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成化以来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非庶吉士不得入内阁。
庶吉士又号储相,其地位可见一斑。
以陆相二甲第九名的成绩,这庶吉士确实拿定了,陆家为此庆贺一番倒也不为过。
细算一番,此时距离殿试结束已经十五日,从京师来报喜的人自然也早已到了绍兴。陆家老夫人应氏许是为了不影响谢慎他们参加府试,这才推迟了酒宴的时间。想到这里谢慎心中隐隐生出了一份感动。
王守文有些自嘲的说道:“咱们几个还在为府试上榜而努力,陆大哥已经中了进士,等任几年翰林院修撰便可以放到六部历练了。”
谢慎笑骂一声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你这陆大哥获得进士出身也是寒窗苦读多年的结果。守文兄年纪轻轻的,怎么说话这般暮气。”
王守文翻了一记白眼道:“我这可是为慎贤弟你鸣不平啊。反正愚兄我即便上榜也是垫底的命,慎贤弟你可就不一样了。照理说你要是这次拿个府试案首那在余姚可就是名声鹊起了。可偏偏赶上了大比之年,陆大哥又中了进士,慎贤弟你的风头恐怕都得被陆大哥抢了去!”
谢慎微笑着摇了摇头,却是并没有说什么。
若他连这点气量都没有,也不用费尽心思考科举了。
此时陆家花厅之中已是高朋满座,群贤毕至。老夫人应氏起身说了几句感谢的话,酒宴便正式开始了。
谢慎他们三人坐的位置有些偏,跟那些官员豪绅隔得颇有些距离。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那就是清静,不至于随时都要起身敬酒。
“这吴侍郎致仕返乡之后精神是好了不少啊,我前些年在南京见到他时,可不是这般模样。”
“谁说不是呢,虽说南京六部是虚设,但人情世故总还得应承着。吴家百年世家,可却是后继无人,这些年再没出一个进士。偌大的家族全得靠着吴侍郎一个人撑着。唉,真是可悲。”
邻桌的三两官员该是相熟,一边饮酒一边闲聊着。
谢慎听得心中一沉,宦海浮沉便是这般,谁没有个背运栽倒的时候。这吴侍郎想必也是受到排挤才到留都南京六部任职的吧。像这种科举世家,如果人才出现断档,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出不了进士对家族的打击是很大的。
此时的世家不像魏晋,必须要靠功名来支撑。如果许久不出功名,家族的沉沦也是不可避免的。
谢慎酌了一口女儿红,静静品味着。绍兴的官员名流大多受到了邀请,聚集在这陆府倒是颇为热闹。谢慎扫视了一番,发现唯独没有刘巡抚和姚知府。这倒不是他们不给陆家面子,而是府试刚过,阅卷定名次需要他们做主。
“听说陆家早就和巡抚大人定下了婚约,待陆家大公子取得功名便完返回绍兴完婚呢。”
“啧啧,这真是才子配佳人啊。某听说巡抚大人的千金貌美如花,性情温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陆大公子更不必说,他可是二甲第九名的进士出身,这庶吉士是没跑了,将来没准还能进六部、入内阁呢。”
。。。。。。
。。。。。。
第五十九章 酒宴上的众生相
(求收藏,求推荐票!)
邻桌倒真是八卦,说完了吴侍郎的近闻又聊起了陆、刘两家的婚约。
对此谢慎倒是不觉得有何奇怪,毕竟像陆家、刘家这样的世家豪族,联姻是保持官场竞争力的最好方法。相较之下,儿女的幸福根本不值一提。在刘巡抚和陆按察副使看来,婚姻大事当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有晚辈置喙的道理。
“余姚自古出才子啊,陆大公子这次进士及第,又为余姚学子挣足了脸面!”
“谁说不是啊,绍兴的才气都聚集在余姚了。你看今年金榜登科的绍兴学子中,余姚就占了四人,足足有一半。我听闻这次参加府试的诸生中也有一个余姚籍的叫谢慎,他县试便是案首,府试又是力压诸生,只用了一个时辰便考完了三场。啧啧,听闻此子才刚满十三,可算是神童了。余姚这文才之气真是叫人艳羡啊。”
“谢慎,可是那个作出‘垂杨垂柳管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的谢慎?听闻此子在状元居与刘巡抚、姚知府有过一番对话,该是已经被内定了府试案首吧?”
