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崔玉几个还没反应过来呢,就瞧见身前的彪型大汉一把攥住赖皮的脖子,提着就压制在了墙上。任由那赖皮张牙舞爪的踢腾,铁钳一样的手就是一点不松开。
第12章 有粮有肉
赖皮王见来了个下手狠的,自然不敢多叫嚣了。他本来就没什么本事,最多就是欺软怕硬的闹腾闹腾,哪敢跟人真打啊。现在自然鼻涕眼泪糊了一脸,可劲儿的求饶。
“不长眼的,勾搭了卫所兄弟的媳妇就算了,现在还敢明晃晃的在道上欺负妇人了。今儿不跟我卫所的兄弟说清楚,你就别想走。。。。。。”赵二石狠狠的啐了一口,踩着赖皮王的胸口说道。“今儿瞧见你,怎的又起了偷盗的心思,莫不是以为人家姑娘孩子的好下手?”
五大三粗的壮汉跟扶不上墙的软脚虾,根本没法比。他也不过是诈一诈话,毕竟这种人调/戏的女人定然不是一个,而且镇上哪个无赖不怕卫所当差的兵?
更何况,他心底里也莫名的不愿意让赖皮出去说崔家大闺女的坏话。毕竟人言可畏,对方一个女子被说三道四总是不好的。虽然是乡下汉子,遇到个奇怪的扎在他心底的女子,也是会变得细腻的。
没想到他一吓唬,赖皮王直接就哀嚎求饶了。
赶走了赖皮王,赵二石反倒有些不好意思看崔玉了。虽然她的确很泼辣,但似乎并不让人讨厌,尤其是刚刚道谢时候,那模样比他见过的大姑娘都温柔。
懊恼的挠了挠后脑上,赵二石就打算离开了,刚走了两步突然想起什么来,他赶紧转身开口。
“你。。。。。。”
“你。。。。。。”
看着有些窘迫的汉子,崔玉忍不住噗呲一声笑了,然后示意他先说。
“那个你自个小心点,东市这边人杂,这种背阴没光的巷子,好多都不干净。以后别往深了走。”一句话让本来就实诚的赵二石,说的都有些磕磕巴巴了,一点不像往日里能面不改色一气儿扛三个百斤大包的壮劳力。
道了谢,俩人才在巷子口分开。而虎子则一脸兴奋的说刚刚那个人好厉害,一拳就能把坏人撂倒。
崔玉看着没有被惊吓到的俩孩子,微微摇头,自顾自的捡起布袋跟篮子。想她小时候不也崇拜过超人么?也想着,以后要做个人超人一样厉害的人。
她只是觉得刚刚那个浓眉大眼的硬气男人,还真是难得的好人呢。
不管怎么说,姐弟几个提着新买的粮食跟肉,乐呵呵的回到了自家娘亲跟前。当然,虎子也在大姐的告诫声中,把刚刚遇险的事儿藏进了肚子里。
在他看来,大姐是最聪明最厉害的人,不过几天就能给买了米面跟肉吃。那会儿大姐还说,回去了给他们炒肉包饺子吃呢。
瞧着日头越来越靠西,还是崔玉拿了主意,直接把两担柴禾合在一起,以五文钱卖给了刚刚的面摊罗婆子。得了老两口千恩万谢之后,崔玉才帮着李氏把筐子放到车上,一块往回走去。
这次回来,一家人可谓满是欢喜,不说挣了多少钱,只说有米有面还有肉,就是李氏之前一年里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看着虎子高兴的帮李氏拉扯,一副不知道疲倦模样,偶尔还会从道边上揪几个狗尾巴草编个小玩意儿献宝似得拿给三妮,总归有了点年少样,崔玉满意极了。而三妮也在手推车的篓子里乐的直拍手,过一会儿就要冲着崔玉伸手叫大姐。那脆生生的模样,亮晶晶的眼神,看的崔玉心都化了。
想着终于能好生吃一顿饱饭了,一家人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就算是脚上生了血泡的崔玉,也像是闻到了肉香味一样。
回了家,俩小的直围着崔玉跟李氏转,眼巴巴的等着大姐说吃饺子的事儿。虽然李氏觉得心疼,但瞧见孩子们瘦巴巴的模样,也没说出别的话来。
倒是崔玉,见李氏没拒绝,就找了个好一点的碗,从布袋里挖了一碗小米。拍了拍虎子的脑门说道:“你去陈婶家换俩白萝卜回来,赶明儿后晌咱们吃肉饺子。”
不过就一斤肥肉,除去炸猪油剩下的油渣子,根本不够包饺子。可家里现在出了土豆,实在也没别的菜,好在这个时节,村里家家户户都拔了萝卜。
