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5-成功不难-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大诗人歌德在他的叙事诗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出外远行,途中发现了一块破烂生锈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有听见。    
      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来三文钱,并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俩人出了城,继续前进,经过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走得口渴嗓干,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放进嘴里。    
      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下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去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更小的事上操劳。”    
      歌德把马蹄铁比作知识,怕弯腰的人,就捡不到知识这个宝。失去了这个宝,人会后悔一辈子,因为,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就像干旱荒漠的土地,失去了绿色的植被,光秃秃的什么也长不出来。而那些勤弯腰会捡“宝”的人,就大不一样。他们捡得越多,知识就越丰富,知识越丰富,认识的天地也就越广阔。一个人认识的天地一广阔,才会感觉到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灿烂,那么的诱人,有那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自己去开拓,有那么多落后的东西需要去改变,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需要去追求,去探索,同时自己的命运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变。    
      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话一点不假。有许多身世卑微者,虽然最初命运不佳,到后来为什么会变得那么精彩,那么灿烂?说白了,就是勤弯腰会捡“宝”。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总统林肯,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他们的童年都很不幸,正像西方谚语中所说:“幸运儿出娘胎,嘴里便含着银匙,可他们一出娘胎,两手空空,小嘴一张,也只有哭泣之声。”可是他们长大之后,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哪一个不是勤奋学习的楷模?    
      成功和勤奋学习是一对孪生姐妹,成功的最终目标常常是在勤奋的汗水里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    
      一天,有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文本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才,将来是不是块作家的料?”    
      巴尔扎克接过作文看了看:“喂,他天赋不大,灵气不多,凭这当作家没门。”    
      老太太噗嗤一笑:“好小子,我以为你们当作家的什么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都认不出来!”    
      巴尔扎克笑着说:“我没说错呀!我所以有今天,全靠的是后来读书求知,苦熬苦学,并不是靠的天才和灵气啊!”    
      可见,勤奋的过程就是成功的过程。如果说“十年寒窗苦”代表了一种长久的耐性,是条勤奋求知的成功之路,那么还有一条笔直的捷径,就是每天花15分钟时间读书,也能形成久而久之的勤奋,也能捡到很多很多“宝”。当代杰出的内科专家,加拿大的威廉·奥斯罗就是这样成功的。他从童年起就养成了在衣袋里装本小书的习惯,每逢空闲时就拿出来阅读,他发现在等吃饭、等坐车、等理发、等约会、等待演出开始的时候,带本书特别有用,不但能学习知识,还能解除烦躁的心情。他不但是个工作繁忙的内科专家,还在医学院任教,同时还是医学研究专家。他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外,每天的时间表几乎完全排满了工作内容。但他心里最清楚,工作再忙,也不能挤掉学习。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制度,每晚睡觉前必须读15分钟书,不管忙碌到多晚进卧室,即便是凌晨4点回家,他也要读15分钟书,否则就无法入眠。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千万别小看这小小的15分钟,据奥斯罗本人计算,1分钟读300字,15分钟便能读4500个字,1周可读315万字,1个月读完135万字没问题。奥斯罗坚持了半个世纪,1年以365天计算,他50年共读了82125万字的书,大约读了1098本书。试想,他这样每天弯腰捡“宝”,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受益会有多大!他能成为最杰出的内科医生,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现称血小板),这与他每天15分钟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弯腰捡“宝”并不难,每天抽出15分钟时间读书学习,谁都能做到。用这15分钟无论是读一篇文章也好,或者是弄懂一个难题也罢,你要有意识地告诉自己:“我今天又捡了一个宝。”或者对自己说:“今天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助手,少了一个障碍。”这样不但能增加你的自信,还能帮你养成习惯。一旦养成读书的习惯,你每天捡的“宝”,就是你每天增加的财富。如今有人喜欢买股票,有人喜欢买保险,有人喜欢买彩票,这些虽然都是利国利民的一种投资,可是没有哪一种能比得上每天15分钟的知识投资。15分钟读书求知是当今最有价值、最合算、最能增值、最容易中签的投资。买彩票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侥幸,只能寄希望于一万年得一遇的偶然,而读书求知是一本万利,是百分之百的增值,百分之百的中签。如果你一天花15分钟捡一个“宝”,一年就能捡到365个“宝”,10年、20年以后,你即便当不上院士、专家、教授,也会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人有了知识,身上就具备了成功的因子,有了成功的因子,连不幸的命运也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第四章第三节 你行我也行

