里有了新被子,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四个人只能俩俩的分开盖一个被子睡了,所以三妮有时候玩累了就直接在正屋的炕上睡了。
第二天一早,崔玉就起来,先是熬了点白菜小米粥,然后就跟李氏把家里的物件往新家那边拾掇起来。巴掌大的村子,传个消息也不过个把时辰。另说搬家摆酒在村里是大事儿,村子里一年也没几家人真的敞开了摆酒的,更何况是崔家只剩下孤寡的落魄人家。
不过想到崔家玉娘如今可是自个做起了买卖,想必是真挣了银钱,大伙儿心里可都是羡慕的紧呢。谁能想到手不能提肩不能抗,下不了地做不了针线活的崔玉娘,能有如今的本事,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还头顶天脚供地的真给家里置办下了房子?
虽说那房子只是旧的土坯房,可也算是有了稳妥的地方不是?
所以没等着日头升高呢,就有不少人过来搭手帮忙了。汉子们三三两两的帮着抬箱柜,也有人从桃树湾别家借来的大锅支起来了,连带着摆桌子放长凳。也是崔家的物件少,根本用不少多少人,于是大家伙儿直接就往崔家刚买的房子那过去。
崔玉早在刚在灶膛里生起火来,就被陈婶子拽了过去。原来陈婶子来扛灶台,只怕单自己跟崔玉娘俩忙不过来,索性就张罗着在村里叫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媳妇来搭手。
第32章
这会儿也算是在她这个东家跟前说一声,也免得吃酒的人多,拿吃食跟那些小偷小摸的弄乱了套。
猪肉跟鸡鸭都是买的现成的,处理起来并不费事儿,大锅里炖上就行。边上也有人利索的把膘肥肉厚的猪肉块切巴好,连带着白菜萝卜的一股脑炖上。
最后陈婶子粗粗的炒了几个韭菜鸡蛋,又熬上米汤,这就算全和了。
农家人的酒席都简单,有肉有酒那就是好的。更何况崔玉这次可是牟足了劲儿的准备原料,生怕大伙儿吃的不尽兴。毕竟这些在她看来都是小恩小惠,根本不值当的特意拿出来说,但是放在人情来往里,这可就算是能让人记住的事儿了。
庄稼户人家看似不讲究,可心里却是明白善良的,你对他好,只要不是那种昧着良心的白眼狼,大家都会记住的。就好比在社会上时候,很多人不怕遇到呛口的人,就怕遇到不停对你好的人,因为那可都是人情呢。
说是村里大伙儿都来,其实算下来也不过六七桌人,还连带上在客堂专门给村里的大辈跟里正摆的那一桌。毕竟谁家来吃席,也不会真的豁出脸面来,拖家带口的吃。顶多就是当家的爷们或者在家的妇人带了孩子来。
李氏看着女客们来的多了,赶紧拿了之前买好的瓜子准备跟麦芽糖招呼起来。
而男客那边,则有陈婶子的男人陈二狗跟王大爷帮着照看。说是照看,其实也算不上,毕竟农家汉子一年到头舍不得痛快的喝几壶酒,如今桌上的虽然只是常见的高粱酒,但贵在量足够。这不,还没等饭菜上桌呢,他们已经吆五喝六的拼起酒来。
“崔家媳妇可真是个好命的,男人活着的时候是个有能耐的,如今虽然没了男人,却养出了个能干的闺女。”瞧着李氏跟崔玉忙里忙外的张罗,边上的一个媳妇啧啧两声感叹道。
“这就是命啊,老天爷说了才算的,不服还真不行。早半年的光景,谁能想到崔家还能翻身啊?早知道崔家大闺女是个能耐的,当初我就该早早寻了媒婆去崔家提亲呢。”这厢方家媳妇听见这闲话,也搭了腔。
最早时候,自家儿子还的确是看上过崔玉娘,虽说崔大郎当初见过赵家村来的媒婆,但到底是没真的定下那桩事儿。只可惜,后来有人说崔玉娘命硬,生来不带福气,只怕克亲克夫,这才让她给推了儿子的祈求。
话说回来了,这村里多少人等着看崔玉娘的笑话呢,那些说不起媳妇的莽夫为啥不敢上门提亲,还不是怕沾染了崔家的晦气?