一碗米换俩贱菜萝卜,自然算不得划算。可陈婶子一家,包括她家有些小气的婆婆,都照应接济过自家。所谓有来有往,才不至于坏了两家的情分。
虎子得了吩咐,赶紧端了碗一溜烟的跑了。而三妮就坐在灶台边的小板凳上乖乖的瞧着大人忙活,有时候也会围着正在刷锅和面的大姐跟娘亲转两圈。
“娘,三妮应该是困了,您和好面先带她回屋里睡会吧。等会我炸下猪油,别呛住她了。”真把肥肉切成丁的崔玉,一抬头就看见三妮真眯着眼揉巴呢。
李氏也不含糊,反正都是自家的孩子,哪个不疼啊。所以把面盆盖上,就抱了三妮进屋。
家里一天没人了,灶台自然是冷的。加上崔家现在的光景不好过,所以家里并没有过油的小炉子跟小锅。她舀了凉水好生把锅洗刷干净,然后才烧起火来烤干打铁锅。
若说刚开始来,她这灶台上的把式自然不行,虽然也能烧着火,但毕竟是大锅又不能做很多饭菜,所以总会烧多了柴做不好饭。可现在,大火小火的却尽在掌握了。
等铁锅里的水都烧干了,她就把案板上不多的肥肉一股脑的倒进锅里。为着不浪费,翻搅的时候都尽量的贴着锅底。瞧着猪油慢慢的渗出,原本白花花的肉也越缩越小,开始发黄了,她才赶紧撤了火。
用笊篱把猪肉渣捞出来,她才小心的把锅里并不多的油盛到之前准备好的一个干碗里。这点油她们要吃好几日,自然是不能进水的。至于油渣,因着里面还在淌油,她就把笊篱支在了一个盘子上,指不定还能存下一二两呢。
闻着肉香味儿,本来就缺肉少油的胃,可就更馋了。想了想,她干脆进屋去把晌午上下的俩馒头拿出来,然后切成厚片贴在锅底还挂着油的地方。
铁锅的余温并不低,没一会儿就闻到了裹着油的炸馒头片香味。引的刚刚进家的虎子,顾不得放下萝卜就凑到灶台边上了。
“大姐,我给你烧火吧。”虽说是知道主动担活儿干,可骨子里到底是个孩子,眼神儿一个劲儿的往锅里瞟。偏生,还忍着肚子里的馋虫说的正经。
见崔玉笑了他一声,虎子就有些不好意思了。他的确有些馋了,今儿一天先是吃了白面馒头跟肉包子,接着家里又买了肉要吃饺子。勾的让他都快忘了自个是个大人了。。。。。。
崔玉略略侧了侧身,把馒头片夹出来放进缺哑口的碗里,然后手上撕了一点塞进虎子嘴里。
“拿进去跟娘一块吃点,过会儿给你抻面条吃。”说着,她就着自个的油手,就咬了一口炸的香脆带了肉香的半块馒头片。
正好跑跳了一路的崔虎这会儿也饿了,闻着香味肚子不争气的咕咕乱叫。接了馒头片,眼睛亮的跟得了什么奖励似得。
这会儿灶膛里的灰里还闷着火呢。索性,崔玉直接扒开添了一把柴呕着,然后扒拉了几个猪油渣子进锅里,又摘了一把在灶台边上有些蔫吧的野菜叶子进去翻炒一下。等瞧见有了油腥,这才添水盖上锅盖。然后舀了一碗白面,混了些苞米面开始和面抻面片。
想着一家子往日里整天吃苞米面,各个面黄肌瘦的,这会儿她就有心多添一些面,让面汤也浓糊糊的。
看着锅里翻滚的绿叶跟白面片,她心里也是满意极了。等出锅时候,她去屋里摘了几根自家破盆子里栽的芫荽切碎了放进去,然后挑了些盐沫沫。
如今调料虽然不全,饭菜滋味见不得多好,可最起码有了油香味儿。所以一家人自然是吃了个满足,甚至连一向内敛的李氏都忍不住多添了半碗汤。
吃过饭,崔玉起身打算拾掇碗筷,只是李氏却拦住了她。
第13章 玉娘当家
“今儿让虎子收拾,玉娘你也歇会儿。”说着,她还起身从炕里头拿了针线笸子出来,就连平日里舍不得点的油灯都给点着了。“把鞋脱了,脚上有了泡就得挑开,不然越磨越疼。”
说着,她也不管崔玉乐不乐意,直接抬了人的脚就去拖鞋。吓得崔玉可劲儿往后退了好几下,今儿从回来就开始忙活,她还没顾得上洗脚呢。走了一天路,就算是不臭也绝不是多卫生的。就算叫了李氏十几天的娘,可在心底里到底还是俩人呢。
李氏只当她是害羞,自然又是心疼又是好笑的说道:“长了再大,在娘跟前也是个孩子,小时候还不是爬在娘衣裳里寻奶吃?”
