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国公的手里。告诉晋国公,这是本将军的一点心意,请他笑纳。容颜两家,世代交好,本将军不会乱来,也请晋国公遵守规矩。”
亲兵领命而去。废了点功夫,趁着晚上吃饭的时候,将李义部全部放倒。接着将人绑了,两夜送出城。至于李义本人,更是五花大绑,连根手指头都动弹不了。
李义部被送到颜均账下,容玉的亲兵将容玉的告知颜均。
颜均挑眉一笑,然后面无表情地说道:“回去告诉容世叔,本将军是守信之人,答应的事情绝对会做到。另外告诉容世叔,请容世叔快一点。本将军耐心有限,等不了五年十年。我只给他一年时间。一年之后,西北军和马贼帮必有一战。”
话音一落,颜均的亲兵直接抽刀,将容玉的亲兵赶了出去。
容玉的亲兵也是悍将,慑于这里是颜均的地盘,才忍着没发作。
等亲兵回去见容玉,果然将颜均的话添油加醋的说了。
容玉却笑了起来,他喜欢这样的颜均。做事干脆,绝不拖泥带水。虽说一年的时间有点短,但是足够容玉扩大势力。倒时候,未必不能和西北军一战。
颜均这里,颜均坐在主位上,正和李义进行一场‘亲切友好’的谈话。
颜均和李义聊家常,聊心路历程。问李义为什么要扯旗造反,这些年杀了多少人,杀过什么地方。
李义一开始还昂着头,不肯理会颜均。嚷嚷着:“要杀要剐随便。老子不和你废话。”
颜均笑了笑,挥挥手,亲兵上前就开始对李义动刑。
李义哪里想到颜均这么不讲究,一言不合就上刑。
李义是铁血真汉子,却也架不住严刑拷打。
李义屈服,老老实实的交代。说了他的出身来历,又说了为什么扯旗造反。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趁机捞好处,过一过想杀人就杀人的快活日子。
颜均用着刀背拍拍李义的脸颊,问道:“这几年,你每天都在过快活日子,是吗?”
“那不能。比如被国公爷追赶的那些天,连口热汤都喝不了,那种日子一点都不快活。”李义谄媚地说道。
颜均笑了笑,眼中闪过这一道杀意。
颜均问道:“你在道义县,杀了不少人吧。”
李义连连摇头,知道道义县是个坑,他肯定不能往坑里跳。
李义赶紧否认,“我们刚进县城,还没来得急杀人,刘黑达那厮就追来了。国公爷,我说的可都是真的,你一定要相信啊。道义县百姓的死,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颜均嘲讽一笑,“你要是不攻打道义县,县令就不会派人求援。县令不派人求援,刘黑达部就不会跑到道义县,也就不会心生歹意屠城。你说,道义县百姓的死,和你有没有关系?”
李义赶紧叫道:“这,这不能怪我啊。我哪知道刘黑达那厮如此丧心病狂,竟然关闭城门屠城。我是反贼,可是我做人至少比刘黑达那厮有良心。我们只抢劫,最多再裹挟一些人口,我们从不干屠城这种断子绝孙的勾当。”
颜均面无表情地盯着李义,“有了刘黑达的衬托,你是不是就认为自己是个好人?要是刘黑达不追到道义县,你打算在道义县劫掠几天?抢劫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死在你们的手上?李义,你最好别糊弄本将军。糊弄本将军的人只有一个结果,死!”
李义看着颜均,颜均始终表现得很平静,连大声怒骂都没有过。可是李义却觉着害怕。像颜均这样的人,杀起人来才是真正的心狠手辣。反倒是那些叫得凶的人,也仅仅是叫得凶而已。
李义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原本打算在道义县劫掠三天。国公爷,你也知道,这当兵的都有血性,一激动难免杀个人。但是我保证,就算我们真的劫掠三天,死的人也不会超过五千人。不像刘黑达那厮,为了掩盖真相,竟然屠城。那厮才是真正的人面兽心。我至少还算是个人。”
“呵呵……”
颜均冷笑。
李义越发害怕。看颜均年龄不大,长了一张命犯桃花脸,却是个玉面阎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杀人魔王。刘黑达那厮活该落在颜均的手上,死得不冤枉。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逃过一劫。
李义鼓足勇气说道:“如蒙国公爷不嫌弃,草民愿意跟随在将军左右,为将军驱策。”
颜均很意外,他奇怪地看着李义,问道:“你想降了本将军?”