“就是他,某上次去状元居吃酒还听掌柜的提起过呢,那店家觉得此诗是神来之笔便找人刻在二层临窗雅间的柱子上,以供酒客赏慕。”
谢慎听到这里,一口酒差点喷了出来。
这状元居的掌柜还真是地道的商贾,竟然把他作的那首《咏柳》刻在了柱子上。古人的版权意识实在淡薄,若是此刻谢慎再去状元居管那掌柜讨要版权费,不知掌柜会不会认账。
江南多文人雅士,互相吹捧的风气也很盛行。有不少闻名天下的大名士都是吹出来了。在资讯并不发达的大明朝,这种方式显然是刷声望的最佳方式。谢慎心中兀自感慨,想不到自己偶然之间竟然成了绍兴士子、官绅口中的神童。。。。。。
其实若按照严格意义来讲,十三岁的年纪已经不能算神童了,不过文人嘛吹捧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王守文正自吃的兴起,听到这些官绅聊到了谢慎,便凑近了些。
“慎贤弟,你要不要出来露两手给他们看看?反正你这个神童才子的名声已经坐实了,便是高调一些也没有关系。”
王守文用帕巾擦了擦嘴角的油渍,笑吟吟的看着谢慎,完全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架势。。。。。。
“咳,该高调的时候绝对不能低调。但该低调的时候还是低调一些好。”
谢慎苦笑着摇了摇头,方才这些人已经提到了他在状元居与刘巡抚、姚知府宴饮的事情,应该笃定了此次府试案首被刘、姚两位大人内定。谢慎虽然心中无愧,但人言可畏啊,若是此时他再没头没脑的站出来抢风头,那真是找死了。
便在这时,一个衙门的公人小跑着进了花厅,气喘吁吁的高声道:“喜报,喜报啊。。。。。。”
众宾客正自推杯换盏,却见个身着布衣的皂隶跌跌撞撞的跑进来,纷纷皱起眉来。
不过是一府试耳,即便上榜也不算什么,至于这般兴奋吗?还是这公差想着报喜能够换得一些赏钱,这才表现的这么殷勤?
庸俗,太过庸俗了。
可那公人却不知道官绅们心中想的这些,兀自在人群中寻觅着:“在座的哪位是余姚县的谢慎谢公子,巡抚大人亲点谢公子为绍兴府府试案首!”
他这话一出,原本相对静雅的宴会一时炸开了锅。
府试案首本不算什么,但获得府试案首的这个谢慎实在是太出名了。
传闻此子才思敏捷,满腹诗书,年纪轻轻便获得了县试案首。更为出奇的是此子在状元居中赋得一首《咏柳》,博得了同在酒楼用宴的刘巡抚、姚知府两位大人的赞赏。这样的人用神童都无法形容,若非要用一词描述,怕只能用妖孽了!
“咳咳,某便是余姚谢慎,多谢公人报喜。”
谢慎轻咳一声,放下酒杯起身朝皂隶走去。
众宾客的眼睛齐刷刷的向谢慎转去,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直是让谢慎有些眩晕。
唉,这下可真的是出名了!
闻名绍兴全府的神童谢慎就在宴会之中,这是众宾客没有想到的。
谢慎也有些无奈,这报喜的衙役什么时候来不好,偏偏要赶在陆家设宴之时。
倒不是谢慎不想出名,只是这出名的方式实在是有些不合理。
毕竟应氏设宴是为了给陆大公子庆功的,之所以在宴请宾客的名单上加上了谢慎等人的名字是给王家一个面子。既然是客人,自然要有客人的觉悟,绝不能把主家的风头抢走。
可这衙役一番报喜,谢慎便是想低调也低调不了了。
“原来谢公子就坐在我们身旁,失敬了。”
“谢公子那首《咏柳》可谓神作,不知还有没有续篇?”
“谢公子天资卓越,夺得府试案首当是实至名归。”
“连姚知府和刘巡抚都对谢公子盛赞,看来这次的院试案首也是谢公子的囊中之物了。”
“大宗师最爱惜人才,没准谢公子会被直接点为廪膳生员呢。”
周遭的官绅纷纷朝谢慎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夸耀的话语更是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
“多谢诸位,多谢了。”
谢慎冲众宾客拱了一轮手,这才从钱袋里取出一两银子塞到了那报喜的衙役手中。
“不知巡抚大人和府尊何时召见?”
