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嫡妃-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一一本正经地说道:“奴婢以为玉姑娘不是真心求死,只是想用这种方氏逼夫人妥协。让夫人退婚。”

宋安然笑着摇头,“颜玉用错了方法。用绝食逼周氏退婚,根本不可能。”

宋安然说准了。周氏的确不可能退婚。

颜玉绝食,周氏连连冷笑。之后还亲自去看望颜玉,将颜玉臭骂了一顿,气的颜玉想要破口大骂。偏偏已经饿了两天,颜玉自己没什么力气,想骂也是力不从心。

周氏撂下狠话,颜玉想死,就死远一点。千万别死在国公府,免得国公府都沾染晦气。还说颜玉虚张声势,只会耍一些小手段吓唬人。真要让颜玉干点什么事情,她立马就怂了。

见颜玉被骂得话都说不出来,周氏很满意。

自颜玉兄妹来到国公府后,周氏已经积累了一肚子的怨气。这一回,总算让她好好出了一口气。等打发了颜玉,周氏就会想办法将颜正给打发了。总而言之,无论是颜正还是颜玉,都别想借助国公府做人上人。

颜玉被周氏骂了一顿,伤心欲绝。不过当天晚上倒是吃了一点稀粥。

周氏得知颜玉吃了稀粥,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特别的得意。小丫头片子,还敢同她斗,简直是不自量力。

可是谁也没想到,颜玉心里头正憋着大招。

又过了两天,丫鬟推门进入颜玉的卧房,就见到颜玉竟然上吊自尽。

丫鬟被吓得惊恐大叫,赶紧去叫人。

正好周氏就在离小跨院不远的地方,周氏带着丫鬟婆子第一时间赶到颜玉的卧房。

这个时候颜玉还没有死,她还在挣扎。似乎她也后悔了。或许她根本就没想死,她只是想做个样子,吓唬吓唬国公府的人,逼着国公府做出妥协,退掉她的婚事。

周氏看着颜玉双腿在空中乱踢,身体挣扎,突然愣住,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婆子们冲上去想要救下颜玉,周氏却突然大喊一声,“住手。都给我退出去,全部退出去。”

婆子和丫鬟们先是一愣,接着又都反应过来。瞬间,大家都脸色都变了。周氏这是想将颜玉上吊自尽,变成一件事实。

婆子和丫鬟们面面相觑,怎么办?到底是救人,还是退出去?

“都给我退出去,我的话你们都没听到吗?”周氏怒吼一声,配合着颜玉痛苦的低沉地求救声你,这个场面不血腥,却比血腥场面更吓人。

婆子丫鬟们全都退了出去,周氏也跟着退了出去。还亲自将颜玉卧房的房门给关上了。

卧房里面还有动静,颜玉还在挣扎,还没死透。这个时候冲进去几个人,说不定还能将颜玉救下来。

但是周氏就站在卧房门口,眼神凶狠地盯着所有人。谁敢冲进去救人,她就弄死谁。即便周氏现在没有权利,但是身为国公夫人,要弄死个把下人还是能办到的。

婆子丫鬟摄于周氏的气势,没有一个人敢动。伺候颜玉的丫鬟,则捂着嘴,偷偷的在哭。丫鬟浑身哆嗦,她被吓坏了。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她应该先救人,而不是先去找人。

卧房里面,渐渐的没了动静,四周安静得有些吓人。

周氏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卧房的房门,一抬眼就看到颜玉吊在房梁上,头耷拉着,舌头伸出来一点点。可以确定,颜玉已经死透了,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救不回来。

周氏缓慢的走进去,来到颜玉身边,她随手拨动了一下颜玉的尸体,面上冷笑起来。想和我斗,还嫩了点。结果怎么样,还不是将自己给害死了。

周氏对婆子说道:“将她放下来!”

几个婆子赶紧上前,费了大力气,总算将颜玉给放了下来,安放在床上。

周氏伸手探了探颜玉的鼻息,真的死了,死透了。

此刻,周氏长出一口气,这个野种总算死了。两个祸害少了一个,剩下的颜正,迟早也会死的。

周氏嘴角微翘,得意一笑。

不过转眼间,周氏又收敛了自己的笑容。

周氏回头,板着脸对婆子下人说道:“今天发生的事情,谁要是敢对外说一个字,本夫人就要她的命。听到了吗?”

