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慎暗道你不就是老子的靠山吗,不然老子费尽心机的讨好你作甚。
“年轻人有志向是好事,但却要学会隐匿锋芒。四月便是府试,你当好好准备,切莫辜负了本县对你的一片殷切期盼。”
谢慎本以为吴县令说了一大串,会给他一套红宝书之类的资料,再不济也得写个条子递给知府大人提前打声招呼啊。就这么勉励了一句话,对的起谢慎写出的那篇千古文章吗?
孔教谕也道:“县尊说的不错,你一定要戒骄戒躁,切莫被县试案首的成绩冲昏了头脑。若是放在平时,你这案首还兴许会引人称赞。但今年是大比之年,大明的才子经过乡试遴选已齐聚京中。此时会试三场已经全部考完。三月十五便是殿试。如今莫说浙江,便是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在京师。”
孔教谕的一番话可算是给谢慎泼了一记凉水。他本以为县试案首可以让他名声大噪,再不济也可以趁势挤入余姚士绅圈子。可现在看来,谢慎参加县试的时间很不凑巧。
如今是弘治六年,二、三两月京师里连着会试、殿试两场大考,还有谁会关注区区一级县试的案首是谁?
谢慎很失望,但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如今能做的也只有尽力考好接下来的府试了。
“治学当心静。以你的资质只要心静下来,要想取得生员资格还是很容易的。”
孔教谕看来深谙胡萝卜大棒理论的精髓,此刻又安慰起了谢慎。
“多谢恩师教诲。”
谢慎好歹也算孔教谕的嫡传学生,他老人家的话少年还是要听的。
听了吴县令和孔教谕的一番鸡汤,谢慎心中直是有些郁结。
待学堂的大门开启,谢慎随着吴县令和孔教谕缓步走出,县试上榜的学子纷纷向他投出了艳羡的目光。
案首的待遇就是好啊,竟然得到了县尊和教谕的单独教诲指导。
谢慎心中则是吐血,什么教诲,分明是讲了一通大道理。这些大道理非但对谢慎接下来的考试没有任何帮助,还打击了少年一番。
哎,罢了,罢了。怎么说这也是谢慎来到大明参加科举后拿的第一个案首。虽然县试案首的待遇和他想象的有很大不同,但至少从信心上谢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吴县令和孔教谕可都是余姚城的大忙人,二人并未再对众上榜学子多说什么,直接拂然离去。
他们这一走,所有人的目光可就全落在了谢慎的身上。
“谢案首不愧是天纵之才,我余姚必定又出一个进士耳。”
“状元不敢说,怎么也是三鼎甲了。”
“为什么不是状元?说不准谢案首来一个连中三元呢。”
“啧啧,之前那孙公子被吹嘘的如神仙一般,结果怎么着,还不是挂在了榜尾。今日答谢县尊他竟然都不来,还装病,这点气量怕是这辈子也就如此了。”
“那孙家鼠辈怎么能拿来与谢案首作比呢。他除了出身沾了孙家的光,还有哪点能和谢案首比?”
“这话说的倒在理啊。。。。。。”
不知是谁率先说了一句,之后众学子对谢慎的赞誉便接连不绝。
这些人中,有不少人都是临考前在酒楼夸耀孙若虚的。如今孙若虚大败给谢慎,他们又都纷纷倒向了谢慎,当真是一堆墙头草。
对于孙若虚,谢慎已经丝毫不担心了。能够通过府试的学子大多是县试排名靠前的,孙若虚考了这么个末尾的名次,是会被府试考官直接划归到庸碌之辈里的。一旦孙若虚不能考取功名,他孙家大少爷的头衔就没有了号召力,毕竟这些世家之所以可以百年昌盛,便是因为可以像机器一样不断制造出兼有功名的读书人。
一旦这期间出现了断档,这些世家便会受到质疑。如果家族中不能及时出几个举人进士消除质疑,流言便会毁了这些看似强盛无比科举家族。
。。。。。。
。。。。。。
第三十七章 王守仁落榜
(求收藏,求推荐票!)
