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在却不是优柔寡断的时候,朱厚照需要表现出一个君王该有的威严,唯有如此逃籍百姓的数量才会减少。

    “陛下,这三百万隐户。。。。。。”

    逃籍在大明可是重罪,是要杖责流徙的。但一下子有三百万隐户,如果都按照律法严格执行,恐怕会引发民怨甚至动乱。

    作为内阁大学士,谢慎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朱厚照显然也很犹豫。

    作为天子,他自然不愿意看到子民受苦,但若子民威胁到了朱家王朝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先让他们应征本次徭役,随后把他们打回原籍吧,叫当地官府严格监管,不得再出现大规模逃籍。”

    朱厚照显得有些疲惫,挥了挥手道。

    打回原籍。。。。。。

    这个处置已经很轻了。

    看来天子是不忍心见百姓受难啊。

    “陛下英明。”

    谢慎拱了拱手道:“不过若要根除此疾,恐怕要想个万全之策。”

    “先生可有办法了?”

    “依臣愚见,不如设置徭役轮值制度,每年由各布政司出一府百姓负责徭役工程。依次轮值。”

    谢慎的这个点子来源于隋唐府兵制。府兵就是按照年份每卫轮流到京师拱卫,这样大部分时间府兵可以种田休息,十分合理。

    徭役制度若也能够按照轮值方式进行百姓压力会小很多,逃籍事情估计就不会发生了。

    。。。。。。

    。。。。。。

    朱厚照眼前一亮道:“这个法子好。一布政司下辖十几府,这么算来一府百姓十几年才轮到一年徭役压力确实小了不少。”

    其实这样一来工程量并没有减少,但百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会有很大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朕就知道先生一定有法子!”

    眼下朱厚照对谢慎依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简直就是言听计从。

    “陛下谬赞了,臣惶恐。”

    谢慎谦虚道:“其实民意有时也是可以疏解的,并不一定要去堵。陛下此举只会让百姓们念着您的恩情。”

    朱厚照很满意,相当满意。

    看似无比棘手的问题在谢慎的处理下迎刃而解,他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当然眼下运河清淤还是很关键的,朱厚照也不敢过于懈怠,至少面上还得拿住,得有一副君王的样子。

    “对了,吐鲁番使臣来朝觐,朕准备宣他觐见,先生也在一旁看看吧。”

    谢慎心中一沉。

    吐鲁番使臣?

    在谢慎印象中吐鲁番可是比鞑靼人还难缠的硬骨头啊。

    亦力把里汗国四分五裂,叶尔羌汗国崛起在即,在这个时候吐鲁番主动向大明示好意味着什么?

    “臣遵旨。”

    谢慎倒真心想看看吐鲁番人要搞些什么名堂了。

    。。。。。。

    。。。。。。

    看着吐鲁番使臣跪俯在自己脚下,朱厚照的内心五味杂陈。

    吐鲁番与大明就哈密卫几次三番争夺,对大明的态度也一再反复让人不厌其烦。

    虽然大明扶持了忠顺王作为傀儡统治哈密,可新任忠顺王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到了正德初年生生投敌也导致哈密再次落入吐鲁番人之手。

    当时朱厚照震怒,勒令杨一清务必收复哈密,不惜一切代价。

    杨总督也没有让皇帝陛下失望,不但收复了哈密,还夺下了黑风川,有了西进的据点。

    吐鲁番人还负隅顽抗的一阵时间,但面对屯驻的大量明军腿肚子还是软了,最终派出使臣朝觐明朝天子,既是请罪也是求和。

    朱厚照不认为吐鲁番人是打心眼里悔过。这只是一个政治手腕,或者说是缓兵之计罢了。

    但即便如此,朱厚照还得接见使臣。没办法,天朝上国如果和番邦计较岂不是自堕了威严。

    吐鲁番使臣行了叩拜大礼恭敬道:“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我受可汗之命前来向陛下议和。”

    朱厚照嘴唇微微张开,慵懒的声调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威严:“议和?你们不是一直主战的吗?”