一边说,她一边拿了绣花针在油灯上烤了一会儿,然后趁着热劲儿把崔玉脚底板上的血泡给挑破。等里面的干瘪了,这才拿了一小块干净的小布头给她擦了擦。
也就这个空档,俩人又说了许多闲话,无非是李氏觉得委屈了自家闺女。所谓慈母,就算心里存着疑虑,这会先给闺女挑了血泡,给闺女工夫自个说白日里的事儿。
“你爹在的时候,日子哪会这么苦?可现在,连个苞米疙瘩都得让你们省着。”李氏抬起袖子擦了擦眼,心里越发的难受。
崔玉听了这话,心里也有些郁闷,只是瞧着李氏小声抽泣的模样,她只能小声的宽慰起来。
这个年代,到底不是女人等扛大梁的时候,就算能干活儿也比不过家里有个不会挣钱的老爷们。这也就是家里失了男人的悲哀,哪怕能过出好日子来,在外人眼里也会是弱者。
“娘,以后咱的好日子还长久着呢。今儿咱们能吃得上米面,明儿就能吃得起点心肉团子。”见李氏止了啼哭,眼里也有了动容,她再接再厉道,“就算是挖柴胡,咱们也能攒些银钱。等家里有了余钱,就先送虎子去赵家村那个秀在哪里识字儿,以后也不至于当个睁眼瞎。”
说到这里,崔玉突然想起自个身上还有二十来文钱呢,赶紧掏出来放在炕边上。
“今儿的柴胡干买了一百九十文钱,因为药铺的掌柜瞧中了我教给他们炮制的法子,所以就给我装了不少家里能用得到的药材,还给了一些蜂蜜。我寻思着上次蒸的那个梨子,也能熬成膏,估计也可以换钱,那家掌柜跟大夫都说是个法子。”崔玉粗粗说了一遍自个挣钱的法子,然后怎么平白得了那些东西解释了个清楚。当然,对于李氏疑惑的地方,她统统推到了当年来游方的那个和尚头上。
毕竟时隔多年,而且古人对算命跟佛家都有着执迷的信任。听闺女说,老师傅提点过她天机不可泄露,只吓得李氏再不敢深究了。
第一次家里有个余钱,李氏自然是高兴的,知道闺女有出息,她也就不担心嫁了人会被婆家看扁了。只是那铜板,她却怎么都不肯收的。
想了想,她干脆把自个身上的五文钱也添了进去,随即推到崔玉跟前,“娘没什么本事,这钱是你赚的就该你拿着。以前娘除了砍柴,别的都不会,家里家外过的一团糟。现在瞧着你越发伶俐,就真跟开了窍似得,让你管着家倒也放心。”
她这话说的实在,以前在娘家时候就没管过家。嫁了崔大郎后,吃喝不愁也从没费过什么心思。就算是下地,也不过是帮着崔大郎递些东西。
看她们之前这一年多的日子,就知道了。
崔玉想要推辞,毕竟娘才是如今顶门户的人,把家底交给她,那像什么话啊。虽然她不是古人,可也曾在农村生活过,现代老人都有着当家的想法,更何况李氏呢。
可没等她言语,李氏就握了她的手,欣喜的开始算账:“娘之前还不信你有福呢,谁知道你不过两斤的野草根,就抵得上娘砍四十多担柴呢。往后咱家一起挖,还能怕日子过不好?”