那衙役得了赏钱自然心中乐开了花,陪着笑脸道:“巡抚大人明日一早就要离开绍兴,返回杭州府了。知府大人要去相送,故而会于后日召见府试上榜诸生。谢公子只需明日一早到府学即可。”
谢慎心中一沉,这刘巡抚来去匆匆,竟然府试刚刚结束就返回杭州了。看来杭州府内应该有什么要务等着刘巡抚处理吧。
“多谢了。”
对这样的皂隶谢慎自然也不想得罪,略一拱手算是致谢。
。。。。。。
。。。。。。
第六十章 拜谒座师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寒月梦龙,洛城太守,小骨灰级书虫的打赏!)
那皂隶得了赏赐心满意足的走了,反倒是谢慎有些尴尬。
“老夫人,晚生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便先告辞了。”
不想继续被众宾客品头论足,谢慎索性拱手告辞。
王守文和谢丕见状也先后跟了出来,紧赶慢赶才追上了谢慎。
“我说慎贤弟,这金榜题名乃是人生一大乐事,你怎么不好好享受掉头就走呢。”
“是啊慎大哥,只有府试案首可以享受报喜的礼遇,像我们还得亲自去府衙前看榜呢。”
二人对于谢慎的做法十分不解,谢慎却是苦笑道:“有些事情你们不懂。这宴会是老夫人为了庆贺陆公子进士登科才设下的,我若是继续留下去岂不是平白抢了陆家的风头?我们是客人,自然不能反客为主。”
任何行业其实都一样,自己吃饱了也不能不给别人留口饭菜,不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悲剧的。
陆家是百年科举世家,朝中又有官至按察副使的陆渊陆老大人,论实力远不是谢慎惹得起的。
便是抛开这层不谈,陆家待谢慎也是不薄,便是念着人情谢慎也不该继续留下去抢风头了。
刷声望自然是需要的,但也要看时机,看场合。而刚刚那种场合显然不适合谢慎大出风头。
“慎贤弟你年纪轻轻,怎么这般暮气。陆家和我王家是世交,难道老夫人还会因为你抢了风头便和你我反目?”
谢慎摇了摇头不再争辩,王守文是那种典型的不知人情冷暖的世家公子,与他就人情世故相争绝对是争不出个所以然的。
“你们便别操心我了,赶快去府衙前看榜吧。”
既然报喜的皂隶已经来到了陆府,证明府试所取诸生已经定下了。他二人现在还有心思拿谢慎打趣,直是让少年哭笑不得。
谢慎径自回到小院中,在二丫的服侍下换了便衣,又用了些饭菜。宴会上的珍馐虽多但太过油腻,谢慎总共也没吃多少。
回到内室又给小萝莉讲了一段《石头记》,见天色不早谢慎便一头倒在床上歇息了。
两日后,少年一早便起身洗漱,换了崭新的藏青色直裰与王守文和谢丕一起去府学拜谢姚知府。这是定制,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所有上榜士子必须都到。
这次府试总共取了五十人,可谓竞争激烈。
谢丕考的不错获得了第十一,王守文就差一些了,只以第四十八的名次挂在榜尾。
不过对于王守文来说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若是他能够在接下来的院试中继续上榜,便能拿到秀才功名,也算没有辱没王家家门。
府学和县学一样也是学庙合一,诸生进学的学宫与孔庙可谓毗邻。
三人来到府学时朱门外已经聚集了此次上榜的大部分学子。
“谢案首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诸生都朝谢慎的方向涌来。
恍惚间谢慎只得苦笑着冲诸生拱手。
谢慎与众人寒暄了半盏茶的工夫大门才被打开,一名府学训导背负着双手施施然走了出来冲众人沉声道:“诸生按例入府学答谢府尊。”
韩晅笑声道:“本想着和谢兄在府试中比个高下,没想到竟然败得这么彻底。也罢也罢,这次过后,某对谢兄算是服了。”
谢慎拱了拱手道:“韩兄言重了,谢某不过运气稍好一些。”
诸生不敢耽搁,在训导的引领下先后进入学庙。绍兴府学是前庙后学的布局,诸生绕过照壁之后迎面便见一半圆形的水池,名为‘泮池’。