    使臣冷汗直流啊。

    在他面前的可是大明天子,一句话说不合适就要掉脑袋的。

    “这些都是误会。可汗已经处置了挑拨离间的小人,诚心愿与大明议和。”

    说完吐鲁番使臣捧着一个锦盒向前一步道:“这是可汗派我带来的贡品,呈递给大明皇帝陛下。”

    朱厚照冲张永使了个眼色张太监便向前一步,从使臣手中接过锦盒,恭敬的放到了御案上。

    谢慎心道吐鲁番献出的贡品能是什么?不会是葡萄干吧。。。。。。

    当张永打开锦盒时,谢慎知道他是多心了。

    一只小巧的透明杯子映入眼帘。

    “启禀大明皇帝陛下,这是夜光杯,在黑暗中可以发出光彩,是可汗献给皇帝陛下的礼物。愿吐鲁番和大明冰释前嫌。”

    朱厚照最喜欢这种新奇物件,还在做太子时就命左右搜罗,谁献出的越多便越得到朱厚照的器重。

    故而八虎争相搜罗奇珍异宝,为了争宠打的不可开交。

    “嗯。。。”朱厚照抿了抿嘴唇,下意识的想要赏赐献宝之人。

    但他猛然想到此人是吐鲁番可汗派出的使臣,有着极强的政治意味。

    “既然要议和便要拿出诚意来,你们可汗不会以为一个杯子就能让朕满意吧?”

    吐鲁番使臣心中暗暗叫苦,心道那你还想怎样,这个夜光杯可是价值连城啊。

    朱厚照反复敲击着手指,却一直不说话。

    那使臣心脏砰砰直跳几乎要崩溃了。

    番邦使臣哪里见过这样的大场面,面对天子威严露怯倒也正常。

    “朕要往吐鲁番派驻总督,不知你们可汗是否愿意。”

    这下不光是吐鲁番使臣,便是谢慎都感到十分惊讶。

    皇帝陛下这是突然开窍了啊。

    “大明皇帝陛下。。。这我也做不了主啊。”

    使臣很为难的说道。

    “不要紧,你可以带话给你们可汗,要是他同意朕自然愿意接受你们的请罪。如果不愿意。。。。。。”

    朱厚照的目光陡然变寒:“朕就派兵踏平吐鲁番。”

    如果放在三年前朱厚照也不相信大明边军能有如此战斗力。

    但随着燧发枪在实战中大放异彩,他坚信明军一定是无敌的。

    “皇帝陛下,我一定把您的话带给可汗。”

    “好了下去吧。”

    朱厚照摆了摆手,吐鲁番使臣立刻浑身颤抖的倒退了出去。

    “臣恭喜陛下!”

    “哦?何喜之有?”

    朱厚照惊讶道。

    谢慎顿了顿道:“陛下,吐鲁番使臣来朝觐说明他们已经怕了。不管陛下出不出兵这个软他们一定会服的。”

    大明在西域实在没什么影响力,甚至嘉峪关以西基本就没明朝什么事。如果能够借着这个机会把吐鲁番拿下,等于在西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再想经略西域便不是异想天开了。

    “嗯,朕也是这个意思。”

    朱厚照方才之所以那么强势便是笃定吐鲁番人一定会服软。只要吐鲁番人服软了,明朝派驻总督,基本就可以接管控制吐鲁番和当年控制哈密是一个套路。

    “臣有一个建议,可以引甘肃等卫官军前往西域屯垦所得土地皆归军户所有。这样几十年下来大明对西域的影响力就会大增。”

    说到底影响力这个东西还是看的实力。

    实力又分硬实力、软实力。硬实力指的是军队战斗力,软实力就是指的文化。

    在谢慎看来,用文化同化这些番邦可比武力征服靠谱的多。

    要想文化输出,首先得让汉人在西域的人口比例上去,屯垦是不二良策。

    。。。。。。

    。。。。。。

第五百五十五章 办报 【4000字二合一大章】

    这个问题不是一言半语能够解释清楚的。好在朱厚照没有深究的意思,沉吟了片刻道:“先生是说,把人调到西域去,让他们种地?”