李义连忙点头,“将军,草民从小习武,天生力大。草民愿意做将军的马前卒,请将军给草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哈哈……”
颜均放声大笑。李义不明所以。
颜均笑过之后,嘲讽地说道:“你竟然想投靠你本将军。李义,谁给你的信心,让你认为你有资格投靠本将军?像你这种少啥劫掠,无恶不作的反贼,落到本将军手里,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死’字一出,李义还来不及惊呼,人头就已经飞了起来。
李义身首异处,颜均沉默地擦拭着手中的大刀。
颜均擦完了刀,对手下的人吩咐道:“外面那些人除了被裹挟民众,其余全都杀了。”
“属下遵命。”
西北军杀起人来一点负担都没有。之前杀了两万官兵,屁事都没有。这会杀起反贼来,更是理直气壮。
颜均站在道义县城门外。
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死城,无人敢靠近。就连白天路过,仿佛都能听到六万亡灵的哭喊声。
颜均用两万官兵的人头,加上一万反贼的人头,祭奠道义县六万亡灵。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颜均看着破破烂烂的道义县城门,心中发誓,总有一天,他会重建一座道义县城。他会让道义县再次变得繁华富裕。
但是现在,颜均要在破旧的道义县城门前立下一座石碑,纪念因屠城而亡的六万亡灵。
颜均想用这种方式,让所有人铭记道义县,铭记这里发生过的事情。同时也是警告天下人,老天不开眼,朝廷不给力,那就由他颜均来主持天罚。
颜均手持利剑,剑指苍穹。这天,得由他说了算,这地,得由他说了算。
第391章 最后一战
颜均率兵离开了道义县,将道义县发生的一切全都埋葬在记忆中。
西北军离开的时候,道义县的乡民就站在路边,沉默相送。道义县城内发生的事情,他们也是事后才知道。
六万亡灵,其中就有他们的家人,亲戚,儿女,父母。刘黑达屠城,他们茫然不知。刘黑达死后,他们才知道真相。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仇人已经死了,连找人报仇都找不到。他们不想被别人戳脊梁骨,说无能,懦弱。可是他们能做的真的有限。
如今西北军要走了。
乡民们站在路边,看着即将远去的西北军,他们的心情很复杂。他们感激西北军,却又夹杂着一点点没缘由的恨。
无数乡民在想,如果西北军早来两天该多好?是不是就能救下自己的家人,儿女,父母?是不是道义县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甚至有人极端的认为,西北军同刘黑达部都是朝廷军队,他们都是一丘之貉。刘黑达部屠城,西北军也要承担责任。说不定西北军杀光刘黑达部,就是为了掩盖真相。
真相是什么?有人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相,有人认为自己听到的就是真相。
无论乡民们怎么想,颜均都不在意。乡民的想法动摇不了颜均,颜均只做该做的事情。
天空飘起丝丝小雨,颜均策马奔驰,带领西北军离开了道义县,最终消失在乡民的视线中。
颜均离开了道义县,可是这场风波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颜均用三万人头祭奠道义六万百姓,此事震动天下。
从京城到边疆,从朝堂到民间,天下非议无数。有人称大快人心,有人称颜均乃是屠夫,侩子手。无数人都对颜均产生了惧怕心理。这些人害怕有一天颜均会杀到自己的家乡,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光所有人,霸占家族财富。
因为惧怕,所以抵制。加上读书人故意诋毁颜均的名声,颜均在南方俨然成了能止小儿夜哭的魔王。
弹劾颜均,要求朝廷严厉处置颜均的奏章,犹如雪片一样飞到朝堂,飞到皇宫。
看着地方官员的弹劾奏章,永泰帝兴奋得大叫起来。
“国朝有难,忠奸立辩。天不亡我大周,大周还有希望。”
永泰帝激动的在大殿内走来走去。
颜均俨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颜均如此不得人心,永泰帝倒是要看看颜均最终会落到什么下场。
都说得人心者得天下,颜均如此不得人心,也就注定颜均同这个天下无缘。
“哈哈……”
永泰帝仰头大笑,心中畅快无比。