‘泮池’两侧的牌坊上分别写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八个大字。
入棂星门后府学训导从大成门穿门而入,诸生则从一侧持敬门鱼贯穿过。训导诸生分门而入,这是规矩礼制,逾越不得。
诸生过了持敬门,大成殿便映入眼帘。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亚圣。
王守文等人正自看的兴起,却是被训导呵斥一句,灰溜溜的跟着诸生从殿东的一小门去往学宫了。
谢慎心中暗暗感慨,绍兴府学的学宫规模比余姚县学大出了不知几倍,怪不得许多余姚的科举世家都想举家乔迁到府城来。
诸生跟着训导鱼贯穿过小门,来到学宫大殿前。
谢慎定睛一看,只见姚知府身着绯色官袍,意气风发的站在大殿前扫视着众人。
“禀报府尊,府试上榜诸生皆已带到。”
训导毕恭毕敬的冲姚知府行了一礼,沉声说道。
“嗯。”姚知府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摆手道:“你们都是这次府试上榜的学子,都是巡抚大人和本府看好的。一定要努力求学准备院试,不能让巡抚大人和本府失望。”
姚知府说这些话谢慎倒也不意外。毕竟此次实际主考官是刘巡抚,姚知府一心想要升迁自然把希望都寄托在刘巡抚身上,时时刻刻把刘巡抚挂在嘴边便是相当于把点选上榜学子的功劳推给了刘巡抚。
在大明朝老师分为座师和业师,其中业师就是授业的老师,往往是给一个学生开蒙的人。而座师就是主考科举的官员,因场次的不同主要分为院试座师,乡试座师,会试座师。当然府试县试若要深究也有座师那就是县令和知府。
业师的地位不如座师这是公认的,毕竟业师大多是蒙师多是秀才出身,而座师都是进士出身的朝廷命官,与学生士子的仕途息息相关。
拜得一个好座师自然是极为幸运的事,对诸生来说刘巡抚的吸引力显然要比姚知府来的大。虽然府试座师的影响力不如其他三场大试的,但聊胜于无嘛。
说出去自己是巡抚大人的学生也足够有面子。
当然这种想法他们不敢在姚知府面前表露出一丝一毫,都刻意克制着,垂头束手装作聆听府尊的教诲。
姚知府又说了几句劝学的话,只觉得意兴阑珊便挥了挥手打发诸学子走了,竟然连一顿便饭都不打算请。
。。。。。。
。。。。。。
第六十一章 府尊点拨
(求收藏,求推荐票!ps:感谢书友寒月梦龙发的推荐票红包,感谢书友布拉1的打赏!)
“谢慎、韩晅你二人留下。”
姚知府唯独留下了本次府试的前两名,这让其余诸生十分羡慕,但他们羡慕之余却是生出羞愧来。谁叫他们实力不济不能取得二人的成绩呢。
诸生离开后,姚知府冲谢慎和韩晅摆了摆手道:“你二人随本府到内堂来,本府有话对你们说。”
姚知府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谢慎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与韩晅一道恭敬的走进了学宫正殿之中。
姚知府转身撩起下摆,施施然的在乌木官帽椅上坐定,一边揉着额角一边说道:“此次府试赴考者众多,可文章多是浮谈,唯有你二人言之有物,巡抚大人点选你二人为前二也是实至名归。”
姚知府稍顿了顿,随即话锋一转道:“可你二人也不可沾沾自喜,当是全力准备院试。本府得到消息,大宗师不日将按临绍兴,你二人可择机行事。”
在谢慎看来姚知府前面说的都是没用的废话,可这最后一句实在是太有用了。
小三关考试中公认最难的是府试,府试上榜的学子院试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姚知府刻意强调提学官就要按临绍兴,并叫二人择机行事,这话可就有的品了。
在大明朝做官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才学渊博而是目聪耳明,心思活泛。
作为官员预备的学子自然也要具备这个素质。
提学官主管一省学政,小到院试、入县学后的岁试、科试,大到决定举人功名的乡试都是由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