    朱厚照是君王,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谢慎不完全一样。他首先考虑的是这样大规模的移民会不会出现割据叛乱。

    太祖皇帝创立这一套军户制的时候参考的就是隋唐府兵制。但太祖皇帝担心大明重蹈唐末藩镇割据的悲剧,故而对‘府兵制’进行了阉割,取消了府兵的许多核心权力。这也导致有明一代武将被文官压制,且毫无还手之力。

    朱厚照对武将不像太祖皇帝那么警惕,但本能仍然告诉他武将是个危险的群体,若是用不好是会出大乱子的。

    移民百姓到关西从而开垦西域当然很好,但第一批前去的肯定是军户,如果他们割据关西,大明朝廷也是鞭长莫及的。

    “先生觉得,不会有人割据叛乱吗?”

    朱厚照憋了良久,还是说了出来。

    谢慎心道原来皇帝陛下的心结是出在了这里。

    也难怪,身居高位者多少会对身边的人怀疑,更不必说那些掌兵权的武将了。

    “陛下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有地种,那些屯垦的军户定会对大明忠心耿耿。”

    屯垦,屯垦。最重要的自然是地。

    只要有了地,一切都好说。

    最关键的是这地还不是朱厚照的,只要画一张大饼让军户们自己开垦就好了。

    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要是不做,谢慎真得怀疑一番皇帝陛下的智商了。

    事实上,隋唐的府兵制是一项极为合理的制度,只要能够保证土地的足够分配,王朝便可以一直兴盛下去。

    这也是为何唐朝一直要不断扩张版图,尤其是往西域经营。

    中原的地盘就那么大,经过一百多年土地早已经分得差不多了。而府兵们分不到地,自然没有动力供职,制度也就走向消亡。

    如果当时唐朝没有碰到鼎盛的大食帝国,也许一路往西打下去,整个中华历史的走向都会不同。

    大明现在就面临与唐朝几乎相同的一个问题。

    立朝一百余年,土地兼并严重,军户逃散。。。。。。

    假使能够打开河西走廊,经略开垦西域,转移中原的土地矛盾,或许大明的国祚再延续几百年都有可能。

    当然,最后拍板的还是天子。假使朱厚照不同意,谢慎便是磨破了嘴皮也是无济于事。

    朱厚照背负双手踱起步来,良久点了点头道:“先生说的有理。只是大明一直奉行的是镇守嘉峪关的政策。就这么出关而去,恐怕会引得朝野上下沸腾啊。”

    朱厚照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这也正是谢慎所担忧的。

    若说大明朝什么人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一定是文官了。

    别管是对的错的到了他们那里就都变成了错的。

    “这点陛下不用担心。他们若是反对就让他们反对,臣自有应对之策。”

    谢慎对这些文官腐儒可是彻底受够了。大明亡就亡在他们手中。

    “恩,朕听先生的。”

    有了燧发枪,朱厚照心中也有了底气,再推行所谓的西域经略时如果被文官指着鼻子骂至少可以还嘴了。

    “其实,要想让这些文官闭嘴很简单。”

    谢慎想了想,还是决定提前把这招必杀技祭出。

    “先生快说来看看。”

    朱厚照自然也是饱受文官之苦,听闻有办法让这群老匹夫闭嘴,别提有多高兴了。

    “办报。”

    谢慎微微笑道。

    “办。。。报?”

    朱厚照反复推敲着这两个字,还是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

    见皇帝陛下狐疑的朝他望来,谢慎解释道:“就是由朝廷办一些类似于邸报的报纸,刊载一些文章。只不过邸报上多是政令,而这些报纸上应该多一些花边文章。”

    “这。。。何谓花边文章?”

    谢慎不厌其烦的给皇帝陛下解释了一番,朱厚照面颊登时涨的通红。

    谢慎却装作没有看到,继续侃侃而谈:“百姓们最想看什么,咱们就在报纸上写什么。什么李尚书断袖,张侍郎扒灰,什么劲爆就写什么。”

    朱厚照目瞪口呆的看着谢慎,心道看不出啊,谢先生竟然如此闷骚。。。。。。

    被朱厚照看的有些发毛,谢慎不由得咳嗽了一声。

    “咳咳,当然报纸只是一张王牌,起到的是威慑作用。这些文官若是乖乖听话自然什么都好说。如果他们没事找不痛快,反对新政的推行,陛下办的这报纸自然可以誊抄一些花边文章上去。”