谢慎被吴县令点为县试案首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一时间成为了余姚城百姓最热衷谈论的事情。
不过正如孔教谕所预料的那样,余姚百姓的这一热情没过多久就消散殆尽,继而开始打听、讨论起会试、殿试了。
今年是大比之年,三月十五的殿试结束后不知有多少士子会名登金榜,鱼跃龙门,成为余姚的骄傲。
这可是真正的金榜题名,与之比起来区区县试就显得有些上不得台面了。
不过谢慎的心态很好,饭要一口一口吃,这考试嘛自然也要一场一场考。取得县试案首已经成功了第一步,接下来他要悉心准备四月的府试。
从县试到府试一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从新对着朱子集注复习一遍是不可能了,谢慎选择突击的模式,即按照王守仁的注疏笔记,挑选题目来模拟府试。
府试只有三场,比之县试更加注重时文场次的发挥,可以说只要作好了时文,府试就铁定上榜。
虽然明朝科举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县试案首必中秀才。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谢慎自然不希望出现任何的意外。
万一这个绍兴知府是个不通情理,情商为零的书呆子不认这个潜规则,那谢慎不是便瞎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谢慎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过了没多久会试的成绩便出来了,报喜的差人一路疾驰来到余姚,被吴县尊派人热情招待。
这次会试上榜的余姚籍士子足有七人,占据了绍兴府的一半之多。按照规制,会试上榜者最后铁定会被授予进士功名,最多也就是名次上发生一些变化。
谢慎自然也十分关注这次会试,毕竟会试是科举的风向标,许多大牛都是从这里崭露头角的。乡试虽然在正式三级考试中最难,但由于是在南北直隶,以及各布政使司举行,考生没法进行横向比较,缺乏说服力。
换句话说如果能在浙江布政使司这种科举强省的乡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只要不出意外来年二月的会试肯定会榜上有名。但一些科举读书风气并不浓厚的地方就完全不一样了。便是在这些布政使司得了解元,都不一定能稳稳拿到殿试的入场券。就是这么的夸张!
令谢慎感到有些意外的是,王守仁此次会试并未上榜,也就失去了直接参加三月十五殿试的资格。
要知道王守仁的乡试成绩可是很好的,能在浙江布政使司脱颖而出,怎么会在会试中折戟沉沙?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以王守仁的性情倒不至于黯然神伤。只是经此一事后,恐怕王守仁对仕途的兴趣又会减去不少。
这一日少年正在二层阁楼温书,水芸在一旁轻摇着扇子,柔声道:“公子,先歇一歇吧,要不奴家帮你揉揉肩?”
谢慎放下书本淡淡道:“也是有些乏了,你多使些气力,不碍事的。”
少年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等待着水芸给他揉肩。
小娘子的手法实在是好,总能准确的找到谢慎疲乏的根源。而且她的手劲恰到好处,不会引起谢慎不适。
正自享受间,谢慎却听到一阵脚步声,紧接映入耳畔的便是王守文那熟悉的声音。
“我还当慎贤弟真在用心温书,原来是在这里享清福啊。”
谢慎睁开眼睛白了他一眼道:“我可都看了两个时辰的书了,就不能休息一下?倒是你,自打县试结束便一直没打开过书本吧。”
王守文摊了摊手道:“我这叫张弛有度。要是天天都紧绷着,早晚得魔怔了不可。”
谢慎无奈的摇了摇头道:“你这张嘴真是不服不行。怎么,今日来找我又是要喝酒?”
王守文凑到谢慎身旁,压低声音道:“在慎贤弟心中我就是这样没追求的人吗?是冯掌柜催我,赶紧把后续《石头记》的稿子交了,书客们都等着看呢。”
谢慎闻言皱眉道:“上次我已经叫你托人跟那冯掌柜说了,这《石头记》已经完稿。他怎么还在催稿。”
王守文挠了挠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你这《石头记》写的实在太好,把那些书客的口味都养刁了。现在他们看不进去别的书,便整日蹲守在冯掌柜的书坊,冯掌柜确实没办法这才希望你能够续写《石头记》。”
真是荒唐!
