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俩人运动完了,见自家媳妇还有精神头,赵二石才说起了去县城的事儿。把打听到的莫家底细说了,还提了县丞的事儿,自然还有他听说的张大广压下了赵家村报案的事儿,零零总总的俩人算是把事情全部的来龙去脉捋了个八/九不离十。
“那你后晌是又去了县城?”崔玉挑眉。
“嗯,去给县衙县太爷送鱼跟蘑菇,顺便提了提这事儿。”当然怎么提的,赵二石并没有细说。
其实他并没有直接告状,更没有把事情经过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只是在往后院送了东西以后,跟后厨的人唠嗑拖着时间。直到见着徐子钦,就说要是大老爷真的想收回河滩地,就算不给钱没可以,千万别再让衙门的人去家里寻事了,家里的老人跟妇人受不住惊吓。。。。。。
徐子钦本来是一头雾水,可随着赵二石模糊不清的话,也摸出了事儿有不对。怎得成了他这个县老爷要收别人的私产,还就给人一百两银子就要了人家全部的生意?
又听闻连镇上衙门的人都出了面,甚至压了老百姓报官的事儿,当下心里就有些窝火。他虽说算不上什么青天大老爷,可到底也有着读书人的骨气跟京城清流子弟的心性。
在安慰了赵二石两句之后,徐子钦就让身边的心腹去查探这件事儿。
原本莫家抢地的事情就没有遮拦,加上他们经常打着县丞老爷的旗号得罪人,所以根本用不着费工夫,徐子钦就知晓了其中关系。
接下来的事儿,可就不用赵二石再说了。索性他也没打算非要徐子钦给个结果,看出对方有意着重处理之后,也就告辞了。
至于官匪勾结,官商勾结还是商匪勾结,那可就是衙门里要查的事儿了,跟赵家一点干系没有。
过了半个月的时间,谨慎了许久的赵家村终究没有迎来所谓的报复。后来去镇上送货的活计回来,可是兴高采烈的讲起了县里发生的大事儿。
原来县丞被革职了,莫家也因为私通土匪被关进了大牢里,就连镇上的乡老也被上边的县老爷斥责了。之前跟朱方六是死对头的乡老女婿,直接被扒了官衣,而且来帮着莫家的张大广也被发回了兵营继续当自个的小喽啰。
大多数人听着了这些话,都当个稀罕听罢了。也有知道莫家跟赵家那些糟心事的人,暗地里感叹几句赵家人真是好福气,连老天爷都帮着。
只跟赵二石亲近的几个人知道,只怕这是东家的功劳。但具体怎么回事儿,他们也不好多问。就连朱方六这不过是叹息几句,说了声不值得,就接着去忙活河滩地的事儿了。
听了钱氏的讲述,崔玉笑的不行,心里也舒坦了许多。甚至连前两天看到都不想吃的点心,都多吃了一块。到了晌午时候,更是啃了一个大鸡腿吃了半碗米饭。
到了晚上,赵二石一回屋,就看见自家媳妇眼神发亮的盯着他。左右看看,天天那臭小子并不在屋里,他就嘿嘿一笑的凑了上去。
虽然不知道今儿媳妇为啥要奖励他,但有甜头就好。
“二石,我听说莫家被下了大牢,还说县太爷给老百姓做了主。。。。。。”崔玉窝在自家男人怀里,嘴唇碰了碰他有些硬的下巴笑着说到。
要说这事儿跟自家男人无关,打死她都不信。
赵二石的眼神随着媳妇的动作一暗,简直恨不得再让她多亲几下。所以听见媳妇的问话后,可不就一五一十的把事儿说了个明白,反正也不是啥见不得人的,说给自家媳妇听也不算啥。
知道自家男人竟然也会用手段了,崔玉神色不由有些复杂了,心里更是五味杂陈。都说生活磨练人,这话当真不假。早些时候,这个憨子是多忠厚老实的人啊,心思简单,单纯的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底。
可随着家里生意的兴起,他也学会了人情世故,也知道了耍心眼斗手段了。
脑子里纷纷杂杂的想法闪过,崔玉心疼的看着自家男人。以前的他,哪用的着费这番力气?幸亏他的心从来没有变过,不管在如何成长,在自己面前都依旧是那副憨厚耿直的心性。
对于这件事,崔玉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更加心疼自家男人了。至于说对赵二石这些变化起了担心,倒也没有。
