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也,皆由风水入耳,内有积热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则成聋,胭脂膏等治之,仍服化痰退热等剂即愈。
x龙骨散x 治脓耳。
明矾( ) 龙骨( 、各二钱) 黄丹(炒、一钱半) 胭脂(一钱) 麝香(一钱、研)
上为细末,先以绵拈拭去脓汁,次以鹅毛管吹药入耳。本方加海螵蛸末尤妙。
x龙黄散x 治小儿 耳,汁出不止。
枯矾 龙骨( ) 黄丹(炒、各半两) 麝香(研、一钱)
上同研细,先以绵杖子拈却耳中脓水,用一字掺在耳内,但用之,勿令风入。
x干胭脂膏x 治小儿 耳,常出脓水不止。
干胭脂 白龙骨 白矾( ) 白石脂(研、等分)
上研如粉,用枣肉和丸枣核大,以绵裹一丸纳耳中,日三换之。
x金箔散x
枯矾 胭脂(各半两) 金箔(七片)
上同研令匀,为细末,日三四度,掺少许于耳内。
x蔓荆子散x 治内热,耳出脓汁。
升麻 木通 赤芍药 桑白皮 生地黄 麦门冬(去心) 前胡 甘菊花 赤茯苓 蔓荆子 甘草(炙、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一片,枣二枚,水一盏,煎六分,食后临卧服。
卷之四
鼻病第三十六问
属性:(鼻衄者,黄芩汤主之。清肺饮子治 鼻凉膈。)
凡牙儿三朝五日、六晨一腊,忽然鼻塞,吻乳不能开口呼吸者,多是乳母安睡之时,鼻中出息,吹着儿囟,或以水
浴洗,用水温冷,不避风邪,所以致儿鼻塞,宜与通关膏敷之,消风散服之,或有惊悸作热,薄荷散与服,生者亦佳。
又有鼻衄,是热搏于气、而乘于血也,肺主一身之皮毛,口气开窍于鼻,蕴寒先客皮肤,搏于气而成热,热乘于血,血
得热而妄行,从鼻中出者,名鼻衄也,或未及发汗而鼻燥喘息,鼻气鸣即衄,治法皆根据大方而分剂略轻耳,黄芩汤、犀
角地黄汤主之,生地黄茅根煎服尤佳。
x黄芩汤x 见第六十七问。
x清肺饮子x 见第七十九问地黄清肺饮。
x薄荷散x 治乳下婴儿鼻塞不通,及治夹惊伤寒,极热变蒸。
薄荷叶(半两) 羌活 全蝎 甘草 麻黄(去节) 僵蚕(炒、去丝咀) 天竺黄 白附子(各一钱半)
上为末,薄荷汤下。热极生风,加竹沥少许与服。一方有柴胡、台芎、桔梗、茯苓,无全蝎、僵蚕、天竺黄、白附
子。
x消风散x 见第三十一问。
x通关散x 见第十四问。
卷之四
口疮、鹅口、重第三十七问
属性:巢氏云∶鹅口候者,小儿初生,口里白屑满口舌上、如鹅之口,故曰鹅口也,此乃胎热而心脾最盛、熏发于口也。
葛氏用发缠指头,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时以黄丹 出火气掺于舌上。小儿初出腹有连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连其舌
下后,令儿言语不发不转也,可以爪甲摘断之,微有血出无害,若血出不止,可烧发作灰末敷之,血便止也。用保命散,
枯白矾一钱,马齿牙硝半钱,朱砂一分同研细,取白鹅粪,以水搅取汁调涂舌上颔颊内,先用发缠指,揩拭舌上垢了,
然后用药敷之。口疮候,乃小儿血气盛,兼将养过温,心脏积热,熏蒸于上焦,故成口疮也。宜用南星末淡醋调,贴两
脚心,乳母宜服洗心散,却用泻心散敷口之法,用黄连末以蜜水调抹口中,黄柏、青黛、冰片皆可,又以牛黄少许末之,
竹沥调涂口内。治鹅口以马牙硝如豆许涂亦好,或口如鱼口不能合,或作鸦声者难治。又有小儿初生,上 有物胀起如
悬痈,或如芦箨盛水之状者、名曰重 ,此乃脾胃挟热,血气不能收敛,颔中舌下或在 颊如吹小脬,速宜以绵缠长针,
微露锋锐刺肿处,决出恶汁即消,若再生宜再刺,不尔则胀满口中,有妨乳食呼吸也。
x保命散x 治小儿口里、白屑满舌上如鹅口。
枯矾(一钱) 牙硝(半两、细研) 朱砂(二钱半)
上同研细,每服一字,取白鹅屎以水搅取汁,调涂舌上颔颊内,未用时先以手指缠乱发拭舌上垢,然后使药敷之。
x吴茱萸散x 治初生儿吃乳后、口内即生白屑烦躁。
吴茱萸(不拘多少)
上为末,米醋调敷儿脚心内,退即去之,心有客热口生疮,以南星末醋调敷脚心,茱萸散亦治口疮,退即洗去之。
x洗心散x 治风壅壮热,头目昏痛,痰涎壅滞,涕唾稠粘,心神不宁,眼涩睛疼,及鼻塞声重,咽干多渴,五心
烦热,小便黄赤,大便秘涩,并宜服之。