谢慎心里一阵无奈。起初他写《石头记》也只是想试试水,毕竟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又跟明代的背景相符。
试售后《石头记》果然卖的很好,谢慎也跟着赚了个盆满钵满,足有上千两的银钱进项。
谢慎当然也想继续写下去,但曹雪芹老先生就写了那么一本啊,难不成他真要续写?
这个念头刚一生出便被谢慎否决。这太不靠谱了,像红楼梦这种级别的小说续写会影响故事整体的连贯性,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这可不行,既然已经完稿我若再写出一稿来,岂不是会被人耻笑。”
谢慎随意找了一个理由搪塞,王守文却并不买账。
他叹息一声道:“照理说完稿之后确实不应该续写。可这是书客们要求的啊。规矩是死的,人可是活的。慎贤弟你又何必拘泥于这些死规矩,跟银子过不去呢。”
听到银子二字,谢慎面颊上的肌肉下意识的一阵抽搐。
对于他这样的寒门子弟来说,赚钱真的很难,像出书这样坐着捞钱的活计更是万分难求。但这钱实在是烫手啊,便是谢慎真的硬着头皮续写了出来也是会招来一阵骂声的,这可就砸了好不容易做出的琅琊真人的招牌!
这钱不能要!
还有一个月就是府试,谢慎要是现编故事肯定会耗费大量精力。虽然他对红楼梦中人物说话风格、习惯都很了解,但真要写起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大明写书毕竟是旁门左道,科举才是正途。
。。。。。。
。。。。。。
第三十八章 会试考官李东阳
(求收藏,求推荐票!)
谢慎当然不会舍本逐末,他当即沉声道:“马上就是府试,我哪里还有时间续写什么稿子。这不是银子多少的问题,你去托人告诉那冯掌柜,这《石头记》是不会有续稿了。”
王守文一脸无奈,想要再劝谢慎几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书是谢慎写的,他不过是联系了书坊抄誊售卖。如今谢慎已经完稿不想续写,他也不好相逼。
何况谢慎的理由也站得住脚。府试在即,谢慎作为县试案首肯定被吴县令和孔教谕寄予厚望。
对于谢慎来说,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府试,这无可厚非。
王守文有些肉疼的叹息一声道:“只怕等过上几月,琅琊真人的名头便不那么好使了。”
这一点谢慎当然知道。笔名这种东西本就是需要维护的,长时间不出续作人气自然会下降。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府试他只能将写书的事情暂且放在一边。
“守文兄按照我刚刚说的和那冯掌柜说就好。”
见谢慎的态度如此坚决,王守文只好咬了咬牙应了下来。
“对了,守文兄没有启程返回余姚吗?”
谢慎不想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索性话锋一转聊到了王守仁身上。
王守文叹息一声道:“不知怎的大兄并未上榜,这殿试看来是不能考了。不过他寄回一封家书,说要在京中陪侍家父,之后还要游学远行,短时间内怕是不会返回余姚了。”
谢慎心中也是暗暗叹息,王守仁这样的大牛不能参加三月的殿试实在可惜。要想再参加便得等上三年了。
虽然王守仁还很年轻,但三年的时光毕竟磨人,游学确实是个消磨时光的好办法。
谢慎思前想后也不觉得王守仁的文章会有问题,那一定是他性格过于刚硬,得罪了人吧。
“对了,会试的主考官李少卿还夸耀大兄天资聪颖,三年后必定能登科呢。”
王守文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朗声说道。
“李少卿?哪个李少卿?”
谢慎有些发懵,沉声问道。
他虽然前世学的是明史,但毕竟不可能对每一个官员的生平事迹都做到了如指掌。
王守文对谢慎不知道这位会试主考官显然很是惊讶。他顿了顿道:“当然是太常寺少卿李宾之李东阳了。他可是神童啊,八岁就入了顺天府学,天顺八年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到了本朝他累迁至太常寺少卿,兼侍讲,这次会试的主考官就是他啊。”
李东阳!
