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如就让大郎媳妇出个力,到西江侯府问一问。我记得西江侯府也有适龄的小子。
对了,东平伯府,以及江安伯府,同样有适龄的小子。这几家都是勋贵,他们家的小子配文敏,身份上肯定是足够的。”
颜老太太皱眉深思,“蒋家果真有适龄的小子?”
三太太急忙说道:“蒋家三房的嫡子,到现在还没有说亲。老太太,蒋家三房的老爷目前在南州开矿,这几年蒋家三房攒下了偌大的家业。
文敏要是能嫁过去,这辈子肯定是不用愁的。古家的情况儿媳没有了解过,至于方家的情况,儿媳记得方家长房嫡次子到现在也没定亲,和文敏也非常般配。
老太太,这两门婚事你觉着如何?要是老太太觉着合适,就让大郎媳妇辛苦辛苦,亲自走一趟。”
颜老太太微蹙眉头,“蒋家三房的嫡子,老身要是没弄错的话,那孩子文不成武不就,没什么出息。至于方家的孩子,同样是文不成武不就,这辈子注定没多大出息。”
三太太偷偷嗤笑一声。颜老太太是老糊涂了。京城内有出息的勋贵子弟,又怎么可能看得上文敏。文敏想要嫁入勋贵世家,只能挑选那些没什么出息的子弟。想要选青年才俊,除非有宋安然那样的条件。
三太太面上笑了笑,对颜老太太说道:“老太太,儿媳知道你心疼文敏,也不想让文老太太失望。可是文敏的条件就摆在那里,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到。
她那样的条件,想要选出色的世家子弟,是不太可能的。当然,如果范围不限定在勋贵世家的话,官宦世家那边倒是有更多的选择。
比如杨阁老家里就有很多出众的小子。还有沈家,那个沈玉江到现在还没有定亲,那也是个香饽饽。
就是我们国公府的亲家宋家,也有两个小子。只可惜嫡出的那个还太小,年龄不适合。大的那个,偏偏是庶出,文家肯定不乐意。就算文家乐意,大郎媳妇肯定也不乐意。”
颜老太太想了想,问三太太,“和我们国公府相熟的那些人家,就没有一个合适的?”
“有合适的,可惜是庶出。嫡出的要么年龄不合适,要么已经定亲,要么就是看不上文敏。老太太,儿媳不敢哄骗你,这两个月内,儿媳走了不下三十家,真的没找到一家合适的。”
三太太一脸愁苦的模样。她真的被文敏的婚事给折磨疯了。人家叶芙的婚事都定下来了,偏偏文敏的婚事成了老大难。也怪文敏自己,当初要是不拒绝曲家,这会早就嫁出去了。
颜老太太叹气。三太太说的那些情况,她何尝不知道。就是因为知道,所以才担心,才想尽快解决文敏的婚事。
瞧着三太太那模样,看来真的要请宋安然帮忙。
文老太太当即做出决定,让丫鬟将宋安然请来。
三太太一听,顿时高兴起来,“老太太早该这么做了。大郎媳妇认识的人多,心思活络,她肯定能解决文敏的婚事。”
颜老太太呵呵冷笑,她问三太太,“早些日子,老身听说你想将文敏叶川凑成一对。怎么现在又没了下文?”