    大明的官最怕什么?自然是流言。

    道理很简单,几乎所有官员多多少少都有些见不得人的东西。

    贪污、受贿、甚至抢占民女,断袖龙阳。。。。。。

    对于爱惜羽毛甚过爱惜性命的大明官员来说,在报纸上刊载这些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

    东林党争最厉害的时候,官员们惯用的不就是那些伎俩吗?要想干掉政敌,便需要从道德形象上摧毁他。

    因为道德形象一旦毁了,这个人也就毁了。

    谢慎当然不是希望靠此剪除异己,正如他对所说的,报纸这东西只是一张王牌。文官们听话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谢慎最讨厌的就是你这边卖力的做事,一群得了红眼病的同僚在背后使绊子。

    指望文官们自己克服陋习是不可能了,那谢慎便给他们上一道紧箍咒,帮他们把坏毛病改过来。

    之所以选择官办报纸,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在大明这样皇权至上的封建王朝,报纸不官办不是等同于谋反吗?

    也许一开始朝廷反应不过来,但等到反应过来那个办报的人肯定是必死无疑。

    与其等到那时报纸被禁,报社被查封,还不如从一开始便把办报的权力限制死,由朝廷来办!

    反正朝廷已经有了邸报,不缺经验。

    这玩意就是用来杀鸡儆猴的。

    现在朝廷中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太多了,如果不给他们些颜色瞧瞧,这些跳梁小丑一定会把朝政搅得天翻地覆。

    对于他们来说,自己做不成事也看不得别人做成事,唯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是良策。

    。。。。。。

    。。。。。。

    当然让皇帝陛下立刻就做决定有些难。

    谢慎并没有用强,给天子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考虑。

    离开豹房后,谢慎便来到内阁与顾鼎臣商议运河清淤的事情。

    地主缙绅家揪出的那些逃籍隐户已经足够直隶段的运河清淤,但山东段仍处于混沌状态。

    “九和啊,陛下已经降下圣旨,命那些逃籍隐户前往河道清淤,直隶段的工作应该不必担心了。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会通河段啊。”

    所谓会通河指的就是山东临清到东平的运河河段。

    临清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就在黄河边上,为黄河与大运河交汇之处。(黄河多次改道,现在的临清不在黄河边上,但明朝时就是在黄河边上。)故而朝廷以临清为界,划分南北运河并在此设立钞关对往来船只收税。

    一时临清成了一个无比繁荣的城镇。

    但繁荣也有繁荣的麻烦,因为靠近黄河且往来船只太多,会通河段沉积的淤泥越来越多,将河床不断垫高,现在大型商船已经无法通航。可以说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比直隶段的运河更需要疏通清淤。

    可也许是因为天高皇帝远,临清知府对此事并不怎么上心,到现在仍然没什么动静。

    谢慎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是啊,次辅的担心也是顾某的担心。”

    顾鼎臣同样愁眉紧锁道:“地方不把朝廷政令当一回事,阳奉阴违的风气是得改一改了。顾某准备奏请陛下,前往临清督导运河清淤。”

    “善,大善!”

    谢慎闻言大喜。顾鼎臣在整治直隶段运河时就展现出了极高的能力。他若是前去临清,必能一扫迷醉的风气,整治出一番新气象来。

    “九和此去必能马到成功,我便在京师等着给你庆功了!”

    “借次辅吉言,顾某此去必定竭尽全力。”

    顾鼎臣和声道。

    。。。。。。

    。。。。。。

    山东临清府。

    府衙之中,知府赵孟庆正把玩着一只茶壶。

    在他身后侍立着两名美婢,一个在为他捏肩,一位在替他捶背。

    赵孟庆时不时的贴到美婢身前深吸一口气,让香气灌入口鼻。

    虽然赵孟庆只是四品知府,但在临清的地界他就是土皇帝。

    那种权力在手的感觉让人迷醉,让人忘乎所以。

    如果说天下还能有府县和苏州比富庶,那一定是临清。

    作为大运河南北分界点,黄河与大运河的交汇处,临清理所当然的是中转枢纽。

    加之朝廷在此设立钞关,往来船只都要交税,银钱自然源源不断的涌入府库。

    虽然这些钱都要最终解送到京师去,但按照“规矩”是要剔除“火耗”的。

    所谓火耗就是银钱运送过程中的损耗,其实说白了就是地方官贪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