白术(一钱半) 甘草(炙) 当归 荆芥穗 麻黄(不去节) 芍药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六钱)
上锉散,每服四钱,生姜薄荷煎汤,去滓乳母服、或儿服。加前胡、生地黄、辰砂,名辰砂七宝散,为末,治小儿
口疮积热,夹惊伤寒,生姜、薄荷调下一钱。二十问内有七宝洗心散,可兼看,对症用。
x辰砂七宝散x 治小儿壮热,伤塞壅热,治夹惊伤寒,解诸般热,亦治疹痘热,治惊风,定搐搦。
麻黄(去节) 白术 当归 大黄 赤芍药 荆芥 前胡 生地黄 甘草(各半两)
上为末,伤风发散,用生姜、薄荷煎,急惊加辰砂、薄荷调下,用局方洗心散亦可。
x泻心散x 治心中痰气实,则气行涩,合卧则气不通,故喜仰卧,则上下通也。
用黄连一两,去须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临卧时温水下。
x牛黄散x 治小儿重 重龈,肿痛口中涎出。
牛黄 龙脑 丹砂(各二钱半) 铅霜(半两) 太阴玄精石(一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先于肿处针破出血,盐汤拭口,掺药在内。
卷之四
重舌、木舌、弄舌第三十八问
属性:巢氏云∶小儿重舌者,心脾俱有热也,心候于舌而主血,脾之络脉出于舌下,若心脾有热则血气俱盛,附于舌根,
重生壅出如舌而短小是也。有着颊里及上 者,名曰重 。着齿龈者,曰重龈。皆当刺去其血,用真蒲黄敷之,或发灰
或马牙硝或硼砂或焰硝敷之,或竹沥浸黄柏点之亦好。又木舌症,舌者心之候,脾之脉络于舌也,脏腑壅滞,心脾积热,
热气上冲,故令舌肿渐渐胀大,塞满口中,是为木舌,若不急疗,必致害人,用朴硝二分,紫霜一分,白盐半分,同研,
每半钱,竹沥井花水调敷。不用朴硝及盐亦可。又方用黄葵花研细,黄丹伴之同研点七次。又舌胀满口,单用冰片点之,
亦妙。又弄舌者,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之勿用冷药下之,当少与泻黄散渐服之,亦或饮水,医疑为热,
必冷药下之非也,饮水者,脾胃虚津液少也。又加面黄肌瘦,五心烦热,即为疳瘦,宜胡黄连丸辈。大病未愈,用药后
弄舌者凶。又有舌上白胎并黑色者,用硼砂为末掺之,热甚者,加冰片,或单用黄丹如豆许,以按舌下尤妙。
x泻黄散x 见第三十四问。
x胡黄连丸x 见第七十九问。
卷之四
齿迟第三十九问(无方)
属性:聂氏云∶禀受肾气不足者,即髓不强,盖骨之所络而为髓,髓不足,故不能充于齿,所以齿生迟也。宜用芎 、干
地黄、山药、当归、芍药、甘草各等分研末,用熟水调服。或时以药末擦齿龈,齿即生也。
卷之四
喉痹、腮肿第四十问
属性:巢氏云∶此二症乃风毒之气,客于咽喉,与血气相搏、而结肿成毒。热入于心,即烦乱不食而死。此候急用金星丸
下之。治小儿咽喉、腮肿、疼痛,当用升麻、马牙硝、硼砂、牛黄等剂,连翘汤不可缺也,连翘漏芦汤亦可服。
x金星丸x 治小儿风热壅盛,喉中痰鸣,嗽喘气粗,面颊红,腮赤肿疼,咽喉壅塞,目闭不开,多眠发热,狂言
烦躁多渴,则生惊风,大便不通,小便如血,诸般热壅,疮痍烦躁,并宜服之。
郁金 雄黄(各二钱半) 腻粉(半钱) 巴豆(七粒、去油)
上为末,调匀,醋糊为丸麻子大,薄荷汤下。
x连翘漏芦汤x 治小儿痈疮,丹毒,疮疖,咽喉肿痛,腮肿。
漏芦 麻黄(去根节) 连翘 升麻 黄芩 白敛(各一钱) 甘草 枳壳(各半钱)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不拘时温服。热甚加大黄朴硝。
x连翘汤x 见第三问大连翘饮子。
x清凉饮子x 治小儿百病,变蒸客忤,惊痫壮热,痰涎壅盛,烦闷颊赤,口干烦渴,项颈结热,头面疮疖,肚中
热痛。更四十四问有四顺清凉饮,可详症通用。
大黄 连翘 芍药 羌活 当归 防风 甘草 山栀仁(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半盏,煎三分,去滓,不拘时服。
卷之五
语迟第四十一问
属性:巢氏云∶小儿四五岁不能言,盖人之五脏、以心之声为言,不能言者,由在胎时,其母卒有惊怖,内动于儿脏,邪
气乘于心,故令心气不足,而不能言也。宜服钱氏菖蒲丸以意加减,久服取效。
x菖蒲丸x 治小儿心气不足,五六岁不能言,心之声为言,儿稍长合语而迟,由妊娠时,其母惊怖、内动于儿
脏,邪气乘于心,使心气不足,舌本无力,故令语迟。