“奴婢遵命。”

周氏满意的点点头,“去通知人。就说玉姑娘上吊自尽,已经没救了。”

当即就有小丫鬟出门报信。

很快宋安然带着人赶了过来。

她看着婆子丫鬟们凝重地表情,心头咯噔一下。接着,宋安然又看到了床上的颜玉,已经没有呼吸。

宋安然怀疑地看了眼周氏,对着在场的婆子丫鬟厉声问道:“到底怎么回事?玉姑娘好好的,怎么会上吊自尽?伺候的丫鬟呢,玉姑娘上吊自尽,你们在做什么?为什么没能将人救下来?”

伺候颜玉的小丫鬟缩着身体躲在角落里,连头都不敢抬起来。显然是吓坏了。

至于其他的婆子丫鬟,全都是周氏的人。没周氏发话,她们不也敢开口说什么。

宋安然冷哼一声,“都不说话?莫非你们都很心虚,是你们害死了玉姑娘?”

“没有,少夫人误会了。”

总算有人说话了。

宋安然怒道:“既然不是你们害死了玉姑娘,为什么不将事情说清楚?”

此时,周氏出声说道:“大郎媳妇,你发这么大的火做什么?本夫人第一时间赶过来,到这里的时候颜玉已经死了,死透了。你问她们,她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宋安然盯着周氏,目光中隐含审视,怀疑。不过宋安然并没有去质问周氏。

颜玉上吊自尽,这是事实。没什么可说的。

宋安然暗自叹了一声,颜玉性格太烈,偏偏又用错了方法。

宋安然对下人吩咐道:“派人收敛玉姑娘的尸体。此事我会禀报老太太。婆母,你随我一起去上房见老太太。颜玉死了,关于她的婚事,还有颜正那里要如何安抚,都要商量一个对策出来。”

“行,我随你一起去上房见老太太。”周氏干脆的答应下来。

颜老太太得知颜玉上吊自尽,也感慨了一番。颜老太太也没想到颜玉的性格竟然如此刚烈。

颜老太太吩咐宋安然,好好安排颜玉的身后事。至于颜正那里,还需要国公爷亲自出面去安抚。

事情商量好了后,宋安然就辞了颜老太太,继续忙碌。

周氏则被颜老太太留在上房,让颜老老臭骂了一顿。只要定亲之前,周氏给大家透个气,和颜玉说一声,事情也不会闹成今天这种局面。

周氏面上忏悔,心里头却早就爽翻了。

颜玉自己作死,她只是顺势而为,然后颜玉就死了。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周氏感觉今年是她的幸运年,非常非常的幸运。

宋安然坐在遥光阁内。她总觉着,当她刚刚走进颜玉卧房的时候,那些丫鬟婆子的表情很值得推敲。可是宋安然却想不通这里面的问题。

很显然颜玉是想用上吊的方式逼周氏妥协。可是为什么最后假上吊变成了真上吊,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难道是伺候的丫鬟玩忽职守,没有及时救下颜玉?还是颜玉临时改变了主意?

不管是哪种猜测,都无法解释那些婆子丫鬟奇怪的表情。

宋安然有些头痛。

这个时候,喜秋从外面进来,“少夫人,有个人你要见见。”

宋安然问道:“是谁?”

“是少夫人安排在玉姑娘身边伺候的小丫鬟环儿。”

宋安然当即说道:“赶紧让她进来。”

环儿已经被吓坏了,浑身都在哆嗦,面无血色,眼睛四下张望,总觉着有人要害她一样。

宋安然轻声问道:“环儿,你想和我说什么?”

环儿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大哭起来。边哭边说道:“玉姑娘不是真心求死的。是夫人,是夫人拦着大家,不让人去救玉姑娘。

夫人还将房门给关上了,留玉姑娘一个人在卧房里。我都听到了,玉姑娘在卧房里面挣扎,她在呼救,可是夫人不让。

夫人就站在卧房门口,不准任何人进去。后来玉姑娘没有了动静,我们才一起进去。

可是一切都已经迟了。呜呜……少夫人,我们当好差,你罚奴婢吧。夫人还说,要是我们敢将今天的事情说出去,她就要弄死我们。少夫人,你要救救奴婢啊。”

宋安然听完,脸色都变了。原来是这样。难怪那些婆子丫鬟的表情那么奇怪。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都有了解释。

宋安然深吸一口气,问道:“是玉姑娘自己要上吊吗?”