      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嫉妒他人的,因为,天空中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纳更多成功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人数是没有限制的。    
      有个修道士,道行很深,对上帝忠贞不贰。魔王便让一群魔鬼想办法把修道士从上帝的手中夺过来。于是魔鬼们轮番上阵,分别用金钱、情欲、恐吓和死亡等来引诱、威吓修道士上钩,但全都没有得逞。    
      魔王对这群魔鬼说:“你们这些办法都太笨了,只能对付那些道行浅薄的人。你们都退到一边去,看我怎么对付他!”    
      于是魔王走到那位修道士的身边,修道士正在祷告,魔王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你的同门师弟已经当上了主教,你听说没有?”    
      “唰”的一声,修道士手中的《圣经》掉到了地上,他那原本庄严肃穆的面容,霎时间变了颜色,罩上了一层嫉妒的阴影。    
      魔王的诡计成功了。这位修道士没有被金钱、情欲、恐吓和死亡所打败,却被嫉妒所击中。    
      嫉妒是一种病态,是成功的大敌。一个人有了这种不健康的情感,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灵播下了失败的种子。因为嫉妒者不但常常诋毁别人的成绩,还会常常怨恨自己的无能,心中充满惟恐被别人超越的苦恼,身心备受双重煎熬。嫉妒心强的人还会惹是生非,拆人家的台,给人家处处出难题,使绊子。“我当穷光蛋,你也得喝凉水。”“我拿低工资,你也别想加薪。”谁要冒了尖,就群起而攻之。这种令人厌恶的行为,除了为自己制造一个强敌和没完没了的苦恼外,不会有什么成功。一位哲人说得好:“心里充满嫉妒的人,每当其竞争对手成功一次,他就会死去一次。被嫉妒的人如果永远成功,对嫉妒的人就是永远的惩罚。”    
      有一位才貌出众的女歌唱演员,因嫉妒心太强,常常为别人的成功而揪心,为别人的进步而痛苦,看见同事们提了职,当了先进,心里便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强烈的嫉妒心不但影响了她才能的发挥,而且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起来。她去找她的爷爷为她美容。爷爷是个著名的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说:“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嫉妒,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真正成功的人,既不会嫉妒他人的机遇,也不会嫉妒他人的才华,就像郑板桥赞袁枚那样:“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贪。”我不贪就是我不嫉妒,这就是郑板桥后来超过袁枚,走向成功的经验之谈。这种豁达大度的气量,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读了司汤达的长篇小说《巴尔玛修道院》里描写滑铁卢战役的一章后,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简直起了妒忌的心思。是的,我禁不住一阵醋上心头,我为《军人生活》(我的作品最困难的部分)梦想的战争,如今人家写得这样高妙、真实,我是又喜,又痛苦,又迷,又绝望。”    
      不过巴尔扎克很快就从嫉妒的痛苦中挣脱出来。第二年,他写了《司汤达研究》一书,对《巴尔玛修道院》大加赞赏。当时许多人都对巴尔扎克的做法不理解,有人甚至诬蔑他受了司汤达的贿赂。巴尔扎克坦荡地说:“我写那篇谈论司汤达的文章,是大公无私、诚心实意的。”    
      在《司汤达研究》一书的封面上,不但印着一把咖啡壶,还有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就是这把咖啡壶,支持我一天写十六小时,最少也写十二小时的文章。”人没有自信才会产生嫉妒,有了自信嫉妒就不攻自破,巴尔扎克是想通过这把咖啡壶告诉大家:我不会嫉妒司汤达的成功,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同自己争胜。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他相信别人有出头拔尖的机会,同样相信自己也有机会成功。所以在自己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不对别人抱敌视和不友好的态度,也不去贬损别人。    
      赢人先赢己,你赢了自己,那么你就先赢了一半。一个成功者首先是同自己争胜,不断地超越自己已有的成绩。那些有经验的体育教练,总是鼓励队员们,好好按照自己的标准,赛出自己最好的成绩。前面提到的那位歌唱演员,后来经爷爷的指点,不再“关心”别人的长长短短,不再让别人来左右自己的情绪,一门心思地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团里有人获了奖,她用赞赏的态度,送去掌声,送去鲜花;团里有人当了先进或升了职,她同样用赞赏的态度说:“祝贺你成功!” “我真为你高兴!”她真诚地欣赏别人,虚心向别人学习,不到三年工夫,便成了团里的台柱子,还获得了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三等奖。原先僵硬多皱的面孔,从此变得又灿烂又美丽。    
      现在是个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对手,自己就难以强大。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你行我也行,你赢我也赢”的竞争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人就不会受嫉妒的折磨,成功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因为成功的捷径是向成功者学习,与成功人士合作。假如有人胜过你,你就真诚地欣赏他,虚心地向他学习,这样就能在共同的成功中分享成果,分享快乐。    
      请朋友们记住:    
      世界这么大,容得下你我他。天空中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纳更多成功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人数是没有限制的。    
    