石菖蒲 丹参 天门冬(去心,焙、各一钱) 赤石脂(三钱) 人参(去芦、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麻子大,食后温水下二十丸。圣济总录有黄连。
卷之五
滞颐第四十二问
属性:巢氏云∶小儿滞颐者、涎流出而渍于颐间也,此由脾冷涎多故也。脾之液为涎,脾胃虚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流
出渍于颐也。张氏温脾丹主之。一法百药煎含咽,其涎自不出亦截法也。益黄散亦治此症,温脾散亦可服。
x张涣温脾丹x 治滞颐。
半夏曲 丁香 木香(各一两) 干姜 白术 青皮 陈皮(各半两)
上为末,糊丸如黍米大,一岁十丸,二岁二十丸,大小加减,米汤下。
x温胃散x 治滞颐,涎流出渍于颐上,此由脾冷涎多故也。
半夏(泡) 人参 甘草 干姜 肉豆蔻 白术(各半两) 丁香(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煎食前温服。
x益黄散x 见第八问。
卷之五
龟背、龟胸、鹤膝行迟第四十三问
属性:(羚羊角丸,治五六岁不走。)
仲阳云∶龟胸者,乃肺热胀满攻于胸膈,即成龟胸,又乳母多食五辛而成此疾。龟背者,儿生下客风吹脊,入于骨
髓,即成龟背,治以龟尿,点其背上骨节。取尿之法,当放龟于荷叶上,候龟眼四顾,急用镜照之,其尿自出。圣惠论
小儿龟胸者,缘肺热气胀满而成此疾,乳母多食辛辣之物,亦成此候,或乳母有宿乳乳儿,亦成此疾,常捏去宿乳,则
无此症也,当用圣惠龟背丸治之。圣惠论龟背者,小儿初生,未满半周,强令早坐,遂使客风吹脊,故令背高如龟之状
也。有灸法可疗,当灸第三椎骨下两傍各一寸半肺 穴,又第五椎骨下两傍二寸半心 穴,又第七椎骨下两傍各一寸半
膈俞穴。以小儿中指节为一寸,艾炷如小麦大,但三、五壮而止。又有鹤膝证,小儿禀受不足,血气不充,故肌肉瘦薄,
骨节呈露如鹤之膝,抑亦肾虚而得之,钱氏地黄丸加鹿茸以补肾气。又有行迟之症,乃血气不充、则髓不满骨,故软弱
而不能行,抑亦肝肾俱虚而得之,肝主筋,筋弱而不能束也,地黄丸加牛膝、五加皮及酒炙鹿茸,又有五加皮散治之,
又治龟胸,有龟胸丸以散其热,松蕊丹、百合丹治龟胸、龟背尤佳。
x龟胸丸x 治小儿龟胸、龟背,缘肺热气胀满而渐成此疾。乳母多食辛辣之物,亦能成此症。
大黄(煨、一钱) 天门冬(去心) 百合 杏仁(去皮尖、炒) 木通(去节) 枳壳(麸炒) 桑白皮(蜜炙)
甜葶苈(炒) 朴硝(各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用一丸,温汤化服食后。
x枳壳防风丸x
枳壳(麸炒) 防风(去芦) 独活(去芦) 大黄(煨) 前胡(去芦) 当归 麻黄(去节、各一钱)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饮食后服。
卷之五
腹痛第四十四问
属性:夫腹痛者,多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挟热而痛者,必面赤或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见之。挟冷而痛者,
必面色或白或青,手足冷者见之。冷甚而变症,则面黯唇口俱黑,爪甲皆青矣。热症四顺清凉饮加青皮、枳壳,冷症七
气汤加辣桂,调苏合香丸,若邪正交攻,冷热不调,桔梗枳壳汤加青皮、陈皮、木香、当归为妙,若内吊等症则钩藤饮,
其余则芍药甘草汤为要药也。实痛有热者,大柴胡汤主之,心腹痛甚有实热者,大承气汤下之,腹痛桂枝加芍药,
痛甚桂枝加大黄也。
x四顺清凉饮x 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安,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
失度,令儿血气不顺,肠胃不调,小便少,大便涩,或温壮连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歇,欲发惊痫。又治风热结核,
头面疮疖,目赤咽痛,疮疹毒,一切壅滞,并宜服之。治挟热泻不止,加木香、大黄。
赤芍药 当归 甘草 大黄(各等分)
上锉散,三岁以上,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作两服。欲利小便,用赤芍药,虚热加甘草,不利减大黄,冒