环儿点头,“玉姑娘不是真心求死,她只是想吓唬吓唬大家。可是没想到最后变成了真的,呜呜……”

“这么说夫人赶到小跨院的时候,玉姑娘还活着?”

环儿点头,“是,是的。那时候玉姑娘还在挣扎,婆子想去救人,结果被夫人叫住了。夫人将所有人都赶出了卧房,只留下玉姑娘一个人,呜呜……”

见环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宋安然说道:“先将环儿带下去。”

喜秋急切地问道:“少夫人,我们现在要怎么做?”

宋安然叹了一声,说道:“什么都不用做。”

喜秋愣住!

第299章 斗智

周氏对颜玉所做的事情,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见死不救。

见死不救,不是罪。最多就是被指责为心性冷漠。

没有人逼着颜玉上吊。颜玉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她自己算是咎由自取。至于周氏,只能说颜玉运气不好,最先赶到现场的人是周氏而不是其他人。

宋安然对喜秋说道:“你去叮嘱环儿,这件事情不能声张。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说什么都迟了。而且我估计,颜玉一死,府中很多人都会高兴。”

喜秋也明白这个道理,不由得唏嘘。颜玉又是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只可惜,颜玉的运气没有文敏的运气好。文敏自作聪明,至少还能嫁给叶川。颜玉自作聪明,结果就是要了她的性命。

喜秋说道:“少夫人放心,奴婢会仔细叮嘱环儿。要是环儿不能适应的话,不如先安排她出府,到庄子上当差。”

宋安然点点头,“你去安排吧。”

喜秋领命而去。

宋安然沉默了片刻,她叫白一叫来。让白一去见颜宓,将真相告诉颜宓。颜玉死了,颜正肯定不会沉默。说到底,还是要给颜正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

白一领命而去。

颜正得知颜玉过世的消息,差点疯狂起来。

他冲进内院,冲到颜玉居住的小跨院,亲眼看到颜玉的尸体,顿时痛哭流涕。

颜正一直在问为什么,可是没有一个人回答他的问题。

后来还是颜老太太派人,将颜正叫到上房说话。

颜老太太给颜正解释,颜玉本想上吊吓唬人,结果一不小心弄假成真。这种事情,大家都不愿意看到。颜老太太希望颜正能够看开一点,不要太伤心了。毕竟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

“为什么?”

颜正只想知道颜玉为什么要这么做。

颜老太太告诉颜正,颜玉不满意婚事,所以才会想出这种极端的办法来吓唬人。妄想以此要挟周氏退掉婚事。

颜正沉默片刻,缓缓抬起头看着颜老太太。他双目通红,眼中带着极为复杂的情感。颜老太太都被颜正这双眼睛给惊了一跳。

颜正语气平静地问道:“我听说夫人给妹妹定亲之前,并没有征求过妹妹的意见。后来还是丫鬟说漏了嘴,妹妹才知道她自己被许配给了一个商户人家。老太太,这是真的吗?”

颜老太太犹豫了片刻,最后点点头,对颜正说道:“这是真的。你嫡母给玉丫头定亲之前,征求了国公爷的意见。国公爷同意之后,你嫡母才给玉丫头定了这门婚事。”

颜正又问道:“妹妹心高气傲,不愿意嫁到商户人家。你们为什么一定要逼着她嫁到商户人家?你们就没想过,有可能会将她逼死吗?”

颜老太太面无表情地说道:“玉丫头的出身,就注定了她嫁不了好人家。商户人家,已经是她最好的选择。

而且你嫡母挑选的这门婚事,除了身份是商户外,其他方面是极好的。那家人家资富裕,家风清正,男方人品端方,长得也是一表人才。

可以说,抛掉身份,男方也是难得的好人家。只是没想到玉丫头竟然如此倔强,最后铸下大错。哎,老身也替她可惜,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颜正低头,沉默,表情冷漠,似乎正在酝酿一场风暴。

颜老太太叹了一声,对颜正说道:“女孩子在婚事上头,总归是要比男孩子吃亏一些。要是老身知道会发生这样的惨剧,老身肯定不会这么早将玉丫头嫁出去。总而言之,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也要想开一点。”

颜正抬头,望着颜老太太,脸上带着悲戚之色。他说道:“老太太,那是我妹妹!”

颜老太太没说话。

颜正凄凉一下,站起来,说道:“多谢老太太替我解惑。事情的经过我都知道了。我……告辞!”