经过了这件事,赵记的损失虽然不小,但也不至于伤了根本。加上有徐子钦的帮忙,莫家判罪的时候倒也赔了他们一些钱财。如此,倒又让村里人高看了赵记一眼。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个错觉的原因,赵二石总觉得自家媳妇最近对自己太好了一些,有时候还会用看小可怜的眼神偷瞄自个。不过虽然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也是欣喜于媳妇三天两头给的甜头的。
日子过得顺心如意,小山跟小虎那边又总能传来好消息,说是县学的大儒师傅很是看重俩人,现在他们都能帮着师傅抄书了。加上李氏跟陈木匠日子过得也很是温馨甜蜜,尤其是陈木匠也不知道是不是开了窍,三天两头的买了小礼物送给李氏。
等到了夏天,家家户户的蚕丝都开始养第二批了,如今哪个不感激赵记?有银子,还能赊账,当真是在哪都寻不到的好事儿啊。
而赵方昌老两口如今想学,却怎么也开不了那个口。之前有个不成事儿的闺女,后来自家儿子又为了银子给人家使绊子下套子,就更别说两家早些年就有人命的仇怨呢。
一来二去,春去秋来的,赵家村大多数人家都靠着赵记有了余项。也只有赵方昌家,还是穷困的很,甚至到现在还没给儿子娶到一房媳妇。
其实说起这日子富足来,不看别的,单看十里八乡有多少人家想把闺女嫁过来就能看出来了。现在还真是,赵家村的闺女百家求,小子们也不用为着说不起媳妇日日犯愁了。
因为早些时候有契约,所以崔玉也不担心赵家村嫁出去的闺女们泄密。就算是有疏漏,毕竟自家现在的养蚕缫丝已经成了成熟的产业,一时半会儿的外面人也掐不断自家的销路。
尤其是在赵记蚕丝的名声起来以后,别说县城州府,便是往京城走的邻县都有了他们的货。
也是因着这个,崔玉在九月里生产了以后,来看她跟她家二小子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就连这次老二做满月酒,都比当初老大的排场大了不少。
镇上跟县城里跟赵记有着生意往来的铺子,大多都派了活计来送贺礼。就连徐子钦也让人送了银锁来祝贺。
虽然赵二石对媳妇给自个添得老二也很喜欢,但到底是盼闺女盼久了,在带孩子的时候自然就会忍不住碎碎念起来。怎得又是个儿子啊,他想要闺女啊。。。。。。
对于这些,崔玉从最初的无奈到最后的无语,干脆就不管他怎么抽风犯傻了。对了,忘了说,赵家老二大名赵天豪,小名嘟嘟。
嘟嘟这个名字也是有由来的,还是因为他能吃能睡,刚生下来俩月个头就比别人家四个月的不小了,加上浑身肉乎乎的,所以崔玉干脆就叫他小猪仔。
许是这个名字不好听,小嘟嘟有些不乐意,嘟着嘴使劲儿的弹腿闹腾,就是不歇着。没法子了,赵二石拍板干脆就叫嘟嘟得了。
不过小猪也好,嘟嘟也罢,怎么听怎么不像是爱称啊。
而周氏也乐的看一家人笑闹,除了偶尔笑着责备赵二石几句,倒也没说过什么。
话说回来了,赵二石还真是个合格的奶爸,尤其是有了照顾小天天的经验。所以对于带老二,还真是得心应手。这也就导致,嘟嘟现在每日里都喜欢缠着自家老爹。
而小天天得了个小弟弟,也是欢喜的不行,天天围着小弟弟转悠,有时候还伸着胖胖的手并不利索的要哄小弟弟睡觉。
日子一年年的过着,在赵记成立第四个年头的时候,因为李氏总念着在县城求学不能回家的虎子,陈木匠干脆决定关了镇上小食铺子全家搬去县城。
这几年,陈木匠开了个木匠铺子,虽然比较偏,但到底也攒下了不少钱。更别说李氏的小店了,薄利多销,倒也有许多余存。所以俩人虽然舍不得玉娘跟天天嘟嘟,可最后还是离开了。
生活到了这个时候,当真就像是掉进了蜜罐子里,甜的人再生不出什么别的心思来。
如今徐子钦去了州衙当官,加上朝廷如今提倡发展商业,重视农桑,所以就算离开了县里,他对赵记的关注也并没减少。说起来,这赵记的发展也算是他见证过的,从几亩地开始到最后形成完整的产业,让附近多少商户都无法替代,还真是不容易。
就在大伙以为能这么过一辈子的时候,徐子钦又去了一趟赵家村,这次并不是来询问农具改造的,而是带了一条难得的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好想吐槽啊,现在的小偷太猖狂了,我刚取了钱还没暖热乎,就被人摸了去。
哎,好在打车回家是到家付钱的~~~~
啥也不说了,蠢球儿今儿不撒糖了,要找个旮旯角为逝去的一千多块钱去找静静!!!