谢慎听到这个名字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熟读明史的人对这位阁老都不陌生,作为弘治三名臣之首,李东阳辅佐弘治皇帝中兴大明,立下了不少功劳。
最重要的是此人情商极高,故而在后期谢迁,刘健都乞骸骨卸任后,李东阳仍然能够稳居内阁之中。
算一算李东阳应该是弘治八年入的内阁,如今是弘治六年,只有两年了啊。
如果能够抱上这根大腿,今后仕途必定顺风顺水。不过要搭上李东阳这根线可是不容易。毕竟人家怎么说也是大理寺少卿,如果不能进入京师备考会试,怕是连李东阳的面都见不到。
哎,为了见见这位大牛求他收自己为学生,谢慎也得好好准备府试院试啊。
进入了县学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参加乡试,还有万恶的岁试,科试在等着少年。只有科试位列一等二等的生员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谢慎心中叹了一声,路漫漫兮其修远兮,虽九死而尤未悔。如果一切顺利,等到他考完殿试也已经是十六了。那时是弘治九年,李东阳已经入阁,抱大腿的最佳时期已经过了。
但好在李东阳在整个弘治朝都不是首辅,弘治九年李东阳只是刚刚入阁一年还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谢慎还有机会!
“慎贤弟,慎贤弟?你怎么不说话了?”
王守文见谢慎神情严峻连忙问道。
此刻进入贤者模式思考如何抱李东阳大腿的谢慎方才神游回来,苦笑道:“没什么,只是觉得这李少卿是一妙人。既然他觉得守仁兄天资聪颖,为何不让他这次会试就上榜呢。”
王守文翻了一记白眼道:“听说是有人觉得大兄太过狂傲,要压一压他的锐气。这李少卿应该也是奉命行事。他爱惜大兄的才华,这才会说出那么一段话,让他莫要灰心吧。”
这个解释倒也说的过去,但是究竟是谁看不惯王守仁孤傲的性子,要打压整治他呢?
哎,本来谢慎这次会试结束后还想和王守仁好好聊一聊,这下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了。
“既然你不写书,便得跟我一起出去转转,整日窝在阁楼里怎么行。”
王守文似乎觉得十分无趣,便计划着利用空闲时间好好放松一下。
“听说陈家明日要办一场诗会,慎贤弟要不我们一起去吧。”
谢慎皱眉道:“不就是一场诗会吗,有什么好去的。”
王守文嘿嘿笑道:“这可不是一般的诗会啊。陈家大小姐这是要通过诗会择婿呢。谁的诗作的好,便能被陈家大小姐当场点为夫婿。慎贤弟你是不知道啊,这陈家大小姐长的貌若天仙,简直是个大美人啊。谁要是能够娶了她,啧啧,真是此生无憾啊。”
这下谢慎更是无语了。王守文怎么这么容易被这种事情吸引啊,虽然听起来确实不错。。。。。。
“反正诗会只有一天,不会太过影响慎贤弟温书,你便答应了吧。”
谢慎挨不过王守文软磨硬泡,加之他确实有些好奇这个陈家大小姐有何出众之处,便去瞧上一瞧也未尝不可。
“那便去吧,最好也叫上谢丕,咱们几个一起也能有个照应。不过守文兄有句话我可说在前面,你可别意气用事真的要争当那陈家大小姐的夫婿啊。”
王守文笑骂道:“我便是想去争也没有那个实力啊。”
。。。。。。
。。。。。。
第三十九章 结交韩晅
(求收藏,求推荐票!)
“倒是慎贤弟你,作的诗连吴县令都夸耀赞赏。你可别到时把持不住夺了这诗会头名啊。”
谢慎白了王守文一眼道:“你当我是你吗?”
王守文嘿嘿一笑道:“人间情字最是无解。若是慎贤弟真看上了那陈家大小姐,一切可就不好说咯。”
这次诗会谢慎不过是去随便逛逛罢了,并没有刻意准备什么。
翌日一早少年便下了阁楼,登上王家的马车。
马车里王守文和谢丕早已坐好,皆是荣光满面。
谢慎笑骂道:“瞧你们这样子,这便想着争当贤婿了?”
王守文翻了一记白眼道:“慎贤弟你年纪轻轻的不要那么暮气嘛。就当出城去骑马踏青了。”
马车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疾行,谢慎沉声道:“你说这陈家为何突然会想着招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