颜正离开上房,出上房院门的时候,恰好和周氏撞上。

那一瞬间,颜正的双目中满是仇恨。不过一转眼的功夫,颜正又低下头,避免和周氏的目光对上。

周氏见到颜正,暗自冷哼一声。死了一个野种,还活着一个野种。迟早要将这个野种给弄死。

二人都没说话,颜正退守一边,目送周氏走进上房。

看着周氏骄傲的背影,颜正攥紧了拳头,心里头有一团火在燃烧。这把火会烧毁别人,也会将他自己烧毁。

颜正迫使自己收回目光,不再看周氏一眼。

颜正心里头暗暗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总有一天他会报仇。他要让周氏付出应有的代价,要让整个国公府后悔苛待他们兄妹两人。总而言之,失去的他会亲手找回来。

颜玉的死,在国公府内只起了一点点小浪花,很快就平息下去。颜玉的丧事,也办得很简单,一副上好的棺材就将颜玉给埋了。

因为颜玉没有入族谱,而且还是女子,因此连祖坟都进不了。只能在离祖坟比较远的地方掩埋。

颜玉丧事一过,国公府又恢复了宁静。大家按部就班的生活。

三月一过,天气就渐渐热了起来。正如宋子期所担心的那样,自正月后,京城一滴雨都没有下。

一开始很多人都没有留意到天气的异常。等到三月底,四月初,天气反常的炎热的时候,很多人才恍然大悟,今年春天竟然没下过一场雨。

顿时,老百姓就慌了。

干旱意味着饮水困难,意味着粮食涨价,意味着油盐酱醋也会纷纷涨价。如果干旱不解决,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到年底。年底粮价有可能是现在的几倍。

凡是经历过灾荒年间的人,都知道天灾一来,紧接着就是人祸。不死人,这场祸事是不会平息的。

京城内的小老百姓有些恐慌。京城周边的农民比城市里的老百姓恐慌十倍。干旱,意味着他们今年一年都没有收成。一年没有收成,全家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活,甚至有可能饿死人。

当然,恐慌情绪只存在于老百姓中间。

对于京城的大户人家,无论是干旱还是水涝,都不会对生活有半点影响。

大户人家有足够的钱,足够的存粮。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粮商。对某些粮商来说,天灾年间,反而是发财的好机会。

京城内外,纷纷乱乱,朝堂上也不太平。

干旱已经是事实,朝堂必须拿出一个章程,到底要怎么救灾。按照往年的规律,干旱之后往往伴随着洪涝灾害。很可能就发生在七八月份。

言下之意,朝廷要先后组织两次救灾。一次是应付干旱,抢种耐旱的粮食以解饥荒。二是应付水灾。

水灾过后,粮食减产,绝收。到了冬天,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就会饿死冻死。当死的人一多,届时只要有人振臂一呼,老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别以为京城附近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当老百姓没饭吃,即将饿死的时候,没人管得了这里还是不是京城。

这样算下来,如果灾情不能缓解的话,朝廷一共要救灾三次。这对朝廷的压力是极大的。

宋子期身为户部尚书,管着朝廷的钱粮,这些压力绝大部分又都转嫁到了宋子期身上。

好在宋子期早在二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已经购买了足够的粮种,只要旨意一下,就给老百姓派发粮种,同时发放少量的救灾粮,希望能够撑过这两月。

两个月后,情况要是还没有缓解的话,届时就得大量派发救灾粮。朝廷官仓里面的粮食,肯定支撑不了那么多人吃饭。

到时候户部就需要拿出钱,到市面上购买粮食救灾。这又涉及到粮价问题。

粮价问题,永远都能牵动所有人的神经。

一个个的问题抛出来,老臣们还能稳得住,毕竟类似的事情经历了太多太多。

而坐上皇位才两年多还不到三年的元康帝,却紧张了。

这是他身为皇帝之后,第一次遇到大规模的天灾,而且就发生在京城地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警示。

以前没做皇帝的时候,元康帝觉着这类事情离他很遥远,完全可以做到漠不关心。如今坐在皇位上,他才意识到,身为一个负责任的皇帝,每一次天灾都会牵动他的神经。

好在,他还有一个能干的户部尚书。

由宋子期牵头,朝堂经过几天的讨论,终于商量出一整套的救灾方案。紧接着户部的官员,四下出动,前往各个县,开展救灾工作。

这是第一场救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