可哪知道人家崔家的日子,竟然一天天的红火起来,甚至比崔大郎在的时候还要热闹。
里正媳妇在崔玉这可是得了不少好处,别说是卖药的事儿了,谁不知道崔玉每次带着虎子去里正家,哪怕是去请人吃饭,都会带了东西?早些时候只是白面馒头,可现在每次去都是实打实的肥肉跟鸡蛋。
一来二往的她可不就品出味来了,自家交好崔家只有好处没坏处的。若是崔家发达了,指不定要记住她一份人情,若是再落魄了,也算是给自家男人挣了一个拉拽同村乡亲的好声名。
“可不就是这么个话,如今咱们村在家挖药的妇人,比以前给人打络子绣荷包轻松多了,比外村那些去镇上当粗使老妈子的人挣得也不少呢。”里正媳妇给自家孙子夹了一筷子大肉块,满脸是笑的说道,“今早还听玉娘提了一句,还有个什么门路能带着大伙儿赚钱呢。”
这话一出,可就又有不少人竖起了耳朵。不过里正媳妇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她刚刚说那么一句,也不过是显摆一下自个知道的多罢了。
原本还有几个心里酸呼呼想要说不中听话的妇人,瞧见平常眼高着的里正媳妇都跟崔家攀起了矫情,话里话外可都是对崔玉娘的维护呢。这会儿倒也不敢明着说难听话了,多也就是挑剔一下桌上的菜老了或者炖过火候了。
虽说是摆桌,不过也是小打小闹的给热一下宅子。等到众人吃饱喝足了,来帮忙的婶子跟媳妇们可就都下手帮着拾掇倒腾起来。赵二石跟几个没喝多的汉子,也勤快的给拆了锅台把桌椅罗列起来准备还回去。
崔家门里如今没有能用得上力气的男人,唯一一个算得上是男人的也不过八/九岁。最后还是陈婶子让自家男人赶了牛车,把四五张桌子跟那些长凳绑在一块,挨家挨户的给人送了回去。
瞧着灶房里还有剩饭剩菜,崔玉干脆就招呼着大伙儿直接拿了自家借来的碗装回去一些。
今儿的席面虽然不算丰盛,可也是有肉有油水的,放在别人家哪舍得下这血本。所以大伙儿也没推辞,都一边感谢一边张罗着分了下。吃的满肚子油水,现下又没有空着手,哪个一开口不乐呵?
见大伙儿都走了,刚让人搭手把门窗安置上的赵二石自然也不好多留。原本麦麸色带着黑黝的脸,如今因着多喝了几杯酒有些泛红。临出门时候,木讷少言的男人,哼唧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甜言蜜语。最后还是大着胆子,握了一下崔玉的手,然后飞快的放开说道:“有事儿就给我捎个信,别担心以后的事儿。婶子跟虎子他们,都有我呢。”
崔玉愣了一下,呆呆的看着那憨子头也不回的,顺手顺脚的离开,半晌才回过神来。眼底里荡出一个笑意,她是明白那个男人说的话,他是说日后一辈子,两家人他都会负责的,不会像别人家娶了媳妇就生怕媳妇把婆家的物件往娘家扒拉。
“真是个憨傻的。。。。。。”
刚离开崔家的赵二石,缓了半天才缓过劲儿来,继而脸上就挂起了傻乎乎的憨笑。他刚才握了她的手,而且她没有反感。这让他心里好高兴,恨不得明天就是初六,明天就能来下聘。
攥了攥拳头,许久他才勉强压下心底的悸动。
脚下的速度越来越快,在村里时候还能勉强跟人打招呼,可一出了村紧接着就开始大步往家里跑去。他都快要高兴坏了,或者是说欢喜坏了。
现在的赵二石满心想的,就是要风风光光的把崔家玉娘娶回家,好好待她,一定要努力干活绝对不让她受委屈。
一路跑着回了家,进门的时候才缓下心头的炙热。这会儿的点还不算太晚,赵家奶奶刚哄了自家重孙子重孙女睡觉。从窗户口里瞧见孙子兴高采烈的回来,就连最不待见喝的水,也是连着灌了两大碗,赶紧撩开门帘出了屋。
“二石,可是帮着崔家娘几个把门窗弄好了?”自家孙子去陈河沟的事儿她是知道的,赵家奶奶周氏虽说只是个丫鬟出身,可心底里却很是明白事儿的。
自家男人走的早,加上大房两口子的丧事儿,可是让她看明白了过一家子的日子不容易。崔家孤儿寡母的,如今也只有那么一个大闺女能指望的上,她就算再计较,也不能狠着心肠搅合的人家活不下去。