第105章 一百零五
原来是朝廷有意要跟胡人通商,也允许中原这边的商队南北互通,于胡人跟蛮人经商交往。
这个消息如今还没正式散播开来,只是徐子钦觉得赵记能发展到如今这一步,指不定还能更兴盛一些,所以就来提说一句。
组建商队不是一句话的事儿,除了人员跟路上的风险,还要置办马匹车辆等等。便是最少的投入,也要四五百两银子呢。更何况他们还要承担路上遇到天灾人祸的风险,还要担心跟各地州府官员打交道会不会被责难,再有就是一路上给各地地头蛇的孝敬。
这些事儿零零总总的,还真不是一般百姓家能承担的起的。
崔玉对商队的组建并不看好,风险太大,跟自家如今的生意也搭不上多少边。而且现在他们跟外面已经成型的商队也有来往,家里的蚕丝也会让人送出去倒卖,虽然利润会被分去一部分,但到底稳妥的很。
送走徐子钦以后,崔玉跟赵二石商量了许久,还是觉得不冒这个险。但还没等俩人放下这件事,朱方六就听了消息来找了俩人。
跟着东家做生意久了,他自然也知道跑商队的好处跟利润,加上现在虽然自家手里有些银子了,但到底还不充沛。这几年,自家小板凳身子骨虽然好了许多,但还是要将养着,那花销可不是三五两银子的事儿。
而且以后小板凳要成亲,成亲以后养活一大家子又是问题,不若趁着他现在还有些本领,外出去闯一闯,也好给媳妇跟儿子创出一份家业来。
再者,小板凳有心学医,可学医的事儿在镇上可不行,若是送去县里或者州里,没有几百两熬着几个年头的学也下不来。
这些事儿对到一块,他自然不愿意放弃去走商的机会。
崔玉跟赵二石对视一眼,心里有些犹豫,可朱方六说的也对,现在的他到底还没发给小板凳娘俩一辈子的安稳。
对于朱方六的心情,赵二石不难理解,思索了一/夜,还是决定帮他一把。当然,也是按着他的要求,只从赵记借了银子,余下的事儿他自个安排。
毕竟是头一次出去,朱方六不仅寻了马夫,还专门请了走过商有过经验的人来坐镇。最后置办了马匹,招募了人手,又从赵记定了许多蚕丝、布匹跟茶叶就离开了。
这些东西,都是在赵记兴起后,崔玉让人在各地购置田地山坡种植的。就连茶叶,也炒制了一些送去镇上卖。
如今除了没有正式的店铺之外,赵记可以说但凡能挣钱的,都会插一手。
且说崔虎子跟赵小山这几年也算是被大儒看重,不仅悉心教导学识,更是教授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到底是官学出身,现在两个人都少了曾经的稚气跟最初的羞怯,倒是多了几分内敛稳重。
如今俩人可不就正准备着去考乡试?也许别人家的孩子考乡试,都是一家人跟着守着的,但崔虎子跟赵小山却只约定了俩人同路。最后还是崔玉不放心,让王秀和带着小板凳跟如燕跟着一块去了,一来是这几个人许久没出去转悠过了,二来也是王秀和跟如燕都是心细的人,有她们俩照顾着,崔玉也放心些。
至于小板凳,自然是借着这个机会想去县里的药堂瞧瞧的。对于小板凳跟如燕出门,最不开心的就是朵儿了。尤其是在小板凳上车的时候,小丫头眼泪汪汪的可是把人心疼坏了。
甚至差一点,小板凳就忍不住说不去县城了。
在朵儿被崔玉哄着劝回家以后,小板凳还巴望着马车车窗往外瞧,那抿着嘴不言不语的模样,好生让人心酸。
倒不是崔玉有心拘束着朵儿,只是这次去县城只跟了王秀和一个,若是再带上朵儿,只怕照顾不过来。尤其是朵儿现在年纪不小了,却被崔玉跟赵二石惯出了一身娇蛮性子,若是去了县城碰上不顺心的事儿,只怕得闹脾气。
说起来也是奇怪,别看这丫头教教横横的,偏偏对小板凳好的不行。小时候但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除了先拿给崔玉,就是巴巴的送去给小板凳。
到后来,更是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小板凳身后嬉闹玩耍。
因为朱方六带了不少人走,现在王秀和几个又跟赵小山去了县城,所以家里顿时显得冷清了许多。别看现在家里日子过富足了,可赵家也没有添置丫鬟仆从。