第四章第四节 你想越过高墙先把帽子扔过去

      这个世界永远有新的“高墙”立在你的前面,有新的领域等待你去征服,关键是你敢不敢把“帽子”扔过高墙。    
      一天,几个小孩比赛翻墙,有个叫来喜的男孩翻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正要离开时,一位老爷爷走过来说:“小家伙,别泄气,这墙你能翻过去了。”    
      来喜摇了摇头。    
      老爷爷说:“你想翻过去,我有办法。”说着便摘下来喜头上的帽子,顺手扔过了墙。    
      来喜一看,别的小孩都走了,恼怒地叫嚷:“坏老头,你是个坏老头!”    
      “说啥也没用,你现在必须翻过去,才能拿到你的帽子。”老爷爷说完扬长而去。    
      这时,来喜面对高墙,不翻也得翻,经过几番努力,终于从高墙上翻过去了。    
      来喜长大后,在新加坡开办了一个纺织厂,不幸的是一场大火把工厂烧成灰烬,一夜之间他又变成了穷光蛋。他只好决定返回宁波老家去,想在那儿过个平安日子。就在动身时,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翻墙捡帽子的事。顿时,眼前一亮,于是便产生了背水一战的决心,最终取消了回家的念头。他领着两个伙计来到马来西亚的一个岛上,先在一家农场打工,经过10年的拼搏,终于创建了自己的农庄。后来,他深有感触地说:“老爷爷扔了我的帽子,我却捡回一个智慧。”    
      不给自己留后路,将自己逼入“死胡同”,就好比打仗时背水一战。传说从前有个将军,以寡敌众,为求必胜,他将士兵用船载往敌岸,卸下装备之后,便下令烧船。拂晓攻击之前,他严肃地对士兵们说:“你们都看见了,我们所有的船只都烧毁了。现在我们没有任何的退路,这一仗我们是非胜不可,否则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活着离开这里。我们现在只有两条路——不是胜利,就是死亡,再无其他的选择。”    
      战斗打响了,士兵们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英勇。经过一天一夜的浴血奋战,他们以少胜多,赢得了胜利。    
      一个目标一旦确立,不在奋斗中死亡,就在奋斗中成功。人在绝境或没有退路的时候,才容易产生爆发力,展示出非凡的潜能。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逼迫和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出潜能的20%—30%,而当他受到逼迫和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相当于前者的3—4倍。许多有识之士不但在逆境中敢于背水一战,即使在一帆风顺时,也用切断后路的强烈刺激,使自己在通向成功的路上立起一块块胜利的路标。巴金一生靠稿酬生活,他该拿的职务工资为什么不去拿?居里为什么只要实验室,而不要颁发的勋章?爱因斯坦为什么要拒绝当总统,而要献身科学?他们这么做,就是自己逼迫自己去跨越人生的“高墙”。    
      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取必有所弃。只有不断地超越“高墙”,才能发现可能的境界,从而进入不可能的境界。    
      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是一位敢于跨越人生“高墙”的成功者。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他登悬崖、攀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他在游嵩山时,向当地人打听下山的道路,人家告诉他,下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平坦的大路,另一条是险峻的小道。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出没于陡岩丛莽中,经过艰难的跋涉才到山下。经历了这番艰险,他感慨地说:“人家说嵩山没有什么可游的,正是没有看到险峻的地方。”他的话道出了一个成功者的智慧。徐霞客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激励自己,逼迫自己,主动地给自己制造逆境,终于越过了“高墙”,看到了自然界的美景。他撰写的《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岩溶地貌的科学著作,比欧洲人的此项考察,早了二百多年,人们评价这部游记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成功是个人的选择,只有选择成功的人,才能成功。如果我们想在最恶劣、最不利的情况下取胜,最好把所有可能退却的道路切断,有意识地把自己逼入绝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必胜的决心,用强烈的刺激唤起那敢于超越一切的潜能。    
      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失败也是个人的选择,失败者是因为放弃了成功的选择而失败。有些人自甘埋没,对身边的一切事情都作低调处理,以为这最保险,最稳妥,殊不知这正是在埋没自己的才能。与其说失败、逆境可怕,不如说留下退路更可怕。一个人天天想着退路,事事考虑稳妥,这个人十有八九会失败。    
      这个世界永远有新的“高墙”立在你的前面,有新的领域等待你去征服,关键是你敢不敢把“帽子”扔过去。    
    


第四章第五节 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

    如果把热情比作火种,那么潜能就像燃油,用你的热情去点燃你的潜能,就能把你身上的智能和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 外语老师问两个来报名的学生:“你们报哪个班?”一个说:“我要报英语班。” 老师问另一个:“你呢?”    
    另一个学生回答:“我爸要我报英语班。” 这两个学生在同一个班学习,智力又不相上下,但学习成绩却大不一样。一年后,那个“我要报英语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排在全班的前三名;而那个“我爸要我报英语班”的学生,口试笔试都不及格。    
    有位心理学家说:“绝大多数失败者的生活都是建立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