这笔账算的是不错,可关键是野生柴胡也是有限的。再者陈河沟乃至落霞镇,统共才多大的地方,只怕再过几日她卖柴胡挣钱的事儿,可就要传的人人皆知了。
到那时候,这种好事儿哪还会轮得到她家。
话说回来了,野生柴胡有限,可药材种植也是很挣钱的。只可惜,她大学的专业是的蚕学及养殖相,虽然也涉及种植业与新产品保护,但跟药材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若是崔家有田有水,倒还有她用武之地。现在,她只觉得自个前世应该多修几个专业,也好过穿越后对挣钱有想法却没办法而落到两眼一抹黑的境地。
不管怎么样,她到底没有打破李氏的好愿望。只是在接过那二十四个铜板时候,她的心里还是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压力出奇的大。
安顿了李氏歇下,崔玉才打了热水让俩小的一人坐一个小板凳对着面泡脚。今儿走了一天路,三妮还好一些,只怕虎子的脚底板也会难受,用热水烫一烫。虽然费些柴禾,但到底会舒坦一些。
崔家的木盆都是倒换着使的,洗衣洗澡都在一块,更是没有分过洗脸的跟洗脚的。有时候虎子帮着洗菜,也会随手拿了那盆子用。还是崔玉无意中瞧见虎子用她洗过脚的盆子洗菜差点,才给他们养成了分开的习惯。
“大姐,我刚才喂了三妮一些温水。”真跟三妮耍水玩的虎子突然抬头邀功似得看向崔玉。只把她看的一愣,点了点头,心想喝水不是很正常吗?可看到虎子瞪大了眼睛等着她说话的眼神时,她突然悟了,感情是想让她夸呢。
说起来虎子以前喝水总喝凉水,大冷天的干了活也是直接舀凉水喝,就连喂三妮也并不专门烧水。
虽说他们都习以为常了,可崔玉却觉得直接从河里提水,已经够不干净了。如果不烧开了,过滤了喝,只怕会坏了肚子。所以慢慢的,她都会在做晚饭后烧一锅开水吓唬俩人,让他们改了随便喝凉水的习惯。
笑了笑,她就随口夸了俩人几句。果然,夸的小孩子脸蛋红红的,而虎子更是殷勤的给三妮洗了脚擦干了送进屋里。
第二天吃了早饭,虎子麻溜的吃了饭,打算跟着李氏出门去找柴胡。还没出门,俩人就被崔玉叫住了。
崔玉擦了擦刚刚刷了碗还湿着的手,让虎子领了三妮去村里玩,然后跟李氏说道:“娘,柴胡的事儿是瞒不住的,你干脆叫了陈婶子跟王大娘一起去。人家去不去是一回事儿,咱们去告诉了这门进项的法子,却是另一回事儿。”
她心里还有个道道,要是邻里间有想干这个的,回头她倒是可以组织一下。毕竟药铺里虽然收没有炮制处理过的药材,可价格却是会低很多的。而且像柴胡这种常用的药,她收过来,倒也不担心卖不出去。
药铺收新鲜的柴胡是一两三到两文钱,到时候大伙儿要卖,也能在同村卖省了脚程。然后自个费点力气,炮制一下能到七八文钱。
当然,前山就那么点地儿,估计也就能这么干到年前。
“可是咱家的日子。。。。。。”李氏有些犹豫,虽说别人对自家有恩,到人心到底都是有私的。要是被人断了财路,别说过冬了,只怕连吃喝修房顶都没法子了。
“您只管去,到时候跟她们说长春堂收那洗干净没制好的柴胡,是每两不到二文钱,而我这是最低两文钱。”她不怕有人眼馋她挣的那几文,反正炮制干柴胡的法子也是有诀窍的。洗干净后,先要晒到七八成,然后整好再继续晒。期间,不能风干,不能捂着,但凡没掌握好,柴胡就会碎了或者坏掉。
听了崔玉的这话,李氏眼前先是一亮,可随即就有些怀疑了。大家能信任玉娘?不说别的,村里人的心思她是知道的,就怕在银钱上吃亏,又怕被人挣了钱。人家能直接卖到药铺,又怎么会愿意卖给自家闺女呢?
反正不管她想了什么,这会儿都被崔玉催促着出了门。
倒不是崔玉不想跟着去干活,而是她现在满心想着怎么做好答应长春堂的那润肺膏,如果能成功,那一系列的包括龟苓膏、枇杷膏都可以适用了。
也不知道在这个朝代,宫廷里有没有这个方子。
收敛了心思,她就开始埋头认起了昨儿个从药铺带回来的药材。
种完了麦子,如今也算是农闲了,村里能出去打短工的劳力都去谋个挣钱的营生了。而陈婶子家里虽然有孙子要照看,可到底也想再添个进项,最后还是陈婆婆接了照看孩子做饭的活儿,这才放了她出门。
王大娘的孙子倒都不小了,过了光着屁股瞎跑的时候,所以二话没说跟几个儿媳妇招呼了一声就出来了。王大娘家的儿媳倒有心跟着一块去,但一想到能不能换钱还是两码事儿呢,可别费劲挖回来了,只能喂牲口,所以就打了退堂鼓。
第14章 要买三妮?
妯娌见都是你看我我看你的,一个观望,其他人自然也不愿意上去先出头。所以最后也就陈婶子跟王大娘同李氏一起上了山。
等到日头偏了西,几个人才提着满满的柴胡根回来。陈婶子想着自家男人三天两日的赶着牛车去镇上,就留了个心眼想让他先去长春堂卖一回先看看价格。而王大娘早就从自家男人那里知道,这新鲜的柴胡并不值钱,一两两文钱已经不低了。所以当下就借了称,点好了分量跟玉娘跟前换了现钱。
一次七文钱,在农家可算不得少了。就算出去当小工,也就一个月一百五十来文,一天五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