颜均手中有十万雄兵又如何!颜均注定是失败者,总有一天颜均要跪在他的面前,俯首称臣。
永泰帝握紧拳头,他坚信那一天不会太远。
永泰帝将未来想得很美好,以为靠人心就可以左右天下大势,左右颜均的未来。却不知道,人心易变,人心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在绝对势力面前,一切都是渣渣。
当颜均携雷霆之势,攻伐天下的时候,区区人心岂能阻挡。
当反贼从北到南,一路祸害的时候,届时老百姓都会盼着颜均的到来。纵观天下,也只有颜均才能杀光反贼,还老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至于民间非议,颜均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在眼里。老百姓都是盲从的,颜均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成为正义。
颜均现在只关心朝堂的反应。
朝廷吵吵闹闹,这么长的时间还没有一个结果,效率实在是太过底下,让颜均很不耐烦。不过这样也好,证明了朝廷的无能。颜均打算用这个做为切入口,带起一波攻击朝廷的节奏。
朝臣们却有些紧张,想不明白老百姓的想法怎么三天两头的变来变去。
之前还在大骂颜均,说颜均是屠夫,是侩子手。怎么如今又开始骂朝堂,骂皇帝。说朝堂无能,刘黑达这厮早有前科,朝廷却从来不管。等到刘黑达杀了道义县六万百姓,还得靠颜均这个屠夫侩子手来解决刘黑达。
皇帝也很无能,管不了颜均,连刘黑达这个流氓无赖也管不了。皇帝不是个东西,朝堂上的大佬同样不是东西。
整天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反贼杀了过来,怎么不见朝臣去杀反贼,也没见朝臣弹劾反贼。朝堂不杀反贼就算了,反而还要招安反贼。这让被反贼害得家破人亡的老百姓情何以堪?
敢情在朝堂眼里,杀人无数的反贼,比万千老百姓还要宝贝。反贼可以洗白上岸,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命官。
老百姓却命贱不值钱,被反贼杀了也就杀了。反正最后朝廷也不会帮这些无辜落难的百姓报仇。
民间非议,老百姓的怨气越来越大。颜均就算是个屠夫侩子手,好歹他也会道义县六万亡灵报了仇。朝廷可曾为那些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报仇?
情愿要一个屠夫,也不要无能的大官人。
颜均带起的这波节奏很好很强大,将朝廷还有永泰帝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明明之前颜均都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怎么一转眼,颜均就快要洗白了。什么时候连屠夫侩子手也能得到人心?果然是王朝末世,人心不古。
朝臣们气愤不已,这群无知的老百姓,只会盲从。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怎么就从来不知道用脑子去想一想。真让颜均得了人心,大周天下转眼间就要改名换姓。
朝臣们对颜均越发忌惮,这个颜均套路太多,让人防不胜防。
朝臣们要求永泰帝下旨严惩颜均。单是颜均坑杀两万官兵,就足以让颜均死上十回。
其实要是换做其他人来做这事,早就死了一百回,坟头上的草都有腿那么高。也就是颜均,身为晋国公,又是西北大将军,还是颜宓宋安然的儿子,犯下这么大的事情,才能安然无恙。
永泰帝心中早就恨死了颜均。他何尝不想将颜均扒皮抽筋,奈何颜均势不可挡,他也是无能为力。
这一刻,永泰帝十分的后悔。当年他不该派颜均去西北,不该支持颜均掌握西北军。原来的西北军老大虽然混账,不服管教,但是绝对没颜均的胆子,干不出坑杀两万官兵的事情。
因为后悔,永泰帝将迁怒到刘小七头上。
若非刘小七精明,化解了永泰帝的怒火,只怕刘小七的性命都要交代在永泰帝的手上。
刘小七保住了性命,却被冷落了。刘小七也不慌,永泰帝迟早会想起他。永泰帝所面临的难题,别人都解决不了,唯有他刘小七才能帮永泰帝化解难题。
永泰帝很想直接下旨赐死颜均,但是当永泰帝刚刚露出这个意思,朝堂上罕见的安静下来。就连一直争吵的两派人马都暂停了争吵。
永泰帝不满地看着朝臣,“诸位臣工为何沉默?诸位臣工要朕严惩晋国公。现在朕欲处死晋国公,为何没人赞同?”