三太太苦笑说道:“我大嫂不乐意,文老太太也不愿意,儿媳也只能放弃这门婚事。老太太,我算是看明白了,文老太太是一心想将文敏嫁入京城世家贵族,叶家的根基不在京城,他们自然看不上叶川。”
颜老太太闻言,也跟着叹气。文敏那样一个娇滴滴的姑娘,怎么就成了老大难?颜老太太有些烦躁。
这个时候下人来报,说宋安然来了。
宋安然带着丫鬟婆子来到上房,先给颜老太太请安,接着给三太太请安。
见到三太太也在上房的时候,宋安然顿时有种来者不善的感觉。
宋安然在颜老太太左手边坐下,不动声色地问道:“老太太叫孙媳妇过来,可是出有什么事情。”
颜老太太对三太太说道:“你将事情同大郎媳妇说一说。”
三太太领命,赶紧同宋安然说起文敏的婚事有多艰难,她本人有多辛苦。要是辛苦能换来一个好结果,那也罢了。可是辛苦了这么久,什么结果都没有,这才是让人最失望最不满的地方。
三太太直接说道:“大郎媳妇,我是没办法了。该相看的人家都相看了,要么是别人看不上文敏,要么就是文老太太看不上男方。现在只能请大郎媳妇帮帮忙。”
宋安然挑眉一笑,“三婶娘都没办法,我又有什么办法。”
文敏的婚事,宋安然才不乐意掺和。大不了就让文敏回老家嫁人。
颜老太太对宋安然说道:“大郎媳妇,你三婶娘已经尽力了,她现在也是无法可想。老身记得你外祖家还有适龄的小子没定亲,方家和古家应该也有合适的人选。
大郎媳妇,你能不能替老身走一趟,打听一下这几家的态度。要是他们不反对,可以先安排两家相看。”
宋安然闻言,倍感意外,又觉荒唐。谁想出来的主意啊,竟然想将文敏嫁到蒋家,甚至是方家古家。
宋安然揉揉眉心,对颜老太太说道:“不瞒老太太,我三舅舅家的表兄,的确还没有定亲。但是我三舅舅同三舅母早就打算好了,要在勋贵世家内挑选儿媳妇。
文姑娘出身官宦世家,身份上不合适。至于方家,同蒋家也是差不多的。古家那边,琴妹妹比我更清楚。老太太不如派人去一趟古家,问琴妹妹打听一下古家的情况。”
颜老太太微蹙眉头,说道:“大郎媳妇,老身也知道让你替文敏相看婚事,着实为难你。只是老身如今也是无法可想。
那么多勋贵世家,除了你外祖那边,你三婶娘几乎跑遍了,就没有一家合适的。如今老身也是病急乱投医,希望你替老身亲自走一趟。
如果蒋家和方家都不答应,那就算了。到时候只能劝文家降低要求,在普通武将世家或者官宦世家里面替文敏寻一门亲事。”
颜老太太打感情牌,宋安然不好拒绝。可是宋安然也不会轻易答应。
宋安然对颜老太太说道:“不瞒老太太,我同大舅母的关系一般,同方家更没有来往。方家那边,儿媳可以派人去问一问,不过希望不大。
至于我三舅舅家,说实话,我上门提这么一门婚事,估计我三舅母都有打我的心。这样吧,孙媳妇会给三舅母去信一封,我会在信里面将事情说清楚。
要是三舅母不乐意,大家面子上也过得去。要是三舅母心动,届时再说相看的事情。”
颜老太太想了想,说道:“行!那你就先写信吧。”
宋安然微微躬身,“多谢老太太体谅孙媳妇的难处。”
颜老太太笑了起来,“老身也是没办法。文敏的婚事,我们国公府已经尽力了。要是最后依旧没有好的结果,我们国公府也问心无愧。”
宋安然含笑说道:“老太太说的极是。”
三太太此时说道:“要是文家考虑一下京城的官宦世家,估计把握会更大一些。”
宋安然挑眉一笑,说道:“三婶娘此话差矣。根基在京城的官宦世家,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家。至于别家,祖籍皆不在京城,迟早是会离开京城的。
就好比我娘家宋家,我们宋家祖籍在汉阳。如果有一天我父亲致仕,肯定会带着家人回到祖籍养老。一旦我们宋家离开京城,那么我们宋家在京城经营出来的关系,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文家上京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找一家根基在京城的世家贵族结亲。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以勋贵武将为首。”