风邪,加去节麻黄,中风体强,眼睛上视,加独活,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可加荆芥。更四十问内有加味清
凉饮子,可详症通用。
x七气汤x 治七气所伤,痰涎结聚,心腹亦痛,不能饮食。
半夏(制、五两) 人参 辣桂(各二两) 甘草(半两)
上锉细,每服三钱,水大盏,姜五片,枣一枚,煎六分,食前服。
x指迷七气汤x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
青皮 陈皮 桔梗 莪术 辣桂 益智仁(各一两) 香附子(一两半) 甘草 半夏(制、各七钱半)
上锉细,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四片,枣一枚,煎至七分,不拘时服。
x异香散x 治小儿诸般吊症,角弓反张,胸高脐凸。
用透明没药一味为末,姜汤调下一钱匕。
x桔梗枳壳汤x 治诸气,痞结满闷,腹胁疼痛。
枳壳(炒) 桔梗(各二两) 甘草(半两、炙)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至半盏服。
x钩藤饮x 见第二十一问。
x芍药甘草汤x 治出疹,肚疼腹满,小便不通。
芍药(一两) 甘草(二钱半)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服。
x大柴胡汤x 治伤寒十余日,邪气结在里,往来寒热,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谵语,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
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
柴胡(去芦、八钱) 黄芩 赤芍药(各三钱) 枳实(去瓤、麸炒一钱) 半夏(汤泡七次、切片焙干、一钱半)
上锉散,姜三片,枣二枚,水一盏,煎七分,加减服之。欲下加大黄半两。
x桂枝加芍药汤x 见第五十三问。
x大承气汤x 见第二十九问。
x桂枝加大黄汤x 见第五十三问。
卷之五
腹胀第四十五问
属性:腹胀有虚有实,皆由脾胃气攻所作也。实者闷乱喘满,可下之,紫霜丸、白饼子。其不喘者,虚也,不可下,若误
下,致脾虚气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颊肿也,脾主四股,母气虚甚即黄也,治之用塌气丸渐消之,
未愈渐加丸数。然脾虚气不运动,故腹胀而不喘,可以散药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气即愈也。又有疳气积胀,用褐丸子
治之。又有症癖痞胀,三棱丸主之。有实热胀满者,大承气汤主之,一法用五苓散吞紫霜丸,量虚实用丸数亦妙。热轻
者,大柴胡汤治之。
x褐丸子x 治小儿疳积肿胀。
萝卜子(一两、微炒) 陈皮 青皮 槟榔 五灵脂 莪术(煨) 赤茯苓(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黑牵牛
(取净末、半生、半炒)
上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苏叶泡汤送下。
x紫霜丸x 见第三问。
x白饼子x 见第十四问。
x塌气丸x 治小儿疳气腹胀喘急,并面目浮肿。
丁香(一钱) 胡椒(一钱) 萝卜子(炒) 白牵牛(生、各二钱)
上为末,面糊丸如小豆大,三岁三十丸,米汤下。
x三棱丸x 见第八十四问。
x大承气汤x 见第二十九问。
x五苓散x 见第五十二间。
x大柴胡汤x 见第二十九问。
x下积丸x 见第四十九问。
x五珍丸x 见第四十九问。
卷之五
腹中有癖第四十六问
属性:癖者、血膜包水,侧僻于胁旁,时时作痛也。惟癖为能发潮,为能生寒热,故疟家多畜黄水,日久而复结癖于中脘,
寒热不已,有是疾者以此。小儿脏腑和平,荣卫调畅,则津液自然流通,纵使多饮水浆,不能为病;惟失哺失调,三焦
关格,以致水饮停滞,肠胃不能宣通,如冷气搏之,则结聚而成癖。轻者用积滞木香丸,重者用取癖丸。仲阳云∶腹中
有癖不食,但饮乳是也,当渐用白饼子下之,如不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