朝臣们纷纷低头,心想永泰帝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这道旨意一下,就不怕颜均趁机造反?逼反了颜均,对朝堂没有半分钱好处。
颜均要严惩,但是不能处死颜均。对颜均的处置,要把握一个度。既要给天下人交代,又要起到警示作用,让颜均心中有所忌惮。总之,就是不能处死颜均。
见别人都不吭声,永泰帝直接点名宋子期,问宋子期意下如何。
宋子期当即说道:“晋国公有功有过。有功不赏,未免寒了人心。有过不罚,不足以彰显朝廷威严。臣以为,朝廷应该先嘉奖晋国公,然后再下旨惩处晋国公。虽然晋国公有过,却罪不至死。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
当即就有好几个朝臣站出来附和宋子期。
永泰帝冷哼一声,叫着要严惩颜均的人是朝臣,如今说颜均罪不至死的人又是这些朝臣。朝臣果然善变。
永泰帝冷冷地问道:“那诸位臣工认为,该如何严惩晋国公?”
杨首辅犹豫了一下,站了出来。杨首辅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说话都在喘气。
杨首辅说道:“臣认为,罚俸一年,就足以惩治晋国公。”
开什么玩笑?罚俸一年也好意思说严惩。
永泰帝气笑了。朝臣如此不要脸,真是出乎意料。
再看那些沉默的臣工,果然叫得凶的人,都不是真的要弄死颜均。这帮朝臣莫非一直以来都是在做戏?
其实永泰帝误会了朝臣。一开始,大部分的朝臣都是真心想弄死颜均,其中就有杨首辅。颜均挑战朝堂权威,该死。
朝臣们的想法之所以发生了变化,全因为颜均不费吹灰之力就斩杀了一万反贼。
连二十四路反贼都要跪舔颜均,由此可知,颜均的势力,远远高于朝臣的想象。
颜均杀刘黑达部,可以说是出其不意。
颜均杀李义部,全靠势力碾压。
据说颜均给马贼帮头领去了一封信,一封满篇威胁的信,就让马贼帮乖乖将李义部交了出来。
马贼帮可是二十四路反贼里面势力最强的。目前,已经有好几股反贼投靠了马贼帮。
在过去,反贼们遇到官兵,从来不惧。要战就战,打不赢大不了跑路。总而言之,在朝臣的眼里,反贼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可是到了颜均这里,朝臣对反贼的认知,瞬间被推翻。马贼帮遇到颜均,连战的勇气都没有,乖乖的就将李义部交了出来。
那可是一万战兵啊。要知道培养一万战兵有多困难吗?马贼帮竟然舍了一万战兵,只求颜均退兵。
朝臣们不由得想到,颜均的势力究竟强到了何种程度,才能让那些从未将官兵放在眼里的反贼如此忌惮。
等到李义部被押解到颜均跟前,颜均二话不说斩了一万人。这份杀戮之心,当真令人胆寒。
西北军的战斗力如此强悍,颜均如此嚣张,朝堂真要不死不休的弄死他,颜均肯定不会乖乖等死。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朝堂真要弄死颜均,颜均二话不说,就得带着西北军反了朝堂。
正是因为对颜均的势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朝臣们私下里都达成了默契。朝堂上两派人马继续吵,吵个天翻地覆都没所谓。等到永泰帝下旨严惩颜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懂得克制。绝对不能让永泰帝真的下旨处死颜均。
永泰帝不知道朝臣们的心路历程。永泰帝这会对朝臣十分失望。你们的骨气呢?你们的文人风骨呢?
嘴上叫得那么凶,真到了见真章的时候,全都怂了。
永泰帝看不起这群朝臣,一群没骨气的玩意。
可是永泰帝也不能下旨处死颜均。永泰帝捏捏鼻子,只能将杀心收起来。按照杨首辅所说的,下了一道‘严惩’颜均的旨意,罚俸一年。
真是丢脸。
永泰帝下了旨意后,觉着无颜见人。直接甩袖,退朝。
颜均收到朝堂‘严惩’自己的旨意,看到上面的内容,都有点不敢相信。朝堂果然儿戏,吵了这么长的时间,就弄出这么一道旨意出来。
颜均想要笑,却又笑不出来。他替朝堂上那帮人感到悲哀,替永泰帝感到悲哀。做皇帝做到永泰帝这个份上,也是没谁了。这样的皇帝,不做也罢,实在是太过憋屈。
只可惜,永泰帝没有颜均的底气,也没有颜均的洒脱。永泰帝放不下皇位,他要皇位上继续同颜均斗智斗勇。
颜均轻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