颜老太太说道:“大郎媳妇说的对。老姐姐带着文敏上京城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在京城结亲。目前还是继续在勋贵武将这个范围内相看婚事。实在不行,再考虑官宦世家。”
宋安然对颜老太太说道:“老太太,孙媳妇觉着是时候提醒一下文老太太。让她们不要对勋贵世家报有太大的希望,免得最后失望。
其实很多武将世家也是合适的选择。武将世家里也不乏青年才俊。要是文家对家世要求没那么高的话,文敏的婚事应该很快就能定下来。”
颜老太太皱眉深思。
三太太急忙说道:“我早就这么说过了。就该在武将世家里挑选。我都看中了好几家,那几家的小子都极出色,年纪轻轻就已经在军营里历练。迟早会有一番作为。”
颜老太太暗自叹气,“还是先等一等吧。先看看蒋家方家以及古家的意思。实在不行,老身会和老姐姐说清楚的。”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宋安然也没继续多嘴。
宋安然起身告辞,回到遥光阁之后,宋安谈提笔写信,一封给三舅母高氏,一封给大舅母方氏。方家那边,需要方氏帮忙带话。
两封信写好,宋安然命喜秋送到侯府。
事情成不成,这一两天就能得到消息。不过宋安然对此不抱希望。
至于古家那边,颜老太太派人去古家见颜琴。问颜琴打听消息。
过了两天,蒋家,方家,古家,三家都有消息。
颜琴说古家目前没有合适的嫡出少爷,适龄的都已经定亲了。没定亲的都还小。
方家那边也非常干脆的拒绝了宋安然。
至于蒋家那边,三太太高氏派人到国公府了解文敏的情况。
宋安然实事求是的,告诉婆子关于文敏的所有事情。不过宋安然还是很好心的,将文敏爱慕颜宓的事情给瞒了下来。她担心三舅母高氏知道了此事会多想,以为她急于打发文敏,就将蒋沐洪当做了备胎。
三舅母高氏了解到文敏的情况后,顿时熄了结亲的心思。很明显,文敏不适合蒋家的家风,更不适合三房的风气。
高氏想给儿子挑选一个厉害点,泼辣点的媳妇。如今三房的家业越来越大,当家少奶奶一定要能干。文敏如此娇滴滴的,又喜欢伤春悲秋,高氏怀疑她到底能不能管好家。
说直接点,高氏要的是一个世俗点的儿媳妇,而不是一身文青的儿媳妇。
以这个标准来说,文敏是不合适的。
三家婚事全部失败,颜老太太也蛮失望的。文敏到底是有多遭人嫌弃啊,竟然没有一家能看上她。
颜老太太叹气,不得不将文老太太叫来,将情况同文老太太说清楚。
文老太太得知情况后,也是满心失望,还有点恼怒。文老太太那点怒火,是冲着文敏去的。文敏这个蠢货,当初要是不作死,曲家的婚事就成功了。曲家满足了文家对文敏婚事的所有要求,是最最合适的。结果就因为文敏的愚蠢,将好好的婚事给作掉了。
现在再想找到如曲家一样的婚事,已经不可能。想要让文敏嫁入京城,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嫁入武将世家。
可是文老太太不甘心啊。
第295章 父女谈心
从元康元年来到京城,文家祖孙两人已经在国公府过了三个年头。
文老太太等了这么久,努力了这么久,结果告诉她,文敏没办法嫁入勋贵世家,只能嫁入没有爵位的武将世家。文老太太都快憋屈死了。
文老太太眼巴巴地看着颜老太太,“真的没办法了吗?”
颜老太太摇头,“几十家勋贵都走遍了,没有一家合适的。老姐姐,你别太失望,儿孙自有儿孙福,或许文敏的缘分还没到。”
文老太太苦笑,又觉着尴尬。她叹了一声,“妹子,你同我说,我现在该怎么做?是将敏敏带回老家,在老家发嫁。还是继续留在京城?”
颜老太太说道:“如果老姐姐能够接受将文敏嫁入武将世家,那就继续留在京城。不瞒老姐姐,武将世家虽然没有爵位,但是也有出色的子弟。我那三儿媳已经看好了好几家,全都是青年才俊。只等你点头,就带着文敏出门相看。”
武将世家啊?文老太太叹息。让文敏嫁给武将世家,好不如嫁给官宦世家。
对文家来说,选择武将世家,那是下下策。对文家来京城发展没有半点助力。
文老太太叹息一声,问道:“京城的官宦世家,不知国公府熟不熟悉?”
咦?