尤其是赵二石,就算是去谈生意应酬,带的也都是赵家村赵记的管事儿或者掌柜的。至于屋里伺候的丫鬟,他才不愿意添了碍眼的,左右媳妇要洗要收拾的东西,他一个人就能安置好。
周氏则是因为不习惯丫鬟们的服侍,加上钱氏几个也能照顾的了她,所以对买丫鬟之类的也没多大兴趣。更别说她还担心买了心性不正的人,回来像别的大户人家一样教坏了自家孙子,若是家里也出个什么通房或者姨娘,当真才是把她怄坏了呢。
这些年,随着天天跟嘟嘟的出生,还有家里条件越来越好,生意越来越兴旺,她的心里除了满意就是满足。自然不乐意来个意外给自家人添堵,尤其是不能给玉娘添堵了。
后晌赵二石回来的时候,崔玉正看着自家大儿子拿着小玩具逗嘟嘟玩。见赵二石回来了,嘟嘟也顾不上张牙舞爪的跟哥哥抢小老虎了,直接歪歪扭扭的站起来就冲着爹爹小跑过去,中间还被床上铺着的褥子绊了个大爬爬。
小家伙也不哭,哼唧哼唧的两声就拄着小肉胳膊又起来了。穿着小红花衣裳的嘟嘟,等着黑不溜秋的大眼睛可劲看着自家爹爹,就等着赵二石过去抱着他玩高高呢。
可惜,不管赵二石再待见孩子,在自家媳妇跟前,那也算不得什么。他先凑到媳妇身边亲了亲,说了几句话,这才抱起了被冷落的不高兴的嘟嘟,然后又问了天天几句话。
也亏得俩小家伙都还不懂事儿呢,不然哪会像现在这样,嘿嘿的咧着嘴跟无良老爹玩啊!
商队那边朱方六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捎信回来,有给赵二石两口子交代事情的,也有写给朱六嫂跟小板凳的。当然时不时的也会捎一些稀罕东西回来给天天跟嘟嘟玩,还有些质地不错的毛皮跟手工。
可就算这样,也架不住朱六嫂总念叨自家男人。早些时候崔玉还劝说几句,后来发现自个也经常那般以后,也就没在提说过。
都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就像是她一样,一旦赵二石出门个十天八天的,她就忍不住磨叨,有时候心里跟丢了魂似的,干什么都没个精神的。甚至还会胡思乱想,生怕他跟着外面的人学坏了,或者是寻了别的女人喝酒作乐。
要不说女人一旦被/宠/坏了,就容易瞎想,容易矫情。也好在赵二石事事依顺她,加上现在那憨子心细了不少,瞧出了她的心事,所以再后来不管有什么应酬谈何等生意,都尽可能的不在外留宿。
就算是去远处,也绝对还带上相熟的人陪同。至于那些勾栏场所,他是宁可放弃生意也绝不会踏足的。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自打赵记生意做大之后,除了赵二石护妻的名声在外以外。可也有些几十年不来往的老交情找上门了。
所谓的老交情,其实是赵二石的爷爷幼时在东家当小厮时候的同屋。那人家姓王,当时娶了庄户头头家的闺女,很是得意了一阵子。偏生他娶的婆娘接连给他生了几个闺女,没留下一个儿子,所以干脆他在离开东家后又娶了个平妻。
也不知道是不是命里注定的,那平妻跟了他三年头上才生了个儿子,只可惜身子骨可谓是弱不禁风。如今,他年纪大了,又被一大家子拖累,加上儿子娶了媳妇以后,他还要帮着养媳妇娘家那群不着调的。
所以这会儿的日子过得,当真是艰难。
后来还是他婆娘刘氏听说赵家成了事儿,才给他出主意让来投奔赵记。怎么说有着以前的交情,赵家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不是?更何况,就算赵家不救济他们,那也能让家里的闺女女婿跟儿子儿媳到赵记做工,也算是添个进项。
倒不是他教导出的那几个闺女跟儿子儿媳多勤快能干,而是几个小的可都有自个的小算盘。赵记家大业大的,就算少了东西想来也不会在意,她们到时候又有工钱,还能用赵记的吃用贴补自家屋里。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呢。。。。。。
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