再者以后若跟崔家结了亲,那就是一家人,自家孙子是个宽厚的,他看上的孙媳妇定然不是个差的,她自然也乐的把媳妇当孙女亲。所以尽管家里不算宽裕,她也没阻了儿子去帮忙。
左右俩小的感情好了,以后才能把日子过踏实。如果现下她真就那么不讲理的斤斤计较,伤了和气不说,指不定就伤了孙子跟人家闺女的情分呢。
话说回来了,当初自家老头子不也拉扯了自家娘家那边的日子么?当初自家爹娘老了,还是老头子给养的老送的终。这一辈子他们赵家在村里没让人戳过脊梁骨,更没被人说过什么不是,总不能在老头子走了这么多年以后,让人说道没个人情味。
赵二石就着盆子里的冰水抹了一把脸,笑道:“恩,今儿她们就住进去了。”
看着自家孙子身上还带着木屑子,袖子挽着,脸上还淌着冷水渣子,周氏赶紧拿了布巾上前,心疼的责怪道:“你这孩子,多大了还让人操心,大冷天的也不知道兑点热水再洗涮。赶以后你媳妇进了门,我可得让她好生看管着你,看你改不改。”
男人家真过起日子来,总归是会听媳妇的话。如今周氏别的不盼着,就希望孙媳妇赶紧进门,也好在她走了之后给孙子屋里张罗了一个知冷知热的暖心人。
原本心里正美滋滋的赵二石被奶奶这么一打趣,忍不住轻咳了两声,有些不好意思的抓了抓脑袋也不知该怎么回话了。
周氏知道自家孙子的脾性,再看他这姿态,哪里还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当下心里就又喜又觉得好笑。
“后日可就该去说媒下聘了,咱家如今准备了十斤肥肉,两斤白糖,算上前几日奶奶攒下了两篮子鸡蛋,也算不得少了。赶明儿一早,你再去镇上转悠转悠,看看还缺什么物件直接置办齐全了。虽说你崔大叔不在了,但咱们也不能轻视了人家闺女。”周氏半佝偻着身子,任由赵二石扶着说道,“哪家的闺女嫁一次人不是跟重新投一次胎一样?你可不敢像别人家的祸头子一样,觉得娶个媳妇就是要给你暖炕头生孩子的,那是跟你过日子的人。以后我走了,小山跟朵儿长大了,可就只剩你跟你媳妇才是最亲的了。”
周氏上了炕头,靠在炕柜上又说道了几句,这才放了赵二石离开。
她起先还担心过孙子娶不上媳妇,毕竟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只靠着孙子一个人撑着。再说跟崔家说过亲事,也架不住当时没来得及换八字下聘书啊。
更何况,崔家姑娘是个有本事的,前后几个村谁提起来不羡慕李氏命好?
想到自家如今的光景,她心里又是难受又是高兴。难受自个这么个累赘,生生霍霍了家里不少银钱。反过来又高兴自家孙子,终于能定下一个好媳妇成个家了。
崔玉并不知道,还没等她进门了。如今赵家最说得上话又向来和善慈爱的奶奶周氏,可已经极为喜欢她了。也只等她进门,过全家的光景呢。
第33章 下聘
赵二石的聘礼是按着村里的风俗置办的,猪肉、白糖跟鸡蛋,想着崔家还有两个孩子,他还有添了各色小食两包。总之单反他能想到的,就没有犹豫着抠唆那点铜板。之后是红色青色两匹棉布,虽说不是顶好的,但放在农家院里也算是出手大方了。
至于聘金,其实村里庄稼户人并没有那么多讲究,或是一两或是半两的也就成了。可赵二石觉得没有花轿就已经很委屈人家姑娘了,索性就拿了二两二出来,也算是有了成双成对的好兆头。
虽说定亲的事儿没那么多讲究,可一大早周氏还是催促着孙子穿戴整齐,又把赵小山跟赵朵儿托付给邻家。然后才租了牛车跟着去接徐媒婆。这一路上,笑脸可是就没断过呢。
“老婶子,您的命可真好啊,孙子孝顺,眼看着又要娶一个能操持家的孙媳妇了。改过了年,还不得再抱个大胖重孙子?”在牛车上坐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