颜老太太有些惊奇。她说道:“我还以为老姐姐看不上京城的官宦世家。”
文老太太苦笑道:“事到如今,只有别人看不起我们,哪有我们挑剔的余地。”
颜老太太点点头,说道:“官宦世家,我们国公府基本没什么来往。不过我家大郎媳妇出身官宦世家,京城的官宦世家,她倒是都清楚。只是你也知道,大郎媳妇对文敏有些想法,她不乐意替文敏张罗婚事。”
文老太太皱眉,说道:“那我现在就带着敏敏去给大郎媳妇赔礼道歉。”
颜老太太摆摆手,“老姐姐,那倒是不至于。”
顿了顿,颜老太太说道:“京城的官宦世家,未必就合适敏敏。老姐姐要是信得过我,就听我一句劝,不如就挑选那些祖籍在外地,人在京城做官的人家。就好比我们国公府的亲家宋家,那就是顶好的人家。类似宋家这样的人家,在京城可不少,肯定能找到合适敏敏的如意郎君。”
文老太太思虑了一番,说道:“那行,那我就听你的。只是敏敏那孩子又该伤心了。哎,我老了,不懂小姑娘的心思,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才好。”
颜老太太说道:“老姐姐不用担心。过几天就是上巳节,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候。到时候让文敏跟着府中的姑娘们一起去东郊山上踏青会友,心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说不定还能结识几个闺中好友。”
“希望如此吧。”
今年的上巳节,宋安然早就计划好了,要带着阳哥儿去东山脚下踏青游玩。而且宋安然还和亲朋好友们都约好了,到时候大家会在东山脚下碰头。就连身体还有点虚的小周氏,也会带上双胞胎出门游玩。说不定宋子期还会陪着小周氏一起。
丫鬟们也在做出游的准备。既然要带着阳哥儿出门,那肯定不能只带人。光是阳哥儿的东西就有小半车。
宋安然看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顿时就觉着头痛。
难怪在后世,都说孩子三岁之前,带孩子出门就是一个灾难。后世有奶粉,有尿不湿,有湿纸巾,就这样每次带小孩出门都是大包小包,走到哪里身边都跟着一个‘拖油瓶’。
如今宋安然身处古代,没有奶粉,没有尿不湿,也没有湿纸巾。只有奶娘,尿布,还有一大包衣服。
看着叠得整整齐齐的尿布,还有一的包阳哥儿的衣服,宋安然顿时有种怕怕的感觉。她直觉带阳哥儿出门这个决定,似乎是错的。
可是话已经出口了,而且阳哥儿自出生还没出门游玩过。瞧着阳哥儿可爱的小脸蛋,宋安然实在不忍心将阳哥儿留在家里,然后她和颜宓双双出门游玩。
哎呦,怎么想都觉着自己和颜宓是一对极不负责的父母。带孩子怎么就这么麻烦啊。
宋安然在阳哥儿的小屁股上轻轻打了一巴掌,“小坏蛋,你就是个‘大拖油瓶’”
阳哥儿咯咯咯的笑起来,笑得非常的开心。一下子趴在宋安然的怀里,哒哒哒的叫着,一副想和宋安然玩游戏的模样。
看着这么可爱的儿子,宋安然叹气。算了,算了,辛苦就辛苦点。至少孩子是快乐的,也能尝试一下亲子同乐的感觉。至于期间可能遇到什么麻烦事情,宋安然懒得操心了,都让丫鬟嬷嬷们去操心吧。
宋安然就是这么任性的,决定做一个‘不负责任’的母亲。
喜春从外面进来,对宋安然说道:“启禀少夫人,老太太说了,上巳节大家都出门游玩,若将客人留在家里不好。让少夫人将叶家还有文姑娘都带上。对了,还有颜玉和颜正兄妹两人。”
宋安然微蹙眉头,说道:“带叶家和文家出门,这是应该的。但是颜正和颜玉兄妹,老太太真的说将他们带上?”
喜春点头,“老太太身边的嬷嬷是这么说的。颜正和颜玉兄妹两人自从来到国公府,还没机会出门游玩。干脆就趁着上巳节踏青游玩的机会,带他们一出门,也能见见世面。”
宋安然问道:“颜玉的规矩学好了吗?”
“还在学。具体学得怎么样,奴婢也不清楚。”
宋安然又问道:“颜正呢?听说国公爷安排他在学堂里读书,学得怎么样?能跟上进度吗?”
喜春说道:“正少爷那里,奴婢也不清楚。要不奴婢这就派人去打听。”
“不用了。正少也和玉姑娘的情况,奴婢都知道一些。少夫人问奴婢吧。”喜秋从外面进来。
宋安然笑了起来,“你来的正好。你和我说说,那两人现在的情况。”
“奴婢遵命。”
喜秋对宋安然说道:“过了元宵,正少爷就被国公爷安排到学堂读书。据奴婢了解的情况,正少爷的基础很差,夫子有些不满意。不过正少爷读书非常用功,除了练武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夫子都说正少爷是他见过最用功的学生。夫子还说,以正少爷的资质,只要肯坚持下去,十年能有所小成。到时候或许能下场考科举。”
喜春感叹一声,“十年才能下场考试?天啦,这样的资质应该很差吧。”
宋安然含笑说道:“不算差,当然也不算好。他属于资质平庸,天赋不够,只能靠勤学弥补的人。”
喜秋点头,“夫人说的没错。夫子也说过类似的话。还说正少爷这么大年纪才开始启蒙,已经比别人落后了一大截,需要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